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光明向前行

光明向前行

當胎兒還在母親肚子裡時,眼睛與腦是最先發展出來的器官,往後伴隨著年齡的成長,視覺狀況也有不一樣的發展,角膜約在兩歲時完成發育,水晶體則在五到六歲時發育完成,直到約十二歲左右,整個眼球的大小才固定成形,視力的發展也才趨於穩定。之後緊跟著的學齡期、青少年期的就學與課業壓力,再加上電視與電腦的侵襲,此時期眼睛不僅承受極大的壓力,也開始了任重道遠的責任,除了日以繼夜承接來自外界的資訊,更牽引人們走過漫漫青年期、壯年期與老年期。人類眼睛所表現出來的視覺能力,是所有生物中最精密的,被人類依賴的程度,也是所有生物中之冠。眼睛,是人類一生的好朋友,也是人類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藏,沒有了她,人們將處於黑暗之中,永無白晝,無法品嚐自由的滋味。隨時照顧好自己的眼睛,以保持視力的最佳狀況,是人們通往光明的永恆大道!本文擷取自 『眼睛保健聖經』一書,由圓神出版社發行

口腔保健,飯後刷牙最有效

口腔保健,飯後刷牙最有效

口腔的疾病種類很多:有急性、慢性的,也有良性和惡性的;有局部性的和全身性的病變,但是人類罹患最普遍的、最容易的就是齲齒(蛀牙)和牙周病。齲齒普遍存在於每一人的牙齒,是人類流行的疾病之一,至今尚無法免疫,齲齒的罹患率與飲食習慣、食物種類、口腔衛生習慣皆有關係。而牙周病更是一般成年人的專利,國人的罹患率相當高;大約30歲左右的人就有百分之九十患有各種程度的牙周病,年齡愈大罹患率愈高、相對程度也愈嚴重。天主教聖功醫院牙科醫師 莊森源表示預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飯後或飲食後趕快刷牙,用牙線或齒間刷來清潔牙縫以去除任何附在牙齒表面的雜質,使細菌無法產生酸來破壞牙冠,當然也有人主張強化牙齒表面的方法,如利用各種化學作用原理,改變牙齒表面分子結構,使能更具抗酸、抗齒能力;也有更進一步的利用化學藥品防礙細菌的生長和新陳代謝,例如:自來水加氟、局部塗氟,使用抗菌漱口水漱口等方式。牙周病就是牙齒周圍的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齒槽骨等產生病變,主要的原因是由牙齒斑其細菌代謝後的產物,如:毒素、酵素破壞牙周組織,局部因素有牙結石、咬合損傷、化學藥品、不良的假牙使細菌孳生;全身性因素有分泌功能障礙、血液病、營養不良等等眾多因素,但最重要的仍是牙菌斑和牙結石。因此,預防的方法在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去除,徹底地去除上述二種物質,教導患者時時刻刻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並接受牙醫師定期檢查與清潔;這是預防牙周病最好和有效的方法。為了使患者能徹底的做好口腔衛生工作,牙醫師必須教導患者正確的刷牙方法,如何使用口腔清潔輔助器(包括牙線、齒間牙刷、電動牙刷、潄口水、牙菌膜染色錠等)以期做到更徹底、有效和完美的口腔衛生工作。此外,為了瞭解口腔清潔的情形,需要患者定期回診與牙醫配合,做好口腔衛生和保健的工作。

兒童C型肝炎與母子垂直感染

兒童C型肝炎與母子垂直感染

病毒性肝炎原本分為A型肝炎、B型肝炎、及非A非B型肝炎三大類。自從1989年發現C型肝炎之後,佔偶發型非A非B型肝炎一半以上的病例,已成為另一種主要的病毒性肝炎,雖說主要經由輸血或靜脈注射毒品藥物等體液傳染,卻仍有一部分病人找不到任何危險因子可以解釋其感染來源。在1990年以前血庫尚未有C型肝炎的篩檢,所以許多人因輸血或使用血液製劑而感染,開始C型肝炎篩檢後,輸血感染C型肝炎的比率才大幅下降。臺安醫院小兒科醫師 方旭彬表示C型肝炎之所以可怕,在於其帶原率(10-20%)、慢性肝炎率(10-50%)、肝硬化率(5-10%)以及肝癌率(5-10%)都來得比B型肝炎嚴重。隨著B型肝炎疫苗的普及,台灣新生兒的B型肝炎垂直感染大幅下降,進而減少了慢性B型肝炎的帶原率;但是C型肝炎迄今尚無疫苗可用,更突顯其嚴重性。除了青少年時期的性氾濫和共用針頭施打毒品會造成C型肝炎的感染外,目前兒童C型肝炎主要還是來自母子的垂直感染。一般懷孕母親罹患C型肝炎的盛行率約在1-2%,但是在某些盛行區域(如台南馬沙溝)、有HIV共同感染、長期或早期輸血、施打毒品等高危險群中,盛行率會比較高。在沒有HIV共同感染的C型肝炎懷孕母親當中,有平均5%的母子垂直感染率,如果有HIV病毒共同感染,則母子垂直感染率更高達15%。垂直感染可發生在胎內或生產前後,然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主要取決於母親的免疫狀況和病毒量的多寡,例如媽媽在生產時有肝炎症狀,處於感染初期,有HIV病毒共同感染時,或者媽媽體內病毒量高、沒有抗體時,比較容易垂直傳染嬰兒;至於已經感染C型肝炎的時間長短與垂直感染的危險性並無直接關聯,第一胎與第二胎以後的嬰兒在感染機率上也沒有差異。C型肝炎媽媽懷孕產檢時如果施行羊膜穿刺檢查,可能會使病毒傳染給胎兒的危險性增加;至於生產時破水時間長短是否和垂直感染有關目前仍有爭論;而法國的一項研究指出,經產道生產時使用產鉗會使垂直感染的機率提高三倍。一般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經產道生產的嬰兒垂直感染比剖腹產來得多,但是是否意味著剖腹產對於C型肝炎的垂直傳染有預防的效果仍有待證實,所以目前婦產科醫師對於沒有HIV共同感染的C型肝炎母親,並不會建議剖腹產,但對於有HIV共同感染的C型肝炎母親則建議剖腹產以降低HIV和C型肝炎的垂直感染。如果C型肝炎母親為無症狀或無HIV共同感染,仍然可以餵哺母乳;但如果是剛感染C型肝炎或有HIV共同感染,因為體內的病毒量較高連帶母乳中病毒量亦較高,則不建議餵哺母乳。一般用來篩檢C型肝炎所測血清中的抗C 型肝炎抗體(Anti-HCV),會經由胎盤傳到嬰兒,所以在一歲半以前單測此抗體想確定是否從母體垂直感染到C型肝炎不是很可靠,一般建議在三個月大以後做一次C 型肝炎病毒RNA定量,在一歲半到兩歲再以抗C 型肝炎抗體或第二次病毒RNA定量確認小孩是否真被感染。不過C型肝炎從被感染到肝功能異常、肝硬化、甚至肝炎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垂直感染的小朋友必須要長期追蹤。曾經有因為母親曾在17年前開刀輸血感染C型肝炎,出生後以病毒RNA定量確定被感染,另一個兩歲的姐姐也被感染,回頭檢查母親體內病毒量相當高,兩名子女雖沒有肝功能異常但必須長期追蹤,媽媽因有慢性肝炎也轉介給肝膽內科繼續追蹤,此事更突顯出兒童C型肝炎與母子垂直感染,將會是一個日益重要的課題,值得大家注意。

銀髮族,小心記憶力減弱!

銀髮族,小心記憶力減弱!

一般而言,老年人在七十歲後,記憶力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減退。不過,老年人在短暫的記憶(即由數秒至一、兩分鐘)、久遠的記憶(如多年前發生的事件細節)和程序性的記憶三方面(如打太極的步驟)還能夠保持相當程度的記憶力。此外,如果老年人仍然保持良好的學習能力,尤其是掌握概念和技巧方面的學習,如下棋、烹飪等,對於防範記憶力的減弱有一定程度的助益。新店耕莘醫院老年專科醫師 劉惠賢表示,日常生活中會影響老年人記憶力減弱的因素,有下列幾項可能:1.) 精神上不專心、心不在焉或是受到外界的干擾,以致分散了注意力。2.) 身體過度疲倦,無法集中精神去接收資料。3.) 平時缺乏運用及練習的機會。4.) 自身的心理壓力與情緒方面的問題(如抑鬱、焦慮等)。5.) 缺乏自信心,例如覺得自己蠢、無學識以及對接收新事物有所恐懼,因而過份消極。而要注意的是,如果本身是罹患失智症的老年人,除了會有記憶力衰退的現象外,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的能力也都會受到影響。為避免老年人出現記憶力減弱的現象,老年人要維護及擁有良好的記憶力,首先,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維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助保持良好的記憶力;其次,透過重複的練習和運用適當的技巧可以改善和維持記憶力;最後,如果發覺老年人記憶力急劇衰退,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家居安全,一定要儘早求醫診治。

透視眼球

透視眼球

眼球的構造十分精密且脆弱,是人類身上最複雜的器官之一,構造與攝影機很相似:鞏膜有如攝影機的外殼,眼角膜有如攝影機鏡頭前的透明蓋子,虹彩和瞳孔有如攝影機的光圈,水晶體有如攝影機的鏡頭,視網膜則有如攝影機的底片。  人體與科技竟是如此相似,不免讓人感到納悶,究竟是眼睛模仿相機?還是相機模仿眼睛?某知名手機的廣告標語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所言似乎頗有幾分道理!角膜:是眼球前方的透明組織。無色透明有點略凸,對疼痛的感覺非常敏銳,能把光線折射送進瞳孔。透過角膜可見虹膜的色澤(內含色素層),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黑眼珠。前房:水晶體前面介於角膜和虹膜之間的空間稱為「前房」,前房內充滿水樣低蛋白的液體,稱為「房水」。虹膜:含有大量的色素細胞及肌肉。虹膜中心有一圓形開口,稱為「瞳孔」。虹膜會依據傳入眼中光線的強弱而收縮,並改變瞳孔的大小,以調節光量,控制進入眼內的光線。睫狀體:位於虹膜與脈絡膜之間。睫狀體可分泌水樣液,又稱為「房水」。房水可營養角膜,並維持眼球內的壓力。睫狀肌可以調節水晶體的形狀及厚度,以取得適當的焦距。後房:水晶體、睫狀體及虹膜圍成的空間稱為「後房」。房水由睫狀體分泌出來後,由「後房」經「瞳孔」流到「前房」水晶體位於瞳孔後面的扁平橢圓形透明組織。其外包以細緻的囊,可防止房水進入。水晶體周圍有彈性組織,稱為「懸韌帶」,懸韌帶可以固定水晶體,懸韌帶的鬆緊並可改變水晶體的形狀及厚薄,以調節屈光,使進入眼睛的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上。玻璃體:是在水晶體與視網膜之間的半流動、透明膠狀物質,填充眼球的後腔,占據眼球腔五分之四的空間,並維持眼球的形狀。玻璃體可讓光線透過並到達視網膜。年輕人的玻璃體較為「固態」,老年人或某些眼疾患者其玻璃體較為「液化」。若因外傷或手術導致玻璃體流失,則無法再生。視網膜:眼球壁最內層,滿布感光細胞及神經纖維。視網膜的中心區域稱為「黃斑部」,是視覺最為敏銳的區域。黃斑部含有大量的錐狀細胞;黃斑部以外的區域含有桿狀細胞。錐狀細胞與中心視力、色覺和形狀感覺功能有關;桿狀細胞則與暗視覺及周邊視力有關,在夜晚瞳孔放大時功能較佳。視神經穿出視網膜的地方稱「視神經圓盤」,由於無感光細胞的存在,沒有視覺作用,在測試單眼視野時會出現盲點。脈絡膜:是眼球壁中層的組織,主要由色素及血管組成,可供應眼球養分並運送廢物。脈絡膜、虹膜、睫狀體三者合稱為「葡萄膜」。鞏膜:呈白色,即一般俗稱的眼白,為眼球壁最外一層,堅韌而不透明。鞏膜可保護眼球,並維持眼球形狀和保持內部的壓力 。視神經:收集視網膜神經纖維,集合成視神經,再將影像傳到大腦。本文擷取自 『眼睛保健聖經』一書,由圓神出版社發行

健康,從適當的運動開始

健康,從適當的運動開始

所謂「適當的運動」,是一種合乎個人體能所能夠付出的運動方法。是要個別設計、量身訂造的。年輕人能做的運動老人家不見得負荷得來;健康的人所能做的運動跟有病的人不一樣。所以,適當的運動是要經過醫生專業的設計才行。台東基督教醫院骨科醫師 潘文惇指出運動的主要目的,是要給運動者一個舒筋活骨的機會,提昇個人的心肺功能及增加個人的體能。此外,適當的運動可以防止身體中的關節僵硬,同時也可以防止骨骼疏鬆及失智症的發生。不管是哪一種運動,不能光要求「猛、勇、快」,因為瞬間過猛、過勇的運動,若是不慎,常常會造成運動傷害。無論是哪種運動,要持久,最少要連續做二十分鐘以上,才能達到「有氧運動」的果效。如何知道有效呢?在運動前先測量自己的心跳或是脈搏,比方說,一分鐘心跳是七十次,運動二十分鐘後的心跳每分鐘增加了三十次左右是合理的運動量,即心跳加速到每分鐘一百次時是合理的心跳反應,若是心跳增加的太多,例如:超過每分鐘一百二十次以上,同時也發生胸悶的感覺時,表示你的運動量已經超過你的心臟所能負荷的。除了心跳,呼吸的次數也可以作為合理運動量的參考。正常的呼吸數是每分鐘二十到三十次,運動時的呼吸次數可以增加一倍左右,比方增加到每分鐘六十次是合理的。若是運動以後,出現所謂的「氣喘如牛」,就表示運動量超過了,要放慢運動的速度才行。持久的運動,可以提昇心肺功能。有恆心的訓練可以增加體能。運動的方法很多種,最簡單又不用花大錢的就是走路了。若是要以走路作為基本的運動時,是要添購一些裝備的。首先是一雙合穿的運動鞋和一雙比較厚的運動襪,同時有一套能吸汗、比較寬鬆的服裝,最好是棉質的。在開始運動前,要先補充足夠的水分,或是帶一瓶水。按照以上的方法,先測量運動前的心跳及呼吸次數。若是從來都沒有運動的習慣,開始時,步伐先放慢,直到習慣走路的節奏時,才慢慢加速,到快走的程度。若是習慣了快走的節奏以後,才可以轉變成慢跑。記得,二十分鐘的運動讓身體能出一點汗,心跳及呼吸能適當的增加,就可以達到運動的效果了。持之以恆,日後就可以把運動的時間加長,運動量加多。

營造電眼魅力,雙眼皮手術是首選

營造電眼魅力,雙眼皮手術是首選

根據統計,在台灣約有三成的人是單眼皮,另有兩成的人眼皮是一單一雙或內雙,如果再加上追求流行時尚的社會現象,這些因素都使得雙眼皮手術在整形門診當中,一直都高居排行榜第一名。所以常常有年輕大學生,一放完暑假或寒假,眼睛突然變大了、變亮了;也有上班族,休個幾天年假回來,也從原本的瞇瞇眼,變成大眼妹。雙眼皮手術,幾乎是沒有淡旺季的熱門手術,長美麗緻診所單院長即指出,門診當中,隨時都有年輕美眉或上班族表示要割雙眼皮,希望營造出電眼的「電」人魅力。有的是受到流行元素的影響;有的是每天貼來貼去嫌麻煩;有人還是「突然」想到,各種理由都有,不一而足。單院長提到,最近就有一位年輕美眉,她是單眼皮,看到流行時尚雜誌新發表的2008春季彩妝,重點都在強調眼睛部位,再看看自己有點泡泡的單眼皮,怎麼化都沒有辦法跟得上流行,於是就跑來診所要割雙眼皮。還有一位業務員,因為工作的關係,出門一定要化好妝,穿著體面,眼皮內雙的她,為了讓自己看起來神采奕奕,她天天用膠帶貼出雙眼皮,花時間不說,還常常貼得兩眼不對稱,最近她受不了這種麻煩,趁著天氣暖和了些,也來診所要求割雙眼皮。另有一位單眼皮的患者,她要割雙眼皮的理由,就有點無厘頭了;因為與男朋友爭執吵架的緣故,前一天痛哭了一個晚上,早上起床之後,眼睛竟然腫出雙眼皮的模樣,她往鏡子一照,「突然」發現自己雙眼皮的樣子蠻好看的,就「突然」跑來診所要求割雙眼皮。單院長表示,一般的年輕美眉,大概有三種類型的人,會要求做雙眼皮手術。一、天生單眼皮的人:單眼皮的人會想割出雙眼皮,讓眼睛看起來水汪汪、炯炯有神。二、後天雙眼皮的人:所謂的後天雙眼皮,常常是自己DIY黏貼膠帶,刻意製造出雙眼皮的效果,沒想到長期黏貼膠帶的結果,竟導致二邊不對稱,一邊單、一邊雙,最後還是得靠手術來解決。三、天生下垂眼:因為眼皮容易浮腫、下垂,嚴重一點的,甚至有睫毛倒插的情形,這種狀況已經影響到視力和生活作息,不得不動雙眼皮手術來改善。先天八字眉下垂眼,須搭配內視鏡提眉手術,來改善嚴重眼尾下垂問題。長美麗緻診所單院長表示,就技術上而言,雙眼皮手術又可分為「縫合式雙眼皮手術」及「切開式雙眼皮手術」。「縫合式雙眼皮手術」是以真皮埋線的方式,製造眼皮的皺摺,形成眼皮打摺的效果,手術時間約半小時到45分鐘,傷口小恢復期短;「切開式雙眼皮手術」手術過程中將雙眼皮在眼皮摺線處切開再去除眼皮過多的脂肪同時,醫師順便於眼上6公釐的地方再以縫線將提眼瞼肌上的肌膜縫合,手術時間約1小時即可。至於該採用何種開刀的方式進行雙眼皮手術,則需視患者的情況而定。一般而言,前者適合年紀較輕、眼皮薄、眼窩脂肪少的患者;後者則適合年紀較大、眼皮較厚、浮腫、眼皮脂肪較多的患者。雖說如此,但是對於眼部浮腫的年輕人,也適合使用切開式的手術。像前面提到一位追求流行時尚的年輕美眉,單眼皮,眼睛又有點泡泡的,使用切開式的手術,既可做出雙眼皮的效果,還可以改善眼部浮腫的狀況,一舉兩得;至於眼皮內雙的業務員,就直接使用縫合式的手術,利用皺摺來製造出雙眼皮,看起來就像天生的一樣,很自然。

水痘病毒的殘留「帶狀皰疹」

水痘病毒的殘留「帶狀皰疹」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一般是指在帶狀疱疹的皮疹消失後,局部神經痛仍持續超過三個月。但持續一至六個月都有人稱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一般統計約有百分之九至十五的帶狀疱疹患者會有此種現象。蔡呈芳 醫師指出帶狀疱疹的成因,就是本身水痘殘留病毒的再發,而且常發生在小時候水痘最密集的部位,在帶狀疱疹發作時,神經節受到破壞,導致中樞神經對痛覺處理的網路重組,而有異常的痛覺。再一方面,病毒沿周圍神經來到皮膚,對神經末稍也產生破壞。這些遭破壞的神經末稍,會產生自行放電的現象,而破壞後末稍神經雖然變少,對溫度感覺變遲鈍,但新生的神經末稍,卻較原先對痛的感覺更為敏感。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依照病的性質分為三種,一種是異位痛或皮膚表面的痛,當碰到患部時,即產生莫名的疼痛,有時患者會形容好像是傷口灑鹽般,雖然表面其實已經完全痊癒。第二種是持續性悶悶的酸痛,有時在某些姿勢,或是牽扯到時更為明顯。最後一種,也是最惱人、最難處理的是自發性的抽痛,彷彿是被電到,或是被尖刀刺入的痛感,發作時整個人完全無法自主,坐立難安,只能期待這種疼痛能早日結束,而當一陣如狂風般掃過的疼痛結束後,早已全身虛脫,但又開始擔心下一次陣痛何時會來臨。除了病以外,也可能伴有感覺異常、癢的現象。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處理,單靠一般止痛、消炎藥,甚至類固醇,往往均不甚理想,目前外用麻醉藥、辣椒素及口服抗憂慮劑是治療的主力。除了藥物以外,患者也可嘗試到醫院接受電流導入的治療。如果上述方法都失效,麻醉科的疼痛門診可以提供神經節阻斷術,或在神經外科進行選擇性的神經切斷術,目前也有人嘗試作高劑量脊髓腔內類固醇注射。至於針炙療法雖也有人在做,但在醫學統計上並無明顯成效。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對患者帶來的不便,除非患者本人,其他人有時很難體會,在治療上有時也是十分困難,因此預防更為重要。在帶狀疱疹發作時,儘早給予抗病毒藥物,或許再配合口服高劑量類固醇,可能是最佳選擇,但類固醇似乎只對急性期有用,且對老人副作用較多,應小心考慮評估。

經常便秘,可能患了「痔瘡」

經常便秘,可能患了「痔瘡」

痔瘡好發於成年人,尤其是老人。臨床上,痔瘡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患者維繫於肛門內膜和內括約肌間的韌帶發生鬆弛或斷裂,引起內膜及內膜下靜脈叢組織等逐步下墜造成的症狀。一般來說,痔瘡的成因通常和經常性便秘有關,而情緒緊張和營養攝取嚴重不均則是造成便秘發生的兩項重要因素,有經常性便秘的人若出現出血、疼痛、肛癢、脫出等症狀時,就要小心可能罹患痔瘡了!醫學上,痔瘡分為內痣和外痣,主要視肛門內膜和內括約肌間的韌帶發生鬆弛或斷裂後,造成提肛肌下墜,肛門內的齒狀線移形下來的程度而定,由於齒狀線以下為痛覺區,所以內痣不會痛,外痣患者有疼痛感或搔癢感。臺安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蔡尚達表示有關痔瘡的治療,主要有注射硬化劑、橡皮筋套綁、紅外線照射、雷射刀或諧波刀(超音波刀)、冷凍、手術等傳統治療方式。目前最新進的治療方式則是 1993年源自義大利的痔瘡環形切除術,目前在已包括歐洲、南美、日本、新加坡及美國、台灣累積有35萬例手術患者。注射硬化劑、橡皮筋套綁、紅外線照射等傳統醫療方式,雖然可以處理到患者肛門較深部位的內痣,但都只能侷限於某些位置,無法對肛門內膜進行全圓週的拉皮,且因無法越過鋸齒線,對於較深內部痔瘡的處理通常會顯得一籌莫展。痔瘡環形切除術使用的環狀切除器的作業深度可達到10公分以上,手術時在鋸齒線上約4公分處無痛區作業,可將直腸肛門黏膜做全圓周的拉皮、截除動作,同時將患者的痔瘡切除,並對肛門及直腸下端脫垂的部位加以復位及固定,對痔瘡患者合併有「肛門脫垂」情形的患者,可以一次解決問題。

您不能不知的『兒童發展』問題

您不能不知的『兒童發展』問題

『兒童發展』是指嬰幼兒在生活中接觸與吸收各種的環境刺激之後,藉由連續且反覆的練習,漸漸長大成為有智慧且具有自主生活能力的漫長歷程,它所代表的是寶寶們腦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與成長,也意味著個體潛能開發的過程。小朋友的發展是屬於功能上的變化,它並不像體重、身高及頭圍的變化,可以藉由直接測量的方式去判斷寶寶是否太瘦小、過胖或是頭太大等等,換句話說每位寶寶的發展速度以及他(她)們之間的發展差異是無法去量化的;再加上『兒童發展』又非常容易受到文化、居住環境與種族的影響,所以更糢糊了正常與不正常之間的界線。事實上,發展是有速度上的個別差異,每位嬰幼兒都有自己的發展進度表,而且整個成長過程是屬於連續性的進行式,就如同電影驚奇之旅的情節般,有快也有慢,而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又分別有一些重要的發展指標等著他們逐一去達成,這也使得新手爸爸媽媽們在照顧這些天真可愛的寶貝時,每天都充滿著無法預期的挑戰與意外的驚喜。爸爸媽媽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他們就如同寶寶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或是最要好的朋友,彼此之間互動的多寡以及所居住的環境與氣氛等等,都會影響到他(她)們未來的發展。到底『兒童發展』包括了哪些呢?新店耕莘醫院小兒科醫師 陳培濤指出大致上可以從五大項去觀察寶寶們的發展,它們分別為:一、『粗、細動作』的發展,它所代表的是肢體動作與視覺之間的成長與成熟度。二、『語言』的發展,包括言語的表達與語意的了解,它與聽覺有很密切的關係。三、與他人之間的相處,代表『社會互動行為』與『情緒』問題的發展。四、自我照顧的能力,如穿脫衣服、盥洗和飲食等等,代表著『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五、學習與思考的能力,代表『認知』的發展。所以『兒童發展』的評估,就如同預防注射般重要,其目的是讓寶寶們有一個好的開始以及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