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薰臍」─改善身體虛寒

「薰臍」─改善身體虛寒

「薰臍療法」是指選用適當的中藥,借由艾灸之火力直接滲透臍中的一種外用治療方法。早在春秋戰國就有為肚臍填藥、敷藥、塗藥等臍療法的記載了。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醫師 黃慧君表示,由於肚臍眼為中醫的「神闕」穴,奇經八脈的「任」、「督」、「衝」三脈均在此處交會,因此它可以聯系全身的經脈,促進人體神經體液的調節,改善內臟組織的生理活動,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薰臍用於經常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天冷即肢體關節酸痛,腸胃虛寒容易腹脹腹瀉者,婦女痛經宮寒不孕,身體虛弱需強身保健等等。另外,針對不習慣艾草煙味的民眾,中醫科建議可使用艾草膏塗抹並配合遠紅外線燈照射,亦同樣可以達到傳統薰臍的效果。

3D立體環狀抽脂術,兼具抽脂和雕塑效果

3D立體環狀抽脂術,兼具抽脂和雕塑效果

好長、好冷的一個冬天終於過去了,街頭櫥窗也逐漸卸下厚重的冬裝,改換成輕薄的春裝,春天,真的到了,你的身材恢復了嗎?說起身材,對所有女性同胞來說,保持身材、減輕體重,可以說是一輩子的大業,天天都有人在談減肥,天天也都有人在減肥,但很多人卻是愈減愈肥,減到不知所措時,就只好往整形診所找醫師,希望醫師用最快的抽脂手術來幫她減肥。特別是天氣稍微變得溫暖一點,前來要求雕塑身材的美眉辣媽們就會多了起來。喬美整形外科診所最近就接獲多起「想要快一點瘦下來」的熟女辣妹前來要求進行抽脂手術。有一位從事房地產業務的小姐,長相很甜美,口才也很好,超強的工作能力,讓她的業績一直名列前矛,堪稱是超級業務員。忙碌的工作,雖讓她的荷包進帳不少,但因壓力相對也很大的關係,她往往會藉著吃東西來紓解壓力,結果就變成愈吃愈胖、愈忙愈胖,即使天天喊減肥,呈現出來的效果,似乎也是愈減愈肥。上班時間穿著制服還可以稍微掩飾沒有線條的身材,然而一旦下了班,也想打扮得辣一點、時髦一點、性感一點到夜店狂歡時,這位超級業務員完全被打敗了,看到腰部、腹部、臀部,一圈又一圈的贅肉,她都不知該如何是好,只好跑來診所找醫師。還有一位則是年輕的婦人,生完小孩之後,身材一直恢復不過來,加上先生又正巧被外派到大陸工作,更讓她的心情一直快樂不起來;一來體重很難控制下來,二來又擔心先生到大陸會不會包二奶,她自己都覺得快得產後憂鬱症了。趁著年後,她陪同先生到大陸住了幾星期,了解先生的工作和狀況之後,才讓她對「包二奶」這件事懈了心防,但是對於自己的身材,她還是非常在意,她在大陸期間,就常常上網與診所進行線上諮詢,希望多了解有關抽脂的訊息。在徵詢先生的同意之後,一回到台灣,天氣也溫暖了一些,她遂決定到診所來進行抽脂手術,手術範圍包括腰、腹、大腿、臀部、蝴蝶袖等部位,分上半身及下半身兩階段完成。喬美整形外科診所醫師群表示,抽脂手術在目前可以說是最快速的雕塑曲線方法,採用專業負壓抽脂機,配合濕抽法的方式,除了可以提升手術的效果和安全性之外,一次的抽脂量更可高達5000c.c,腰圍平均可以縮小1-3吋。除此,喬美診所醫師群也指出,抽脂手術不是只有將脂肪抽出來而已,穠纖合度的雕塑效果,才是完美的抽脂手術,所以抽脂手術是要以360度的立體空間為考量,採3D立體環狀抽脂術之外,並從側面進行弧度修飾,徹底打造出腰部S曲線的黃金比例。一般而言,凡是做過3D立體環狀抽脂術的患者,對於手術後的效果都遠比「僅是將脂肪抽出來的抽脂手術」來得令人滿意,因為將體態修飾得更加完美。

植牙時,到底須不須要補骨粉?

植牙時,到底須不須要補骨粉?

許多患者在尋求人工植牙治療時,醫師會建議在植牙前或與植牙手術同時置入一些人工骨粉,但由於日前牛骨粉的風波,部份患者對於醫師的建議仍心存恐懼,並不時詢問人工植牙手術中補骨粉的必要性。黃怡豪醫師指出,俗稱“補骨粉”的術式正式名稱為“誘導骨質再生術”,顧名思義,就是希望經由這種方式可以得到更多的骨質;一方面可以使用更長的人工植體、植入齒槽骨深處,增加穩定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修補因為長久缺牙造成的齒槽骨凹陷,使植牙結果可以更加美觀。另外,黃怡豪醫師也解釋,人工骨粉在顯微鏡下的多孔結構,類似人體的骨質型態,所以常用來做為誘導骨質生長基本支架,就像建房子的鷹架一般,非常重要;同時,只要詢問醫師是否使用有衛生署許可認證的人工骨粉,其實就不必擔心有來路不明的問題,大可安心使用。自體骨雖然對自己本身的相容性最好,但必須再開另一處傷口取得,無非也是一種風險。黃醫師建議,如無特殊需求,其實人工骨粉效果就已經非常顯著,例如上顎竇增高術,在文獻統計中,使用人工骨粉後植牙的成功率甚至高過自體骨移植!植入人工骨粉在人工植牙手術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一環,目的無非是使植牙成果能夠更加穩定完美,在衛生單位的把關下,其實毋須多慮。

壓力大、常熬夜,都可能引起「中心性視網膜炎」

壓力大、常熬夜,都可能引起「中心性視網膜炎」

中心性視網膜炎是俗稱,正式名稱是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症。這是視網膜黃斑部的視網膜發生剝離的眼病。其原因至今仍無定論,曾被提出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過敏反應、強光直接損傷、生活壓力過大、工作太累等等 。 此症大多發生於青壯年人,男性居多。大部分病例只發生在單側,少數患者會兩眼同時發生.症狀有: 視力輕度減退、中心暗點、視物變形或變小、色覺異常,對暗適應延長等。諾貝爾眼科醫師 張朝凱表示,此種疾病若不治療也可以自行消退(約3-6個月,甚至一年)症狀緩解很慢。利用雷射治療效果迅速。雷射可將病兆處焊死,使黃斑部滲透液被吸收讓視網膜復位,病程可縮短至兩個星期。而部份病例顯示使用口服藥物也有療效,病程約一至三個月。若要預防「中心性網膜炎」應避免熬夜、減少工作壓力,但有些病例(約三分之一)卻常復發而原因不明。

哺餵母乳常見問題

哺餵母乳常見問題

母乳是上天給予嬰兒最天然的食物,除了含有免疫物質外,並可促進嬰兒腦部發育,母乳會隨著嬰兒的成長階段不同,而改變其成分,尤其對早產兒而言,早產兒的母親所分泌的奶水與足月兒母親所分泌的奶水成分有所不同,更適合早產兒成長發育所需,因此母奶是早產兒最佳的營養選擇。目前在政府、學界及民間團體的共同努力下,台灣母乳哺育的概念逐漸深植人心,但唯有親自哺育過母乳的母親才能深切體會箇中的甘苦,以下即為餵哺母乳過程中媽媽們常見的問題。《B型肝炎帶原母親,是否可以哺餵母乳》B型肝炎可經垂直傳染在生產過程中使傳染給寶寶。但只要寶寶在出生後即接受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之注射及常規的B型肝炎疫苗注射,哺乳不會增加寶寶的感染B型肝炎的機率。所以是可放心哺餵母乳。《母乳會越來越沒營養》所有的配方奶粉都是依照母乳的成分去製作。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及醣類較易吸收消化,其免疫球蛋白、不含過敏原及促腦細胞發育物質,更是配方奶所無法取代的。如果可以哺餵至少6~12個月再搭配副食品,媽媽絕對可以放心哺餵母乳,而不用擔心寶寶營養不夠。《黃疸可餵母乳嗎?寶寶的黃疸指數較高,醫生建議停餵幾天母乳再繼續哺餵,該要如何處理》約有30%左右以母乳哺餵的嬰兒會發生較高的黃疸,大都為良性的,除非黃疸指數超過15mg%以上醫生會建議停餵母乳2-3天,並觀測血中膽紅數濃度,待濃度下降可再回復哺餵母乳。但母親於停餵期間仍應持續擠奶將乳汁排空並儲存以免斷奶。《感冒是否可持續餵母乳嗎》只要媽媽在餵奶前注重洗手或戴口罩,感冒仍可繼續哺育母乳,嬰兒亦可從母乳中獲得抗體。在藥物選擇上,母親可於就醫時提醒醫師,目前正在哺育母乳,在藥物給予時能更加注意即可。其實大部份的藥物對哺乳的影響並不大,亦很少會對嬰兒造成不良的反應,故並不需要停止哺乳。﹝資料提供:早產兒基金會 居家護理師 劉舜華﹞

替代療法與臨床上的運用

替代療法與臨床上的運用

站在人文的角度,當病人或家屬會積極尋求另類(替代)療法時,一定是當正統療法無法滿足需求的時候。在臨床上,癌症患者是最常要求替代療法的,因為癌症患者很少能靠手術與藥物治療等正統的療法做長期的病情控制。病人或家屬在失望與痛苦之際往往會尋求其它的幫助,如中醫、中藥或其他密醫的協助。臺安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醫師 黃尚本指出,腦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在臨床上也是相當困難與棘手的,原因在於腦神經系統相當脆弱,且無法再生,一受到傷害往往產生永久不可逆的損害,因此臨床上也常常看到腦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在尋求替代療法的協助。前年春季,嚴重急性呼吸道肺炎(SARS)肆虐,也有不少替代療法的出現。病人對替代療法的需求與日遽增,甚至連醫生也建議使用美國學者Eisenberg的研究發現,在美國1992年裡,有34%的成人曾使用至少一種的「替代療法」。研究也發現,在美國25歲到49歲受過教育的白領階級是最常使用替代療法的,統計也發現,在1990年美國人總共尋求了4億2千5百萬次替代療法的協助,這個數字超過了尋求第一線家庭醫師協助的數目。1994年一項針對華盛頓州、新墨西哥州與以色列的醫生所做的研究發現,在過去的一年內有60%的醫生曾經至少一次建議他們的病人使用替代療法,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則有38%的醫生建議病人使用。一項刊登在1998年美國醫學期刊JAMA的研究指出病人使用替代療法的原因: 1.) 對傳統療法不滿意:病人不滿意的原因在於,傳統療法沒有效、有副作用、不適用於個人、太技術導向,或花費太高。 2.) 個人自主性的需求:病人尋求替代療法因為它較不具權威性,讓病人有更大的權力與自主性,來決定自己要接受何種的醫療照護。 3.) 價值觀的契合:替代療法之所以吸引人,在於它與病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宗教信仰與人生觀,以及追求健康的信念相契合。

常感覺疲勞倦怠嗎?慢性肝炎徵兆

常感覺疲勞倦怠嗎?慢性肝炎徵兆

慢性肝炎的定義是肝細胞持續的發炎超過六個月以上,未見好轉,而造成慢性肝炎的原因,最常見的有病毒感染,如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及自體免疫和代謝問題等所造成的慢性肝炎。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 葉錦龍表示一般來說,如果得到了慢性肝炎,有些人可能會有疲勞倦怠的感覺,但是大部份的病人沒有什麼特殊症狀,因此居住在B型肝炎高感染區的台灣,都應該做B型肝炎篩檢及肝功能檢查,一旦發現有異常,醫師會進一步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抽血,以確定肝炎的種類和嚴重程度,列入追蹤,一旦治療條件符合時,便可以開始治療,若是治療效果良好,那麼就不會演變成肝硬化了。目前我國政府毎年均編列預算用來預防及治療B型肝炎和C型肝炎,自民國75年,B型肝炎的盛行率已經從15~20%,下降到2%左右,成果斐然。治療方式也從保守治療進展到干安能、肝適能等藥物治療,只是效果尚未令人滿意而已。至於酒精引起的慢性肝炎,近年來似乎有日益增多的趨勢,以我國的酒類消耗量而言,與1952年比較,1994年全人口的酒精消耗量增加13.7倍,而每位國民平均酒類消耗量增加4.2倍,一個人毎天喝酒 80克以上,喝上十年,就有機會得到慢性酒精性肝炎,甚或是酒精性肝硬化,由於酒精性肝炎或是酒精性肝硬化,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因此無論如何一定要想辦法戒酒,一旦肝硬化形成,就沒有辦法復原了。肝硬化是所有發炎性肝病的最後結果,肝硬化不但會造成肝臟功能的減低,而且會有嚴重且致命的併發症,例如併發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自發性腹膜炎以及肝腦病變。另外,肝硬化也很容易併發肝癌,目前肝硬化除了肝臟移植以外,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預防是唯一的策略,因此任何人只要是檢查出肝功能異常,就應該找醫師做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那一類的肝病,須要做什麼樣的治療,避免肝硬化的發生。

視網膜有哪些病變

視網膜有哪些病變

糖尿病患由於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進而破壞視網膜血管,導致眼球內出血、結疤即所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與罹患糖尿病的時間長短有關,罹患糖尿病愈久,產生視網膜病變的比例越高。 諾貝爾眼科醫師 張朝凱指出若30歲以前罹患糖尿病,則10年後,約有一半的病患會有視網膜病變。此外,血糖控制是否良好,與視網膜病變的進行速度有關,血糖控制越差,視網膜病變越快,也會愈厲害。   【糖尿病視網膜的治療】1) 雷射治療:當視網膜病變惡化到可能產生新生血管時即須接受雷射治療,以消除新生血管,預防眼球內出血。雷射治療不但有預防的功效也是公認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可靠的方法之一,雷射治療的方式如下:採門診治療,不須住院,每週治療一次。每次治療前須先放大瞳孔,一小時後進行治療,治療時間約須30分鐘。每個眼睛須做3 次治療。治療時,病患會感覺有一道藍光在眼前閃爍但不會疼痛。2) 手術治療:若玻璃體出血一段時間 3-6個月仍未吸收,則可採用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而若合併視網膜剝離者,則需盡早手術治療。若持續玻璃體出血,除了雷射及手術治療外,可以採用視網膜冷凍治療,減少再出血的機會。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主要症狀就是視力減退,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視力突然變壞機近失明等。一般而言,早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無特殊的症狀,須經醫師檢查後才能及早發現。   【小兒視網膜病變】小兒視網膜病變簡單的說就是眼底血管的不當傷害及癒合‧最初的問題就是尚未發展完成的不成熟眼底血管受到某種傷害,在傷害之後繼之而來的就是各種不同程度的癒合過程。近幾年的一些研究則認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可能也是一種與過氧化有關的疾病‧學者們認為眼底血管因反覆的收縮與舒張,造成視網膜局部的過氧化生成,這些過氧化物便會引起一系列的細胞壞死,並且可以刺激新血管增生及纖維化反應。    【小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造成小兒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主要有早產、低出生體重、長期使用氧氣、輸血次數、血氧分析次數、不正常的 PaO2 與 PaCO2 的次數、呼吸器使用的天數、敗血症次數、早產兒呼吸暫停……等。    【小兒視網膜病變的治療】 對於第三度以上且有plus徵象的患者才會加以考慮治療。 通常會使用的方法有所謂的冷凍療法及雷射治療兩種。若是四度以上,就可能要施以 Bucklng 手術或是玻璃體摘除術。    Bucklng 手術是先在鞏上找到視網膜剝離的地方由眼球外穿刺抽出液體,然後用特製的塑膠帶在該處環繞一圈使眼內壓上升,以使視網膜能回貼上去,但是在以後必須再次開刀以取出塑膠帶以免以後限制了眼球的生長。

雷射近視手術經驗談

雷射近視手術經驗談

成功的雷射手術的第一步應由良好的溝通開始,醫師先了解患者考慮手術的動機。一般而言,考慮手術的最主要的動機是希望擺脫眼鏡或隱形眼鏡的束縛,達到生活上及工作上更加獨立自主,的確,雷射手術也有類似整型美容手術的效果,不少患者在術後,變的更自信、更年輕,因為他們不必再花時間清理隱形眼鏡,也避免了隱形眼鏡可能引起的種種發炎或感染。隨著休閒風氣的開放,已有愈來愈多的患者希望在運動(特別是水上運動),及旅遊時有更大的自由及方便性,而考慮手術,這種動機在美國尤其普遍,筆者在美國觀摩雷射手術時,常見僅有近視一、兩百度的患者,也要求手術,便是基於提高運動休閒之便利性。完整而正確的評估,務必確定患者的眼球是健康的,有些患者在術前評估中才被發現有隱疾而不自知。我們知道高度近視的眼球比一般眼球有高三至五倍的機會得到白內障、清光眼及視網膜剝離等眼疾,特別是後兩者,有可能導致失明。臺安醫院眼科醫師 王倫奕指出,「眩光」是雷射手術後的重要後遺症,幸好目前隨著儀器及技術的進步已改善許多。三、四年前接受雷射手術的患者約有百分之一可能無法夜間開車,因為眩光嚴重。但輕微的眩光仍可能存在,特別是八百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故術前一定要提醒高危險的患者,這項手術可能的後遺症。隨著雷射近視手術的普及,愈來愈多的四年級生也開始進入診間詢問相關事宜,這些年過四十的所謂中年人士比例,由三、四年前的十分之一已慢慢升高到目前的五分之一左右,增加了一倍。對這些患者要特別考慮到乾眼症及老花兩個問題。我們知道輕度近視的人看近比較不費力,可克服部分老花眼近閱讀困難的問題,故醫師針對中年人士會主動建議以「單眼視力」的方式來矯正近視並克服老花眼,也就是故意讓雙眼手術結果不同,度數淺的眼睛,將近視完全矯正來看遠方事物,度數深的眼睛,則故意留下一百度左右的近視來克服老花眼,所以手術結果是可以事先充分溝通來決定,而不是一成不變的。輕度及中度的乾眼症,經常是患者無法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而訴諸雷射手術的重要因素。除非是和自體免疫疾病有關的嚴重乾眼症,否則這些患者仍可以接受雷射治療。除了提醒病人術後乾眼症會暫時加重,需勤點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外,以淚孔栓塞將淚孔堵住,保存本身有限的淚液,也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於乾眼不是較明顯的病人,在術前便植入淚孔栓塞,以減少術後的不適感及對人工淚液的依賴。多數患者以短效或中效的淚孔栓塞(膠原蛋白成分)便有很好的效果。雷射近視手術再怎麼進步,部分角膜過薄或度數過深(超過一千兩百度)的患者仍不適合手術。針對這些患者,目前最佳的選擇應是「植入式隱形眼鏡」,它在歐洲已相當普遍,而美國的FDA(相當於我國的衛生署)在年底也將核准這種特殊的人工水晶體上市,國內可望在明、後年引進,它的矯正範圍可高到二千五百度,將是超高度近視患者的福音。

不孕症的治療原則

不孕症的治療原則

雖然目前社會出現明顯的少子化趨勢,不過,渴望有子卻飽受不孕症所苦的夫妻也不在少數,從自然生殖科技的觀點來看,不孕症是因生殖器官或生殖功能的問題所引發,因此自然生殖科技的治療原則是以疾病為導向,先檢查出不孕的原因,再針對不孕的原因來做治療,希望透過自然的方式順利得子。譬如用超音波或輸卵管攝影來檢查輸卵管不通或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等問題,再以腹腔鏡或傳統手術讓生殖器官恢復正常,使不孕的婦女得以回復到自然可生育的狀況。繼而再以外陰黏液紀錄為依據,經由紀錄判斷個案有否排卵不良、子宮頸黏液不良或黃體素不足等情形,再針對個人狀況來治療,並找出最合適的排卵日行房,目標是讓病人能以自然行房的方式來懷孕。新店耕莘醫院婦產科醫師 張正坤指出在黏液的記錄方面,開始進行前需由指導老師加以指導,以便了解「克靈頓外陰黏液記錄系統」的整個流程。黏液的記錄要持續進行,在黏液高峰日後第七天驗黃體素、動情素、甲狀腺素和泌乳素,如果懷疑有多囊性卵巢的情形,則加驗男性荷爾蒙;如果有黃體素不足的情形,則在高峰日後第七、九、十一天時檢驗動情素加黃體素。而在對生殖器官的手術治療方面,自然生殖科技特別強調顯微手術的觀念,同時也重視防止沾黏的技術,因此大多都以腹腔鏡手術來完成,其優點還包括腹部不會留下大傷口,且術後復原相當快速。以子宮內膜異位的情況為例,目前在醫學上也認定腹腔鏡手術是手術進行方式的首選。依以往的經驗,許多因生殖器官的疾病造成不孕的病人,在手術後很快就能恢復生機,尤其是輸卵管不通的病人在接通輸卵管後,大多都能在短時間內就順利懷孕。自然生殖科技除了以疾病為導向針對不孕的原因來治療外,如再輔以外陰黏液記錄,來找出最合適的排卵日,便可以大大提升順利懷孕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