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多油少纖維,當心大腸直腸癌來襲

多油少纖維,當心大腸直腸癌來襲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每年死於大腸直腸癌的病例已超過3,000人,其發生率與死亡率僅次於肝癌與肺癌,可說是高居癌症的第三位。雖然腸癌發生原因截至目前尚無定論,不過遺傳基因、環境、及飲食生活習慣等均為重要的導因。尤其國人飲食習慣日漸西化,每日攝取過多的肉類、脂肪、膽固醇,同時缺乏纖維質的食物補充,致使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雖然癌症高居國內十大死因的第一位,但是在眾多的癌症當中,大腸直腸癌可說是治療效果最好的,而且存活率最高,也是少數能夠治癒的癌症之一。根據統計,477例大腸直腸癌患者的存活率,第一期發現時可達100%,第二期81.4%,即使是淋巴腺擴散的第三期腸癌,其五年內的存活率也可達到63.6%。由此可見,愈早期發現,其治癒率愈高。不過,由於國人對於定期檢查的輕忽,致使腸癌早期發現率較低,將近五成患者都是已經拖到癌症第三、四期後才發現,早已錯失治療的先機了。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陳壽星表示通常說來,腸癌初期的症狀多不明顯,但若發現有血便、頻便、排便習慣改變、腹脹痛、貧血等症狀出現時,宜盡速檢查。極高比率的腸癌,其實是可以藉由簡單的肛門指診及乙狀結腸鏡來發現。因此,提醒40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定期接受肛門指診、及糞便潛血檢查;每三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對於高危險族群,如癌症家族,曾有大腸息肉、大腸癌病史者、慢性大腸炎症、或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應每兩年接受一次全程大腸鏡檢查或大腸鋇劑攝影,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保身體的健康!

產前檢查,民眾做不做兩極化

產前檢查,民眾做不做兩極化

產檢兩極化,部份媽媽一次都不做,部份媽媽自費項目一項都不能少『準媽咪們,要記得按時做產檢喔!』這是所有的婦產科醫師一而再,再而三提醒孕婦們的話語。然而準媽咪們都把醫師們的話聽進去了嗎?根據婦產科醫師的臨床經驗表示:在門診,準媽媽的產檢可是很兩極化的,有些準媽媽一次產檢都不肯做;但也有人除了定期產檢外,更把所有自費檢查項目「全包了」。 羅東博愛醫院婦產科莊志吉表示,每個月總會碰上一兩位孕婦,是從來不做產檢的。上個月就有一位準媽媽,人都已經到醫院急診室準備生產了,打開媽媽手冊一看,上面竟然一次產檢記錄都沒有。一問之下才發現這個和男友同居的18歲的小媽媽,因為擔心被家人知道,加上經濟困難,因此一直到生產前,完全沒有做過任何一次產檢。 另外一個族群則是呈現強烈對比,這群準媽媽非常關心腹中胎兒的健康,照著媽媽手冊的產檢時間表,準時到醫院門診報到。而且除了健保局免費給付的十次產檢外,對於自費產檢項目也一項都不錯過! 這群孕婦通常都是在門診時主動提出疑問,並請教醫師該做哪些檢查對寶寶比較好。回家後也會利用網路與書籍查詢相關資訊,希望透過完整篩檢,保障媽媽與胎兒的健康。已經做過多項自費篩檢的孕婦李太太表示:「為了寶寶的健康,自費篩檢還是有必要的。例如母血唐氏症和胎兒頸部透明帶,雖然這兩種檢查健保都沒給付,但是為了知道寶寶會不會有唐氏症的問題,就沒有考慮自不自費的問題;還有一種可以清楚看到寶寶器官和四肢的精密超音波檢查,政府也沒幫我們出錢,可是為了寶寶好,就算是自費,也沒什麼好猶豫的。」 羅東博愛醫院婦產科主任陳達指出,很多孕婦會問,產檢究竟該做幾次?健保局給付十次產檢,每一次的產檢,就算只是量體重、血壓,都有它特定的意義與醫療指標性存在,因此無論是採用自費或是健保給付,準媽媽們都應該到婦產科門診定期做檢查,以保障媽媽寶寶的健康!產檢做幾次?一般健保幾付之產檢產前檢查特殊檢查項目一覽表(自費)

從國中生暴斃談搖頭丸

從國中生暴斃談搖頭丸

搖頭丸是一種化學結構類似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劑,口服後會產生愉悅、多話、情緒及活動力亢進的現象,藥效可持續數小時。高雄立市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何志培指出,搖頭丸使用者在生理上確實會出現肌肉緊張、牙關緊咬、盜汗、心跳加速、血壓上升、體溫增高、瞳孔擴大、視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等現象。濫用者若在擁擠高溫的環境中進行馬拉松式的狂歡勁舞,常會因運動過度造成身體脫水,骨骼肌損傷,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因此而死亡。長期使用搖頭丸除了會產生心理依賴性,致強迫使用外,還會造成神經精神系統其他長期的傷害,如產生情緒不穩、記憶減退、失眠、憂鬱、妄想、幻覺等症狀。物質濫用者由於自我功能的不足,缺乏妥善應付生活壓力的能力,易藉由物質的效果來消除情緒的失調。過了急性戒斷期之後,對物質濫用者使用支持性心理治療,乃在於加強已存在的防衛機轉,以使自我功能有缺陷的個案,可以朝向自我協調的狀態。在支持性心理治療時,治療師主動鼓勵病人的正向轉移,促使患者自我功能的進步。至於透過周圍環境的安排,日常生活的調整,往往也可以有效地幫患者恢復信心,遠離誘因。應加強青少年藥物濫用的預防教育,幫助學生釐清有關藥物的正反資訊,強化反對用藥的態度,提高自尊,建立信心,學習壓力因應技巧等。對於這次痛失愛子的家長,亦盼望他們能節哀順變,重新出發!

重視產檢,以免難產小命不保

重視產檢,以免難產小命不保

根據健保局資料,宜蘭縣孕婦使用健保免費產檢的比率大約只有五成,產檢有做到第九次的只有34.33%,十次產檢都做了的根本是「稀有動物」,只有22.64%,宜蘭縣產檢比率不但遠低於全國平均值,偏遠地區少數多胎婦女定期產前檢查次數也有較少的現象,因而有議員質疑是否因為產檢率低,導致縣內嬰兒死亡率高居全國第四名。 羅東博愛醫院婦產科主任陳達表示,孕婦千萬不要用應付了事的心態做產檢,「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算了,應該沒什麼大不了,這個觀念大錯特錯」。陳達主任表示,產檢時會依照懷孕周數做不同檢查,能提早發現問題並治療,例如懷孕二十週後,血壓高於140/90mmHg可能是妊娠高血壓,如果併有蛋白尿或水腫時為子癇前症,嚴重時會引起全身痙攣,對母親與胎兒的生命造成致命的危險。 陳達主任舉例說明,曾有孕婦覺得產檢只是量體重量血壓沒什麼大不了的,所以懷孕後期產檢完全不做,怎麼提醒她也不肯到醫院來,結果預產期還沒到她就破水,送進急診室時胎兒的一條腿露在外面,早就已經沒了心跳。陳達主任說,要是她定期來做產檢,就能及早發現胎位不正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名孕婦,懷孕後期體重快速增加,她自己判斷懷孕都會水腫,應該不要緊也不需要再去產檢,等預產期到了進醫院生產才發現產下死胎。陳達主任解釋,這位孕婦得了妊娠糖尿病,腹中胎兒就像泡在糖水裡面一樣,血管內壁全部積了厚厚的糖,血液流動受阻礙導致胎死腹中,如果她有定期產檢,就能及早發現給予藥物治療,確保母子健康。 陳達主任並補充,由於目前優生保健法規定,人工流產手術應該在懷孕24 週之前進行,因此在24週之前要透過產檢,完成胎兒的健康篩檢。包括母血唐氏症篩檢,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檢測,羊膜穿刺術,絨毛膜取樣,以及超音波檢查。 尤其超音波檢查不具侵入性沒有副作用,可運用高解析度的精密超音波,檢查胎兒的各個器官,包括腦部,顏面,心臟,肝腎等腹部器官,脊椎和四肢等,以排除重大畸形缺陷。同時還可以利用4D立體超音波,製作胎兒立體彩色照片,拍下寶寶在媽媽子宮裡的微笑,和揉眼托腮的可愛模樣,留下珍貴記憶。

認識胃癌

認識胃癌

胃癌的好發年齡以50~70歲佔大多數,男性比女性來得多。然而近年發現年紀在40歲以下者亦不在少數,尤其是年輕的女性。光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黃志仁指出一般而言,胃癌的發生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飲食習慣與社會經濟階層有關。據統計喜吃煙燻及鹽漬物者,胃癌的發生率較高。食物內的硝酸鹽,經腸道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再形成亞硝酸胺,經動物實驗證實,亞硝酸胺為一致癌物,可引起胃癌。由於醫學科技的進步,胃內視鏡的發明大大提高了早期診斷胃癌的機會。也是提高胃癌存活率最有效的方法。改良型式的胃鏡,直徑不及一公分,鏡管也是以材質較軟的玻璃纖維,在檢查過程中較敏感的人會稍嫌不適外,不會造成任何痛苦和傷害。檢查時要遵從醫師的指示輕鬆的吞嚥,胃鏡進入喉部後即平靜的進行腹部呼吸,則能輕鬆的接受檢查,通常只要幾分鐘即可檢查完畢;檢查完畢後,由於喉部麻醉作用將持續半小時,不要立即進行漱口或在一小時內吃東西,亦不要短時間內開車,以免發生危險。胃鏡除了可觀察胃部黏膜微小變化外,更可以適時地經由胃鏡做活體切片病理檢查及細胞學檢查,診斷十分正確。由於日本的胃癌發生率居世界之冠,他們對早期診斷的普查工作特別努力,早期胃癌的病例約佔1/3以上。因此,4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最好每年能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民眾若有懷疑胃部疾病,可赴醫院作詳細的胃鏡檢查,以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

春吶後遺症,美眉搶當乳溝妹!

春吶後遺症,美眉搶當乳溝妹!

墾丁春吶在勁歌熱舞、狂野激情當中落幕了,活動結束之後,竟發生了一個新現象,據喬美整形外科診所表示,前往診所諮詢和表示想要隆乳的美眉們突然變多了,她們大多表示胸部太平、沒有乳溝,穿比基尼不好看。但是站在專業醫師的立場,隆乳手術至少要20歲以上,乳房發育完全之後才能進行。隆乳一直都是很熱門的整形項目,不管是年輕美眉、乳房發育不良的「太平公主」,或是中年熟女、產後乳房下垂的「平脯太后」,對於隆乳的詢問度都很高。喬美整形外科診所盧醫師表示,在這段時間特別是墾丁春吶過後,前來問診的患者當中,二十出頭的年輕美眉特別多,有人因為胸部太小、自認身材不好而不敢去;也有人則去了回來之後覺得自己胸部太平,反而自卑了起來,所以前來診所表示想要擁有能大展乳溝的雙峰而且還要求看不到「疤痕」。醫師指出,隆乳手術是將義乳置入於胸大肌處,所以必需要有切口,才能將義乳植入。早期的隆乳手術,切口是開在乳房下緣,這個位子對於乳房組織的影響較小,但缺點是疤痕比較明顯,大約有6-8公分;之後再演變成切口在乳暈下,利用乳暈的皺摺來掩飾術後的疤痕,但卻不適合未婚,或未哺乳的女性,因為會有破壞乳腺組織,影響日後哺乳的疑慮。於是就有醫師再將切口改在腋下,利用手臂和身體的摺合處來掩飾疤痕,只是切口若是稍微偏離到副乳部位,或是抬起手臂,難免就會露「餡」了。國內外都有一些女藝人,被狗仔隊補捉到「腋下有疤痕」的鏡頭,而被懷疑動了隆乳手術,就是這個道理。喬美整形外科診所盧醫師表示,之後隨著內視鏡隆乳手術的引進,隆乳手術的安全性和準確度,更是大為提升,加上累積無數個案的臨床經驗,改良至今最新的「日式無痕隆乳手術」,將切口在藏在腋窩最高點的皺摺處,傷口只有2公分左右,美眉們最關心的「疤痕」問題,幾乎看不見,手術過程中,再輔以內視鏡,無形中也減少了疼痛感和縮短恢復期,對很怕被人「識破」的美眉們而言,大可卸下心裡的擔憂。此外,也有很多美眉擔心疼痛的問題,盧醫師表示,設備較先進的醫療院所,多有配套的「術後疼痛控制系統」,隨時可以將疼痛感降到最低,且術後多有專業醫護人員照護,美眉們也可以不用太過擔心。

腹部肥胖,暗藏危機!

腹部肥胖,暗藏危機!

如果您擁有腹部肥胖、高血壓、血糖偏高、高三酸甘油脂及高密度膽固醇過低等症狀中的三項,要小心,您可能已經罹患了「新陳代謝症候群」而不自知!※「腹部肥胖」:對國人來說,男生腰腹圍超過90公分(35.4吋)、女生超過80公分(31.5吋),則算是過胖了!但這樣的標準還是有一些問題,如不同身高的人是否標準應該不一樣呢?不過,目前並沒有將身高列入腰腹圍的考量。無論如何,這樣的一個標準的訂定,主要還是在提醒民眾要注意體重的控制非常重要,而且排在新陳代謝五項症候群之首。※「高血壓」:目前高血壓的標準是世界通用的。只要收縮壓超過130「或是」舒張壓超過85出現,就算是有高血壓。然而有很多學者專家做的研究都說明了並不是只要血壓低過130/90以下就沒有問題,尤其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因此若真的有高血壓,千萬不要諱疾忌醫,不肯吃藥。否則日後血壓將血管壁壓到硬化時,再開始治療,就來不及了。※「血糖偏高」:新陳代謝科建議的血糖標準,其實是蠻嚴苛的!尤其近一、兩年來更降到了100 。我們要瞭解到血糖高到126以上才有糖尿病,所以100以上,126以下,可以把它想成「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在這個範圍的人,就已經進入警戒線了!而糖尿病所造成的傷害,也是一般人所耳熟能詳的,主要還是在血管方面的問題。自然也是要多加注意。※「三酸甘油脂偏高」:三酸甘油脂比較像是一個指標:三酸甘油脂高的人,容易有另外的一些相關的異常,造成心血管疾病或是糖尿病的發生。當然,若三酸甘油脂高到數千時,會引起胰臟炎,這又是另外一個併發症了!跟我們目前討論的新陳代謝症候群比較沒有關係。※「高密度膽固醇過低」:膽固醇在體內有分高密度及低密度兩種。所謂的高密度膽固醇,其實就是周邊堵塞心血管且正要回到肝臟去被清理掉的膽固醇,因此可以把它想成血管清道夫!男性在這方面比較吃虧,高密度膽固醇這種好的東西比較少,因此若低於40以下,才算不健康。因為女性的高密度膽固醇較高,因此標準也較高,要低於50以下,才算是不好!新店耕莘醫院內分泌科醫師 裴馰表示以上所談的五項危險因子,只要有了三項,就可以算是「新陳代謝症候群」了,不過,其中最重要的還是體重。因為體型肥胖,尤其是「中廣」型的人,往往會伴隨有其他幾項的危險因子,因此控制體重非常的重要。這五項危險因子是互相相關的,因此當其中一項出現時,往往其他的危險因子會隨之而來。再加上就算只有一種危險因子,也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

莫名汗流不止,怎麼治?

莫名汗流不止,怎麼治?

人是恆溫的動物,需保持一定的體溫,因此由交感神經控制的體溫調節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多汗症是病態的排汗異常現象,不應該流汗卻莫名其妙地汗流不止,造成生活上的諸多困擾。多汗的原因可分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1.) 原發性多汗佔大多數,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交感神經反射的亢進而引起異常排汗。發生最多的是在手心、腳底及腋窩這些汗腺分佈較多的地方。2.) 繼發性多汗的原因包括身體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低血糖、甲狀腺疾病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下垂體或下視丘的病變,有時也會引起多汗情形。臺安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謝家明指出,原發性多汗症有強烈的遺傳傾向,半數病人有家族史,一般人在國小時出現症狀,隨著年齡增長,症狀會愈來愈嚴重,在青少年時期達到高峰,出汗部位以手掌最為厲害,其次是腳底和腋下。 手多汗症的治療原發性手多汗症目前最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為「胸腔鏡交感神經切斷術」手術時間約30分鐘,傷口在腋下約0.5~1公分長,術後疤痕不明顯,其成功率高達97%以上,手術合併症極少,術後在腿部及背部等部位會產生代償性出汗,其出汗程度會因人而異,此屬正常的反應。目前針對手多汗症已有非常有效的外科治療方法,術後因為手多汗症所帶來的困擾會因而減少,甚而不再出現,因此,請儘早接受治療以擺脫這惱人之疾病。

吃出健康,熟記『七字箴言』

吃出健康,熟記『七字箴言』

由於不正常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讓現代人常為健康問題而煩惱,例如:從飲食中攝取過多脂肪、醣類很容易造成肥胖,進而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想要擁有健康的人生就要建立健康的飲食觀念,不論家庭飲食或外出用餐都要重視營養均衡及衛生安全。當今外食族日益增加,更需要正確飲食觀念,讓忙祿的現代人更輕鬆的吃出健康的人生。失調的飲食習慣是健康殺手:避免高油、高鹽的烹調方式,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罹患率。不偏食,適當攝取;講究衛生,營養加分健康飲食實踐四少一多,健康多多:飲食習慣飲食內容,確實做到少肥肉、少油炸、少醬料、少油湯、多蔬果五個原則。在決定營養補充時,須評估熱量的攝取是否足夠,其次考量到蛋白質的品質與供應量?以下就是一些簡單實用的計算方法。男:(身高(cm)-80)×0.7=體重(kg)。女:(身高(cm)-70)×0.6=體重(kg)天主教聖功醫院營養科醫師 葉欽祺建議,每天從下列六大類基本食物中選吃我們所需要的份量:穀根莖類3~6碗:米飯、麵食、甘藷等主食品,主要是供給醣類和一些蛋白質。奶類1~2杯:牛奶及發酵乳、乳酪等奶製品都含有豐富的鈣質和蛋白質。蛋豆魚肉類4份:蛋、魚、肉、豆腐、豆腐干、豆漿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蔬菜類3碟:蔬菜主要提供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深綠色與深黃紅色的蔬菜,例如:菠菜、甘籃菜、胡蘿蔔、南瓜等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比淺色蔬菜多。水果2個:水果可提供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例如:橘子、柳丁、木瓜、芭樂、鳳梨、香蕉等。油脂類2~3湯匙:炒菜用的油及花生、腰果等堅果類可以供給脂肪。攝取食物前先瞭解食物內容,善加均衡搭配,熟記『七字箴言』保您吃的健康又輕鬆自在無負擔。【第一招】營養均衡最重要,食物選擇常變換。【第二招】蔬菜每天吃半斤,五穀加入白米飯。【第三招】為了健康少油脂,適量肉類好習慣。【第四招】自然新鮮享美味,鹽量調味都減半。【第五招】適量主食不會胖,無糖飲料最解渴。【第六招】力行飲食好習慣,健康窈窕非夢事。(參考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耳不聰、走不穩、吃飯會嗆到,小心聽神經瘤作怪!

耳不聰、走不穩、吃飯會嗆到,小心聽神經瘤作怪!

聽聽看這些症狀:「耳鳴、單側耳朵重聽、走路步伐不穩、平衡感變差、吃飯吞嚥老是會嗆到」,如果您覺得這只不過是中老年人共通的問題,可就太大意了,要小心,這有可能是聽神經瘤在作怪。羅東博愛醫院院長、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幸鴻表示,日前有一位六十多歲的女士,因為甲狀腺肥大接受掃描檢查時,意外發現腦部竟然有一個直徑四點五公分大的聽神經瘤,由於腫瘤就是從聽神經開始發展,造成患者單側聽力受損、伴隨經常性的耳鳴。另外腫瘤壓迫到小腦,導致平衡感變差,行走步伐不穩。再加上腫瘤還壓迫到舌咽神經及迷走神經,因此病人在吞嚥的時候老是會嗆到。由於這位女士的聽神經瘤直徑達四點五公分,若不盡快以手術取出,將導致腦幹功能嚴重受損,於是立即安排住院並於隔日開刀。但也因為腫瘤過大、壓迫多處神經,增加手術的複雜性與困難度,手術從上午八點一直進行到晚上八點長達十二個小時,主刀的陳幸鴻院長寸步不能離開,絲毫不能放鬆,對精神及體力是一大考驗。羅東博愛醫院院長陳幸鴻指出,聽神經瘤是良性腫瘤,初期症狀就是單側耳鳴聽障以及身體平衡感變差,只要能夠及早發現,手術後都是可以痊癒的;若等到吞嚥有問題才就醫,通常腫瘤都己經相當大了,這時不但手術危險性高,而且在開刀時較難以保全被腫瘤嚴重壓迫的顏面神經,術後恐怕會有顏面神經麻痺的問題。因此特別提醒中老年人,若出現單側聽力受損、步伐不穩、吞嚥常嗆到等症狀,切莫以為自己只不過是老了退化了,應該提高警覺,到醫院看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醫師並接受可能需要的核磁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