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夏日皮膚美白及保養

夏日皮膚美白及保養

台灣地區日照強烈,特別是夏天,一不小心就可能把皮膚曬傷,陽光的強度跟高緯度地區完全不同,在夏日享受戶外活動的同時,更需要注意皮膚的保養,才能確保皮膚的健康。我們知道皮膚的老化分為內在及外在兩大因素,內在因素主要與基因、身體健康、生活型態有關,外在因素則主要跟防曬、保濕有關。適當的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飲食可以減慢皮膚及內在器官老化的速度,而防曬及保濕則可以減少外在環境刺激所造成的皮膚老化,對於夏天來說,防曬及保濕尤其重要,也是我們最容易做到且效果最好。防曬的功用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台灣的夏天又濕又熱,選擇防曬乳除了防曬係數(SPF)外,還需要注意防曬乳的防水性,針對台灣的夏季,建議應該準備兩種防曬乳,一種為水性防曬乳,提供臉部日常使用,另外一種為防水性防曬乳,提供身體部位防曬,戶外及水上活動也可使用。防水性防曬乳可細分為耐水及抗水,耐水指的是在流汗或潮濕的環境下可以提供4小時的防曬效果,抗水則定義有8小時的防曬,但缺點是塗起來很油膩。在海濱及水上活動時必須使用抗水防曬乳,才能真正有防曬效果,倘若使用水性防曬乳,在水上活動時防曬效果只能持續不到20分鐘。小朋友也必須注意防曬,孩童時期如果常常曬傷,長大以後容易長痣,皮膚癌的機率也會較高,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針對小朋友發展出來的防曬噴劑,比較清爽,小朋友的接受度也較高。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醫師 陳志剛表示夏天流汗多,皮膚容易出油,過度的清潔使皮膚表面保護層流失,容易過敏及長痘痘,必須注意皮膚的清潔與保濕工作,特別是對油性膚質的人來說,一天可能會洗臉好幾次,如果使用不夠溫和的洗面乳,會更容易長痘痘。一般來說,中性或是弱酸性洗面皂(乳)較不會傷害皮膚,它可以去除掉皮膚表面多餘的分泌性油脂,卻不影響到皮膚表面的保護層,抗痘洗面乳只適合較嚴重的化膿性青春痘,也並不建議長期使用。拜雷射醫學的進步,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新的醫療儀器來淡化膚色,治療後並不會有結痂及術後返黑的現象,很適合上班族,這些雷射是利用低劑量的雷射光,做全臉大範圍的掃描治療,以達到淡化膚色、縮小毛孔和清除細紋的功能,讓皮膚充分進行新陳代謝,將黑色素及細胞的廢物經由血液循環帶走。

疲倦嗎?小心成為亞健康一族!

疲倦嗎?小心成為亞健康一族!

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針對十萬人次受檢者的健診記錄中發現,近8成民眾均有亞健康症狀出現,如果你有以下七大亞健康症狀,就要特別注意。七大亞健康症狀分別1.疲倦/精神不濟、2.睡眠品質不良、3.頭痛/頭暈、4.消化道(胃/腸)不適 、5.胸悶/呼吸不順、6.過敏/鼻炎/咳嗽、7.肌肉酸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亞健康指的是人體介於健康和疾病間的臨界點,可往好的方向恢復健康,也可往壞的方向發展疾病,若長期忽視便可能衍生疾病,引發健康危機!40多歲的王小姐,長期以來一直有過敏、易疲累的困擾,平日外出逛街才半小時,身體累積的疲憊感就像經過激烈運動一樣,可是透過各項檢查,卻一直找不出造成身體不適的原因,也苦於無法改善。許多民眾都有類似王小姐的情況產生,但由於還稱不上嚴重疾病,因此常常加以忽視,殊不知身體器官功能已出現問題,長久累積中造成慢性疾病形成。由於一般民眾多認為,沒有生病就等於健康,像疲倦、頭痛等症狀,只要適度休息就會好轉,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且過去的醫學觀念裡多偏重疾病的治療,故健康檢查都只在乎提早幫受檢者找出疾病徵兆,卻忘了症狀背後隱含著個人心理、生活習慣等問題。然而健康與每個人基因、目前生理狀況、環境、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與工作壓力息息相關,因此健康檢查應由各種面向去了解每位受檢者「個別化」的問題,在疾病形成前便及早針對治病因子進行改善,徹底落實預防。為了幫助民眾從日常生活中做好健康管理,針對個人的生活習慣進行調整,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引入國外風行已久的預防醫學新思維,成立聯欣診所,以「全人觀點」為中心,創新業界推出「Pr FIN個人化健康資產管理VIP專有照護」服務,由「預防、專業、身體功能、整合、營養」五大元素結合,幫助民眾從生活中落實健康。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醫師提醒民眾:「健康與每個人基因、目前生理狀況、環境、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與工作壓力息息相關,故健康檢查應從全人的角度出發,由各種面向去了解每位受檢者「個別化」的問題,而非只是疾病的篩檢。真正的預防醫學目的是不要發生疾病,最好方式就是從前端的健康管理及保養做起,整合個人所有關係健康的資訊,才能達到健康管理的最佳效果。

如何搶救你的腳跟痛?

如何搶救你的腳跟痛?

《會引起足跟疼痛的疾病有》1.) 長時間的站立、走路、爬山、不平的路面慢跑所引起的腳掌肌膜炎。2.) 跟骨贅骨增生即骨刺。3.) 外傷性腳掌肌膜斷裂。4.) 後神經壓迫症。5.) 跟骨疲勞性骨折。6.) 跟骨挫傷。7.) 坐骨神經痛。其中又以腳掌的肌膜炎為最常見。臺安醫院復健科醫師 鍾佩珍表示,通常發炎的地方是位於腳掌肌膜與跟骨之交接處,左、右足皆有可能分別發生,也可以同時發生,若同時兩足且合併其他關節痛則不太可能只是單純的腳掌肌膜炎,應考慮其他免疫性關節炎。肌膜炎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兩倍,往往與使用的方式,使用的時間,體重有密切關係,體重過重者絕對比正常體重者更容易發生。臨床上的症狀會有足後跟(將腳掌分成四等分,約在後1/4處)。常常在睡醒後下床、久坐後站立的第一步踏地,發生劇裂的疼痛,隨後的幾步會稍微減輕,但若繼續行走或站立,不適感又會慢慢的明顯。當坐下休息腳掌不再有重量負擔時,症狀又會減緩,如此週而復始的重複發生很不好受,這是因為腳掌肌膜附著足跟骨之止端處長期拉扯發生部分斷裂,卻又得不到恰當的休息與治療,致使症狀加劇,最後因行走著力不當,不止足跟痛尚會引起次發性的前足、膝、髖、腰背等部位也會連帶疼痛。《治療的方式》1> 鞋內加放足弓墊以防止肌膜被過度拉扯。2> 如有慢跑或任何有關跑、跳之運動暫時停止。3> 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合併局部物理治療。4> 腳掌肌膜伸展運動,每天兩次,每次伸展20下,每下維持10秒。根據本人的經驗患有此症的病患,經保守治療後95%皆可痊癒。

兒童受虐該怎麼辦?

兒童受虐該怎麼辦?

所謂「兒童虐待」乃指父母或其他看護人持續虐待兒童或持續疏於照顧,以致造成兒童有形、無形的傷害。兒童虐待可能在任何地方發生,例如:在貧困家庭、中階家庭、富有家庭。在鄉村地區、城郊地區、都市裡。牽涉到父母之一方或雙方。兒童福利聯盟指出,兒童受虐案去年不僅創下新高,更有高達七成的孩子擔心被綁架,四成多的孩子感到很不快樂,甚至認為無法在幸福、快樂的環境下長大。兒童虐待案件的發生很頻繁。據估計,在美國,虐待或疏於照顧的個案,每年多達三百萬件。至於內政部兒童局統計,去年有一萬九十四名兒少受虐,其中有十三人受虐死亡,三十一人被家長帶上黃泉路。換算下來,平均每五十二分鐘就有一個孩子受虐,每八天就有一個兒童死於大人施虐或攜子自殺。高雄立市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何志培建議關於兒童虐待通報時,有下列事項需加以注意:1.) 明確告知受虐者與施虐者姓名、電話、住址與時間。2.) 通報者留下連絡電話,方便追查並回覆。3.) 對兒虐過程盡量敘述清楚(如聽到哭聲、看到打兒子、身上有傷痕等)。4.) 報案後打第二通電話,確認社工已前往訪查處理。5.) 兒童受虐送醫,要保留醫師診斷、受虐照片等證明。6.) 發現施虐者向社工謊稱無兒虐事情,親友應私下向社工反應。7.) 抱持「多關心一下可以救一個孩子」的心態,勇於報案。8.) 若「113」無法受案或處理,可向轄區警局報案請求協助。

浮腳筋,怎麼辦?

浮腳筋,怎麼辦?

50歲從事美髮行業的張女士,三個月前由老公陪同到本院就診,面容姣好身材修長的她,因工作所需25年以來長期久站,導致右下肢嚴重的浮腳筋,從年輕就從事美容業又相當愛美的張女士說:「腿變成這樣,櫥裡的漂亮裙子早不敢穿了,之前曾去醫院看醫生,聽說手術要住院休息一段時間,怕上門洗髮剪髮的客戶會抱怨跑掉;另方面也擔心住院這段期間家裡經濟没著落,還在唸書的小孩怎麼辦,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著孩子們長大了,還是希望有一天可以穿得到美麗的裙裝,在醫師的細心說明與建議下施作小切口內視鏡旋轉刮刀根除術,前後住院加起來不過3天,長久以來的浮腳完全消失了!傷口只有0.5公分,若不仔細看還不容易發現呢!光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醫師 吳文宏指出下肢靜脈曲張或靜脈瘤,俗稱為「浮腳筋」好發於久站職業者(例如美髮業者、百貨行員、教師..等),或是多胎生產者(指生產超過3胎)。平常若疏於保養,未穿上彈性襪,很容易就會發生浮腳筋情況,若長期沒有適當的治療,嚴重的話極易因鬱血性靜脈炎或潰瘍性傷口,感染敗血、或流血不止。過去治療的方法,除了鼠谿做大隱靜脈結紮外,尚需在大腿及小腿做8-10個各三公分的切口,以根除扭曲變形失去功能的靜脈曲張,且須入院七天。現在整形外科採行的是小切口內視鏡旋轉刮刀靜脈曲張根除術,除了鼠谿做小切口結紮外,在大腿與小腿只需各2-3個0.5公分的小切口,利用膨脹麻醉術、內視鏡及先進的旋轉刮刀,轉速1500~2500rpm,就可輕鬆根除擾人的靜脈曲張,不但住院時間短,只要三天,更重要的是,疤痕小不易看到,不會影響外部的美觀,獲很多類似症狀患者的肯定。此外旋轉刮刀除了用於治療靜脈曲張,還可同時應用於狐臭手術(雙側腋下)、及男性女乳症手術,擁有同樣切口小、恢復快的良好效果。

睡眠問題,居家馬上測

睡眠問題,居家馬上測

預防醫學概念,國人已開始建立定期健診的習慣,對於佔1/3時數的睡眠健康問題,也慢慢受到重視,根據調查,超過一半以上國人曾出現任一型態的睡眠障礙。針對國內超過百萬的睡眠困擾族群,許多醫院相繼成立睡眠中心,然而從就診、排檢、受檢到得到報告,往往歷時超過數月,對講求效率的現代人來說,不啻是一大煎熬。 因此,居家而簡便的睡眠檢測,一直是近年來睡眠醫學界研發的重點。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自去年開始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以心電圖為基礎之睡眠心肺對耦圖譜分析技術,睡眠中心李信謙主任說明,經過5個月超過一百名受檢者的臨床經驗後,比較居家檢測與目前睡眠醫學界建立的標準「多頻道睡眠檢查」的準確性,確認其準確性可達九成,是可提供患者更便捷的睡眠檢查方式。 相對於多頻道睡眠檢查,必須讓受檢者在不熟悉的檢查環境(睡眠實驗室)過夜,身上需黏貼複雜的訊號線,也有專門技術人員整夜監測,想到此,恐怕原先就睡不好的受檢者會更加難眠。居家型的好處操作簡便,只要花幾分鐘即可自行安裝,在自己熟悉的床中睡上一覺,隔天將儀器繳回下載資料與分析,最快在半天的時間內就能得到初步結果,可以說是干擾最少,最便捷的睡眠檢測方式。 這項居家睡眠檢測,是利用傳統心電圖為基礎,運用睡眠心肺對耦(Cardiopulmonary Coupling)的複雜電腦運算分析,配合受檢者自身感受的睡眠評估,這項睡眠心肺功能檢測,可以提供客觀的睡眠穩定度,了解整夜中不穩定睡眠的分布,並篩檢睡眠隱形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存在與否。 檢查結果以簡易的車輛油錶圖像呈現,以顏色紅黃綠做為評估的說明,睡眠品質青紅燈一目暸然。此睡眠心肺功能監測,雖無法取代標準的多頻道睡眠檢查,但其居家、方便且快捷等特性,預計將可造福廣大睡眠障礙族群,達到預防保健、早期介入的功效。

「熊貓眼」如影隨形,怎麼辦?

「熊貓眼」如影隨形,怎麼辦?

現今網路發達,尤其使用電腦頻繁的大多為年輕族群,因此可在路上發現許多人,年紀輕輕卻黏著一雙「泡泡眼」,有些人還合併黑眼圈,成為名符其實的「熊貓眼」。新莊長美麗緻診所盧醫師表示,眼袋的形成原因,多和老化有關。隨著年齡老化、皮膚鬆弛,導致眼皮下垂,脂肪貯積,形成眼袋;年輕人的眼袋則多和血液循環不好有關,如果不尋求治療,不僅在外觀上會受到影響,同時也會加速老化現象。有一位不到30歲的科技新貴,因為長時間在電腦桌工作,加上經常熬夜應酬,年紀不大,就有一雙重重的「泡泡眼」,還合併黑眼圈,形成「熊貓眼」,外表看上去,簡直就像四十好幾的「歐吉桑」,還有同事私下戲稱他「縱慾過度」,讓他真的很受傷。就眼袋的類型而言,眼袋可以分成肌肉型眼袋、浮腫型眼袋和脂肪型眼袋三大類。肌肉型眼袋是指天生眼眶肌肉凸出,就所謂的臥蠶;浮腫型眼袋則多因生理期、懷孕、熬夜、鼻塞等後天因素,造成眼部浮腫,年輕人的眼袋,多屬於這一類型;脂肪型眼袋則是老化所造成的眼球下方脂肪凸出,形成眼袋。盧醫師指出,由於成因不同,在治療上面,也有不同的方法,但基本上,都必需尋求整形外科手術來解決。年輕人眼袋的治療方法,也和老年人不一樣,老年人是採「下眼瞼筋膜整形術」,從下眼皮處,沿著下眼線切開,將皮下多餘脂肪切除;年輕人的眼袋手術,則採「經內結膜下眼袋整形術」,將下眼瞼往下翻開,從粉紅色的內眼瞼開一個小切口,將結膜下的多餘脂肪電燒燒掉後即可,不需縫線,外觀沒有任何傷口,手術時間大約一小時,如果有眼袋合併黑眼圈的困擾,經眼袋手術之後,黑眼圈也多能獲得改善。長美麗緻診所盧醫師表示,黑眼圈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為眼睛周圍的表皮較薄,皮下血管和肌肉組織就會比較明顯,使得眼圈看起來會略呈黑青色,一旦睡眠不足時,這種黑青色的現象會更為明顯,就是所謂的黑眼圈。年輕人的黑眼圈,多是作息不正常所引起的;有部份人則和體質有關,其中又以過敏性鼻炎所引起的比例最高。另因氣候的關係,台灣的過敏人口為數不少,有些血管型黑眼圈的患者,常常就是因為鼻子過敏所引起的併發症,其治療方式,也和一般的方法不同。必需先解決過敏性鼻炎,才能再尋求進一步的治療;一般而言,年輕人的黑眼圈問題,只要生活作息恢復正常、飲食均衡,或再塗抹一些含維他命A、C、K的製劑,或專業美容療程,都可以協助改善。對年輕人來說,眼袋和黑眼圈都是一大困擾,最好的預防方式,還是要生活作息正常,只要睡眠充足、飲食均衡,同時也不要「釘」在電腦螢幕前太久,「泡泡眼」和「熊貓眼」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不見了。

子宮的頭號殺手─子宮肌瘤

子宮的頭號殺手─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肌肉細胞形成之良性腫瘤,據統計35歲以上之婦女,約有1/3以上患有此瘤;在婦產科子宮切除手術中,絕大多數皆因此瘤所致。聖功醫院婦產科醫師群指出臨床症狀有:一、子宮不正常出血:大多以月經過量及天數延長來表現;過多的失血會造成貧血,產生頭暈及心悸等症狀。      二、腹痛:當肌瘤產生以下病變時─肌瘤變性、根部發生扭轉、壓迫神經引起背痛。三、壓迫症狀:壓迫膀胱:頻尿、小便滯留。壓迫直腸:便秘、脹氣、下肢水腫。四、不孕:影響精子之運輸,不正常之輸卵管蠕動即不正常子宮血流。五、自然流產:流產率為正常婦女之2-3倍。【治療】依病人之年齡、生產數、是否還想懷孕及是否在懷孕中而有不同。 一、輸血:當大量出血造成貧血時。二、手術治療:適應症─ 1.經血過多造成貧血。2.嚴重腹痛。3.肌瘤過大產生壓迫膀胱或直腸時。 手術方式─ 1.肌瘤切除。2.子宮全切除  。  三、藥物治療:1.黃體素。2.Danazol。3.GnRHa。            據統計1/3以上婦女患有子宮肌瘤,幾公分以上之肌瘤要治療?當發生時,打針吃藥有效嗎?還是都要開刀?開刀時每位患者皆需接受子宮切除手術呢?聖功醫院婦產科醫師群表示當需要子宮切除時,哪一種手術方式可以將手術之併發症減至最低且恢復最快;這皆需經婦產科醫師仔細檢查與評估後,給予患者最好之建議。

兒童也會發生膽結石

兒童也會發生膽結石

跟成年人比較起來,兒童的膽結石是相當少見的,甚至有在新生兒發現的案例。西方人以膽固醇結石為主,亞洲人則以色素結石為主,這可能與飲食文化有關。成人的膽結石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多發生於中年肥胖、使用雌性激素或避孕藥與多產的婦女;而兒童在十歲以前,男女發生率差不多,到了青春期以後則漸漸有女多於男的趨勢。膽固醇結石多分布在6至21歲,這顯然與以膽固醇結石為主的成人膽結石有明顯差異。有許多兒童膽結石的病童可能好幾年沒有症狀,有的會以消化不良、無法消化油脂類食物、上腹或右上腹慢性反覆疼痛不適來表現,如果膽結石不幸卡住膽囊出口或胰管出口,造成急性膽囊炎或胰臟炎甚至蓄膿,而有發燒、嘔吐、劇烈腹痛、甚至黃疸的症狀。有時會有所謂「轉移性腹痛」,腹痛放射到右肩而以為是肩膀肌肉髂韌帶的問題,也有腹痛放射到肚臍附近而被誤為急性盲腸炎的例子。臺安醫院小兒科醫師 方旭彬表示,一般的腹部X光片只可以看到15%的膽結石,所幸98%的膽結石都難逃超音波的法眼。通常膽結石會造成膽囊程度不一的慢性發炎,而使膽囊纖維化和萎縮,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是開刀,特別是反覆慢性腹痛,或已經造成急性膽囊炎的小朋友。少數膽結石較小的病人可以用口服藥物嘗試溶解結石,但只有六成病人有效,且大部分在停藥後三到五年內會復發,可能只針對無法開刀的小朋友才考慮,畢竟長期終身服藥,對兒童而言有困難,且療效有限。所幸在兒科病人中最常見的,因第三代抗生素Rocephin悟怹R脈營養劑引起的膽泥或膽石,大多在停用藥物或營養針後,即逐漸消失。兒童膽結石雖少,但是對於慢性上腹疼痛的病童而言,仍須要列入考慮,診斷確定後還得小心區分鑑別原因,以免延誤了潛在疾病,或錯用了治療,造成無可挽回的遺憾。

失眠的中醫治療

失眠的中醫治療

眾所周知,人的一生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是維持身體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是身體復原、整合及鞏固腦內精神活動與記憶力的重要環節。但根據2003年的調查,台灣地區15歲以上民眾失眠盛行率是28%,亦即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有失眠問題。    現代醫學對失眠的定義是:每週至少出現三次入睡困難與睡眠維持困難的症狀,且至少維持一個月以上。失眠,臨床有不同的表現和伴隨症狀:入睡困難或思慮不斷,眠淺易醒或醒後難再入睡,或雖可入眠但多夢、總覺整夜都在「看電影」,或睡眠時間短於正常(早醒)等,其中又以入睡困難者最多。雖然失眠不是什麼重大疾病,但若長期睡眠品質不佳,卻會造成身心方面的諸多困擾,如注意力分散、記憶力變差、疲勞、頭昏、頭痛、眼睛乾澀、焦慮、胸悶心悸、青春痘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品質以及人際關係。臨床上最常聽到這類患者抱怨:「檢查都沒病,但總覺全身都是病」。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醫師 廖敏宏指出,中醫認為失眠的病因大致分成兩大類:一是身體其他疾病的影響,二是七情所傷(即心理或情緒因素)、思慮勞倦太過、受驚嚇或年老體衰等所致。第二類病因會造成人體氣血陰陽失其調和、臟腑功能太過或不足,以致心神被擾或失養而失眠。治療方面,若屬第一類病因而致失眠者,以先治療疾病為主;若屬第二類病因者,則可依下列情況辨證論治:1.) 心脾兩虛:不易入睡或多夢,醒後難再睡,常伴隨心悸、健忘、頭暈、疲倦、胃口差等症,患者一般舌質淡、脈細弱。治療常以歸脾湯加減。2.) 陰虛火旺:除失眠外,常伴隨心煩不安、頭暈耳鳴、手足心熱、盜汗、口渴等症,患者一般舌質紅、苔少、脈細數。治療常以黃連阿膠湯加減。3.) 心膽氣虛:以多夢為主,且易於驚醒。患者一般有遇事易心慌善驚的人格特質,舌淡、脈弦細。治療常以安神定志丸加減。4.) 肝鬱血虛:以不易入睡為主,且多夢易醒,常伴隨胸脇脹滿、急躁易怒。患者一般舌紅苔黃、脈弦數,以酸棗仁湯加減治療。若除前述症狀外還出現口渴喜飲、目赤、小便黃赤、便秘等肝鬱化火症狀者,可以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5.) 瘀血內阻:患者情緒常煩躁不安,伴有頭痛、心悸、精神緊張或多夢等症。患者一般舌紫暗、脈弦澀,可以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