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兒童期性別認同障礙症

兒童期性別認同障礙症

所謂「性別認同障礙症」,乃指患者強烈而持續認同異性的性別,而非僅為了得到此文化背景下身為異性可得到的任何利益。此外,病人對自己的性別持續感到煩惱,或對自己的性別角色感到不適當。根據國際疾病分類,性別認同障礙症可分為五種。其中的兒童性別認同障礙症,指發生於青春期前的兒童,對自己天生的性別感到持續且強烈的困擾,急欲改變自己的性別(或堅持自己是另一性別)。而且,腦海中經常盤繞著如何穿著異性的衣物,做異性的打扮,或參與異性的活動;有時會拒絕承認其解剖學上之性別特徵。高雄立市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何志培表示,通常這類患童並不會因其對性別角色之混淆而感到困擾,卻常會遭遇其家庭或玩伴之拒絕或取笑而感到困擾。若僅是單純的「娘娘腔」或「男性化」,並不足以構成此診斷,因這類患者對性別角色之認同往往已達嚴重程度。在青春期以後,此診斷便不成立。此症的病因,可分為下列幾種:1.) 解剖生理異常:如克來恩菲特症候群(見註)的男童,常有女童氣質。2.) 遺傳素質因素:如男孩長得俊秀;女孩粗壯、好動等。3.) 環境、教養因素:如母親的情緒、家庭氣氛等,對兒童性心理發展影響很大。在童年時期,由於父母本身的人格問題、偏好,或當時社會文化背景的特殊要求,如讓男孩穿女裝,會使他培養出女性氣質。又或讓女兒從小穿男裝,常由粗獷的父親來帶,也會使她呈現男孩氣質。防治方面,積極對兒童從小培養他們對其性別的正確認同,父母更不應憑自己的愛好去塑造孩子的性別。對於已有障礙者,可使用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對於父母心理不夠健康或家庭矛盾者,可對父母施予心理治療或家庭治療。

營養不夠!小心老的快!

營養不夠!小心老的快!

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普遍有飲食攝取不均、營養不足的現象!雖然市面上飲食選擇多元,但大多為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導致攝取過多熱量,卻未確實補充身體所需的重要營養!健康吉美健檢中心院長 楊培鎮醫師表示,長期營養攝取不均,容易加速老化,建議國人養成每天固定攝取蛋白質來源,補充人體一天所需的營養素! 健康吉美健檢中心院長 楊培鎮醫師表示,牛奶及豆漿的營養成分都很豐富,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鈣質,動物性蛋白的成分容易被人體吸收,提供人體生長及發育所需要的養分。豆漿屬植物性蛋白,富含大豆蛋白及多種胺基酸,零膽固醇不易產生熱量,長期飲用可加強抵抗力,增進人體健康。健康吉美健檢中心營養師洪誼芬表示,豆漿與牛奶搭配飲用,營養更加分! 根據統計,全亞洲人有85%患有乳糖不耐症,一喝牛奶就有脹氣腹瀉的情況,有鑑於此,健康吉美健檢中心營養師提醒民眾別忽略營養補充的重要性,針對乳糖不耐症或不喝牛奶者,豆漿可提供完整的營養素,價格也較牛奶經濟實惠。研究結果也指出,豆漿含有人類必須的多種營養素,是現代營養學家公認的優良營養食品!究竟豆漿含有其它哪些營養素?健康吉美營養師特別提出五大特點可供民眾參考:1.) 零膽固醇:豆漿為大豆蛋白,不含膽固醇外,也有研究指出大豆蛋白能幫助降低膽固醇。 2.) 富含大豆卵磷脂:有助乳化脂肪,還能強化腦神經細胞膜完整性,預防老人癡呆症。 3.) 富含大豆異黃酮:植物性荷爾蒙,研究發現可改善女性更年期不適症狀,並能降低乳癌、攝護腺癌的發生率。 4.) 鐵質含量為牛奶的四倍:可預防貧血,增進造血功能,調節生理機能。 5.) 植物性蛋白質:可修補組織,提供成長所需營養素。 健康吉美健檢中心院長 楊培鎮醫師提醒民眾,均衡飲食是維持健康的重要關鍵,不僅食物攝取要均衡,水分與蛋白質的補充也不能少。蛋白質可藉由豆漿等健康飲品中攝取,但必須把握低糖或無糖之原則。一般散裝豆漿的製造過程及衛生管理不明,缺乏品管監控,糖份也偏高,建議可於便利超商選擇營養成分標示清楚的包裝豆漿,對健康更有保障。另外,在包裝豆漿購買時除了認清保存期限外,也可特別注意是否有標示低糖或無糖,或通過健康食品認證等。目前也有豆漿特別添加了"膳食纖維"成份,能促進腸道蠕動,也是營養補給品的不錯選擇之一。

糖尿病引發腎病變

糖尿病引發腎病變

目前台灣的尿毒症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是因長期糖尿病引起,因此腎臟病變是糖尿病主要的併發症之一。一般估計,第一型糖尿病,即胰島素依賴型患者,約有40~50%之病患會有腎臟病變,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經過20年之後,也有20-25%的機會併發腎臟病變,但因糖尿病患者中,第二型佔大多數,因此尿毒症患者中主要都是以第二型患者為多。糖尿病腎病變的臨床症狀主要是蛋白尿、腎功能異常併發高血壓。又可將其病程分為臨床前期及臨床期。在臨床前期時,要腎絲球過濾速率反而上升,而且腎臟變大,因此抽血檢查時,腎功能仍是正常,但若積極控制血糖到理想範圍時,其經過數星期仍有可能會恢復正常。另外臨床前期還有另一特點,也就是微白蛋白尿,此時你用一般驗尿試紙是檢測不出蛋白尿,祇能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才可以得知微白蛋白尿產生。但此時若積極治療,仍有機會恢復。因此在此時期給予積極診斷及治療是必要的。臺安醫院腎臟內科醫師 甘耀東指出一旦進入臨床期,初期表現蛋白尿,其後很快地,腎功能開始受損,有時在很短時間內就進展到腎衰竭的程度。一般而言,要進展到臨床期,至少得糖尿病在5年以上。每個病患之間,進展速度,不盡相同,平均而言約每個月下降1%腎功能左右,一般而言,從蛋白尿到腎衰竭約經4-5年左右。當病患發生糖尿病腎病變時,約有90%以上的機會會同時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因此每年定期作眼底的檢查,不但有助於視網膜病變的早期治療,也有助於腎病變早期偵測。另外一旦有腎病變產生,絕大多數病患會同時產生高血壓,而高血壓也是腎病變惡化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在控制糖尿病的同時,高血壓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就糖尿病腎病變之處置包括:一、嚴格之血糖控制:雖然並無確實的證據可證明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完全避免腎病變之併發症,但的確依統計可以發現血糖控制愈不好,其併發症發生機會愈大。二、高血壓之控制:良好的血壓控制,目標立在130/80mmHg以下,過去研究發現,當血壓控制得宜,其腎功能惡化速度也會減緩。三、低蛋白飲食:無論是糖尿病或非糖尿病引發之腎臟疾病,低蛋白飲食皆可減緩腎功能惡化,一般而言,其蛋白質容許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約需0.6公克之蛋白質。

電腦族眼睛保水祕笈

電腦族眼睛保水祕笈

資訊科技時代來臨,電腦使用的普及,不少長期在電腦前工作的朋友常常會覺得眼睛乾澀、視力模糊,這其實很可能就是乾眼症的早期表現。提醒各位,對這種狀況不可掉以輕心。根據美國全國職業保健與安全研究所的調查顯示,每天在電腦前工作3小時以上的人之中,有90%的人眼睛有問題,表現症狀是:眼睛乾澀、頭痛、煩躁、疲勞、注意力難以集中等,這種電腦視力綜合症就是典型的乾眼症。日本眼科醫學會的調查結果也顯示,每3名長期面對電腦螢幕的工作人員中,就有1名患有乾眼症。因此,在電腦前工作的人需要特別注意保護眼睛。諾貝爾眼科醫師 張朝凱表示淚液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濕潤眼球;二是保持眼球的潔淨;三是與眼屈光有關。如果淚液分泌太少或者蒸發過多,角膜表面和結膜表面得不到足夠的滋潤,看東西時,就會出現視物不清、眼睛痠澀等狀況。而眨眼是一種保護性的神經反射作用,使淚水均勻地塗在角膜和結膜表面,以保持其潤濕。正常人每分鐘眨眼約為10~20次,倘若長時間凝視電腦螢幕,眨眼次數常減少至每分鐘4~5次,眼睛便會感到乾澀。防治乾眼症,最重要還是讓眼睛充分獲得休息。若是無法避免與電腦為伍,我建議電腦螢幕上顯示的亮度應為周圍光線的3倍左右,螢幕的上端稍微低於視線10~15度,眼睛與電腦螢幕距離要保持在30cm以上;在電腦前每工作1個小時,就應該閉目休息10分鐘,並用手按摩放鬆眼部周圍的肌肉,或者眺望遠處的景物等;此外,也可使用一些人工淚液來滋潤眼睛,或刻意增加眨眼的次數,在飲食方面,可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例如胡蘿蔔和動物肝臟等。別漠視乾眼症,往往一開始只是感到眼睛乾燥和痠澀,眼睛尚處於功能性損傷的階段,但是如果這時還不注意保護眼睛,持續讓你的眼睛長期處於乾燥的狀態,則可能引起角膜上皮細胞的脫落,造成器質性的損傷,當症狀進一步惡化,則可能嚴重影響視力。最後還是要再次叮嚀你,注意生活飲食規律正常,避免熬夜,才是眼睛保健根本之道。

「抗癌四祕訣」不可不知

「抗癌四祕訣」不可不知

癌症一直是國人最大的夢魘,已連續廿五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頭號殺手。根據衛生署公佈2006年十大死因統計,惡性腫瘤(癌症)仍為榜首,平均每十三分五十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依死亡率排序,前三名分別為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而且每年還以1%的比例持續增加中。大腸直腸癌的主要症狀大致如:血便、體重減輕、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小、腹漲、腹痛等,特別是有家庭病史的,不限年齡,有這些現象都應該盡早來院確實檢查。雖然大腸直腸癌大多發生在五十歲以上的成年人,但近年來由於飲食習慣的不平衡,偏重於肉食,缺少了蔬菜水果,罹癌的族群漸漸有年輕化的傾向,三十至四十歲的病人也越來越多了,且不少是晚期的症狀。癌症是可以預防的,若能調整正確的飲食習慣,注意營養均衡,則可以降低癌症的罹患機率。台東基督教醫院外科醫師 曾茂雄指出大腸直腸癌若能及早發現,早期如第一期五年的存活率達九成,第二期則減少至50~70%,第三期降至三成以下,第四期更少於1%。根據統計顯示,大腸癌的病患求診時只有三分之一是早期,顯示大多數的人把大腸直腸癌的症狀當成是痔瘡等看待,並未能夠及早發現和治療。(註:癌症存活率一般以五年來計算,五年沒有復發,大概幾近痊癒。)大腸的長度約一點五公尺,位於人體腹腔的周邊及骨盆腔的後方,直腸為大腸的一部份。大腸的基本功能是吸收水分、大便貯藏及排便。食物在胃及小腸消化吸收後便移向大腸,大腸會把其中的水分及有用的電解質再吸收,而其留下的廢物則形成糞便。糞便經由大腸的蠕動移至直腸,而環繞於直腸末端的括約肌可以控制糞便的排出。依據醫療研究得知,肉食者、少攝取纖維食物(蔬菜水果)者、嗜酒者、老菸槍及缺乏運動者皆是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任何疾病都是預防重於治療,關於大腸直腸癌的預防,主要有下列四項:一、正確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少菸、少酒、少檳榔。二、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肉食、油炸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三、定期的健康檢查:依年齡定期做防癌檢查。四、危機意識的觀念: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配戴防塵口罩,注意通風,清明焚燒紙錢更安心

配戴防塵口罩,注意通風,清明焚燒紙錢更安心

清明時節將至,許多民眾也預定利用假日安排慎終追遠的掃墓習俗,除了準備豐盛的祭品外,也遵循習俗焚燒紙錢給祖先以表緬懷;不過消基會和標檢局檢測發現,市面上2成金銀紙含有微量的鉛,鉛對於人體許多器官都具有毒性,可能會傷害腦部以及周邊神經系統,造成肌無力以及觸覺方面的問題,提醒民眾選購時要小心。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柯仰謦表示,紙錢與拜香之組成物質為紙漿與金箔等不明金屬,燃燒後會產生「一氧化碳」、「粒狀懸浮污染物」、「多環芳香烴化合物」、「苯」、「甲苯」等多種化學物質,人體一旦經呼吸道吸入後,容易誘發過敏症狀,如:咳嗽、氣喘、打噴嚏、流鼻水等。其中,懸浮污染物也會危害呼吸道的健康,可能會使一些非特異性上呼吸道症狀、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的發生率大大提昇,或是使原有病患病情加重。柯仰謦說,除了上述這些急性呼吸道發炎的症狀外,還有可能出現皮膚紅疹、腸胃不適、暈眩、記憶力減退、失眠等呼吸道外的症狀,更不能忽視的是「多環芳香烴化合物」、「苯」等化學物質對人體有致癌的威脅性。因此,柯仰謦建議,民眾應避免暴露在紙錢燃燒的環境,如:站在上風處、選擇通風良好的場所或戶外、配戴防塵口罩,或將紙錢集中在焚化爐處理等方式以減少直接的接觸,而過程中一旦出現頭昏、想吐症狀,應儘速離開,以避免危害健康。

太平公主們請注意,果凍矽膠還沒開放啦!

太平公主們請注意,果凍矽膠還沒開放啦!

日前爆發果凍矽膠做為隆乳材質但未經衛生署核准通過的事件後,已引起所有做過隆乳手術患者和太平公主們的關注,做過的人擔心,放在身體裡面的義乳,有沒有問題?想要做的太平公主們則質疑,果凍矽膠不能用,什麼可以用啊?放到胸部裡面的義乳,到底是什麼?長美麗緻診所醫師群表示,日前爆發的果凍矽膠是種一體成型的矽膠材質,觸感柔軟、自然,所以又被稱為「QQ果凍膠」,許多先進國家,如歐、美、日等國都已開放使用,但我們的衛生署還在審議當中,並未核准通過;目前被廣為使用的義乳材質是生理食鹽水袋,這種水袋又可分為絨毛面和平滑面二種,絨毛面水袋觸感較為堅硬;平滑面水袋較為柔軟,被接受的程度也比較高。長美麗緻診所就有一位患者,在植入絨毛面水袋多年之後,為了讓胸部的感覺更柔軟、更自然,又主動前來要求醫師,先行取出舊水袋之後,再重新置入平滑面水袋。這位患者還向醫師表示,等到果凍矽膠開放之後,她也會再考慮更換。顯見對於隆乳患者而言,除了要求「美而挺」之外,對於觸感也是非常在乎的。醫師指出,義乳可經由腋下、乳暈、乳線下緣、肚臍等部位植入,每個部位雖各有優缺點,但以從腋下植入的方式最普遍,傷口大約只有2公分,疤痕不明顯;若是選擇從乳暈或乳線下緣做切口,雖然也不易被察覺,但因日後恐怕會有影響到哺乳功能的疑慮,所以比較不建議未婚女子使用;至於在肚臍的切口,則因距離胸部較遠,手術時間會較長,僅適用於不想在腋下或胸部留下任何疤痕的人。有別於傳統的隆乳手術,是使用剝離器,再用蠻力將胸大肌從肋骨上分離後再放入水袋,患者疼痛指數高,且出血量多,目前多採行內視鏡隆乳無痛手術,可以很精確地剝離出放置義乳的空間,大大降低出血情形和疼痛指數,同時也縮短了復原期。胸大肌的位置則可避免水袋皺摺輕易地被摸出來,是最佳的義乳放置處。 長美麗緻診所醫師群表示,醫學科技進步,對於所有乳房不夠大,或是產後乳房萎縮的患者而言,都可以透過隆乳手術來改善,只是在決定手術之前,除了要慎選合法的醫療院所之外,也一定要和醫師充分溝通,徹底了解手術的所有過程,包括植入的罩杯大小、放置的位置、義乳材質、合法性、復原狀況等等,才能安心地進行手術。

國內發展遲緩兒童發現率僅37% 伊甸推出免費兒童發展

國內發展遲緩兒童發現率僅37% 伊甸推出免費兒童發展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主辦的全國兒童發展篩檢活動宣佈起跑。主辦單位伊甸基金會今(4月1日)於高雄圓山大飯店呼籲「兒童發展早知道.定期篩檢要做到」,高雄縣長楊秋興也呼籲家長,請帶著小朋友參加免費的篩檢活動,讓伊甸基金會專業的早療團隊為小朋友的發展把脈。活動詳情與更多發展遲緩小朋友的故事請看25885愛我幫幫我網站(www.25885.org.tw)篩檢就能早知道,即早預防與療育在母親定期的產前檢查到產後逐月逐年的嬰幼兒發展定期篩檢,都是發現問題的關鍵期;一但發現問題,就能在0~6歲的發展過程給予適當的協助。除了可減輕中重度發展遲緩的身心障礙兒童的程度,更可節省6歲後,投入早療的特殊教育成本。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0~6歲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7%。伊甸基金會以此數據推估,台灣還有超過兩萬名的遲緩兒仍未被發現。伊甸基金會解釋,96年度台灣3歲以下嬰幼兒計60萬6840名,而照WHO的數據推算,台灣約有4萬2479名嬰幼兒是遲緩兒。根據內政部兒童局96年兒童發展篩檢作業程序發現,近三年共有近1萬6000名發展遲緩兒童被通報,這表示台灣僅僅發現了37%的3歲以下遲緩兒,並且開始接受療育,國內的早期療育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以高雄縣鳳山、旗山、岡山伊甸三個早療服務中心的身心障礙通報數據為例,96年0~3歲嬰幼兒有231名為發展遲緩兒童;而在高雄縣政府總通報數據顯示,4~6歲的發展遲緩兒童卻突然爆增至432人,尤其是在專注力、語言與智能等較為明顯,而這些徵狀在六歲以上才發現的更不在少數。全國早期療育服務個案通報顯示,各縣市的個案通報多數分佈在4~6歲的兒童,這顯示在0~3歲嬰幼兒階段作定期健康篩檢外,三歲以上的定期兒童發展篩檢更需注意。伊甸基金會認為,許多徵狀在兒童0-3歲可能一時不易發現,數據證明了兒童發展定期篩檢的重要性。兒童發展早知道.定期篩檢要做到黃金療育期是針對0~6歲身、心理發展遲緩的嬰幼兒-「慢飛天使」,進行多元服務的早期療育。過程中福利、醫療、教育三者緊扣並行,以促進兒童的發展。伊甸基金會積極投入協助慢飛天使的起飛工作長達14年之久,提供多元訊息,幫助家有遲緩兒的「失能家庭」解決困難與疑惑,也持續宣導民眾重視兒童發展篩檢。期能達到「幫助一個人,拯救一個失能家庭」的綜合效果。伊甸基金會與內政部兒童局、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合作,持續關心兒童的健康發展,針對0~6歲的兒童,宣導定期性篩檢與提供整合性服務。全國伊甸各服務處與全國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都可索取「『讓孩子的健康不遲到』兒童健康發展篩檢護照」與「寶貝發展篩檢指南DVD」,協助大家從「早知道」開始,不只鼓勵「定期篩檢、及早療育」、更期待您「早一步幫忙」,從發現遲緩兒、共同合作、逐步協助,幫助慢飛天使飛起來。為持續協助「慢飛天使」起飛,伊甸基金會每年四月,有完整的「加裝起飛動力」系列活動,彙集全國伊甸各服務處,今年活動由永達社會福利基金會主要贊助下,展開全國兒童發展篩檢活動,免費替0~6歲的兒童,做到「早一步」瞭解兒童的發展狀況;伊甸同時也自4月1日開始,設置「慢飛天使網」(http://kids.eden.org.tw),提供線上早療篩檢表與相關資訊,在各地皆可做初篩檢驗與即時接收訊息的功能,完整性地傳遞與服務兒童的健康發展。

空氣污染嚴重,過敏性結膜炎劇增

空氣污染嚴重,過敏性結膜炎劇增

近年空氣污染嚴重,慢性過敏性結膜炎患者劇增,患者往往在藥房購買眼藥水自行點用。便因此長期接受了含有類固醇的眼藥水而不自知。常使用類固醇眼藥水有少數人一直到了視力與所見範圍變差,經求醫後才發現因此得到青光眼。類固醇在醫學上的用途很廣,但若使用不當或過於濫用,易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後果。對眼睛的嚴重後果即為誘發青光眼,導致視神經傷害,並非所有的人接受含有類固醇的眼藥水都會得到青光眼,一般與患者本身是否為「對類固醇高反應群 」有關。慢性結膜炎困擾著許多眼疾患者,因結膜反覆受刺激發炎的結果,會造成結膜表面不平甚至形成結石或結疤。這些病變一旦形成,則很難再回復回原本平滑的表面,這也是症狀一直持續無法斷根的原因之一。所以對慢性結膜炎的治療,原則上是有症狀再治療,若沒有不舒服只是結膜上留有以往發炎的痕跡,也不一定需要點眼藥來保養,因為眼睛本身的淚液就是最好的滋潤保養液。諾貝爾眼科醫師 張朝凱指出急性角結膜炎具有高度的傳染性,一般人誤以為只有頭一、二天才有傳染性,其實在兩星期內都有傳染力;其主要臨床症狀是眼內有異物感,眼瞼浮腫、性光 、流淚,有一些黏稠的分泌物;病人先是一隻眼睛發作,然後傳到另一隻眼睛,或者兩眼同時發病,通常也有常伴有耳前淋巴腺腫,並會感到稍病,若小孩感染時,會有較明顯的全身性症狀,尤其家中有嬰兒時,要特別注意,因為嬰兒本身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當感染到急性傳染性角結膜炎時,症狀會變得比較嚴重,除了發燒、淋巴腺腫痛外,也會有角膜表皮糜爛的機率發生。急性角結膜炎約有50%的患者可能發生角膜合併症(表層點狀角膜炎),因急性角結膜炎不只侵犯到結膜,還侵犯到角膜,使角膜有些點狀發炎,形成「表皮下混濁」,若靠近瞳孔,就會影響視力,導玫視力模糊,甚至引起角膜潰瘍,使病情惡化,若不及時診治,再遭到細菌感染,不但嚴重危害視力,甚至引起失明。此病常於春夏季流行,主要是因病毒感染引起。若家人罹患此病,宜獨自使用一套衛浴設備,避免傳染。

兒童疫苗,怎麼打不出錯?

兒童疫苗,怎麼打不出錯?

每次到了預防接種門診的時間,總會有一個又一個疼愛子女的爸爸媽媽,無論是老手還是菜鳥,殷切的詢問有關自費預防針的優缺點,即使所費不貲也面不改色。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醫師 王崑伊現在就大概解釋自費預防針,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1)新非細胞型三合一疫苗(簡稱新型三合一):在寶寶兩個月大時,會開始施打「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由於其中百日咳疫苗的部份成分,會造成有30~50%寶寶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硬塊、輕度發燒、煩躁不安、哭鬧的現象。少數甚至出現極度高燒、持續超過三小時之哭鬧或是抽筋、腦部病變等嚴重之併發症。「新型三合一疫苗」去除了會造成這些併發症的成分,大幅減少了出現副作用的機會(10~20%)。(2)B型嗜血桿菌疫苗:B型嗜血桿菌是五歲以下兒童細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它可以引起敗血症、腦膜炎、肺炎、關節炎、會厭炎等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接種「B型嗜血桿菌疫苗」可以有效保護寶寶免於感染。(3)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由於「口服小兒麻痺疫苗」是一種活的減毒性疫苗,約有三百萬分之一的機率會造成寶寶的肢體麻痺,改用「注射型小兒麻痹疫苗」可以完全避免副作用的發生。  家長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於寶寶滿兩個月大時,選擇施打新型三合一疫苗,或是額外加上B型嗜血桿菌(所謂的四合一疫苗)。若是害怕口服疫苗造成的副作用,最好選擇施打五合一疫苗(包括新型三合一、B型嗜血桿菌、注射型小兒麻痹)。(4)水痘疫苗:水痘感染大部份都會自然痊癒,但仍有出現併發腦炎、肝炎、肺炎、續發性細菌感染的風險。所以政府全面提供民國九十二年以後出生的小孩免費施打水痘疫苗。(5)A肝疫苗:A型肝炎病毒是造成急性肝炎、猛爆性肝炎的主要原因,戶籍在山地鄉的寶寶,衛生所有提供免費施打。若是平時的生活環境容易接觸感染者的寶寶,可以考慮於兩歲大時間隔半年自費接種兩劑,保護力可達二十年。(6)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是人類細菌性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的重要致病原,也是五歲以下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常見的病原。由於抗藥性菌種比例在台灣已經高達八成,施打預防針才能有效避免感染。(7)流感疫苗:流行性感冒對於六個月至兩歲的兒童是很大的威脅,所以政府目前開放此年齡層的小孩免費接種疫苗。但是對於兩歲以上的兒童來說,接種流感疫苗所產生的些微副作用,還是遠小於得到流行性感冒的嚴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