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熊貓眼」如影隨形,怎麼辦?

「熊貓眼」如影隨形,怎麼辦?

現今網路發達,尤其使用電腦頻繁的大多為年輕族群,因此可在路上發現許多人,年紀輕輕卻黏著一雙「泡泡眼」,有些人還合併黑眼圈,成為名符其實的「熊貓眼」。新莊長美麗緻診所盧醫師表示,眼袋的形成原因,多和老化有關。隨著年齡老化、皮膚鬆弛,導致眼皮下垂,脂肪貯積,形成眼袋;年輕人的眼袋則多和血液循環不好有關,如果不尋求治療,不僅在外觀上會受到影響,同時也會加速老化現象。有一位不到30歲的科技新貴,因為長時間在電腦桌工作,加上經常熬夜應酬,年紀不大,就有一雙重重的「泡泡眼」,還合併黑眼圈,形成「熊貓眼」,外表看上去,簡直就像四十好幾的「歐吉桑」,還有同事私下戲稱他「縱慾過度」,讓他真的很受傷。就眼袋的類型而言,眼袋可以分成肌肉型眼袋、浮腫型眼袋和脂肪型眼袋三大類。肌肉型眼袋是指天生眼眶肌肉凸出,就所謂的臥蠶;浮腫型眼袋則多因生理期、懷孕、熬夜、鼻塞等後天因素,造成眼部浮腫,年輕人的眼袋,多屬於這一類型;脂肪型眼袋則是老化所造成的眼球下方脂肪凸出,形成眼袋。盧醫師指出,由於成因不同,在治療上面,也有不同的方法,但基本上,都必需尋求整形外科手術來解決。年輕人眼袋的治療方法,也和老年人不一樣,老年人是採「下眼瞼筋膜整形術」,從下眼皮處,沿著下眼線切開,將皮下多餘脂肪切除;年輕人的眼袋手術,則採「經內結膜下眼袋整形術」,將下眼瞼往下翻開,從粉紅色的內眼瞼開一個小切口,將結膜下的多餘脂肪電燒燒掉後即可,不需縫線,外觀沒有任何傷口,手術時間大約一小時,如果有眼袋合併黑眼圈的困擾,經眼袋手術之後,黑眼圈也多能獲得改善。長美麗緻診所盧醫師表示,黑眼圈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為眼睛周圍的表皮較薄,皮下血管和肌肉組織就會比較明顯,使得眼圈看起來會略呈黑青色,一旦睡眠不足時,這種黑青色的現象會更為明顯,就是所謂的黑眼圈。年輕人的黑眼圈,多是作息不正常所引起的;有部份人則和體質有關,其中又以過敏性鼻炎所引起的比例最高。另因氣候的關係,台灣的過敏人口為數不少,有些血管型黑眼圈的患者,常常就是因為鼻子過敏所引起的併發症,其治療方式,也和一般的方法不同。必需先解決過敏性鼻炎,才能再尋求進一步的治療;一般而言,年輕人的黑眼圈問題,只要生活作息恢復正常、飲食均衡,或再塗抹一些含維他命A、C、K的製劑,或專業美容療程,都可以協助改善。對年輕人來說,眼袋和黑眼圈都是一大困擾,最好的預防方式,還是要生活作息正常,只要睡眠充足、飲食均衡,同時也不要「釘」在電腦螢幕前太久,「泡泡眼」和「熊貓眼」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不見了。

子宮的頭號殺手─子宮肌瘤

子宮的頭號殺手─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肌肉細胞形成之良性腫瘤,據統計35歲以上之婦女,約有1/3以上患有此瘤;在婦產科子宮切除手術中,絕大多數皆因此瘤所致。聖功醫院婦產科醫師群指出臨床症狀有:一、子宮不正常出血:大多以月經過量及天數延長來表現;過多的失血會造成貧血,產生頭暈及心悸等症狀。      二、腹痛:當肌瘤產生以下病變時─肌瘤變性、根部發生扭轉、壓迫神經引起背痛。三、壓迫症狀:壓迫膀胱:頻尿、小便滯留。壓迫直腸:便秘、脹氣、下肢水腫。四、不孕:影響精子之運輸,不正常之輸卵管蠕動即不正常子宮血流。五、自然流產:流產率為正常婦女之2-3倍。【治療】依病人之年齡、生產數、是否還想懷孕及是否在懷孕中而有不同。 一、輸血:當大量出血造成貧血時。二、手術治療:適應症─ 1.經血過多造成貧血。2.嚴重腹痛。3.肌瘤過大產生壓迫膀胱或直腸時。 手術方式─ 1.肌瘤切除。2.子宮全切除  。  三、藥物治療:1.黃體素。2.Danazol。3.GnRHa。            據統計1/3以上婦女患有子宮肌瘤,幾公分以上之肌瘤要治療?當發生時,打針吃藥有效嗎?還是都要開刀?開刀時每位患者皆需接受子宮切除手術呢?聖功醫院婦產科醫師群表示當需要子宮切除時,哪一種手術方式可以將手術之併發症減至最低且恢復最快;這皆需經婦產科醫師仔細檢查與評估後,給予患者最好之建議。

兒童也會發生膽結石

兒童也會發生膽結石

跟成年人比較起來,兒童的膽結石是相當少見的,甚至有在新生兒發現的案例。西方人以膽固醇結石為主,亞洲人則以色素結石為主,這可能與飲食文化有關。成人的膽結石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多發生於中年肥胖、使用雌性激素或避孕藥與多產的婦女;而兒童在十歲以前,男女發生率差不多,到了青春期以後則漸漸有女多於男的趨勢。膽固醇結石多分布在6至21歲,這顯然與以膽固醇結石為主的成人膽結石有明顯差異。有許多兒童膽結石的病童可能好幾年沒有症狀,有的會以消化不良、無法消化油脂類食物、上腹或右上腹慢性反覆疼痛不適來表現,如果膽結石不幸卡住膽囊出口或胰管出口,造成急性膽囊炎或胰臟炎甚至蓄膿,而有發燒、嘔吐、劇烈腹痛、甚至黃疸的症狀。有時會有所謂「轉移性腹痛」,腹痛放射到右肩而以為是肩膀肌肉髂韌帶的問題,也有腹痛放射到肚臍附近而被誤為急性盲腸炎的例子。臺安醫院小兒科醫師 方旭彬表示,一般的腹部X光片只可以看到15%的膽結石,所幸98%的膽結石都難逃超音波的法眼。通常膽結石會造成膽囊程度不一的慢性發炎,而使膽囊纖維化和萎縮,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是開刀,特別是反覆慢性腹痛,或已經造成急性膽囊炎的小朋友。少數膽結石較小的病人可以用口服藥物嘗試溶解結石,但只有六成病人有效,且大部分在停藥後三到五年內會復發,可能只針對無法開刀的小朋友才考慮,畢竟長期終身服藥,對兒童而言有困難,且療效有限。所幸在兒科病人中最常見的,因第三代抗生素Rocephin悟怹R脈營養劑引起的膽泥或膽石,大多在停用藥物或營養針後,即逐漸消失。兒童膽結石雖少,但是對於慢性上腹疼痛的病童而言,仍須要列入考慮,診斷確定後還得小心區分鑑別原因,以免延誤了潛在疾病,或錯用了治療,造成無可挽回的遺憾。

失眠的中醫治療

失眠的中醫治療

眾所周知,人的一生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是維持身體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是身體復原、整合及鞏固腦內精神活動與記憶力的重要環節。但根據2003年的調查,台灣地區15歲以上民眾失眠盛行率是28%,亦即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有失眠問題。    現代醫學對失眠的定義是:每週至少出現三次入睡困難與睡眠維持困難的症狀,且至少維持一個月以上。失眠,臨床有不同的表現和伴隨症狀:入睡困難或思慮不斷,眠淺易醒或醒後難再入睡,或雖可入眠但多夢、總覺整夜都在「看電影」,或睡眠時間短於正常(早醒)等,其中又以入睡困難者最多。雖然失眠不是什麼重大疾病,但若長期睡眠品質不佳,卻會造成身心方面的諸多困擾,如注意力分散、記憶力變差、疲勞、頭昏、頭痛、眼睛乾澀、焦慮、胸悶心悸、青春痘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品質以及人際關係。臨床上最常聽到這類患者抱怨:「檢查都沒病,但總覺全身都是病」。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醫師 廖敏宏指出,中醫認為失眠的病因大致分成兩大類:一是身體其他疾病的影響,二是七情所傷(即心理或情緒因素)、思慮勞倦太過、受驚嚇或年老體衰等所致。第二類病因會造成人體氣血陰陽失其調和、臟腑功能太過或不足,以致心神被擾或失養而失眠。治療方面,若屬第一類病因而致失眠者,以先治療疾病為主;若屬第二類病因者,則可依下列情況辨證論治:1.) 心脾兩虛:不易入睡或多夢,醒後難再睡,常伴隨心悸、健忘、頭暈、疲倦、胃口差等症,患者一般舌質淡、脈細弱。治療常以歸脾湯加減。2.) 陰虛火旺:除失眠外,常伴隨心煩不安、頭暈耳鳴、手足心熱、盜汗、口渴等症,患者一般舌質紅、苔少、脈細數。治療常以黃連阿膠湯加減。3.) 心膽氣虛:以多夢為主,且易於驚醒。患者一般有遇事易心慌善驚的人格特質,舌淡、脈弦細。治療常以安神定志丸加減。4.) 肝鬱血虛:以不易入睡為主,且多夢易醒,常伴隨胸脇脹滿、急躁易怒。患者一般舌紅苔黃、脈弦數,以酸棗仁湯加減治療。若除前述症狀外還出現口渴喜飲、目赤、小便黃赤、便秘等肝鬱化火症狀者,可以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5.) 瘀血內阻:患者情緒常煩躁不安,伴有頭痛、心悸、精神緊張或多夢等症。患者一般舌紫暗、脈弦澀,可以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

多油少纖維,當心大腸直腸癌來襲

多油少纖維,當心大腸直腸癌來襲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每年死於大腸直腸癌的病例已超過3,000人,其發生率與死亡率僅次於肝癌與肺癌,可說是高居癌症的第三位。雖然腸癌發生原因截至目前尚無定論,不過遺傳基因、環境、及飲食生活習慣等均為重要的導因。尤其國人飲食習慣日漸西化,每日攝取過多的肉類、脂肪、膽固醇,同時缺乏纖維質的食物補充,致使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雖然癌症高居國內十大死因的第一位,但是在眾多的癌症當中,大腸直腸癌可說是治療效果最好的,而且存活率最高,也是少數能夠治癒的癌症之一。根據統計,477例大腸直腸癌患者的存活率,第一期發現時可達100%,第二期81.4%,即使是淋巴腺擴散的第三期腸癌,其五年內的存活率也可達到63.6%。由此可見,愈早期發現,其治癒率愈高。不過,由於國人對於定期檢查的輕忽,致使腸癌早期發現率較低,將近五成患者都是已經拖到癌症第三、四期後才發現,早已錯失治療的先機了。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陳壽星表示通常說來,腸癌初期的症狀多不明顯,但若發現有血便、頻便、排便習慣改變、腹脹痛、貧血等症狀出現時,宜盡速檢查。極高比率的腸癌,其實是可以藉由簡單的肛門指診及乙狀結腸鏡來發現。因此,提醒40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定期接受肛門指診、及糞便潛血檢查;每三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對於高危險族群,如癌症家族,曾有大腸息肉、大腸癌病史者、慢性大腸炎症、或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應每兩年接受一次全程大腸鏡檢查或大腸鋇劑攝影,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保身體的健康!

產前檢查,民眾做不做兩極化

產前檢查,民眾做不做兩極化

產檢兩極化,部份媽媽一次都不做,部份媽媽自費項目一項都不能少『準媽咪們,要記得按時做產檢喔!』這是所有的婦產科醫師一而再,再而三提醒孕婦們的話語。然而準媽咪們都把醫師們的話聽進去了嗎?根據婦產科醫師的臨床經驗表示:在門診,準媽媽的產檢可是很兩極化的,有些準媽媽一次產檢都不肯做;但也有人除了定期產檢外,更把所有自費檢查項目「全包了」。 羅東博愛醫院婦產科莊志吉表示,每個月總會碰上一兩位孕婦,是從來不做產檢的。上個月就有一位準媽媽,人都已經到醫院急診室準備生產了,打開媽媽手冊一看,上面竟然一次產檢記錄都沒有。一問之下才發現這個和男友同居的18歲的小媽媽,因為擔心被家人知道,加上經濟困難,因此一直到生產前,完全沒有做過任何一次產檢。 另外一個族群則是呈現強烈對比,這群準媽媽非常關心腹中胎兒的健康,照著媽媽手冊的產檢時間表,準時到醫院門診報到。而且除了健保局免費給付的十次產檢外,對於自費產檢項目也一項都不錯過! 這群孕婦通常都是在門診時主動提出疑問,並請教醫師該做哪些檢查對寶寶比較好。回家後也會利用網路與書籍查詢相關資訊,希望透過完整篩檢,保障媽媽與胎兒的健康。已經做過多項自費篩檢的孕婦李太太表示:「為了寶寶的健康,自費篩檢還是有必要的。例如母血唐氏症和胎兒頸部透明帶,雖然這兩種檢查健保都沒給付,但是為了知道寶寶會不會有唐氏症的問題,就沒有考慮自不自費的問題;還有一種可以清楚看到寶寶器官和四肢的精密超音波檢查,政府也沒幫我們出錢,可是為了寶寶好,就算是自費,也沒什麼好猶豫的。」 羅東博愛醫院婦產科主任陳達指出,很多孕婦會問,產檢究竟該做幾次?健保局給付十次產檢,每一次的產檢,就算只是量體重、血壓,都有它特定的意義與醫療指標性存在,因此無論是採用自費或是健保給付,準媽媽們都應該到婦產科門診定期做檢查,以保障媽媽寶寶的健康!產檢做幾次?一般健保幾付之產檢產前檢查特殊檢查項目一覽表(自費)

從國中生暴斃談搖頭丸

從國中生暴斃談搖頭丸

搖頭丸是一種化學結構類似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劑,口服後會產生愉悅、多話、情緒及活動力亢進的現象,藥效可持續數小時。高雄立市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何志培指出,搖頭丸使用者在生理上確實會出現肌肉緊張、牙關緊咬、盜汗、心跳加速、血壓上升、體溫增高、瞳孔擴大、視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等現象。濫用者若在擁擠高溫的環境中進行馬拉松式的狂歡勁舞,常會因運動過度造成身體脫水,骨骼肌損傷,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因此而死亡。長期使用搖頭丸除了會產生心理依賴性,致強迫使用外,還會造成神經精神系統其他長期的傷害,如產生情緒不穩、記憶減退、失眠、憂鬱、妄想、幻覺等症狀。物質濫用者由於自我功能的不足,缺乏妥善應付生活壓力的能力,易藉由物質的效果來消除情緒的失調。過了急性戒斷期之後,對物質濫用者使用支持性心理治療,乃在於加強已存在的防衛機轉,以使自我功能有缺陷的個案,可以朝向自我協調的狀態。在支持性心理治療時,治療師主動鼓勵病人的正向轉移,促使患者自我功能的進步。至於透過周圍環境的安排,日常生活的調整,往往也可以有效地幫患者恢復信心,遠離誘因。應加強青少年藥物濫用的預防教育,幫助學生釐清有關藥物的正反資訊,強化反對用藥的態度,提高自尊,建立信心,學習壓力因應技巧等。對於這次痛失愛子的家長,亦盼望他們能節哀順變,重新出發!

重視產檢,以免難產小命不保

重視產檢,以免難產小命不保

根據健保局資料,宜蘭縣孕婦使用健保免費產檢的比率大約只有五成,產檢有做到第九次的只有34.33%,十次產檢都做了的根本是「稀有動物」,只有22.64%,宜蘭縣產檢比率不但遠低於全國平均值,偏遠地區少數多胎婦女定期產前檢查次數也有較少的現象,因而有議員質疑是否因為產檢率低,導致縣內嬰兒死亡率高居全國第四名。 羅東博愛醫院婦產科主任陳達表示,孕婦千萬不要用應付了事的心態做產檢,「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算了,應該沒什麼大不了,這個觀念大錯特錯」。陳達主任表示,產檢時會依照懷孕周數做不同檢查,能提早發現問題並治療,例如懷孕二十週後,血壓高於140/90mmHg可能是妊娠高血壓,如果併有蛋白尿或水腫時為子癇前症,嚴重時會引起全身痙攣,對母親與胎兒的生命造成致命的危險。 陳達主任舉例說明,曾有孕婦覺得產檢只是量體重量血壓沒什麼大不了的,所以懷孕後期產檢完全不做,怎麼提醒她也不肯到醫院來,結果預產期還沒到她就破水,送進急診室時胎兒的一條腿露在外面,早就已經沒了心跳。陳達主任說,要是她定期來做產檢,就能及早發現胎位不正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名孕婦,懷孕後期體重快速增加,她自己判斷懷孕都會水腫,應該不要緊也不需要再去產檢,等預產期到了進醫院生產才發現產下死胎。陳達主任解釋,這位孕婦得了妊娠糖尿病,腹中胎兒就像泡在糖水裡面一樣,血管內壁全部積了厚厚的糖,血液流動受阻礙導致胎死腹中,如果她有定期產檢,就能及早發現給予藥物治療,確保母子健康。 陳達主任並補充,由於目前優生保健法規定,人工流產手術應該在懷孕24 週之前進行,因此在24週之前要透過產檢,完成胎兒的健康篩檢。包括母血唐氏症篩檢,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檢測,羊膜穿刺術,絨毛膜取樣,以及超音波檢查。 尤其超音波檢查不具侵入性沒有副作用,可運用高解析度的精密超音波,檢查胎兒的各個器官,包括腦部,顏面,心臟,肝腎等腹部器官,脊椎和四肢等,以排除重大畸形缺陷。同時還可以利用4D立體超音波,製作胎兒立體彩色照片,拍下寶寶在媽媽子宮裡的微笑,和揉眼托腮的可愛模樣,留下珍貴記憶。

認識胃癌

認識胃癌

胃癌的好發年齡以50~70歲佔大多數,男性比女性來得多。然而近年發現年紀在40歲以下者亦不在少數,尤其是年輕的女性。光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黃志仁指出一般而言,胃癌的發生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飲食習慣與社會經濟階層有關。據統計喜吃煙燻及鹽漬物者,胃癌的發生率較高。食物內的硝酸鹽,經腸道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再形成亞硝酸胺,經動物實驗證實,亞硝酸胺為一致癌物,可引起胃癌。由於醫學科技的進步,胃內視鏡的發明大大提高了早期診斷胃癌的機會。也是提高胃癌存活率最有效的方法。改良型式的胃鏡,直徑不及一公分,鏡管也是以材質較軟的玻璃纖維,在檢查過程中較敏感的人會稍嫌不適外,不會造成任何痛苦和傷害。檢查時要遵從醫師的指示輕鬆的吞嚥,胃鏡進入喉部後即平靜的進行腹部呼吸,則能輕鬆的接受檢查,通常只要幾分鐘即可檢查完畢;檢查完畢後,由於喉部麻醉作用將持續半小時,不要立即進行漱口或在一小時內吃東西,亦不要短時間內開車,以免發生危險。胃鏡除了可觀察胃部黏膜微小變化外,更可以適時地經由胃鏡做活體切片病理檢查及細胞學檢查,診斷十分正確。由於日本的胃癌發生率居世界之冠,他們對早期診斷的普查工作特別努力,早期胃癌的病例約佔1/3以上。因此,4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最好每年能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民眾若有懷疑胃部疾病,可赴醫院作詳細的胃鏡檢查,以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

春吶後遺症,美眉搶當乳溝妹!

春吶後遺症,美眉搶當乳溝妹!

墾丁春吶在勁歌熱舞、狂野激情當中落幕了,活動結束之後,竟發生了一個新現象,據喬美整形外科診所表示,前往診所諮詢和表示想要隆乳的美眉們突然變多了,她們大多表示胸部太平、沒有乳溝,穿比基尼不好看。但是站在專業醫師的立場,隆乳手術至少要20歲以上,乳房發育完全之後才能進行。隆乳一直都是很熱門的整形項目,不管是年輕美眉、乳房發育不良的「太平公主」,或是中年熟女、產後乳房下垂的「平脯太后」,對於隆乳的詢問度都很高。喬美整形外科診所盧醫師表示,在這段時間特別是墾丁春吶過後,前來問診的患者當中,二十出頭的年輕美眉特別多,有人因為胸部太小、自認身材不好而不敢去;也有人則去了回來之後覺得自己胸部太平,反而自卑了起來,所以前來診所表示想要擁有能大展乳溝的雙峰而且還要求看不到「疤痕」。醫師指出,隆乳手術是將義乳置入於胸大肌處,所以必需要有切口,才能將義乳植入。早期的隆乳手術,切口是開在乳房下緣,這個位子對於乳房組織的影響較小,但缺點是疤痕比較明顯,大約有6-8公分;之後再演變成切口在乳暈下,利用乳暈的皺摺來掩飾術後的疤痕,但卻不適合未婚,或未哺乳的女性,因為會有破壞乳腺組織,影響日後哺乳的疑慮。於是就有醫師再將切口改在腋下,利用手臂和身體的摺合處來掩飾疤痕,只是切口若是稍微偏離到副乳部位,或是抬起手臂,難免就會露「餡」了。國內外都有一些女藝人,被狗仔隊補捉到「腋下有疤痕」的鏡頭,而被懷疑動了隆乳手術,就是這個道理。喬美整形外科診所盧醫師表示,之後隨著內視鏡隆乳手術的引進,隆乳手術的安全性和準確度,更是大為提升,加上累積無數個案的臨床經驗,改良至今最新的「日式無痕隆乳手術」,將切口在藏在腋窩最高點的皺摺處,傷口只有2公分左右,美眉們最關心的「疤痕」問題,幾乎看不見,手術過程中,再輔以內視鏡,無形中也減少了疼痛感和縮短恢復期,對很怕被人「識破」的美眉們而言,大可卸下心裡的擔憂。此外,也有很多美眉擔心疼痛的問題,盧醫師表示,設備較先進的醫療院所,多有配套的「術後疼痛控制系統」,隨時可以將疼痛感降到最低,且術後多有專業醫護人員照護,美眉們也可以不用太過擔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