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找出孩子「嗜睡」的真相

找出孩子「嗜睡」的真相

「宰予晝寢」這句話長期以來一直被解讀為懶散、不用功以及貪睡的象徵,不過假如宰予有幸活在現代接受睡眠檢查,並證實他罹患的是猝睡症(Narcolepsy)的話,恐怕孔老夫子應當對他同情以待而非一味指責了。彰化基督教醫院睡眠醫學中心醫師 王介暉指出,猝睡症對一般人來說會覺得陌生,主要是因為它的盛行率並不高,再加上未被廣為教育使然,一般說來,猝睡症常見於十多歲的青少年時期,日本是目前已知盛行率最高的國家,大約每六百人就有一個可能為猝睡症患者,台灣目前還未有確切的統計數據,不過以同樣為亞洲人種來說,應該不至於太低。彰化基督教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王介暉醫師表示:猝睡症具有家族遺傳的傾向,發生的真正原因依然不甚清楚,但是研究發現患有猝睡症的人,腦中的下視丘分泌素(hypocretin)會呈現低下的情況,此外患有猝睡症的人血液內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也會呈現特殊的標記。猝睡症典型的症狀包括:1.白天過度嗜睡:常常精神不濟,不論何時何地都有可能進入夢鄉,例如:上班開會、上學聽課、搭車時;幼童及青少年患者的嗜睡與成人的表現會有些差異,一般說來小朋友的嗜睡較容易會以躁動不安以及過動來表現,有的則是會出現失神、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情緒暴躁等情況,另外,若出現睡眠發作,通常會睡個三十分鐘至一個半小時才醒來(比成人還久),而且醒來後比較沒有睡飽的感覺。2.猝倒(cataplexy):指的是在大笑或情緒反應較大時(例如生氣、驚嚇或興奮等),肌肉會突然感到失去支撐的力量(尤其是下巴及膝關節),輕微的表現從下巴感到無力、頭部關節肌肉稍微失去張力而產生點頭現象,有的表現方式則是腿部肌肉感到虛弱無力,更嚴重的話會整個人癱倒在地上,甚至引起睡眠發作;3.睡眠癱瘓(sleep paralysis):是指睡眠剛開始或即將要結束時突然醒來,對於週遭環境雖有知覺,但四肢卻失去張力、動彈不得,患者大多對這種感覺感到害怕而不知所措,其實這就是民間俗稱的「鬼壓床」,當然這種現象一般人或許也曾發生過,但未必是猝睡症使然。4.將睡未睡或將醒未醒時幻覺:是指在剛要入睡或是在剛醒來的時候所產生的幻覺經驗;主要是以視幻覺為主,就是眼睛會看到一些影像,例如蛇或影子之類的東西,然而聽幻覺及觸幻覺也有可能出現。上述的這幾種症狀在猝睡症患者身上不見得全部都會出現,例如猝倒的症狀大約只出現在50% ~70%的患者,至於幻覺則大約是50%-60%,但白天嗜睡這個症狀,則是猝睡症患者都會發生的情況。治療上針對嗜睡症狀,目前大多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而針對其他症狀則會使用抗憂鬱劑來處理,當然有關藥物使用的注意事項以及副作用等,應詳細地與醫師討論,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猝睡症患者的臨床症狀是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減緩的,這對患者來說,大概是唯一能稍感安慰之處。此外,王醫師建議若是家中有孩童或青少年有日間嗜睡的現象,千萬不要一昧的指責或否定他的努力,盡快尋求睡眠專科醫師的幫助,接受睡眠檢查以了解真正的原因才是解決之道,若一般民眾對猝睡症有更多的認識,便能進一步免除猝睡症患者長期以來背負懶散、不用功等負面人格評價的原罪,孩子的人格也才能夠正常的發展。

輕忽牙周病,小心危及全身健康

輕忽牙周病,小心危及全身健康

日前有位患者,因為牙周病的細菌經由血液入侵心臟造成組織壞死,只好摘除而利用外循環“葉克膜”維生16天,直到心臟移植手術進行。在讚嘆先進科技及醫師高明的醫術之餘,許多民眾不禁驚覺,原來口腔細菌的破壞力不可輕忽。黃怡豪醫師表示,牙周病患者因為牙齦發炎而不時有出血的現象,細菌很容易經由破裂的微血管進入體內血液循環,如果流經心臟就非常容易侵襲心瓣膜,嚴重時的確會造成生命危險。此外,如果細菌聚集成塊,流至腦內末稍微血管,則有可能造成栓塞,也就是俗稱的中風。黃怡豪醫師也另外補充說,近來有醫學報導檢驗出,有牙周病的孕婦羊水中存在與口腔中一模一樣的牙周病細菌,而且早已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牙周疾病是造成胎兒早產的危險因子之一,不可不慎。國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有牙周病,但就診率卻遠遠跟不上患病的比率,黃醫師呼籲民眾應更重視牙周病的篩檢及治療,以免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危及生命,到時候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無性行為的幼童,也會出現菜花

無性行為的幼童,也會出現菜花

俗稱的菜花,嚴格說來泛指肛門、生殖器的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偶爾也侵犯到眼、鼻、口腔及咽喉黏膜。傳統上菜花的認定是靠病灶外形,以及感染部位,有時則用切片確認,但隨著分子檢驗的進步,病毒DNA的檢測及分型逐漸重要。2007年的JAMA報告(JAMA. 2007;297:813-819),根據14到59歲婦女自行陰道採樣的結果,以近40種主要為黏膜型病毒分析,則發現平均陽性率為26.8%,但在20到24歲者高達44.8%,而無性交經驗者也有5%呈陽性。由於感染的普遍,且多數感染者並無症狀,即使有症狀,小型的突起物也常不痛不癢,常會在1-2年內自行消退,因此傳統上菜花的治療主要是在加速痊癒、防止擴散、避免外觀上明顯的不雅及早期檢測癌症。蔡呈芳 醫師指出HPV經由何種途徑會傳染,仍然不明,但可確定的HPV的傳染不一定要有明顯傷口。除性行為方式傳染,但最近已有多篇醫學文獻,發現了即使在還沒有性行為的幼童,也會出現菜花,主要是透過小孩自己或母親手部傳染,此外小孩的菜花也有相當比例是由非黏膜型的HPV感染。此外HPV也會在懷孕或生產時垂直傳染。另外在最近也有一些似乎是洗三溫暖時傳染菜花的個案,引起高度的爭議及討論。HPV的治療相當不易,目前也沒有真正可以確保HPV根除的治療方式。傳統上是以化療或化學燒灼藥物或以切除、剪除、冷凍、電燒、雷射等直接破壞方式,雖然效果快但所引起的傷口潰爛往往引發明顯不適,特別是如果感染部位是在肛門部位,且復發性高。目前較新的療法則有光動力療法及免疫增強劑。光動力療法是利用塗抹的感光劑,再以可見光照射病灶後治療。免疫療法雖然有效性因人而異,一般女性及未割包皮的男性效果較佳,可達7成,但往往需要至少一個月以上的療程才見到改善,但復發率在統計上較低,且組織破壞性少。臨床治療上,HPV感染的治療往往是依據患病部位、嚴重度及方便性,合併不同方式,一方面對於明顯病灶加以破壞,一方面輔以免疫療法加速病毒清除及防止復發。

認識疾病-腋下多汗症(狐臭)

認識疾病-腋下多汗症(狐臭)

狐臭正式的學名是「腋下多汗症」,它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腋窩的大汗腺分泌汗水受到細菌的代謝所產生的一種刺激性味道。患者常因腋下潮濕,衣服腋下部位染成黃色,同時發出怪異的刺激性味道而感到不舒服及困擾。臺安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謝家明表示,狐臭多半在青春期才會顯現出來,且不會隨年齡增加而消失,必須加以治療,才得以痊癒。《藥物治療》使用局部抗出汗劑治療。利用抗生素殺菌的原理,使細菌無法代謝汗腺的分泌物,進而使味道減少。此法常因長期使用,細菌抗藥性增強及因出汗過多,以致沖洗掉塗上的藥劑而失效,此法僅輕症者有效。《手術治療》此為目前克服狐臭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常見方法如下:1.) 汗腺切除術。2.) 狐臭電燒術。3.) 陰壓抽取法。4.) 胸腔鏡交感神經切斷手術 以上1.2.3. 之手術法係除去腋下局部汗腺;而4. 法是切斷支配腋下發汗量的交感神經以達到治療的效果。狐臭揮之不去,又擔心手術後會留下疤痕,那麼胸腔鏡術會是您最佳的選擇。由於以內視鏡進行手術,在腋下傷口只有1 公分,交感神經切斷亦只需很短的時間,治療成功率達85%以上,此乃效果顯著的新手術治療方式。

夏日皮膚美白及保養

夏日皮膚美白及保養

台灣地區日照強烈,特別是夏天,一不小心就可能把皮膚曬傷,陽光的強度跟高緯度地區完全不同,在夏日享受戶外活動的同時,更需要注意皮膚的保養,才能確保皮膚的健康。我們知道皮膚的老化分為內在及外在兩大因素,內在因素主要與基因、身體健康、生活型態有關,外在因素則主要跟防曬、保濕有關。適當的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飲食可以減慢皮膚及內在器官老化的速度,而防曬及保濕則可以減少外在環境刺激所造成的皮膚老化,對於夏天來說,防曬及保濕尤其重要,也是我們最容易做到且效果最好。防曬的功用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台灣的夏天又濕又熱,選擇防曬乳除了防曬係數(SPF)外,還需要注意防曬乳的防水性,針對台灣的夏季,建議應該準備兩種防曬乳,一種為水性防曬乳,提供臉部日常使用,另外一種為防水性防曬乳,提供身體部位防曬,戶外及水上活動也可使用。防水性防曬乳可細分為耐水及抗水,耐水指的是在流汗或潮濕的環境下可以提供4小時的防曬效果,抗水則定義有8小時的防曬,但缺點是塗起來很油膩。在海濱及水上活動時必須使用抗水防曬乳,才能真正有防曬效果,倘若使用水性防曬乳,在水上活動時防曬效果只能持續不到20分鐘。小朋友也必須注意防曬,孩童時期如果常常曬傷,長大以後容易長痣,皮膚癌的機率也會較高,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針對小朋友發展出來的防曬噴劑,比較清爽,小朋友的接受度也較高。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醫師 陳志剛表示夏天流汗多,皮膚容易出油,過度的清潔使皮膚表面保護層流失,容易過敏及長痘痘,必須注意皮膚的清潔與保濕工作,特別是對油性膚質的人來說,一天可能會洗臉好幾次,如果使用不夠溫和的洗面乳,會更容易長痘痘。一般來說,中性或是弱酸性洗面皂(乳)較不會傷害皮膚,它可以去除掉皮膚表面多餘的分泌性油脂,卻不影響到皮膚表面的保護層,抗痘洗面乳只適合較嚴重的化膿性青春痘,也並不建議長期使用。拜雷射醫學的進步,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新的醫療儀器來淡化膚色,治療後並不會有結痂及術後返黑的現象,很適合上班族,這些雷射是利用低劑量的雷射光,做全臉大範圍的掃描治療,以達到淡化膚色、縮小毛孔和清除細紋的功能,讓皮膚充分進行新陳代謝,將黑色素及細胞的廢物經由血液循環帶走。

疲倦嗎?小心成為亞健康一族!

疲倦嗎?小心成為亞健康一族!

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針對十萬人次受檢者的健診記錄中發現,近8成民眾均有亞健康症狀出現,如果你有以下七大亞健康症狀,就要特別注意。七大亞健康症狀分別1.疲倦/精神不濟、2.睡眠品質不良、3.頭痛/頭暈、4.消化道(胃/腸)不適 、5.胸悶/呼吸不順、6.過敏/鼻炎/咳嗽、7.肌肉酸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亞健康指的是人體介於健康和疾病間的臨界點,可往好的方向恢復健康,也可往壞的方向發展疾病,若長期忽視便可能衍生疾病,引發健康危機!40多歲的王小姐,長期以來一直有過敏、易疲累的困擾,平日外出逛街才半小時,身體累積的疲憊感就像經過激烈運動一樣,可是透過各項檢查,卻一直找不出造成身體不適的原因,也苦於無法改善。許多民眾都有類似王小姐的情況產生,但由於還稱不上嚴重疾病,因此常常加以忽視,殊不知身體器官功能已出現問題,長久累積中造成慢性疾病形成。由於一般民眾多認為,沒有生病就等於健康,像疲倦、頭痛等症狀,只要適度休息就會好轉,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且過去的醫學觀念裡多偏重疾病的治療,故健康檢查都只在乎提早幫受檢者找出疾病徵兆,卻忘了症狀背後隱含著個人心理、生活習慣等問題。然而健康與每個人基因、目前生理狀況、環境、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與工作壓力息息相關,因此健康檢查應由各種面向去了解每位受檢者「個別化」的問題,在疾病形成前便及早針對治病因子進行改善,徹底落實預防。為了幫助民眾從日常生活中做好健康管理,針對個人的生活習慣進行調整,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引入國外風行已久的預防醫學新思維,成立聯欣診所,以「全人觀點」為中心,創新業界推出「Pr FIN個人化健康資產管理VIP專有照護」服務,由「預防、專業、身體功能、整合、營養」五大元素結合,幫助民眾從生活中落實健康。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醫師提醒民眾:「健康與每個人基因、目前生理狀況、環境、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與工作壓力息息相關,故健康檢查應從全人的角度出發,由各種面向去了解每位受檢者「個別化」的問題,而非只是疾病的篩檢。真正的預防醫學目的是不要發生疾病,最好方式就是從前端的健康管理及保養做起,整合個人所有關係健康的資訊,才能達到健康管理的最佳效果。

如何搶救你的腳跟痛?

如何搶救你的腳跟痛?

《會引起足跟疼痛的疾病有》1.) 長時間的站立、走路、爬山、不平的路面慢跑所引起的腳掌肌膜炎。2.) 跟骨贅骨增生即骨刺。3.) 外傷性腳掌肌膜斷裂。4.) 後神經壓迫症。5.) 跟骨疲勞性骨折。6.) 跟骨挫傷。7.) 坐骨神經痛。其中又以腳掌的肌膜炎為最常見。臺安醫院復健科醫師 鍾佩珍表示,通常發炎的地方是位於腳掌肌膜與跟骨之交接處,左、右足皆有可能分別發生,也可以同時發生,若同時兩足且合併其他關節痛則不太可能只是單純的腳掌肌膜炎,應考慮其他免疫性關節炎。肌膜炎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兩倍,往往與使用的方式,使用的時間,體重有密切關係,體重過重者絕對比正常體重者更容易發生。臨床上的症狀會有足後跟(將腳掌分成四等分,約在後1/4處)。常常在睡醒後下床、久坐後站立的第一步踏地,發生劇裂的疼痛,隨後的幾步會稍微減輕,但若繼續行走或站立,不適感又會慢慢的明顯。當坐下休息腳掌不再有重量負擔時,症狀又會減緩,如此週而復始的重複發生很不好受,這是因為腳掌肌膜附著足跟骨之止端處長期拉扯發生部分斷裂,卻又得不到恰當的休息與治療,致使症狀加劇,最後因行走著力不當,不止足跟痛尚會引起次發性的前足、膝、髖、腰背等部位也會連帶疼痛。《治療的方式》1> 鞋內加放足弓墊以防止肌膜被過度拉扯。2> 如有慢跑或任何有關跑、跳之運動暫時停止。3> 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合併局部物理治療。4> 腳掌肌膜伸展運動,每天兩次,每次伸展20下,每下維持10秒。根據本人的經驗患有此症的病患,經保守治療後95%皆可痊癒。

兒童受虐該怎麼辦?

兒童受虐該怎麼辦?

所謂「兒童虐待」乃指父母或其他看護人持續虐待兒童或持續疏於照顧,以致造成兒童有形、無形的傷害。兒童虐待可能在任何地方發生,例如:在貧困家庭、中階家庭、富有家庭。在鄉村地區、城郊地區、都市裡。牽涉到父母之一方或雙方。兒童福利聯盟指出,兒童受虐案去年不僅創下新高,更有高達七成的孩子擔心被綁架,四成多的孩子感到很不快樂,甚至認為無法在幸福、快樂的環境下長大。兒童虐待案件的發生很頻繁。據估計,在美國,虐待或疏於照顧的個案,每年多達三百萬件。至於內政部兒童局統計,去年有一萬九十四名兒少受虐,其中有十三人受虐死亡,三十一人被家長帶上黃泉路。換算下來,平均每五十二分鐘就有一個孩子受虐,每八天就有一個兒童死於大人施虐或攜子自殺。高雄立市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何志培建議關於兒童虐待通報時,有下列事項需加以注意:1.) 明確告知受虐者與施虐者姓名、電話、住址與時間。2.) 通報者留下連絡電話,方便追查並回覆。3.) 對兒虐過程盡量敘述清楚(如聽到哭聲、看到打兒子、身上有傷痕等)。4.) 報案後打第二通電話,確認社工已前往訪查處理。5.) 兒童受虐送醫,要保留醫師診斷、受虐照片等證明。6.) 發現施虐者向社工謊稱無兒虐事情,親友應私下向社工反應。7.) 抱持「多關心一下可以救一個孩子」的心態,勇於報案。8.) 若「113」無法受案或處理,可向轄區警局報案請求協助。

浮腳筋,怎麼辦?

浮腳筋,怎麼辦?

50歲從事美髮行業的張女士,三個月前由老公陪同到本院就診,面容姣好身材修長的她,因工作所需25年以來長期久站,導致右下肢嚴重的浮腳筋,從年輕就從事美容業又相當愛美的張女士說:「腿變成這樣,櫥裡的漂亮裙子早不敢穿了,之前曾去醫院看醫生,聽說手術要住院休息一段時間,怕上門洗髮剪髮的客戶會抱怨跑掉;另方面也擔心住院這段期間家裡經濟没著落,還在唸書的小孩怎麼辦,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著孩子們長大了,還是希望有一天可以穿得到美麗的裙裝,在醫師的細心說明與建議下施作小切口內視鏡旋轉刮刀根除術,前後住院加起來不過3天,長久以來的浮腳完全消失了!傷口只有0.5公分,若不仔細看還不容易發現呢!光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醫師 吳文宏指出下肢靜脈曲張或靜脈瘤,俗稱為「浮腳筋」好發於久站職業者(例如美髮業者、百貨行員、教師..等),或是多胎生產者(指生產超過3胎)。平常若疏於保養,未穿上彈性襪,很容易就會發生浮腳筋情況,若長期沒有適當的治療,嚴重的話極易因鬱血性靜脈炎或潰瘍性傷口,感染敗血、或流血不止。過去治療的方法,除了鼠谿做大隱靜脈結紮外,尚需在大腿及小腿做8-10個各三公分的切口,以根除扭曲變形失去功能的靜脈曲張,且須入院七天。現在整形外科採行的是小切口內視鏡旋轉刮刀靜脈曲張根除術,除了鼠谿做小切口結紮外,在大腿與小腿只需各2-3個0.5公分的小切口,利用膨脹麻醉術、內視鏡及先進的旋轉刮刀,轉速1500~2500rpm,就可輕鬆根除擾人的靜脈曲張,不但住院時間短,只要三天,更重要的是,疤痕小不易看到,不會影響外部的美觀,獲很多類似症狀患者的肯定。此外旋轉刮刀除了用於治療靜脈曲張,還可同時應用於狐臭手術(雙側腋下)、及男性女乳症手術,擁有同樣切口小、恢復快的良好效果。

睡眠問題,居家馬上測

睡眠問題,居家馬上測

預防醫學概念,國人已開始建立定期健診的習慣,對於佔1/3時數的睡眠健康問題,也慢慢受到重視,根據調查,超過一半以上國人曾出現任一型態的睡眠障礙。針對國內超過百萬的睡眠困擾族群,許多醫院相繼成立睡眠中心,然而從就診、排檢、受檢到得到報告,往往歷時超過數月,對講求效率的現代人來說,不啻是一大煎熬。 因此,居家而簡便的睡眠檢測,一直是近年來睡眠醫學界研發的重點。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自去年開始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以心電圖為基礎之睡眠心肺對耦圖譜分析技術,睡眠中心李信謙主任說明,經過5個月超過一百名受檢者的臨床經驗後,比較居家檢測與目前睡眠醫學界建立的標準「多頻道睡眠檢查」的準確性,確認其準確性可達九成,是可提供患者更便捷的睡眠檢查方式。 相對於多頻道睡眠檢查,必須讓受檢者在不熟悉的檢查環境(睡眠實驗室)過夜,身上需黏貼複雜的訊號線,也有專門技術人員整夜監測,想到此,恐怕原先就睡不好的受檢者會更加難眠。居家型的好處操作簡便,只要花幾分鐘即可自行安裝,在自己熟悉的床中睡上一覺,隔天將儀器繳回下載資料與分析,最快在半天的時間內就能得到初步結果,可以說是干擾最少,最便捷的睡眠檢測方式。 這項居家睡眠檢測,是利用傳統心電圖為基礎,運用睡眠心肺對耦(Cardiopulmonary Coupling)的複雜電腦運算分析,配合受檢者自身感受的睡眠評估,這項睡眠心肺功能檢測,可以提供客觀的睡眠穩定度,了解整夜中不穩定睡眠的分布,並篩檢睡眠隱形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存在與否。 檢查結果以簡易的車輛油錶圖像呈現,以顏色紅黃綠做為評估的說明,睡眠品質青紅燈一目暸然。此睡眠心肺功能監測,雖無法取代標準的多頻道睡眠檢查,但其居家、方便且快捷等特性,預計將可造福廣大睡眠障礙族群,達到預防保健、早期介入的功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