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四眼田雞也可變成太空人?!

四眼田雞也可變成太空人?!

多數民眾對於雷射近視手術總存有猶豫懷疑與不安全感,擔心術後會有眼睛無法對焦、近視變遠視、眼睛對光敏感等等後遺症產生;日前評估太空人是否能接受雷射手術的美國太空總署(NASA)鷹眼計畫主持人Dr. Schallhorn來台時就指出,根據該單位研究發現,在接受iLASIK眼睛全雷射手術後,夜間駕駛的效能比傳統雷射手術好。加上該手術對於在安全性、效率性、視力品質調整與夜視效能穩定度,相當符合太空人要求之視覺環境,因此目前已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肯定,此技術將廣泛運用於太空人。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常務理事張朝凱醫師,根據臨床治療經驗指出,iLASIK全雷射近視手術已擁有9成5以上的成功率。Dr. Schallhorn表示,要幸運成為太空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身高身材、學歷知識、身心狀態與人格特質須一一經過測試並符合條件之外,眼睛視力更是關鍵。要在渺渺太空環境中找尋航道、看清週遭環境、精準明確的做足紀錄,因此眼睛裸視1. 0的要求並不過分。張醫師說明, iLASIK全雷射近視手術是由削切角膜的「飛秒雷射」搭配「虹膜定位前導波雷射」所組成;先利用雷射在眼睛角膜內層打出數以萬計之氣泡形成光滑角膜瓣,再利用以虹膜精準定位的前導波雷射治療近視與散光後,角膜瓣隨即完整復位。另外Dr. Schallhorn解釋,iLASIK手術透過「前導波的角膜地形圖」及「虹膜定位系統」,配合雷射能量精準治療技術,因此能將近視雷射治療針對個人化量身訂作。相較之下,對於傳統使用的「角膜板層刀削切」加「一般準分子雷射手術」,張朝凱醫師則認為對於有經驗的眼科雷射手術醫師仍有9成以上的成功率,因此民眾可以不用擔心。隨著雷射技術與眼球定位系統不斷改良,術後追蹤眼睛視力狀態已經相當穩定,Dr. Schallhorn也強調,只要民眾選擇專業有保障的眼科醫師診斷與操作,接受完整的術前評估,拔掉厚重眼鏡、重現光明美眸就不會是空想。

新式削骨,台灣同步

新式削骨,台灣同步

由於民族性的關係,韓國人擁有國字臉的比例,遠比其他東方人高出許多,也因此在這部份的改善方式,韓國不斷有新技術出現。韓國目前對於國字臉削骨手術,可以縮短在一小時內完成,不僅大幅減輕患者的疼痛感,也縮短了術後的恢復期,這種順暢的流程,突顯出韓國整形界對於削骨技術的純熟。就技術面來說,韓國整形界在改善國字臉的技術,不斷有所突破,據前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講師級主治醫師林正宜所表示,日前至韓國實地考察的經驗,韓國整形醫師在削骨手術的過程中,可以精確到完全不擔誤一分一秒的時間,充分掌握手術過程的效率,這種順暢的流程對於想改善國字臉的患者而言,會是很大的福音。依據林醫師的觀察,新式韓式削骨手術,充分發揮了效率,從麻醉、切開、剝離到包紮,每一個步驟和過程,都拿捏得相當精準,甚至在剝離時的力道,都可以很快速地做到乾淨、安全的地步。林醫師分析指出,剝離的動作非常重要,特別是在骨頭內側面,如果剝離得不完全,很容易造成骨膜破裂,增加組織流血和表面不平整的風險性。最特殊的是,在術後的包紮部份,韓國有一套獨特的加壓包紮法,可以增加兩頰的壓力,減少腫脹的程度,比較起國內目前的削骨手術,至少都需要3天才能減緩的腫脹,利用這種特殊的加壓包紮法,手術後隔天就消腫退紅了,大幅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至於是否建議國人前往韓國進行削骨手術,林醫師倒不是非常建議,主要還是語言溝通、文化背景、術後照顧的問題。這些看起來似乎是非技術性的問題,卻悠關到整個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個環節有所偏差,都很可能造成不小的影響和缺憾。林醫師認為,即使韓國整形界的削骨技術相當成熟,但術前和專業醫師充分的溝通卻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切勿攝取「碘」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切勿攝取「碘」

一名23歲女性因發現自己的頸部(甲狀腺)腫大,且誤聽信老一輩的建議多吃海帶和紫菜,結果造成甲狀腺腫大的症狀更加嚴重。情急下前往新陳代謝科門診求助,經抽血檢查後證實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吃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兩個月後症狀才完全消除,體重也隨之恢復正常。光田綜合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主治醫師劉文華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過高)是一種頗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患者主要是女性,罹患率約為男性的10倍,特別是20至4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根據英國的調查,在女性每千人中約有27人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而男性只有2位左右。甲狀腺機能亢進是由於甲狀腺荷爾蒙分泌過多所致,最常見的是葛瑞夫茲氏病(Graves' disease),其次是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或甲狀腺腺瘤所引起的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會有焦慮、失眠、心悸、怕熱易流汗、胃口好但體重減輕、雙手顫抖、甲狀腺(頸部)腫大等症狀。少數人(葛瑞夫茲氏病者)還會有突眼的情形。若延誤治療,最後會導致心臟衰竭及呼吸困難。劉文華醫師進一步解說:「碘」是甲狀腺荷爾蒙製造過程中所需的原料之一,飲食中攝取的碘含量若不足,會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進而引起甲狀腺腫大。40年前台灣是地域性甲狀腺腫的地區,原因與碘缺乏有關。民國56年起政府全面在食鹽中加碘,目前台灣已不是地域性甲狀腺腫盛行地區。台灣民眾每天碘的射取量非旦沒有不足,甚而還有過多之虞。甲狀腺機能亢進時甲狀腺也會腫大,若此時還刻意去多吃海帶、紫菜等含碘量高的海藻類食物,無異於「火上加油」,會使甲狀腺機能亢進更惡化 。正確的甲狀腺機能亢進治療方式應分別為:一、口服亢甲狀腺藥物治療。二、手術治療。三、放射碘治療(大部分患者會先選擇口服亢甲狀腺藥物治療,若無效才用手術或放射碘治療)。

『煩』事小心 醫師籲培養良好抒發管道

『煩』事小心 醫師籲培養良好抒發管道

最近,您是否常興起一種莫名的煩躁感?或者和他人談不到幾句話就不耐煩?面對『煩』事,可要小心了,正確尋求良好的抒發管道,以免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物價飆漲、股票跌跌不休、社會事件與負面訊息不斷,民眾不僅荷包縮水,連好心情也跟著縮水。光田綜合醫院身心科溫偉鈞醫師指出,生活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隨時隨地都有不同的資訊刺激我們的思緒與情緒,加以最近正逢考季與畢業就職、轉職潮,面對未知的未來,學生與家長的情緒都難以輕鬆,身心狀態就像是即將爆炸的壓力鍋,一不小心就可能觸動爆炸的開關。日前一位女大學生於自己的部落格中抱怨,考完大學入學考試的弟弟在等待成績發布的這幾天,情緒一直起伏不定,某日與她討論未來想就讀的科系時,竞突然發飆、惡言相向,拉扯間甚至抓她的頭撞牆,姊弟倆在父母面前上演全武行,經家人強行拉離,才終止這場衝突。一位於私人企業擔任基層員工的男子因為工作壓力大,面對親人時,情緒不若以往溫和,常常說沒幾句話就不耐煩,莫名生起氣來,尤其家中幼子哭鬧時,簡直讓他抓狂,有時甚至有動粗的衝動。 溫偉鈞醫師表示,大部分民眾雖還不至於到躁鬱症或憂鬱症的程度,但『煩』幾乎已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有許多民眾發現自己的脾氣變得易怒,但總不以為意,直到衝突爆發或傷害到周遭的人時,才知事態嚴重,後悔莫及。有的人甚至以喝酒、自殘、哭鬧、摔東西等不當的方式紓解壓力,輕則造成自己與他人的困擾,重則釀成社會問題。如果發現自己會對以前不在意的小事感到生氣、煩躁,無法有效控制情緒時,最好尋求良好的情緒發洩管道。醫師指出,情緒抒發的方式因人而異,有人透過運動,有人反而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閱讀書報會比較有效,也有人是到卡拉OK歡唱幾小時,或到電影院看部電影,就能讓情緒與壓力得到紓解。醫師也特別提醒,最近適逢考季與畢業求職潮,考生、求職中的畢業生與其親友尤須特別注意自我情緒的管理與抒發,對他人多點耐心、多點包容,以正面、積極的鼓勵取代負面、消極的批評抱怨,出現情緒問題時,應適時尋求抒發管道,或至身心科接受專業的諮詢。

Jolin化身OL 提醒民眾「無菸場所最有態度」

Jolin化身OL 提醒民眾「無菸場所最有態度」

為因應2009年1月「菸害防制法」即將新法上路,其明文規定「室內工作及公共場所全面禁菸」,除部分公共場所可設「獨立空調及獨立隔間」之吸菸室外,吸菸一律須至戶外…,衛生部門、立法委員、民間團體及拒菸大使-亞洲小天后Jolin蔡依林,共同現身推出「無菸場所、最有態度」系列宣導,提醒台灣超過百萬家立案之公司行號,積極對員工宣導,在98年1月11日新法執行前,確實落實室內工作場所全面禁菸新措施,以免因應不及而觸法;也呼籲2300台灣同胞共同迎接新法、遵守新法。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宋晏仁表示,全球已有數十個國家及城市或行政區域實施公共場所與工作場所全面禁菸的政策;去年的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第二屆締約方會議也通過了「防止接觸菸草煙霧準則」,顯示立法規範公共場所全面禁菸已經是全球的趨勢。衛生署在與民間團體、專學者家的共同努力下,持續推動無菸餐廳、無菸職場、無菸校園等公共場所禁菸工作,並於去年完成菸害防制法的修法;「公共場所全面禁菸」是推動菸害防制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但接下來落實遵守這些規定更是一大挑戰;衛生部門已上緊發條,盡最大的努力讓菸害防制新法落實;也希望透過拒菸大使蔡依林的呼籲,所有民眾都能共同響應「確實尊重:室內公共場所不吸菸」,更期待透過媒體朋友的參與,廣為宣傳菸害防制法「室內公共場所及三人以上共用室內工作場所全面禁菸」的新規定。董氏基金會董事姚思遠表示,為了解台灣超過百萬家的公司行號是否確實認識新法,本會特別於今年2-5月,對一千大企業做「工作場所禁菸調查」,在禁菸範圍的規範上,發現有30.7%的企業雖然辦公室內禁菸,但卻在室內設置吸菸室,顯然不符合新法規定。在菸害訊息提供方面,最近一年內公司完全未提供菸害防制訊息者有高達29.6%,而有提供者,也以海報或資訊的提供為最多有65.1%,較少提供的是戒菸資訊與申訴管道。在推動無菸職場可能的阻力方面,以員工未能確實配合為最多佔49.7%,其次是執行單位人力、時間上的限制佔32.8%,而缺乏上層主管支持也佔了15.3%。最後,在面對新法時希望專業機構可以提供的服務上,最需要的是相關法條及簡易的執行方式有72.0%,其次,是提供員工戒菸諮詢服務有49.7%,再者,是提供完整的無菸職場建構指引有42.3%。立法委員丁守中表示,新法雖然擴大禁菸範圍、加重罰鍰,但吸菸的民眾也不必太緊張,不吸菸的民眾也可以多了解,不妨從食衣住行來了解禁菸的規定,從食的部分來看,各式餐飲店為全面禁菸場所,雖然依法可以設置「獨立隔間及獨立空調」的吸菸室,但是吸菸室的設置必須符合衛生署公告的「室內吸菸室設置辦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吸菸請至戶外。田秋堇委員則表示,從衣的角度來看,未來百貨公司、便利商店、大賣場等,除了是全面禁菸的場所外,也都是販賣菸品的場所,更要注意不可以以開放式貨架陳列菸品。因此,賣場最好從現在起就收掉櫃檯兩旁的菸品。黃淑英委員也表示,從住的方面來看,旅館、電梯、醫療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需要全面禁菸,也就是圍牆以內為全面禁菸範圍,要吸菸必須到大門口以外,更希望這些機構負責人可以仿效紐約、加州的做法,將吸菸區設置在遠離大門口至少6公尺以外處。最後,鍾紹和委員從行的部分表示,包括大眾運輸工具、計程車、遊覽車、捷運系統、車站等都要全面禁菸,我們的捷運及高鐵比起國外可以說是舒適又乾淨,這顯示台灣人有能力做到高衛生標準,台鐵一定也沒問題,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的交通運輸除了便捷還可以乾淨衛生。終身義工孫越指出,歸納新法規定有三點要注意,首先是,室內公共及工作場所要全面禁菸,而且不可以設置室內吸菸室,其次是,場所負責人需要在所有入口處張貼明顯禁菸標示,而且不可以在禁菸區提供菸灰缸、打火機等與吸菸有關的東西。最後是,若違規在禁菸場所吸菸,不需勸阻將被處2千至1萬元罰鍰。負責人若沒有在入口處設置明顯禁菸標示,或者是在禁菸區提供與吸菸有關之器物,將被處1萬至5萬元罰鍰。二手菸不好,菸蒂更是不環保,台灣每一年都會增加500億個菸蒂在這個寶島上,對我們的生活環境是很大的汙染及破壞。現在大家都在努力節能省碳,我想選擇不吸菸,也是支持節能省碳的一種表現。拒菸大使、亞洲小天后Jolin表示,大家都以為不要在別人面前吸菸就OK!其實二手菸是「不長眼睛」的,會在室內不斷的流竄,有害的化學物質都會吸附在皮膚、衣服、頭髮或傢俱上…!甚至二手菸含有數十種和癌症有關的有毒物質,而且女性如果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裡,即使不吸菸,得子宮頸癌的機率是一般女性的7.2倍,肺癌、乳癌的機率也高出至少2倍,因此,很高興台灣也可以像香港、紐約、加州、愛爾蘭、澳洲這些地方一樣,執行所有的室內公共場所室及工作場所全面禁菸,也很榮幸在新法上路前半年有機會擔任拒菸大使,向民眾宣導新的禁菸法令,其實一般的人99%都會守法,因此,希望不管你是老闆、員工、學生或家庭主婦,都要一起來遵守這個攸關你我健康和福址的新政策。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指出,新法將於98年1月11日正式實施,屆時室內公共及工作場所要全面禁菸,除部分公共場所可設「獨立空調及獨立隔間」之吸菸室外,吸菸一律須至戶外。在禁菸場所吸菸者最高可處1萬元罰鍰,禁菸場所未依法設置標示或供應與吸菸有關之器物者,最高可處5萬元罰鍰。國健局再次呼籲所有事業單位應及早準備,盡早撤除室內吸菸室,並於所有入口明顯處設置禁菸標示,共同打造無菸環境,提升自己、顧客以及員工的健康。想戒菸的民眾也請多加利用,政府所提供的0800-636363免付費戒菸專線諮詢及門診戒菸服務。

如何穩定精神疾病

如何穩定精神疾病

精神病患一定是如此的可怕嗎?其實一般人對於精神疾病的認識,在媒體聳動的文字敘述下,多數感到害怕與困擾。而台灣地區嚴重的精神疾病盛行率約為千分之三至四之間,其中以精神分裂症為最多,其次為躁鬱症。精神疾病有明確症狀與診斷,後續的治療則相當重要,為恭紀念醫院精神科陳建良醫師表示,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電痙攣療法(ECT)、外科手術等,也包括心理治療、行為與認知治療及生理迴饋治療等,病患若能規則的接受相關治療,其病情則可控制並日漸穩定。民眾若罹患精神疾病,可接受門診治療或住院治療、或者是居家治療,不論是何種治療模式,社區中的病患與家人同住的比率高達八成。陳建良醫師認為,若家屬能成為精神病患者的主要照顧者,並花費較多的時間去照顧、關懷病患,就能有效的協助病患維持穩定的病情;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減少家屬照顧的壓力,亦可減少自我傷害與傷害他人的行為。身為家屬或社區民眾該如何維持病患穩定就醫是個重要的工作,以下陳醫師提供幾項建議供民眾參考:一、創造一個支持性的家庭環境—建議家屬凡事往好處想,盡可能忽略病患令人不滿意的地方,以避免彼此的壓力升高。此外,應多把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避免去翻舊帳,而使得雙方的情緒不佳而破壞關係。再則,也要盡可能的鼓勵病患獨立自主,家屬提供協助但不代為決定一切事情。二、熟悉各種精神症狀的辨識與處理—大部分的病人不覺得自己有病,或者無法明確察覺自己的精神症狀,因此多數抗拒家屬的協助,因此學習正確有效的照顧技巧,則可預防病患疾病的再復發。三、與醫療人員保持密切的聯繫—精神科有完整的專業團隊,針對不同病患提供必要的協助,因此家屬皆可隨時與醫療人員保持聯繫,討論病患目前的狀況,以協助病患復健或儘速就醫。建議家屬可將醫院、主治醫師、社工師,甚至是當地衛生所、警局及消防單位等相關人員的電話記下,以便有須要時可以立即與醫療或其他工作人員取得聯繫。沒有人自願罹患精神疾病,一旦罹病,強烈建議務必與醫療單位密切合作。而照顧者也可隨時觀察病患的表現,若有就醫需要,則可隨時與醫療人員聯絡,以減少家屬的照顧負荷,也減少不必要的傷害發生。

乳癌復發的正確治療

乳癌復發的正確治療

現今醫療發達的社會,癌症已經不是無藥可醫。特別像是婦女癌症中的「乳癌」,治癒的希望可高達85%以上,但有少部份的病患卻因為沒有接受正規的治療,而使身心遭受極大的痛苦,更有部份因此失去寶貴的性命。由於癌症經常有復發的狀況,因此即使在切除病灶後,仍然需要作長期的追蹤檢查,才能防範於未然。曾經有病患,在芳齡二十八歲時發現罹患右乳癌,在醫院作了乳房切除手術,與輔助化學治療後,未料四年後又檢查出有乳癌復發的現象,起初是在肋骨等遠處轉移。但此病患卻放棄正規的治療,嘗試偏方,病急亂投醫的情況下,可想而知,轉移出去的癌細胞開始到處亂竄。光田綜合醫院腫瘤內科郭集慶醫師表示,罹患乳癌的女性,一旦發現癌復發,身心的痛楚非常人所能體會,倘若在此時又拒絕正規醫療,身體也會因癌細胞的數目增加逐漸不支,相關的器官組織都可能都會被癌細胞侵蝕怠盡,包括肺臟、左肩胛骨、多數肋骨、脊椎骨、腹腔內淋巴結等處;嚴重者可能還會併有兩側大量肋膜積液,貧血、氣喘、下肢水腫,最後且僅能臥病床榻。郭集慶醫師指出,現今多科技整合抗癌治療,已經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身上的癌症。特別像是乳癌,只要施予最適當的化學治療,並安排減輕症狀的治療加強癌症控制,在預期下,病患絕對可以安然地走著出院。適當的抗癌治療,不但可延長病人的生命,還可創造良好的生活品質。郭醫師也強調,全民健保實施後,由於癌症或惡性腫瘤屬於法定重大傷病,無須部份負擔醫療費用,對癌患和家屬來說是極大的助益,癌症病患再也無須以經濟負擔過重作藉口而放棄治療。最後也呼籲,如果發現癌症復發的病患,千萬不要因此對正規醫療喪失信心,應拋開所有害人害己的偏方,耐心積極的接受正規療法,才能重回健康之道。

小心把「急性闌尾炎」誤認成胃痛

小心把「急性闌尾炎」誤認成胃痛

急性闌尾炎也就是一般人俗稱的盲腸炎,是相當常見的腹部急症,大多是因糞石掉落至闌尾的管腔中,造成阻塞進而腫漲並引發缺血性壞死,最後破裂。比較特殊的是,闌尾炎初期時所引發的疼痛是轉移痛(referred pain),大多會投射到上腹部或肚臍周圍,因而在症狀初期,常被民眾或醫師誤認為是胃痛或急性腸胃炎,導致延誤就醫;隨著病情進展發炎逐漸加劇,進而刺激其所在右下腹位置的腹膜,才會回到「正途」引發右下腹疼痛。其他伴隨的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白血球升高等,會隨著病情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臺北縣立醫院外科郭智偉醫師表示,若未及時救治,最後會因闌尾過於腫漲壞死而破裂,併發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郭智偉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急性闌尾炎,手術切除是標準的治療方式。在半身或全身麻醉下,於右下腹打開一個5至10公分的切口切除闌尾,但對於體型較為壯碩或肥胖的病人,往往需要更大的切口。不過,近年來微創手術快速發展,內視鏡手術更是成為21世紀手術的主流,健保局也自96年1月1日起給付30多項內視鏡手術,腹腔鏡闌尾切除便是其中之一。郭醫師,指出這種手術僅需在肚臍及下腹部切開三個0.5 至1公分的切口,不僅傷口較為美觀,也大幅減少術後疼痛及患者恢復至正常作息的時間。目前在較大型的教學醫院,使用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比例已逐年增加,不過,在中小型醫院由於腹腔鏡手術儀器設備價值不斐,且需要內視鏡手術專科醫師等因素,因此可能還是要尋求大型醫院,才能得到較完善的治療。

選錯涼鞋蘿蔔腿跟著來!

選錯涼鞋蘿蔔腿跟著來!

炎炎夏日,女性朋友的鞋櫃裡永遠少不了「涼鞋」這個最佳配角!因涼鞋包覆少、透氣性極佳,可大幅降低悶熱與不適感,是女性對抗炎熱氣候的必要裝備之一。然而,也正因為涼鞋包覆力不足,會有穩定性不佳的缺點,容易增加足部及小腿肌肉的負擔。女性朋友可留意一下,當你們穿著涼鞋走路時,每一跨步的距離一定比較短(穿拖鞋時尤其明顯),主要是因為包覆少,跨大步時,鞋子容易脫落。此外走路時,腳趾容易弓起來,因為腳趾彎曲,才能扣住鞋子,使其不易脫落,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骨骼肌肉健診中心白淳升主任表示,這個小小的動作會增加腳底與小腿肌肉的負擔,容易使小腿肌肉緊繃,長時間下來易使肌肉肥大,即會形成一般人所謂的蘿蔔腿。另外,如果鞋子的包覆少,對腳的保護力就不足,除了外露的腳趾容易受傷之外,長時間行走也容易出現腳底或小腿酸痛的現象,更嚴重的,還可能發生腳趾變型或足踝關節扭傷的狀況。雖然穿著涼鞋有上述可能的潛在危機,但白淳升主任建議只要把握選鞋三大原則,即可降低危機發生的機率,好好享受涼鞋涼爽舒適的特性。1.選擇合適、合腳的鞋所謂合適,是指合腳型。扁平足者因有較大的內旋動作,以致穩定性差,應選擇包覆性較大的鞋款,且鞋底不可以過軟;高弓足者因吸震能力較差,須著重選擇有良好吸震能力的鞋底設計。而合腳則是一個基本要求,須有適當的長、寬,一般建議涼鞋的鞋底板長度比最長的腳趾頭多0.8-1公分,寬度則以腳的兩側以不受壓迫為原則,留給足部一個可活動的空間,如此才算合腳。2.選擇設計良好的鞋子首先,儘量選擇包覆性較佳的鞋款,例如一大片腳背包覆的鞋款絕對比僅包覆前腳趾的鞋款好,穿起來更穩定,不易疲勞;而有腳後跟帶的鞋款,一定比無後跟帶的鞋款走起路來更為輕鬆。3.選擇結構設計良好的鞋子即使是涼鞋,前腳掌的部位也必須容易曲折,否則會大大加重腳底與小腿肌肉的負荷。鞋底及中底的材質不宜過軟,才不會導致肌肉容易疲勞,若有適當的吸震能力,更能減少負擔。鞋底須符合腳前掌最寬處,鞋後跟的位置,須符合腳後跟的著力點,此原則對於有後跟高度的涼鞋尤其重要,可大幅增加穿著的輕鬆舒適度,並減少傷害的發生。穿對涼鞋不只可以保護足部及小腿的健康,亦可避免蘿蔔腿破壞原本美麗的腿部線條。只要謹記選鞋的基本原則,一雙兼具美觀與舒適的涼鞋,能幫助女性朋友涼爽抗夏。延伸閱讀:http://www.lianan.com.tw/09_knowledg_01_detail.asp?sn=457

小小麥子夏令營-輕鬆活潑學美語

小小麥子夏令營-輕鬆活潑學美語

一粒麥子基金會(東基創設)與張玉明牧師帶隊的第四屆「小小麥子美語夏令營」,自七月七日起,一連五天在光明國小、賓朗國小、豐年國小、岩灣國小分成上、下午兩梯次熱情展開,活潑有趣的課程設計共吸引了三百三十位小朋友參加。美國矽谷生命泉靈糧堂的張玉明牧師表示,這個夏令營的暑期美語短宣隊和台東小朋友是雙向互惠的。在美語學習上,台東的資源貧瘠,短宣隊正好可以補足;短宣隊的成員大都在美國長大,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認識台灣。課堂上,美語學習大都以遊戲、競賽的方式來進行,班級人數盡量都壓在廿五人以下。課程內容包括英文的字母教學、對話練習、詩歌帶動、趣味勞作、大地遊戲,也在美語學習中認識神的創造及救贖。最後一天則依往例安排一場成果發表會,讓小朋友展現五個「半天」的活動,美語老師也會表演一段以福音為主題的音樂默劇。美語老師透過聖經「創世紀」的故事,幫助小朋友學習美語。天、地、光、太陽、暗、月亮、海洋、動植物等名詞一一登場,在一問一答間,老師也隨手在黑板上畫下這些東西的圖形和寫下它們的英文名字,而小朋友也同時拿起筆在白色圖畫紙上跟著依樣畫葫蘆。當老師問有誰知道「海鷗」怎麼說?小朋友沈默的思索片刻。「seagull」美語老師提醒著。只聽到兩位小男生發揮想像力的複述「死狗」!美語老師再重複幾遍「seagull」,直到小朋友抓到發音的竅門。即將升大三的張晟恩是張玉明牧師的兒子,已是第四度來台東擔任美語老師。他說,台東小朋友很乖、具有願意學習的心,這兩樣特質讓他喜歡上台東,也讓他挑選短宣隊的行程時,每次都選擇到台東。第三度來台東擔任美語老師的鍾秉紜,很嚮往再回台東來。她對台東小朋友活潑、可愛、單純、有禮貌的表現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也感受到小朋友每年都在進步。她強調,其實「把小朋友對美語有興趣的心帶動起來」是每一位美語老師最大的期許。帶著女兒、兒子參加短宣隊的廖慧貞,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國語、美語流利的她和另一位媽媽一起照顧短宣隊的生活起居,白天協助上課外,傍晚下了課就著手準備晚餐,讓短宣隊無後顧之憂。「很高興在這裡帶著孩子體會服事神的精神」廖慧貞這麼說。例如,她那即將升七年級的兒子,在家裡早上起不來,但是在這裡卻能跟著大哥哥大姐姐早早起來讀經、備課。另外,她也對短宣隊讚美有加,「他們是隨遇而安,努力的適應各種環境及狀況,天氣、食物等。有的人因為天氣炎熱,上了第一天課,就發生眼睛腫、長濕疹、嗓子唖的現象。下了課回到住宿地點,用過晚餐後又聚在一起檢討一天的活動,以及預備第二天的課程及教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