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明天,相約星巴克

明天,相約星巴克

時序入秋,下午到星巴克享受溫暖浪漫的秋日體驗,早晨享受一杯充滿朝氣的那堤,秋天正是品嚐咖啡的優雅時節。從9月19日至10月12日期間,星巴克舉辦「See You Tomorrow明天,相約星巴克」活動,活動期間,凡持前一日中午12點以後的星巴克發票,不限消費門市與品項,皆可於隔天中午12點前以60元的秋日鑑賞價享受中杯那堤一杯。邀請消費者在秋日午後品嚐醇厚的星巴克咖啡以及秋季最新點心,並相約隔日早晨,至門市享受豐富的早餐及一杯60元的中杯那堤,讓星巴克獨特的咖啡香與美味糕點,陪伴您度過完美的一日。※ 栗子蒙布朗蛋糕    75元細緻的香草海棉蛋糕,捲入香甜的栗子鮮奶油,裝飾手工製作的栗子線條並灑上雪白的糖粉,增添秋季的浪漫。※ 南瓜塔   65元秋天節令商品,內餡以新鮮南瓜製作,拌上些許的核桃粒,裝飾豐富的帶皮南瓜丁質感樸實,整體風味香甜,加熱後更是香氣撲鼻。※ 草莓戚風蛋糕   55元戚風蛋糕的新風味,以草莓淡雅的香氣搭配甜而不膩的鮮奶油,為喜愛戚風蛋糕的客群增添新選擇。※ 和風冷麵沙拉   85元以冷麵搭配生菜概念開發,以抹茶作成的涼麵具有濃濃秋意感。搭配美生菜、水煮蛋、燒烤雞腿肉,與各色可口蔬菜,搭配爽口的和風醬汁,份量感夠,可作為正餐食用。◎消費者服務電話:0800-000-482   網址:www.starbucks.com.tw

兒童腹股溝疝氣 手術治療可痊癒

兒童腹股溝疝氣 手術治療可痊癒

兒童腹股溝疝氣,又稱脫腸,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問題。為恭紀念醫院小兒外科朱志純醫師指出,會發生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在腹股溝部的腹膜鞘突未完全閉合,使得腹腔內的臟器(小腸或腸繫膜最常見;女童則是卵巢或輸卵管)經由鼠蹊管脫出,除了造成鼠蹊部腫起外,也常因脫出的器官與精索及肌膜相互壓迫,影響睪丸或小腸的血液循環;甚至壞死。所以一旦發現有疝氣,便應該立即治療,以免發生喪失器官等可怕的併發症。究竟有多少人罹患疝氣?朱志純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大約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左右,也就是說,大約每十五至廿人便有一人有疝氣的情形。但是如果父母親有疝氣或兄弟姊妹有疝氣的話,那得到疝氣的機會就高達百分之卅以上了。而且不論男孩或是女孩,都是一樣容易得到疝氣的。儘管坊間多有疝氣免開刀的傳聞,不論說得多麼天花亂墜,但在實際上,疝氣是身體解剖學上的缺陷,不經過手術治療,疝氣是不會痊癒的。疝氣手術是一項較單純的手術,可在門診進行或僅住院一至二日,手術過程僅需十數分鐘,採用順皮紋的小切口,切口也約僅一至二公分;當日即可下床行走,術後傷口不需拆線,以膠膜覆蓋後,可以淋浴,幾乎不影響正生活。因此,父母若是發現家中幼童有腹股溝疝氣,也無須過份擔憂,只要經過適當的手術,即可恢復健康。

想告別黃板牙 先診斷牙齒健康

想告別黃板牙 先診斷牙齒健康

近年來,美白風潮由皮膚延伸到牙齒,許多人都渴望擁有一口整齊潔白的美齒,能夠笑得燦爛、充滿自信,而市面上也應運而生各種牙齒美白產品,但使用不當引發後遺症的案例屢見不鮮,到底用什麼方法才能白得安全又有效?首先,民眾必須知道,牙齒本身的顏色其實是象牙色略帶一點黃,而非「純白」色。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牙科翁翠瑾醫師表示,造成牙齒變色的原因很多,除了齲齒、牙髓壞死外,有局部性的因素如食用含高色素的食物(咖哩、糖果)、飲料(咖啡、茶、紅酒)、抽菸、嚼檳榔等;另有全身性因素如氟化物、抗生素(四環黴素),還有隨年齡增長,牙本質的持續沈積也會使牙齒顏色漸漸加深。處理變色的牙齒應根據其成因,選擇不同方法,如果是局部性因素造成的黃板牙,可考慮超音波洗牙、表面磨光(噴砂)等;而全身性因素的變色牙,則可能須藉助化學藥劑漂白、或是假牙的製作(瓷牙貼面、瓷牙冠等)。翁翠瑾醫師指出,化學藥劑漂白是利用不同濃度的美白劑來進行牙齒漂白,又可分為兩種方法:1. 由牙醫師操作的診間美白,包括雷射美白、冷光美白等,其原理相同,差別只在於利用不同的動能,來驅動氧化還原反應,達到快速美白的效果。2. 另一種居家美白,作法是在醫師指導下,將漂白凝膠和特製的牙拖帶回家中自行操作,這種方法較為溫和,但所需的時間也較長。如果上述治療仍無法滿足美白的需求,方可考慮進行假牙製作,其優點是較為持久;缺點則是費用較高、且牙齒需修整外形。翁醫師表示,基本上只要是健康的成人,牙本質良好,皆可進行牙齒美白,但孕婦、哺乳者、有嚴重顳顎關節障礙者、小孩及蛀牙太深的人並不適合。至於牙齒美白的副作用因人而異,常見的有短暫牙齒敏感或牙齦刺激,可能持續1、2天,只要遵循醫師指導,使用抗敏感牙膏或藥物,很快就會緩解。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美白牙膏,通常含有特殊配方成分(研磨劑如矽膠粒子、樹脂粒子、氧化鈦等),可去除附著於牙齒表面的污垢、煙垢,使其恢復原有光澤,但對天生的黃板牙則無效。值得注意的是,想要維持美白後的效果,長久保有一口潔白亮麗的牙齒,勤刷牙、節制口腹之欲、及居家加強美白等都是必須的。而且不論何種美白方法,一定要先找牙醫師診斷牙齒的狀況,評估適合的治療,選擇合法的產品,並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才能擁有既健康又潔白的牙齒,不致花了錢又傷牙。

消除”顴骨斑”治療須耐心

消除”顴骨斑”治療須耐心

顴骨斑出現的部位主要在兩頰的顴骨上方,呈現對稱性暗褐色或略帶藍色的斑點,通常在青春期或是成人時才出現。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王國憲醫師指出,顴骨斑在東方女性的發生率頗高,根據日本的觀察,顴骨斑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可能和內分泌失調,以及生活型態改變有關。青春期、婚後、產後、更年期,都是顴骨斑好發階段。王國憲醫師表示,顴骨斑是一種屬於真皮層的斑,因為位置很深,所以單純用一般的外用退斑藥膏無效,必須使用雷射治療、搭配藥膏、導入、甚至口服藥物治療。目前對於顴骨斑的雷射療程,約需三至五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必須二個月至六個月,要達到完整的改善,約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歷經三次左右療程,大部分可以達到完全去除,而且幾乎不會再復發。對於有顴骨斑困擾的民眾,耐心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為治療時間長,夏天反而是適合開始就診的時機。王醫師表示,臨床上偶見患者因為缺乏耐心,結果半途而廢的案例。從諸多臨床病例可以發現,顴骨斑剛作完第一個療程時,整個人會立即煥然一新。但三、四週之後斑點又會上浮,色素甚至更黑。這是因為位於真皮部位的黑色素陸續代謝的自然現象,只要持續進行雷射治療期間的美白護理,搭配美白導入療程,就能淡化。

電腦族關鍵六招 預防「滑鼠手」

電腦族關鍵六招 預防「滑鼠手」

一位28歲小姐是一位文字工作者,往往連續好幾個小時坐在辦公桌前寫字、打電腦,半年多前開始感覺手指麻麻痛痛的,手腕也總是很不舒服、無法使力。起初動一動、甩一甩手就好了,慢慢地,怎麼動、怎麼甩也不能改善手麻無力的狀況。經醫師檢查,才發現罹患了所謂的「腕隧道症候群」。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復健科賴彥廷醫師指出,「腕隧道症候群」又稱「腕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此病在女性的發生率較高,約有一半的病患是雙手皆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大多數患者是需要反覆手腕動作或使用震動機器的工作,好發於電腦使用者(因從事鍵盤、滑鼠的操作)、木匠、裝配員、工地電鑽工人、炒菜師傅等等,諸如此類需要做重覆性腕部活動的職業。在這裡,賴彥廷醫師提供民眾「腕隧道症候群」的六大預防及治療方法。1. 日常活動的改變:盡量避免手腕反覆彎曲的動作,或是減少其使用頻率,例如打電腦、切菜、炒菜等等;若是必須做反覆手腕的動作,建議民眾應該每隔15分鐘,就要記得讓手腕放鬆、休息一下。2. 休息及保護:為避免腕隧道症候群患者的正中神經受到進一步的傷害,在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初期(急性期)即須前往復健科尋求治療,最好要量製「手腕固定支架」。一般是把手腕固定在背屈約10°~20°的位置,以避免手腕彎曲過度;此固定支架是由復健科的職能治療師專門設計及製作,它可以讓腕隧道有較大的空間,進而減少神經所受到的壓迫,病患在白天和晚上都可配戴。3. 復健治療:復健治療的項目包括有:超音波、經皮電刺激、紅外線、熱敷、水療等。另外,復健治療師所設計的手腕關節運動,也可以讓神經肌腱在腕隧道內滑動得更平順,通常都有不錯的成效。4. 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了非類固醇類止痛藥、血液促進循環劑、維生素B群、利尿劑、一般酸痛藥膏等等。5. 局部注射:腕隧道症候群患者嚴重麻痛且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的治療方法。此舉可立刻緩解症狀,但大多只是短暫性的效果,因此並不建議病患經常注射。6. 手術治療:若手腕神經已經嚴重受損,甚至開始肌肉萎縮時,病患必須考慮儘早接受手術治療。一般手術是切開壓迫正中神經的橫腕韌帶,手術後,病患更記得要進一步尋求「復健治療」,協助受傷的肌肉恢復功能,以期達到最好的療效。最後,賴彥廷醫師呼籲,經常手指麻痛、手腕不舒服或無法使力的民眾,應盡快尋求復健專科醫師的協助與診察。若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卻一直輕忽不理,手腕神經壓迫太久而造成不可逆的受損時,會連手術治療也無法痊癒的,不可不慎乎!

《醫點通》肝炎患者可否常食醋?

《醫點通》肝炎患者可否常食醋?

醋是膳食烹調中不可缺乏之調味品,肝炎患者可否常食醋呢?多食醋究竟是好還是壞呢?醋有多種,有米醋(又稱老陳醋)、白醋、醋精等。白醋及醋精是用冰醋酸稀釋而製成的,例如高梁、糯米、大麥、玉米、蘋果、葡萄、大棗等釀造成的,具有香味的優良調味品。米醋中含有檸檬酸、琥珀酸、葡萄糖、醋酸、氨基酸、維生素、鈣、磷及鐵等營養成分。醋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幫助呢?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柯萬盛醫師表示,當肝炎患者食慾減退,在烹調時加點醋或沾點醋吃,可增加胃液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及增加食慾。而且醋能消滅腸道內不正常細菌,當夏季容易爆發流行性腸道傳染時,它可以促進食慾,而且還有殺菌作用,並促使食物中的鈣溶解於湯中,例如在煮魚湯或骨頭湯中加給滴醋,不僅能使骨頭軟化,還能使鈣溶解於湯中,增加鈣吸收率達70%,也可以去除魚腥味。醋可以刺激胃酸,使食物中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促進鐵吸收,有利于預防缺鐵性貧血。還能保護蔬菜中維生素C,在炒菜中加點醋,可以保存維生素C不流失及讓青菜青脆可口。所以柯萬盛醫師建議,肝炎患者是可常食醋的,但是醋不宜長期過量食用,因為長期每天喝100毫升醋,會引起上腹痛及吞酸燒心等症狀,反而不利於肝細胞的再生及修復。還有烹調含醋食物,不能用銅器裝盛,因為醋能溶解銅,造成銅中毒。

「國際失智症日go!go!憶起來」

「國際失智症日go!go!憶起來」

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日,花蓮慈濟醫院將在21日上午9點在輕安居舉行「國際失智症日 go!go!憶起來」,邀請病友、家屬、社區民眾透過失智症話劇、失智症的照護經驗分享、趣味競賽等活動,一起為「記憶而走」,進而重視失智症預防、治療及照護工作。目前,全世界已有2400萬個失智症病人且以每7秒鐘出現一個新案例的速度增加中,預估西元2040年,全世界必須面對超過8000萬失智症患者存在的事實;台灣目前已有超過15萬失智症患者,20年後將倍增。 根據美國阿茲海默症雜誌發表的「2005年全世界失智症社會成本推估研究」報告指出,2005年全世界失智症患者年成本高達3150億美元,超過10萬億元台幣,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呼籲各國政府應將預算投入失智症的早期預防措施,促進大腦記憶健康,以減輕失智人口及國家社會負擔。 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自1994年起,發起國際失智症日,在每年9月21日聯結全世界失智症協會及失智症患者、家屬共同響應為記憶而走活動,希望各國政府及社會民眾重視失智症的預防、治療及照護工作。 花蓮慈濟醫院響應台灣失智症協會與國際阿滋海默症協會發起921國際失智日為「記憶而走」,21日上午9點至12點,在感恩樓三樓輕安居舉行「國際失智症日 go!go!憶起來」。當天有失智症篩檢,話劇表演,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浩銘將以家屬身分經驗分享「如何活出生命的光彩」,輕安居團隊也將帶領拼圖、撿豆子等趣味競賽及有獎徵答活動,歡迎社區鄉親一起來認識失智症,重視失智症的預防與照護,並關心失智症議題。 洽詢電話(03)8561825分機2068、2300或2347。

無故長期虛弱疲累 小心”慢性疲勞症候群”

無故長期虛弱疲累 小心”慢性疲勞症候群”

在家醫科門診經常可以聽到病患除了主要症狀之外,還會描述最近感覺很累,或者容易疲勞這些伴隨的症狀。雖然多半疲勞隱含著病患本身可能罹患了某種器質性的疾病,但是臨床上發現有越來越多的病患,其疲勞的症狀反反覆覆,有時後可以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的功能,但是往往給予病患進一步檢查後,其身體檢查以及實驗室的檢查結果皆為正常。因此這種無法將疲勞歸因於特定的病因時,便應該要考慮病患是否罹患了「慢性疲勞症候群」。為恭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陳乃釧醫師表示,日前有諸多相關的文章討論慢性疲勞症候群,除了疾病本身的複雜性之外,類似症狀的病患逐漸的在家醫科門診或健康檢查中增加,職場上也發現勞工因為疲勞造成無法專心工作,降低了生產力,也會間接導致產業界的損失。臨床上所謂的疲勞包括了三個主要的部分,無法參與活動(沒有特別原因的感覺全身乏力)、無法維持一般的活動(亦即容易疲勞)、難以專心、記憶力下降及情緒的不穩定(心智上的疲勞),這些疲勞的症狀要和嗜睡,呼吸困難、肌肉無力作一個區分,雖然這一些症狀也經常伴隨著疲勞的發生。而依據疲勞的時間長短可分為,(1)近期性疲勞:疲勞症狀持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2)長時間疲勞:疲勞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3)慢性疲勞:疲勞症狀持續超過6個月。【慢性疲勞症候群臨床診斷標準】1994年美國疾病管制局將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標準重新定義為:臨床上經過診斷,無法解釋,反覆發作且持續一段時間的虛弱疲勞感,和病患日常生活活動沒有關連性,無法因為臥床或休息而緩解,症狀嚴重影響並降低了一半以上原本的工作能力及效率或其他社交的活動等。並且在慢性疲勞發生後,伴隨以下四項或四項以上的症狀超過6個月的時間包括:自覺短期記憶力或注意力降低喉嚨疼痛頸部或腋下疼痛性淋巴腺腫肌肉疼痛 遊走性的非發炎性關節痛(無紅腫現象) 不尋常或者嚴重性的頭痛 睡覺後起床感覺更加疲倦 即使從事過去可以勝任的活動,也會產生持續24小時以上之全身疲倦感慢性疲勞症候群好發於中年女性,其主要特徵為虛弱、疲勞伴隨著全身無力,淋巴結疼痛,關節疼痛,發抖,身體微熱,運動後不適感,肌肉疼痛。陳乃釧醫師說,病人多半也會描述當疲勞發生時,經常伴隨著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惟其感染症狀消失後,疲倦感更加嚴重,導致睡眠和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其日常工作。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因有許多的推論,包括感染引起,尤其是EB病毒感染、免疫系統功能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精神疾病的問題,特別是重度憂鬱症、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及過敏等等。但是目前為止,尚無法用任何單一原因來解釋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因。目前比較認同的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為一個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失調的多因性疾病。陳醫師指出,由於其他疾病合併有疲勞的相關鑑別診斷非常多,因此在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之前,必須先排除包括感染性疾病、神經內分泌系統疾病、精神疾病、血液或風濕免疫系統等診斷後方能確立;大量的實驗室檢查對於沒有病史及身體檢查正常的疲勞患者來說是沒有幫助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治療目前對於慢性疲勞症候群病人的治療,以維持病人日常生活的功能及避免繼續惡化為主,尚未有治癒的方法。其中則以認知行為治療及漸進式的運動治療法被認為最有效控制症狀且維持較久的方法。研究顯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患癒後雖然不佳,即病患經常會有反覆發作的情形,但卻沒有因為慢性疲勞症候群而導致器官衰敗或死亡的案例。陳乃釧醫師說明,認知行為治療是指治療師在每一次一小時的治療內,針對患者對於疾病的認知想法及行為因應加以調整改變,在許多的臨床實驗中都證實,此療法可以明顯改善病人疲勞的嚴重程度及減少生病的感受。漸進式的運動雖然可以改善疲勞的症狀,但是相反的,研究結果也顯示過度的運動,亦可能會因為使免疫系統失去調節而加重疲勞的感覺。因此漸進式運動治療法是請病患依照自己身體狀況,以不增加現有疲勞感覺的運動時間安排適當的體能活動,逐漸增加病患的運動耐受性。( 1 )支持性療法: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患因為疾病造成日常生活功能的下降,經常會出現憂鬱症狀,除了給予抗憂鬱劑之外,應該給病患更多的時間,予以同理心及支持,讓病患了解慢性疲勞症候群及身體的極限,以減輕疾病對病患的衝擊。( 2 )藥物及飲食療法雖然有眾多的藥物包括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或更甚至於低劑量的類固醇(每天5~10mg )發現可以改善病患的症狀,飲食方面則有月見草油、維生素B12、低糖低酵母菌飲食方法等等,惟目前沒有任何的藥物或飲食方法成功的證實可以用來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

關懷銀髮族健康 旅遊醫學漸受重視

關懷銀髮族健康 旅遊醫學漸受重視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07年底時,台灣地區的老年人口總數已達2,343,092人,占總人口10.21%,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日本及香港,預估至2026年台灣老年人口比率將達20%,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迅速老化,平均餘命的延長,對於老人照護的需求日益殷切,也帶動了老人醫學的發展。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老年科林怡君醫師表示,其實老年病患之臨床表現與處置方式與青壯年未必相同。一般說來,老人疾病的特色包括多重疾患或病因不典型、容易有併發症、易受醫源性傷害、疾病的表現及對治療的反應有差異、較有功能的改變與復健的需求。而區別正常老化和病變,正是決定老年照顧的重要關鍵。廖俊凱醫師也指出,老人醫學的目的,在於提升老人獨立自主之生活能力,以減少依賴,不只是增加老年人的歲數,還要增加存活期間具活動功能的生活品質及其尊嚴。所以老人醫學的中心思想就是「全人醫療」,包含照顧銀髮族生理,心理,與社會各個層面的需求。為了實踐這個理念,目前醫院都慢慢有提供跨專業醫療團隊服務,針對超高齡、有生活功能下降或喪失、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支持系統問題、或反覆住院等等多層面失調的長者;網羅各科專業人員的參與,包括醫師、護理師、藥師、復健師、營養師、社工師及牧靈人員,大家共同組成「老年醫學照護團隊」。林怡君醫師認為,依照老人之需求差異,各司所長,才能提供完整而合宜之醫療照護。目的是藉由各專業領域合作,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切入、多管齊下,共同為病人設計一個適時、適地,可行的長期治療計劃,來改善病人的健康。另外,在老人健康促進的領域中,由於「旅遊醫學」的課題受重視,因此也有了「銀髮旅遊」的規劃,目的都是希望老人家在透過醫院資源的輔助,結合旅遊風險的評估、健康諮詢、保健知識宣導等,能讓每一位參與旅遊的長者更為安心,方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愛蹬高跟鞋出門 當心腳變「鷹爪趾」

愛蹬高跟鞋出門 當心腳變「鷹爪趾」

每次看到女性朋友足蹬高跟鞋,千嬌百媚走在顛簸的路上,除了由衷佩服,但更為這些女性們的足部健康感到憂心。美麗的鞋子往往是影響足部健康的最大原凶,而「姆趾外翻」就是常見的後遺症之一。姆趾外翻是指:拇趾向外傾斜,大於生理角度十五度的畸形變化。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骨科郭家孝醫師表示,外翻的大姆趾除了會擠壓其他腳趾,也使姆趾近端的趾骨頭向內側產生不正常力量與運動,導致第一蹠骨基部突出,在行走時,姆趾滑液囊容易和鞋子產生摩擦,造成劇烈疼痛和厚皮。姆趾外翻的初期症狀為:第一蹠骨隆起處紅腫、疼痛,局部皮膚發炎甚至潰瘍。到了後期,嚴重者大姆趾會與第二腳趾重疊,將第二趾擠向背側,形成所謂的「鷹爪趾」,經常與鞋子摩擦、引起不適。由於大姆趾畸形,功能受影響,行走時勢必增加前足其他部位的負擔,加上蹠趾骨關節變形,因此也會發生足底疼痛,稱為蹠骨疼痛;而因姆趾滑液囊腫、又有蹠骨疼痛,每走一步都會有尖銳痛感,到後來可能無法穿著鞋子走路,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行動。造成姆趾外翻的先天因素包括扁平足、腳跟外翻、前腳內翻、第一蹠骨過短;而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先天性軟組織疾病等,也都容易有姆趾外翻。至於後天因素,常見的有趾骨關節受傷、趾骨骨折癒合不良、脫臼、靭帶撕裂等,而長期穿著高跟尖頭鞋,更是重要原因之一。許多人由於蹠骨前端(也就是鞋頭的部位)較寬,鞋子若太窄,也會擠壓指尖朝中央集中變形,導致姆趾外翻和小趾內翻。所以,郭家孝醫師提醒,具有上述先天或後天因素的人,千萬不要穿著過尖或過窄的鞋子,以免姆趾外翻惡化。要預防姆趾外翻,首須穿著適宜的鞋子,最好是腳趾有半公分左右活動空間的寬頭鞋,避免壓迫到大姆趾;平底鞋比有跟的鞋好,材質柔軟舒適為宜,鞋底也要能吸震。值得一提的是,名牌、昂貴的鞋子不一定設計就好,因此,自我判斷相當重要,千萬別花了大錢,反造成足部變形。此外,姆趾外翻與扁平足有密切關係,因此郭醫師建議,鞋子最好選擇有「弧形足弓」支撐,又具吸震、減壓效果,對防範拇趾外翻很有助益。如果已經出現姆趾外翻,在外翻角度未達三十度之前,仍有機會採取非手術治療。例如,將外翻部份以護具支架矯正,在第一、二趾間夾棉墊或矽膠墊,並在夜間穿戴塑膠材質的姆趾外翻支架,或製作合適的鞋內墊等,都有療效。至於疼痛不適,則可藉冷、熱敷或其他復健儀器,改善局部肌腱與筋膜的疼痛;若有持續發炎紅腫情形,則要再加口服或局部藥物。郭家孝醫師表示,姆趾外翻角度若已超過三十度,且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行動不便,則需考慮以手術減輕疼痛、治療變形。其方法是把拇趾內側的突出物切除,拇趾內緊繃的內縮肌放鬆,再將內側關節囊縫緊即可。若外翻角度太大,可能還要加上骨鋼絲釘或石膏固定一個月左右,手術成功率極高,唯一要注意的是,術後切莫再穿著不適當的鞋子,否則極可能復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