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良性?惡性?頭頸部腫塊大意不得!!

良性?惡性?頭頸部腫塊大意不得!!

大人或小孩都有可能出現頭頸部的腫塊,有時是無意間摸到發現,有時是逐漸腫大,旁人都看得出來。當您懷疑您的小孩、家人或您自己頭頸部出現腫塊時,該怎麼辦呢 ?    頭頸部腫塊可分成三大類:一是發炎性組織,如淋巴結發炎、肉芽腫,通常出現期間約數天(7天左右)。二是先天性或發育性囊腫,如甲狀舌骨導管囊腫(位於上頸部中央)、鰓裂囊腫、喉部膨出氣腫,通常發現出現期間約已經數年(如已經7年了)。三是腫瘤,尤其是指惡性腫瘤,通常出現時間約數個月(如已經7個月了)。前兩類屬於良性頸部腫塊,第三類惡性腫塊則得則得特別小心。    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劉耿僚醫師表示,良性或惡性腫塊的分別並不是以腫塊大小或會不會疼痛來猜測,首先應以患者年紀大小與腫塊位置先大略判別:如是1歲~15歲的小孩,則以第一類發炎性腫塊為最多,但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如淋巴瘤或甲狀腺瘤。16歲~40歲者,則以第二類先天性或發育性腫塊最多,但也有可能是轉移性惡性腫瘤。如果是46歲以上的人,則八成得考慮是惡性腫瘤了。根據以上年紀大小的判別,民眾大概可以做個猜測,但當然僅只於出現機率大小的猜測而已。如果頭頸部腫塊出現已經超過幾個星期了,而仍不消退,不管會不會痛,劉醫師建議民眾,最好盡快前往醫院尋求耳鼻喉頭頸專科醫師的意見。通常耳鼻喉科醫師會先了解您的病史過程,例如是否有抽煙喝酒的習慣、身體其他疾病與狀況,然後做頭頸部檢查觸診或內視鏡檢查,必要時進一步作抽血、皮膚試驗、X光、電腦斷層掃描(CT)、磁振造影掃描(MRI)、超音波掃描與細針抽取術,用細針頭抽取腫塊些微的組織作組織細胞學檢查。至此則可初步決定是否再進一步作切片檢查。       頭頸部腫塊最擔心的就是惡性腫瘤,這種惡性的腫塊通常是由鼻咽癌、口腔癌、咽喉癌、甲狀腺或唾液腺癌、食道癌或肺癌、甚至腸胃癌轉移至淋巴結而來,劉耿僚醫師強調,頭頸部腫塊可能是這些癌症的初步表現,千萬大意不得。好好的接受耳鼻喉科醫師的檢視,按步就班的接受正確的檢查,才能消除心中的疑慮,或儘早發現問題。早期發現的癌症大多是可以完全治癒的,就怕民眾延誤了病情,造成腫瘤已經進一步侵犯骨頭、血管、神經或遠處轉移成為癌症末期。

全台九成年輕女性 避孕只會靠男人

全台九成年輕女性 避孕只會靠男人

根據今年八月台北婦女保健協會委託A.C.Nielsen市調公司,針對全台15至25歲年輕女性所做的首份大規模女性自主避孕調查出爐。調查發現,超過4成年輕女性已有性經驗(42%),其中18歲以下女性有性經驗者佔二成五,相較於國民健康局2000年統計,18歲以下青少女性經驗比率約為10%,已有近一成五成差距。然而,在避孕行為上,15至25歲年輕女性中卻只有7%懂得自主避孕,另外93%的女性則依賴男性主導避孕。避孕態度與行為 心口不一調查指出,台灣年輕女性普遍對避孕方法的「有效度」認知不清,近6成女性認為保險套的避孕成功率高於其他避孕措施(除結紮、子宮內避孕器外),並有近二成年輕女性常規性地使用避孕效果低的體外射精、算安全期等方式避孕。對於避孕態度上,雖然有近九成的女性表示會主動準備避孕措施,但在實際行為上,竟有超過六成的女性慣性依賴性伴侶準備,態度和行為上有近四成的差距!避孕只求依賴、方便  台灣女性避錯孕?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祕書長仇思源醫師表示,每年全球約有5千1百萬例的意外懷孕起源於女性未使用任何避孕方式,而其他的2千5百萬例意外懷孕則肇因於未正確的使用避孕方式,或是沒有持續的避孕或是避孕方法使用不當。在台灣,年輕人初次性經驗的年齡層逐年降低,加上長期錯誤的避孕觀念與衛教宣導的不足,導致台灣年輕女性意外懷孕比率居高不下。根據2007年內政部戶政司資料統計,15至24歲女性生育率為千分之43,推估當年度共有32671名寶寶是由這些年輕未婚懷孕的媽媽所生,佔當年度全部生產數16.2%!然而,不論是墮胎或是生下,意外懷孕對於這些女性的身體及心理都充滿了風險及傷害。台北婦女保健協會常務理事陳思銘醫師指出,台灣女性對於自主避孕認知雖感贊同,但在實際行為上卻欠缺對身體的自主控制力,對於實踐自主避孕的觀念也顯為薄弱,其可能原因之ㄧ是政府對於性、避孕教育的推廣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墮胎藥物的氾濫,使得避不避孕或避孕方式效果好不好,已不是那麼的重要。由調查可發現,方便性已成為這些女性選擇避孕措施時的主要考量因素。仇思源醫師也說明,如何教導兩性正確的避孕措施已是當今重要課題,更重要的是喚起女性重視自已身體的自主權,尤其對於年輕女性,應該灌輸其重視避孕效果及自主避孕的好處。目前,歐美先進國家大多提倡年輕人使用「雙重防護措施」,即女生服用避孕藥及男生配戴保險套,這是因為口服避孕藥可提供99%以上的高效避孕效果,而且是女性可以自我掌控的避孕方式,由女性自己控制何時生育,而保險套則可用來降低性傳染病機率。「雙重避孕防護」不僅是男女共同參與的避孕新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預防“臨時起意”或遇上不願意戴保險套的男生,在沒有採取任何防護措施下,“鬧出人命”。世界避孕日 要妳負責疼惜自己網路知名兩性作家女王表示,在自己身邊週遭看到許多奉子成婚的朋友,然而,在這些奉子成婚的喜訊下,在社會上卻有更多女性是因為意外懷孕而不得不選擇墮胎的悲劇。因此,身為現代年輕女性,就更應該自己為自己的未來及身體負責,由自己來決定自己的人生,決定自己什麼時候想生,因為對自己負責,絕對比找到願意對你負責的男人,還要重要。陳思銘及仇思源兩位醫師強調,臨床上由於常接觸年輕女性意外懷孕或墮胎的案例,深感落實避孕教育的重要性,並且應加強宣導女性提高自我保護及自主避孕的觀念。 在9月26號「世界避孕日」的前夕,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台北婦女保健協會提醒,年輕人在做愛做的事之前,一定要先確認是否做好「避孕」準備,千萬不要受到一時的氣氛催化,而創造出意外的「小生命」來訪,讓自己的青春歲月變了調。

戒菸要趁早!小心傷肺、傷腦、易不孕

戒菸要趁早!小心傷肺、傷腦、易不孕

全球每年約有500萬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於吸菸。台灣每年約有6000人死於肺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肺癌是最近二十年來全世界癌症死亡率增加最快;而且從1982年以來,肺癌一直高居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之首二十多年。爲了讓大家更清楚香菸的壞處,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老年專科廖俊凱醫師特別針對抽菸相關的資訊供大家參考。每支菸品經過燃燒後會產生多種化合物,其中有害的有200多種,這些化合物可分成四大類: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及其他化學成分(包含有數十種刺激物質及40種以上的致癌物)…等,這些成分已被科學證實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危害。香菸燃燒過程會產生二種菸流。一種菸流是吸入過程產生的菸,燃燒完全,約佔15%,而另一種菸流是靜置燃燒產生的菸,燃燒不完全,約佔85%,由於燃燒不完全,所以產生較多有害氣體及致癌物質。對於懷孕的母親來說長期的抽菸則容易造成流產、早產、死胎、新生兒死亡率增加或新生兒體重不足,或是產下體重過輕胎兒、較矮小,並且頭部尺吋較小。廖醫師也強調,抽菸會使男人生育能力降低、精蟲數減少、精蟲活動力變弱,最後可能造成不孕。且尼古丁具有中樞神經興奮、提神的效果,令人上癮,長期吸入會傷害腦細胞,工作效率減低,會使人無法戒除這致命的菸癮;焦油為黏性物質,容易附著在肺泡上進而刺激肺部,造成咳嗽、失去肺泡彈性(肺氣腫),會直接影響到肺部功能。吸菸者得肺癌的可能性是不吸菸者的二十倍,且與其他的癌症都息息相關 (口腔癌、食道癌、胰臟癌、膀胱癌…等)。吸菸者會降低胃黏膜的保護力,妨礙潰瘍的瘉合;在眼部則會引發視網膜病變、白內障;對於心臟血管疾病則導致冠心病;而腦部會造成出血或阻塞而導致中風。吸菸還會使牙齒及手指變黃、皮膚更加速老化、口臭,並會導致「香菸臉」。對於業者販賣菸品給未成年的青少年,業者會受處罰,吸菸者也應受戒菸教育。廖醫師表示,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吸菸的壞處,在巡迴醫療中也發現不少癮君子,戒菸對他們來說比什麼都困難;但為了獲得健康及減少罹患疾病的危險,所以從今天起,請開始下定決心,戒菸吧!

補救缺牙煩惱 大口咬肉沒問題

補救缺牙煩惱 大口咬肉沒問題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達,人工植牙對缺牙的病患來說,可以協助病患恢復咀嚼日常生活的各種食物,不像活動假牙幾乎無法再食用牛排、肉類等較硬的食物。由於人工植牙設計成自然牙齒的外觀,讓缺牙具備自然牙齒的美觀、質感,,也可使病患重新展開有自信的笑容。植牙專科醫師胡廣煜指出,傳統的固定假牙,失去一顆牙齒必須修磨左右鄰近的健康牙齒,製造三顆連結的牙橋,一來自然牙經修磨後,接縫處易形成細菌的溫床,極有可能讓患者幾年後再失去這二顆牙齒;就長期觀點而言,這樣的治療是消極的犧牲周圍的健康牙齒。以自然牙齒而言,良好的咬力、咀嚼力,是因為牙齦下深埋著兩倍長的牙根,它和上、下顎骨緊密聯結,形成錨定作用,人工植牙即是模擬自然牙齒的型態。據醫學上長期追蹤顯示,人工植牙技術已具有相當的成功率,加上病人適當的口腔清潔,可使植牙發揮長久的期效;人工植牙具有如此優點,所以經常被設計植入各種不同型態的缺牙區來取代失去的自然齒列。胡廣煜醫師解釋,「人工植牙的原理是骨整合作用,即利用純鈦合金加上生化表面處理之牙根,經手術方式置入顎骨中,基於人工牙根的特別屬性,顎骨骨細胞會遷移附著於牙根表面」。胡廣煜醫師強調,一旦牙齒喪失後,經過一段時間,齒槽骨不再承受咬力,便會開始吸收而形成凹陷,造成美觀及功能重建上的困難,所以植牙前最重要的因素為「齒槽骨型態」;因為不適當的齒槽骨高度及寬度無法支持人工植牙的穩定性,甚至會影響耐用度。爲了解決這類患者的問題衍發出各種骨移植技術,胡廣煜醫師並表示,「我認為使用“自體骨移植”會比較好,也就是移植患者自己口腔內的骨塊,雖然手術會較嚴峻,但自己的骨來源不像異體骨粉(從別人取下的骨頭)有感染性疾病或產生排斥的疑慮。」而動物來源,如豬、牛等膠原蛋白亦有狂牛症傳染之虞,由於取骨技術艱難,一般植牙醫師寧可選擇打開包裝即可使用的人工骨粉,不過實質上只是暫時的充填物,並不會與原齒槽骨癒合鍵結,所有常有病患會產生排斥與感染反應;最後也提醒已植牙的民眾,人工植牙的維護和真牙一樣,要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及飲食方式,才能長久使用。

全民總動員 清除登革熱孳生源

全民總動員 清除登革熱孳生源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呼籲市民齊抗蚊、防疫病,於昨(22)日於臺北市士林區文昌國小辦理「全民總動員、清除孳生源;遏止疫病生、幸福臺北城!」記者會,會中以話劇方式宣導「消滅病媒蚊、即無登革熱」的概念,並由衛生局邱局長、文昌國小蕭校長及臺北市市議員共同宣誓滅蚊決心,防疫小尖兵亦將示範病媒蚊孳生源清除方法,期藉由政府各部門的合作及動員各界力量將傳染病趕出臺北城,達到健康城市的目標。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數據顯示,全球因暖化因素、國際間旅遊經貿交流頻繁,使得傳染病病源趁隙跟隨入境,今年登革熱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呈倍數成長,8月中旬臺北市亦爆發近年來最嚴重的本土性登革熱群聚事件,截至97年8月31日止,臺北市共接獲136例疑似登革熱通報病例,設籍臺北市有98例,經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驗確定為登革熱陽性病例有52例,其中本土病例20例,境外移入32例。而96年同期登革熱陽性病例為14例且均為境外移入,因此不可輕忽這流傳已久的疾病。本次疫情在臺北市政府各局處通力合作下至9月21日警戒期已結束,疫情並未持續擴散,防疫雖已獲成效,衛生局要呼籲市民仍不可掉以輕心。基於傳染病觀念從小扎根理念,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近年陸續於153所國小成立校園防疫小尖兵,透過學生參與及衛生教育宣導的方式,推動登革熱防治工作,提升市民對疫病的警覺性,落實各項登革熱防治工作,以嚴防傳染病在臺北市蔓延。 登革熱是一種環境病、社區病,經由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造成傳染,而病媒蚊的孑孓喜好生存於乾淨水中,只要環境中有適當的孳生源,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沒有孳生源,就沒有登革熱」,透過正確的除積水、清容器、滅孑孓三步驟,落實孳生源清除工作,必能澈底阻止登革熱發生。衛生局籲請市民加入傳染病防治陣線聯盟,從學校、家庭、社區聯網等同心協力防堵登革熱疫情,發揮合作無間的精神,傾全力進行居家環境清理,勿讓校園、社區潛在孳生源成為防疫的漏洞、死角,成為孑孓孳生的溫床,讓臺北市各社區邁向無病媒蚊之目標,共同打造這座健康的臺北城。

戴隱形眼鏡睡覺:眼角膜易潰瘍 嚴重可能失明

戴隱形眼鏡睡覺:眼角膜易潰瘍 嚴重可能失明

一位高中生因右眼角膜潰瘍並紅腫,到醫院就診後,才得知他在幾天前,因晚上太累,隱形眼鏡沒有剝下來就睡覺,結果第二天眼睛紅腫到沒有辦法張開,一直流淚,才急忙就醫。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眼科馮介凡醫師表示,角膜潰瘍是眼科急症,需要及早治療。眼角膜只要有傷口存在,就有機會讓外界的病源侵入,造成化膿性發炎反應。角膜潰瘍常見的原因有外傷、異物傷害、隱形眼鏡的使用也會增加角膜潰瘍的機會。尤其是睡覺時,沒有剝下又清潔不乾淨,會使角膜受損,而使綠膿桿菌大量繁殖在黑眼珠上,造成疼痛、紅腫流淚;若不治療,可能使眼角膜穿孔造成失明。馮介凡醫師指出,治療上須針對病源而改變,大部分的病源都是細菌,所以給予有效的抗生素,才能殺死細菌。因為角膜本身沒有血管,吃藥打針都沒有效,只有頻繁的利用眼藥水直接點眼才有效。一天24小時,每半小時就要點一次,這樣頻繁點藥,一般人是沒有辦法自己點,所以才需住院治療,請護理人員照顧。經過幾天的治療,病人的角膜潰瘍已得到控制,眼睛也慢慢比較不痛。在病人瞭解角膜潰瘍的嚴重性與對視力的傷害後,且可以按照規定按時點藥,才讓病人出院。出院後仍需門診追蹤,追蹤一週後,角膜潰瘍已痊癒,只留下淡淡的疤痕。馮介凡醫師呼籲,角膜潰瘍的防治最重要的是預防避免角膜傷害與小心使用隱形眼鏡,一旦發生,及早治療,才能減少失明的危險。

半倍型基因資料庫 提升幹細胞比對與移植成功率

半倍型基因資料庫 提升幹細胞比對與移植成功率

花蓮慈濟綜合醫院骨髓幹細胞中心研究團隊為增加移植成功率、減少受髓者體內的排斥反應,新近建立了85種台灣人的半倍型基因資料庫,再推算出418種可辨識的半倍型,這將有助於幹細胞比對及移植的順利成功。這研究也發現有幾個台灣族群特異性的半倍型顯示與新內幾內亞族群及毛利人族群的人類學方面的關係。 花蓮慈院骨髓幹細胞中心自成立骨髓資料庫近15年以來,至今年八月止,志願捐髓者已將近31萬5000人,骨髓捐贈移植案例數已有27國近1680多例。近年,為提升幹細胞比對及移植成功率,實驗室研究團隊積極從基因研究努力,如今也綻放出亮麗的成績。 院長石明煌指出,以去年到慈濟取髓的土耳其骨髓資料庫而言,當地人口比台灣多一點,志願捐髓者資料約有三萬筆,比對成功率是1%,目前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配對成功率達七成,在全球每一百個幹細胞捐贈者中台灣就有二點八個,除了資料庫匯集的志願捐贈者多之外,基因組套多樣性是一大因素,此外,中心迎接十五週年的同時,正積極申請世界骨髓捐贈者協會(WMDA)之國際認證。 楊國梁指出,幹細胞移植治療血癌或血液疾病的成敗和組織相容(histocompatibility)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人類免疫基因(HL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的比對是幹細胞捐贈者與受贈者在移植前必需謹慎評估的一項檢測,以確保HLA-A, -B及-DRB1基因的相容性。半倍型(haplotype)是每個人從父母雙親遺傳而來的基因「組套」,它的特徵是有族群間的相似性,以及若兩人之間半倍型相同時,介於免疫基因HLA-A、-B和-DRB1間的其他基因的差異可能會較少的趨勢。因此,捐受者兩人之間的半倍型若相同,則除了HLA相同之外,介於HLA之間的基因相同的機會也可能大量增加,對增加移植成功和減少排斥都有助益。 花蓮慈院骨髓幹細胞中心研究團隊利用同合子(homozygosity)的機制,不僅已從120位非親屬關係的捐贈者,建立了85種台灣人的半倍型,並利用已知的半倍型,從1903位非親屬關係的捐贈者,推算出418種可辨識的半倍型。這503種半倍型資料將有益於在尋求比對時幹細胞捐贈者的選擇,也可以用來評估捐受者HLA差異時,是否要考慮替代方案,使用適宜的幹細胞捐贈者。 在研究的同時也發現有幾個台灣族群特異性的(specific)和保存性的(conserved)半倍型。其中有幾個台灣人特異性的半倍型顯示與新內幾內亞族群及毛利人族群的人類學方面的關係。 楊國梁指出,這項研究成果有益於病患在慈濟資料庫尋找比對時,從捐贈者的基因分布情況,了解比對成功率的高低,進一步構思比對及選擇捐贈者的策略,以利幹細胞的比對及移植的順利成功。另外,未來也可針對稀有半倍型基因組套的捐贈族群,進一步宣導、鼓舞參與捐髓搶救生命的大愛行列,也增加資料庫的豐富性。 從幹細胞中心建立半倍型資料庫的成果可見,骨髓捐贈不僅是人性的昇華,付出無所求的大愛,也彷彿「找到了祖先」,台灣人遺傳基因多樣化,更使得骨髓幹細胞比對的成功率大大提升,搶救生命的良能遍佈全球。

養生新趨勢:每日3蔬2果 健康長壽抗老化

養生新趨勢:每日3蔬2果 健康長壽抗老化

隨著科技及醫療的進步,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改變,肥胖人口比率增加,許多慢性疾病盛行,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因此現代人更注重健康與營養,維持理想體重及正常的血糖、血脂肪及膽固醇,是健康長壽的秘訣,最好的方法是從健康養生的飲食開始!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陳雨音表示,健康養生需要從平日的飲食保養做起,除了減少攝取高油高糖的加工食物外,多攝取各種不同的新鮮蔬果,可以減少體內自由基的傷害。各種顏色的蔬果中,富含許多不同的植物化學物質,如類黃酮素、類胡蘿蔔素、有機硫化物及多酚類等,這些天然蔬果不僅具有對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老化、抗癌外,還可調節免疫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因此每天攝取足夠的蔬果,可以讓身體更健康。陳雨音指出,每天最好要攝取到3碟蔬菜及2份水果,而且多樣化選擇不同的蔬果,才可以均衡攝取到各種不同的營養素。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有些食物如人參、苦瓜、肉桂、洋蔥、紅麴、薏仁、黃豆及納豆等;以及部分微量元素如鉻、鎂、釩等,已被發現具有特定不同之療效。還有許多維生素如維生素A、C、E等也都是許多人熱衷追求養生的熱門食品。但是如何依循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及疾病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健康均衡飲食?陳雨音建議最好先經過適當的醫療檢查,了解自己的特殊體質及需求,由專業醫療人員提供個別化的飲食設計與營養諮詢,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健康飲食以及份量,建立正確的健康養生觀,也才是養生的不二法門。

更年期不適 別怕荷爾蒙治療

更年期不適 別怕荷爾蒙治療

一名49歲的女士過去月經都很正常,大約27~32天來潮一次,但去年初開始,她的月經變得不規則,初期一個月來潮2次,到了年中又變成兩個月才來潮1次,不但月經週期改變,經血量也明顯減少。到醫院求診,醫師詢問之下才發現,她半年前也開始出現夜間盜汗、入睡不易、午後心悸等症狀,而且因為陰道變得乾澀,與先生已將近一年沒有性生活。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婦產科胡偉敏指出,像該女士的狀況,其實就是典型的更年期症狀,也是許多中老年女性的共同困擾;但有人認為,這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忍一忍就過去,也有人擔心治療更年期得用荷爾蒙藥物,恐傷身體,往往隱忍不適,不願就醫,白受許多罪。根據「2004年台灣更年期醫學會荷爾蒙治療指引」,荷爾蒙治療是緩解婦女更年期症狀(如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陰道萎縮乾澀等)最有效的方法。但須注意,何時開始接受荷爾蒙療法,會影響其效益和可能的副作用。目前醫界認為「荷爾蒙治療」對停經早期的婦女效益多,晚期使用則副作用增加。胡偉敏醫師表示,一般而言,更年期、即停經初期(約45-55歲),婦女若出現更年期症狀,或有骨質流失疑慮者,便可考慮使用荷爾蒙療法,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不過,在接受荷爾蒙治療之前、以及長期使用荷爾蒙時,婦女都應接受完整的健康及風險評估。尤其治療超過5年以上者,乳癌風險會少許升高,但這並不具統計學上的意義;只要停用荷爾蒙,乳癌的風險又會降回正常。以上述女士為例,由於她的家族並無乳房、子宮內膜等惡性腫瘤病史,而且其婦科及乳房超音波等檢查均正常,她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女性荷爾蒙治療。結果三個月後,先前的不適症狀有明顯改善,和先生也逐漸恢復魚水之歡。胡醫師強調,只要慎選對象、使用時機,荷爾蒙治療仍利大於弊,但在病患接受治療前,醫師一定要提供專業諮詢,告知所有可能的好處與風險,讓患者有充分的資訊決定是否使用。

擔心買到毒奶粉 衛生局免費替民眾檢驗

擔心買到毒奶粉 衛生局免費替民眾檢驗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因應此次奶粉中三聚氰胺污染事件,維護民眾健康及嬰幼兒食用安全,消除民眾疑慮,自即日起一週內(97年9月19日至9月26日止,含週六、日),免費受理民眾申請奶粉中三聚氰胺檢驗,凡對家中購買食用的奶粉有疑慮者,均可提出申請。 日前因大陸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事件引起極大震撼,消費者對於所食用的奶粉製品也深感恐慌與不安,為維護及保障人民健康,該局檢驗室參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相關的檢驗方法,已開發完成奶粉中三聚氰胺檢測技術。基於關懷消費者食用衛生安全,該局自97年9月19日起至9月26日止,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受理民眾申請奶粉中三聚氰胺檢驗服務;本專案為方便上班族朋友,特別開放本週六及週日(9月20及21日)受理檢驗申請。檢測結果發現奶粉有添加三聚氰胺者,將立即由該局藥物食品管理處追蹤調查。 有意願申請本次奶粉中三聚氰胺免費檢驗專案之民眾,請攜帶下列相關文件及奶粉樣品,送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室(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路2段111號)。民眾送驗須知如下:(1)填寫送驗申請書,可直接至該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主題專區/檢驗資訊專區下載。(2)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並註明申請檢驗用。    (3)30元回郵掛號信封乙個(書明收件者姓名、電話、地址)。(4)送驗奶粉以販售形式包裝為主,為明確了解產品來源,請攜帶原罐或原盒包裝奶粉,無產品包裝或來源標示者恕不受理。 民眾如有相關檢驗問題與需求,請儘速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室聯絡(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路2段111號;電話:2828-0102 轉分機2109,行動電話:0968-907670、0968-907673;傳真:2825-0869),或撥打市民熱線1999。本次擴大為民檢驗服務專案,檢驗結果僅提供民眾參考,不得作為求償或其他商業用途;本專案不受理廠商申請,廠商或需要正式檢驗報告者,請自費向該局檢驗室或相關檢測機構申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