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解決”毛”手”毛”腳的困擾

解決”毛”手”毛”腳的困擾

除毛治療特性1. 只做過一次除毛的客人,可以達到約10~20%的除毛率;做過兩次的人,除毛率可達約30-40%,一般來說,做過四次以上之後,可以達75%~90%左右的除毛效果。2. 打過脈衝光除毛後,毛髮的生長週期會變長,也就是不會像以前長得那麼快,就算再長出來的毛髮也會變得比較細,顏色較淡。3. 脈衝光除毛可作大範圍的除毛,不似電針拔毛及其他除毛方法,只能小範圍處理;而且其他除毛方式容易復發。4.治療快速、簡單。 5.非侵入性治療、安全衛生,不會有毛囊發炎與傷口感染的副作用。療程時間除毛治療無法畢其功於一役,且依部位的不同,通常至少需要4次左右。每次間隔6-8週,等新的毛髮進入生長期再接受治療破壞毛囊,如此,才能提高治療的效果。除毛治療禁忌症1. 膚色較黑、或對光感受性較強的人,除毛治療時較容易產生暫時性的色素沉澱。 2. 若除毛部位有發炎、傷口時,必須先讓其復原痊癒後再進行除毛治療。 3.若皮膚上有疾病引起的多毛症,要先針對病症治癒後才可以進行除毛治療。 4.對於白色毛髮效果不好,顏色較淺的毛髮,對除毛治療的反應可能會比較差。 5. 除毛治療前,請勿做日光浴或長時間接受日光曝曬,以免曬傷、曬黑,影響除毛治療的效果。除毛治療注意事項1. 剛做完除毛時,毛囊週圍會有暫時性紅腫的現象,約數小時後就會消褪。2. 除毛後最常見的問題是產生色素問題:a. 約有20%的患者會有術後色素沉澱的問題,一般要二至三個月左右才會消失,不要過於擔心,這與個人體質膚色有關。b. 膚色愈深的人發生色素沉澱的機會愈高,且消褪的時間會愈久。有經驗的醫師,通常會在膚色深的患者身上選擇較低的能量,雖然效果較慢但相對能減少色素沉澱發生的機率。c. 若有色素問題,都是暫時的現象,會因時間而逐漸恢復,不需過於擔心,可合併使用美白藥膏,加速色素淡化。 d. 術後3天需要加強防曬,洗澡時,水溫盡量不要太高,以免發紅期延長,甚至色素沉澱。

夏季整形焦點

夏季整形焦點

夏季整形焦點:狐臭、蝴蝶袖、腋毛一到夏季最能展現青春活力的無袖上衣、運動背心紛紛出籠,連帶的手臂也成了眾人注目的焦點,手臂線條最大的困擾首推上臂內側鬆弛,也就是俗稱的蝴蝶袖,不但無法展現青春活力反而有種上了年紀的感覺,除此之外,狐臭、腋毛帶來的異味困擾更是令人無法接受,因此,一到夏季美容手術明顯增加的項目首推蝴蝶袖、狐臭、除毛等。治療狐臭與蝴蝶袖都可以採用局部抽脂的方式獲得立即的改善,手術前只須施打局部麻醉針,並利用抽脂方式抽走多餘脂肪或製造異味的腺體,手術時間只須1~2個鐘頭,術後病人只須休息1~3天就可正常上班,效果也算明確,算是十分方便的手術。只是狐臭問題也常因濃密腋毛而加重,所以安排手術同時可以先進行除毛療程,因為不論何種除毛儀器,都須治療3~4次以上,效果才會完整,而且每次治療間隔,須配合毛髮生長期須約1~2個月,所以整個療程下來至少3個月以上。依照筆者經驗,處理腋下困擾最好先作一次除毛治療,七天之後,再進行狐臭手術,術後一個月剛好可以進行第二次除毛治療,這麼一來只須30天左右就可輕鬆達到50%以上的治療效果,另外,治療蝴蝶袖的局部抽脂手術後也可以另外搭配肉毒桿菌注射,消除肌肉肥大形成的粗壯現象,通常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明顯感受到肩膀、手臂線條變得更修長更纖細,穿起削肩無袖衣款更顯俏麗!超有效美容針緊實、拉提、縮毛孔、去油光熟女回春秘密武器、美少女去油戰痘新法寶臉部油光問題不僅困擾年輕美眉,也同時對熟女使用保養品上也造成極大的困擾,因為在一片油膩膩的皮膚上擦任何美白、除皺保養品,都無法吸收,只有任由過度旺盛的皮脂腺,把已經喪失彈力鬆弛的毛孔撐得愈來愈大嗎?針對油光困擾及鬆弛問題,臨床上可採用皮膚淺層注射方式將肉並持續3~4個毒桿菌及玻尿酸等有效成份,依不同目的做不同比例的調配後,施打在T字帶、兩頰等易出油的部位,只須5天左右就可以感受到效果漸漸出現,之久對有油光困擾的年輕人一個夏季只須注射一次就可以消除惱人的出油問題,算是十分簡便的新療法。此外,近年來吹起「抗老回春拉皮」整形風,其實只要將美容針的有效成份比例強化,做全臉淺層注射也可在7天內感受到皮膚緊實度提升了,毛孔縮小了,臉部線條更顯俐落,看起來經神年輕許多,連帶上粧也持久許多,其效果也能維持3~4個月,因此一年只要施打3~4次,效果一點也不輸坊間流行的各種光熱拉皮術。算是害怕進手術房的熟女們對抗鬆弛的另一選擇。也推薦給將披上婚紗的新娘們作為穩定粧容、展現青春的新法寶。

《出國旅遊必知》如何預防經濟艙症候群

《出國旅遊必知》如何預防經濟艙症候群

又到暑期出國旅遊的旺季,但長時間乘坐飛機,空間狹小加上旅途疲累,很容易引發「經濟艙症候群」,症狀輕者下肢水腫,嚴重的人還可能呼吸困難,甚至有中風、死亡的危險,行前最好多加防範。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姜智殷醫師說明,所謂「經濟艙症候群」,是指長時間坐在飛機上狹窄的位置,兩腳活動空間不大,以致靜脈血流變差,加上飛行期間不斷吸入重新過濾的乾燥空氣,血液黏稠度增加,引發深度靜脈血栓,這些血栓塊順著血流會跑到肺部,造成肺部血管栓塞,導致呼吸困難,重者可能死亡。這種血栓造成的疾病雖名為「經濟艙症候群」,實際上所有飛機乘客都可能發病,尤其超過5小時的飛行,就有發生的危險,而經濟艙可能因空間較小病例較多,故此名之。姜智殷醫師表示,在一般人身上,這種病引起致命併發症的機率其實很低,但老年人、肥胖者、孕婦、以及有靜脈曲張病史、血栓病史、下肢不良於行的人都有較高風險;而平常習慣口服避孕藥、女性荷爾蒙的人也須特別注意,因為這些藥物會改變凝血功能,增加深度靜脈血栓的可能性。■要避免經濟艙症候群,使出國旅行舒適又安全,姜醫師提出下列注意事項:1.搭機盡量穿著輕便寬鬆服裝,不宜穿太緊的鞋襪2讓身體舒展一點,至少每隔30-60分鐘就起身走動、伸展四肢,保持血液流通順暢,而穿彈性襪也有預防效果。3.機上的免費酒精飲料不宜多喝,因艙內空氣十分乾燥,酒精又有利尿作用,喝多了容易脫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回流不易,增加血栓危險,建議在飛機上最好多喝白開水,以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一般而言正常人長時間坐著或站著,就有可能引起深部靜脈栓塞,而有凝血缺陷的高危險族群,發病機會更大,所以姜智殷醫師建議,在上飛機前可請醫師處方一些抗凝血劑如阿司匹靈等藥物,在旅途中服用,以預防血栓形成。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疾病並非只在飛行時才會發生,若長時間留連網咖、或維持同一姿勢不動,都易造成深部靜脈血栓;建議民眾不要長時間坐著不動,若須久坐,雙腳應經常變換姿勢,偶爾起來走走,並多補充水分,少碰菸酒,以免造成深部靜脈血栓。總之,這種循環疾病最易發生在無法正常運動的人身上,要避免經濟艙症候群,方法很簡單,現在就站起來走一走吧!

過動兒的職能治療

過動兒的職能治療

當過動兒轉介到職能治療時,一般治療師會先替孩子做發展上的評估以及感覺統合功能的評估。藉由評估的過程和結果以及與教養者的會談,瞭解到孩子的氣質、動作發展狀況、感覺統合功能、教養狀況、生活功能狀況等等,治療師會依此而訂定適當的治療計畫和目標。在臨床上執行治療時,家長對於職能治療常會提出的問題是「到底什麼是感覺統合?」,「過動和感覺統合有什麼關連性?」等等一連串和感覺統合相關的問題。高雄立市凱旋醫院職能復健科葉秀惠解釋,當我們從事任何一種學習時,是經由「大腦」對環境中各種的感覺刺激作選擇性的吸收,再加以整理組織,並提供一個正確的訊息,同時間我們的大腦再針對這個訊息做出一個適當的反應。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感覺統合」的過程。舉例說,媽媽滾球給一歲大的寶寶,剛開始時,寶寶不知道要接球,就看著球從媽媽的方向滾到自己的身邊,透過媽媽的反應,寶寶會模仿媽媽用手抓球,開始可能無法一次就成功抓起,經過幾次的練習,寶寶會因為媽媽的回饋和練習效果而不斷修正反應,最後終於學會在球到達的一瞬間伸出雙手去抱住球。在上述例子中,寶寶整合了視覺、聽覺、本體覺、觸覺以及反應的效果等回饋刺激,漸漸學會了接球的技巧。也就是說,其實感覺整合就是一般孩子的發展過程。葉秀惠表示,在臨床上用「感覺統合的觀點」來看過動兒,會發現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可能跟他們大腦的感覺整合功能障礙有關。像是過動兒和一般孩童比較,他們的衝動性較高;受到刺激時較容易變得過度興奮或激動;對於刺激強度不強的活動,顯的無法專心;不喜歡寫字;喜歡全身性的大動作活動,但對於需要動作控制的活動,就不一定執行的好,例如:用球拍運球,在平衡木上跨越障礙物等等。這樣的行為表現,顯示出孩子的大腦處在較紊亂無組織的狀態,對於環境的刺激,無法選擇適當的相關刺激,或是無法計畫並做出一個有效且恰當的反應。 因此,當治療師執行治療時,會藉由單純化環境中的刺激,或是強化應當注意的感覺刺激,以讓孩子能較有效率且正確的選擇適當刺激;或者透過需要控制動作、聲音、表情等等遊戲活動,來降低衝動性的問題,並加強各項表現的品質。葉秀惠指出,在治療活動的選擇上,會依據孩子的反應及能力作適當的調整和更改,並提供適合孩子能力挑戰的活動。除此之外,治療師會配合孩子的發展狀況以及家長的期待再作適當的個別治療計畫,像是動作能力、注意力、記憶、社交能力的訓練等等。過動兒的一些行為表現常會讓人給予負面評價,因此過動兒可能也會伴隨有自我形象和人際關係的問題,除了注意到他們本身行為表現的問題,其實同時也要考慮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學習的過程中,若能考慮到讓孩子適度的保持成就感,相信也能使孩子對學習保持興趣。

「鬼壓床」是怎麼一回事?

「鬼壓床」是怎麼一回事?

鬼月到了,你是否有過「鬼壓床」的經驗?這種言之鑿鑿的鬼神附身,醫學上正式名稱「睡眠癱瘓」或「睡眠麻痺症」,是睡眠疾病的一種,壓力太大、過度疲累時就會發生。 本月起進入俗稱「鬼月」的農曆七月,各種鬼怪傳說紛紛出籠,其中最普遍、也最常被提及的就是「鬼壓床」經驗。 許多人都自稱,有過熟睡到一半、被鬼壓床的經驗,驚醒後毛骨悚然,擔心自己是不是真的被鬼魂纏身?其實,「鬼壓床」在醫學上稱為「睡眠癱瘓或睡眠麻痺症」,是睡眠疾患的一種,統計顯示,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人,一生中都會發生一次鬼壓床的經驗,遇見了並無大礙;不過,若有人天天都覺得被鬼壓床,苦不堪言,恐怕就得求醫諮詢。 嘉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葉世彬,就曾接獲三、四例天天都為「鬼壓床」所困擾的病例。一名攝影公司老闆兩年來,幾乎天天都有鬼壓床困擾,弄得他想睡又不敢睡,終於因為害怕睡覺,導致慢性失眠。還有一名三十幾歲的女性,不僅經常被「鬼壓床」,還合併有幻覺,認為自己看到了「小精靈」;當她念大悲咒時,小精靈竟也跟著她念大悲咒,讓她害怕不已。據統計,大約有20% 到30%鬼壓床患者,會同時出現幻覺,因此常被誤認為”撞鬼”或”卡到陰”。 葉世彬醫師表示,經常被鬼壓床的人幾乎都認為這是鬼怪作祟,所以多半尋求宗教解決。其實,鬼壓床是一種極普遍的睡眠疾病,若無特別病因在醫學上則稱為「單獨性睡眠癱瘓症」;若經常發生則稱為「慢性單獨睡眠癱瘓症」,鬼壓床同時也是猝睡症的四大主要病徵之一;另外,也可能是由基因遺傳所導致。 睡眠過程中有「快速動眼期」和「非快速動眼期」,葉醫師解釋,當睡眠處在快速動眼期時,全身所有的肌肉張力會降到最低,只剩下橫膈肌和眼睛能夠移動;所謂「鬼壓床」就是一個人在快速動眼期間醒來,只有大腦有知覺,但全身的肌肉張力卻還未恢復,因此無法移動身體,造成被壓在床上的感覺,這樣的狀態通常持續一、兩分鐘就過去;而處於壓力太大、過度疲倦、熬夜、日夜顛倒時,最容易發生。 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情形?葉世彬表示,病因可能是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出問題。若把快速動眼期比喻為全身「斷電」的狀態,鬼壓床可能是因為某種神經傳導物質出了問題,導致人雖醒來,「電流」卻未能接回去;而天天都感覺被鬼壓床的人,大部分可能是腦部功能較不好,體質因素使然。 針對經常發生睡眠癱瘓症、導致慢性失眠的人,葉世彬醫師建議,可以低劑量的三環抗憂鬱劑治療,服藥一、兩個月後,大抵能有效改善病症。然而若久久才發生一次,只要調整一下生活作息及注重一下睡眠衛生就可以,並不需要藥物治療。

腸病毒高峰後,家長必學課題

腸病毒高峰後,家長必學課題

6月間,腸病毒疫情出現近年來的高峰,引起家長的恐慌與擔憂。腸病毒是每年流行的傳染病,如果我們輕忽洗手防疫或避免院內感染的重要,政府又無紮實的全面防疫措施,疫情可能將不斷擴大蔓延。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李怡嫺針對這一波腸病毒後,提出以下防疫課題,希望能幫助家長建立更健全的觀念。■課題一、治病的醫院可能是防疫漏洞政府跨部會的疫情指揮中心,要學校及托兒所遵行停課、消毒標準,以降低孩童相互感染,卻忽略了兒童在醫院就醫可能的感染。當重症已超過200人,醫改會發現多家醫院內的兒童遊戲區仍照常開放。家長不了解其中潛藏的感染風險,讓許多兒童在未經消毒的設備中嬉戲,在美食街進食用餐;更忘了進出診間要洗手。經醫改會披露後,衛生局才要求醫院關閉兒童遊戲區,加強院內腸病毒的宣導標示,許多家長也才注意到看病前後洗手的重要。■課題二、家長擔心:「這是不是腸病毒,可以問誰?哪裡可查?」「孩子有發燒、嗜睡的現象,是不是馬上送急診?」、「直接送去路程遠的大型醫學中心嗎?」、「還是先到附近診所、醫院做緊急治療比較好?」,民眾常因缺乏充分的諮詢管道而不知所措。疾病管制局僅依賴網站公布疫情資訊,並無法提供不懂網路的民眾即時又有效的幫助。■課題三、1922專線只諮詢,難協助就醫疑似重症病童就醫時,家屬可能遇到「想送去專責醫院,卻不知是否有空床?」、「急診額滿或掛不到號,怎麼辦?」、「轉診或轉院遇到問題,該找誰協助?」。然而衛生署設置的1922專線,僅由中華電信客服部提供簡單的衛教諮詢、查詢當地責任醫院名單,卻無法主動協調安排,導致多次人球事件發生,家長焦慮苦等病床,擔心延誤治療與傷亡。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也叮嚀家長,要持續關注疾管局及各衛生局腸病毒診治資訊;看病時,提醒醫師護士,在診察或碰觸病人前後應洗手或更換手套;探病前後或看診後,皆應確實洗手,再碰觸家中其他幼童。疫情期間避免帶幼童出入醫院的遊戲區、美食街。衛生防疫體系需持續長遠的規劃執行,不是一時的虛應故事,當下一次疫情來時,能及時啟動全面的防疫應變機制,提供整合性的醫療服務,讓「防疫視同作戰」不再是口號。

省錢抗老「好撇步」!運動三五七,健康自然來!

省錢抗老「好撇步」!運動三五七,健康自然來!

什麼樣的運動最好呢?經過大量的科學研究,一九九二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因為人類花了六百萬年,從猿到人,整個人的身體結構是步行進化的結果,所以人體的解剖和生理結構最適合步行。而且步行運動簡單易行,還不用花錢。步行可以減少糖尿病、降低高血脂、使硬化的動脈變軟、可以使腦子清楚、不容易摔跤、防止癡呆,步行使人愉快..步行的好處多得不得了。二十世紀初,美國著名的心臟病學家、幾任美國總統的保健醫師懷特博士創造性地將步行鍛鍊作為心臟病人和心肌梗塞後康復治療的方法,並取得良好效果。他建議健康成人應每日步行鍛鍊,並作為一種規律性的終生運動方式。通過對一千六百四十五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四年的一項前瞻性研究發現:與每週步行少於一小時的老人相比,每週步行四小時以上者,其心血管疾病住院率減少百分之六十九,死亡率減少百分之七十三。步行應成為中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運動,是心血管疾病有效的預防措施。最近科學家也證實,動脈硬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過程,雖不能徹底消退。走路就是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變穩定和消退的最有效的方法。研究證明:只要步行堅持一年以上,就有助硬化斑塊消退。經過步行運動鍛鍊,對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降低體重都很好。過量運動有時會造成猝死,很危險,步行運動最合適。怎麼步行最好呢?中國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洪昭光教授指出,只要掌握三個字:「三、五、七。」通常掌握這三個字的運動是安全的。「三」指最好每天步行約三公里,時間在三十分鐘以上。「五」指每週運動五次左右,只有規律的健身運動才能有效。「七」指運動的適量。什麼叫適量呢?就是有氧運動強度以「運動後心跳+年齡=一百七十左右」為宜。這相當於一般人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說五十歲,運動後心跳達到一百二十次/分鐘(50+120=170)。如果身體素質好,有運動基礎,可以多一些,例如可達一百九十左右;身體差可以少一些,年齡加心跳達到一百五十左右即可。總之,步行運動要量力而行,否則會產生無氧代謝,導致不良影響或意外。洪昭光教授也提出貼心叮嚀,只要每天早晨比平時早起半個小時,到外面走走、爬爬樓梯。養成好習慣,健康就自然來,自然也不會那麼快衰老。(文案部份擷取自日月文化「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一書)

"焦"點重建 美麗加倍

"焦"點重建 美麗加倍

乳房縮小了,乳頭、乳暈卻不會變小很多婦女在幫寶寶斷奶時或快速瘦身後都會發現,原本還算飽滿的乳房,竟在幾天內快速萎縮,退回到原來的尺吋,甚至更小,還有點下垂,唯獨乳頭、乳暈卻一點也沒有改變,仍是又大又長…,深黑色的乳頭垂掛在乾扁的乳房上,真的很難想像原本性感的模樣。隆乳手術同時縮小乳頭、乳暈,美麗再升級乳房萎縮且伴隨乳頭、乳暈太大的女性,在安排隆乳手術時,可以把手術切口設計在乳暈,隆乳同時一併將過大的乳頭、乳暈縮小,不只減少傷口及手術次數,同時術後效果,也比單純只做隆乳手術來得完美。嬌點重建 愈來愈受歡迎近幾年來,也許是做SPA及泡湯的生活習慣普遍化了,婦女們與其他人袒裎相見的機會大幅增加,原本私密的嬌點”乳頭、乳暈”突然間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影響所及,單純因為乳頭、乳暈太大或顏色太黑,而求助整形美容手術的婦女也愈來愈多了,有時甚至超出其他美容手術的人數,而且許多病人還是第一次接受美容手術的。問到原因,絕大部份的回答都是”看到姊妹淘成功的案例,而被鼓舞的”。這項原本專屬於對美的標準較高的女性所提供的美容手術,其實很有畫龍點晴的意義,而且對病人而言,也不像臉上五官那樣須考量避開眾人耳目,只要挪出半天的時間,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進行改造,較之臉部五官的美容整形,似乎更容易安排,我想這也是這項手術會讓愛美女性趨之若鶩的原因吧!縮的”小”不如縮的”巧” 自然微翹的乳頭最性感關於乳頭縮小手術,許多病人都只在乎能縮到多小,其實只要沒有哺乳的考量,縮得再小都沒有問題,因為乳頭的功能就是輸送乳汁,若沒必要保有這項功能,當然可以縮到十分精巧,即使在不傷害乳管的前提下,也可以縮小到原始尺吋,回到原來的模樣,況且女性與男性乳房不同之處,除了乳房豐盈之外,乳頭、乳暈與乳房也有適當的比例,過度縮小反而失去女性的特徵,而且乳房的尖挺曲線還須要藉助微微上翹的乳頭點綴,因此適當的比例與挺俏的角度,才是嬌點美化成功的重要條件吧!手術方式及術後護理乳頭縮小手術,採用的是局部施打麻醉針止痛,再依事先計劃,逐步進行乳頭高度及寬度增生組織的切除,手術過程不會有疼痛的感覺,手術後也不會有明顯的疤痕,2—3個月後幾乎不易察覺,手術時間約1.5個小時,居家須配合醫囑自行換藥,7-10天左右拆線,就大功告成了。乳暈縮小手術大致跟乳頭縮小手術一樣,也是採局部麻醉,醫師會評估適當的切除面積,以同心圓方式進行切除再將之縫合,如果乳暈實在太大,為避免術後成形不良,最好分2-3次進行,值得一提的是”乳頭原本就會因為磨擦、吸吮的刺激而不斷增生肥大”,若希望能一直維持手術後的尺寸,應避免給予刺激,以免外圍組織再度增生,然而乳頭縮小手術,切除的都只是增生的組織,對器官功能並無傷害,因此就算再度變大了,仍可以再以相同手術方式進行縮小美化。 乳頭、乳暈太黑的問題另外也有許多女性介意乳頭、乳暈色澤問題來求診,目前醫學上較常使用的方法為:以雷射去除色素方式,通常1-2次即可感覺色澤淡化了,但乳頭與乳暈的顏色變化,主要受荷爾蒙影響,內分泌因素沒有改變,很容易又黑回來,至於坊間流行的乳暈霜與美白藥膏,同樣含有藥物成份,除了太刺激易引起皮膚受損,一旦停用,美白效果很快就消失了,基於此並不建議以色素淡化方式,來進行乳頭、乳暈的色澤美化,反而許多原本也在十分乎色澤問題的女性,在乳頭、乳暈縮小後就算色澤沒有改變,卻因視覺上不再巨大、突兀,而不再覺得困擾了。

去除法令紋三妙招

去除法令紋三妙招

玻尿酸、自體脂肪、法令紋刀法令紋是臉上最長也最明顯的紋路,而且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深加長,甚至一直延伸到下巴,可以算是臉部老化的指標之一。法令紋的位置是在兩組組織間的溝縫,縫隙中佈滿脂肪等軟組織,隨著年齡增長,脂肪等軟組織開始萎縮,在表皮得不到適當的支撐下,便出現下陷的情形,凹陷的方向由鼻翼順著鼻唇溝向下巴延伸。除了脂肪萎縮,肌肉皮膚也會受地心引力的影響而下垂,下垂的皮膚最後又堆積在法令紋上緣,形成稍為隆起的皮膚,在這一凹一凸的對比下,法令紋就顯得更加深刻了,因此有中臉下垂現象的法令紋的治療,有時也須配合中臉拉皮來提昇效果。單純的法令紋的治療方式主要分兩種:(一)注射治療-針對中輕度的法令紋:以注射填充物的方式,將皮下脂肪萎縮而形成的凹陷填補起來,術後可立即看到效果,復原也很快,通常2-3天可以定形。而使用的填充材料有自體脂肪、玻尿酸等,醫師會依病人須求給予建議:1.自體脂肪:適用大量的填補,選腹部或腿部,抽取適當脂肪,經篩選後以注射方式植入於凹陷處,注射時須注意該區的空間及血液循環條件,脂肪細胞移植的存活率約50%-70%。因此須酌量多補充一點,但是適度的伸展空間及血液循環是否優良,更是考量重點,千萬不能因為想提高存活量而過度填塞,反而造成脂肪壞死。2.玻尿酸:注射用玻尿酸產品,依分子顆粒大小而適用於不同的部份,較小的分子適用於較淺的皮膚注射,例如淚溝、或細紋,因分子細緻施打後表面皮膚仍十分平整,不會影響注射的外表,但較小的分子也較容易被人體分解吸收,故持續性較差;反之大分子則適用較深層的填補,因為分子顆粒較粗,也較不易被吸收,且深層填補沒有表面是否平整的限制,法令紋及皺眉紋等的填補因屬深層組織,最好能選擇大分子的產品,來達到最好的維持效果。值得一提的是AQUAMID,號稱超大分子且成份不易被吸收,故能維持數年之久,但是植入後數年間幾乎無法取出,在使用時最好能分次保守施打,以免過量反而造成困擾。(二)法令紋刀-針對較深刻的法令紋在求診法令紋問題中約有3成是屬於凹陷較嚴重,這類病人因凹陷區長時間沒有脂肪做為屏障,組織已粘黏或臉頰下垂很嚴重,如果只以注射方式來改善法令紋,效果是不會太好;因為光靠注射的方式,無法撐開開已沾黏組織,就算勉強植入,在組織間隙壓力過大的情形下,也很容易移位。最好能配合鋼絲線刀,將沾黏的組織先分開,並稍加上提下垂的臉頰,使植入空間完全呈現,同時減少空間壓力,再進行填補,如此術後效果才能完美呈現。鋼絲線刀雖號稱為”刀”,卻只有針與線,操作方式是以針引線的方式將針頭推入皮膚並引導細小鋸齒的鋼線平行滑過皮層,最後拉出針線就完成了,手術採局部麻醉即可,術後除了局部紅腫並無其他不適,約5-7天就可消腫定型,鋼絲線刀的運用,原本是用於凹陷疤痕的治療,能讓明顯的疤痕顯得自然,運用於深刻法令紋及皺眉紋的成果也十分卓越。不論是配合懸吊拉皮手術改善臉頰下垂問題的法令紋,或單獨執行都可以輕輕鬆鬆讓深刻法令紋展現平整,是項十分值得嘗試的手術。

不可不知:家用醫藥箱必備良藥

不可不知:家用醫藥箱必備良藥

提到醫藥箱,相信大家都會想到紅藥水、紫藥水、紗布、剪刀等道具,也許擺上幾年都用不著,真正出狀況時,卻發現所有的物器藥品都過期了。因此家中如何準備一個較為適當的醫藥箱呢?光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姚嘉昌醫師先從家中常見的小外傷提出討論。一、處理一般外傷■準備用物:無菌紗布、無菌棉棒、無菌生理食鹽水(塑膠安瓶20ml包裝)、優碘、OK繃、3M紙膠。■處理原則:1. 清理傷口:先直接用生理食鹽水將傷口沖洗乾淨或用棉棒(或無菌紗布)沾生理食鹽水擦拭傷口,至棉棒(或無菌紗布)不在有顏色為止。2. 消毒傷口:用棉棒沾優碘,單一方向塗抹傷口。待乾後,再以生理食鹽水沖洗掉優碘。因為優碘已達殺菌效果,若再留在傷口上,會刺激正常皮膚組織,反而不利傷口癒合。3. 包紮傷口:用適當大小之紗布覆蓋傷口,以紙膠固定;小傷口就直接以OK繃貼上。如果傷口不再滲濕,則以紙膠直接貼住傷口即可。姚嘉昌醫師指出,家中常見的小外傷,大部份是擦傷或刀傷,處理這類傷口,應先判斷可否自行處理。如果傷口太髒太碎爛,或血流不止用紗布按壓都無法止血,則應立即就醫,否則都易引發感染。若大量出血時,則用乾淨毛巾壓住傷口,或綁住傷口上端離心臟較近側,之後快速送醫。二、身體微恙時頭痛、牙痛、經痛、胃痛等是常見的毛病,如果經常發作則應就醫作詳細檢查。若無重大問題則可告知醫師,想準備常備止痛藥,由醫師開立藥物;或到社區藥局諮詢藥師,選購適當成藥,回家後再標明用途。至於皮膚用藥,切忌使用來路不明的藥膏,心想蚊蟲咬傷隨便塗一塗就好;有效的止癢消腫藥膏,還是要選用優良藥廠生產的藥品才行。三、嬰幼兒專用1.吸鼻器:可有效率清除鼻涕、鼻屎,讓嬰幼兒呼吸道暢通。2.拍痰器:許多家長有不知如何拍痰的困擾,因為手太大且怕力道使用不當,拍傷嬰幼兒,此時若以拍痰器輔助,便可免除疑慮,讓嬰幼兒咳嗽較為容易。3.口咬器:有些嬰幼兒會有熱痙攣的現象,而牙關緊閉。要預防傷害及保持呼吸道暢通,可用口咬器塞一半至口腔中,使其口腔成張開狀態,再送醫處理。4.凡士林:當嬰幼兒排便不順時,先洗淨雙手,在小指塗上一層凡士林,輕輕刺激嬰幼兒肛門,則可使其順利排便。5.薄荷油:嬰幼兒因脹氣哭鬧時很令家長為難,送醫院麻煩,不處理又哭鬧不停,這時就可以用大支棉棒沾薄荷油約七~八分濕,以肚臍為圓心,從周圍開始圓周塗抹。大概不久就會聽到小朋友排氣,但姚嘉昌醫師建議千萬不可使用薄荷精油,對嬰幼兒及孩童都太刺激了。上述的耗材及用品,在藥局或藥粧店都可買得到;而常備藥的部分,則需多花點時間諮詢醫師及藥師,畢竟家庭醫藥箱是用來應付臨時的突發狀況,而緊急情形建議民眾還是要迅速就醫才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