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把握黃金三小時,急性中風也能治癒

把握黃金三小時,急性中風也能治癒

不少民眾誤以為中風一旦發病,就注定會影響身體功能,其實只要不是出血性,患者在三小時內使用血栓溶解劑,治癒率相當高。依據臺灣腦中風學會研究成果中顯示,超過約有70%的中風病人皆是自行到院或經由他人送醫,然而透過緊急救護系統到院的比例約僅有26%。由上述數據可顯示出民眾在面對自己發生急性中風時,不瞭解要尋求緊急救護系統之協助,以致於無法針對急性中風之病患進行適當的到院前救護,而其中更大部分都超過三小時才到達醫院,後續急診醫師也難以掌握到院後給予血栓溶解劑的黃金時間。台北醫學臺北醫學大學急診醫學科蔡卓城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國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之中風病患僅有1%,明顯遠低於美國的3%~8.5%,也顯示目前國人對中風急救可即時使用血栓溶解劑的觀念普遍不足。雖然血栓溶解劑是目前所能建議的最好治療方式,但並不是所有的中風病患都可以使用血栓溶解劑,蔡卓城醫師指出在使用這種藥物前,醫師都會跟病患告知有危險性,可能引起腦部出血的危險,所以醫師在使用此藥前需要評估病患。◆不符合使用血栓溶解劑的條件1. 患者在6個月內曾有嚴重出血性疾病或腦出血病史者2. 嚴重而難以控制的高血壓 ( 如>185/110 )3. 最近10 天內曾有大手術、嚴重外傷者4. 近三個月內有胃腸潰瘍病史或有腦中風或頭部外傷者5. 腦中風症狀已超過3小時,或時間不能確定者6. 不適合用於小於18 歲之小孩7. 嚴重肝功能異常 ( 包括肝衰竭,硬化,門脈高血壓及活動性肝炎 )8. 血小板數目<100,000/mm3或血糖<50mg/dl或>400mg/dl蔡卓城醫師表示,先前台北某家醫院的醫師中風時剛好人在醫院,確定為腦血管梗塞後,很快就注射血栓溶解劑急救後,功能無任何損傷,現在仍繼續執業;因此,碰到家人或朋友有出現中風症狀包括半邊肢體無力、麻木及複視等,尤其特別注意突發性的頭暈,立即撥打119緊急將病患送至急診室,這是一個非常重要關鍵的動作。只要把握黃金急救的三小時,即使出現中風症狀,仍有痊癒的機會。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中醫治療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中醫治療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相信很多民眾對於這個病名都很陌生。所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早期簡稱為AVN,比較詳細的名稱是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由於名稱混亂,目前則統一稱為INFH(ischem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臨床研究顯示,由於股骨頭鄰近關節面組織的血液供應受到破壞,而造成股骨頭缺血壞死,逐漸形成關節面塌陷、變形。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造成血液供應受損有兩大因素: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大類。創傷是本病發生的最常見原因,因各種創傷造成局部血液供應受影響,進一步形成股骨頭缺血而壞死塌陷,其中又以股骨頸骨折及髖關節脫位最為常見。而非創傷因素如:酗酒、使用藥物(如類固醇)、慢性肝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抽煙、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懷孕、紅斑性狼瘡……等容易造成循環受阻或高凝血現象的疾病。   INFH患者可能在出現症狀之前5年左右,問題就已經存在,像是關節活動度降低、走路卡住感、而通常患者是從疼痛才開始注意到。而醫學影像上的發現通常在症狀出現數月或數年後才開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中醫古稱『骨蝕』、『髖骨痺』、『骨痿』,在中醫聖經『皇帝內經』<<素問‧刺節真邪論篇>>中提到『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髖酸痛,寒氣至,名骨痺』,是文獻中最早對於本並的症狀描述。 <<諸病源候論>>則詳細說明了INFH的疾病過程,說明『血氣隔絕,不能周榮』,致使氣血瘀滯,痺阻不通,筋脈失于溫煦,久之則股骨頭壞死。蔡醫師指出,治療INFH尚可依臨床症狀歸類為四大類:一、氣血瘀滯:此證型在創傷造成最常見。髖部脹痛或刺痛,痛處固定不移,久坐久臥或勞累後疼痛加重,適當活動後疼痛減輕。舌質略黯,脈沈弦。   ◆治療:以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為主。◆常用藥物:桃仁、紅花、五靈脂、牛膝、杜仲、獨活、木香、三七等。二、肝腎虧虛:髖部疼痛較輕,時輕時重,活動後加重、休息時減輕,患肢肌肉萎縮、乏力。健忘失眠,自汗盜汗,五心煩熱,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澀。   ◆治療:以滋補肝腎,壯筋骨為主。◆常用藥物:熟地黃、山茱萸、茯苓、枸杞子、菟絲子、知母、黃柏等。三、濕熱痰火:髖關節疼痛、下肢沈重,煩躁,舌質紅、苔黃厚,脈弦滑數。   ◆治療:以清熱和中化痰為主。◆常用藥物:連翹、山楂、神麴、茯苓、半夏、萊菔子、陳皮等。四、肝火留筋:口乾口苦,髖部疼痛,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療:以清肝利膽,瀉火通絡為主。◆常用藥物:龍膽草、山梔子、黃芩、柴胡、車前子、生地黃、澤瀉、絲瓜絡、威靈仙等。   目前臨床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除了太晚期的患者,骨頭崩塌嚴重、甚至已經造成續發性退化性關節炎者之外,蔡醫師建議採用中醫治療皆可得到不錯的效果;更甚者利用中西醫結合,可幫助病患得到最好的治療成效!

拒「蚊」於千里之外,嚴防「登革」趁機入侵

拒「蚊」於千里之外,嚴防「登革」趁機入侵

由於國際間交通快速便捷,旅遊經貿交流頻繁,國人出國旅遊、探親及工作的機會大增,讓傳染病病源有機可趁,悄悄上身跟隨入境,危機一觸即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截至97年7月31日止,臺北市接獲80例疑似登革熱通報病例,其中設籍臺北市有54例,所以衛生局針對通報後個案住家附近住戶進行疫情調查,並對個案進行衛生教育指導及就醫追蹤,幸無發現疑似病例,另會同環保局進行個案活動範圍孳生源清除及全面性環境噴藥消毒工作等防治工作,嚴防其在臺北市蔓延。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除加強疫情之監測外,仍籲請市民提高警覺,加強防範措施,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時,應作好防蚊措施(如穿著長袖淡色衣褲,懸掛蚊帳就寢,於皮膚裸露處塗抹防蚊液等),以減少遭受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登革熱的機會,自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國後2週內出現發燒、四肢酸痛、後眼窩痛、皮膚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時,請立即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以利正確診斷治療及進行後續防疫工作。醫療院所醫師對於發燒之病例,亦應詳細詢問旅遊史及接觸史,如有疑似症狀,應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單位,若症狀不典型,請以主動疫情監視通報,並採取檢體送衛生單位檢驗。市民若有相關疑問,亦可撥打臺北市市民當家熱線1999或參閱本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健康起步”走” 年輕活力跟著來

健康起步”走” 年輕活力跟著來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健走」是最容易達成健康的運動方法,即是生活中最基本、最簡易,且最不受外在因素限制與干擾的體能活動。依據94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國人最常做的運動項目,以散步(含健走)為主,佔42.81%。「健走」不僅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強化骨頭,還有解除壓力、控制體重、延緩老化等許多好處,提醒國人多多運用社區步道,從事健走運動,透過健走步數目標的自我設定,養成「日行萬步」之健走習慣。和其他運動相較,健走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又比游泳方便,健身又環保,是值得推廣的全民運動。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推動把走路融入日常生活,鼓勵民眾建立健走、健身的健康觀念,目前許多企業及社區積極推動各項健走活動,許多企業已將健走活動當作是年度例行運動,讓健走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社區內更是紛紛成立健走隊,將社區健康觀念融入中老年生活中。不過夏日酷夏氣溫高,待在太陽下的時間過久,汗水不易排出,容易造成體溫維持失衡,產生中暑的問題或因流汗過多,體內水分、電解質大量流失,而造成脫水情形。日前傳出三軍儀隊於烈日下中暑暈倒,知名紀錄片「無米樂」主角、80歲的崑濱伯也在田間示範割稻時,因天熱忘了補充足夠水份而中暑昏倒,以及數起老農被熱死的意外。所以臺北市衛生局提醒大家夏天安全健走,要特別注意下列事項:1. 為避免在炎熱的烈日下運動,健走活動建議選在傍晚、晚上或清晨進行。2. 夏日氣候炎熱潮濕,健走的基本配備包括:戴上帽子避免紫外線照射、穿上吸汗透氣的運動服裝、隨身攜帶毛巾或手帕、攜帶一瓶水隨時補充水分、穿著棉質襪子及運動鞋(鞋跟比鞋底高一點點)。3. 若在烈日下健走,應戴白色涼帽,穿淺色、寬敞、通氣性能良好的薄衣。室內運動場地應有良好的通風降溫設備。4. 如果發現大量出汗、疲乏、惡心、頭昏等症狀,都有可能是中暑的先兆,應立刻停止運動,迅速到蔭涼和通風地方休息,可喝些解熱消暑的飲料和涼開水等。為推動健走運動,臺北市衛生局於十二個行政區規劃了26條健走示範路線,並分別成立「健走教室」。本年度6月間培訓社區、職場及校園121位健走種子指導員,目前已號召約2000位市民參加健走運動,透過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提供免費的健走諮詢服務及帶動社區民眾定點定時健康齊步走,使民眾養成見規律運動的習慣。面對愈來愈熱的天氣,民眾應重視防範環境性熱疾病,如果有大量出汗、頭暈、體溫上升等,應儘快到蔭涼處所→鬆脫身上衣物→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給予含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之電解質飲料→儘快送醫等5步驟處理,以避免環境熱傷害相關悲劇一再發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近日內已發行『健走123,方便又健康』中、英文衛教單張供民眾參考,歡迎大家踴躍到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索取,並踴躍報名健走隊。活動連結: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36&mid=442&itemid=17243

善用夏季盛產食材,低卡健康料理DIY

善用夏季盛產食材,低卡健康料理DIY

炎炎夏日,悶熱的天氣常讓人胃口不好,對食物提不起興趣;很多人便因為吃不下飯,所以選擇清涼或看似清淡的食物,以為能在夏日裡吃得清爽健康又無負擔,但這樣吃真的是聰明選擇嗎?夏天盛產的水果,像是甜而多汁的西瓜、鳳梨等,物美又價廉,一般人對水果沒有戒心,往往大吃特吃,甚至取代正餐。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張嘉玲營養師指出,事實上水果吃多了,也會讓體重及三酸甘油酯上升,建議水果仍要適量的吃,每日建議量為2份,以西瓜為例,半斤(含皮)為1份。此外夏天容易流汗,冷飲及冰品最受歡迎,常見人手一杯,但大多數的冷飲冰品不僅沒有營養、空有熱量,喝多吃多反而會胖,建議應選擇喝白開水、礦泉水或無糖茶飲來補充水分。以下張嘉玲營養師便介紹三道利用夏天盛產食材,以涼拌、燉煮等方式烹調,適合在炎熱夏季享受的無油美食,讓大家能吃出輕爽健康的夏季。■涼拌洋蔥(4人份)《熱量》1人份,25大卡。《材料》洋蔥1顆、和風醬適量。《作法》1. 洋蔥切絲,用水沖洗後,浸泡冰水中,重覆換水泡至洋蔥嗆味變淡。2. 取出擺盤,在洋蔥絲上淋和風醬拌勻即可。■涼拌蓮藕(4人份)《熱量》1人份,60大卡。《材料》蓮藕半斤、紫蘇梅5顆、紫蘇梅汁1大匙、香菜少許《作法》1.將3顆紫蘇梅去核後,梅肉切碎,再加入梅汁混合攪拌後備用。2.將蓮藕切成約1公分大小的薄片,放入水中汆燙一下撈起,再泡入冰水中備用。3.將蓮藕片從冰水中撈起,加入梅子醬汁及紫蘇梅2顆一起拌勻,靜置1小時即可食用。《注意事項》蓮藕在營養學分類上屬於五穀根莖類,食用時要注意適量。■竹筍排骨湯(5-6人份)《熱量》1人份,60大卡。《材料》綠竹筍2支、排骨1斤、鹽適量《作法》1. 綠竹筍去殼切塊備用。2. 排骨先汆燙去血水。3. 將汆燙過的排骨、竹筍塊一起下鍋,加入適量的水,煮20分鐘。4. 起鍋前,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過動兒父母的FAQ

過動兒父母的FAQ

在兒青科門診常常可以見到許多徬徨無助的父母以及一張張無辜的小小臉孔,而這些小小臉孔中有相當大的部分是俗稱「過動兒」的小孩,而這其中主要都是由學校或安親班老師介紹過來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知道他們的子女出了甚麼問題,但學校聯絡簿總是寫滿老師的關心文字,這群似乎難以管教的、停不下來的「跳跳虎」們,好不容易被帶到了醫院,而父母聽過了醫師的解釋之後,感覺上更加困惑了......FAQ 1. 過動症是因為遺傳的關係嗎?如果父母是此症患者,孩子就比較有可能也是過動兒。事實上,只要家族中有任何人是此症患者,都會增加孩子是過動兒的機率,顯示過動症和遺傳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FAQ 2. 腦波圖生理回饋有療效嗎?截至目前並沒有大型的研究證實它的療效,況且它的治療費用遠高於藥物治療或其他臨床心理師諮詢的費用。FAQ 3. 怎麼樣才算過動兒?當然,此症的診斷不是只靠父母或老師填寫幾個活動量評估量表而已,還必須包括兒童精神科專科醫師和父母及孩子的臨床晤談以及醫師對孩子的觀察,需要時加做智力和其它神經心理測驗作為佐證,最好父母在帶小孩尋求專業的診斷前先準備好有關孩子的生產及發展紀錄(內附疫苗接種卡的兒童健康手冊中有記載,能帶給醫師參考很有幫助)、有無任何嚴重的疾病或外傷、以及學校老師對於孩子學校表現的問題之看法等等資料,如果可能的話也最好父母雙方都出席。FAQ 4. 該給孩子用藥嗎?可以只做心理治療嗎?在所有療法中,最有效的還是藥物的佐助性治療,然而,許多過動兒同時還有其他心理或學習障礙或反抗行為的問題,這些都不是藥物可以完全解決的。大部分過動兒需要多管齊下的治療方式,因此,若是藥物治療能結合完整的心理治療,不但有額外的的效果,而且藥物的劑量也可能降低。單純的心理治療有其效果,但配合藥物輔助治療更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FAQ 5. 如果讓過動兒的孩子多唸一年幼稚園會不會好一點?因為過動症的兒童學業成績多少會受到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而有影響,因此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如果讓小孩晚一年入學會好一些,但事實上恐怕不是這樣。許多研究發現,延遲入學一年對過動兒沒有顯著的好處,除非孩子合併有某些發展遲緩的現象。FAQ 6. 該怎麼跟學校老師溝通過動症子女的問題?找時間當面和老師晤談是必要的,讓老師感受到家長對小孩子的重視,並非只是擔心自己的小孩惹麻煩而已,順便了解學校老師甚至是其他同學對於有過動問題孩子的看法以及態度,甚至可以客觀地把你所知道的跟老師分享,相信這對過動症子女來說絕對是利多於弊。FAQ 7. 治療過動症的藥物是否會影響孩童的發育?最新的研究顯示,孩童最終的身高不會受到藥物的影響,而體重受到藥物的影響也很有限,不過這要考量孩子對藥物反應的個別差異,並提醒醫師注意你孩子體重的變化是否對健康有影響。因此「藥物假期」(只有在上學的日子才服藥,週末假日及寒暑假則停藥)並非對每個個案來說都是必要的。FAQ 8. 即使藥物治療真的有效,我的小孩一定得用藥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是每一個診斷為過動症的兒童就一定要服藥,通常四歲以下的兒童是不建議用藥的,而且還要考量到不同亞型的過動症對於藥物治療的反應及藥物對孩童的副作用、和孩童是否還有其他的精神病症等等許多因素。通常,家長可以先試試其他介入的方法,比如父母養育過動兒的技巧訓練,除非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而家長又無法參加類似的訓練。FAQ 9. 過動症藥物的副作用有哪些?各種藥物的副作用簡單來說可以分為較常發生以及不常發生或極少發生等情形,而副作用的產生以及嚴重程度通常和劑量有關,以過動症藥物最常見的中樞神經興奮劑來說,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食慾減退、頭痛、胃痛、失眠、輕微的血壓上升等現象,有少數甚至可能出現類抽搐症情形,但大多數停藥或調整藥物劑量後就消失了,為免造成照顧的疑慮及擔心,開始藥物治療前請務必與醫師做詳細的討論,並定期帶小孩回門診追蹤,當然,若您的孩子曾經有藥物過敏史也請務必提出。(凱旋醫院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林正岳醫師、許恆嘉醫師合著)

吃藥戰「痘」非良方

吃藥戰「痘」非良方

青春痘已經困擾很多年?尋求無數名醫,但又怕吃太多西藥,會有副作用?到底是荷爾蒙不協調、還是有其它因素呢?臺安醫院皮膚科沈兆煇醫師表示,痤瘡(俗稱青春痘、面皰)是由於油脂分泌旺盛加上皮脂腺阻塞所形成的,並不見得是荷爾蒙分泌不協調的原因,除非是本身生理週期不規則,月經常常很不規律才需要請婦產科醫生檢查是否有內分泌失調。日常該注意的應該是減輕情緒壓力,少吃油炸的食物或花生及堅果類食品,儘量多攝取水分、青菜與水果;另外,儘量減少使用保養品,如面霜、乳液或化妝,這些產品覆蓋在臉上常會造成皮脂腺阻塞,以致於產生粉刺。至於治療方面,沈兆煇醫師並不鼓勵病患服用太多種藥物,畢竟痘痘只是「面子」的問題,儘量使用一種口服再搭配兩種外用藥就夠了。然而長時間追蹤治療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嚴重的痘痘應該要連續治療一段長時間,然後逐漸減量,而且皮膚會評估每個病患的情況而調整用藥,以免長期使用而造成負面的影響。沈醫師建議也可再搭配「果酸換膚治療」來減少對口服藥的依賴,並且逐漸減輕劑量;以後漸漸改成以外用藥塗抹加上「果酸換膚」長期維持穩定,對於改善惱人的青春痘效果應該相當不錯。

適當補充荷爾蒙 皮膚年輕水噹噹

適當補充荷爾蒙 皮膚年輕水噹噹

近日許多更年期女性主動要求開女性荷爾蒙,後來發現原來是受到一篇醫療報導影響: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中老年婦女長期服用雌激素,能夠促進皮膚中膠原蛋白的生長,使肌膚保持彈性柔潤,可以將皮膚皺縮或是乾硬的機會降低25%到30%。這不禁令人感嘆愛美果然是女性的天性。臺安醫院婦產科周輝政醫師表示,許多更年期的婦女對於停經以後皮膚的迅速老化,皮膚變得脆弱、乾燥、搔癢、萎縮、產生皺紋和老人斑感到十分的憂慮,因此許多防止老化的保養品或是所謂的健康食品,不管其功效是否已經得到證實,都能夠在市場上熱賣。事實上雌激素對於防止皮膚老化的作用已經有不少的報告。周輝政醫師舉例,像1992年就有一篇報告指出女性皮膚的膠原成份在四十歲或是停經以後會明顯減少,補充女性荷爾蒙以後能夠有效的增加皮膚的膠原質。1995年有另一篇報告指出停經婦女補充女性荷爾蒙,可以增加皮膚保溼的能力。1996年「婦科內分泌學」雜誌更有一篇報告指出,更年期婦女補充荷爾蒙,可以減緩皮膚細胞的老化速率。這些大多屬於小型的研究報告,如今經由較大型的研究報告,更可確定女性荷爾蒙的確可以有效的改善更年期婦女的皮膚品質。目前醫學界的研究,已經肯定更年期婦女補充女性荷爾蒙可以減緩老化的速率。周輝政醫師表示,荷爾蒙除了可以改善皮膚的狀況以外,還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狀、強化骨質、降低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減少子宮癌和其他特定癌症的機率、防止老年癡呆症,可以說從內部完全改善體質。女性荷爾蒙在適量的使用之下有多好處,但周輝政醫師也強調,和其他藥物一樣,如不當使用仍會有許多嚴重的副作用。因此使用荷爾蒙之前必須先做完相關的婦科檢查,並依個人體質調整劑量和處方,必須在婦產科醫師指導之下使用,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眼睛的無形殺手-紫外線

眼睛的無形殺手-紫外線

炎炎夏日,當大家迎接太陽時都已清楚如何保護皮膚,但紫外線對眼睛的危害您是否了解呢?紫外線(Ultraviolet Radiation)波長的範圍在100至400nm,依波長不同可分:「長波紫外線(UVA)、中波紫外線(UVB)及短波紫外線(UVC)。」而紫外線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皮膚及眼睛等器官所吸收,導致皮膚曬黑或曬傷,及眼睛各部位的傷害,所以說紫外線是眼睛的無形殺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王宗仁醫師表示,過量紫外線可能對眼睛造成的傷害如下:1. 結膜翳狀贅片:俗稱眼翳,一般認為其發生與與長期紫外線輻射UVA 及 UVB 有密切的關聯。症狀為眼睛容易充血發紅,嚴重者甚至會影響視力。2. 角膜炎:急性角膜表皮的點狀性角膜病變,眼睛會有疼痛、流淚、畏光、紅腫及視力模糊等症狀。3. 白內障:世界衛生組織曾調查因白內障而導致失明的人口中,有20%可能和紫外線曝曬有關。長時間接觸紫外線,使水晶體中不溶性的蛋白質含量逐漸增加,形成白內障。4. 黃斑部病變:黃斑部是眼球後部視網膜最中央的一塊小區域,是主宰中心視力最重要的部位,而過量紫外線會會對黃斑部造成傷害。5. 眼瞼皮膚癌:眼部周圍皮膚是在防曬時容易忽略的地方,膚色較淡者,危險性較高,長時間過度曝曬可能會導致眼部周圍的眼瞼皮膚癌,如惡性黑色素瘤等。受到環境污染的影響,大氣中的臭氧層逐漸變薄,因此更應該重視靈魂之窗對紫外線的防護。王宗仁醫師建議,除了消極的避免在紫外線強度最強的時間(約為早上10:00至下午2:00)外出,更加積極的方法莫過於使用紫外線防護鏡片,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太陽眼鏡,其種類有鍍膜彩色鏡片、偏光鏡片及調光變色鏡片。太陽眼鏡的顏色選擇以灰色和褐色為宜,若戴用不當的太陽眼鏡(如一般彩色鏡片),使進光量減少、瞳孔放大,讓更多的紫外線進入眼睛,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具有累積性,暴露時間越久傷害也就越大。保護眼睛免於紫外線的傷害應即早開始進行,以免紫外線的傷害逐漸累積而加劇。提醒您眼睛也要注意防曬!

權威管教態度,子女有戀愛經驗比例高

權威管教態度,子女有戀愛經驗比例高

家中有青少年的家長們普遍關心或反對小孩子年紀輕輕就談戀愛,根據臺北市衛生局近來結合市內116所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心情普測顯示,表示有過戀愛經驗的國中生比例佔24.62%,在高中職生比例佔41.46%。這樣的數字顯示出:「不論大人是否承認青少年究竟懂不懂愛情為何,然而青少年談戀愛在校園青澀時期仍是常見的現象。」這項調查中對戀愛的定義為:雙方承認彼此有愛慕關係,且此關係有第三者知悉。在有戀愛經驗者的心情感受中,「覺得談戀愛能有人陪伴我,讓我不寂寞」是最主要的感受;然而二成有戀愛經驗的國中生覺得談戀愛的確會影響課業成績,但也有戀愛經驗的高中職學生卻覺得談戀愛可以讓彼此互相督促,學業成績更進步。年輕的感情關係要接受考驗的時間更長、變數更多。在國中生有戀愛經驗者當中,有分手經驗者佔七成,其中已能接受分手事實者比例佔七成六,無法接受事實者則為二成。高中職生有戀愛經驗者中,有分手經驗者佔八成。其中已能接受分手事實者的比例為83.28%(,無法接受事實者則為15.95%。因此,伴隨著青少年身心發展,高中職生較國中生有戀愛經驗的比例為多,同時能接受分手事實的比例也遞增。當今父母普遍關心要如何管教或管束自己的小孩交男女朋友,然而孩子認為父母是民主式管教態度者,相對在沒有戀愛經驗的比例顯著最高。從這份調查中結果顯示國中生父母採放任管教者,子女有戀愛經驗的比例顯著較高;高中職父母採權威管教者,子女有戀愛經驗的比例較高。除管教方式外,亦可從父母親陪伴時間與孩子戀愛經驗之關連,可得知父母陪伴孩子時間越短,孩子就更容易往戀愛關係發展。在這些曾有戀愛經驗的青少年當中,其父母每天陪伴1小時不到者進入戀愛關係的比例明顯較多,其父母每天陪伴超過3小時者比例顯著較少。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同學、父母或男女朋友三種人際關係為壓力來源之勾選對象,國中生和高中職生皆以「男女朋友」為其人際相處之壓力源為多,其心理困擾程度也多屬重度困擾者。這說明青少年時期投入自己期待的愛情關係中,老師家長仍需要適度關懷。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最新公布統計顯示,78年全臺灣達2000萬人口以後,約5年增加100萬人口,然而最近9年才增加100萬人口。人口減緩的趨勢也促使社會更關注下一代的培育,尤其青少年的家長們更關心如何讓孩子有效學習、健全成長,贏在全球競爭的起跑點上。衛生局提醒家長也要學習調整適當的管教態度,幫助孩子從情感經驗中正向成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