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只要5C.C的血 為自己做好深度癌症健檢

只要5C.C的血 為自己做好深度癌症健檢

聽到癌症,你怎麼想呢?國人可說是聞癌色變,然而最好的治癌方法仍然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為醫學研究發現,癌症的形成與基因及環境因素息息相關,因此,新一代以基因來檢測體內癌細胞蹤跡,甚至可早期預測的「癌症基因分子標記」檢測技術愈來愈受到重視。光田醫院腫瘤內科郭集慶醫師表示,現在只須經由5c.c.的血液即可完成檢查,除了對於零期癌症的篩檢率更高外,其方便、省時的優點也符合現代人重視經濟效益的特性。自從基因被解碼之後,醫學便朝向基因與疾病之間的關連作研究,郭集慶醫師指出,目前已經知道將近四千多種的疾病是與「基因」有關,因此,若是能夠早期預測出自己是否是罹癌高危險群,是每位注重自己身體健康者所關心的。「癌症基因分子標記」檢測技術可偵測絕大部分的上皮細胞癌,包括國人最常罹患的如肝癌、肺癌、乳癌、胃癌、口腔癌、子宮頸癌、淋巴癌,均有相當比例可檢測到此基因之變異,因此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並施以積極的治療,將可避免民眾長期處在罹癌恐懼的威脅下。郭集慶醫師強調,癌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成效是最佳的,同時也是對抗癌症的不變法則,但是一些癌症篩檢工具其侵入性的檢查項目,卻常常讓民眾望之卻步,也大幅降低了接受度。而「癌症基因分子標記」檢測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血液中的基因,再搭配專科醫師詳細的病史分析或是理學及基本的影像學檢查,將可大幅提昇癌症預測準確性,比起傳統癌症篩檢標記如CEA、CA-125等,敏感度及準確性更高,臨床上亦可偵測微小轉移病灶或復發之可能,無疑是癌症篩檢的一大利器。

過敏體質取決於你的基因遺傳

過敏體質取決於你的基因遺傳

根據國外知名過敏期刊調查資料顯示,全球具有過敏性體質的人,約佔所有人口的30%,而台灣地區屬海島型氣候,濕熱、溫差大,且空氣污染嚴重,近年來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患者其成長率比以前增加三倍之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張棋楨醫師表示,過敏性疾病的發生,通常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一、致敏化:約佔全人口數的30%第一階段並不會有過敏症狀,「基因」是過敏疾病發生的關鍵因素,有過敏體質的個體,接觸到過敏原,是個體對過敏原產生過敏,亦即產生過敏球蛋白IgE。張棋楨醫師解釋,通常這個階段的個體是在免疫功能還不健全,或是有呼吸道感染及發炎時最容易產生。二、敏感化:約佔全人口數的20%此階段主要是已經有過敏球蛋白IgE的人,再度接觸到過敏原,使局部組織及器官產生發炎反應,所以會有過敏疾病的症狀產生,例如皮膚過敏、眼睛過敏、鼻子及氣管過敏等;第二階段的過敏病人不但有IgE,且有過敏症狀。三、變形化:約佔全人口數的5%組織器官由於經常發炎反應產生組織變形,這個階段不一定要接觸過敏原,任何一種空氣中的刺激物及污染物或運動都會造成症狀。由於組織已經不可逆的變形,因此無法痊癒;也就是有罹患氣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不僅常有症狀,且會有永久性症狀。張棋楨醫師指出,台灣地區最常見的過敏物質,在空氣方面主要為家塵、蟑螂、動物皮膚、黴菌及花粉等;食物分面主要為牛乳、蛋白、豆類、魚蝦、水果類。刺激物質最常見的為空氣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近年來,治療過敏方式也有革命性的發現及改變,張醫師強調,最重要是了解過敏疾病,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發炎反應,因此對於過敏疾病的治療方式不斷推陳出新,療效越來且副作用越少。目前治療過敏疾病的最新發展如下:1. 新型抗組織胺:此種藥物已發展到第三代,抗過敏效果良好且不像傳統型抗組織胺會造成昏睡、注意力無法集中。2. 白三烯素拮抗劑:對於中度氣喘患者有相當不錯的療效,在治療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亦有效果,且可降低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劑量。3. 抗IgE抗體生物製劑:它是令人期待的藥物。抗IgE抗體製劑可與IgE抗體結合,使其失去功能,而達到治療的目標。此生物製劑在國外已上市且治療效果很顯著。4. 抗介白質-5生物製劑:在調控過敏發炎反應中,抗介白質-5生物製劑能阻斷發炎細胞聚集,進而抑制過敏反應。此類藥物已進入人體實驗階段,相信將來可幫助廣大的過敏患者。5. 基因治療:這是目前相當熱門的研究課題,其作法為細胞可分泌抗發炎激素來控制過敏發炎反應。這種方法現在只限於動物實驗,但假以時日必能應用於人類。6. 免疫療法:減敏療法對藥物治療無效或深受過敏原困擾之患者,是另一種效果不錯的治療選項。而未來使用疫苗注射去克服過敏也是令人審慎樂觀的盼望。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的診斷及治療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的診斷及治療

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可早期發現子宮頸上皮內腫瘤,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抹片乃是收集子宮頸剝落的的細胞加以檢驗,當抹片發現有不正常或可疑細胞時,需進一步接受"陰道鏡檢及切片檢查"。只有依據病理檢驗才能診斷子宮頸上皮內腫瘤。有時陰道鏡及切片檢查仍無法診斷時就需藉助"子宮頸圓錐切片檢查"才可進一步確定診斷。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的治療很簡單且安全,幾乎可以百分之百治療。輕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此類病灶有恢復正常的機會,不需進一步處理,而以抹片追蹤,每三個月至六個月做一次。中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及重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可以做局部治療,包括"電刀線圈部分切除治療"和"子宮頸錐形切除"都是很好的方法既可達成組織診斷,也可完全治療。單純的子宮頸上皮內腫瘤,一般施行"治療性的子宮頸圓錐切除手術"即可,除非有其他的婦科疾病如子宮肌瘤或脫垂等,否則進一步的子宮切除對病人並無特別的幫助。

濃菸淡菸都是菸

濃菸淡菸都是菸

台灣十大死因仍以「惡性腫瘤」為首,其中「肺癌」居第二位,但「肺癌」則是女性惡性  腫瘤死因的第一位。光田綜合醫院胸腔內科楊朝輝醫師指出,吸菸是引起肺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男性肺癌患者中超過百分之九十有吸菸,女性患者的吸菸比率約佔百分之八十,而開始抽菸的年齡、吸菸量的多寡、及菸的種類均會影響肺癌的發生率和型態。近年來,不管男性或女性的肺腺癌發生比率逐漸上升,但是鱗狀細胞癌發生比率則不變,會有這樣的轉變,楊朝輝醫師相信是和民眾吸菸的型態改變有關。濾嘴的使用、香菸中的焦油及尼古丁含量的降低,是肺腺癌增加的主要原因;尼古丁依賴是吸菸者吸菸最主要的動力,當菸草中尼古丁含量降低時,菸癮患者會藉由加長、加深吸每一口菸和增加吸菸的頻率,以促進尼古丁的吸收,以維持血液中尼古丁的濃度;但是如此的吸菸行為卻會將更多、更毒的致癌物質帶入肺部深處,肺部深處正是腺癌好發部位。因此楊朝輝醫師強調,淡菸對於健康的危害可能更勝於濃菸,這也是政府禁止菸商在菸盒上標示為「淡菸」的原因。

老公威而剛,老婆畏而傷

老公威而剛,老婆畏而傷

威而剛自上市以來,成為全世界的焦點,許多人藉之重振雄風,一時之間威而剛彷彿成了男人的救世主。就在全世界男人歌頌威而剛之時,一位六十歲的婦人控告藥廠要求賠償,原因是她七十歲的先生服用威而剛之後,不但重振雄風,而且還到外面拈花惹草,導致兩人婚姻的破裂。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周輝政表示,其實有許多更年期女性看到威而剛的廣告時,實在十分頭痛,她們的困擾不在於先生不能滿足需求,而在於更年期以後性生活,對她們來說只有『痛』沒有『快』。周輝政醫師指出,多數女性在進入更年期以後,或多或少會遇到性生活方面的障礙,但是不知如何向人求教,也不好意思開口,就把問題憋在心裡導致影響夫妻間的生活和感情。更年期婦女由於體內缺乏女性荷爾蒙,停經一段時間以後,陰道的黏膜和表皮會逐漸變的萎縮,乾燥,易於受傷。加上乾燥和萎縮的陰道,不但會有異常的搔癢感,性交時也會因而感到不舒服、甚至表皮會因而受傷、疼痛,性生活成為一種不愉快的經驗;因此這些生理上的變化,常常會讓更年期女性將性生活視為畏途。此外,陰道和黏膜的表皮變薄,抵抗力減弱,常常會感染細菌,造成久治不癒的黃帶或是綠帶,由於感染所帶來的不舒服和異常的味道,也會影響到性生活,這就是所謂的「更年期陰道炎」。其他的更年期生理變化,如尿失禁,子宮脫垂和頻尿的現象,或是熱潮紅、心悸這些症狀,也會造成性生活的障礙。周輝政醫師說明,有些報導提到威而剛可以增加女性性器官的血流,提昇性慾。但是對於更年期的婦女而言,由於荷爾蒙的缺乏,不但皮膚黏膜萎縮,底下的血管也成為涓涓細流,在此情況之下,威而剛能夠發揮多少火力,相當令人懷疑。周醫師建議,有這方面困擾的婦女,可以在醫師指導下補充荷爾蒙,改善這些更年期症狀,將有助於性生活;尋求心理醫師的協助或是參加成長團體,則有助於心裡障礙的克服。但是更重要的,則是夫妻彼此之間要用「愛情」互相體諒和互相溝通。

烘焙衛生OK標章有保證

烘焙衛生OK標章有保證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並提升烘焙食品的衛生安全及品質,特舉辦「烘焙業衛生優良自主管理 OK 標章認證」,共計105 家業者通過審核取得OK標章。推動衛生自主管理的目的,除了加強烘焙業從業人員衛生觀念外,更希望建立業者自主管理榮譽制度、提升烘焙食品之製程及販售品質,進而避免食品中毒事件之發生,同時透過 OK 標章認證活動,讓消費者都能夠清楚識別衛生優良店家,以保障民眾食用烘焙食品的安全。衛生局今年為持續擴大輔導範圍,凡設於本市之烘焙食品業(不限僅領有工廠登記證或營利事業登記證)者,均可報名參加。烘焙業如欲取得 「OK」 標章認證,需通過以下食品檢驗及製造、販賣場所衛生評核:一、烘焙食品原物料檢驗:稽查人員至販賣現場隨機採樣現場  原物料,如紅豆餡、芋頭餡、鳳梨醬等,檢驗項目包括防腐劑 (苯甲酸、己二烯酸、去水醋酸)及色素,檢驗結果必須符合規定。二、製造、販賣場所衛生評核:報名認證業者除必須參加衛生局辦理之衛生講習外,更需依據「衛生自主管理檢查表」每日或每週 2 次持續逐項勾稽檢查是否符合衛生標準並對缺失項目檢討改進。衛生局實地評核檢查項目包含文件查核 (是否落實衛生自主管理、體檢表、原料進貨紀錄)、場所環境衛生、衛生品質管理、設備器具管理及從業人員衛生。本次通過「烘焙業衛生優良自主管理認證」的業者名單,歡迎市民上網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衛生自主管理網http://www.healthcity.net.tw/self_admin/ 查詢。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子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

子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

子宮頸癌是台灣婦女最常罹患的癌症之一,其預防的方法首推每年定期的子宮頸抹片篩檢及避免複雜的性行為。抹片檢查結果如屬輕度異常,醫師會建議患者三到六個月後再做一次抹片,觀察細胞是否會自行消失;或是接受『人類乳突病毒檢查』,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必須和抹片檢查結果為中度及重度異常一樣,須接受陰道鏡及切片檢查,再依結果決定治療方針,最常見的手術方式是「子宮頸錐狀切除手術」,如此可保留子宮,並免除子宮頸癌的威脅。 

遇上「眾病之王」-痛風 牛頓也頭痛

遇上「眾病之王」-痛風 牛頓也頭痛

談到「頭號發炎性關節炎-痛風」,總是令人聞之色變。對病患來說,每次病發時不舒服的感覺就像風般隨意亂竄,關節劇烈疼痛的程度, 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因此也有人稱其為「眾病之王」〔king of diseases〕。國防醫學院院長張德明醫師表示,歷史上許多將相王侯皆為痛風所苦,因此痛風又被稱為「王者之病」〔disease of kings〕。例如亞歷山大大帝、元世祖忽必烈、法王路易七世、路易十四、英國的安妮皇后、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等。帝王病的聯想必然是朱門酒肉的後果,但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宗教家、文學家和科學家亦都深受痛風之擾,包括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約翰卡爾文等領袖,大文學家如英國的米爾頓、德國的歌德、發現地心引力的牛頓,以及循環學之父哈維等。因此「痛風」的形成原因在酒肉?在智慧?在基因?或在壓力?則尚不得而解。張德明醫師解釋,痛風事實上代表的是一群疾病的統稱,包括高尿酸血症,即血清尿酸濃度上升,加上尿酸結晶沈積在關節液中導致的反覆發作性急性關節炎;尿酸結晶聚集成石後,產生造成關節破壞的痛風石;另外也包括因尿酸結晶沈積造成腎病變及腎結石。顯而易見,「高尿酸」是造成痛風的元凶。目前痛風已有,超過百分之三的盛行率,如再加上高尿酸血症,影響所及已超過百萬人。但太多根深蒂固的道聽途說,如「儘量不要服藥,不然戒不掉」、「西藥副作用大,不如中藥調養」,反造成許多慢性結石性痛風、腎衰竭或其他器官系統的併發症,張醫師強調,治療痛風最好還是尋正規的醫療途徑,若冒然輕信旁門左道而賠上健康,反而是得不償失。

祭典食品巧處理,普渡平安保健康

祭典食品巧處理,普渡平安保健康

明天就是中元節,家家戶戶幾乎都會準備極為豐盛的牲禮、酒菜等祭品,祭拜祖先與「好兄弟」。由於時值夏季、天氣炎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提醒民眾要祭拜後的供品最好盡快放回冰箱保鮮、妥適處理,才能真的「普渡保平安」。因祭祀需要一段時間,使用的牲禮、菜餚,很容易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成為細菌的溫床、導致民眾食品中毒。衛生局建議應儘量減少在室溫中保存的時間,倘若祭拜後沒有要立即食用,應儘快放入冰箱冷凍或冷藏;但是冰箱只能延緩食品腐敗、變質的時間,並不能殺菌、防腐,所以不要超量準備且儘快吃完才是上策。從冰箱取出的食物,食用前一定要經過完全的復熱,不是只有食物表面煮沸,還要持續加熱至煮透,才能有效殺死細菌。此外,近年供品已有逐漸被罐頭或包裝食品取代的趨勢,衛生局提醒消費者選購罐頭、包裝食品時,要注意以下五點:(1)產品標示是否完整?標示須包括品名、內容物名稱及重量、容量或數量、食品添加物名稱、有效日期、製造廠商名稱、地址等。(2)產品外觀是否完整?罐頭是否呈凹罐、包裝袋是否破損、沾污不潔?(3)內容物形狀、顏色是否有異樣?(4)陳售場所環境衛生情形是否良好?(5)散裝食品外觀色澤、氣味及品質性狀(乾燥度、黏稠度等)是否良好?仔細檢查有無攙雜物或異物(木屑、鐵絲、毛髮、昆蟲肢體、砂石顆粒等)。以上均為選購食品重要之參考依據。此外,還要特別要注意產品的有效日期,不買過期食品,買回家後要儘快食用,不要放到過期。

家有寵物 孕媽咪當心弓蟲症上身

家有寵物 孕媽咪當心弓蟲症上身

2007年才納入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的「弓蟲症」,日前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就發現了首例確認的病例。弓形蟲是一種寄生於細胞內的原蟲,牠可以感染大部份的溫血動物,包括飛禽及人類,貓、狗都是弓形蟲的宿主,故有飼養寵物者皆須提防被感染。臺安醫院婦產科徐弘治醫師解釋,原蟲是指一群單細胞、真核性的生物,牠雖是單細胞生物,卻能完成與多細胞生物類似的生理功能。其傳染途徑包括:經由胎盤的母子垂直傳染;攝食被感染動物如牛、羊、豬的生肉而得到感染;吸入遭貓糞污染的塵埃而得到感染;與貓、狗太緊密接觸後被感染;輸血或器官移植而被感染,則較少見。但弓形蟲不會經由人際接觸感染。弓蟲症的潛伏期為10到23天,徐弘治醫師表示,免疫力健全的人,初次感染後通常不會出現症狀,只有少數急性發作的患者會出現「發燒、淋巴結腫大、淋巴球增多」,可持續數天至數星期。早期懷孕的婦女得到弓蟲症後,可導致胎兒感染,甚至胎兒死亡;懷孕後期的感染則會出現輕微或症狀不明顯的胎兒疾病,倖存的新生兒可能會出現視力不良(嚴重時甚至失明)、學習障礙、發展遲緩。此外還可能出現的症狀有黃疸、出疹、發燒、全身淋巴結腫大、水腦症、小腦症、腦內鈣化、脈絡膜網膜炎、神經病變、頭小畸形。預防「弓蟲症」的方法包括:1. 任何動物的肉均需徹底煮熟(至少需超過攝氏66度)。2. 家貓應餵飼料、貓罐頭或煮熟的食物。3. 孕婦避免清理貓砂,一般人清理時應帶手套和口罩,並以肥皂洗手。4. 接觸過生肉的手、砧板、水槽、菜刀或其他物品都要以肥皂水、清水洗淨。5. 加強管制走失的貓,預防牠接近小孩玩耍的沙盒或沙堆。6. 整理花園或接觸、從事可能遭受貓糞污染的工作或泥土時需戴手套和口罩,事後要加強洗手。徐醫師表示一旦發現感染弓蟲症後,應給予適當有效的治療,可使用pyrimethamine 合併sulfadiazine和 folinic acid 治療患者,孕婦則需加上spiramycin;所以養寵物的飼主要特別注意衛生,孕婦尤須遠離寵物,方能避免弓形蟲的感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