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免費A型肝炎疫苗,家長盡快攜童接種

免費A型肝炎疫苗,家長盡快攜童接種

為保護北市滿2歲以上至國小2年級之原住民及新移民之子女免受A型肝炎感染之威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96年起免費提供A型肝炎疫苗接種,目前疫苗所剩不多,疫苗用罄後即停止受理,該局呼籲家中有符合接種條件的孩童,請家長儘快攜帶相關身份證明文件至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及12區院外門診部接種,以免向隅。山地鄉因自來水普及率不佳及特殊生活習慣,是較易受A型肝炎感染的一群,故衛生署自84年起即為山地鄉及鄰近山地鄉之A型肝炎高感染平地地區兒童,以及外島兒童免費接種A型肝炎疫苗,且成效頗佳。衛生局表示設籍北市的原住民並未被列入中央免費補助對象,鑑於都會區的原住民也會返鄉聚會,所以仍有受感染之危險性,故為維護北市原住民小朋友的健康,於96年1月2日起提供2至6歲原住民幼童免費A型肝炎疫苗,而為使疫苗達最大效益,陸續擴大至國小1至2年級原住民及新移民之子女,以及國小校園餐廚人員。A型肝炎主要經由「糞口」感染,潛伏期約2至6週,典型症狀包括疲倦、厭食、發燒、黃疸、茶色尿、上腹痛等,有許多人感染後只有輕微症狀或沒症狀,尤其年齡愈小症狀愈輕,極少數病例會發生猛爆性肝炎。預防A肝感染的方法除不喝沒煮沸的水、不吃沒煮熟的食物、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及環境衛生外,接種A型肝炎疫苗是一個相當有效的預防方法。A肝疫苗共需接種兩劑,需間隔半年,衛生局呼籲因免費疫苗有限,符合免費接種資格者,以及已完成第一劑達6個月以上者,請儘速攜帶全民健保IC卡、兒童健康手冊及身份證明至市立聯合醫院6個院區及12區院外門診部接種疫苗完成第一劑或第二劑接種,疫苗將打到完為止。

再忙也要上廁所

再忙也要上廁所

「工作實在太忙,明明很想上廁所,但又很想把手邊的事情作完,結果就忍不住一直憋尿…」這是許多上班族的心情寫照。醫師提醒習慣性憋尿的民眾,如果不改善可能會罹患慢性膀胱炎,特別是女性。一名51歲女士,家裡開雜貨店,最近因為下腹微微酸痛、頻尿(但尿量甚少),且排尿時有刺痛、灼熱感,到婦科門診作尿液檢驗才發現,她尿中白血球數高於標準值三倍,並且驗出細菌、明顯有發炎現象。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林女士雜貨店臨近體育館,遇賽事、選舉造勢時生意太好,因此忙到連喝水及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耕莘醫院婦產科胡偉敏醫師表示,「膀胱炎」是女性常見的病痛,估計超過半數女性都曾經驗過。由於女生的肛門和尿道比較接近,且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所以女生比男生更易罹患「膀胱炎」。這種病通常經由存在於肛門的細菌所引起,在使用衛生棉塞、性交或如廁後,這些細菌可能進入尿道,跑到膀胱繁殖,導致感染發炎。一般來說,膀胱炎的初期病徵包括:常有想小便的感覺、頻繁排尿、排尿時刺痛或有灼熱感、尿液呈深色混濁,嚴重時尿液有惡臭、尿中帶血、下背部或腹部疼痛、渾身感到不適或發燒。胡偉敏醫師指出,治療膀胱炎,病人應喝大量白開水,每天飲水至少八大杯(約2000 cc),以便沖走細菌、稀釋尿液、降低灼痛感;同時可服用止痛藥以減少痛楚,熱敷腹部也有幫助,且在痊癒前應避免性交及喝酒。另有報導指出,蔓越莓汁似乎也有助對付膀胱炎。胡偉敏醫師強調,患者的尿液一旦驗出細菌,醫師會開給抗生素,如果在藥物吃完以前病徵已消失,仍須繼續服藥以徹底清除所有細菌。否則治療不完全,患者可能罹患慢性膀胱炎,容易反覆發作,且時間持續更長。由於女性的生理構造不同於男性,對於尿道、膀胱的護理也需更仔細。除了需排尿時儘快解尿,不宜憋尿太久,如廁後,擦拭應”由前向後”,並避免使用含香水的肥皂、陰道除臭劑、泡泡浴等。此外上廁所時坐直身子,確保排空膀胱,避免穿緊身褲,內褲宜選棉質而非混紡纖維,且避免喝酒、茶或咖啡,同時少吃辛辣食物,相信罹患「膀胱炎」的機會一定大大減少。當然最重要的是:再忙也要上廁所。

不可輕視的嬰幼兒骨髓炎

不可輕視的嬰幼兒骨髓炎

骨髓炎是指骨髓發炎,通常是受各類病菌感染所引起,其中以化膿性的細菌居多。嬰幼兒骨髓炎最常由血液散佈形成,在新生兒及嬰兒時期,因骨頭幹骨后端的血管會與骨骨后端相連,故常會感染至關節腔內引起化膿性關節炎。新生兒常見的病因有B族鏈球菌及格蘭式陰性桿菌,而A族鏈球菌次之;在6歲以後則以金黃色葡萄球菌、A族鏈球菌及綠膿桿菌為主。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周宇光醫師指出,骨髓炎常見的症狀有發燒、患處肢體疼痛、不願移動及包括皮膚的周圍軟組織紅腫。新生兒患者可能以假性肢體麻痺或移動性疼痛為主,約半數新生兒沒有發燒症狀,甚至無症狀出現。新生兒及嬰兒病灶常在關節處,易以骨髓炎合併化膿性關節炎表現症狀,骨髓炎部位以下肢長骨部位最易發生,肺結核桿菌引起骨髓炎的部位則以脊椎最多,臨床症狀以低燒、體重減輕、感染部位疼痛及軟組織腫脹為主。嬰幼兒骨髓炎的檢查,是在有可能化膿的部位以針直接抽取膿瘍作「細菌培養」是最確定的診斷步驟,不但可確定細菌的種類,並且可作細菌的敏感性實驗,以確定最有效的抗生素藥物。經綜合臨床症狀及實驗室檢查後,大多數都可確定骨髓炎的診斷。治療方面,周宇光醫師表示,「用適當的抗生素作持續的治療,必要時加上外科的處理,才可提高治癒率,因為骨髓炎是嚴重感染,很容易形成敗血症且死亡率很高。」治療骨髓炎原則是在病灶處抽取膿液作細菌培養之後,馬上先用廣效抗生素治療。因金黃色葡萄球菌與鏈球菌是造成骨髓炎最主要的菌種,故在細菌培養未有結果之前必須選用能治療此兩種細菌的抗生素。除抗生素治療外,有時需要外科的幫助作清創處理治療才有效果。對嬰幼兒來說,骨髓炎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故在有疑似的症狀發生時,即應找醫師診斷處理,不可拖延。由於病源的多樣化及年齡的差異,臨床症狀的表現亦有所不同,對醫師是一種專業的挑戰;骨髓炎的療程不短,所以如何誘導孩童們持續地配合治療,亦是父母所需努力的工作。

戰勝惡性腫瘤“新”契機

戰勝惡性腫瘤“新”契機

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許多原本無法治癒的癌症病患,可以找到戰勝惡性腫瘤的契機。目前醫學上對於較大腫瘤,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放射腫瘤科謝忠志醫師指出,可考慮手術前「放射線治療」,增加其完全切除腫瘤的機會與存活比率,提高病患之生存意志及生活品質。目前癌症的標準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化學藥物與生物製劑治療(含荷爾蒙或免疫治療或標靶治療等),及放射線治療三大類。謝忠志醫師表示,傳統上針對惡性腫瘤的開刀切除方式以大範圍的根除性手術為主,為了獲得足夠安全邊緣,這種手術法會聯帶切除較多周圍正常組織。但隨著『器官保留』意識的抬頭,因此很多癌症的治療主流已不再是大範圍切除之廓清手術,取代的是以範圍較小的局部切除,再加上放射線(或合併化學藥物)治療作為輔助,讓病患得以保留較多的正常器官或組織。放射線治療在癌症醫學所占的角色日益重要。謝忠志醫師說,比起傳統直線加速器,新型直線加速器-「影像導航式放射治療」,此設備具有功能強大的醫學影像處理、治療計畫與劑量運算系統,除了能提供更先進的放射劑量傳輸與治療前之確認驗證系統外,更具備三度空間即時影像掃描之功能,能清楚掌握身體內腫瘤大小、位置與動態。謝醫師強調,經由此種新式的醫用加速器與放射治療計畫系統,能克服在治療過程中,因患者呼吸或本身不自覺或不自主運動,或腫瘤體積變化所產生的照野偏差,精準地將放射劑量傳輸至所欲照射的腫瘤部位,也可以大幅減少在傳統放射線治療中,造成放射劑量落於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器官上,因此較能明顯降低副作用,提昇治療效果,達到放射線治療之最佳目的。  另外,針對某些手術切除後,依然存在有較高復發風險的患者,若輔以手術後的放射線治療,亦可大輻度降低其復發率。受惠醫療科技的發展,一般民眾應定期接受癌病之篩檢,特別是有罹癌危險因子者,如能早期診斷,並經由專業的醫療團隊擬訂治療計畫,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多數的癌症不再是絕症了。

中高階主管運動搔不到”氧”處 65%心肺耐力不佳

中高階主管運動搔不到”氧”處 65%心肺耐力不佳

現代人健康意識高漲,開始注重定期的健康檢查,但普遍關注在身體器官疾病的篩檢,對於健康體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健康體能,多數缺乏正確的運動觀念。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健康體能顧問蔡美文指出,根據聯安2000-2007年6千多名中高階主管體適能的檢測資料發現,現代人多數為「坐式生活族」,工作時間平均為9.5小時,有近五成五沒有固定運動習慣。每日在有氧運動消耗量上男性僅有139.6卡,女性僅有56.5卡,低於建議標準300卡,顯示民眾運動方式都不夠有氧,加上身體疲勞、壓力、以補眠取代休閒活動等不良生活型態,容易造成身體的累積性傷害。蔡美文調查發現,白領階級體能衰退前三大異常現象分別為心肺耐力不佳(65%)、腿肌力不足(58%)、腰部柔軟度未達標準(52%)。尤以心肺耐力對健康造成的影響最為深遠,心肺耐力差者除平常容易疲勞、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不佳外,更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蔡美文表示,依據國外醫學研究指出,心肺適能是個人心肺、血管與組織細胞的有氧能力指標,心肺耐力較差者,罹患單一代謝疾病的風險較心肺耐力佳者高1-5倍,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更高出3倍以上;而柔軟度不佳者容易有血液循環不順暢的問題,再加上肌力不足,更易產生酸痛、腰部扭傷、肌肉拉傷與下背痛等症狀。蔡美文進一步分析接受兩次以上健康體能檢測受檢者的體能表現,只要依照體能師建議增加或維持其良好的日常活動量,近五成的受檢者在心肺適能有進步。追蹤統計發現,第二次檢測體能表現進步者,68.2%的高血壓前期患者血壓有下降,此外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腰圍與BMI隨著體能進步,也隨之獲得改善,進而有降低代謝症候群的罹患率的效益。蔡美文表示,適當的運動可提升心肺適能,也會激活血管壁細胞作用,驅動膽固醇的逆運轉,幫助清除血管壁當中過多的膽固醇,保持血管暢通及彈性,相對地降低腦中風、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43歲的受檢者蔡先生說:「幸好及早檢測發現不及格的體能已經影響身體健康,徹底執行體能師的運動處方,現在不但體能變好,原本過高的血壓、血糖值也恢復正常。」現在他每週至少三天快走20分鐘到住家附近的活動中心游泳30分鐘,假日選擇登山做長時間的有氧運動訓練,經過持續1年半的體能訓練,蔡先生在心肺耐力與柔軟度的表現跟二十歲的年輕人沒有兩樣。聯安體能顧問暨中原大學體育室副教授陳玉英指出,一般民眾多以沒時間、工作壓力大、懶惰作為不運動的藉口,其實養成規律運動的生活習慣並不難,只要運用每天在家、交通、辦公室的零碎時間進行簡易的伸展、階梯及抬腿有氧運動,再以裝水的保特瓶做肌力訓練,假日增加慢跑、登山、騎腳踏車等長時間的有氧活動,簡單又省錢的運動就能達到增進體能的效果。

推廣無菸健康生活 打造中部國際門戶

推廣無菸健康生活 打造中部國際門戶

台灣每年約有一萬八千多名男性因為吸煙引起肺癌死亡,而董氏基金會的統計報告中也顯示,2008年1月至今,台灣地區已有超過一萬兩千多人死於吸菸獲悉二手菸引起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TO)也指出,每年全球死於菸害的民眾約有500萬人,如果再不加強菸害防治的工作,到了2030年時,恐怕每年會有1000萬人死於菸害。可見推動無菸環境,爲自己與下一代營造健康的生活空間,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為強化民眾對戒菸、拒菸的重視與支持,同時響應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推動無菸社區計畫,特於8月21日(四)早上10點首先選擇中部的國際門面-台中航空站舉辦盛大的連署活動,邀請到台中縣衛生局健康促進科陳科長、沙鹿鎮鎮長蘇麗華共襄盛舉,攜手共創無菸航空站外,也期望透過盛大的連署活動增加參與感,讓民眾一起落實室內公共場所禁菸的活動。 活動中邀請到多位地方首長與航空站站長王幼琳一起發表健康生活公約及無菸社區生活手則,內容包括在室內場所禁止吸煙、不向他人敬菸、主動參與並邀請親朋好友參加無菸活動、勸阻未滿18歲青少年購買菸品並勇於檢舉販賣菸品給少年的不法店家、支持無菸環境的設置、宣導菸害防治及戒煙觀念等十項守則。發表後各級地方長官並共同簽名連署,宣示推廣無菸社區、營造無菸航站的決心。光田綜合醫院並捐贈戶外吸煙區坐椅、標示牌等設備,以實際行動支持航空站室內禁菸的推動,捐贈儀式由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陳宗瀛代表,將印有大型支票的看板贈與航空站,正式啟用戶外吸菸區。活動當天,航廈大廳入口處也設置有連署攤位,供民眾踴躍參與連署活動,主辦單位更免費為民眾進行CO檢測,檢測值高於6PPM的民眾則可視其意願轉介至戒菸門診,由醫護人員提供專業的戒菸諮詢服務。

《新手父母須知》如何改善兒童便祕

《新手父母須知》如何改善兒童便祕

日前香港報導有三十萬港童便秘,嚴重到需要注射肉毒桿菌改善。臺安醫院小兒科方旭彬醫表示,隨著飲食西化的影響,現今兒童的便秘問題大多是因為偏食或飲食攝取不當,若要改善兒童便秘,需從「飲食」習慣解決,方醫師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 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多吃莖葉蔬菜(如花椰菜)、木耳(黑木耳可與蔬菜一起煮,白木耳可和黑棗做成涼飲)、黑棗、水果(多吃熟香蕉,少吃蘋果)和粗糙食物(如糙米飯)。2. 補充足夠的水份:如果汁、黑棗汁。週歲以上可給予蜂蜜水。3. 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最好的排便時間是在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此時大腸蠕動較強,排便效果佳。排便時要專心,勿看書報或做其他雜事。4. 避免情緒緊張:保持愉快心情;和諧的家庭氣氛有助於改善便秘。5. 適當的藥物:如果嘗試上述方法仍然無法改善,應找小兒科醫師診斷是否有慢性腸胃疾病(如先天性巨結腸症、腸道神經發育不全),給予適當的藥物和進一步治療。如果便秘改善,仍有持續慢性腹痛時,建議應該進一步檢查找出潛在的病因(如消化性潰瘍或其他腸胃病變),以期對症下藥。

挑選兒童肌膚防曬品十大原則

挑選兒童肌膚防曬品十大原則

今年夏天,艷陽時常高照,門診中偶可見到因不當曝曬造成輕度曬傷的孩子,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大部份的父母親或者照顧者並沒有使用防曬品的觀念,導致曬傷的情形一再出現。由於孩子無法避免在戶外的陽光下活動與遊戲,加上醫學研究也顯示在兒童時期就已接受到絕大部分的陽光曝曬量(超過一生之中的80%以上);因此為了防止孩童遭受到過度的陽光曝曬,應該在嬰兒時期,就開始使用適當的防曬品,幫助保護細嫩而未成熟的皮膚。依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實證性建議,敏盛醫院資深兒科主治醫師周怡宏提出以下使用防曬品的十大重要參考原則,提供家中有嬰幼兒的父母做為使用根據。一、使用防曬係數(SPF)至少30或更高的防曬品。一般認為寬廣光譜的防曬品可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A和B (UVA和UVB)影響,周怡宏醫師指出防曬品的形式則可以採用乳液、膠凍、乳脂或者軟膏等其中之ㄧ。二、在可能的陽光曝曬活動之前至少30分鐘,應該先行塗抹防曬品預防。三、應使用防曬品於將被暴露在陽光下的所有皮膚,包括鼻子,耳朵、脖子、頭皮和嘴唇。防曬品使用時需要根據產品標示建議的用量均勻地塗抹在皮膚上,多數的防曬品並不是完全地有效的理由在於沒有正確地使用。通常約需使用10-15毫升塗敷在孩子的皮膚上。四、防曬品需要每隔2到3個小時使用ㄧ次,尤其持續地在陽光下活動、游泳或者流汗很多的情況下。如果孩子流汗很多或是泡在水中,因為水在皮膚上會相當程度地減少防曬品的保護效果,SPF的保護價值將會減少。此外,防曬品的效果也會受到風量、濕度和高度的影響。五、使用有SPF30或係數更高的脣膏或者乳液,以保護嘴唇免得受到曬傷。六、在高海拔處或熱帶氣候的地方應該使用更高的SPF的防曬品。七、一些防曬品可能具有防水性,並且可以保護在陽光下大約40分鐘的水中活動,即使如此,在水中活動仍應較常使用防曬品。此外,潮濕的皮膚容易灼傷,因此即使不認為有曬傷,仍應保護皮膚。游泳時穿著T恤並不能保護皮膚,除非防曬品塗抹在T恤之下。八、如果孩子的皮膚對於防曬品有過敏反應,應該仔細挑選不含對胺基安息香酸(PABA),防腐劑以及香料的防曬品,因為以上成分較易造成不良的皮膚反應。 九、如果孩子在外活動有很高度的陽光曝曬,周怡宏醫師建議使用物理性防曬品,例如氧化鋅乳液(膏),它可以完全阻絕陽光到達皮膚上。 最後,如果孩子需要同時使用防曬品及含有敵避 (DEET)成分的驅蟲劑,請勿使用含有兩者的產品。可以先使用防曬品,再使用驅蟲劑,而且防曬品必須每兩小時重複塗抹使用。如果能夠做到上述十大重要防曬準則,相信您家中的小寶貝能夠度過一個愉快的夏日時光。

物價飆漲、生活壓力大 醫師呼籲培養良好紓壓管道

物價飆漲、生活壓力大 醫師呼籲培養良好紓壓管道

最近,您是否常有一種莫名的煩躁感?或者和他人談不到幾句話就不耐煩?面對『煩』事,可要小心了,光田綜合醫院提醒民眾應尋求良好的抒發管道,以免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物價飆漲、社會事件與負面訊息不斷,民眾不僅荷包縮水,連好心情也跟著縮水。身心科溫偉鈞醫師指出,生活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隨時隨地都有不同的資訊刺激我們的思緒與情緒,身心狀態就像是即將爆炸的壓力鍋,一不小心就可能觸動爆炸的開關。大部分民眾雖還不至於到躁鬱症或憂鬱症的程度,但『煩』幾乎已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有許多民眾發現自己的脾氣變得易怒,但總不以為意,直到衝突爆發或傷害到周遭的人時,才知事態嚴重,後悔莫及。有的人甚至以喝酒、自殘、哭鬧、摔東西等不當的方式紓解壓力,輕則造成自己與他人的困擾,重則釀成社會問題。溫偉鈞醫師表示,如果發現自己會對以前不在意的小事感到生氣、煩躁,無法有效控制情緒時,最好尋求良好的情緒發洩管道。情緒抒發的方式因人而異,有人透過運動,有人反而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閱讀書報會比較有效,也有人是到卡拉OK歡唱幾小時,或到電影院看部電影,就能讓情緒與壓力得到紓解。醫師也特別提醒民眾,對他人多點耐心、多點包容,以正面、積極的鼓勵取代負面、消極的批評抱怨,無法有效紓解情緒問題時,也可至身心科接受專業的諮詢。

晨起睡前一杯水 增強免疫力

晨起睡前一杯水 增強免疫力

現代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健康。怎樣才能擁有健康呢?首先我們應該養成一種保健的意識。而科學保健則要順應四季天時,區別對待,才能有效影響我們的健康。仲夏是一年四季中「陽氣」最盛的時節,按「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的觀點,這自然是一個容易患病的時節。流行病學研究證明,心腦血管病每年有兩個發病高峰:數九隆冬和仲夏酷暑,這在醫學氣象學的「氣象症候群」中是常見現象。中國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洪昭光教授指出,「仲夏時,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三高,即:中暑、腦中風、冠心病事件發病高。」由於正常人體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能,但對老人來說,尤其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由於體溫中樞調節,心臟功能、血管及汗腺等功能的調節較慢,在外界溫度變化過大過快時,難以及時調節到位,故當外界氣溫高熱或過度高熱時,體溫隨之升高,很容易發生中暑。且台灣空氣濕度高的情況下,汗液的蒸發散熱作用受限,體溫升高更快,不僅人體感覺胸悶不適,而且更容易發生中暑。血壓下降和血黏度上升是腦中風、冠心病事件的重要誘因,因而老人充足飲水對預防心腦血管意外極為重要。洪昭光教授建議,「晨起一杯水,睡前一杯水」應作為保健常規,特別要注意清晨醒來時的第一次尿色,如淡黃清亮表示體內水分充足,如量少深黃表示體內水分不足,應及時補充。每天八小時睡眠是老人健康的又一重要保證。據歐洲一些國家研究,老人中午午睡半小時左右能使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百分之三十,這與午睡使人體白天的血壓曲線出現一個低谷,使心臟得到保護有關。夏日防暑降溫時,可用冷飲,但切忌豪飲冰啤、冰水,這是常被忽略的急性心肌梗塞誘因。因為食道位於心臟後壁,胃底位於心臟下壁,豪飲大量冰水可誘使心臟表面冠狀動脈痙攣,導致急性心肌缺血。曾見有一些年輕人一時高興,豪飲冰啤突發急性心梗而遺憾終生。飲食的清淡、少油膩,易消化,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和少量多餐,生活規律等也很重要。酷暑季節人們心情容易煩躁,更需注意保持好心情,好心情勝過保健品,有了好心情,什麼病都少。(文案部份擷取自日月文化「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一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