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洗碗懶得戴手套 指甲易變形

洗碗懶得戴手套 指甲易變形

一名家庭主婦指甲凹凸不平,她以為是罹患灰指甲,於是到該院皮膚科就診,經醫師了解後發現,她做家事時不喜歡帶手套,因愛乾淨、勤打掃,手部經常碰水,因此造成指甲根部腫脹發炎,再生長出來的指甲便凹凹凸凸。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皮膚科黃瑞雲主任建議,像這樣的情況,只有改變工作習慣、少碰水,工作時戴上手套,否則吃藥或擦藥也沒用!黃瑞雲主任表示,有些家庭主婦十分勤勞,卻不喜歡戴手套做家事,經常碰水的手便容易造成甲溝炎,即指甲周圍及根部會腫脹發炎,而這指甲根附近正是指甲形成的主要「工廠」所在;工廠素質不良,「產品」自然不佳,做出來的指甲自然凹凹凸凸。另外,夏日炎炎,穿露趾頭的涼鞋、魚口鞋是流行趨勢,有些女性會注意到自己變形的腳趾甲,是不是所謂的「灰指甲」?黃瑞雲主任說有些女性,在步行的時候腳趾第二趾會不自覺向下彎曲,腳趾前頭會壓向地面,因此時間一久變形成硬繭,指甲也變厚,非常像灰指甲。另外,有些人的腳板寬卻穿著楦頭太緊的包鞋或尖頭鞋,加上又是高跟,會讓第五根小腳趾的指甲無法長好,像這種壓迫造成的指甲變形,不是吃藥就可以改善。黃瑞雲主任指出,俗稱的「灰指甲」指的是「甲癬」,就是「指甲黴菌感染」或「香港指甲」。而指甲變形的原因,不是只有「灰指甲」這種病而已,慢性的局部反覆壓迫,機械性或化學性傷害,長期的甲溝發炎,某些特殊疾病(如乾癬),某些藥物的使用,都有可能會造成指甲變形,治療時要小心辨證。應了解真正原因,對症下藥,若不是黴菌引起的灰指甲,吃再多的藥也沒用!

預防過敏從娘胎開始

預防過敏從娘胎開始

如果夫妻兩人都是過敏體質,所生出來的孩子有75%的機率會是過敏體質,由此可知,準媽媽在懷孕期如接觸太多過敏原,若家族中又有過敏遺傳因子,就可能導致新生兒有過敏症狀。醫師建議準媽媽最好從懷孕期就開始預防過敏,有過敏體質的母親在懷孕期間要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包括吸入性和食物兩類)及刺激物。常見的吸入性過敏原有:塵蟎、蟑螂、貓、狗、鳥類等寵物的皮屑,黴菌、棉絮、草蓆及花粉等;而食物之過敏原有:海鮮(特別是蝦蟹等有殼海產)、堅果類(花生、核桃果等),至於在牛奶、蛋、魚等方面,雖然也有專家建議減少攝取,但為了顧及母體及胎兒之營養需求,光田醫院小兒科李昭儀醫師建議上述食物不刻意增加,如此既可減少過敏抗體的產生,也可以讓胎兒獲得足夠的營養。刺激物像是二手菸、化學刺激物等也應儘量避免接觸;而在生活上,居家環境宜保持乾淨,注意室內濕度,保持50%以下,避免養貓狗等寵物。若媽媽在孕期發生過敏現象時,如何將過敏的影響降至最低?李昭儀醫師表示,孕婦在懷孕十六週前最好不要服藥,以免影響胎兒的器官發育。然而氣喘婦女在懷孕時,約有三分之一的症狀會變得更嚴重。但如果因為怕使用氣喘藥物會影響胎兒的發育,而任氣喘症狀的惡化,可能反而會因肺部水腫換氣不良而增加早產兒、低體重兒出生比率,甚至因此增加嬰兒的死亡率,因此氣喘孕婦仍需適當的遵從醫師使用藥物,才能將過敏的影響降至最低。李昭儀醫師指出,寶寶一歲以前是建立健全免疫機制的黃金時期,因此預防過敏要從出生就開始作起。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出生後,我們建議至少哺育母乳六個月以上;寶寶罹患過敏疾病的機會可大幅降低。若無法哺育母乳,在餵哺嬰兒奶粉應選用低過敏性的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寶寶的副食品添加也要在六個月以上才開始,而海鮮、蛋、及花生、堅果食物則以一歲至一歲半以後才開始食用較好。家中的傢俱或玩具最好避免毛製品,而以皮製品或塑膠製品為主。寶寶睡的床套、被套要使用低孔徑塑化布料,並隔週55-60℃之熱水清洗,冷氣機之濾網也要常換洗,才能減少感染機會。李昭儀醫師的叮嚀,準媽媽若在懷孕期接觸太多過敏原,加上家族中有過敏遺傳因子影響,就可能導致新生兒有過敏症狀;因此準媽媽要有從懷孕期開始預防過敏的新觀念。

夏日水質把關 游出健康玩得心安

夏日水質把關 游出健康玩得心安

炎夏氣溫逐漸升高,戶外游泳池相繼開放,游泳已是消暑、舒壓健身的最佳運動,在游泳運動時更要注意游泳池的衛生,才能達到娛樂又健身的目的。民眾如何選擇一個優質的游泳場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市民除應選擇通風良好乾淨衛生的場所游泳外,更要細心觀察泳池是否設有專人管理衛生事項、救生員是否在場、是否每兩小時自行監測池水之酸鹼值及有效餘氯量並將監測結果公告於泳池明顯處,並加強營業場所衛生設備與設施之環境清潔維護及人員的管理。另供客淋浴及更衣場所也應經常保持清潔,而泳客入浴前應落實先洗澡後再入池,共享維持優質的消費環境。為維護游泳池的衛生安全,泳客在入浴前、中、後也應注意下列事項:■游泳前1. 先上化妝室卸妝和擤鼻涕。2. 淋浴清潔身體。3. 穿乾淨清潔的泳衣褲(若出租之游泳衣帽、衣褲、浴巾每次使用後,應清洗並有效消毒)。4. 如廁後應擦拭並清洗乾淨。5. 進入浴池前應在涉水池消毒足部。■游泳中1. 禁止在池內擤鼻涕、吐痰和大小便。2. 禁止其他弄髒身體或汙染泳池(如進食)的行為。■游泳後用淋浴方式清洗全身。為保護消費者健康,衛生局已加強游泳池水質檢測工作,並由營業場所衛生管理人員負責管理衛生事項,定時監測水質,落實衛生自主管理工作,以符合衛生規定。今年泳池檢驗結果已公佈於衛生局網站,提供民眾於游泳時作為選擇消費之指引,點選網址步驟: http://www.health.gov.tw→資訊公告→營業場所水質檢測

健康密碼3蔬2果 癌症遠離我

健康密碼3蔬2果 癌症遠離我

根據國內外醫學研究顯示:若飲食不均衡,短期易造成疲勞、注意力不集中、便秘、過胖、過瘦…等等,長期則會引發一些慢性疾病,甚至是癌症。所以培養正確均衡的飲食觀念與習慣,是健康的不二法門。根據衛生署從民國69年至85年歷經三次全國性國民營養調查,國人油脂攝取量明顯增加,蔬菜、水果方面的攝取卻嫌不足,文明病的發生率直逼先進國家。綜觀台灣近幾十年來十大死因的演變,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劉麗華指出,名列前茅的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與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均與飲食習慣有關,因此為了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首要之途就是在飲食上建立少油脂、高纖維的正確觀念,平日多食用蔬菜、水果這些不含油脂又富含纖維質的食物。蔬菜、水果、榖類中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一些非常重要之植物性化學成份,具有促進健康與抗氧化功效,不僅可提供維護健康所需的營養素,更可以讓身體保持最佳狀態,天天攝取,才能常保健康。劉麗華營養師表示,這些成份對細胞從正常狀態轉變成癌細胞具有明顯抑制能力,所以近年來在預防癌症方面,普遍被提及。植物性化學成份雖不屬營養素,但已被譽為「21世紀的明星食物」,主要就是因植物性化學成份如「茄紅素、花青素、類胡蘿蔔素、多酚類、吲哚、植物皂素、菇類、松稀油」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是防止老化、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因子;另外還有屬植物性荷爾蒙的異黃酮,可和人體荷爾蒙競爭受體,具有調節荷爾蒙,預防乳癌的功用。為了讓民眾方便分辨,將蔬果分為紅色、橙黃色、綠色、藍紫色、黑色、白色系列,建議每天攝取不同群組的各種蔬果。包括了每天2碗半(3份)的蔬菜及2份水果(每份約棒球大小),可獲得蔬果食物中之植物性化學成份。      劉麗華營養師強調,根據專家研究,六成至七成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即透過飲食調整、運動及減輕體重的方式預防。「預防勝於治療」,現在就從平日飲食習慣著手,並攝取足量、多樣的蔬果,以降低及減少癌症的發生。

冷氣吹太兇 小心氣喘復發

冷氣吹太兇 小心氣喘復發

由於天氣太熱,很多家庭工作場所皆啟用冷氣空調,為了節省能源,卻又緊閉門窗造成室內通風不良、過敏原與空氣汙染物的大量累積。加上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夏季氣候溫度與濕度相對較高,每天的天氣濕度及溫度,受到夏季常見的午後雷陣雨,甚至颱風的影響,有時在一天之內就會產生劇烈的變化。很多不穩定的氣喘病人,受不了酷熱的影響以及冰品甜食的的誘惑,在大量攝取之後,會使得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病人過敏氣喘發作。綜合上述的原因,會使得近日來過敏氣喘病人不分大人或小孩,急性氣喘發作的比率呈現顯著的增加。提醒民眾在炎炎夏日裏,氣喘病人如能隨時與其熟悉的過敏免疫學專科醫師密切配合,改善居家環境過敏原,接受以氣喘病情控制為導向的最新氣喘治療,學習完善的居家照顧,並做到下列事項:均衡的飲食、每天持續30分鐘以上的運動、居家環境須光照充足,通風良好、充足的休息與睡眠、保持愉快的心情、多與大自然接近,過敏病人亦有機會杜絕其過敏病的一再發作,過著與正常人一樣的日常生活。徐世達醫師建議氣喘病童在夏日裏的居家生活照顧,在使用冷氣空調時,應該每天於適當時間打開門窗讓室內外通風兩個小時,否則可使用有HEPA系統的空氣清淨機,以免造成室內過敏原與空氣汙染物的大量累積。室內冷氣不宜設定太低,若室內外溫差大於攝氏7oC會造成過敏氣喘不穩定病人的急性發作,所以以病人舒適為原則設定即可,且過敏氣喘病人外出或運動時,應避免中午太陽直射時間,最好於傍晚以後再外出活動。在夏日裏居家打掃時應注意的事項如下:打掃時打掃的人應穿戴口罩、手套、防護衣或圍裙;打掃完一個小時以上,再讓有過敏氣喘體質的家人回家;打掃原則為儘可能由較高處往較低處打掃;打掃原則為儘可能從較乾淨的區域(如臥室)先打掃,再依污染程度逐漸打掃至其他區域;打掃方式須先乾後濕。先用吸塵器、掃把、除塵紙打掃後,再用濕布抹擦。除了需作好居家環境過敏原的防治措施外,臺灣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徐世達醫師表示,目前在過敏醫學上為找出過敏原並加以避免之,改善居家環境(尤其是塵蟎、蟑螂、黴菌、有毛寵物等過敏原的防治) ,在過敏氣喘專科醫師的指導下,以氣喘病情控制為導向適當使用過敏氣喘抗發炎藥物,配合必要時乙二型交感神經興奮劑的使用,為目前氣喘病人的最佳處置方式。根據國外大規模的研究顯示,絕大多數的氣喘病人經過適當地教導與治療,都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

血管長泡泡?認識顱內動脈瘤

血管長泡泡?認識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其實不是腫瘤,故無良性惡性之分,它通常是因血管壁因故變的薄弱後,在血流不斷的衝擊下逐漸膨出似氣泡般,俗稱「血管長泡泡」。沒有破裂前,正如暴風雨前的寧靜般的沒有徵兆,一般的斷層掃描也無法查出,目前只有高階健檢使用的64切斷層血管攝影可以做早期篩檢。日前敏盛醫院接獲一名85歲女士,因顱內動脈瘤破裂,意識陷入重度昏迷,但由於血管因老化而過度彎曲,不利於栓塞,手術治療便成為需要考慮的一個選項。在充分與家屬溝通過後,醫師決定實施顱內微創開爐術。顱內微創開爐術能在夾除動脈瘤的同時清除血塊,及實行顱內壓監測,術中使用高階誘發電位監測,可確認兩側大腦功能保存良好,由於該手術傷害小,恢復快,該名病患在三天後即由重度昏迷恢復意識。敏盛醫院表示,顱內動脈瘤臨床上依出血的嚴重度可分為五級,輕者只有劇烈頭痛,意識仍然清醒。越嚴重的昏迷指數就越低,預後和嚴重度有直接關聯;通常40%的病人會死於第一次的出血,生存者也會面臨再度出血及出血後血管欒縮造成大中風的危險。治療主要是針對預防再度出血為主,目前有兩種方式,一為所謂的血管內治療,利用導管做白金線圈的栓塞,優點是不需開顱術,缺點是再發率較高,需定期做腦血管攝影,另外如果血管太彎時,也不容易成功。另外一種方式則是「手術」,傳統的開顱術,傷口大,破壞較多,現已發展出微創開顱手術,傷口小、破壞少、恢復快,也不需理光頭,手術是在顯微鏡下將動脈瘤夾除,手術中再輔以精密的監視設備,使危險性更低,而且動脈瘤的再發率也很低。故對於年邁的老人家而言,可以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療。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隱形殺手,死亡率及殘障率很高,如果可事先篩檢出,宜及早治療,一旦破裂後,需儘快利用栓塞或微創手術來預防再出血已提高治癒率。

更年期聰明吃 苗條健康有一套

更年期聰明吃 苗條健康有一套

一旦年過三十,人體會因新陳代謝機能的減慢而使得體脂肪所佔的比例逐漸增加,肌肉質量所佔的比率反而減少,因此體重逐漸增加,甚至出現肥胖的現象。肥胖的形成環境因素佔了95%,包括近年來生活水準的改善,食物獲取率的提高,加上多吃少運動以及不均衡的飲食習慣,使得肥胖者愈來愈多,並衍生出許多像高血壓、心臟病等與肥胖有關的疾病,其中以心肌梗塞最為嚴重,常導致猝死,是更年期婦女乃至於銀髮族的致命殺手。臺安醫院婦產科徐弘治醫師表示,更年期婦女若想延年益壽,需從日常生活飲食調整做起,配合持續的規律運動,戒菸少喝酒,方能達成養生保健的目標。徐弘治醫師從飲食調理提出以下建議:一、要降低血脂膽固醇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前者會引起血管硬化,故被稱為壞膽固醇,後者可將膽固醇從血管壁帶走,因而有保護血管的功能,故被稱為好膽固醇。過去不少研究指出,壞膽固醇升高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如能將其降低確實可以減少冠心病死亡率與中風;因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遂成為降低膽固醇的首要目標。徐弘治醫師指出,要達成此目標,應先調理飲食。採用低油、低鹽、低糖、低熱量的均衡飲食,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及富含維他命A、C、E等蔬果;也就是說內臟海鮮蛋卵類食物要限量使用,多吃榖類、糙米、薏仁、燕麥、豆類;烹飪時多採用「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大豆油,多利用蒸、煮少用煎炸;少吃精製甜食,並善用保健食品如茶葉、魚油、紅麴等來幫忙控制血脂。再加上規律的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腳踏車、慢跑、打太極拳、跳元極舞、土風舞、打羽毛球等,每週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如此若尚未改善血脂肪,就得採用藥物治療,血脂一但控制得宜,也會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危險。二、控制體重利用身體質量指數(BMI)可以計算自己有無肥胖的危機。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若數值介於18.5~24,則屬正常;若介於24~27之間則屬過重;若BMI大於27,則屬肥胖,應攝取個人適當的熱量及均衡的營養或參加醫院的減重班,來維持理想的體重。三、貫徹正確的飲食原則要多選擇新鮮富含蛋白質、纖維的食物,可使排便通暢,避免便秘、憩室症、憩室炎的發生。少吃肥肉、多吃蔬菜水果,具有抗癌的作用,可降低20%大腸癌的發生率。避免含鹽份多的加工食品,以預防高血壓。多吃含鈣食物如小魚乾、牛奶、豆腐等來補充鈣質,強健骨骼,預防骨鬆症的發生。徐弘治醫師強調,更年期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藉著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坦然面對也能活出彩色的人生。

乳暈縮小手術

乳暈縮小手術

其實許多女性都有乳暈、乳頭太大的困擾,卻不知道一個很簡單的乳暈/乳頭縮小手術,就可以將巨大的乳頭、乳暈還原成嬌小秀氣的模樣,也有許多接受隆乳手術的病人在滿足了罩杯升級的喜悅之後,才發現乳頭卻變得更突出、乳暈也變得更大、更難遮掩了。乳頭、乳暈在人體構造上是乳房的一部份,共同完成哺乳的工作。當一個女人懷孕之後乳房內的乳腺在受到荷爾蒙作用之下就會開始成熟脹大,乳頭、乳暈的顏色開始加深、尺吋也逐漸成長,這些改變都是為了扮演母親的角色而轉變的。但隨著哺乳期的結束,乳房快速萎縮了,一下子回到原來的尺寸,乳頭、乳暈卻一點也沒縮小,甚至隨著外來的刺激,乳頭還會不斷增大、增長。「乳頭縮小手術」跟去除腳跟厚皮的道理很接近,都是將後天增生的外圍組織切除,讓乳頭在保有原來功能條件下,回到原本嬌小秀氣的模樣,因為沒有侵害到乳頭內的乳管,所以不會影響輸送乳汁的功能。「乳暈縮小手術」則是將太大的乳暈外圍以同心圓的方式將多餘的部份切除再仔細縫合就完成了,一般而言只要乳暈的尺寸不要太大,或縮小的尺寸不要太多,通常只要一次的縮小手術可以達到理想的大小。乳頭、乳暈的組織,較一般皮膚強靭許多,術後復原能力也很好,所以手術過程不會有太大的疼痛感,只要施打局部麻醉針就可以了,術後的復原期也很快,術後照護也只要自行居家換藥即可,大約7天就可以拆線了,旣不影響生活,術後效果又很明顯~是近年來美容手術中接受度成長最快的項目之一。雖說這是個滿意度很高的手術,但在門診時也會遇到病人質疑乳頭、乳暈縮小手術,術後是否會導致無法正常哺乳、乳頭凹陷或乳暈外圍呈放射狀等後遺症,這些成因主要是因為在執行乳頭縮小手術時,損傷了乳頭中心的乳管,或乳暈縮小時切除面積太大所造成,要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對經驗豐富的醫師都是很容易的,只要病人能與醫師充份溝通,並了解正確的手術目的,與術後的期望,要確保術後滿意的成果一點也不難。

用愛抗癌,永不放棄!

用愛抗癌,永不放棄!

「這場病,我看見每個生命的獨一無二。」參加台灣癌症基金會「第二屆抗癌鬥士選拔」的湯家安,在三十六歲的人生精華時期,卻被診斷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經歷過兩次開膛破腹、十二次化療,讓她對生命有的態度完全改觀,與另一半的感情也更為堅定。湯家安在發現罹患大腸癌後,還來不及猶豫、悲傷,就讓醫生截去25公分的結腸與直腸。接踵而來的「化療」考驗,強烈的副作用讓她幾乎嘔出膽汁、掉光頭髮,血球的數值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不得已接受輸血,卻不幸感染C型肝炎,肝功能指數一度飆高到1250,讓她欲哭無淚。當湯家安插著呼吸器進入加護病房時,當下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活下去」,僅僅是認真而且用力的呼吸,為了存在而掙扎。癌症,讓她放棄做夢的能力,失去規劃未來的勇氣,因為不確定還有幾個明天?原本薪資優渥的工作停擺了,計劃中的婚禮也泡湯了,擁有的一切都消失不再。回想起這一年的抗癌,彷彿一個世紀這麼長,現在到台灣癌症基金會的「癌友關懷教育中心」練氣功與拖地板,是湯安家每天的兩大重要事情。經過生死的磨難,湯家安臉上洋溢著笑臉,說現在打算和另一半重新規劃婚禮,「勇敢抗癌讓我比從前快樂!我們更堅定要相互扶持下半生,雖然我們都不知道未來還有什麼考驗,但是我們有信心孤注一擲,欣然面對我們的人生。」如果你也是抗癌鬥士,請與我們一同迎向陽光,感動社會上其他癌友,用愛抗癌,永不放棄!這次由台灣癌症基金會、遠雄人壽、台灣諾華公司,共同推動的「第二屆抗癌鬥士選拔」活動,報名截止日期只到8月31日,參加者有機會獲得五萬元獎勵金。相關資訊請上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 http://www.canceraway.org.tw/fighter/

教養過動兒  多鼓勵少說「不」

教養過動兒  多鼓勵少說「不」

「過動兒」是「注意力缺損過動症」病童的俗稱,主要的臨床問題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多及行為衝動。高雄立市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蓉蓉醫師表示,過動兒的特徵可能在嬰兒時期就呈現睡眠不定時、時間短、躺在床上也是動的時間多、不安、哭泣以及餵食上的困難。學齡前過動兒則可能出現明顯不能專心以及動個不停的現象,也常有動作協調不佳以及語言發展遲滯的現象。小學時期的過動兒可能表現出典型的活動量大、容易分心、衝動等行為,容易在做作業時沒看清楚題目,未經思考而出現不該出現的錯誤,影響學業成績,也常因為坐不住、干擾別人、衝動性,而造成和同學相處的問題。少年時期的過動兒,坐立不安的現象減少了,活動量大常使他們朝運動方面發展。但是少年及青年期過動症患者最大的問題,不只在學業、人際關係上,甚至在後來的就業都會出現衝動控制不佳的問題。如果父母親有照顧孩童學習上的障礙時,黃蓉蓉醫師建議,最好是帶到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加以評估。如果確定符合過動兒的診斷,一般處理的原則可分幾方面如藥物治療、行為治療、課業輔導、日常生活安排等。但是前提是父母親要有正確的認知及態度,才能配合醫療。事實上父母的接納與支持,是過動兒朝向正常發展最大的助力。在幫助孩子改變行為的同時,父母也需適度調整自己的個性來配合過動兒,孩子的心理也會比較健全。此外,過動兒因無法滿足常規的標準、或一般父母的期望而容易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其實孩子是無辜的,千萬不要讓自己失望的情緒影響了孩子對自己的信心。黃蓉蓉醫師建議,父母可儘量安排一些活動如游泳、溜冰等一方面滿足其過好動需求,並藉著鼓勵、讚美其較專長部份,增加自信心,彌補因學業、人際關係上的挫折造成的自卑心態。功課方面可安排一對一的教導方式,彌補過動造成的學習障礙。這些不足的地方是需要較長的時間,千萬不要抱著馬上要看到結果的心態,期待或要求太高對孩子來說都是壓力。父母親雙方也要要互相支持、態度一致,互相體諒與支持,千萬不要因孩子而互相埋怨、怪罪對方,甚至因孩子的存在而造成夫妻感情不和諧。處理問題時,儘可能不要有太多的情緒反應,先停下來想一想,孩子的行為是否嚴重?是可忽略的嗎?行為是來自焦慮不安或故意?再依原則處理。黃蓉蓉醫師強調,過動兒確實是不容易教養的,作父母有生氣情緒或罪惡感是常見的,給自己一些休息,免除照顧責任的休閒生活,會很有幫助。同時讓老師與父母瞭解孩子問題所在,可避免因孩子過動行為激起的不悅情緒,影響正確的處理,減少父母老師間不必要的指責與攻詰。◎在管教上父母應注意的一般原則1. 溫和的語言態度2. 多給予鼓勵,少說「不」3. 協助集中注意力4. 減少環境刺激5. 分段學習6. 規律的日常活動安排7. 注意環境安全教養過動兒對父母而言是一大挑戰,父母應了解及接納孩子,調整自己的個性及過高的要求,彼此間互相支持,才能走更長遠的路。且唯有合理的教養態度及方法,配合適當的醫療才是改善的根本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