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輕輕一碰就骨折?小心骨鬆要你命!

輕輕一碰就骨折?小心骨鬆要你命!

前第一夫人日前意外骨折的新聞,引起許多民眾對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議題的重視。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文哲醫師表示,門診中經常遇到相似的案例,這幾天就有一位長期臥床的脊椎損傷患者,只因為看護進行例行性的搬動,就發生大腿骨折的意外。這種輕輕受到外力碰撞就導致骨折的案例在臨床上其實很常見,而最主要發生的原因,其實就是平常感覺不出來的「骨質疏鬆症」。陳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沉默殺手,經常導致髖部、脊椎等部位的骨折,而復原的時間及耗費的醫療支出更是無法想像。以髖關節骨折來說,每年就花掉健保巨額的經費,造成龐大的社會成本之餘也為患者家人帶來沉重的照護負擔。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老年人一旦發生骨折,約有高達20%會在骨折發生一年內死亡,超過40%必須長期仰賴他人生活。另外,曾經發生脊椎骨折的患者也要擔心第二次骨折的問題,據統計,脊椎骨折患者發生二次骨折的機率,比其它未曾發生過骨折的人高出4至5倍。若要有效預防骨鬆導致骨折的發生,持續接受藥物治療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國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僅有15%接受治療,國人對於骨質疏鬆症的危機意識可說是嚴重不足!其實,骨質疏鬆症只要按部就班治療是一種可控制的疾病,目前已有許多治療藥物供選擇,在主要的鼻噴、口服及針劑三大類型中,患者最常使用口服式藥物。然而這些藥物必須遵守諸多服用上的限制較不適合癱瘓、長期臥床,以及腸胃道不好的病人,或是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以及記憶力較差的老年人。因此,醫師往往會建議這類患者使用針劑式的藥物來治療骨鬆。陳醫師表示,不管選擇哪一種藥物,骨鬆的治療目標還是需要患者長時間的配合用藥才能達到明顯的效果,但陳醫師也表示,能達成這個目標的患者人數實在少之又少,患者一旦停止服藥,骨鬆就會持續惡化。陳醫師也透露,為了降低患者治療上的不方便,今年預期將會有一年只需施打一次的骨鬆藥物上市,屆時除了可以提供骨鬆患者一個更方便的選擇以外,也可以幫助改善患者中斷治療的問題。

鼓勵哺餵母乳 媽媽寶寶更健康

鼓勵哺餵母乳 媽媽寶寶更健康

母乳是給嬰幼兒最好的食物,能增進嬰幼兒與哺乳媽媽的健康。為響應8月1-7日國際母乳哺育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及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 共同呼籲所有市民,給予哺餵母乳媽媽更多支持,以達嬰兒哺育的黃金標準:「純母乳哺育6個月,之後添加適當副食品,並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根據國民健康局宣導資料指出,與純母乳哺育的嬰兒相比,沒有哺育母乳的嬰幼兒,發生呼吸道感染、腹瀉及其他感染、肥胖、氣喘、兒童癌症、較低智商等情況的比率較高;未哺育母乳的母親除產後月經較早來、兩胎間隔較短外,罹患乳癌、卵巢癌及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也較高,顯示哺育母乳能促進寶寶與媽媽的健康。然而許多嬰兒卻無法得到純母乳哺育,歸納可能原因為:1.母親、家庭和社會大眾不了解什麼是純母乳哺育、有什麼好處;不相信純母乳哺育六個月是可能的,也不相信媽媽會有足夠的奶水,甚至不知道添加的食物或液體會對嬰兒有害;2.媽媽在六個月前就需返回職場;3.商業廣告誤導大眾,認為母乳加配方奶甚至比純母乳好。依據衛生局的統計,在各界努力下,臺北市96年度住院期間母乳哺餵率提升至60.2%(90年度為34.8%)、產後1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為47.2%、產後2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為36.95%、產後6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則降至25.4%、產後1年之純母乳哺餵率降到11.4%,顯示哺餵母乳媽媽回到社區或職場,持續哺餵純母乿的比率,隨著時間延長而明顯降低,哺餵母乳是不能只靠媽媽個人的決心與努力,即在家庭及社區中,需要強而有力的支持網絡,幫助媽媽延長哺餵母乳的時間。有完善的支持環境,是哺乳媽媽延長哺餵母乳時間的重要條件。北市衛生局由醫院、職場、社區及法案等方面著手,營造本市友善的哺乳環境,相關措施包括:一、醫院方面:輔導醫院參與認證,成為「母嬰親善醫院」,提供準媽媽選擇生產醫院之參考。至96年12月止臺北市共有19家醫院通過母嬰親善醫院認證,佔臺北市婦產科醫院之75%。及加強醫護人員繼續教育,於產前給予準媽媽相關衛教指導,幫助媽媽於產後順利進行母乳哺育。二、職場方面:輔導各機關、公司行號、公共場所設置母乳哺/集乳室, 建立職場友善哺乳環境,延長母乳哺育時間。三、社區方面:培訓母乳志工指導員,於社區中提供婦女母乳哺育相關諮詢服務,97年1-6月共服務10,820人次、母乳哺育追蹤17,819人次:建立母乳哺育諮詢專線服務,97年1-6月提供健康諮詢服務共計678人次;成立社區母乳哺育支持團體,藉由同儕團體力量支持與協助媽媽持續哺餵母乳。四、法案方面:制訂「臺北市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自治條例」(草案),維護哺乳媽媽於公共場所之哺乳權,本案已排入臺北市議會二讀審議。母乳是大自然賜給嬰兒最珍貴的禮物,在營養提供、疾病預防、智力提昇及健康促進各方面,母乳都是無可取代的。衛生局呼籲市民共同支持與響應,如果有母乳哺育相關問題皆可洽詢臺北市各區健康服務中心。

避免肌膚提前老化,艷夏出遊首重防曬

避免肌膚提前老化,艷夏出遊首重防曬

假日準備出遊嗎?但天氣艷陽高照,紫外線預報指數屢屢在危險級徘徊,想當個白皙亮麗的夏日美人,與其將希望寄託在美白產品和儀器上,還不如預防重於治療,先從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防曬工作做起。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皮膚科黃方怡醫師指出,其實防曬的目的不僅在防止曬黑或曬傷而已。研究指出,80%的皮膚老化都肇因於長時間的紫外線傷害,以致皮膚乾澀粗糙、失去彈性,形成皺紋、黑斑,甚至造成皮膚癌。因此想延緩老化、維持皮膚健康,務須做好防曬,黃醫師提供以下幾點「防曬基本原則」:一年四季、無論晴雨,都要防曬;每天使用防曬乳液、避免在紫外線最強的時段(上午10點到下午3點)從事戶外活動;善用各種遮陽物品(帽子、陽傘、太陽眼鏡)。至於要如何選擇防曬乳液?黃方怡醫師建議,一般日常生活應使用防曬係數至少15(SPF15)的產品,皮膚白皙或有黑斑、雀斑的人,最好提高係數到30左右。防曬品應有良好附著力,防水、防汗。尤其假日從事游泳或戶外活動時,最好選擇有Water Proof或Water Resistant標示的防曬乳液,前者可在水中維持80分鐘,後者可維持約40分鐘。好的防曬乳液需兼具抗紫外線A及B的效果。SPF的數值只代表對中波紫外線B的防曬能力,而穿透力更強的長波紫外線A,才是皮膚老化的元兇,一般都以PA++或PA+++來標示防紫外線A的能力。此外,對於容易長粉刺、痘痘的人,要避免油膩、不透氣的產品,最好選擇註明non-comedogenic(不引發粉刺)的防曬品,才可放心使用!黃醫師指出,防曬是美白的第一要務,也是抗老化的重要工作,希望大家在享受陽光之餘,也能擁有健康美麗的肌膚。■使用防曬乳液小撇步1.需在外出前「十五分鐘」就須擦上。2.視活動狀況隨時補擦。早上擦一次防曬乳並不能保護一整天,最好在中午補擦一次,已經上妝的人,可使用含防曬成份的蜜粉來補妝,一舉兩得。若從事戶外活動,至少每兩個小時要補擦一次。3.從小防曬,學齡期的小朋友戶外活動多,紫外線的傷害最大,應從小使用防曬乳、遮陽品來保護稚嫩的皮膚。

注意產品批號 聰明管理保養品

注意產品批號 聰明管理保養品

日前台北市衛生局至各大專櫃突擊檢查其陳列之化粧保養試用品、贈品等,結果發現某些專櫃提供民眾試用的化粧品未標示批號或製造日期,僅標示開封日期或批號,衛生局已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第36條規定,要求業者立即下架改善,否則將處新臺幣6萬元至150萬元的罰鍰。衛生局表示,現行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6條規定,市售化粧品及試用品等「批號」或「出廠日期」僅須擇一標示,然基於維護消費者知的權益,業者最好能主動告知產品批號所代表之生產日期或有效期限,以利民眾辨識並能減少消費紛爭;另外,也建議消費者可建立自己的「保養品使用手冊」,在裡面可清楚的註明購買日、開封日、產品有效期限及購買金額,一舉如得的管理肌膚健康與荷包。為提升民眾更安全優質的消費環境,衛生局將會持續加強稽查,同時也提醒民眾,為維護自己的消費安全及權益,應慎選標示完整的產品,勿購買來源不明、標示不清或宣稱神奇療效之產品。消費者如有疑問,也可洽詢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市民直撥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分機7105),直接反映心聲或疑問。

如何防治尿路結石

如何防治尿路結石

在台灣炎炎夏日正是尿路結石的好發季節,對於一些曾得到過結石的病患而言,可說是「談石色變」。因為一般人只要定期檢查及多喝水便可預防,但對於結石患者,有近三分之二可能在往後10年內再度復發,尤其是一些上班族,運動少及壓力大等患者更是危險,因此正確的方式及預防追蹤是非常重要的,臺安醫院泌尿科陳欣宏醫師針對其中有些可能被忽略的部分,特別加以說明。在尿路結石的治療上,陳欣宏醫師表示,自從1980年左右開始將體外震波碎石手術(ESWL)應用在治療尿路結石之後,ESWL可說是結石患者優先的選擇,尤其是機種不斷更新,在免麻醉、免住院等優點下,幾乎已成了「輕鬆打」的治療方式,但有些人卻過度迷信,即使結石較適合開刀或內視鏡手術,卻堅持「只要給我ESWL,其餘免談」,甚至到處遍尋名醫「全省打透透」,最後才因無效而接受手術治療。陳欣宏醫師解釋,尿路結石因為有高復發的情形,再加上非阻塞性的碎石不易產生症狀而易被忽略,其中,尤其是接受ESWL的患者,更須在術後一週、一個月甚至三個月至半年內定期回診檢查,也唯有耐心及確實的後續治療,才能做到結石永不再復發。想要預防尿路結石,「多喝水」的確是預防結石的不二法門,而到底每天要喝多少水分才夠,的確因人而異(環境、溫度、運動量等因素);陳醫師建議,病患至少能有2000cc尿量。除此之外,一般病患對日常飲食的管理則常常不知措。大部分人都認為既然結石主要成分是「鈣」,便乾脆來個滴「鈣」不沾,甚至連一些骨鬆症患者須常常補充鈣質也嚇得避之唯恐不及。陳醫師指出,事實上除了少數吸收性高尿鈣症患者須限制鈣的攝取(每天800毫克)之外,一般人過度限制含鈣食物卻可能導致草酸鈣結石,另外,對於草酸鹽吸收過量的人,應減少攝取咖啡、酒、茶、菠菜、草莓、巧克力等食物;而對於高尿酸結石患者則應少吃肉類及動物內臟、海水魚及豆類,酒精或引起酸性尿的可樂及啤酒亦要避免,但柑橘類水果則可多多食用。總之,結石雖然不是大病,但卻是痛趕來要人命,建議一般人應養成多喝水、少吃鹽、少吃動物性蛋白,並且定期檢查及對結石正確的認知,這樣自然可以跟結石說BYE-BYE!

銀髮族旅遊快樂出遊有撇步!

銀髮族旅遊快樂出遊有撇步!

出門旅遊、增廣見聞,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但對銀髮族來說,往往顧慮太多,擔心行程太趕體力吃不消、擔心路上生病怎麼辦,索性打了退堂鼓;事實上,只要行前做好以下的充分準備,銀髮族一樣可以盡興而歸。天主教耕莘永和分醫院家醫科許馨文醫師表示,老年人應選擇交通方便、氣候溫和的目的地,行程不可太緊湊,拉車時間不要太長,在每個景點停留的時間久一點,才不至於一直趕路。老年人比較容易疲倦,旅遊中應有較多的休息時間,若是跟團旅遊,有些旅行社有分齡旅遊團,會針對老年人規畫特別的行程,銀髮族不妨參考看看,最好選擇晚出早歸、吃得飽、睡得好的行程。此外,許馨文醫師特別強調,銀髮族應於旅行前先請醫師作身體評估,徵得醫師同意後才出發,並應根據健康狀況來決定旅遊地點及天數,例如,有心臟病或氣喘病的老人,較不適合到寒冷及高海拔的地方,以免病情惡化;而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不適合需要走遠路或爬山的行程。此外,行前可向醫師申請一份病歷摘要,註明病情、使用藥物、過敏史及發生緊急狀況時應注意的事項,隨身攜帶。至於常用藥物的攜帶方面,由於老年人常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需長期服藥,千萬不可因出門旅遊就擅自停藥,以免病情惡化。旅行時應攜帶足夠用藥,並放在隨身行李中,切勿托運,而有心臟病的人更應隨身攜帶硝化甘油舌下錠等急救藥品。若到國外旅遊時間較長,可附機票影本,請醫師開立兩個月的慢性病用藥。另外,最好也備妥感冒藥、腸胃藥及暈車藥等常用藥品,以備不時之需。另外,為防止意外傷害,許馨文醫師也特別強調,老年人因肌力不佳、步態不穩及視線不良等因素,較容易發生跌倒碰撞等意外傷害,旅行時應帯著手杖、穿著平底鞋,盡量結伴同行,最好隨身帶上通訊工具,不幸發生意外時可立即尋求幫助。出門旅遊,其實只要做好上述的行前準備,相信每個銀髮長輩,都可以快快樂樂出遊,平平安安回家。

植牙術後照護 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一環

植牙術後照護 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一環

近幾年來植牙技術越來越發達,相對的,植牙以後的清潔保養也相對一樣重要。究竟植牙後要如何清潔牙齒呢?牙醫專科主治醫師黃啟文表示,植牙後盡量不要用任何東西碰觸植牙的區域。在吃過東西以後,可用生理食鹽水輕輕漱口,大約經過4~6個禮拜等牙肉組織長好以後,才能逐漸恢復該區域刷牙的動作。當然,亦不應太用力,應以溫和的力度做清潔的動作,若有戴臨時性的假牙,則應注意假牙與植牙之間的關係,不要讓假牙壓迫到植牙的位置,導致發炎的情形。若是活動的臨時假牙,亦應每次飯後清潔、睡前泡在清潔的水中。至於植牙後二週內的照護,黃啟文醫師提出以下幾點供民眾特別注意:1、多休息不要太勞累。2、48小時內可冰敷,減少腫痛的機會。3、48小時後若有腫脹,可熱敷消腫。4、避免抽菸及含酒精性飲料。5、植牙區有輕微紅腫是正常。6、暫時不要激烈運動。此外,植牙後配合醫師的指示回診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曾雍威牙醫師也針對此表示:植牙手術完成後,一週後第一次回診,若有縫合看情況7~14天可拆線;手術完六週後,三個月〈下顎〉、六個月〈上顎〉再回診。若有特別的處理,如補骨,則聽從醫師指示回診即可。當然若有特別的個別因素,則可以隨時與您的醫師聯絡回診,即時解決問題才是上策。

守舊男性大改造 一起擺脫宅男形象

守舊男性大改造 一起擺脫宅男形象

時代日新月異,新時代男性如果只有高大威猛、肌肉健壯,是無法吸引女性的。在現代女性心中的完美男性條件,首先就是要有一張「完美無暇」的臉龐;總觀日本傑尼斯偶像團體或是台灣正夯的男明星,共同的特質就是肌膚細緻有彈性。缺乏保養的守舊男性如果想擺脫「宅男」形象,首先要學會打理自己的臉部肌膚。只要加強肌膚保濕,聰明選擇合適的保養品,就能促進肌膚的蛋白增生、並提昇肌膚循環的順暢度,以重現肌膚光采。想在夏日擺脫「宅男」形象嗎?想成為一個舉手投足都散發迷人魅力的「優質型男」嗎?現在uho優活健康網和Vpon.com折扣隨行推出「搶救宅男大作戰」的活動。即日起至八月二日止,只要線上正確回答六題關於肌膚保養的問題,就能讓宅男成功的與艾瑪斯小姐約會,除此之外還能獲得『碧兒泉-男仕瞬效醒顏試用組』,數量有限!歡迎所有「型男型女」趕快來一起加入搶救宅男吧!活動網站:http://www.uho.com.tw/event/200807/

顏面神經麻痺復原慢,耐心治療是上策

顏面神經麻痺復原慢,耐心治療是上策

張女士(化名)一星期前有感冒症狀,早上起來刷牙漱口時,發現水會從左邊嘴角流出,左眼無法閉緊,趕緊往鏡子一看,發現自己臉歪嘴斜的,到醫院掛號經醫生檢查後,根據醫生診斷結果判斷為「左側顏面神經麻痺」並非中風,經過藥物治療後兩個月回診時已完全恢復。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葉炳強醫師指出,上述突發性一側臉部肌肉無力,又稱〝貝氏麻痺〞,是一好發於青壯年的毛病,年發生率約10萬人有20~25人,大部份原因未明,部份為病毒,特別是帶狀疱疹病毒感染。以不同程度的一側臉部肌肉,包括額頭、眼眶周圍、臉頰、嘴角無力、舌頭味覺下降,有時伴隨耳後疼痛及對聲音敏感等症狀。顏面神經是我們腦幹所發出的頭顱神經第七條,掌管臉部肌肉為主,除了〝貝氏麻痺〞以外,有約兩成是其他原因侵犯顏面神經所引起〈如:發炎、外傷、中風、腫瘤…等〉。葉炳強醫師表示,臨床診斷上會按照病患發生的經過、症狀的特點及伴隨的毛病作判斷,並非ㄧ定要做腦部掃描。治療方面,發病一週內使用中等劑量類固醇治療1~2週,配合臉部肌肉運動,2~3個月內約8成以上的個案均獲得相當良好的恢復。部分病人需要配合抗病毒藥物,眼角膜保護措施,甚至電療等輔助方法。葉炳強醫師強調,顏面神經的恢復較緩慢,甚至在前兩星期並不會有好轉起色,但八成以上的個案會在8~12星期有良好的復原,病人應有適當的心理準備。但仍有少數病人有一些困擾的後遺症或未能完全恢復,這一部分就需要和專科醫師作進一步的討論。

過濾賣場逾期食品的小撇步

過濾賣場逾期食品的小撇步

到超市、賣場購買生活食品已經成為多數上班族的習慣,但您有仔細查看過「有效期限」嗎?為加強市售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維護民眾消費權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近日針對北市108家大賣場、超市是否有違規販售變質、腐敗或逾期之食品,總計查獲9件逾期食品,除要求業者立即下架銷毀違規產品外,衛生局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罰鍰3-15萬元。此次查獲的9件逾期食品,包括「家樂福三民店販售之光泉鮮果園及光泉麥茶」、「惠康長沙店販售之蘋果麵包」、「惠康中華分公司販售之韓國原裝進口正安泡菜」及「火焰山德式香腸」、「全聯台北中華分公司販售之禎祥冷凍蕃薯條」及「國防部福利總處北東站販售之藍藻麵及抹茶麵」,皆已依法抽驗,並要求業者依規定將違規產品銷毀。衛生局呼籲販賣業者,賣場中販售的食品種類繁多,內部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應確實,其中舖貨或補貨時,應有先進先出(注意有效日期)的管理機制,對於距離有效日期較近之食品,亦應有內部控管機制(如:下架時間等),以避免過期食品仍於販售架上,不僅影響消費者權益亦有損業者商譽;同時提醒消費者採購食品時,無論是進口或國產包裝食品均要有完整的『中文標示』,包括產品名稱、成分、重量容量或數量、廠商名稱、地址及電話、有效日期、原產地等。此外並要仔細核對有效期限,拒絕購買逾期食品,以確保食用安全。衛生局提供查核逾期食品小撇步:1.貨架上之食品外盒髒污、老舊或凹陷2.有效日期短(例如:冷藏生鮮產品、乳製品)3.有效日期較長(例如:罐頭、奶粉、冷凍食品)4.銷售量較差之小廠牌食品5.陳列架較易忽略之食品以上都是常見逾期食品的特性,衛生局再次呼籲市民如發現賣場、超市等場所販售違規食品請與該局聯絡,如因舉發經查證屬實,即依據衛生署「檢舉違反食品衛生案件獎勵辦法」規定,發給檢舉人查獲案件所處罰鍰金額的百分之五作為獎金。衛生局已有設立食品衛生消費者服務專線,民眾如果有發現逾期食品、相關食品衛生問題或有意願加入志工行列者,皆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