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久坐不動上班族 易誘發痔瘡

久坐不動上班族 易誘發痔瘡

現代人由於工作的關係,生活忙碌緊張、飲食作息不正常,連帶也使得排泄不順暢,便秘、拉肚子的狀況更是許多人都有的經驗。光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彥志醫師表示,由於便秘、拉肚子都會使肛門在用力過度的情況下,造成血液循環不好,久而久之就形成痔瘡。李彥志醫師指出,痔瘡幾乎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上班族長時間久坐,懷孕婦女因骨盆腔壓迫造成血液循環不好,都可能是誘發痔瘡的原因,在門診中時常可看到因排便出血而心生恐懼的患者前來求醫的例子,患者主訴多半是如廁後用衛生紙擦拭時擦出血漬,嚴重者甚至鮮血直接滴在馬桶上,因此患者多半懷疑自己是否得了癌症而趕緊前來就醫,醫師指出,其實這些症狀大多是內痔的表現,因為肛門齒狀腺內無痛覺神經,患者並不會感覺疼痛;相較之下,如果痔瘡長在肛門齒狀腺外,形成外痔,由於腫脹且有痛覺神經在患部而讓患者痛苦難耐。李醫師進一步指出,痔瘡依嚴重程度分為四度,第一度是解便時有血,但尚無脫垂的感覺;第二度是解便時發現肛門有東西脫垂出來,但會自動縮回;第三度則是痔瘡會脫垂出來,要用手推回去;最嚴重的是第四度,痔瘡脫垂出來而且用手推不回去。通常第一度的症狀可以藉由飲食習慣的改變,例如:多食用高纖食物、多喝水,溫水坐浴,或使用藥膏與栓劑來改善治療,若改善效果有限,還可以施打硬化劑,讓痔瘡結疤硬化;若為第二度的話除了施打硬化劑之外,還可以使用橡皮筋結紮讓痔瘡脫落,再嚴重者醫師就會建議以開刀切除。由於目前醫療技術的進步,相較於傳統手術,新式的痔瘡環狀切除術更可為怕痛、沒時間的民眾提供另一項治療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發生痔瘡的年齡主要以年紀較大的病人為主,不過門診中亦可以看到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長痔瘡的案例,醫師指出,如果熬夜、口乾舌燥、常吃辛辣食物,例如:麻辣火鍋,都會造成血管組織充血情形,更容易引發痔瘡的產生。因此李醫師提醒民眾,預防痔瘡的方法除了多吃高纖食物、多喝水有助排便外,多運動可幫助腸胃蠕動,同時上班族記得不要長時間坐著,應該每一個小時起來活動活動筋骨;除此之外,記得養成每天定時上廁所的習慣,但不要邊看報章雜誌邊上廁所,以免蹲太久造成血液迴流不好,更容易引發痔瘡。

無飢餓脂切法 四週快樂減重

無飢餓脂切法 四週快樂減重

炎夏已然來到,許多愛美女性經一個冬天不經意養的小肥肚、蝴蝶袖和大腿贅肉,即將在小可愛和迷你裙中無法遮掩的現身!這可怎麼辦才好?想要在夏天展露完美無暇身材的朋友有福了,不用因節食而挨餓,也不要盲目亂吃減肥藥,現任台灣整合醫學協會理事,亦是光晟中醫診所負責人的呂春美醫師,藉由《無飢餓脂切法-四週快樂減重》新書發表會,跟大家分享她的獨家寶典-無飢餓減重殺手級的配方。控制體重在這個營養過剩的富裕年代,幾乎成了所有人的難題。但是你知道嗎?減重會失敗的原因,就是敗在「腦疲勞」!斤斤計較卡路里,每天餓得頭昏眼花,還不能滿足口腹之欲,難怪減肥減肥,愈減愈肥,其實,認識肥胖菌,放鬆情緒上的壓力,才是減重成功的關鍵!近年來,各界醫學專家對於肥胖研究終於有所突破,美國科學家發現肥胖與每一個人腸道內的內在菌叢的菌相有相關性,當一個人腸道內有「肥胖菌」居住時(大部份為厚壁菌屬),變胖的機會立即升高,甚至科學家還發現肥胖有可能會藉由「肥胖菌」而傳染。另一個重大發現是由日本學者提出的「腦疲勞」理論,減重之所以失敗率很高的最大關鍵在「腦疲勞」,「腦疲勞」其實是日本的用語,意思就是,許多減重的方法逆勢而為,執行不易,會對施行者造成極大的壓力,而使心理產生挫折感,導致放棄。因此減重不應讓日常的飲食生活變成壓力,而是應該有一餐(特別是晚餐),盡情放鬆吃喝,只要每日的總熱量攝取是降低的即可。胡芳芳總編輯表示:「山岳文化很榮幸能邀請到呂春美醫師,將她多年對於天人合一的自然療法的研究,提供較天然、無傷害的方法來解決人類很多健康方面的疑難雜症,呂春美醫師致力於推展整合醫學,並不吝嗇於將研究及心得全都搜納在《無飢餓脂切法-四週快樂減重》這本書中,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拜讀,就能夠瘦得美麗、瘦得健康!」《無飢餓脂切法:四週快樂減重》的審訂者,也是《尋找沒有傷害的藥》的作者許清祥醫師則表示,呂春美醫師近年來專心致力於減重方法的開發,除了提出「肥胖菌」和「腦疲勞」的解決方案外,並將傳統醫學中時間順勢療法(子午流注學)和內經中五臟五行學說整合為新一代的無副作用減重療法,最大特色是揚棄過去減重不該吃什麼食物,轉為應該在每日適當的時間,補充適當的營養,調和臟腑運行,平衡人體陰陽,在無飢餓的情況下,把減重交給FAT KILLER(肥胖菌殺手),美食照樣快樂吃!呂春美醫師表示:「減重,不是用減的,而是用補的!」無飢餓體重管理的做法是早上起來養成排便習慣,將腸道淨空後,開始12小時淨空排毒。早上補充幫助代謝的營養素,如ω3脂肪酸、微量元素及維生素、以及減少腸內肥胖菌的抑菌胜肽AMP;中午以五色蔬果來補五臟;餐間飢餓時可吃健康零食;到了晚上就可以與家人朋友輕鬆享受晚餐,只要遵循以上的要點,就可以達到減重無負擔的效果囉!至於何謂「五行蔬果補五臟」?呂春美醫師表示,中醫五臟肝、心、脾、肺、腎,各有不同屬性,所需要的營養素也不同。《神農本草經》中將不同顏色的蔬果或藥材分歸五臟。以現代營養學的觀點來看,不同顏色的蔬果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或酚類都不相同,對於不同器官的功效也不盡相同。如果我們根據五行相生理論(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利用一星期的時間,每天補充不同蔬果,依照順序調理五臟,五臟必能生生不息,不僅能減重,而且更健康。另外,為了讓全省的朋友可以進一步的與呂春美醫師對談,接下來將在6月26日(五)晚上七點到九點在台北金石堂信義店以及6月28日(日)下午兩點到四點在高雄金石堂成功店進行巡迴座談會,只要讀者憑書腰報名講座,會有一份減重見面禮,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到場支持!

鼓勵花蓮病童 如果兒童劇團熱情演出

鼓勵花蓮病童 如果兒童劇團熱情演出

如果兒童劇團昨天(6/17)上午在花蓮慈院兒童病房說故事,透過生動的戲劇肢體語言說「老鼠娶新娘」的故事,從老鼠雖小卻有自己的本事,鼓勵小朋友不要小看自己,也祝福病童趕快病癒,快快樂樂的生活。 如果兒童劇團「台灣大哥大關懷大使醫療巡演」當天上午抵達花蓮慈院兒童病房,由水果糖姊姊、小辣椒姊姊、棉花糖哥哥先在遊戲室演出台灣民間兒童故事「老鼠娶新娘」。花蓮慈院主任秘書梁忠詔也到場歡迎如果故事達人團,並親切的問候小朋友及家長,還參與帶動唱開場演出。 「老鼠娶新娘」是描述在一個農莊的牆角下,有個老鼠村。村長要幫她漂亮的女兒「鼠條」找一個全世界最強的女婿!幾番打聽,村長認為世界上最強的是太陽;可是太陽會被烏雲遮住,便去找烏雲;可是烏雲會被風吹散;老鼠村長趕緊去找風;可是風又會被牆擋住,牆又怕老鼠來打洞。村長這才知道,老鼠雖然小,卻有自己的本事呢!於是就高高興興地把女兒嫁給青梅竹馬的朋友「鼠來寶」。 小辣椒姊姊說,希望藉由「老鼠娶新娘」的故事,鼓舞小朋友不要小看自己。聽完故事,有獎問答活動,小朋友開心的舉手應答,「人人有獎」的喜悅就映在孩子天真的臉上。對於今天的故事活動,陪伴孩子的家長也都歡欣,因為劇團生動的演出,讓生病的孩子度過ㄧ個快樂的上午。 說故事節目結束後,如果劇團的大哥哥、大姊姊又分兩組,到兒童發展復健中心及病床旁,爲無法到遊戲室的孩子表演魔術、送禮物,遇到年紀較長的病人,還慷慨的傳授幾招魔術手法,讓每個孩子在驚嘆聲中笑逐顏開。歡樂時光很快的過去,大哥哥、大姊姊笑談間更真心的祝福孩子趕快好起來,走出醫院。 

眼球先生搞「EYE飛翔」T恤 為眼疾病童募款

眼球先生搞「EYE飛翔」T恤 為眼疾病童募款

長期致力於跨領域創作的知名藝術家「眼球先生」,2009年夏季應奧比斯之邀,特別公益跨刀,將全球唯一一架、改變了千萬人生命的眼科飛機醫院,轉化成Q版的「EYE飛翔」飛機T恤,期盼幫助落後地區的失明小孩籌募醫療經費,讓他們重拾歡笑!眼球先生認為,一般人對飛機的印象不外乎是個交通工具,然而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卻早已跳脫了這個藩籬。由於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自1982年起,每年皆造訪6到10個醫療落後、貧困的發展中國家,為當地弱勢族群如兒童、女性及老人,帶來眼科醫療技術,在眼球先生心中,它不但是架醫療專機,更像是到全球各地發送光明之禮的聖誕老公公,為需要幫助的眼疾病患重啟復明的希望。自稱是住在地球的「外星人」的眼球先生,生活中總有源源不絕的點子。他誠摯地盼望希望每個穿上「EYE飛翔」T恤的人,都能成為一個移動的「愛心發電機」,主動關懷居住在地球上的弱勢族群,將個人的小愛傳出去,為不幸因貧窮或缺乏醫療資源的眼疾病童,帶回生命的價值與感動。「EYE飛翔」飛機T恤義賣,所得將捐助財團法人台灣國際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作為眼疾病童藥物與手術經費,更多相關訊息,請瀏覽http://www.orbis.org.tw 或電洽(02) 2546-5046分機14王小姐。關於國際奧比斯國際奧比斯是一非營利醫療教育組織,肩負全球救盲使命。奧比斯透過提供醫療設備和技術,以及培訓眼科醫護人員,協助落後國家制訂長遠的救盲計劃,解決可避免的失明問題。我們積極提升各地眼科醫護人員的技術水準,期待受助地區的醫療夥伴能夠自行營運,為人們提供可負擔、方便及持續的優質眼科服務。想進一步認識奧比斯的工作,請瀏覽http://www.orbis.org.tw。

改善乳房疼痛 試試”自然療法加運動”

改善乳房疼痛 試試”自然療法加運動”

乳房疼痛可分為週期性和非週期性。週期性疼痛大多和月經周期有相關,常是在月經周期前七至十天開始,月經開始後疼痛就會逐漸緩解。至於疼痛的原因則是與賀爾蒙息息相關。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洪進昇表示,月經快要來臨之前,雌激素和黃體素的分泌產生變化,刺激乳腺組織、壓迫神經、產生腫脹甚至疼痛的感覺。根據神經分佈的範圍,會痛在乳房、乳暈周圍或是轉移疼痛至腋下、手臂內側。疼痛大多是陣發性抽痛,局部壓迫時會較痛,但不會隨姿勢或時間有明顯改變。單側或雙側都有可能,因人而異。至於乳癌 的可能性並不高,但是若同時有觸摸到硬塊或腫塊的話,仍需理學檢查及超音波或乳房攝影進一步確認。非週期性的乳房疼痛,包含的因素很廣,像是感染、良性腫瘤(纖維囊腫)、更年期補充的賀爾蒙,甚至近年來熱門的植物性賀爾蒙(大豆異黃酮)都有可能。也有研究提到壓力,熬夜,咖啡或刺激性食品也會造成。洪醫師指出,乳房疼痛大多是會自我緩解,尤其是週期性的疼痛。非週期性的疼痛通常要找出可能的原因,也不見得需要藥物。自然療法中,維他命B6及維他命E有人認為可以改善疼痛的情形。另外,一些舒緩的伸展運動也能有所幫助。藥物治療上則有止痛藥,如普拿疼,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或是調節賀爾蒙的藥物,如 Bromocriptine,Danazol,Tamoxifen之類。就個人的經驗,洪醫師大多會建議先觀察或是使用自然療法及運動,若是疼痛到影響生活作息,則可以短期服用止痛藥,如果還是沒效,再進一步使用調節賀爾蒙的藥物。大多數的患者都還可以容忍這樣的不適感,真正需要藥物治療時,可以漸進式的給予,讓生活品質改善即可。

改善「經前不爽」 遠離敗犬「衰」運

改善「經前不爽」 遠離敗犬「衰」運

活力四射的夏天來臨,是女生們展現美肌及身材的好機會。但就算備好屬於夏天的挖背背心、比基尼以及扶桑花洋裝,卻擔心小紅報到前會爆痘、水腫、脾氣壞,變成讓另一半受不了的「敗犬」嗎?想知道如何遠離經前水桶腰,變身美肌活力女生的好撇步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林姿吟醫師表示,女性體內的荷爾蒙系統就是女性美麗的關鍵秘密。當荷爾蒙每個月週而復始的變化時,從皮膚、體內水分的去留以及情緒都深受影響。例如,不少女生在月經來臨前,總會發現臉上多了幾顆又紅又大的生理痘,甚至胸前與背部肌膚也都難逃一劫。此外,不少美眉還會在小紅快來前莫名其妙的水腫、腹部鼓脹,或是頭痛、情緒暴躁易怒,疲倦無活力等,諸如此類的現象,在臨床醫學上統稱為「經前症候群」;根據統計超過八成五的女性都曾經歷一些經前不適的症狀,其中約5成的女性表示這些經前症狀達到會影響日常作息的程度,然而大多數人卻不知經前不適其實可以預防及改善,不需每個月默默忍受它。林醫師說明,許多國外的最新研究顯示,減緩荷爾蒙週期性的波動,可有效改善較顯著的經前症狀,而一些新型的口服避孕丸對此有所幫助。像是衛生署最新核准的超低劑量口服避孕丸,藉由24+4天的服用劑型,不僅降低每天攝取的劑量,且比一般口服避孕藥多增加三天的服用期。這「減量、延長」的新劑型設計,讓調節體內荷爾蒙的效果延續一整月,不僅比一般21天劑型的配方更能平穩女性體內荷爾蒙波動,並且還能達到有效的避孕效果。此外,有些口服避孕藥配方中使用新一代的黃體素,能制衡女生體內雄性素所引起的皮脂腺過度分泌的問題,降低粉刺惡化成囊腫型的生理痘,也可以中和由雌激素所引發的水腫問題,改善因水分蓄積造成的體重上升。林醫師說,漫長暑假,有痘痘或經前水腫等不適問題的美眉們可在諮詢專業醫師後,使用這類新劑型小丸子來改善,也能夠自信穿上比基尼泳衣展現窈窕美姿,朝向勝犬之途邁進。另外醫師也叮嚀,使用避孕藥另一好處是幫助女性遠離意外懷孕的風險,不趕暑假墮胎潮,才是王道喔!!延伸閱讀:http://www.wewomen.com.tw/knowledge/care_a.asp?dataId=594

乳癌病友自行車環島挑戰 6/18邀您一同加油打氣

乳癌病友自行車環島挑戰 6/18邀您一同加油打氣

一支由乳癌病友姊妹和家屬組成的自行車環島挑戰隊,將自6月8日展開為期13天,宣導「摸一下、抹一下,婦癌防治大家一起來」的旅程。病友們發願藉由環島揭開宣導序幕,透過3年時間,至全國369個鄉鎮加強宣導婦女做好乳房健康三部曲及子宮頸抹片檢查,透過實際行動,傳達出乳癌病友的生命力。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臺灣95年新增6,895名乳癌個案,96年有1,552名婦女因罹患乳癌而死亡,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4位。就地理區域來看,9成以上鄉鎮市區每年至少新增1名乳癌個案,由此可見,乳癌對女性所帶來的威脅,是沒有城鄉差距的,因此本活動希望藉由這群姊妹的行動力,並以369鄉鎮走透透概念,深入臺灣各角落,喚起民眾對婦癌防治工作的重視。乳癌其實並不可怕,是可以經由篩檢,早期發現、治療,存活率很高的癌症,早期乳癌在接受適當的治療後,病情通常可獲得控制甚至治癒,根據統計,乳癌的第1期存活率可達90%以上,而第0期乳癌的存活率甚至接近100%,就如參加自行車環島挑戰隊的姊妹們,罹癌後仍能活出自我,展現充滿活潑的行動力。此外,我國的乳癌治療品質並不亞於美國,雖然根據統計,臺灣乳癌5年存活率雖低於美國,但以各期別5年存活率來看,臺灣各期別存活率與美國相當,而整體存活率低於美國的主要原因為,我國婦女接受乳癌篩檢比率偏低,以致乳癌晚期個案佔較多。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50-69歲婦女2年內曾接受過乳房攝影篩檢率僅12%,美國則高達7成以上。所以,國民健康局再次呼籲婦女,為早期發現乳癌,請做好「乳房健康三部曲」,也就是「每月定期自我檢查乳房;35 歲以上每年接受專科醫師檢查;50歲以上的婦女,每2年至少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本次環島行程從臺北新店出發,沿途經宜蘭、花東、高雄,再沿臺灣西部回到臺北。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何麗卿秘書長表示,自行車環島對一般人來說是對自我體力、熱情與毅力的挑戰,對乳癌病友來說更是如此,乳癌病友協會對自己與社會永不放棄的精神令人感動,此行在自行車騎士協會的專業領隊陪伴之下,希望能協助乳癌病友一圓自行車環島的夢,為3年至369鄉鎮進行婦癌防治宣導注入更多的動力。歡迎有意願支持病友的民眾於98年6月18日上午11時到台中市衛生局集合(南屯區向心南路811號),騎著自己的愛車一同加入為病友加油打氣的行列。【造勢車隊陪騎】集合時間:10:45集合地點:台中市衛生局活動時間:11:10~11:30活動路線:台中市衛生局→向心南路→向心路→文心路一段→台中圓滿戶外劇場

術前禁食 提高手術安全性

術前禁食 提高手術安全性

有過手術麻醉經驗的民眾,多數都知道「術前禁食」的規定,而且通常醫護人員會要求從手術前一天的半夜12點到當天手術之前,病患不能進食任何東西,連水也不能喝。但在臨床上,手術前仍然常發現有患者吃早餐或吃檳榔的情形。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李聰世醫師表示,事實上,手術麻醉之前如此嚴格要求禁食是有原因的。術前禁食最大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病患在麻醉時將胃裡食物嗆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人在清醒時,任何異物跑進氣管都會引起保護性的生理反射(咳嗽),以將異物排出氣管外,然而當麻醉科醫師在手術前給予病患麻醉藥物,病患逐漸失去意識後,這樣的保護性反射就會消失,若此時胃部因為有食物鼓脹、大量胃酸分泌,就有機會溢出而造成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可是需要長時間治療且有一定比例的死亡率呢!因此,接受麻醉時,一個「空的胃」是必要的。但是有些患者會有疑問?倘若接受的是半身麻醉(人是清醒的),是否也需要術前禁食呢?李聰世醫師表示,半身麻醉當然也需要術前禁食,因手術當中隨時會有變化,部分病患可能因為半身麻醉效果不佳,手術過程生命徵象不穩定等特殊因素,需要改上全身麻醉,此時若空腹時間不足,仍舊有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究竟空腹時間需要多久才足夠呢? 李聰世醫師表示,一般來說,成人持續禁食八小時以上為基本原則,若術前僅飲用清澈液體(如開水、運動飲料、不含渣果汁),因為胃排空時間較快,則只需禁食兩小時;嬰幼兒若是餵食母奶,需要禁食四小時,若是餵食配方奶則需禁食六小時。儘管禁食時間足夠,但有些特殊情形如腸阻塞、孕婦、嚴重腹水或是長期腹壓增加的病患,仍然有較高機會造成吸入性肺炎。李聰世醫師指出,雖然手術前要禁食,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甲狀腺疾病…等而有長期服藥控制的患者,術前仍建議以少量開水吞用藥物,能使術中情況更穩定;但糖尿病患者於禁食期間切記不要服用糖尿病藥物或施打胰島素,以免造成低血糖的併發症。若患者因病情需要接受緊急手術搶救生命,就不堅持一定要禁食到足夠時間,當然此時胃部可能還有食物尚未消化排空,風險相對也會提高。術前禁食是病患手術麻醉前很重要的功課,唯有確實執行才能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清潔針具交換 阻絕毒癮愛滋危機

清潔針具交換 阻絕毒癮愛滋危機

藥癮者透過共用針具而感染愛滋病毒已成為我國愛滋病防治上之新隱憂,尤以94年,新增愛滋感染者當中有7成都是藥癮者,創下歷史新高,為因應日益嚴峻之愛滋疫情,有效控制預防靜脈毒癮群體間之愛滋病傳播。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97年1月起,依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政策執行「清潔針具交換計畫」設置清潔針具及保險套自動販賣機及社區藥局交換回收據點,有效提高清潔針具與保險套使用率,藉由提供清潔針具給藥癮者,以避免因共用針具、稀釋液及容器而感染如B型肝炎、C型肝炎及愛滋等血液或體液感染性疾病的傳播蔓延。臺北市「清潔針具交換計畫」之執行,與社區藥局、醫療院所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門診部等,設置47處針具交換執行點,其中社區藥局有30處,免費提供毒癮者清潔針具交換,另經評估以藥癮個案常出沒之區域設置清潔針具及保險套販賣機共17處,讓藥癮者使用清潔針具之便利及可近性之需求,避免因共用針具或稀釋液而感染愛滋或相關血液及體液傳染疾病之罹病風險與潛在危機,以阻絕毒癮愛滋危害。且考量其安全性,該局自97年7月起販賣機販賣之針具皆為安全針具,針具一旦使用後,針頭會自動內縮,避免扎傷民眾,另在設置點避開國小校區400公尺內,確以評估其安全性與防疫之平衡。臺北市95年度起配合行政院衛生局疾病管制局執行愛滋減害試辦計畫後,除了加強愛滋病毒篩檢及教育防治外,漸漸得以控制驟升的靜脈藥癮愛滋感染趨勢,至97年底毒癮愛滋新增個案已下降至1.5%,顯示減害策略之運用在已獲得具體成效。

骨折治療勿依賴非正規醫療

骨折治療勿依賴非正規醫療

人在世上,難免會生病或受傷;骨折自古就有,如今依然常見。由於一般民眾對骨折的了解有限,遇骨折情形常因此忽略或以不正確的方式來處理。雖然有許多古老的處理方式仍然被保存下來,但隨著解剖學及生理學的發展、X光的發現及應用、外科麻醉及手術技巧的進步,鋼板骨材的日新月異,現代的骨科醫師們對骨折及脫臼的病理機轉及治療方式的認識已經和古人大大不同。一般民眾面對其他疾病時,都會要求最好的檢查、最新的治療方式、以及最新最好的藥物;有的民眾還會上網尋找最新的醫療資訊來和醫師討論。但當面對常見的骨折脫臼等問題,許多民眾仍然依賴非正規的處理方式,兩相比較,不是非常奇怪嗎?天主教聖功醫院骨科 - 李彥興醫師表示,當骨骼骨質失去連續完整性時,即稱為「骨折(Fracture)」。一般人常會問:「是裂開還是斷掉?」,許多人認為「裂開」只是「有條裂縫」,「斷掉」時兩個斷端分開才是「骨折」。但在醫學上,不論是「裂開」和「斷掉」,其實兩者都是骨折,只是「無移位骨折」和「移位性骨折」的差別而已。如果受傷時所受的力量較小,使得骨骼失去連續完整性,但還不足以使斷端移位,便是「無移位骨折」。那是因為骨頭並不是單獨存在的,它的周圍還有許多韌帶、肌腱、肌肉、皮膚包圍著,這些組織包圍在骨頭的周圍而起了一些固定的作用,手術時將周圍組織打開就可以看到其實骨骼已經分開成兩塊了。如果此時沒有診斷出來,或者未用石膏或手術加以固定,甚至還使用患肢踩地提重,原本未移位的骨折很可能會變成移位,「裂開」變成「斷掉」,徒增治療上的困難,延緩復原的時間。至於「移位性骨折」則是因為受傷時所受的力量較大,在骨骼失去連續完整性時,周圍的軟組織無力維持原來的位置,甚至同時受到撕扯而破裂,就同時使得骨折斷端移位了。骨折又可分為「封閉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李彥興醫師指出,封閉性骨折發生時表皮完整無損,或僅有和骨折無關的表淺性傷口。雖然看起來單純,但是封閉性骨折仍有可能是粉碎性骨折或關節內骨折,絕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某些直接撞擊傷害雖然沒有傷口,但常使得受撞擊處的皮膚、皮下組織、及肌肉等組織受到傷害,可能在一段時間之後出現皮膚壞死甚至肌肉壞死的狀況,一定要由骨科專科醫師來做正確的診斷與治療,以防止併發症的產生。骨折時如果發生外物刺入或骨折斷端刺出的狀況,就形成「開放性骨折」,表示有一處和骨折處相通的外在傷口。這種骨折有較高的機會引起傷口發炎、軟組織缺損、甚至造成骨髓炎,應該由骨科專科醫師來做徹底的清創手術,將可能引起感染的異物或壞死組織加以清除,再視骨折及傷口的狀況來予以內固定或外固定,有時還需要做補皮手術來重建缺損的軟組織。李彥興醫師說,正是因為每一個發生的骨折都不一樣,處理的方式也都不同,所以受傷時一定要請骨科專科醫師詳細檢查,仔細評估。例如:有裂到關節面的骨折和沒有裂到關節面的骨折,兩者在處理時要考量的重點就不一樣,於是在治療上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作法。又例如:脫臼發生時,有時候會合併有骨折同時發生,這就不是只單純將脫臼復位這麼簡單而已,還要視骨折的形態來決定是否要開刀治療。另外,骨折有時也會合併鄰近組織(例如血管或神經)的傷害,也必須列入治療時的考慮。總而言之,針對不同的狀況做最適當的處理,才能使骨折處順利的癒合,而不致於留下後遺症;受傷時應尋求骨科專科醫師的診療,切勿諱疾忌醫,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進一步傷害,得到最好的治療,儘早恢復肢體的正常功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