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溫馨慶祝母親節 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

溫馨慶祝母親節 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

5月10日母親節將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精心策劃於98年5月8日(星期五)上午8時至11時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2個院區(和平院區、婦幼院區)及信義、中山、內湖、北投門診部舉辦『慶祝母親節---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活動,請民眾把握難得機會,踴躍參加篩檢。■ 癌症連續26年為10大死因之首癌症號稱21世紀人類的頭號殺手!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數據顯示,自民國71年至民國96年,惡性腫瘤已連續26年蟬聯臺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榜首。96年癌症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地區女性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分別位居國人主要癌症死因之第4位、第6位及第8位。上述3項癌症均具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良好等特性。■ 乳癌是臺北市女性最好發癌症,三點不漏保安康臺北市女性乳癌的發生率是女性10大癌症之首,96年死亡人數高達每10萬女性人口15.03人,死亡率是第3名(次於肺癌及結腸直腸癌),不過卻是中壯年婦女第1大癌症死因,由於近年來隨著乳癌的罹患率不斷的上升,好發的年齡層也在逐年的下降中,不管是每個月乳房的自我檢查,或是健檢時的乳房常規檢查,都是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近來加強宣導的重要方針。同時提醒婦女朋友不要忘了,愛波三部曲:1、每月定期乳房自我檢查。2、35歲以上之婦女建議每年應接受專科醫師檢查。3、50-69歲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提醒婦女朋友不要忘了每年應定期接受婦癌篩檢,「六分鐘護一生‧三點不漏」-「年年定期做篩檢-癌症遠離我」,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以提高治癒率,「生活自在保安康」。請趕快到醫院定期做篩檢吧!【篩檢項目】‧口腔癌篩檢 (口腔癌篩檢:以抽菸、嚼檳榔者為優先檢查。)‧乳房檢查 (理學檢查或超音波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 ‧血壓、血糖、血膽固醇三合一篩檢 ‧預約乳房X光攝影檢查

如廁時下腹部疼痛 原來是”間質性膀胱炎”

如廁時下腹部疼痛 原來是”間質性膀胱炎”

陳小姐(化名)剛滿四十歲,長久以來就有頻尿的困擾,一直都認為是膀胱無力,因此購買一些成藥使用。不過,治療效果一直不佳。近兩年來,頻尿的症狀逐漸加劇,幾乎一個小時就一定得到廁所報到,更糟的是,如果稍微忍一下,下腹部就會疼痛,甚至延伸到尿道及陰道口。即使解完尿,這些感覺依然不會消失。由於頻尿實在太厲害,她只好限制自己的水份攝取,隨之而來的就是不斷的尿道炎或膀胱炎。經醫師尿液檢查後,發現感染並不嚴重。故要求陳小姐先暫時停止使用抗生素,並增加水份的攝取,不過她並無法完全配合,因為頻尿及夜尿(一個晚上起來小便了五次以上),根本不敢喝水。醫師請她把每天小便的時間點及每次的小便量都記錄下來,發現她每次尿量都不超過一百毫升,有時甚至只有三十到五十毫升。所以一天可以尿個二十次以上。由於口服藥一直未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狀,在醫師的建議下,她同意在全身麻醉下接受膀胱鏡檢查,證實罹患的是間質性膀胱炎。什麼是間質性膀胱炎呢?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泌尿科 - 蕭博仁主任解釋,在膀胱貯存尿液時,正常的膀胱黏膜可以阻止高濃度且含許多廢棄物的尿液刺激膀胱的深層,可是患有間質性膀胱炎的病人,膀胱脹尿時,膀胱黏膜有裂縫產生,高濃度的尿液就滲入膀胱內層(或稱間質),並產生發炎反應,就如同在傷口灑鹽般的痛苦。這也可以解釋陳小姐的頻尿及下腹部的許多不舒服表現。在診斷確立後,陳小姐接受每週一次的玻尿酸灌注治療,經過三週的治療後,下腹疼痛的感覺明顯改善;治療半年後,她的膀胱不再疼痛而且容量提升到三百毫升以上。從此以後,她不再是一夜起床五次以上的”一夜五次娘”,上廁所不再是夢魘。蕭博仁醫師呼籲,頻尿的原因有很多種,診斷上並不容易區分,只要充分與專業醫師配合,不要諱疾忌醫,惱人的小便問題是可以改善甚至完全治癒的。

HPV疫苗的名與實

HPV疫苗的名與實

■ 浪得「虛名」 HPV疫苗在台灣上市也好幾年了,經過媒體的反覆報導,讓它變身仿如癌症的救星,原來這都是文字的魔力,因為HPV疫苗竟然有意無意地被誤譯成為「子宮頸癌疫苗」,不單是台灣地區如此、港澳、大陸、星馬等地區,只要是以華文出現的,都稱為子宮頸癌疫苗,這當然就是錯誤,因為原文清楚明白地寫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雖然說高危險品種的HPV與子宮頸癌有密切關係,但絕對不是HPV就「等於」子宮頸癌,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 CDC ) 在2006年提交國會的HPV防治計劃書內容指出,假如全美國對所有初經少女(假定尚未有性行為)全面接種疫苗,最理想的狀況是若干年內完全阻斷所有HPV的散播,則預計十年內子宮頸癌病例可下降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可是子宮頸在美國並非主流癌症,目前每年因子宮頸癌死亡人數約在四千五百人左右,全面防堵HPV散佈後預估每年死亡人數下降到三千人左右。「下降百分之三十」,看數字比例好像很可觀,但每年實際死亡人數減少一千五百人,實質效益卻很低,可能比不上把經費用在推動交通安全,反而可能挽救更多生命,所以美國的疾病管制中心並不熱衷去推動全民(女性)接種HPV疫苗計劃。我們持平地看待「子宮頸癌疫苗」這個美麗但錯誤的名字,往好的方向想,它能提高民眾接種的意願,畢竟子宮頸癌是東方婦女的主流癌症,病例數遠高於歐美,四分之一到三分一的「防禦率」可以挽救不少的生命與家庭,假如名字是HPV疫苗,民眾比較陌生,缺乏明確目標與誘因,推展不易。往壞的方向看,這個名字給民眾一個錯覺,疫苗是防止疾病的,既然子宮頸癌有了疫苗,只要按表操課,打完疫苗,就高枕無憂,永遠不怕子宮頸癌了,更甚者認為有了疫苗的保護傘,更勇於投入性愛而無所懼,則後果堪虞。如何拿捏,廠商與主管機關宜三思。這個美麗的錯誤是利弊參半,就科學角度來看,錯誤就是錯誤,不能因為謀求其中的些許「利益」而有所「將就」,否則繼續唬弄,成為愚民的幫凶。■ 實在是「好料」雖然中文名字不正確,HPV疫苗卻是個好東西,而且是高科技的產品,屬於基因重組疫苗,原來是它的製造過程必須使用生物化學方面的高科技,我們用比較簡化的「版本」來說明。首先科學家先提取HPV的 6、 11、 16、 18型(現在針對四價疫苗說明)的L1基因,原來一般HPV全身上下只有八個基因,其中的L1基因是操控主要殼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HPV的外殼是由兩種蛋白組合成的,就是上述的主要(Major)殼蛋白,相當於房子的鋼筋水泥結構,另一種是次要(Minor)殼蛋白,相當於房子油漆粉刷。科學家把L1基因抽取出來,利用基因重組技術,把L1基因插入酵母菌的基因裡,當酵母菌按照平常的起居生活作息,新陳代謝自然順帶地製造出HPV的主要殼蛋白,我們再把酵母菌去除,把主要殼蛋白收集、純化,便成為HPV疫苗。這樣子製造出來的疫苗特點是「純」。只有一種物質,就是殼蛋白,完全不含HPV其他成份,所以完全沒有「因注射疫苗反而造成感染」的疑慮。也許大家沒有注意到,在林林總總的各種疫苗中,有很多是減毒疫苗(Attenuated vaccine),就是把活生生的病毒或細菌用種種「酷刑」,例如酒精、紫外線,加熱等等物理化學方法處理,讓它們喪失了原來的致病能力。再經過幾個世代繁殖,確定不能在人體致病,但又保留原有抗原特性,所以注射入人體後不致於生病,卻又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特定的免疫球蛋白(抗體),當人體真的碰觸到同樣的細菌或病毒時,這些抗體馬上殺滅入侵者,保護人體。最典型的是以前的牛痘就是減毒疫苗,不過有時候「減毒」減得不夠徹底的話,的確是有「注射疫苗反而造成感染」的事件發生過。HPV是基因重組,「委託」酵母菌代工製造,完全免除減毒疫苗的疑慮。相關文章閱讀:HPV疫苗必須從免疫反應說起(上)HPV疫苗必須從免疫反應說起(下)

HPV疫苗必須從免疫反應說起(上)

HPV疫苗必須從免疫反應說起(上)

■ 疫苗「選料」HPV疫苗就只是「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它被有意無意間誤譯成為子宮頸癌疫苗,以長遠觀點來看是弊大於利的,我們可以躲開錯誤的翻譯,直接採用原文的名稱「HPV疫苗」。HPV疫苗屬於最新技術的基因重組疫苗,它的優點是「純萃」,科學家可以挑選任何已知微生物個體中的任意一個成份來製造成疫苗的主要標靶,通常選取原則是微生物身體的比較外層物質,如此比較有大量接觸的機會,另外這個被選物質必須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一旦被疫苗引發的抗體攻擊,微生物便一命鳴呼。HPV的結構很簡單,只有一個外殼,由兩種蛋白質組成,殼內包括DNA在內僅有寥寥六種物質,所以科學家選定了HPV外殼主要蛋白為標的物,萃取主要殼蛋白的L1基因,用OEM方式委託酵母菌,製造出一批單純的HPV空殼,成為HPV疫苗,絕對安全(指不會因為注射疫苗反而染病)和可以期待的效果。■ 免疫反應 免疫球蛋白與細胞免疫人體的免疫系統包括兩大派系。一、免疫球蛋白。二、細胞免疫。遇到細菌感染,應對的主力是免疫球蛋白,細胞免疫僅在旁邊幫忙而已。當遇到病毒入侵時,主要「責任」落在各種白血球組成的細胞免疫部隊上,各種方免疫球蛋白在旁邊「跑龍套」,搖旗吶喊而已,責任歸屬與分工合作十分明確。也許大家都能接受「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的確如此,對於許多疾病,預防是事半功倍的,病發了治療的工作是事倍功半的任務。 HPV病毒感染發生後,抵抗與殲敵主要責任在細胞免疫,此時免疫球蛋白是「靠不住」的,假如 HPV尚未入侵,「預防」的工作比較「輕鬆」,交給免疫球蛋白負責是 可行的,目前很多病毒類感染症的疫苗,就是依照這個原理的,最重要的是免疫球蛋白彷彿是有「記憶」的,接種疫苗後,身體「記住了」,免疫球蛋白穩定的「供應」很長的一段日子,五年、十年、甚至有些是終生不缺,真的達到「預防」的目的。細胞免疫不一樣,各種白血球都是活細胞,壽命大約一至三個月左右,就算接受最良好的訓練,歲月不饒人,頂多幾個月,老兵凋零,也是無可奈何,通常半年左右白血球全部換新,「往事」早已不復記憶。免疫球蛋白包括 IgG、 IgM、 IgA和 IgE四大類, IgG是身體內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主要保護範圍是血液循環能及的地方,也涵蓋所有皮下組織, IgM是快速反應部隊、戰力強、反應迅速,但戰力不持久,保護範圍與 IgG相同。 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意思「風瀟瀟兮」一去不回,從血液中出任務,主要範圍是各種黏膜和皮膚表面,處理各種表皮的感染,任務完成後也不能回收的,就此「壯士別了」。 IgE則是莫明其妙的角色,它的出現是引發組織過敏反應,嚴重者甚至可以致命的,例如喉嚨過敏,無法呼吸,真的會危害生命。HPV疫苗接種後理論上可以引發各種免疫球蛋白, IgE應該是非常輕微而短暫的, IgM是快速反應,不會太持久,通常不超過六星期便「歸零」,近年的跨國臨床試驗已經證實了 IgG可以維持在很高的濃度五年以上,最可惜 的是IgG保護範圍不包括表皮,而各種 HPV感染則僅限於表皮,從來不深入皮下組織或有血的區域,與 IgG是沒有交集的,所以最最關鍵的是 IgA,它才是皮膚和黏膜的衛戍部隊,到底 HPV疫苗接種後IgA的實況如何?疫苗都已上市很久了,廠商尚未填補這片空白。相關文章閱讀:HPV疫苗必須從免疫反應說起(下)HPV疫苗的名與實

護士節感恩大會 表揚優質照護

護士節感恩大會 表揚優質照護

爲慶祝五月十二日國際護士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將於五月七日(星期四)下午一時卅分至五時在仁愛院區檢驗大樓六樓,舉辦護士節感恩大會暨績優護理人員表揚活動,將由總院長張聖原主持,頒發各院區績優護理人員共八十四人獎狀及獎金5,000元,並安排南僑企業陳飛龍董事長生動詼諧的演講「顧客關係管理經驗談」,以慰護理人員一年的辛勞與奉獻。聯合醫院之護理人員秉持著護理部優質照護、深耕社區之宗旨,提供以病人為中心、主動協助及關懷照護。例如今年表揚的護理人員中,昆明院區陳美惠護理師積極投入防疫業務,主辦社區內嬰幼兒及校園疫苗接種,對接種後有發燒、接種部位紅腫等不適之學童,及時向家長、學校護士及教師說明處理方式及必要時轉介醫療院所就診,降低傷害並做持續追蹤,這種以學童為中心的關懷照護,讓家長能夠放心,預防接種完成率也提升到92%以上;此外在登革熱及腸病毒高峰期間,加強衛生宣導及進行環境消毒,特別是托育中心,有效控制疫情,深受民眾、同儕及長官之讚賞。和平院區彭雅君護理師專長於早產兒護理範疇,能適切給予早產兒即時性照護,克盡職責且積極於護理專業技能之精進,並取得氣喘衛教師及嬰幼兒按摩指導員資格,發揮護理多元角色功能。接受表揚的護理師們表示:「盡一己之力,但求無愧於心」、「人生有夢,築夢踏實,感恩在身邊的每個人及在聯醫的每一天」、「您可以再靠近一點,因為…我可以給您親切的微笑,我可以給您溫柔的照顧,我可以給您熱忱的服務,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是我一生的志業,使我能夠讓您靠近一點。」這些績優人員的心聲,充分說明聯合醫院護理人員之服務精神與工作態度。

不只要節食!控制體脂肪 瘦得美麗健康

不只要節食!控制體脂肪 瘦得美麗健康

許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不管怎麼節食,身體的有些部位還是很難瘦下來,像是肉肉的鮪魚肚、女士們在意的小蠻腰以及大腿部位。小心!這些都是體脂肪過度堆積的徵兆!而且不少愛美的女性,使用不正確的斷食法或節食法來減肥,很容易將腸胃搞壞。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王偉醫師要來告訴大家,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减重,有效控制體脂肪。█ 體脂肪比率過高  易導致慢性疾病體脂肪是人體內的自體脂肪,出現在皮下、臟器周圍以及某些特定的器官。適量的體脂肪是人體維生不可或缺的,但現代人往往由於生活習慣,不知不覺中累積過多的體脂肪,進而影響身體的健康。一般來說,男性的體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的部位,而女性的體脂肪多半堆積於臀部及下半身。而當體脂肪堆積於這些部位時,往往表示臟器周圍的體脂肪超過標準的量,此時就容易因為某些內生因子的作用,導致內臟被破壞,因而引發心血管病變等慢性疾病。因此,建議一般大眾謹慎正視體脂肪過高所導致的危害。█ 記住口訣 黃金比例三比八. 瘦得美麗又健康測量體脂肪的方式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方式是透過專業儀器測量體脂肪比率,一個比較粗略的標準是成年男性體脂肪比率應該維持在23%以下,而成年女性則應該維持在27%以下,是比較合乎健康的標準。另一個方便好記的方式是記住「三比八」,因為就三十歲以上的女性而言,體脂肪與非體脂肪的比例為「三比八」左右,比較合乎健康標準(大約是27%),以台語「瘦比巴」諧音的方式來幫助民眾記憶。許多人常常把減肥與減脂看作是同一件事,其實不然。因為根據統計,每減輕2.6公斤的體重,其中將包含1公斤的肌肉;而復胖時,卻往往只有2.6公斤的脂肪回到身上,長期反覆的結果,體脂肪率也直線上升,容易導致外表雖然不胖,但體脂肪卻過高,也就是一般俗稱泡芙族的情況。控制體脂肪才是健康減重的關鍵!因此,在瘦身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採用極端的節食方式,不但容易搞壞腸胃,也容易復胖,產生「溜溜球」效應。全方面的生活型態的評估及衡量身體狀況,搭配正確的飲食觀念,與運動習慣的養成,逐步改變生活型態以及行為模式,這樣才是真正瘦得美麗,同時也瘦得健康唷!

全方位防疫 和平院區啟用發燒篩檢站

全方位防疫 和平院區啟用發燒篩檢站

WHO已將新型流感疫情等級再次提升為第五級,對於疫情狀況,台北市政府不敢鬆懈,已成立「H1N1新型流感應變中心2級開設」並指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為H1N1新型流感專責醫院,一旦從松山機場入境的國人或旅客有疑似新流感症狀,或者發高燒時,將直接從松山機場轉送和平院區做進一步觀察。臺北市長郝龍斌表示,市府已經上緊發條全面備戰,他並感謝和平院區所有醫護同仁的辛勞,為台北市防疫工作做最嚴謹的把關,他還代表台北市民向和平院區醫護同仁致上最高敬意。郝龍斌強調,臺北市政府已做好萬全準備,希望臺北市民放心。面對來勢洶洶的H1N1新型流感,郝龍斌站上防疫最前線,5月1日中午親自視察和平院區相關防疫措施。和平院區原有的戶外發燒篩檢站,於去年底重新整修後,發燒篩檢站已內化並正式啟用。目前和平院區急診室配有兩間負壓的重症病房,更具有負壓病房共77間119床。目前台灣已有能力檢驗出H1N1新型流感病毒,面對新型流感來勢洶洶,相信和平院區已經完成備戰,更會藉過去累積的經驗,竭力遏止新型流感的散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呼籲民眾,若曾經前往確定病例或可能病例所在國家旅遊(目前公佈確定病例國家包括墨西哥、美國、加拿大、西班牙、英國、瑞士、荷蘭、奧地利、德國、以色列及紐西蘭等11國),或曾與上述回國民眾密切接觸者,請自行監測本身健康狀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璩大成院長說,若有類似流感症狀,例如:發燒超過攝氏38度、咳嗽、喉嚨痛、全身痠痛及噁心、腹瀉等,請盡速就醫。就醫也不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主動告知醫師您相關旅遊史或與可能病例接觸的經驗。其他相關資訊可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也可以撥打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國免付費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1922請求協助,提供您完善的就醫服務。璩大成表示,藉此也要提醒民眾,H1N1新型流感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經由打噴嚏或咳嗽散播病毒,請避免到人多的地方,需出入公共場所時,戴口罩、勤洗手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自保之道。目前台灣尚未有病情傳出,民眾應該有警覺,但不必過於驚慌。延伸閱讀:遵守手部及呼吸道衛生 預防H1N1新型流感不二法門豬流感病毒危機 1918年曾導致四千萬人死亡預防豬流感 ”吃喝噴洗按” 殺菌強身多管齊下

奧比斯母親節送愛心 為女性眼疾病患籌募醫療經費

奧比斯母親節送愛心 為女性眼疾病患籌募醫療經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目前約有4,500萬失明人士,其中女性就佔了三分之二,其中最大的原因,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男性之醫療資源為女性的近兩倍。同時,根據英國眼科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8年12月發表的研究 指出,中低收入國家的女性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的機率若得以提昇至該國男性的水準,全球因白內障而導致的失明與視力問題將可減少11%之多!有鑑於此,台灣奧比斯將於5月9~10日母親節週末,於臺北新光三越A8以及高雄漢神巨蛋舉辦「愛~讓她看見」系列公益活動,希冀籌募100萬醫療經費,幫助為眼疾所苦的女性朋友們重見光明,獻給她們美麗的「視」界。現場將義賣「晶燦亮眼禮盒」愛心價1,000元(內含歐舒丹眼膠 + 快樂小熊)及「EYE飛翔」手機吊飾組合愛心價200元,義賣活動時間地點如下:◆5/9 - 5/10 11:00 - 21:30台北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 A8館松高路門口 5/9下午13:30 「光明大使」吳君如分享救盲任務 5/10 11:00-21:30高雄漢神巨蛋1樓門口活動廣場 5/10下午14:00柯有綸公益獻唱  台灣奧比斯基金會代理執行長李茹芳表示,「奧比斯的宗旨是在醫療資源落後的國家與地區,從事防盲救盲的工作。在溫馨的母親節前夕舉辦這場活動,期望透過愛心義賣的方式與民眾互動,提醒媽媽與女性朋友愛護自己的眼睛,每半年定期作視力檢查,喚起大眾對眼睛保健的重視。」【關於國際奧比斯】國際奧比斯是一非營利醫療教育組織,肩負全球救盲使命。奧比斯透過提供醫療設備和技術,以及培訓眼科醫護人員,協助落後國家制訂長遠的救盲計劃,解決可避免的失明問題。我們積極提升各地眼科醫護人員的技術水準,期待受助地區的醫療夥伴能夠自行營運,為人們提供可負擔、方便及持續的優質眼科服務。想進一步認識奧比斯的工作,請瀏覽http://www.orbis.org.tw。

腹脹如懷胎九月 竟取出子宮肌瘤狀似嬰兒

腹脹如懷胎九月 竟取出子宮肌瘤狀似嬰兒

40初頭許姓女子(化名),原本身材纖細瘦小,近年來,卻發現自己的小腹日漸變大,沒想到前往沙鹿光田綜合醫院看診時,竟發現子宮中養了一顆巨大的子宮肌瘤,經醫師開刀取出後,發現這顆腫瘤重達五公斤,且形狀看起來就像一個未成型的嬰兒,讓醫護人員都十分驚訝。該病患表示,大約五年前開始,她發現自己的小腹好像有變胖的趨勢,尤其最近一兩年,肚子大到像懷孕9個月一般,連親朋好友都嘲笑她是不是懷孕了。雖然她自己也覺得奇怪,但因為沒出現任何不適感,加上工作繁忙,因此一直沒到醫院進行檢查。直到前陣子,許小姐因腹部有腫脹不適感,故前往光田綜合醫院看診,經醫師透過電腦斷層掃描以及超音波檢查後,赫然發現許小姐骨盆腔裡竟然有一顆巨大的子宮肌瘤,且該腫瘤已經壓迫到腎臟,造成單邊腎臟水腫。蘇棋楓醫師指出,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纖維異常增殖型成的良性腫瘤,主要是因為女性賀爾蒙刺激子宮造成,而罹患的機率、數量、位置都因人而異,平均每3~4位女性就有一位可能罹患子宮肌瘤,許多婦女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蘇棋楓醫師進一步表示,肌瘤生長的位置可分為子宮腔內、子宮體本身以及子宮外部。通常生長在子宮腔內的肌瘤因為會影響子宮收縮和經血的排出,症狀會較為明顯,患者可能會出現經血量多、經期過長甚至不孕、易流產等問題。如果肌瘤長到一定的大小時,甚至會壓迫到周邊器官,如壓迫到直腸時,會有莫名便意,若壓迫到膀胱,則會出現頻尿的狀況。因此,蘇棋楓醫師建議女性朋友若發現自己腹部有壓迫感、不正常腫大、經期時間過長、經血量過多的情形時,應儘快到醫院婦產科接受詳細的檢查。若經診斷為子宮肌瘤,症狀不嚴重時,尚可透過藥物控制,等更年期過後,肌瘤就會萎縮。如果症狀較為明顯或肌瘤位置在子宮腔內,建議可以透過手術切除。目前手術治療的方式包括腹腔鏡手術、傳統手術和子宮鏡切除術,需視患者腫瘤的位置、數量和大小來評估治療方式。

細針定位輔助胸腔內視鏡手術

細針定位輔助胸腔內視鏡手術

嘉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醫療教學研究副院長兼胸腔外科主任陸希平教授引進美日先進技術,結合院內影像醫學及胸腔團隊,對於早期發現微小型(小於1cm)肺腫瘤,提供了極佳的治療新選擇。利用院內最新64切電腦斷層的精確立體定位,在腫瘤所在放入導勾針,之後推入手術房,在無痛麻醉的情況下,用胸腔內視鏡的技術使用2到3個1到3公分的傷口即可成功將腫瘤切除並完成精準的病理診斷。診斷治療在幾個小時之內全部完成。對於病人而言,省去傳統穿刺診斷的痛苦及可能的合併症,以及之後仍須接受等待化驗或萬一失敗的重穿刺,以及仍須接受後續開刀的痛苦。56歲的張姓男子三年前曾因大腸癌接受手術,術後控制良好。最近在肺部發現一0.5公的小點,由於位於肋膜下深達1.5公分以上,且接近重要血管又被胸骨擋住,在穿刺上精準度不易掌控,同時風險極高。在醫療團隊的建議下,病人接受電腦斷層細針定位合併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短短兩個多小時就完成整個定位、切除治療與確診的步驟。陸希平指出,早期肺腫瘤處理的另一個問題在於早期治療上的難題,對於腫瘤是否為惡性需要手術處理?如果為惡性是由肺臟原發抑或由他處轉移?以及如果是良性需不需要處理?這些難題主要起因於影像診斷判斷上的困難、使用細針穿刺在取樣上準確性,尤其是較深部的腫瘤,更無法精確判斷,以及在傳統治療上需要在胸腔打開25到30公分的大傷口,也因此使許多罹病民眾對於接受治療裹足不前。陸希平表示,胸腔鏡手術由於只有打小洞口,對於深部或極小單一的腫瘤,在定位上十分困難。即便是開大洞口觸摸也不易摸到深處病變,這就好像海底撈針,滄海一粟的困境。使用影像鉤針技術加以輔助,可以有效幫助胸腔鏡手術定位,精確的計畫切除範圍以及減少或縮小不必要的傷口。聖馬團隊目前有十分成熟的技術與經驗可以給予病患最優質及貼心的服務。 癌症是現今威脅民眾健康的最大敵人,它的出現常令人防不勝防,肺部的癌症又是其中較常見而最為兇惡難纏者。儘管在科學昌明,許多新的治癌藥物不斷出現的今天,早期發現並外科切除仍是治療肺部腫瘤的最有效對策;不幸的是,肺部腫瘤不易早期發現,在過去以胸部X光片作為篩檢工具的想法,常因無法看到早期的腫瘤而錯失治療的機會,其原因乃在於胸部X光片除需要專業精細的判讀外,還有在於發現可疑病灶後採取的一系列進一步評估。以日本為例,目前針對早期可疑肺癌即逐步使用快速電腦斷層作為篩檢的基本工具,對於小於1公分或被遮蓋的肺部病變會有更高的確診率。 陸教授累積2,500例胸腔鏡微創手術的經驗,成功執行多起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微小肺腫瘤的案例。在這些病人中,有些是屬於肺部原發性癌症在手術中即可病理化驗確診而做進一步治療,也有自其他器官轉移過來的單一腫瘤而因此完治。對於良性腫瘤而言,以結核瘤的比例最高,而也可因此達到有效診斷及治療,也可避免疾病的傳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