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解密謠言》天氣改變會影響關節疼痛?!

解密謠言》天氣改變會影響關節疼痛?!

長久以來老一輩都有一種傳說,即關節炎病患 (尤以肩關節、膝關節、髖關節)具有預知未來天氣的能力,而且很多人都深信不疑,他們可以在大晴天的日子,摸著疼痛的肩膀說「明天將會”翻風下雨”」,有這樣想法的人為數不少,他們深信關節炎的疼痛確實受天氣變化的影響。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骨科王子康主任指出,由於長期執行膝關節、髖關節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亦發覺部份病患常提及天氣變化前,關節炎的關節會預先有疼痛的表現,有如天文台般預告天氣。由於醫學講求科學證據,要證明兩者的相關性,確需經精確廣範的研究分析。王子康主任稱,在他的關節炎病患中,約有10-15%的人會提及他們的關節痛與天氣改變有關,然而是否有因果關係,對他們而言並非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減輕他們的關節嚴重疼痛,他們說「不管明天天氣如何改變,我只希望有個行走無礙的膝關節!」王子康主任表示,在天氣與健康的眾多研究指出,天氣改變而引發的各種症狀,除關節疼痛外,其他諸如過敏、鼻竇炎、偏頭痛以及肌膜炎等,均被提出有因果關係,不過研究的結果並無確實有力的因果相關,而詳細分析氣壓、濕度、氣溫等細部改變的情況下,受測者均無法穩定的表現出天氣對他們的關節疼痛是有所影響。換言之,某一次的相關,也許是偶然的結果,使得以後該病患就深信不疑,而一再口語相傳,造成了根深蒂固的信念。王子康主任指出,從許多驗證中發現「天氣致痛」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如:於天氣改變的前後抽取關節內抽取液進行化驗,結果證明抽取液之化驗並無差異且無發炎現象的改變;另有病患認為天氣氣壓的改變是致痛原因,不過在高速升降電梯的實驗顯示,並無任何關節炎病患有致痛反應,這一論說亦不攻自破;再者,人是恆溫動物,氣溫對關節溫度的改變並不能成立。在上述種種科學證據的支持下,一般醫師多持反對天氣致痛的說法,但有些病患認定其有預知天氣的能力,如果病患仍深信天氣與關節痛的關連性,醫師亦不妨尊重他們的想法。王子康主任提及,另有一種說法「也許是天色陰暗,病患無法出門,一直待在沙發或床上,於是造成僵硬更疼痛的關節,此時病患就認為天氣改變讓他們的關節增加疼痛」。他認為此種說法尚有一些學理上之依據,因此,他建議病患若憂慮天氣一變,關節就疼痛,不妨預先進行深度熱敷治療,以避免不活動所引起的僵直;另可預先使用外用止痛藥膏;不進行不必要的劇烈運動,即可遠離關節疼痛。但如果膝關節、髖關節因為嚴重關節炎而引起持續關節痛,以致舉步為艱,則應至骨科門診作詳細檢查,是否有關節置換的必要,因目前這類手術己是十分穩定且成功率相當高,病患均可得到相當滿意的術後效果。

練習拉梅茲生產法 老公也要積極參與

練習拉梅茲生產法 老公也要積極參與

有些產婦說:「拉梅茲生產法對我沒有用,當子宮收縮陣痛一來什麼都忘記了。」事實上,不是拉梅茲法沒有用,而是妳有沒有選擇使用拉梅茲法?產前模擬練習得夠不夠,身心對生產準備得如何?是否抓住要領?當失控時,妳的先生有沒有適時有效的引導妳呼吸?拉梅茲生產法不是產婦孤軍奮鬥,而是夫妻倆共同努力、積極的參與,與支持鼓勵中完成生產的大事。臺安醫院婦產科 - 衛教專員張保美表示,練習拉梅茲生產法呼吸的訣竅有以下幾點:1. 首先先學會身體的放鬆:放鬆身體是拉梅茲生產法裡的重要關鍵,子宮收縮時,要放鬆身體取代習慣性不當的處理方式,減少對子宮的壓迫與體力的消耗,並可緩和減少緊張所帶來的懼怕與痛苦,同時腦子才能更清醒的用特殊的呼吸去反應收縮,倘若生產時子宮收縮無法放鬆肌肉,呼吸法將難以施展。 2. 經常有意義的練習:不能心不在焉,嘗試假裝你真實的收縮和用呼吸去控制收縮的練習。 3. 模擬失去節奏或呼吸法:在待產中常可能發生失去控制的情形,因此要練習與失控時嘗試再開始控制妳的呼吸與節奏。 4. 建立放鬆的情境體驗:可利用在所有(Braxton-Hicks Contraction)在懷孕末期不規則且短暫的子宮收縮時來練習呼吸法,或者任何不舒服如頭痛、碰、撞、挾、捏或其他受傷時,幫助體認真正子宮收縮時全身各部位放鬆的反應。 5. 訓練自己專注:訓練習慣於對先生所發口令做立即的反應,以及目光集中注意焦點牌,焦點的專注幫助你並提示你身體的放鬆和開始配合特殊呼吸,因妳的專注才能轉換除去本能子宮收縮不舒服,而引起全身的緊張與加重疼痛的機轉,還有練習時也要集中心力不受任何的干擾,如電話響、敲門聲,直到收縮結束。 6. 練習、練習、再練習:生產時子宮的收縮是很強烈的,拉梅茲生產法不是一般的行為模式,演練得越熟練越有把握更有信心,讓身體變成自動的反應子宮收縮的狀況,並可除去預期子宮收縮的疼痛心理。因此張保美建議每週至少夫妻一起練習二、三次,每次每種型態呼吸技巧練習三回。 生產是人生可喜的大事,現代人不該再讓生產的恐懼、害怕籠罩孕婦的身心,與留下難以抹滅的痛苦記憶;所以不如把憂慮化為行動,在產前多一分的準備和瞭解,生產即能少一分的疼痛,採用拉梅茲生產法是夫妻很好的選擇,共同參與才能一起享受迎接新生命的喜悅和美好的經驗。

讓腫瘤冬眠 與癌細胞共存

讓腫瘤冬眠 與癌細胞共存

癌症治療中若未能讓身體中的癌細胞完全消失,患者該如何和癌瘤共存呢?讓腫瘤進入冬眠,就像是一條毒蛇因為寒冬的環境與氣候而冬眠去,不再對身體造成傷害。癌瘤一旦進入冬眠,會失去侵入人體正常組織和轉移到別的器官的能力;對我們身體而言,這樣的腫瘤就宛如一般良性的腫瘤,乖乖的不會作怪。 光田綜合醫院腫瘤內科 - 郭集慶 醫師表示,腫瘤醫學裡研究讓癌細胞進入冬眠的療法其實並不稱做冬眠療法。臨床上發現某些經過積極化學治療後,以較低劑量的某種化學藥物,較長期的給予,會出現防止腫瘤的血管新生及防止腫瘤轉移的好現象。這些好現象是腫瘤進入冬眠的必要條件。 部分患者的腫瘤冬眠帶來的生存期延長和經抗癌治療後達到「完全緩解」〔意指理學檢查及影像學檢查找不到殘餘腫瘤的狀態〕的患者的無病存活期一樣久。 郭醫師指出,患者的腫瘤處在冬眠時,常會被誤認為是對化學藥物產生抗藥性且惡性度高的頑固癌瘤,患者很可能會不斷被施予不必要的化學治療,對身體的傷害可能因此產生。故正確判斷腫瘤是否處在冬眠狀態的重要性自是不言可喻。 生物療法中針對腫瘤細胞內特定的分子標靶的治療一方面帶來更佳治癒率,另方面也能「修飾」癌瘤的生物行徑,從超惡性變為中度惡性再變成不那麼惡性;讓腫瘤冬眠不啻為一個良好的治療模式。 郭醫師強調,抗癌治療其實應該是以「患者為中心」來實行的。治療方法的選擇固然得符合當今的治療水平,但如何剪裁出真正能適用於個別患者的狀況,進而提升存活機會才是重要的議題。

每年定期做篩檢 無癌生活GO健康

每年定期做篩檢 無癌生活GO健康

癌症號稱21世紀人類的頭號殺手!自民國62年起,即一直排行臺北市市民10大死因首位,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6年生命統計,10大癌症死因分別為1.肺癌(每10萬人死亡率24.65、較上年增4.01﹪)、2.肝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18.14、較上年-8.14﹪)、3.結腸直腸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14.02、較上年增-0.08﹪)、4.女性乳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10.59、較上年-6.85﹪)、5.胃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8.11、較上年-11.38﹪)。6.攝護腺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5.89、較上年增3.35﹪)、7.非何杰金淋巴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5.68、較上年增18.82﹪)8.子宮頸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4.6、較上年7.99﹪) 9.胰臟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4.54、較上年-4.35﹪)、10.膽囊癌(每10萬人口死亡率3.84較上年增26.32﹪)。罹患癌症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平均每4人死亡就有1人死於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降低疾病的發生。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您!『每年定期做篩檢-癌症遠離我』‧有性生活之女性朋友,請每年定期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18歲以上之市民請每年接受1次口腔黏膜檢查。‧40歲以上之市民請每年接受1次肝癌抽血檢查。‧50-69歲婦女請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檢查。‧50-69歲市民請每2年接受1次大腸直腸癌糞便潛血檢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升市民對癌症防治之認知及定期接受篩檢,特別再版「無癌生活健康GO電子書」,內容包括介紹癌症之認識及預防、癌症相關資源以及癌症海報與遊戲等資訊,內容豐富詳盡,可至臺北市政府外網(http://www.health.gov.tw/)閱覽或洽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衛生所)索取電子書光碟。

H1N1新流感之介紹

H1N1新流感之介紹

新型流感的來勢洶洶,造成造成全球人民的緊急關注,目前更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但何謂是新流感呢?我們民眾面對H1N1的攻擊應該如何因應且防治呢?「豬流感」,就是發生在豬隻的流行性感冒。由於豬隻感染豬流感,症狀都很輕微,不會造成豬隻大量死亡,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沒有列入為需通報的豬隻感染病。人類感染的豬流感之病毒是屬於H1N1 亞型(原流行於豬隻),屬於A 型流感病毒,常見病毒為H1N1、H1N2、H3N1 與H3N2。目前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豬流感疫情,即為H1N1 病毒所引起。目前病毒株已經經過變異,只會影響到人,造成人與人間的傳染,但是不會再傳染給豬隻,所以我們並不用擔心會造成人畜間共通的傳染,所以煮熟的豬肉仍然可以安心食用。 H1N1 新型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類似,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一般成人在症狀出現前1 天到發病後7 天均有傳染性,但對於病程較長之病患,亦不能排除其發病期間繼續散播病毒。另兒童病例的可傳染期通常較成人病例為長。感染新流感時會出現以下症狀: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頭痛、寒顫與疲勞,有些病例出現腹瀉、嘔吐症狀,部分病例出現流鼻涕等症狀;與一般流感類似,故需採取檢體、利用基因檢驗方式確認其病毒種類,方可確認是否感染新流感。新流感的傳染方式主要是藉由患者咳嗽或噴嚏產生飛沫傳染、或透過手上的病毒,造成相互感染。所以,我們要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儘量少去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並多加洗手、遠離患者,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若是發生疑似症狀,應立即配戴口罩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病史與旅遊史及接觸史。感染新流感時,有沒有藥物可治療?目前抗流感病毒藥劑有兩類:本院所使用之抗流感病毒藥劑詳細介紹如下:抗流感病毒藥劑於症狀開始48小時內投藥效果較佳,且只對流感病毒有效,無法治療其它呼吸道感染及引起之併發症。藥物雖可預防但是不能取代疫苗,停藥後即喪失預防效果。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好的辦法,但在疫苗尚未上市前,各位國民應做好自我防護的工作:遠離感染源、避免前往H1N1新行流感發生地區;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注意個人保健、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參考資料: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本文作者 / 藥劑部 康淑雯藥師)

弄堂燒肉:名模最愛的燒肉店

弄堂燒肉:名模最愛的燒肉店

哪一間的燒肉店讓台灣名模流連忘返?連志玲姊姊都趁著工作空閒,前去大快朵頤!!答案就是鄰近微風廣場的弄堂燒肉店。一走進餐廳大門,服務生很親切的幫客人脫下外套放在置物櫃裡。坐上吧台式的座位,點完餐點後前台人員俐落地準備烤網,幫客人把食材放置在烤網上,詳細地介紹食材的吃法以及適合的熟度,如果時間允許之下前台人員還會幫客人燒烤食材,讓消費者享受皇帝般的待遇。能讓志玲姊姊密訪的燒肉店,食材肯定也讓人口水直流。點播率最高之一的鹽蔥牛舌,建議只烤一面以免牛舌過熟損失肉質的鮮美。入口之前滴上幾滴檸檬汁,讓牛舌的鮮味更佳撲鼻。厚度十足、Q勁滿分的鹽蔥牛肋條,也是饕客的最愛。有些不肖業者為了讓肉質吃起來更為柔軟,將牛肉浸泡在特殊液體,讓客人吃起來誤以為肉質鮮美入口及化。弄堂燒肉的牛肋條、沙朗或是達拉斯牛小排,都可以讓消費者體會到肉質的彈性以及Q度。蟹膏干貝是弄堂的特色餐點,這一道菜是少數不需要燒烤的冷盤,新鮮的生干貝上淋上蟹膏,鮮美的程度讓人將膽固醇的疑慮拋諸腦後。下班後三五好友想要聚餐,又不想被過渡喧鬧的用餐環境影響,弄堂燒肉絕對值得志玲姊姊的推薦。《 弄堂燒肉店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311號 ‧電話:02-2777-2549

如何治療猝睡症

如何治療猝睡症

診斷這種障礙首先應該是由醫療人員來詳細評估確認其他身體疾病是不是造成過度嗜睡的病因,下一步就是要找睡眠專家就診。對於大部分的患者而言,只要詳細的詢問疾病史,就可以初步正確的診斷猝睡症。在睡眠障礙中心,專科醫師會徹底詢問病人的病史,並執行完整的身體檢查。如果醫師懷疑有猝睡症,患者會被要求在睡眠中心進行檢測。通常患者會接受二種測試方法:夜間多項睡眠生理檢查(polysomnography)及白天多次入睡時間測定(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藉以來確認猝睡症的診斷及嚴重性。如何治療猝睡症雖然猝睡症還無法治癒,它的症狀通常可以加以控制或改善。接受治療之後,症狀的發生會比較不頻繁,患者也可以過比較正常的生活。因為症狀的內容及嚴重度因人而異,因此患者與醫師必須一起合作制定計畫療程。治療計畫有一些重要的部份: 行為治療、藥品、飲食、其他睡眠障礙的排除及患者生活環境的管理等等。行為治療猝睡症的治療通常不僅需要藥物,還要調整生活型態。臨床研究顯示:安排一天當中幾次的小睡,有助於解除白天過度的睡意。但是小睡的次數以及時間長短,應該參考猝睡症的病人本身,以及與病人密切相處的人的意見,了解什麼時候是病人最想睡的時段,什麼時候是病人學業上或工作上最需要專注提神的時候,才能依照個別差異擬定作息時間表。至於小睡的目的,主要是讓病人學會控制突然來襲的睡意。甚至只是趴在桌上睡一下,或者閉起眼睛,短短幾分鐘的時間,都可能避免突發性的嗜睡,或減少提神藥的使用劑量。除了小睡之外,下列建議可以對一些猝睡症患者的症狀有極大的改善:遵循規律的睡眠/清醒作息表。每天在大約相同的時間,就寢及起床。在危險活動中,例如開車或烹調時,要特別小心;嘗試安排作息計畫,讓你在這些時候,可以保持警覺性。謹慎遵循醫護人員對藥物的指示。有任何藥物改變或問題時,要立即通知醫療人員。藥物含咖啡因或安非他命的藥物,通常對猝睡症沒有很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已有有效的處方藥物,如modafinil等,可以來控制白天過度的睡意、猝倒等症狀。患者與醫療人員必須一起合作,在藥物對控制症狀的優點與副作用的缺點之間,找到最好的平衡點。其他睡眠障礙的排除猝睡症的患者應該注意是否有其他的睡眠障礙,特別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惡化猝睡症患者白天過度的睡意。這種病人往往睡眠的時候大聲打鼾,被觀察到有間歇性呼吸暫停的現象,進而影響睡眠,起床之後仍然覺得很疲勞,有時還有血壓升高的情形。生活環境的管理如果患者的家人、認識的人、及同事,不了解這種障礙的話,猝睡症會更難處理。白天想睡會被誤解為懶惰、憂鬱、或無能。清醒時的猝倒及做夢的症狀會被誤認為精神問題。所以我們有以下建議:猝睡症患者與醫師及諮詢人員,可以一起來教育家庭成員。配偶或感覺被忽略或被利用的家庭成員,一旦瞭解此人的行為不是有意的或是瘋狂的之後,就可以放心。家庭的支持是學習處理這種障礙的重要步驟。讓朋友認識這種障礙,或給他們相關手冊閱讀。教育雇主們瞭解這種障礙,在職場上做某些調適,可幫助猝睡症患者成為一位有生產力的員工。找一個猝睡症病團體。知道還有其他的人也患有相同的障礙會對治療有所幫助。如果猝睡症已影響到工作能力,則尋求可利用的財務或工作津貼。如果猝睡症患者是兒童,確定他/她的老師瞭解這種障礙。在教室裡做小小的調整,可以使得這個兒童的自尊及學習的能力,會有極大的改善。結語猝睡症為一種過度嗜睡的睡眠障礙,如果無法得到適當的診斷和處置,猝睡症的患者的生活品質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以致於產生社交、教育、心理、婚姻和財務等方面上諸多的問題。猝睡症雖然是非常令人困擾的疾病,然而在藥物和行為治療,以及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之下,病人往往能夠過著接近正常的生活。(作者 / 高雄長庚醫院-蘇茂昌、蘇承珊 醫師)延伸閱讀:認識猝睡症焦點企劃 》睡美人睡王子

梅雨季節來報到 過敏族『黴』運到

梅雨季節來報到 過敏族『黴』運到

今年梅雨季節的天氣,是陰晴不定,溫暖而潮濕。那種悶濕的感覺,足以使人整日昏沈慵懶,精神萎靡不振。相反的此刻正是黴菌蓬勃滋生繁殖的好時候,它伺機侵入人體的呼吸道,讓有呼吸道過敏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的人開始了難捱的日子。台灣地處亞熱帶,一般住屋內外極易發現黴菌的蹤跡,如地下室、浴室、廚房、水溝旁、落葉多的地方、草堆、廢物木材堆積處等。北醫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 張棋楨醫師表示,根據國外知名過敏期刊研究指出,有過敏體質者對黴菌過敏的比例有高達百分之卅,而國內並無正確的統計資料,據推估約百分之十。黴菌有成千上萬種,一般可分為二類:一是單細胞酵母菌類,另一種則是常見有菌絲的黴菌類,這二種皆可以引起過敏。表列出數種常引起過敏的黴菌種類,其中以青黴菌及交錯道黴菌最常見。 黴菌是空氣中的過敏原,當鼻子吸入時就可能造成流鼻水、打噴嚏、鼻塞,兩眼下方像描了兩條黑影,像貓熊一樣,有些人甚至連視力、記憶力都受到影響。如果症狀再嚴重則會有咳嗽(久咳不癒或夜咳)、胸悶、氣喘等症狀。至於要如何避免黴菌過敏,廖學聰醫師表示,有黴菌過敏體質的人,盡量避免到黴菌容易滋生的地方,若不得已最好戴口罩進出這些場所。以下提供幾個環境上必須注意的事項,才能杜絕黴菌生長的溫床。(一)戶外:保持水溝暢通、常清理落葉及草坪、不要堆積木材廢物。(二)房間:盡量保持通風,密閉空間易長黴菌、使用冷氣機及除濕機保持濕度在百分之五十以下,並定期保養清除機器內部 衣櫥內要防潮,並定期將衣服取出整理,被褥要曝曬、不要使用地毯、壁毯及泡棉製品、使用吸塵器或空氣清靜機可除去黴菌袍子。(三)浴室:勤加刷洗馬桶的角落、水龍頭、排水孔這些地方,洗澡後要打開窗戶。(四)廚房:使用排油煙機,排除烹飪所帶來的水氣、冰箱角落易生黴菌,食物不要放太久。(五)地下室:不要堆放太多物品,牆壁要防水漆以防潮生黴。可使用除濕機。(六)垃圾桶易生黴菌,需清洗乾淨且常倒垃圾。一般而言,對何種黴菌過敏可由皮膚試驗及抽血檢查(MAST或RAST)來確認之。而治療黴菌過敏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它(可用上述的方法),若環境改善後過敏症狀還是持續,便可能要服用抗過敏藥物,嚴重者則考慮減敏療法。張醫師與廖醫師強調,過敏體質的人要學會適應自然環境和氣候變化,為了避免梅雨季節來臨跟著走『黴』運,因此必須有一套良好的保健方法,才能減少並預防過敏疾病的發作。 

眼鏡越戴 近視越深?!

眼鏡越戴 近視越深?!

一位母親一進診療室,不悅的詢問醫師「我兒子的度數怎麼都沒有進步?」一聽到她如此詢問,即明白家長還是不清楚「視力」與「度數」有什麼不同。其實上一次來就診時,已花了不少時間向其解釋「弱視」與「眼鏡」的關係,以及「視力」與「度數」的不同,同時給她衛教單請她帶回去看,即使如此,她還是搞不清楚。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眼科孫普能醫師表示,前述的小男孩其實是個典型的屈光型弱視,只要及早發現,耐心的聽從醫師指示戴眼鏡、遮眼睛,大部份療效都很好。治療目標是改善「視力」而不是改善「度數」,即將0.4、0.5的視力改善到0.8以上或1.0以上;小孩子的「度數」通常是不易改善的,尤其是散光度數幾乎是不會改變的。若要改善,只能借助手術或雷射,但最好等待成年後再做。孫普能醫師解釋,「視力」代表眼睛是否看得清楚。視力又分好多種,如遠視力、近視力、裸視視力與矯正視力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矯正視力。簡單的說,矯正視力就是指戴眼鏡或隱形眼鏡或其他特殊眼鏡時所量測到的視力。能不能考汽機車駕照,可不可申請保險給付、殘廢給付或殘障手冊,都是以矯正視力為依據。一般成人的平均矯正視力約為1.0,小孩的平均矯正視力則隨年齡而異,6歲小孩的矯正視力應大於0.6。「度數」要嚴格的解釋清楚不容易。簡單的說,度數是指眼睛的屈光度,即眼睛是否有近視、散光或遠視。度數是可以靠眼鏡矯正的,但不是「改善」度數。最好的眼睛是沒有度數的,度數越多通常代表眼睛越不好。正常小孩出生後都會有一點點遠視度數,一直到6~8歲才接近零度數。台灣比較特別的是,6歲小孩近視的一堆。其實,像上述小男孩一樣,6歲了還有200、300以上遠視、散光度數的小孩也不少。這樣的度數,一般都是「天生的」,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目前原因不明,臨床上發現有部份是父母本身也有相同的異常情形。孫普能醫師呼籲家長對於「視力」與「度數」應有正確的認知,度數是會影響視力沒錯,度數愈深,裸視視力就愈差,但是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並非影響視力的唯一因素,其他如先天性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疾患等,都是視力不良的可能原因。因此,有視力不良問題時應就診找尋原因,一旦確診後即應配合醫師之指示及治療,千萬不要有眼鏡會越戴越深的迷思,而不願讓孩子戴眼鏡,屈光型弱視的孩子度數不矯正,視力是不會好的。

慢性腎衰竭飲食原則(一)

慢性腎衰竭飲食原則(一)

當腎臟發生病變時,無法有效將含氮廢物排出,以致造成過多含氮廢物堆積在血中,引起中毒現象(如尿毒症),嚴重時尿液排泄減少,致過多的鈉離子及鉀離子無法靠腎臟排出體外。此時期應配合腎臟科醫師的治療建議,同時搭配營養師依據個人狀況評估所設計的個別飲食計畫,給予足夠熱量,適度調整飲食中的蛋白質、磷、鈉、鉀、水份以保護殘餘腎功能、減緩腎臟功能的衰退或減輕臨床症狀與併發症的產生。如何預防腎臟病喉部、扁桃腺等發炎(鍊球菌感染),必須立即根治:抗生素服用要徹底,不可中途而廢,否則鍊球菌容易感染腎臟發炎。亂服成藥與止痛劑殘害腎臟,未經醫師處方嚴禁使用。暴飲暴食有害腎臟健康:人體吃下大量的動植物性蛋白質,最後產生尿酸及尿素氮等等皆需由腎臟負擔排除,故飲食過量、暴飲暴食、將增加腎臟的負擔。婦女懷孕前需作腎臟功能檢查:婦女懷孕時,會加重腎臟負擔,如果有相當程度的腎臟病時可能馬上惡化演變成尿毒症,到達﹝洗腎﹞之程度。有腎臟病時,請看專科醫師,不亂吃草藥偏方,加速惡化。適量(充分)喝水,不憋尿。尿在膀胱裡太久很容易繁殖細菌,細菌很可能經由輸尿管感染到腎臟。嚴格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尿酸。喝乾淨無污染自來水,不喝成份不明井水或河水,不吃、不飲用不合格加工食品。每年需做腎功能檢查(尿液、血壓檢測)。控制蛋白質原則早期腎功能不全時,給予限制飲食中蛋白質,可以減少尿毒的產生,進而延緩腎功能的衰退,故蛋白質攝取量以每天每公斤理想體重0.6~0.8公克為宜。控制蛋白質的同時,須配合足夠熱量的攝取,因為熱量攝取不足,會引起身體組織蛋白質的分解,增加含氮廢物的產生。每日建議的蛋白質攝取量,其中50~75%需來自高生理價的動物性蛋白質,如:雞、鴨、魚、肉類、雞蛋、牛奶、黃豆製品(豆腐、豆包、豆皮、豆干)。米、麵類及其製品均含有相當量的低生物價蛋白質,不可隨意食用,如:‧豆類:毛豆、紅豆、綠豆、蠶豆、皇帝豆、菜豆、豌豆仁等。‧麵筋製品:麵筋、麵腸、烤麩等。‧堅果類:花生、瓜子、核桃、腰果、杏仁等為避免限制蛋白質下可能產生熱量不足的營養問題,可利用葡萄糖聚合物及低氮澱粉,做出可口且熱量高的低蛋白點心。(1)精緻糖:砂糖、白糖、冰糖、蜂蜜、薑糖、水果糖(2)葡萄糖聚合物:糖飴、粉飴。 (3)植物性油脂:大豆油、花生油、橄欖油、花生油…等。 (4)低氮澱粉類:澄粉、玉米粉、太白粉、冬粉、涼粉、粉皮、西谷米、粉圓、蓮藕粉、冬粉、米粉…等。 限磷原則腎功能不全者,適當限制飲食中磷含量至最低需要量:600~800毫克/天,可以減緩腎功能的衰退。若使用磷結合劑如醋酸鈣、碳酸鈣應於餐中與食物一同咬碎服用,才能達到比較好的降磷效果。含磷高的食品:‧全穀類:全穀類、全麥製品、薏仁、蓮子、紅豆、綠豆、小麥胚芽、糙米(麩)。‧乳製品:鮮奶、奶粉、羊奶、優酪乳、養樂多、起司。‧豆、蛋、肉類:黃豆、黑豆、豆皮、蛋黃、魚卵、動物內臟、軟骨類(蝦米、吻仔魚)、魚丸、貢丸、肉鬆。‧堅果種子類:花生、瓜子、腰果、核桃、芝麻、松子、杏仁、開心果、栗子、葵瓜子、山粉圓。‧其他:健素糖、酵母粉、可樂、汽水、可可粉、巧克力、卵磷脂、肉汁、雞精、濃湯、火鍋湯、濃茶、花粉、啤酒、咖啡。限制鈉原則若有水腫、高血壓或充血性心臟病時,需配合限制鈉飲食,應禁食任何醃製及添加鹽的各種加工食品、濃縮食品,每日鹽份攝取量須依照指示食用,烹調時可用白醋、蔥、薑、蒜、肉桂、五香、花椒、胡椒粉、八角、香菜、檸檬汁等,來增加食物的風味。醬油、味精、味噌、沙茶醬、辣椒醬、蕃茄醬等含鹽量高的調味品須限量食用。(作者 / 營養師陳羿云)慢性腎衰竭飲食原則(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