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勿自行過度使用眼藥水 以免造成中毒性角結膜炎

勿自行過度使用眼藥水 以免造成中毒性角結膜炎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眼科柯美蘭醫師表示,一位男性病患走進眼科門診,告訴醫師「他看了很多醫生,但是不會好」。經檢查,病人的右側紅眼而且下半側結膜比上半側結膜嚴重,角膜亦呈全面性上皮細胞脫落而且下半側也比上半側多。經仔細詢問病人,才得知病人在兩週前,有一顆沙粒飛入眼睛,隨即看醫生,拿了藥之後,醫師告知一天點4次,但由於病人心急,因此一天就點了7、8次。兩天之後,病人感覺沒有全好,又看了第二個醫師,這一次醫生給了兩種藥,病人又很努力的點藥,又自行各點了7、8次,由於愈來愈嚴重,只好再換一個醫師,如此來來回回,折騰數週。柯美蘭醫師表示,這是一個典型中毒性角結膜炎的案例,仔細的問診就可發現病人多點很多藥水,因病人誤以為多點藥會好的更快。事實上,藥水內的抗生素或者所含的防腐劑則促使角膜、結膜不斷發炎而無法痊癒。因此原本快要好的傷口及正常組織,經不起過度刺激;而由於坐著或站著點藥,藥物易集中於角結膜下半部,因此更容易受傷。於是停掉所有眼藥水,只給予病人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之後,病人在二週內即逐漸恢復正常。柯美蘭醫師指出,大部份的眼藥水都含有防腐劑,雖然含量都在安全範圍,但過度使用則會傷害到眼球的組織,尤以角膜、結膜首當其衝。柯美蘭呼籲民眾勿自行過度使用眼藥水,若需多次點藥或長期使用眼藥水,則須與醫師作進一步的討論,以免得不償失。

親愛的,我忘了我的PDA!

親愛的,我忘了我的PDA!

~值得重視的成人注意力失調(缺失/過動)症「記得小學時我的外號叫做“迷糊愛搗蛋”,上課時老師問問題沒舉手就先回答,常常不聽課自己玩文具或看著窗外做白日夢,當兵時也是一名糊塗兵,好幾次忘了槍枝擺在那裡或走錯營區而被關了數不清的禁閉,但最喜歡演習前緊張刺激的氣氛,我的表現也是最好;現在進了這間公司快六年了,我自己的座位總是一團亂,交代的事情外出只做了頭尾兩項,中間三項是回來才記起來,有電話鈴聲或同事聊天就無法專心辦公,不時在跺腳或咬著指甲,愈想努力就愈糟糕,太太和同事以為我是不是得了健忘症,一直叫我多吃維他命或給我進補,現在又不景氣,事情愈來愈多,我就愈來愈力不從心,我已經不曉得怎樣規劃我的生活,太太也買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來幫我忙,可是已經是第三台了……」這是一位小孩被診斷有注意力缺失症(ADD)的40歲父親回顧這一生的情況描述。大部份人都聽說小孩子愛搗蛋不寫功課,可能是有過動症(ADHD: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或是注意力缺失症(ADD: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傳統精神醫學或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都會告訴小孩的家長這些好動分心症狀在長大成人後就會消失,所以不再那麼緊張或在意。但事實上有1/3到2/3的動過小孩可能身體不再那麼活躍,但心理上仍是衝動渙散的。根據哈佛大學統計資料顯示,100位成年人中,至少有2名成人注意力失調症(Adult ADHD/ADD)的患者,全美有超過一千萬的成人受到分心,衝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困擾,保守推論臺灣也有30萬人因為心靈活動過度和注意力失調而造成工作,人際和婚姻的受損,接著引發憂鬱焦慮等精神病和賭博喝酒嗑藥等上癮行為,也意味著成年人注意力失調的問題是比想像中的廣泛和嚴重,而多數治療效果不佳的憂鬱躁鬱症或成癮患者可能是他們真正的病因並沒被確實診斷出來。成人注意力失調症存在下列幾個核心症狀:一、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分心:常造成無法專心聽講、閱讀或做人,有的人在做愛做的事會分神或打岔搞怪等。二、過動行為:站立不安或跺腳晃手,常有焦慮感或神經質,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不做會很難過。三、衝動性強:自我控制有困難,說話不經大腦,沒耐心常打斷別人談話,不爽就換工作或塞車擦撞就要扁人。四、情緒變化快:情緒起伏大,表現兩極化,常有負面的內在感受,也常覺得容易興奮激動,自我形象不良易有低自信和低自尊。五、脾氣易爆發:情緒沸點低,導火線短,頓時生氣暴怒,旁人都覺得活在未知的狂風暴雨中。六、缺失組織能力:對空間安排及時間掌握有困難,常忘記按時繳稅,或常遲到,做事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七、抗壓能力低:對壓力反應過度或不適當,一點事情就會弄得心身緊張,愈想作好就愈作不好。由於存在這些困難,所以注意力失調的成人可能會藉著煙、咖啡或興奮劑來減少這些症狀或喝酒來穩定情緒,也和成績不好的過動小孩一樣,這類成人不管在工作上或家庭都是低成就者。除了有著閱讀,拚音及溝通障礙,也因為缺乏同理心,無厘頭和亂發脾氣,往往釀成婚姻危機和人際挫敗。也因為這些問題相當普遍也有可能是其它疾病造成,所以正確的診斷是相當的重要,除了要符合「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IV)」有關注意力缺失/過動疾病以外,而且這些狀況都可以追溯到兒童時期就一直存在,(可能要問父母或師長),同時也要排除是憂鬱症,躁鬱症及藥物濫用或依賴。研究也顯示50%的患者合併焦慮症,另外20%存在反社會人格特質,一般過動小孩男生遠超過女生(4:1),但同樣困擾的成人男女比例卻是一半一半,除了是女性較會求醫外,很有可能是女孩子不容易被認定有過動問題(只是發呆出神罷了)即使是在精神醫學發達歐美,成人注意力失調適應也是最近10年來,才被逐漸正視的問題。由於腦顯像醫學和生物精神醫學的飛躍進展,也使得注意力系統的運作和失調有了更明確的病因和佐證,連帶注意力集中的治療有著更令人鼓舞的結果。注意力失調和過動衝動可能是下列因素造成的:一、大腦前額葉皮質的功能不足。二、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不夠。三、DRD4基因及Adrenergic基因變異或失序。四、腦電波異常電生理反應(Theta慢波增加而Beta快波減少)。所以刺激前額葉皮質功能,及增加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分泌的藥物治療成為主要方式,臨床上根據注意力研究權威─猶他大學Wender教授和我們門診實際經驗顯示,使用皮質刺激興奮劑(如Ritalin,Cylert及Adderall等)和特殊抗憂鬱劑(TCAs,Wellbutrin及Effexor等)有7成左右的成人患者有效改善注意力失調症狀,並且沒有治療藥物上癮的情況,這為多年來因注意力失調所苦的成人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如果再加上自我生活管理的行為治療,指導式注意力訓練和婚姻諮詢及團體支持治療,對於台灣目前因為不景氣等各種壓力下而逐漸浮現注意力失調。成人們,不用再酗菸、酗酒、酗咖啡,也能有集中的注意力,清晰的組織力和持續的親和力,這是多令人振奮的消息和可期待的美好將來。附註:我們將ADHD/ADD譯成“注意力失調症”,主要是患者仍然會有過度集中的情況,可以鎖定在一個主題(像拼命追女友)或活動(如打電話玩具)而很難離開。所以從太不注意到太過注意,患者本身面臨兩大難題;一是難以停留在一個主題,二是一但卡住一個主題就難以退出,注意力無法適當調整來因應環境才是最大的致命傷,而不是完全缺失或過動所致。

吃得正確,反而變得更胖,怎麼回事?

吃得正確,反而變得更胖,怎麼回事?

事實上,國家飲食原則的確讓我們改變飲食習慣,想辦法符合飲食金字塔的結構,少吃上層的邪惡脂肪,多吃底層的善良碳水化合物。整個食物供給業也為了反映新的營養價值而進行重組,開始販賣低脂豬肉、低脂餅乾,還有低脂麵條和高果糖(也是低脂!)的玉米糖漿給我們吃。奇怪的是,聽話的美國人吃了新的低脂餐之後變得很胖。的確,很多人都記得現在流行的肥胖症和糖尿病,都是從一九七○年代晚期才逐漸出現的,那時美國人為了預防專家講的油脂各種壞處,便開始狂吃碳水化合物。不過這件事的內情比表面看到的更為複雜。一九七七年之後,美國人的確改變了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比例,前者佔總熱量的比例呈下降趨勢(從一九七七年百分之四十二到一九九五年的百分之三十四)。即便如此,美國人並沒有少吃油脂類食物,而是多吃了其他東西。飽和脂肪的消耗量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專家建議的多元不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肉的消費量其實跟以往沒有兩樣,一直都很穩定,只是我們被教導不要吃紅肉,改吃白肉來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量。基本上我們做的最大改變,就是多吃了一堆碳水化合物來欺騙自己,餐桌上的主菜卻是愈來愈大塊的動物蛋白質(去皮白肉)。怎麼會這樣? 我認為要怪就怪營養主義,不能只歸咎碳水化合物。此外,這也牽涉到人性的弱點。怎麼說呢,飲食建議光是把營養素用好、壞來分,應該少吃哪些東西卻說不清楚,很容易讓人把一九七七和一九八二年宣布的飲食原則簡化成:多吃低脂食物。而人們也真的這樣做了!當我們得知什麼東西可以多吃的時候,總是滿心歡喜地接受(大概除了燕麥麩之外)。備受信賴的營養主義說我們可以吃的,一開始是低脂餅乾,再來就是低脂啤酒。如果麥戈文最初要大家少吃肉、少吃乳製品等,以食物為主體的建議被採用的話,也許不會造成對低脂——高醣食品的狂熱,又或者人們的健康不會同時都惡化到這種程度。因為從這個既清楚又明白的建議當中,你不可能導出醫生希望你多吃一包餅乾的結論!現在你開始體會營養主義對所有人的致命吸引力了!從消費者到製造者,當然更不用提靠它起家和賴以維生的營養學家和媒體記者。這套意識型態為加工食品的開發和行銷提供了一個高尚的理由,也讓人們吃得理直氣壯。還有,營養建議每次的更正,正是營養學家寫書、發表論文的好機會,製造商也趁機推出新產品,人們也可以吃到更新奇、更健康的東西。如果說某項產品塑造出健康的形象,又有政府背書,那麼吃很多想必也是健康的,甚至會讓人更健康。對食品業者來說,營養主義也許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這個行業的成長在過去受到來自消費群的種種限制,而消費群也無法配合市場成長的需要擴大,這樣便無法滿足華爾街股市投資人的期待。在以前,跟其他消費性商品相比,人們對吃的需求彈性很低,因此營養主義的出現,解決了食品業頭痛的「胃撐不大」的問題。人吃的東西有限,選擇也深受傳統習慣的影響,以前吃什麼現在就吃什麼,不會再去吃別的。事實上,不只是營養主義偏好更多新奇的高度加工食品(這也是利潤最高的),連醫界和政府也都努力地幫忙促銷這些東西。如果策略正確,你還可以讓美國心臟學會為新推出的早餐麥片「有益心臟」背書。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FDA才剛核准讓樂事洋芋片在包裝上加印健康訴求,理由是選擇以多元不飽和脂肪炸過的洋芋片,有助於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這對心血管有好處。如此一來,典型的垃圾食品,按照營養學的邏輯竟然說得通,搖身一變成為健康食品。(本文摘自:食物無罪,由平安文化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2/6/111.html

糙米排毒檢測法-找出你的過敏源

糙米排毒檢測法-找出你的過敏源

當我們身體出現慢性症狀,如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或是皮膚代謝異常時,就要考量是不是有飲食不耐或是食物過敏的情況。除了抽血檢測以外(但一般抽血檢測比對的項目,不一定符合國人飲食習慣),Dr. Wang認為其實透過「過敏源排除檢測飲食法」,就足以在家找出最貼近自己生活、又影響到健康的飲食問題徵結。為了提升檢測精準度,Dr. Wang建議讀者養成寫飲食日誌的習慣,記錄每餐的內容與分量,甚至進食時間、排便次數、身體反應和情緒狀況等等,盡可能越詳細越好,如此才能看出食物與身體變化的連結。【盡可能只吃下列食材】「糙米排毒檢測法」的施行方式很簡單,就是使你的三餐飲食單純化,盡可能只吃下列食材,攝取的量則不限制:》有機糙米:有些人會抱怨糙米煮出來的口感很硬,我的建議是,除了以溫水洗米五、六次之外,最好能將糙米浸泡在水裡至少六小時,或者前一晚就開始泡也可以。水跟米的比例是二至二‧五比一,也就是大約兩杯或兩杯半水對一杯米,當然也可依照個人口感喜好,調整水與米的比例。接下來以電鍋煮熟即可。》有機蔬菜:除了玉米跟菇類以外,其餘的蔬菜種類不限,但要確認清洗乾淨。不限制烹調方式,生吃、蒸、烤或川燙都可以。蔬菜不妨搭配糙米一起食用。但是,請勿選購冷凍或罐頭蔬菜。》有機水果:除了香蕉跟乾燥水果以外,其他水果都可任意食用,同樣請確保清洗乾淨。另外,水果應與其他食材分開食用,可於飯前半小時或飯後兩小時吃。》調味料、佐料:橄欖油、檸檬、不含有鹽或味精的香草調味料、亞麻籽油。油類要選冷壓初次萃取者,烹調不可超過燃煙點,且油料產品最好開封後三個星期內使用完畢。》飲料:過濾的純水、有機花草茶(菊花、薄荷、檸檬等等)、新鮮蔬果汁、現榨或百分之百的果汁。果汁與水一比一的稀釋飲品也可以,飲料要在飯前半小時或飯後一小時攝取。》其他可用食材:扁豆、米果、芝麻、深海魚、放山雞、豆腐。》絕對禁止的食材:帶殼海鮮,如蝦子、蠔、蛤蜊、龍蝦、蜆、干貝和鯰魚。【施行建議】在施行七日糙米排毒法之後,要慢慢回復正常飲食,千萬不要大吃大喝,尤其請遠離速食、內含大量添加物的垃圾食物。這個飲食方法可提供你在排毒與療癒過程中所需的養分,讓你不必餓肚子,也不需要計算熱量、秤重或者精挑細選食物,肚子餓了就可以吃,吃多少都沒關係。不過,基本原則是用餐到八分飽,不要過量也未必要按照一日三餐,往往少量多餐會更健康,而且可能會帶來意外的收穫——體重下降。進食時,水果、蔬菜要跟糙米分開。某些食物在搭配組合上,會對身體產生不同的效果反應,雖然可能是更容易消化,但當進食組合不正確時(例如同時食用大量的肉與澱粉類),就容易讓消化系統產生負擔。因此建議最好讓飲食單純化,只吃蔬菜水果,或只吃糙米。另外,進餐時不要喝飲料,因為會稀釋腸胃裡消化食物用的酵素;飲料在飯前或飯後十至十五分鐘飲用比較適合。(本文摘自:自然醫學DIY,由商周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120.html

僵直性脊椎炎 嚴重可致大小便失禁

僵直性脊椎炎 嚴重可致大小便失禁

自從人類開始站立以來,下背痛便成為最常見的病痛之一。下背痛是最複雜且最常見的肌肉骨骼疼痛,但我們對它的了解卻少得可憐。雖然醫界長期認為椎間盤凸出是下背痛主要的病變原因,但下背痛實非單純椎間盤凸出可解釋,例如俗稱的「僵直性脊椎炎」就是薦腸關節發炎所引發的下背痛。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 陳孝雙說明,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免疫異常造成的慢性發炎性疾病,常會侵犯脊椎及關節,典型的主要症狀為下背痛、晨間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台灣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總數約佔全人口的0.1-0.4%(約四萬人),好發於20至40歲,男女比例約為3:1。95%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具有HLA-B27基因(即HLA-B27陽性)。陳孝雙解釋,HLA-B27是一種與免疫反應有關的組織抗原,台灣全人口中約有百分之五的人帶有HLA-B27基因,其中有2%~10%會發病成僵直性脊椎炎,如果父親或母親是僵直性脊椎炎,則其小孩得到僵直性脊椎炎的機率是百分之二十。對於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的家族成員,特別是HLA-B27陽性的人,只要有45歲以前發生的腰背痛、晨間僵硬或、反覆性無法解釋的胸痛或僵硬、葡萄膜炎、肌腱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的發炎或週邊關節炎任一情況者,都應懷疑是僵直性脊椎炎。 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通常一開始的症狀是下背部以及臀部的酸痛,尤其是在薦腸關節的地方,有時疼痛的感覺可向下延伸到大腿後側,或是向上延伸到上背部。這種疼痛的感覺通常在早晨睡醒的時候最厲害。一個明顯的特徵是,通常運動以後症狀可以減輕,長久的休息和不動反而會讓症狀加劇,嚴重時病人在半夜因酸痛及僵硬感而影響睡眠;有時病人會有胸椎及頸椎的疼痛與僵硬,胸骨-肋骨交接處有時亦有壓痛。除了上述脊椎症狀外,陳孝雙強調,部份病人同時會有週邊關節炎,以侵犯髖關節(大腿與骨盆交接處)最多。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髖關節會發炎甚至破壞,造成鼠蹊部的疼痛,彎曲困難或跛行。約百分之十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尤其是十六歲以前就發病的幼年型,會有膝、踝及肩關節的發炎,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預後較差,需要積極的治療。至於女性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的下背痛症狀通常較輕微,薦腸關節炎亦不明顯,也較少侵犯內臟器官;不過,頸椎的侵犯造成頸部酸痛僵硬較男性多,但女性病人通常預後較好。肌腱、韌帶與骨胳交接處的發炎,稱為附著點病變,是僵直性脊椎炎的重要特徵,好發處為腳後跟及足底。症狀是局部的腫痛,有時會影響到走路,有時病人的手指和腳趾會莫名其妙的發炎腫脹,稱為香腸指(趾)。 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如為病程嚴重及控制不良者,末期因脊椎黏合,形成竹竿狀,會造成畸型、駝背,而且脊椎黏合之後,因喪失柔軟度,變得較易骨折,或因而壓迫神經,導致下肢麻木的感覺,甚至大小便失禁。  陳孝雙提醒民眾,目前在治療僵直性脊椎炎方面,係透過運動及物理治療,以及風濕免疫專科醫師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包括傳統的免疫調節劑及生物製劑(TNF-blocker),如果是脊椎嚴重變形或髖關節受損時,則必須考慮手術。

致命壯陽藥 男子誤食險休克喪命

致命壯陽藥 男子誤食險休克喪命

北縣一名35歲男子,在酒後意識不清情況下,誤食原準備做外用塗抹的中醫壯陽藥〝蟾酥〞,在數小時後,發生劇烈嘔吐情形,緊急送到醫院急診室。在急診室時,病患雖意識清楚,但心跳只剩每分鐘40幾下,而且血壓一度下降到只有70至80毫米汞柱,被緊急送至加護病房。病人在急救藥物使用及加護病房完善設備密切監測與醫護人員全力救治下,終於逐漸脫離險境,生命徵象慢慢穩定。經抽血檢測,血中毛地黃濃度竟高達標準治療濃度3倍以上,其毒性可能休克致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醫師范盛程說,國外也有類似〝蟾酥〞中毒案例報告,其6例中有4例死亡。他解釋,〝蟾酥〞是一種中藥,又名「促秋」、「秋施」、「菊促」、「苦龍」、「何皮」、「癩蛤蟆」,取自於蟾蜍耳後唾腺和皮膚腺體分泌物,再加工後乾燥而成。產地主要在中國河北、山東、四川、湖南等地。范盛程指出,中醫使用上主要為強心利尿,稱可治療慢性循環障礙所引發的水腫,並有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坊間傳說有壯陽功效,利用其可麻醉皮膚特性,將其製成外用藥物,號稱可持久,〝金槍不倒〞。范盛程表示,〝蟾酥〞的毒性最主要來自於其中含有〝類強心配醣體〞成分,性質和毛地黃(digoxin,西醫用藥,主治心衰竭)相似,若誤食過量,其中毒症狀(和毛地黃中毒一樣)會出現噁心、嘔吐,心跳徐緩及心律不整(如不等程度房室傳導阻斷、心室心律過速、心室纖維顫動)等,還有四肢麻木、癱瘓、抽筋、視力模糊、幻覺、頭暈、意識不清、嗜睡、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致命。由於這種蟾酥毒類似毛地黃而會有交叉反應,因此在檢驗時有血中毛地黃濃度上升情形。〝蟾酥〞中毒最嚴重的情形是產生致命心律不整,如竇性緩脈,第三度或完全房室傳導阻斷和心室顫動等。若心搏過慢經藥物治療無效,這時甚至要緊急置入暫時性心律調節器以維持心跳。因此范盛程提醒,〝蟾酥〞應視為一種有毒藥物,要妥善放置,尤其不可放在兒童易拿取之處,以免兒童誤食發生憾事。另外,醫護人員對病患或家屬仔細病史詢問亦非常重要,可幫助對疾病做出迅速而正確診斷,而在第一時間對症下藥拯救病人。

扁平足須穿矯正鞋?

扁平足須穿矯正鞋?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骨科葉敏南醫師表示,最近門診常有家長帶著2-6歲的孩童來檢查扁平足,詢問是否須要穿矯正鞋?針對扁平足的治療,家屬可能聽親友、鞋店、復健醫療器材行的建議而進一步找復健科、小兒科、骨科、小兒骨科諮詢,但各方理論,莫衷一是,也困擾著家屬。葉敏南醫師表示,「扁平足」是以足跟外翻,足底扁平,沒有足弓的症狀來表現;站立時,足弓不見了,當足部懸空,足弓又出現了。一般而言,足弓的形成,是靠足底的肌肉韌帶拉起來,肌肉韌帶力量的形成因人而異,一般在小學時期,肌肉韌帶的力量漸漸增強到有明顯的足弓。而扁平足的小孩多半有韌帶鬆弛、膝外翻、肥胖或肌肉無力等現象,但大部分有扁平足的小孩並無症狀,不需治療。葉敏南醫師指出,新生兒的雙腳 因脂肪肥厚,幾乎都呈扁平足,開始走路時,更是明顯。其實97%的小孩在一歲半時還是扁平足,到了小學低年級扁平足降至50%;到了小學高年級時扁平足降至20%以下,一般成人少於15%有扁平足。扁平足可以分為生理性扁平足(柔軟性扁平足)及病理性扁平足(硬性扁平足)二類,絕大多數的扁平足是生理性扁平足。當站立時,足弓不見了,足部懸空時,足弓就出現;或是以足尖站立時,足弓就出現;或是將腳趾都向腳背彎屈,足弓就出現,這些就是柔軟性扁平足,柔軟性扁平足常發生於身體韌帶鬆弛及肥胖的小孩身上。相對地,若是不管站立或懸空時,足弓都不會出現,就是病理性扁平足,這類常見於一些足部先天性異常,如足跟腱太緊、跗股間粘連、距骨直立症或附生舟狀骨症,一些神經肌肉毛病,如腦性麻痺等,脊髓生長異常的病症也會合併「扁平足」。扁平足須要治療嗎?一般而言,生理性扁平足並不須治療。根據國外針對軍人扁平足的研究指出,柔軟性扁平足並不會引起足部疼痛不舒服,反而降低壓力性骨折的機會。只有極少數的軟性扁平足,須要手術治療。至於,是否需要以各種矯正鞋、腳弓墊、塑膠底板來恢復腳弓,治癒扁平足。其實,到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這些東西確能治好扁平足。這些矯正鞋、腳弓墊、塑膠底板並不便宜,在百貨公司或孩童鞋店內或在醫療輔具行內,一雙3000元至6000元不等。隨著年齡增長,每年至少要換一次。更重要的是,孩童期上幼稚園時很少穿鞋子,買了也是浪費。好歹將決定穿矯正鞋、腳弓墊的時間拖到上小學以後,在檢查再做決定。但對於容易酸痛、鞋子很容易磨損變形的病人,矯正鞋、腳弓墊才比較須要,確可幫助消除症狀。葉敏南醫師最後再次提醒家長,不要急著買矯正鞋、腳弓墊等,可以先找小兒骨科的醫師檢查是否真的需要,才是上策。

愛心沒有時限 光田災區送暖募款,助受災學童免受飢餓

愛心沒有時限 光田災區送暖募款,助受災學童免受飢餓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不僅平地成為水鄉澤國,山區更因大雨沖刷造成土石流肆虐,道路柔腸寸斷,多少民眾失去至親無家可歸。即使風災過後已超過兩個月,但至今仍有許多人流離失所,身心受創的孩子們因為家園全毀,學校倒塌,只能寄居於外地繼續上學,吃住都成問題。光田綜合醫院與弘毓基金會為了讓災區學童在家園與學校重建之前能安心就學,募集全體同仁熱情捐獻的救災款項,這兩天親自送到受災嚴重的樟山國小與佳冬國小,補貼孩子們往後一年的營養午餐費,同時贈送每位小朋友童話繪本及大甲名產奶油酥餅。希望能盡棉薄之力,幫助孩子們無後顧之憂繼續求學。光田管理中心主任暨弘毓基金會執行長劉美玉女士這次也特別帶領著工作同仁直達災區,親自將愛心送到災區學童的手中,她表示,莫拉克颱風造成南部的災情一發不可收拾,由風災第四天起光田醫院與弘毓基金會就全體動員,主動發起愛心捐款以及員工義賣的活動,在同仁的熱情響應下募得百萬愛心資金,甚至有員工已在其他單位捐款,但還是再捐出一個月所得,希望能助人於急難。為了讓大家的愛心運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院方還特別聯絡高雄縣及屏東縣政府,請其轉介急需救助的單位,最後決定將愛心資金挹注於目前被安置在和春技術學院旗山校區的樟山國小,以及有數十名學童生活陷入困境的佳冬國小。光田醫院社工室主任溫世合指出,桃源鄉樟山國小在這次的莫拉克風災中全數盡毀,校舍和校車全部都被土石淹滅,對外道路更是柔腸寸斷。全校師生和村民只能撤離自己的家鄉,學童們暫時被安置在和春技術學院繼續就學,而家長們則被安置在陸軍官校及鳳雄營區。不僅返鄉遙遙無期,孩子們甚至無法和最愛的父母親住在一起。即使外在的環境艱難,但從他們天真又活力十足的笑容中,仍可看到對未來的無限希望和樂觀開朗的心,讓參加這次活動的人員都感動不已。而佳冬鄉居民多以養殖魚塭為生,水患讓魚塭業嚴重受創,損失難以計數,有70名受災學童生活陷入困境,連營養午餐費都繳不出來。這次的愛心送暖院方除了補助每位受災學童一年份的營養午餐費外,另精心選購了圖畫繪本、大甲奶油酥餅和點心贈送給每一位小朋友,明年寒假和暑假還要全額招待他們參加小醫師體驗營及科博館知性之旅,希望光田醫院與弘毓基金會的愛心能在生活與精神等各方面提供孩子們實質上的鼓勵和幫助,讓他們在接下來漫長的重建道路上更勇敢的向前邁進。

鳥事一籮筐 解開包皮炎的疑惑

鳥事一籮筐 解開包皮炎的疑惑

許多家長面對家裡小孩的「鳥事」,總是產生一大堆的困惑,到底怎樣才算是包皮發炎?包皮過去會不會影響發育?要不要乾脆把包皮割掉?幾歲該割? 在解答前的問題前,我們必須先知道,包皮有甚麼功用?有些人會這樣子想,數千年來,猶太人自出生滿七天以前,就要行割損禮,可見包皮本身沒有甚麼積極功用。泌尿專科陳偉寶醫師指出,其實並不正確,大家可以注意到,每一位剛出生的男嬰,都有包皮覆蓋著龜頭,而且大部份都是「黏巴達」,根本推都推不開,難道這是上天恩賜給泌尿科醫師的「禮物」?又或許萬千年生物演化的結果?百分之百的「包皮率」,是為了「保障」泌尿科醫師的「基本收入」?答案當然不是。陳偉寶解釋,包皮是有作用的,就是給小男孩(主要是仍未有性生活)保護龜頭的,原來幼童的龜頭組織,非常纖細,經不起尿布或內褲的磨擦,很容易破損受傷,必須加以覆蓋。猶太人的割損禮,並不是把包皮通通割掉,只是把包皮切開,相當於現代手術的北部切開術(Dorsal Slit),方便清潔。基本上絕大多數的歐洲人都沒有割包皮的習俗,請看所有的希臘與羅馬的裸男雕像、油畫、壁畫,全部都是有包皮的。近代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大舉搜捕猶太人,有時候從外表無法判定是否猶太人,就「當場」查看有無割損包皮,有者馬上抓起來,可見當時自認優秀的日耳曼民族也沒有割包皮的習慣。 陳偉寶說明,包皮保護龜頭,最好是平常全部覆蓋,洗澡時又可以全部翻開,以便清洗內部,「可收可放」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翻不開就無法清洗。龜頭後方有一個環狀的冠狀溝,那裡有許多的皮脂腺,經常分泌一些油性物質,來滋潤皮膚,萬一包皮蓋得太緊,「皮油」排不出來,有時候會凝固結塊,囤積在包皮之下,龜頭之上的空間,並且會不斷擴大,它們發生的位置不一定,從包皮表面看下去是白白黃黃的一坨,摸起來有點厚度,通常是圓形或隋圓形,我們稱之謂包皮垢(SMEGMA),這些囤積物通常礙健康,但有時候小孩會覺得痛,不期然抓一抓,很容易會引起包皮的發炎。 小孩的包皮炎是指急性發炎,通常孩子會感覺痛或發痛。有些小孩不會主動地告知父母親,但卻變成經常跑廁所,好像非常頻尿,可是許多好動的男生,平時也喜歡有事無事往廁所跑,所以為人父母者非常困惑,不知道該如何辨別「有事」或「沒事」,這裡提供一個小撇步,大家可以觀察小孩在看平日愛看的電視節目,例如卡通片時,如果看一半也忍不住跑廁所的,就是「有事」,如果可以等到廣告或節目完畢才起來的,通常「沒事」。在幫小孩洗澡時,可以順道檢查,如果包皮有局部「翻紅」,或水腫、或化膿、就交給醫師處理吧! 陳偉寶提醒民眾,包皮很薄,很有彈性,單純的包皮,無論多緊多鬆,都不會妨礙生殖器的發育,更不可能影響身體發育,現代醫學的主流觀點,小孩的包皮,儘可能不割,等到青春期再按個案考量,萬一包皮真的太緊,又三不五時發炎,可以先試用藥膏塗擦,通常可以有效地鬆開包皮。 能鬆開就能清洗,能清洗就很少發炎,不發炎家長就安心了。

魔兒圓我夢 下個夢想換妳來

魔兒圓我夢 下個夢想換妳來

最近看電視有注意到熱力搶打的『郵政VISA金融卡』的廣告嗎?廣告裡笑容甜美的馬尾女孩就是魔兒國際旗下的另一名力捧的優資女模,Patty。雙子座A型的Patty雖然在進入魔兒之前也有不少星探跟她搭訕過的經驗,但Patty都是怕怕得不敢接觸。要不是從朋友口中聽到魔兒的好名聲,才讓她放心簽下3年的模特兒經紀約。一開始比較沒自信的Patty表示說,要不是魔兒給她一系列的教育訓練,包含了姿體、拍攝等技巧,而且最重要的是魔兒同事們與經紀人給她的鼓勵與支持,才能她慢慢放開了自己的心防,拍出一張張美麗的照片,也讓她在試鏡中,可以完全到達導演想要的感覺,而順利拿到角色。訪談中,Patty說明對這行真的要有耐心與熱誠,而且要有自己的原則。而對於未來的規劃,除了模特兒之外,Patty也將朝演戲與主持發展。Patty說她正努力的充實自己,希望有天可以到達小S的主持天后地位。對於這次由公司魔兒國際主辦的『GoodDay美少女 魔兒圓妳夢』活動,讓Patty覺得這是個可以讓跟她一樣對模特兒之路或之後演藝生涯有規劃想法的女孩一個好的接觸點,『選對經紀人跟預防被騙真的很重要』Patty非常強調地說。最近在看電視的網友們,看到了『郵政VISA金融卡』的廣告時,請記住笑容甜美的馬尾女孩,Patty喔!!活動報名資訊請上:www.funnews.com.t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