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四季皮膚水噹噹

四季皮膚水噹噹

要讓臉部皮膚能夠看起來「水水的」,就要注重皮膚的保水度,也就是保濕。如果皮膚的含水量降低,尤其是氣溫和濕度下降時,角質層的含水量降低,就會導致皮膚乾燥,甚至形成細紋、皺紋,加速皮膚的老化。 皮膚科開業醫李凱國醫師表示,保濕類的保養品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持皮膚的濕潤,也就是保住皮膚所含有的水分。這方面的功能需要具有幫皮膚加水的,以及防止皮膚水分散失的這兩大項功能。濕潤劑常見的有膠原蛋白、尿素、天然保濕因子(如:Sodium PCA)、胺基酸及玻尿酸(又稱為生化糖醛酸)…等,其中玻尿酸一個分子可以抓住五百個分子的水分,濕潤能力最強。但是光有濕潤仍然不夠,還需要能防止水分蒸發的成分,否則即使濕潤劑功效很好,效果也無法持久,所以除了有可加水的濕潤劑以外,另外還必需有可保水的潤滑劑。潤滑劑包含一些脂肪酸、磷脂質、油脂以及凡士林…等,其中以凡士林的潤滑功效最好,但是由於太過油膩、黏稠,所以常用於護手霜中。李凱國醫師繼續說明,目前已知許多植物性油具有極好的潤滑效果,但沒有過於油膩黏稠的缺點!而近來許多研究也陸續發現很多植物萃取本身也具有良好的水合作用(例如:海藻精華),甚至針對增加細胞含氧量來促進肌膚的活力(如:酵母萃取),以期獲得長效保溼的結果…這些研究發現都是希望為肌膚找出保溼的最佳保養方式!所以保濕分為兩大項,給皮膚加水(濕潤),也就是開源的工作,以及保住已有的水分(潤滑),也就是節流的工作。至於一般人常用來保濕的化妝水,其中常含有就酒精成分,酒精揮發很快,而且揮發時還會帶走水分,常常會使皮膚更為乾燥。如果要使用化妝水,最好用不含酒精的產品,並且使用後立刻擦上含玻尿酸的產品、乳液或是乳霜來保住水分。 李凱國醫師也提到,有些人會誤為,既然皮膚太乾燥,最好用純油性的保濕產品,而且只擦這種純油性的產品,其實這樣是不夠的。對於皮膚非常乾燥的患者,擦純油型的保濕產品(例如嬰兒油),只能保住皮膚原有的水分,但是皮膚就已是非常乾燥缺水,只節流是不夠的,必須先補充皮膚的水分,例如使用溫泉水先噴臉,趁皮膚剛吸收水分,馬上擦上含有濕潤的玻尿酸和保濕乳液,再擦上潤滑功能強的產品,才算是完整的保濕。 對於皮膚極度乾燥的患者,可能擦了好幾種保濕乳液、保濕霜都效果不彰,其原因在於所補充的水分,對於極度乾燥的皮膚猶如杯水車薪。就像是乾旱已久、呈現龜裂的土地,下一點小雨是不管用的。對於這樣的患者,建議定期使用保濕面膜,可以在短時間給皮膚大量的加水,敷完後馬上接著擦保濕乳液,或保濕霜來保住水分,如此可以快速的改善。有些痘痘患者皮膚很油,因此時常使用吸油面紙擦臉,有不少患者因為時常摩擦,造成皮膚粗糙、脫屑,像這樣的患者雖然皮膚很油,也可以適當的使用玻尿酸或保濕乳液來改善脫屑狀況。 所以,皮膚的保濕包含皮膚加水,可以用含玻尿酸或是有長效保濕作用的精華液來達成;其次是保水的工作,可以藉由含有潤滑功能的保濕乳液或是保濕霜來達成。選擇適合的保濕產品,無論在任一季節,都可以讓你看起來水水亮亮,不再是乾妹妹或乾弟弟啦!

小心!乾眼症導致失明

小心!乾眼症導致失明

只要維持均衡飲食,眼睛保健所需的維他命A絕對足夠預防乾眼症。台東基督教醫院特約醫師(台東東光眼科醫師)楊玉崑醫師表示,好發於老年人因退化而引起的乾眼症,若不加以治療,嚴重者可能導致失明,應儘快就醫。 乾渴的眼眸「乾眼症」,楊玉崑首先提及人的淚水分成兩種:一、基本淚水(可潤滑眼睛,含油脂、水、黏素液三種成分),二、大量淚水(哭的水)。所謂乾眼症正是基本淚水分泌不足或分布不均勻所產生的不適,對患者而言極為痛苦難受。雖不是致命疾病,卻好像香港腳之於患者,無啥大礙,卻處處有礙。 典型的乾眼症狀有:眼睛乾澀、容易疲倦、想睡、癢、有異物感、疼痛灼熱感、眼皮沉重緊繃、黏稠的分泌物,怕風、畏光、敏感、暫時性視力糢糊等,病症嚴重者還有眼睛突然刺痛而淚流不止的症狀。 既是睛眶缺水,為何還會一發不可收拾的淚流滿面呢?楊玉崑的說明是:「當基本淚水不足,乾涸的眼睛就會刺激哭的淚水出來,正如田地乾旱時,水庫自然要洩洪。」 多眨眼睛乾眼症的防治之道為何?楊玉崑強調,小小的眨眼動作可以有效滋潤眼睛,小動作有大道理,何樂而不為?據悉,尋常狀態下,人類的無意識眨眼次數是一分鐘二十三下;專注於閱讀,或看電視、電腦等情境中,眨眼次數則減為每分鐘十五下,眼睛就更乾澀了。因此,乾眼症患者在辦公、閱讀時,更要多眨眼睛,尤其長期置身於冷氣房或居住在乾燥、溼度低之大陸型氣候地區者,尤其應多眨眼睛。 補充維他命 A ,能有效防治乾眼症嗎?楊玉崑認為已經營養過剩的台灣民眾,不致因欠缺維他命A而導致乾眼症,他表示,只要維持均衡飲食,眼睛保健所需的維他命A絕對足夠。好發於老年人因退化而引起的乾眼症,若不加以治療,可能導致黑眼球表面乾澀破皮,進而引發病毒感染發炎,嚴重者甚至失明。為免因小失大和保有健康安適,楊玉崑鼓勵患者應儘快就醫診治。 對乾眼症者而言,療效極佳的人工淚水和人工淚水凝膠,皆是有效緩解患者痛楚的良方。那麼,患者可否以蒸餾水或其他淨水替代人工淚液呢?楊玉崑不贊同的理由是:「淚水有一定的酸鹼值和濃度,其中的油脂層、水液層和黏液素層各具殺菌、營養、滋潤等功效,民眾切勿隨意以其他水分取代。」 除了多眨眼睛、均衡飲食、點人工淚液,臨床上鼻淚管阻塞術(放置人工淚管塞於鼻淚管內),也可治療擾人的乾眼症。楊玉崑解釋,點眼藥時,藥水常會經由鼻淚管流入喉嚨,而具有排除眼淚及眼睛髒物功能的鼻淚管一旦堵塞,不再流入喉嚨的淚液,自然充盈於眼部,乾眼症也就緩解或不藥而癒了。 對於乾眼症之防治,楊玉崑進一步提醒民眾要保持健康平衡的生活型態,並且避免眼睛過度疲勞,在洗臉時注意眼瞼及睫毛之清潔,以及戴隱形眼鏡的時間勿過長。(本文作者/吳方芳;本文轉載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09年九月號第72~75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消化器官癌症 你了解多少?

消化器官癌症 你了解多少?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持續居於首位,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因癌症過世,使得人人談癌色變。導致死亡的前十種癌症,消化器官竟然占了六項,分別是第2位的肝癌,第3位的大腸直腸癌,第5位的胃癌,第6位的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第9位的食道癌,以及第10位的胰臟癌。消化器官的癌症,可說是國人的痛,也是醫界亟需努力防治的目標。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謝清睿說明並解釋,如何預防這些癌症。肝癌:台灣有三百萬B型肝炎及三十萬C型肝炎患者,部份走向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要避免這些結果,建議民眾抽血篩檢是否為帶原者,若為帶原者每3-6個月須追蹤肝功能、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以早期發現病變,早期治療。若肝功能持續偏高,由醫師評估是否使用抗病毒藥物。從源頭阻斷肝炎病毒的感染,可避免日後的併發症,所以要施打B型肝炎疫苗以產生抗體,避免共用刮鬍刀、牙刷、針頭、不必要的輸血,及安全的性行為。保肝、愛肝的原則是食物要新鮮、少喝酒、維持理想體重、勿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及規律作息。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是年紀大、有大腸直腸癌或息肉的個人史或家族史、家族性腺性多發性息肉、遺傳性非多發性息肉大腸直腸癌、發炎性腸疾患,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肥胖、高油脂低纖維飲食等。預防之道是維持理想體重、少吃動物性油脂、多吃蔬菜水果。50歲以上或其他高危險群建議做大腸癌篩檢,如糞便潛血試驗、乙狀結腸鏡、大腸鏡、大腸鋇劑攝影、電腦斷層虛擬大腸鏡等,可與醫師討論適當的篩檢方式。若有息肉或早期癌及早接受內視鏡切除術,可避免日後需手術治療。如有血便、糞便潛血反應陽性、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腹痛、貧血、體重減輕等,請儘快就醫。胃癌: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的危險因子,可能經由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上皮化生不良等步驟而轉變為胃癌。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主要有碳13同位素尿素呼氣試驗或經由內視鏡夾取組織來化驗。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可與醫師討論評估是否接受「三合一」藥物除菌治療。其它的危險因子為抽菸、喝酒、常吃煙燻、燒烤的食物、曾接受部分胃切除、有胃息肉、有胃癌家族史等。若有上腹痛、悶脹或不適、嘔吐、解黑便、貧血、體重減輕等,宜儘快就醫。口腔癌:嚼檳榔、抽菸、喝酒是三大危險因子,尤其以嚼檳榔為最主要的元兇,而菸酒有加成的作用,所以避免這些嗜好是預防口腔癌最有效的方法。平日保養為注意口腔衛生,若口腔有難以癒合的潰瘍、腫塊或白斑,請務必就醫檢查。食道癌:多數為扁平細胞癌,其危險因子是抽菸、喝酒、嚼檳榔、熱茶、煙燻或燒烤的食物、曾有食道腐蝕性傷害等。近年來的研究顯示,曾有頭頸部惡性腫瘤的患者,發生食道癌的機率也會增加。少數的食道癌屬於腺癌,與長期的胃食道逆流疾病有關,可能經由逆流性食道炎、腸上皮化生(巴瑞氏食道)、上皮化生不良等步驟而轉變為腺癌。預防食道癌要避免菸、酒、檳榔,多吃新鮮蔬果,妥善追蹤治療胃食道逆流疾病。若有吞嚥困難或疼痛、胃酸或食物逆流、嘔吐、體重減輕等症狀,宜儘早就醫。胰臟癌:抽菸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其他有男性、喝酒、高油脂食物、膽結石、慢性胰臟炎、糖尿病等。預防胰臟癌要避免菸、酒,少吃動物性油脂、多吃蔬菜水果。若有黃疸(茶色尿、眼白或皮膚變黃)、上腹痛、體重減輕、突然發生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難以控制,務必及早就醫。謝清睿進一步說明,綜合以上所述,可發現消化器官的癌症,其共同的危險因子是菸、酒、高油脂低纖維及加工食品等,因此避免不良嗜好、少油少加工食物及多吃新鮮蔬果,是預防多數癌症最基本的方法。若有個人或家族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則必須定期篩檢追蹤。個人的致癌基因及環境中的致癌因子,不是我們能完全瞭解的,早期癌症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在重視預防醫學的今天,「健康檢查」是值得考慮的方向。謝清睿提醒民眾,如果有相關的症狀出現,絕對不要諱疾忌醫,儘快就醫找出原因,做適當的治療,早日遠離消化器官癌症的威脅。

精神分裂症「心療」法,讓大腦遠離分裂

精神分裂症「心療」法,讓大腦遠離分裂

雖然已經進入21世紀,但在一般民眾甚至病患本身,相當比例的人認為精神疾病是「心理」不健全,「人格」不成熟,「家庭」不幸福等因素造成,要不然就是說「大腦」秀逗亂想才產生的,其實「心病」還得要「新藥」醫,光是靠自己「意志力」或是服用「鎮定劑」不僅會傷身傷腦,而且可能會有愈吃愈重愈不好的惡性循環。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醫師許正典表示,從1950年代抗精神病藥物在臨床上開始使用後,不僅促成精神病患醫療從長期住院療養轉向社區積極復健;同時精神病理學的研究也發現精神病(特別是精神分裂症)存有5大核心症狀:正性症狀:如幻聽或妄想 負性症狀:如無表情,不語,退縮無動機 認知症狀:如判斷力及注意力缺損 攻擊症狀:如自傷或暴力行為 憂鬱焦慮症狀許正典說明,上述症狀不只是在心理防衛機轉出了問題,患者本身大腦生理結構的損傷和功能運作的失調,經由多巴胺理論的反覆驗證,可能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而抗精神藥物經過了40多年的使用,在對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效果上已經累積了不少成績,但也是暴露出不少未臻理想之處:無法有效改善負性症狀及認知缺損症狀 無法有效改善長期失功能狀態 相當部分的患者無法從治療劑量下的藥物獲得症狀的改善 很難避免神經系統的不自主運動副作用而其中又以第4項的藥物副作用最令患者感到難過、不舒服而會因此中斷服藥,進而造成病情惡化或病程慢性化。所以除了症狀治療來改善副作用外也鼓勵家屬提供支持、包容的環境束縛解釋患者的身心壓力,同時精神醫學界也持續精神藥理藥物學的努力,從1990年可致律錠(Clozaril)獲准上市使用後,證實可有效改善精神症狀,並且大幅度減少藥物副作用,增加了患者病識感和服藥順從性,1994年之後理斯必妥(Risperdal)、金普薩(Zyprexa)、思樂康(Seroquel)等這些新一代精神病藥物蓬勃發展,不僅提供醫師更多選擇和更好的機會來和精神病放手一搏,同時也因為有效改善憂鬱情緒和自傷傾向,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和生命尊嚴提昇有極大的貢獻。展望新世紀醫學和生物科技的研究,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已經先鋪好一條可期待的康莊大道;許正典強調,從壓力到憂鬱,由焦慮到衝動,醫師可以幫助「心療」,讓患者接受並調整心理困擾和障礙,也可以開「心藥」,使副作用降低到大腦都能感受到正向作用的影響而恢復穩定整合而不致「分裂」,兩者若都能相輔相成,就可以開啟原來屬於我們真正的人生。

生命轉彎處的震撼 自殺防治徵文激勵人心

生命轉彎處的震撼 自殺防治徵文激勵人心

「別和我ㄧ起墜入黑洞般的情緒深淵。因為,我需要一雙堅強有力的手,將我拉回這世界。就算我放棄了我自己,也請你,不要放棄我。」--來自一位憂鬱症患者的心聲。上述是最近在臺北捷運淡水線及板南線的車廂內,不少民眾注意到的徵文佳作。為了使民眾更能同理身邊的人可能陷入生命困境的心情,進而伸出援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自殺防治中心特別在10月17日於大安森林公園針對3篇優選及6篇佳作舉行頒獎典禮,獲獎文章並隨機在捷運紅線、藍線與橘線的部分車廂內刊出至10月24日。 根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今年成立後迄今約1500筆自殺通報資料顯示,在通報之初表示拒絕接受後續關懷的比例將近七成,然而經過專業人員的後續追蹤,實際拒訪率僅4.8%,顯示自殺企圖者傾向壓抑內在的求助需要,習慣表露拒絕的態度。 這種自殺企圖者壓抑求助需要的矛盾心理,可能來自於民眾普遍感受到社會對於自殺的負面看法;依據臺北市自殺防治中心針對一般大眾進行的自殺防治觀念問卷調查顯示,有20%的民眾認為自殺者不值得同情、56%認為自殺行為是懦弱的表現、34%認為自殺是有失顏面的事情。 然而對於表達出自己有尋短念頭的民眾,其實社會大眾卻也經常是忽略的。依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進行之「2006-2008台灣民眾對自殺防治的認知變化」調查則進一步顯示,每年都有超過五成的民眾抱持「說出自己想自殺的人並非真的想死,只是在發洩而已」的迷思。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認為民眾的自殺防治教育仍待持續努力。 臺北市近來舉辦的「故事迴廊─海平面下的悸動」自殺防治徵文活動,募集了多篇心情故事,投稿者們勇敢地揭露自己或親友自殺所造成的心理衝擊,於撰文中重新省思了生命轉彎的震撼,並傳達出生命堅韌的復原力:1. 轉念就有轉機─『我沒有帶走兒子的生命,並決定把自己的生命留下來。再看一眼愛你的家人,活下去就有希望。』2. 傾聽與關懷的力量─『我低著頭,強忍著淚水,但它卻不斷不斷的湧出……。晚上的操場很涼爽,他們拍著我的背,安靜地聽著我說……。那天晚上,我們都沒有讀書。不過,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的我,笑了。』3. 親友的陪伴和省思─『唯有家人與朋友的了解,溫柔的陪伴,才能幫助他們戰勝自殺的威脅,有勇氣接受生命的考驗,學會原諒自己,接納生命中的缺口。』4. 自殺遺族的思念與體會─『過不去就和過去和解吧……雖然微笑時依然會落淚,雖然思念間依然會傷感,但我已明白,人生總會過去,愛卻沒有終點。』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自殺防治中心10月17日於大安森林公園舉辦心理衛生行動劇暨自殺防治徵文比賽頒獎典禮,現場透過文章展示,分享動人的生命故事與表達種種人生體悟。誠如其中一位作者所言,『我們只是在這灰濛森林中迷了路,暫時的走錯方向,一定能走出去的!不論多久,請你必懷抱著希望。』自殺企圖者只是一時走進迷霧裡,若能握到堅定的雙手、遇見理解的眼神,就能長出跨越阻礙的力量。 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

踏青時小心誤闖「虎頭蜂」的禁地

踏青時小心誤闖「虎頭蜂」的禁地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急診科林保方主任表示,近期又聽聞「虎頭蜂傷人」事件,即烏來鄉泰雅原住民遭中華大虎頭蜂攻擊,而造成休克。在秋天這個時節,「虎頭蜂傷人」事件頻傳,甚至有人因此死亡。在新竹地區雖然尚未傳出因虎頭蜂而導致的嚴重傷亡事件,但隨著秋天的到來,民眾出外踏青活動增多,因此特別介紹虎頭蜂,以及提供民眾有關如何預防虎頭蜂攻擊以及蜂螫時的處理方法。虎頭蜂跟蜜蜂、螞蟻算是親戚,它歸屬昆蟲綱-膜翅目-胡蜂科,台灣常見的七種胡蜂,因毒性強且體型較大,直接被命名為虎頭蜂。「黃腰虎頭蜂」因多生活於低海拔的校園、住家或果園中,人們常不經意侵擾到牠們,所以最常發生螫人事件;另外「黑尾虎頭蜂」生活於稍高海拔,也是近日常見蜂螫事件的兇手。秋天時為何虎頭蜂會更加兇猛呢?生態學者認為在春、夏季他們忙於補育幼蟲及構築蜂巢,所以警戒範圍小也無餘力主動攻擊;但秋天時,蜂后產下最後一批卵,這些卵將來會孵化為蜂后,這時正是族群的「存亡之秋」,所以警戒範圍就加大,對入侵者攻擊性就更強。林保方主任表示,當被虎頭蜂螫時,對人體的危害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說,第一部分是蜂毒的成份類似神經毒性,被螫者會有暈眩、噁心、嘔吐等現象,局部會紅腫痛,但一般要致命可能要被連續攻擊200次以上;第二部分是蜂毒蛋白部分引起的過敏反應,可能會誘發氣喘,甚至過敏性休克。所以當被虎頭蜂螫傷送醫時,除局部給予冰敷外,儘速施打破傷風與抗過敏藥劑,有些延遲性過敏反應甚至4天後才發作,不可不慎!林保方主任提出以下幾項建議供民眾參考,讓民眾出外踏青時能夠快樂出門,平安回家!一、出外踏青時,不要噴抹香水,體香劑;也不要穿著鮮艷顏色的衣物,且長袖長褲為佳。二、居家或校園發現蜂巢,應及早請消防隊處理。三、若遇見單飛虎頭蜂在周邊盤旋,表示已進入其警戒範圍,不要攻擊牠並且要盡速遠離;萬一被追逐攻擊,宜採迂迴繞圈方式逃離。四、若為群體出遊活動,宜備醫藥箱,最好內含抗過敏藥劑,腎上腺皮質素…等,可在不慎遭虎頭蜂螫時緊急使用。五、當不幸遭蜂螫時,傷口處不宜用偏方如:口水、尿、氨水…等浸泡塗抹,只有儘速送醫才是當務之急!

你我她誰會得皰疹?

你我她誰會得皰疹?

考試了,嘴角長出一堆水皰,疼疼的,吃東西時,要張開嘴巴都不太舒服。相信許多人都有過的經驗,這就是口腔皰疹。通常是皰疹一型病毒(HSV-1)所引起,大多來自童年時候的垂直感染,就是父母親或是長輩,習慣用口嚼碎食物後,再餵哺幼童,皰疹一型病毒就是這樣間接傳染。論來源,它不算是性病,但是成年人可以經性行為,把它傳播出去的,這時候它就是性病了。泌尿專科陳偉寶醫師表示,生殖器皰疹,一般是皰疹二型(HSV-2)引起,經性行為所傳染,據本人於民國八十八年五月調查所知,一般人口的帶原率為百分之十四點七,其中女生的帶原率比男生略高,是百分之十七,男生的帶原率是百分之十二點一。與世界其他國家比較,仍算是低危險度地區,大致上台灣男生的帶原率與美國白人男性相當接近,美國算是皰疹傳染的成熟區域,在皰疹傳染的成熟區域,女生的帶原率比男生高一倍,可見民國八十八年間,台灣仍不算是皰疹傳染的成熟區域。今年四月間,又展開另一次調查,作為年度變化的比較,目前仍在進行中。那些人比較容易感染到皰疹,陳偉寶進一步說明,根據美國多年研究發現:性別、年齡、年代、感染任何性病、經濟狀況、種族等六大因素,對皰疹傳染狀況,有重大影響。性別:女性危險性比男性高。在歐美各個性開放國家,皰疹的帶原率,都是女性比男性高出很多,可以高達兩倍。據研究指出,皰疹的傳染,男傳女的效率高於女傳男的效率,所以性開放期間愈長,女性感染率愈高。事實上男性的性器官是凸出在外面,比較方便檢查、清潔、及保持乾燥(有包莖者例外),的確是比較有利。年齡:年齡愈大,皰疹的帶原率愈高。第一、年齡愈大,可能性伴侶數目愈多,增加許多感染的機會。第二、皰疹一旦感染,終生存在,不會因歲月消磨而減少。在我的性病門診中,二十六至三十五歲適婚年齡層,皰疹的帶原率大約台百分之二十二左右,男女相當,三十六至五十五歲的社會中堅年齡層,皰疹的帶原率陡升,男的百分之三十七左右,女的到達百分之六十,真是「歲月不饒人」。年代:年代愈近,皰疹的帶原率愈高。在我的性病門診中,五年來(八十六年九月至九十年五月)的變化,趨勢是逐年上升,八十七年度皰疹的帶原率,男女都在百分之二十左右,逐年上升至今年女性達百分之七十,男性達百分之四十二。年增率約百分之八左右,這也許可以反影社會的性開放程度的變化。感染性病:只要沾染任何的性病問題,皰疹的帶原率就會高。按照這四年以來的資料顯示,一般人口的皰疹帶原率是百分之十四點七,但是因為性接觸後,產生的任何感染症狀,因而就醫的病人(不一定是皰疹問題),他們的皰疹帶原率是百分之三十,比一般人高一倍,其實最近兩年都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可見愈多的性伴侶,愈多的性經驗,皰疹帶原率愈高。經濟狀況:在美國,三十年來統計數據顯示,平均收入低,社經地位低的人,皰疹帶原率偏高,是否應驗了「貧賤百事哀」,不得而知,可能是操勞,營養不均衡,也有關係。台灣地區的經濟統計不大精確,因為地下經濟活躍,而且貧富差距不大,所以無法評估經濟因素。種族:美國的黑人,皰疹帶原率高於白人一倍,同樣的狀況,黑美人帶原率也高於黑壯士一倍,世界其他國家比較,非洲國家皰疹帶原率偏高,所以說種族也可能是一個因素。台灣地區沒有黑人,絕大多數都是漢人,所以無法評估種族因素。平心而論,上述種族因素,很可能是生活習慣、及低收入所造成的,與體質、及基因等因素無關。陳偉寶強調,感染皰疹雖然是件很煩惱的事,雖然目前全世界的醫療科技,仍然無法做到「根治」,配合正規醫療,還是有藥物可以治理的,治療後,可以長期不發病及不傳染別人,馬上恢復正常生活。陳偉寶提醒民眾,千萬不可迷信偏方,或是自暴自棄,做成自身或伴侶更大的傷害。

尿毒症病患注意! 小心吃楊桃引起神經中毒

尿毒症病患注意! 小心吃楊桃引起神經中毒

台中縣光田醫院指出,近一個月來接獲兩例尿毒症病患因吃楊桃造成楊桃中毒的病例,其中一例已痊癒出院,另一例則因癲癇發作而有生命危險,目前仍在加護病房;由於近來正值楊桃產季,院方特別呼籲本身為洗腎或腎衰竭患者,楊桃還是少碰為妙。光田醫院腎臟內科王家良醫師指出,近來連續接獲兩例食用楊桃引起神經中毒個案,其中一名四十歲女子,在陸續食用二、三顆楊桃後即出現打嗝不止,經診斷發現女子有神經中毒現象,由於該名女子有慢性腎衰竭病史,但尚未洗腎,因此可能由於腎功能較佳而症狀較輕,在接受治療後已返家;另一例六十歲長期洗腎的陳姓女子則沒那麼幸運了,食用楊桃後因神智不清而由家屬緊急送醫,由於神經中毒引起重症癲癇,目前仍在醫院加護病房,有生命危險。楊桃到底可不可以吃?王家良醫師表示,楊桃具有生津解渴及降火氣的功效,廣受民眾喜愛,然而實際上所含各種營養成分,亦可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及抗氧化物,食用楊桃是有益無害的,但尿毒症患者,則是其中的例外,症狀輕者會出現打嗝不止,嚴重者則會因癲癇發作而喪命。為何尿毒病患食用楊桃會產生神經毒性,王家良醫師指出,之前醫界也多所懷疑,但往往無直接的證據,直到一九九八年巴西的一位專家發表論文提到當地有六名尿毒症洗腎患者在吃了楊桃,出現意識障礙,甚至致死個案後,大家才逐漸確定尿毒病患是不宜食用楊桃的。王家良醫師進一步指出,楊桃到底含有什麼物質而讓尿毒症病人產生神經毒性,造成神經系統障礙、出現意識不清及肢體麻木等症狀,目前醫界仍無定見,部份研究指出可能是其中的草酸所引起的,不過這仍須更進一步證實。目前正值楊桃產季,一般民眾可趁機品嚐當季楊桃的美味。然而臨床上尿毒症病人約食用半顆楊桃即可能出現神經毒性,因此慢性腎衰竭、尿毒症等民眾,為了健康著想,還是建議不要食用楊桃及相關飲品為宜。

守著陽光 守著您,基層醫師陪您快樂向前走

守著陽光 守著您,基層醫師陪您快樂向前走

一首親切而動人的敘事詩開始於這個老人多、遊民多、古老建築多的萬華社區;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一群走出診間的在地醫師發起健走活動,結合里辦公室、學校的資源配合,推動「快樂向前走」健走活動,期望透過社區力量,力促更多民眾養成規律運動以常保健康。 根據統計缺乏運動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是經常運動者的1.5至2.4倍、罹患糖尿病及大腸癌的機會將增加2至5倍,如果全民從事適當運動,因上述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可以減少三分之一。 「快樂向前走」健走活動於98年6月熱鬧展開,為期三個月,場地則選定了老松國小作為運動定點,以社區居民為主,於每週一至每週五下午4:30起,志工們便會在活動操場旁招呼、照顧、幫助簽到,並叮嚀按次登錄健康情形,讓健走的安全看得見!參與人員發放計步器、健康健走護照及象徵社區健康活力的帽子以識辨認,由於附近里民參與情形日趨踴躍,人數由原先的180人增加到276人,甚至現場民眾也即興的加入一起健走的行列。 經過了三個月「快樂向前走」健走活動,成員均熱烈、親切的互相寒暄問好,主動與夥伴們打招呼的次數增加了,甚至有9成7的人表示會持續健走下去,截至目前他們仍持續邀請家人及朋友繼續健走,佇著拐杖小碎步的老人也春風滿面向前走。有1成的民眾腰圍縮小了,1成8的民眾身體質量指數(BMI: 身體質量指數,體重/身高公尺2,正常值18.5≦BMI<24)減少了,有3成2的民眾體重減輕了,睡眠也安穩好睡不再失眠,運動最大收穫不是金錢,而是健康,大家獲得成效雖不同,但身心的確健康多了! 除了定點活動時間外,早早透亮的清晨還可以看到一些迫不及待的長者,依舊戴著「健康、活力」的帽子以一種沉浸在團體榮譽的姿態前進,叔叔伯伯、婆婆媽媽、大人小孩、阿公阿嬷,自發性的健走運動,非常不統一的陣容,卻同樣有深刻在嘴角的微笑,形成老社區最溫馨動人的畫面。 感人故事在萬華社區陸續展開,快樂向前走帶領社區活力!如果這是一場投資,大家賺到了健康,還附帶豐厚的紅利──溫厚的人情!無價!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呂主任表示,希望藉由此培養民眾運動習慣並達到健康自主管理,慢性病預防的目的,若有興趣參與此活動之民眾,請洽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02)2303-3092聯繫。

全民搜表特 魔兒圓妳名模夢

全民搜表特 魔兒圓妳名模夢

由享譽盛名的知名模特兒經紀公司魔兒國際主辦,「Good Day美少女 魔兒圓你夢」活動從10月19日起至10月29日全面開放報名,讓想進入電視娛樂圈成為專業模特兒的美少女們不再擔心被騙財騙色,真正離自己的模特兒夢想更進一步。「Good Day美少女 魔兒圓你夢」活動由台北東區備受年輕族群喜愛的知名美墨速食餐飲GoodDay卡斯柏餐飲企業主贊助,和魔兒國際一同舉辦招募青春陽光、活力健康、對電視螢光幕及伸展台有興趣想進入專業模特兒圈的美少女們參加。此波徵選活動成功入選的美眉們除了可擁有魔兒國際提供的模特兒經紀合約及模特兒養成專業訓練外、還有平面電子媒體、廣告拍攝、MV、偶像劇等試鏡機會與演出,讓有志朝演藝娛樂圈發展的年輕女孩們,獲得真正的圓夢機會。活動期間凡有機會入選的美少女們同時都有機會於試鏡前獲得專屬的美模變身改造及個人專屬外拍宣傳照唷!「Good Day美少女 魔兒圓你夢」活動由魔兒國際主辦,Good Day卡斯柏餐飲企業主贊助,同時由PC Home健康樂活頻道、FunNews生活娛樂互動網及UHO優活健康網等媒體單位共同協辦,希望透過正面健康的活動操作讓想成為模特兒的年輕美少女們在追逐夢想的圓夢之路上同時能具有正確的認知及健康的心態,發揮此波圓夢活動之社會教育性的意義,也讓真正有心朝演藝娛樂圈更進一步的美少女們能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優點與在社會上的價值。10/19至11/29活動期間同時邀請所有支持圓夢活動的網友們一同參與奪得活動期間的多樣免費好康。魔兒國際:http://artist.ems-taipei.com/活動暨報名相關資訊請上:http://www.funnews.com.tw活動信箱:[email protected]活動專線:02-2531288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