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溫差大 導致氣喘病發作

早晚溫差大 導致氣喘病發作

2009/12/10(2022/3/15 19:0更新)

氣喘已成為臺灣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病,根據91年長庚醫院與仁愛醫院合作,發現大臺北地區學童氣喘病盛行率,其結果更是快速增加到16.8﹪,而氣喘病的死亡率,在91年以前一直都是臺灣地區每年10大死亡原因之一,91年才退出10大死亡原因,但目前每年仍約有1,600多位氣喘病人因氣喘發作而死亡。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97年臺北市十大死因「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首度位居第8位(含慢性肺阻塞、氣喘、支氣管炎)。

早晚溫差大與過敏原是誘發氣喘的二大主因,氣喘是一種氣管慢性發炎,外在環境的刺激引起呼吸道過度反應,造成氣流阻礙病變,依嚴重程度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狀,因此,氣喘孩童發病往往與溫差變化有關,例如氣喘孩童容易在半夜或清晨發作。

具有過敏體質的孩童,如果接觸到過敏原也會在體內不斷地引起過敏反應,容易造成氣管的阻滯,產生氣喘的症狀。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截至98年10月31日止,對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童經過抽血初步結果發現:過敏體質篩檢呈陽性反應比率為76﹪,其中,屋塵類過敏原群(屋塵、屋塵蟎、粉塵蟎、德國蟑螂)是造成兒童過敏氣喘發作的吸入型過敏原第1名(佔96%),第2名是熱帶五爪蟎(佔84%),第3名是動物皮毛蛋白類過敏原群(貓、狗、鼠類皮毛)(佔60﹪),找出過敏原並避免接觸,是氣喘孩童自我控制氣喘最有效的第一步驟。所以居家作好防蟎措施及少養貓、狗等動物,可有效減少家中塵蟎與動物皮毛過敏原的濃度,就可大幅減少孩童過敏氣喘的發作機會。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氣喘高危險群學童做好監測及保養
「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惡化」,早期診治是預防及改善氣喘的重要關鍵,根據96年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 主任吳維峰研究調查發現: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兒童氣喘病盛行率為20.34%,本市衛生局98年統計(截至98年10月31日止)調查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兒童氣喘病盛行率已上升至20.74%,表示有越來越多的兒童除遺傳因素外,無法免除環境導致過敏因子的威脅。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小時候沒有控制病情,長大後氣喘會更嚴重,並提醒氣喘學童該注意事項如下:

1. 應積極主動地參與控制自己的氣喘,預防可能發生的問題,並且維持正常生活。
2. 避開激發物:許多東西能夠使氣喘發作,例如:有毛的動物皮屑、香菸、煙塵、強烈氣味和噴霧、花粉、天氣變冷、跑步、運動等。
3. 許多病人對有毛動物過敏,可保持動物在屋外,或放棄豢養寵物。
4. 在屋內不要有強烈氣味,不要使用聞起來像香水的肥皂、洗髮精或者洗潔劑。
5. 正確地使用藥物,了解並且會區分〝急性緩解藥物〞與〝長期預防藥物〞的不同。
6. 以「症狀」及「尖峰流速計」的使用來監測病情:氣喘病情會變化,因此治療上也有不同階段的對策。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