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青澀戀情易分手 劇團教你學會「分手快樂」

青澀戀情易分手 劇團教你學會「分手快樂」

隨著社會環境變遷,現代家長必須提早面對仍就學的孩子就開始交起男女朋友的狀況,然而加上現代普遍的雙薪家庭,父母缺乏時間陪孩子,青少年也大多傾向不與大人討論自己的感情問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如果兒童劇團」,到各國中校園內將現今校園戀情的狀況用生動的演劇方式呈現給同學們,讓學生在觀賞的笑聲中自然地瞭解到關鍵的解決之道。對早已成年的父母來說,常會覺得尚未成年的孩子,哪裡懂得什麼叫做愛情?然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在最近一次對臺北市校園心情調查中,經過諮詢校園老師及輔導專家,在問卷中將「在戀愛」明確定義為雙方承認彼此有愛慕關係,且此關係有第三者知悉。結果顯示,表示有過戀愛經驗的國中生比例佔24.62%。開始普遍嘗試戀愛交往的國中生,碰到心理困擾向朋友同學求助佔35.93%,而會向家人求助的僅佔9.75 %,尤其會向專業的輔導人員求助的僅佔2.58%。該局表示,基於青少年時期的求助特性「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採取靈活、不落俗套的方法,以吸引學生注意及接納。衛生局今年特別委託有豐富演出經驗、廣受歡迎的如果兒童劇團,演出青少年性別相處議題「希望你快樂」,直接觸碰到青少年戀情中常見的暗戀、身體親密,甚至成人世界常被談論的三角戀情等。從教導預防重於治療的觀點,要讓青少年知道情感常有挫敗失落的經驗,談戀愛的過程要學到關懷、付出與瞭解,即使對方不愛自己,仍需要保有自尊及對別人的尊重。心理衛生行動劇「希望你快樂」至今年10月的場次顯示在5,000多份有效問卷中,喜歡這樣宣導方式的佔92.57%。衛生局進一步說明大人協助青少年處理分手經驗的重要性。根據調查顯示,有戀愛經驗的國中生中有分手經驗者高達7成,其中有超過2成的學生仍無法接受事實,也就是說,在全體接受調查的國中生每100個有3到4個在分手後仍有無法調適困擾。為了避免像是幾年前曾出現有高中生因分手問題持刀傷害對方,專家建議家長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甚至開始和異性交往,父母可主動邀請孩子將朋友帶回家認識,也可以鼓勵孩子在進行一對一交往以前,多參與群體性的活動,以幫助孩子發展社交技巧及自然發展友誼。

眼乾舌燥,怎麼辦?

眼乾舌燥,怎麼辦?

41歲的劉小姐,自覺有眼睛及嘴巴乾澀症狀已半年多,過去曾在其他醫療院所懷疑有自體免疫疾病,因而經由眼科醫師轉介,至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作進一步檢查。經淚液與唾液腺掃描檢查發現,皆有分泌不足現象,加上血清學檢測發現抗核抗體(ANA),anti-Ro/SS-A,與anti-La/SS-B等自體免疫抗體均為陽性,因此診斷為修格連氏症候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吳彥林解釋,修格連氏症候群俗稱乾眼症或乾燥症,不過並非只有侷限在眼睛或口腔的侵犯,是一種全身性、慢性、進行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包括肌肉關節、皮膚、呼吸道、消化道、腎臟、神經系統、甲狀腺、血液淋巴系統都可能受到影響,最主要以破壞人體的外分泌腺(如淚腺、唾液腺、消化腺等)為主。吳彥林指出,在修格連氏症候群病患的血液中,常可以檢驗到一些不正常的自體免疫抗體,如抗核抗體、類風濕性因子等。患者的外分泌腺在受到淋巴細胞侵犯後,產生慢性發炎,於是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細胞,慢慢被淋巴細胞取代,逐漸喪失腺體分泌的功能。西元1933年,瑞典的亨利克.修格連醫師首先在醫學文獻上提到,有一些女性慢性關節炎患者,同時也合併有眼睛及口腔乾燥症狀,這些症狀其實是全身病變初期表徵。之後世界各地便陸續有醫師發表類似病例,因而以此命名。不過,臨床上有一些情況,例如用眼過度,老化,抗組織胺、利尿劑、安眠藥、抗憂鬱劑等藥物使用,外傷,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過敏性鼻炎,糖尿病,內分泌異常,類肉瘤,甚至血液惡性腫瘤的侵犯等,也可以引起眼口乾燥的症狀。吳彥林表示,這些情況較諸自體免疫疾病來說更為常見,應注意排除這些原因。另外,C型肝炎所引起的混合性冷凝球蛋白病患,也常會伴隨有乾燥症,不過其症狀較輕,且通常不具有SS-A或SS-B抗體。他還說,修格連氏症候群基本上是一個比較良性的自體免疫疾病,一般而言雖不影響正常壽命,但是外分泌腺不足所引起的各種乾燥症狀,會使得生活品質降低。極少數患者會因為特定組織侵犯,產生嚴重併發症,如低血鉀,腎功能不全,肝硬化,肢體無力,呼吸肌麻痺合併呼吸衰竭等。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修格連氏症候群也可能是其他較嚴重的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早期症狀,發生惡性淋巴瘤的機會也比一般人來得高;因此,這些病患應該長期與醫師配合,定期追踪治療。

萬病始於「血液混濁」

萬病始於「血液混濁」

再清澈的小溪,若是堵住水流,溪水最後會變得骯髒,血液也一樣。血流不順(瘀血)時,血液中的老廢物質就會漸漸增加,血液成分時增時減後,血液便會變得混濁,就是出現「瘀血」,亦即「污血」的狀況。血液裡有經由飲食從胃腸吸收的水分和各種營養素;從肺吸收的氧氣;骨髓製造的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血球;各種內分泌器官產生的荷爾蒙;還有全身器官細胞完成維持生命的作業後排放的老廢物質……每四十~六十秒就流遍全身一次。如果身上有「污濁的血液」,這些骯髒的血液每四十~六十秒就會接觸全身六十兆個細胞一次,細胞便會受傷害,同時引發種種症狀和疾病。就像進入毒氣室的人一樣,他們最後之所以會死,就是血液經過肺吸收到毒氣,再經由血液運到全身六十兆個細胞,讓細胞受傷。由此可知,當「污血」的狀況惡化時,必定會誘發各種疾病。血液污濁時,人體就會以出血的方式將污血排出體外,讓血液變得乾淨,保持身體健康。此外,經血過多也是同樣的道理。當然,當「污血」狀況嚴重時也可能引起胃潰瘍出血或腦出血。就中醫學或自然醫學的觀點來看,「癌症」就是因為「血液極度污濁」所引發的病症。胃癌會吐血、肺癌會咳血、大腸癌會血便、腎臟或膀胱癌會血尿、子宮癌則會出現不正常出血……等等,從癌症必定伴隨「出血」這一點來看,也可瞭解這是身體機制淨化血液,努力延續生命的反應。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約為八十六歲,男性則為七十九歲,相差大概七年。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女性大多從十五歲前後到五十歲左右,有長達三十五年的月經週期,若每次經期以六天計算,二十八天為一個週期,一年有十三次。三十五年就有二千七百三十天。6(天)×13×35≒2730天/2730(天)÷365(天)≒7(年)也就是說,女性可以藉由每月生理期排除體內污血,淨化血液。也可說這段期間(7年),剛好就是和男性壽命長短的差距。無論東西方,一直以來針對各種疾病常使用排放污血的「瀉血療法」,而女性月經正可當作一種「自然的瀉血」。一五四一年四月,從葡萄牙里斯本出發,準備前往東方傳教的教士聖方濟.撒威(Francisco de Xavier),在抵達印度果亞(Goa)前的十三個月航程中,因為蔬菜、水果攝取不足出現了壞血症等疾病,曾出現九次重病的情況。而每次都多虧有隨行醫師薩拉伊瓦以瀉血療法醫治,才得以保住性命。幾年前,我前往德國慕尼黑市民醫院參觀時,該醫院除了內科、外科、皮膚科等一般診科外,還有「自然療法科」,主要以香草植物進行自然療法及溫熱療法,並針對風濕病及癌症患者進行「水蛭吸血法」,這也是瀉血療法的一種。近來,日本部分大學醫療院所也開始對C型肝炎患者進行瀉血療法。很多女性在月經前或月經期間感到身體不適,連帶心情也不好,但月經是一種自然瀉血,不如換個想法,把月經當作女性健康長壽的一項重要因素看待。(本文摘自:水分,決定妳一生的健康,由時報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187.html

車禍撞擊後遺症 骨骼重建不正顴骨位移臉歪斜 3D影像模擬顴骨削骨手術傷口僅1公分

車禍撞擊後遺症 骨骼重建不正顴骨位移臉歪斜 3D影像模擬顴骨削骨手術傷口僅1公分

車禍也會造成臉頰歪斜嗎!?一般人車禍往往以肉眼所見傷處去治療,卻可能因此忽略了在內在傷勢以及日後可能發生的後遺症。整形外科莊家榮醫師日前接獲一名左右顴骨不對稱之案例,因其無家族遺傳病史,卻在短時間發現顴骨不對稱之情況日漸明顯,合併臉部對外在環境有敏感反應,判斷為後天造成。進一步詢問後發現可能因2年前車禍傷及臉部骨骼,當時未發現並治療,而在人體骨骼自行癒合重整之下,形成左右不對稱之顴骨。莊家榮醫師提醒,不痛並不表示沒有受傷,對類似車禍等外來傷害,應對傷部進行X光掃描判定,才能給予傷處適當治療。莊家榮醫師表示,骨性臉部歪斜的成因大致上分為三種,遺傳、疾病以及外力影響。遺傳因素的部份,若父母親其中一方臉形較為方正,其後代方形臉或顴骨高的比例相對較高。但另外也有因亞伯氏症造成額顏面發育異常的情況,此屬基因突變造成的遺傳性疾病。疾病因素,因小臉症、骨骼病變或腫瘤、以及斜頸症等疾病造成臉部在外觀上呈現不對稱之情況。而外力影響大多因臉部骨骼受到外力損傷產生裂痕或折斷,恢復時可能出現骨骼生長角度出現偏差,或因新骨骼生長產生左右不對稱情況,此時若未及時發現追蹤調整,臉部左右不對稱之情況會日漸顯著,影響患者自我信心。此情況最常見於車禍撞擊及運動傷害。骨骼受傷大多會有自行癒合的能力,要如何發現骨骼重建出現問題。莊家榮醫師進一步解釋,骨骼重建出現問題大多有機可循。常見情況之ㄧ「復位不正」,骨骼復位時出現偏斜,造成臉部骨骼交接處產生縫隙,除了會出現姿勢歪斜及外觀不正的情況,大多也伴隨風濕症等後遺症。而「贅骨增生」的部份,增生贅骨可能壓迫臉部神經,導致部位刺麻疼痛或毫無知覺。常見的還有「骨頭位移」的情況,若位移情況嚴重可能壓迫眼球,造成突出等外觀變形,甚至可能因壓迫神經導致感覺失衡。今年21歲,來台就讀清華大學的泰國華僑Nick,2年前暑假回泰國時騎摩托車途中發生車禍,當時雖因右臉著地產生大量瘀傷,但Nick以為僅是皮外傷而未做進一步檢查。回台約3個月後,偶覺騎車吹風時,右臉有一陣沒一陣的酸痛,尤其是台灣季節交替氣溫變化明顯時,會明顯感覺臉部顴骨痠麻刺熱,原本以為是氣候引發皮膚敏感,一直未加以理會。直到一年多後右臉顴骨處長出略微凸起的不明物體,「被朋友反應說我的臉看起來有點怪,右邊臉頰看起來好像比較高,感覺是骨頭歪掉了。那陣子我幾乎天天都帶著鴨舌帽,用帽沿遮住看起來比較對稱才敢出門。」在朋友的勸說之下,找了醫師檢查突起物,「醫師幫我做了詳細檢查,發現可能是之前車禍傷到顴骨卻沒照顧好,產生骨頭位移的後遺症,建議我使用3D影像模擬顴骨削骨手術,將我突起的骨頭削除」手術後Nick恢復了原本面貌與自信心,吹風時的痠痛感也消失,現在的他出門終於不用再戴著帽子遮遮掩掩了。莊家榮醫師表示,其實顴骨不對稱可依嚴重程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對於輕微顴骨凹陷形成的不對稱,可使用大分子玻尿酸注射來做修飾改善,效期約可維持6-8個月。而若顴骨凹陷屬於較嚴重的情況,建議使用雕塑過的人工骨來做填補後,再以骨釘固定,此手術效果則屬永久性。像Nick的情況,不屬於凹陷,反而是骨頭位移後造成顴骨突出,這樣的情況可使用「3D影像模擬顴骨削骨手術」,術前利用3D影像模擬系統準確掃描骨頭狀態,將骨折後復位不正的部位切斷,重新以骨釘固定,手術傷口隱藏於口腔內及耳前髮線上,利用手術工具將軟組織撥離後削切突出骨頭,外觀上看不出明顯傷口,除了14天恢復期略為腫脹,其餘生活起居及飲食皆不受影響。但莊家榮醫師也提醒,並非所有的狀況都適合這樣的手術,治療前應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溝通,找出問題的根本,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即日起H1N1新型流感疫苗開打孕婦、1歲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重大傷病者及國小學童

即日起H1N1新型流感疫苗開打孕婦、1歲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重大傷病者及國小學童

H1N1新型流感疫苗自11月16日起開打孕婦、重大傷病者、1歲以上至國小入學前的幼兒,以及國小學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國小將委託北市各醫院至校園集中接種,另1歲以上至國小入學前的幼兒、重大傷病者則可至北市合約醫療院所;而孕婦請至設有婦產科之醫院及診所接種。合約院所名單已公布在該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主題專區—H1N1新型流感」,民眾除可上網查詢外,亦可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查詢。衛生局表示,配合H1N1新型流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施種時序,自11月16日起開打孕婦、1歲以上至國小入學前的幼兒、重大傷病者、國小學童對象同時開打,由於H1N1新型流感疫苗為多劑型,爲使疫苗充分使用,請民眾事先預約。該局提醒接種當日請務必攜帶相關證件,除健保IC卡外,餘如孕婦健康手冊、重大傷病證明紙卡或兒童健康手冊等。國小學童自11月16日起將由本市合約醫院至校園進行設站接種工作,另國中、高中職及五專一至三年級等學生族群將於11月23日、11月30日依序至校園設站接種,期能於期末考及放寒假前完成接種工作。衛生局也表示原規劃11月16日後北市基層診所、社區藥局、醫事檢驗中心等各醫事人員可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院外門診部接種疫苗,因自16日起即將同時開打4個族群,為避免院外門診部出現大排長龍情形,故增加市立聯合醫院和平、仁愛、中興、陽明、忠孝五個院區共同協助醫事人員接種工作,各基層診所等醫事人員可撥打電話至各區院外      門診部及五個院區進行預約,院區預約電話及接種時段皆已公布在該局網站主題專區。若有對「蛋」之蛋白質過敏或過去注射季節流感疫苗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不宜接種,發燒或急性疾病者建議暫緩接種,由醫師評估後再行施打。民眾接種後務必留置院所內觀察30分鐘,無任何異樣再離開;接種H1N1新型流感疫苗後48 小時內約有1-2%可能有發燒反應,若有持續發燒、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昏、心跳加速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過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該局呼籲民眾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感染流感的機率,但仍有可能罹患流感,平時還是需要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以維護身體健康。

冬季來臨全身發癢 小心「缺脂性皮膚炎」作祟

冬季來臨全身發癢 小心「缺脂性皮膚炎」作祟

隨著氣溫下降、濕度偏低、油脂分泌又減少之故,往往易使得皮膚搔癢難耐,而醫院皮膚科近來發現有越來越多的民眾因皮膚乾燥搔癢前來求助醫師。皮膚科醫師表示,這種在冬季時因皮膚乾燥所造成的皮膚搔癢症狀,便稱為「冬季濕疹」又名「缺脂性皮膚炎」。一般而言,這種症狀好發於老年人及乾性皮膚體質的年輕人,而一些原本就罹患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富貴手、魚鱗癬或因疾病、營養缺失而生病的的患者,在冬天也會使原本就乾燥的皮膚更加嚴重。尤其據統計,因此,適當的皮膚保養便顯得格外重要。張和興主任表示,寒冷的天氣使皮膚血管收縮,引起汗腺及皮脂腺機能降低,這種情形對於老年皮膚或原本就肌膚乾燥的人來說,會使角質層由正常含水量(10~20%)減少至10%以下,造成皮膚粗糙、角質層發生裂紋或掉屑,嚴重的話還會發炎發癢。一位雙腳被指甲抓的像紅豆冰的20多歲上班族張小姐笑稱自己的皮膚就像是季節預報站,每次接近冬天就會癢得受不了,尤其雙腳更是如此,如果不塗抹身體乳液,根本沒辦法好好上班,每每還會不自覺的用手去抓,弄得雙腳坑坑疤疤。光田綜合醫院皮膚科張和興主任建議大家,冬天別使用過多刺激的清潔用品、沐浴乳或肥皂,且不要因為天氣冷就使用過熱的水洗澡洗手,而洗完澡後要立即塗抹保養乳液來滋潤肌膚。張和興主任表示,清潔用品及熱水很容易把皮膚上的油脂帶走,沒有了油脂形成天然保護膜,皮膚即容易缺水而乾燥。醫師進一步指出,選擇適當質料的衣物也可改善皮膚搔癢情形,例如毛料或尼龍衣物的摩擦刺激會造成靜電反映使肌膚發癢,因此最好在衣服的裡層加件柔軟的棉質衣服,避免穿針織衣物,且衣褲儘量保持寬鬆。此外,許多上班族由於多待在空調房內,多補充水分即十分重要,也可選用增濕器增加空氣中的濕度。想在冬季擁有粉嫩肌膚,菸、酒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勢必少碰為原則。此外,患有富貴手的人,做家事時需戴手套,最好是雙層(裡層為布或棉質較佳)手套,做完家事後可塗抹滋潤的護手霜來保養,並減少清潔用品使用過度,相信必能減輕雙手乾燥、脫屑以及龜裂的現象。如果症狀較嚴重,就建議求助於皮膚專科醫師,詢求專業診斷及治療。

違規茶葉 小心造成神經病變

違規茶葉 小心造成神經病變

日前新聞指出故宮博物院涉嫌違規有「四季春」、「烏龍」等茶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調查供應販售廠商。雖然掛名故宮,但並不了解產地來源。為求慎重,衛生局已抽驗3件故宮販售的茶葉,分別為「烏龍」、「四季春」、「金萱」等發酵茶,並以最高規格檢驗202項殘留農藥,檢驗報告最快3天後簽發。氟芬隆、愛殺松及達滅芬等農藥,均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核准使用於田間之農藥,不是禁藥,但上述品項依規定皆不得使用於茶葉類作物。依據物質安全資料表記載氟芬隆具致癌性,可能對生殖、神經系統造成毒性、愛殺松長期接觸可能造成神經病變、達滅芬毒性較低且無致癌性。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今年度抽驗茶葉,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本案追蹤抽驗的茶葉殘留農藥含量,若經證實超過安全容許量,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第5款之規定,爰依第29條第1項產品沒入銷毀,同法第31條第1款處分責任業者6萬至30萬元罰鍰。衛生局為保障民眾健康,除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24條要求故宮暫停販售涉案產品外,並透過北臺食品安全聯網窗口通報臺北縣政府衛生局進行源頭及銷貨流向查察。衛生局提醒民眾,因為一般農藥多為水溶性,易受高溫破壞,建議泡茶時除使用80℃以上水溫外,可將第一泡茶水倒掉,即可避免攝取到殘留農藥,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撥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1061。以上稽查結果,可上食品資訊網http://food.doh.gov.tw或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相關訊息。

青光眼與眼壓控制 徐聖曜醫師與您分享

青光眼與眼壓控制 徐聖曜醫師與您分享

「青光眼」是因為「眼壓」超過視神經可承受的上限,造成視神經破壞的一種疾病。目前全球因為青光眼而導致失明的人口,大約有670萬人。而預估到了2010年,人數將會增加到840萬人。花蓮慈濟醫院眼科醫師徐聖曜十六日晚間將在大愛電視志為人醫守護愛節目中探討青光眼的治療與眼壓的控制。 罹患青光眼不在集中在老人族群,尤其現在台灣,民眾往往因為生活習慣不良、用眼過度,導致青光眼有年輕化的趨勢。而且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疏忽。超過20%的青光眼患者,在初診就醫時,已經有非常嚴重的視神經損壞。 因為青光眼沒有任何明顯的眼睛症狀,所以必須仰賴定期到診檢查的習慣,與精密的眼科檢查儀器,像是眼壓儀、視野檢查、與光學同軸眼底斷層掃描,以利眼科醫師確診與追蹤青光眼。尤其是眼壓,關係青光眼病情起伏;眼壓的穩定,更是青光眼病人終其一生必須追求的目標。 十六日晚間九點三十分在「志為人醫守護愛」,將有兩位醫療個案現身分享。張陳蜜是一位修行者,長年住在深山裡,每天必須爬上爬下,灑掃庭除。近年來,白內障讓她眼睛茫霧之外,她還有青光眼與糖尿病。經過徐聖曜醫師治療,終於維持住視力。 古秀蘭也是一位山居的阿嬤,與老伴、兒子住在一起。十幾年來,她的眼睛漸漸模糊,而眼壓一高起來,就是頭昏腦脹,一直痛到額頭以上。原來,古秀蘭還有重度白內障,而長期過高的眼壓,更讓她的青光眼病情難以控制。幸好她在徐聖曜醫師建議下,先接受白內障手術後,眼壓也獲得比較好的控制。 擔任節目主持人的花蓮慈院主任秘書梁忠詔指出,十六日晚間,除邀請徐聖曜醫師,分享青光眼的治療與眼壓的控制,節目中還有八位醫師接受現場call in,守護鄉親的健康。

台大醫院中沙醫療團30週年回顧展記者會

台大醫院中沙醫療團30週年回顧展記者會

今年是中沙醫療團成立30週年,台大醫院特別向當年出使沙烏地阿拉伯的醫療團成員,收集了100多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及備忘錄等史料,於西址舊樓中央走廊辦理中沙醫療團30週年回顧展,希望藉由這次的歷史回顧,一方面回顧當年中沙醫療團的事蹟,另方面啟發年輕醫師懸壺濟世的精神。當年那群年輕醫師現均已是台灣醫界各方翹楚,證明這段援外的醫療經驗,深具意義!1979年至1990年,臺大醫院配合政府外交政策,參與中沙醫療合作計劃,這是一項參加人次空前也或許是絕後的大型計劃,台大醫院從規劃至執行,整個過程中始終扮演關鍵性角色,這也開啟了台大醫院日後醫療援外的大門。1979年12月1日霍埠醫院開幕,當天不但沙國衛生部有關官員都來參觀,連丹麥大使亦帶領丹麥醫療團23人來參觀台灣醫療團如何開辦醫院,並蒐集開幕所面臨的難題,做為他們將來經營奇山醫院參考。1980年9月13日吉達醫院開始營運,1981年台大醫院開心手術小組前往吉達醫院施行當地之第一例開心手術,2星期內接受手術者10餘人,成功率達百分之百,使吉達醫院成為該市第一家提供開心手術醫療服務之醫院;此外台大醫療團隊於吉達醫院,針對沙國醫師們束手無策之脊椎結核下身癱瘓病人,施行手術後治癒,獲得病人登報鳴謝。為臺灣的醫療外交史寫下重要的一頁,也為臺大醫院留下了珍貴的歷史經驗。

守護生命守護愛 花慈良醫獲表揚

守護生命守護愛 花慈良醫獲表揚

引進了「送藥到手、看藥入口...」的肺結核治療模式「DOTS都治計畫」,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仁智,就這樣成了在花蓮後山追著病人跑的醫師。1988年年7月李仁智醫師來到花蓮慈濟醫院任職,為花東地區民眾健康把關,服務至今超過20年。 現任花蓮慈院胸腔內科主任的李仁智醫師,同時還兼任了感染症醫療網東部指揮官、台灣結核病醫學會理事長與中華民國防癆協會常務理事,不但致力於結核病防治工作,2003年春季SARS疫情震撼全台灣時,也由衛生署聘任為東區SARS指揮官,承擔起東部地區的抗煞業務。SARS風暴平息後還是繼續擔任指揮官,只是名稱改為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東部指揮官,實際負責各種感染症的防治工作。例如禽流感、新型流感、腸病毒的準備、演習、教育訓練等都以指揮官身份負責規劃及執行。 今年出現H1N1世界大流行,李仁智醫師除了積極進行東部地區的防疫工作,舉辦多場流感教育訓練及專家會議。在8月份參加總統府H1N1諮詢專家會議,會議中向總統建議釋放抗流感藥物於基層醫療院所,獲得大家的共識,抗流感藥物立即釋放給基層。 結合臨床與預防醫學就是李仁智醫師生涯的寫照,而李仁智醫師除了在2007年12月獲頒疾病管制局的「防疫績優奬勵」及2008年5月當選商業周刊第1067期「百大良醫」,2009年更獲得花蓮縣醫師公會第二屆醫療奉獻獎的殊榮。 除了李仁智醫師,花蓮慈院麻醉部陳宗鷹主任、整形外科鄭立福醫師與眼科李原傑醫師,也獲得花蓮縣第十一屆優良醫師的表揚。其中兼任花蓮慈院教學部主任的陳宗鷹醫師,一直以來帶領著麻醉部同仁守護與搶救花東重大手術病患的生命,教學上更是不遺餘力,多次獲得台灣麻醉學雜誌年度優秀論文,2007、2008年更連續被票選為最佳教學主治醫師,2009年帶領教學部同仁,獲得慈濟醫院醫學中心評鑑特優;教學醫院評鑑優等等榮譽。被其他同仁暱稱為「福哥」的鄭立福醫師,好人緣反映出他平常的親切態度,曾獲慈大醫學系同學選為「優良臨床教師」,2007、2009年更被教學醫院教學補助計畫學員票選「最佳教學主治醫師」,同時還協助規劃「慈濟無語良師模擬手術」研習課程,並積極參與基礎訓練模擬手術及進階模擬手術之教學,幫助實習醫學生及外科住院醫師之成長,堪為主治醫師教學模範。 而獲得優良醫師表揚的李原傑醫師,其實也是今年商業週刊推薦的百大良醫之一,在花東地區引進多波長雷射、玻璃體切除儀、癌思停眼內注射治療花東視網膜疾病患者。發展屈光手術造福花東近視及散光患者,在專業醫療外李醫師還有親切迷人的笑容,不但讓他在今年花蓮慈院微笑天使票選中獲得高票,在多次國內外義診中還能第一時間穩定患者不安的心情。 還有入會資深醫師接受表揚:滿20年:曾文賓、王英偉、楊治國、劉安邦等四位醫師。滿10年:李毅、胡志棠、陳志強、哈鐵木爾等四位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