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治療難落實 醫生嬷身高倒縮六公分
國人因骨質疏鬆導致的死亡人數在過去幾年嚴重被低估!以65歲以上的女性而言,隨著骨鬆盛行率的增加,估計65歲以上女性因骨鬆導致的第一年死亡率,從民國94年的5萬1千多人成長至97年的7萬5千多人,近三年來,平均每年增加達8,123人1。而骨鬆治療是否能確實落實,與藥物的方便性大為相關,即使是醫生嬷,也可能因用藥順從度不佳導致骨鬆治療中斷,使得身高快速「倒縮」,在幾年之內落差高達六公分之多!
即使身為醫師,而且治療過不少骨鬆患者,但彰化基督教醫院雲林分院內科主任高美燈醫師之前為母親治療骨鬆,也曾因為口服藥治療的方式較難落實,使得其母親在骨鬆治療上曾中斷三年,造成骨質快速流失,幾年下來身高也從160公分縮水至154公分,而骨鬆年針的出現,使得高媽媽在治療上得以獲得更佳之順從度,改善骨質疏鬆狀況,大大提升生活品質,因此,在去年施打第一針後,今年高媽媽更積極主動施打第二針,落實骨鬆治療。
高醫師指出,用藥順從度低一直是骨鬆治療的嚴重問題,而在金融海嘯後,甚至曾聽聞患者在醫院領取骨鬆藥物後,再轉賣至藥局變現的情況,顯見部分患者對於骨鬆治療的認知嚴重不足,也使得患者發生骨折致死的危機增加。因此,為落實骨鬆治療,建議骨鬆患者的家人可為患者選擇年針治療骨鬆,既可拉長用藥週期,又可提升生活品質,將是治療骨鬆最佳的控管方式。
國內調查顯示,高達45%銀髮族最在意的是骨骼與關節的健康問題,因為疼痛、摔跤讓他們的生活品質變得極差,且18%的銀髮族更會因為健康不佳而心情低落,因此,若骨質疏鬆不確實治療,將會引發健康骨牌倒塌效應四步曲:
- 骨鬆
- 骨折
- 慢性合併症
- 負面情緒導致老人憂鬱症,大大影響骨鬆患者與其家人的生活品質。
隨著骨鬆盛行率的升高,年過50歲的民眾不該對骨質疏鬆所帶來的健康危機輕忽,身為骨鬆高危險群的婦女,不能將腰酸背痛等症狀當成一般傷科疾病小毛病處理,而應該找到對的科別對症下藥,例如前往新陳代謝科、骨科、神經外科與復健科就診,檢查是否可能已有骨鬆症狀,遵從醫囑進行治療。
所以,除了每年定期施打年針治療骨鬆外,高美燈醫師也建議,有骨鬆之患者每日應補充足夠的鈣質及維他命D(800國際單位以上),並且在上午十點前曬太陽15-20分鐘,同時搭配每日運動30-40分鐘,達到刺激骨質增生的效果。在運動方面,尤其推薦可運動到全身肌肉的水中運動,搭配每週一次的負重運動,如登山、慢跑、健行等,因為水中運動能有效地訓練到平日不常動到的核心肌群,對於銀髮族來說是最佳伸展運動,而同時搭配頻率較低的負重運動,則可刺激骨質生長,有效提升骨質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