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微波加熱中藥,小心改變藥性

微波加熱中藥,小心改變藥性

所謂一帖的中藥,就是一天的劑量,有人會分兩次,有人分三次,總之就是要在一天內把上面的藥材服用完畢。首先,在熬中藥湯前,要先注意:1.如果有石膏、黨蔘等礦石類或是塊根類的藥材,或是像附子要加強熬煮以去毒性的藥材,要先下,也就是一開始就先放下去熬煮。2.如果該帖藥中有些芳香類藥材的話,像是細辛、辛夷、薄荷等,需要後下,也就是等湯快好的時候再放入,以免揮發性成分逸散殆盡。台灣民間流傳的「三碗水熬煮到兩碗水」,這種方法相當不科學,因為很多揮發性藥材的成分早就跑到空氣裡,浪費掉了。正確的熬煮中藥湯的作法為:1.將藥材先用清水沖洗,去除灰塵雜質。清洗後,加水蓋過藥材約一、兩公分後,以大火煮開,藥湯滾了後,再用大火煮個兩、三分鐘(目的在殺菌),接著轉小火熬二十~三十分鐘,取出藥湯倒在碗裡,這是第一批藥湯。2.再放冷開水入藥材中,火滾後再以小火熬二十分鐘即可,這是第二批藥湯。3.第一批藥湯裡面花草類的揮發性成分較多,第二批藥湯裡面根莖礦石類的成分較多。將第一批的藥湯加上第二批的藥湯,倒在一起混合後,便是一天內要喝完的湯藥。可以分成兩次或三次服用。沒有服用完的,則先放在冰箱冷藏。要特別提醒,如果中藥湯冷掉了,千萬不可以放到微波爐中加熱,因為微波會改變藥性。如果要加熱,可用玻璃、陶瓷容器重新煮開或是隔水加熱。另外,熬煮藥材的容器不可使用鋁鍋,也盡量避免使用鐵器甚至不鏽鋼,應以陶瓷或玻璃最佳。在熬中藥湯的時候,一定要加蓋,盡量使有效成分保留在湯汁裡,敏感的人,聞到湯汁的香味,過敏症狀就已經開始舒緩了,這就是有效物質逸散到空氣中的緣故。(本文摘自:過敏,原來可以根治!,由新自然主義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2/6/247.html

「眼中風」小心是腦中風的前兆

「眼中風」小心是腦中風的前兆

近日內天氣的變化,溫度的下降,讓原本稍有暖意的天變得更加寒冷;近期在醫院內常遇腦血管疾病病患,有的有急性眼睛「中風」現象,什麼!眼睛也會中風?何謂「眼中風」呢?以下案例可供網友參考。病歷摘要:62歲的王先生,清晨起床小解,尿後一陣寒顫手腳冰涼,些微暈眩後正打算回房睡覺時,突然感覺左眼前一片模糊,將右眼遮住後竟然發現左眼幾乎完全看不見,沒有任何警訊的忽然失明令他大吃一驚,心急如焚的他趕緊前往醫院急診,經眼科醫師診治後告知他罹患『左眼中心性動脈阻塞』,也就是俗稱的「眼中風」。天主教聖功醫院眼科醫師   林治仁表示,眼中風乃是指眼睛裡的視網膜血管,不論是動脈或靜脈出現阻塞或出血,因而造成視網膜上成千上萬的神經細胞失去了血液的養分供給,這種缺血性的傷害對視網膜或視神經產生極大的影響,運氣好的,視力可能僅稍微或暫時受損,運氣差的則是永久性的視力障礙。視網膜俗稱「眼底」,眼底裡有動脈-靜脈交叉分佈,動脈肌肉層較多富彈性,但管壁厚、口徑小,容易因膽固醇、血小板纖維等血栓阻塞,而造成血液不通,導致神經組織缺氧壞死。林治仁解釋,靜脈肌肉層較少缺彈性,因管壁薄,容易因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硬化所影響,使得血液回流停滯,導致視網膜出血。冬天時氣溫降低,按照熱脹冷縮的物理原理,突然離開溫暖的環境(如被窩),則可能因為血管的忽遇冷突收縮使得原本就狹窄的血管變得更不暢通、阻塞而引發眼中風。一般而言,若眼中風之發生處是在靜脈,則視力傷害較不嚴重,恢復的機率也較高,倘若眼中風的病源處是在動脈的話,如眼睛的中心視網膜動脈,則造成的視力傷害往往是非常嚴重且不可恢復。理論上視神經細胞缺血超過一個半小時,則造成的傷害常難以挽回。所以,出現急性的視力喪失必須立刻找眼科醫師治療,拖了幾天之後再就醫的話常常是回天乏術。如何預防眼中風?林治仁說明,大部分發生眼中風的人,在眼中風之前幾個月或數週前,常會出現短暫的單眼視力變暗或失明,這時眼前會呈現下黑雨的現象,嚴重者甚至會有眼睛被黑色布簾遮住的感覺,這種狀況從一、二分鐘到數十分鐘不等,之後視力慢慢逐步自動恢復正常,這種經驗是眼睛的血管自我調節功能使遭受血液供應失衡的眼底再度恢復正常運作,但漠視這種警告的後果有時是視力終生的喪失。眼中風的警告!不幸發生眼中風導致視力受損的患者,往好的方面想,這是身體對你提出的嚴重警告!倘若再置之不理,很可能半身不遂或者喪命的腦中風便是下個上演的悲劇。要知道供應人類眼睛血管與供應腦部的血管是有著共同的源頭「內外頸動脈」。所以,當眼睛的血管發生阻塞,很可能下次阻塞的部位便是大腦,這便是大家熟悉的殺手-腦中風。因此,若發生眼中風,只要配合醫師的治療對症下藥,便可防止另外一眼或者腦中風的發生。林治仁提醒民眾,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的高齡者是發生眼中風的高危險群,只要定期讓眼科醫師檢查眼底的血管(透過眼底鏡的檢查,眼科醫師在一、二分鐘之內便可活生生地看到你眼睛的動脈可否有狹窄、硬化阻塞的情況),如是再配合內科醫師血糖、血壓、「血油」的調整與個人食物的良好控制,眼中風(甚至腦中風)便不再是揮之不去的夢靨!

不明火鍋料下肚 小心導致膀胱癌

不明火鍋料下肚 小心導致膀胱癌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進行市售火鍋料食品專案抽驗計畫,衛生局表示,本次抽驗不合格之 10 件火鍋料產品,已通知販售業者將違規產品下架不得販售,來源屬外縣市者已移請當地之衛生局處辦,另外來源屬本市及來源不明之產品,經調查確認違規業者後,將依據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 12 條之規定,處分製造業者或責任廠商新臺幣 3~15 萬元罰鍰,無法提供產品來源者亦依同法第 35 條,處以販賣業者 3~15 萬元罰鍰。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進入人體後,在 9~15 小時內可從尿中排出,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刺激腸胃道引起胃痛,也會對肝腎產生影響。人工調味劑 「糖精」 食用過量,常引起口乾、腸胃道不舒服,甚至會產生噁心嘔吐情況,而環己基磺醯胺酸鹽長期食用可能導致膀胱癌,故不宜過量食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一般凍豆腐的製作係將豆腐放入冷凍庫急速冷凍,待豆腐全部結凍後,再自然解凍讓水分瀝出。因此,餐飲業者及消費者可依每日所需份量購買來源清楚、低溫保存及當天現做的豆腐放進冷凍庫中冷凍存放,惟需注意,冷凍時應分層放置,勿堆疊,同時避免產品重覆解凍而造成酸敗。民眾在選購其它火鍋料產品時,應多花一點時間注意需冷藏的產品是否於低溫保存販售,購買後亦應置於低溫下保存,以避免產品因貯存不良而變質,並儘量選用包裝及標示完整之產品。此外,食品製造業者製造食品販售時應依本國法律規定辦理,且就該產品內容應負保證責任,販售業者應向來源清楚且製程合法之廠商進貨,以確保消費者之食品安全與本身商譽。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 7077。以上稽查結果,可上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http://food.doh.gov.tw/ 或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查詢相關訊息。

齒列不整問題多「食」在好「牙」缺一不可

齒列不整問題多「食」在好「牙」缺一不可

歌手僅雯日前參與節目錄影時表示,自己曾因牙齒不整齊吃過許多悶虧,初出道時上節目宣傳,還曾被製作人當眾羞辱,指著暴牙的她實在不上相,拖累當時的搭檔,這段慘痛經歷讓她感到既難過又難堪,卻也成為她日後下定決心進行牙齒矯正的動力。據矯正醫師蔡忠翰臨床觀察發現,多數齒列不整的美眉慣以淺笑示人,甚至將笑不露齒奉為圭臬,就算偶爾笑開懷也不由自主以手掩嘴,深怕一個放聲大笑,就讓一口亂牙羞紅了臉。矯正醫師蔡忠翰表示,相較於牙齒整齊者的一口好牙,齒列參差不齊的患者容易因牙齒轉折面及死角變多,刷牙時得更加費時耗力,才能維持健康零蛀牙的完整局面,否則,一個不小心隨時都可能成為蛀牙、牙周病的高危險群;此外,理想的咬合狀況亦能加強咀嚼能力,讓吃東西不再怕東怕西,成為美食絕緣體。蔡忠翰醫師指出,臨床上就有患者曾因牙齒開咬,每日只能喝牛奶果汁等流質食物度日,倘若因牙齒不整捨去品嚐各式美味的機會,甚至影響均衡飲食,因小毛病而失去身體健康,相當不值。許多人都以為臉型大小取決於兩側咀嚼肌,只要以肉毒桿菌瘦臉或進行削骨整形即可,殊不知齒列不整也是影響臉型大小及美觀的重要因素。蔡忠翰醫師說明,一般來說,上排牙齒過於突出,誇張就如電影中的暴牙蘇,在五官比例上相當突兀,而下排牙齒過大而成戽斗者,也將影響臉部線條與和諧度,兩者不僅咬合有問題,且就算不笑,臉型也已讓牙齒問題呼之欲出。蔡忠翰醫師呼籲,牙齒不整者也特別容易有口語發音問題,時常在捲舌與非捲舌音之間區分不清,甚或無法正確發音,在語言學習上產生障礙,而這也正是許多暴牙及戽斗男女遲遲無法擺脫的夢靨。若再加上牙縫過大而產生的漏風問題,發音障礙將更為嚴重,不僅說話者困難重重,聽者也常一頭霧水,造成話不投機半句多,大幅影響人際關係。齒列不整問題多多,臉型、咀嚼、發音及人際關係都可能受到影響。因此,蔡忠翰醫師建議有齒列問題者趁年輕及早就醫,如此一來不但矯正療程難度較低,療程時間也會較為快速。

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多關懷,讓生命有轉機

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多關懷,讓生命有轉機

「在我的教學生涯,每年都有優秀的孩子選擇自殺,總讓我感到悲痛與無能為力……」「學生時期好友的自殺事件,多年來讓我不知如何處理心中的遺憾與憤怒,透過中心安排的完整課程,讓我更知道如何幫助別人與照顧自己……」臺北巿每年約有400人死於自殺、近2,400餘人進行自殺行為,也就是說,每天平均就有1人因自殺而失去寶貴生命、6人以自殺行為解決生命困境;而每位自殺死亡的民眾,就會帶給6位親友日後生命歷程中重大的身心影響。有鑑於此,臺北市政府自96年起擴大辦理自殺防治守門人訓練,期待透過在地人關懷在地精神,讓社區擴大關懷互助的力量,共同擔任自殺防治守門人。參與對象包括,心理師、社工師、公衛護士、校園輔導教師等專業人員之外,並擴及里鄰長、里幹事與警消人員等在社區中與民眾直接接觸的人員,並自97年開始推廣至民間各行各業,包括社區巡守隊、大廈管理人員、便利商店店長店員、計程車隊駕駛、大賣場人員、教師、保險業、殯葬業者、房仲業者、志工及各企業人事人員與主管等,共同建構臺北市自殺防治之守護網絡,提供市民更綿密全面的生命關懷。臺北市政府近年來除積極推動各種資源進行自殺防治工作,更於今年4月成立結合了市府12局處服務資源的府級自殺防治中心,將自殺防治工作的視野擴大到全面性的領域。自中心成立以來,已與警消單位合作完成22人次之自殺危急救援、服務自殺企圖高危險民眾共2,500人次,且經由本府專責人員的定期訪視、依民眾需求提供相關服務資源,目前已有約1,000位民眾自殺困擾獲得緩解,回歸正常生活。不過,在自殺防治的工作上,除了由專業人員針對自殺未遂的民眾進行關懷輔導,增進一般大眾對於週遭親友的自殺警訊辨識與及時關懷能力,更是有效減少自殺行為的龐大助力。在眾多自殺行為中,燒炭自殺為近年持續攀升的重要自殺致死方式,以臺北市為例,民國83年以燒炭方式自殺死亡的人數佔自殺死亡人數的0.6%,但自民國91年開始,使用燒炭自殺死亡的人數比例就開始激增至25.2%,至民國 97年則高達33.2%,是當前臺北市自殺死亡人數最多的自殺方法,也就是說,以燒炭方式造成的自殺死亡已為不可忽視之問題。然而有效達成燒炭自殺防治的方式就是提升賣場人員對購買木炭民眾之自殺危險性的覺察,進而透過詢問意圖、協助求援等行動,增加自殺企圖者的一線生機。市長郝龍斌有感於自殺行為不只威脅了個人的生存,同時也帶給周遭親友重大的身心影響,及燒炭自殺防治的重要性,故特別在12月30日藉由曾處於生命低潮者之心路歷程訪問影片,呈現面對生活困境者內心的掙扎矛盾、親友關心戰勝心頭孤單為開端,另邀集參與協助本市自殺防治工作的民間企業與公益團體,包括代表物品販售守門員的「全聯福利中心」與「全家便利商店」、乘客關懷守門員「台灣大車隊」、藥物購買守門員「台北市藥師公會」,以及「台北市生命線協會」、「張老師基金會」、「光智基金會」、「馬偕紀念醫院」、「國立臺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所」,以及「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等第一線輔導單位,藉由拼圖型態的主視覺,象徵串連眾單位的力量攜手織起綿密的社會關懷網,呈現「你我多關心,生命有轉機」的自殺防治理念,期待能透過臺北市政府與民間團體在自殺防治工作上的合作,展現集結關懷力量在減少自殺危機上的行動力。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ITB療法配合復建 重度痙孿兒首次開口唱歌

ITB療法配合復建 重度痙孿兒首次開口唱歌

平躺對一般人而言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對出生就被重度腦性麻痺纏身的震宇卻遙不可及。有著俊俏臉龐,卻擁有無法躺平的身軀,終日必須扭曲僵硬的躺臥床上,那時震宇的世界只有天花板,連飲食都需假手他人。所幸經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神經外科團隊進行「ITB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配合復建療程,18年來震宇第一次可以躺平身軀、跟父親說我愛你、張開口唱歌、洗牙、咀嚼食物…這些第一次,看在伊甸社工人員眼裡,無比驚訝及感動。脫離日夜痙攣痛苦的日子,震宇的生命不再被摧殘,如今充滿色彩。然而龐大醫療費籌措困難,期盼社會各界能伸出援助,讓善舉得以持續下去。去年,18歲的震宇轉至伊甸重殘養護中心,只能臥躺在床、無法說話,靠肢體動作表達情緒,由於疾病導致肌肉張力過大、四肢僵硬,一動就必須整隻手腳一起動,以致弄壞好幾張輪椅。睡覺時震宇的身體總是扭曲僵硬、皺著眉頭,發出痛楚的嗚嗚聲,經復健科陳適卿主任診治為嚴重痙攣合併肌張力異常(Dystonia)。前年11月,陳適卿主任為震宇進行脊髓腔內Baclofen輸注測試,效果良好,可有效減低痙攣及改善肌張力異常,乃會請神經外科蔣永孝主任為震宇裝置「ITB脊髓內輸注幫浦」(Intrathecal Baclofen 簡稱ITB,Baclofen為抗痙攣藥),ITB療法主要是在患者胸椎第8-10節間,將幫浦埋在腹部的皮下,幫浦內所儲存的肌肉鬆弛藥物就經由導管注入至脊椎腔內,藉由體外小電腦控制微小幫浦,每小時依患者的活動量精準輸注微量抗痙攣藥物,再配合復健治療,成功改善腦性麻痺所帶來的嚴重痙攣。ITB療法使用藥量約為口服藥量五百分之一至一千分之一,可顯著降低口服藥常見的嗜睡、肌無力等副作用,對於術後的復健也有明顯的幫助,至今全球已有數萬名重度痙攣的患者接受此種治療受惠。陳適卿主任表示,良好的醫療可以減輕或消除痙攣所造成的傷害,但是痙攣並非僅有壞處,在某些情形下它可以協助病患承重或是維持姿勢並減少肌肉萎縮。腦性麻痺患者的肌肉痙攣問題,可投予降痙攣類口服藥物,但缺點是不易調整劑量,由於藥物主要經由血液循環運作,只有少部分能確實到達脊髓神經,因此用到最大藥量,可能還不足以減輕痙攣症狀,使用過量會有嗜睡、肌肉無力等副作用,對於重度痙攣患者效果比較不佳。接受ITB治療後,震宇的四肢肌肉痙攣已明顯降低,疼痛減輕許多,學習成效慢慢展現出來,例如手部可自我控制、進食時有咀嚼能力、可張口完成口腔照護、可久坐輪椅、可以唱歌、並能主動表達「爸爸辛苦了、生日快樂、阿長好、謝謝」等語言、增進與他人互動、能外出探索社區環境、能自我情緒控制…擁有一個能躺平的身軀,離開只有天花板的世界,震宇的生命如今充滿色彩。由於抗痙攣藥每間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回醫院補充,這些費用,目前暫由北醫與善心人士贊助支付。然而一年數萬至十多萬的藥費,加上高達四十萬元的幫浦器材,每七年即需更換,目前已不足支應,對正準備認識新世界的震宇及等待治療的肢障者而言,是多麼期盼社會各界能伸出援助,讓這樣的善舉得以持續下去。捐款戶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捐款帳號:永豐商銀(三興分行)14700400032002請註明:嚴重肢體障礙病患補助專款 陳適卿主任提醒,「ITB脊髓內輸注幫浦治療」並非每個人都適用,裝置前務必經過審慎評估。這項技術目前健保並未給付,且抗痙攣藥Baclofen注射液又需向衛生署申請專案進口,每4到6個月需要補充一次,讓許多弱勢患者雖適用且殷切需求,卻負擔不起龐大的醫療支出。像震宇這樣成功案例,僅是冰山一角,仍有許多重度痙攣患者,需要社會人士幫忙,因此呼籲政府、健保局或是保險機構,能夠協助將此器材納入補助或支付範圍。

健康促進鄉親作伙來 慈院看健康服務到吉安

健康促進鄉親作伙來 慈院看健康服務到吉安

花蓮慈濟醫院社區醫學部健康促進進社區,元旦第一天在吉安鄉公所廣場,提供口腔癌篩檢、骨質密度檢測等健康篩檢與諮詢,以及預防醫學等推廣活動。放射腫瘤科專家許文林副院長、以及在今年度被商業周刊選入全國百大名醫的家庭醫學科主任葉日弌,將與醫護志工團隊攜手守護鄉親的健康。花蓮慈院結合社區醫學部所屬家庭醫學科、社區健康中心、預防醫學中心等單位,將在明年度全面推動健康促進醫院計畫取得認證,讓院內員工、社區居民從個人健康促進、職場健康促進,延伸到社區健康營造,結合教育及環境的支持,從事有益健康的行動及生活方式,獲得健康。新年度第一天,元月一日上午,花蓮慈院社區醫學部便結合吉安鄉公所的元旦升旗典禮暨騎單車、路跑、健行等活動,在鄉公所廣場設健康諮詢站,提供鄉親健康諮詢、骨密檢測、落實預防醫學觀念宣導。同時,耳鼻喉科、癌症醫學中心也將參與這次的健康服務,提供口腔癌篩檢。 許文林副院長說,希望透過健康篩檢,及早發現疾病治療之外,更希望透過的正確的保健觀念深植社區居民的心,並落實到生活中,從事有益健康的活動,遠離疾病;今天,慈院社區醫學部團隊將自上午八時到十一時三十分提供服務,歡迎鄉親作伙來,作篩檢,問健康,全程免費服務。

坐沒坐相 當心垂足症上身

坐沒坐相 當心垂足症上身

四十歲的業務員王先生,翹著二郎腿與客戶喝酒應酬推銷業務,酒足飯飽之餘頓時發現右腳麻痛無力、腳掌無法舉起,趕緊前往門診就醫。臺北縣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鄭仕程指出,這就是坐、跪、蹲的姿勢不正常,腓神經受到壓迫所導致的「垂足症」,可在藥物及復健的治療下恢復正常。所以,「坐,要有坐相」可是有醫學根據的喔!垂足症在醫學上又稱為「叉腿型麻痺」但最常見的原因是交叉腿或跨腿姿勢過久後,所引起的局部急性腓神經壓迫症,因神經失能而引起小腿外側麻痛,以及腳掌無法做向上翹起。另腰薦椎神經根病變、坐骨神經叢病變、多發性神經炎等,也會導致垂足症。鄭仕程醫師表示,垂足症常見於工作或生活上有交叉腿坐姿的習慣,例如上班族、守衛或者檳榔西施等。而未加注意的過久膝蓋彎曲的姿勢,如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或打麻將等也容易引起。通常是在翹二郎腿的姿勢過久後,因長時間的姿勢不正確,以致起身時翹高的小腿外側有痠、痛、麻痺的現象,嚴重者甚至足背無法翹起。也有人是走路時,經常會單側腳上的涼鞋或拖鞋等鬆動掉落,或是有一腳總是容易不自主的踢到東西、扭傷或絆到等情形,有時則會發現有一邊鞋子的鞋底比另一邊磨損更厲害的現象。垂足症的診斷有賴醫師臨床神經學檢查及詢問病史,加上小腿與足部的電氣生理學檢查,以決定病灶位置與疾病嚴重度。對於合併有足踝內翻無力的患者,則會建議進行腰薦部的影像學檢查,以排除腰薦椎神經根病變與坐骨神經叢病變的可能。治療的部份,適當的神經保護劑與肌肉鬆弛劑,可以促進受傷神經肌肉組織的恢復,以及消除疼痛麻痺感。另外適當的足部護具,以保持垂下的踝關節及腳掌在正確位置,避免行走時因不慎碰撞再次受到傷害。至於肌肉電刺激及低能量雷射等儀器治療,對於肌肉力量的恢復與減輕麻痛感也有相當好的療效。本文作者:臺北縣立醫院/護理長 蔡沁筠

注意!視力模糊,可能是「圓錐角膜」搞的鬼

注意!視力模糊,可能是「圓錐角膜」搞的鬼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眼科馮介凡醫師表示,一位大學男學生,因看黑板看不清楚,上課有點吃力,於是到自家附近的眼鏡行想去配新的眼鏡,但是試來試去,總是覺得新眼鏡仍舊看得不是很清楚,有點怪怪的。眼鏡行老闆告訴他說散光很深,有三、四佰度以上,他記得上一付眼鏡散光也只有二佰度左右,怎麼會增加那麼快呢?眼鏡行老闆建議他到眼科檢查眼睛,看看是否有任何疾病?馮介凡醫師為男大學生驗光,驗光機驗出的度數散光的確高達四佰度,和原本的眼鏡有極大的差距。馮介凡醫師指出,一般在大學的年齡散光是不會變化如此快速的。所以為他做了角膜地圖儀檢查,結果兩眼都呈現上下不對稱的典型圓錐角膜表現。圓錐角膜會造成散光增加,配鏡時常會配不出正確的度數,這就是為何男大學生的新眼鏡總是令他不滿意的原因。馮介凡醫師表示,圓錐角膜是屬於未知原因的疾病,特徵是原本圓形的角膜會在中央附近變形凸起而形成圓錐狀,角膜會部份變薄。病人的症狀大部份都是視力模糊,散光加深,眼鏡或隱形眼鏡更換的頻率愈來愈快,最後怎麼配都配不出合適的眼鏡來。少數病人會造成急性角膜水腫、疼痛。透過角膜地圖儀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圓錐角膜的變化。馮介凡醫師指出,此種疾病屬於不可逆的角膜組織變化,無法以藥物治療。一般初期時以眼鏡或是特殊訂制的硬式隱型眼鏡矯正視力,或是以手術方式改善角膜的弧度,晚期時則以角膜移植的方式來重建病人的視力。大部份的病程相當緩慢,視力的重建則是醫療的目標。

含「汞」化粧品小心導致腎病變

含「汞」化粧品小心導致腎病變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近年來,隨著東南亞地區的民眾來臺發展,帶入相關之生活用品流入臺灣市面,隨處可見的泰式、越式商店,其中所販售之化粧品可能是業者或託人從其他國家自行攜入,未經合法進口管理把關,其品質堪慮,也無法提供完整的產品資訊予消費大眾,萬一使用後造成傷害,更是求助無門。含「重金屬汞」之化粧品於初期使用時,雖有美白效果,但使用後會讓皮膚色素沉著,產生棕、褐色斑點,甚至會伴隨發炎、脫皮等副作用,且會累積在體內,導致腎病變及汞中毒等嚴重的健康危害,國內早於民國72年即經行政院衛生署公告禁止使用,即便因化粧品製程中之原料或其他等因素(且技術上無法排除),導致含自然殘留微量之重金屬汞,其殘留量亦不得超過1ppm。含有禁用成分重金屬汞之化粧品,已涉屬「妨害衛生之物品」,足以損害人體健康,故輸入、製造、販售或意圖販售、供應而陳列者,已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23條第1項規定,依同條例第27條,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5萬元以下罰金;其妨害衛生之物品沒收銷燬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呼籲消費大眾,在愛美之餘,也要注意化粧品的品質與衛生安全,購買化粧品時,應遵守「一不二要」原則:「不輕信誇大療效宣稱、要購買來源清楚產品、要認明完整中文標示」,民眾如有發現以上產品或其他疑似不法之化粧品,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轉7105,將有專人為您服務。以上訊息刊登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