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辦公室的頭號殺手「頸椎病」

辦公室的頭號殺手「頸椎病」

文/奇美醫學中心脊椎外科主任高振興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頸椎疾病以退化性關節炎造成的頸椎病變為最常見,因長期姿勢不良、外傷,或突然的撞擊導致頸椎間盤漸進性改變,骨質增生並導致周遭的脊髓、神經、血管受壓,輕者造成肩頸酸痛不適、上肢麻痺、下肢無力、全身麻木感、大小便無力、行走困難等一系列症狀,嚴重者呼吸困難,甚至全身癱瘓,使患者的生活工作受到嚴重影響;其次是外傷性,如車禍等等,所造成的頸椎骨折、軟骨突出及不穩定關節。頸椎病好發在長時間伏案、對著電腦、不間斷地工作,脊椎病的陰影籠罩著辦公室,再加上不正確的坐姿、睡眠不足等問題,對脊椎健康更是雪上加霜。天長日久地潛伏在我們周圍的脊椎病,已經成了辦公室的頭號殺手。據調查,全國30~40歲的人中有59.1%患有脊椎病,而在辦公室人群中這個數字更是上升到了75%,也就是說,每4個人中就有3人有不同程度的脊椎問題(以上為中國研究數據,台灣目前仍無確切研究結果)。就奇美醫院近五年的脊椎手術資料顯示,約4分之1頸椎患者屬年齡低於45歲以下年輕族群(腰椎患者45歲以下約佔5分之1),可能顯示著台灣社會長期低頭工作及使用電腦的生活型態改變,影響著台灣民眾的健康。頸椎這類病人的治療方法是在症狀輕微時給予藥物及復健治療,若是這些保守療法無效、症狀惡化或神經組織壓迫嚴重,這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尤其當神經受到嚴重壓迫的時候,通常我們會直接建議病人儘早手術治療避免神經壞死,產生不可恢復的結果。由於過去一些謠傳如某人開完刀下半身不遂、開完刀骨刺又生出來或開完刀反而症狀更嚴重或問題更多等的負面結果,使得有必要手術治療的病人總是猶豫不決,試圖尋求一些保守療法,甚至非正統的民俗療法或偏方,但如此恐因耽誤而失去治療的先機。若因頸椎造成了構造上的不穩定、神經的壓迫(神經根或脊索神經)或嚴重的構造變形(如駝背),使病人承受長時間或嚴重的疼痛與神經的功能缺損,以非手術方法無法緩解改善時,就必需接受手術的治療。頸椎手術方式有簡單椎間盤切除術、微創性熱凝療法、雷射手術及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等。嚴重的椎間盤病變、破損或再次發病患者,醫師經常建議切除壞掉之椎間盤植入自體骨頭、人工骨架或鋼釘鋼板固定之骨融合手術,永遠解除這個有問題椎間盤之病變。當然這些方式要考慮手術的一些風險性及後遺症。然而,這類手術方式風行了近20年也解決了很多人的痛苦,但是近年來醫師發現了脊椎融合的後遺症,造成脊椎受力的重新分配,加速鄰近的椎間盤之退化,甚至產生鄰近椎間盤之嚴重病變需要再次治療,較新型的手術方式-人工椎間盤,也因此應運而生。手術技術的日新月異,不僅減少患者接受手術的風險,也大幅降低術後的後遺症。雖然脊椎手術尤其是頸椎的風險高,但是經由現在影像醫學、神經電生理檢查等檢驗科技的進步,加上內視鏡輔助工具應用於顯微手術上,脊椎不再是手術禁地,手術風險越來越少,多數病人術後可恢復大部分神經功能,合併症的發生率也已經有了明顯的降低。民眾接受脊椎手術前要三思,除了考慮手術方式的選擇,慎選醫院醫師,從事脊椎手術多年經驗且受過完整訓練,是非常重要的。高振興主任提醒民眾,要多保護自己的頸椎,避免連續長時間使用電腦、不良姿勢、及不當運動傷到頸部。曾有病患打高爾夫球,一揮桿就傷到頸椎。平常可做伸展柔軟操,訓練肌肉力量。一旦有持續手、頸、背部酸痛達兩周以上,且經過吃藥及復健治療均未見好轉,就有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或骨刺壓迫神經,要及早治療。正確就醫診斷、確認痛源,勿輕信坊間偏方,延誤治療。

植眉手術脫離眉毛稀疏困擾,眉型設計可自我決定

植眉手術脫離眉毛稀疏困擾,眉型設計可自我決定

今年27歲的Ken(化名),年紀輕輕卻有眉毛稀疏的問題!這是Ken與生俱來的,「眉毛稀疏讓臉型看起來很奇怪,感覺上就是少了兩撇在眼睛上面,女朋友要幫我畫眉毛又讓我感到很彆扭,擦生髮水對我來說沒有效果。」植髮專家張宗哲表示,造成眉毛稀疏原因很多,包括外傷、遺傳…等都會有所影響。事實上眉毛的作用是不小的,眉毛在眼睛上邊形成一道屏障,刮風時,它可以阻擋灰塵;下小雨時,能擋住雨水,避免流進眼睛裏。夏天額頭容易出汗,但是汗珠不會流進眼裏,這都是眉毛的功勞,最重要的還是美觀。張宗哲說,眉毛位於眼睛的正上方,是眾人注目的焦點,在美觀上不容有絲豪的誤差。植眉的技術是擷取後方腦勺的頭皮,在顯微鏡下仔細分割成單根髮株,再將髮株植入事先設計好的眉毛部位上的植入小孔中,以達到美觀眉毛的效果,植入眉毛寬窄濃淡以及形狀都可依個人臉型事先規劃設計。眉毛根與皮膚交叉的角度極小,不容易移植,所以植眉毛手術比植髮手術更加困難,一次能夠移植500株的男性眉毛或200~400株的女性眉毛,讓患者一次即可滿意,但是手術後眉毛會像頭髮ㄧ樣不停的生長,因此要經常地修剪,以維持其美觀的形狀。現在求診諮詢植眉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不喜歡紋眉以及畫眉(沒有立體感眉毛)的男性同胞,植眉提供了另一種選擇方式。

聽力篩檢要及時,語言發展不延遲

聽力篩檢要及時,語言發展不延遲

小傑(化名)是家中的第二個小孩,一出生即在醫院的新生兒聽力篩檢中檢測出聽力異常,經過醫師的確診,小傑的兩耳聽力損失為70分貝,因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接受近二年的聽語訓練後,現在的小傑,不但能理解、表達超過五百個字彙,也和一般小孩一樣,喜歡唱兒歌、念童謠、喜歡看電視,還能聽電話以及錄音帶,偶爾還會冒出幾句從電視中學會的英文,看到小傑能有現在的聽說表現,是爸爸媽媽最大的驕傲。輕、中度聽障的嬰兒若未於6個月大前確認診斷及給予必要的療育,將造成其語言和社會技巧發展明顯遲緩。歐美各國之新生兒聽力篩檢率約90%-95%,亞洲之新加坡及香港均已近100%。反觀國內,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97年度全國新生兒聽力篩檢率僅約40-50%,臺北市之篩檢率則一直維持在50-60%。為使聽障兒童能及時接受篩檢與矯治,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8年9月5日起辦理「臺北市新生兒聽力篩檢推廣試辦計畫」,臺北市出生之新生兒皆能接受免費聽力篩檢;未通過篩檢者,予協助轉介接受確診,當確認有聽力損失時,亦將協助安排接受早期療育。此試辦計畫推動後,臺北市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之涵蓋率提昇由40%至100%。截至12月31日止,參與此計畫之醫療院所共有1,955位接受免費聽力篩檢,篩檢率高達99.3%,98%的新生兒均能於出生後7天內完成篩檢,此篩檢率不僅高於全國,更已具世界水準。此外,聽力篩檢推廣試辦計畫採用aABR為篩檢儀器,其特點為準確度高、偽陽性低,因而能減少疑陽性個案數,降低個案需接受複篩與其他繁複檢查的機會。執行成果為篩檢疑陽性率為1.2%,亦即1,000名未通過篩檢的新生兒中,僅1.2位需接受進一步的確認診斷,顯示採用此儀器進行篩檢,可以減少偽陽性的發生,不僅能降低後續追蹤的個案人數與醫療成本,更能減少家長因偽陽性所造成的焦慮。和其他很多先天性疾病一樣,沒有借助現代科技,先天性聽障的早期診斷是很不容易的。根據統計,重度聽障的平均診斷年齡為1歲半,輕、中度聽障則為3歲半至4歲,都已錯過語言學習之關鍵時期。為使本市新生兒都能接受聽力篩檢,衛生局規劃將聽力篩檢計畫推及全市接生醫療院所,讓每一位先天性聽障兒童都能及早被發現並接受適當的療育。新生兒聽力篩檢相關訊息請洽詢市民熱線1999。

對症下藥,遠離天旋地轉

對症下藥,遠離天旋地轉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家醫科陳孟侃醫師表示,王女士是一位年約60歲的家庭主婦,平常因為高血壓、糖尿病定期在門診追蹤治療,自入冬以來,經常出現有天旋地轉,噁心想吐的感覺,發作的同時,血壓也都特別的高,她心想是不是中風了?因此前來就診。因王女士的媽媽是中風過世的,所以擔心自己也是中風!經診斷發現,她的暈眩是由於內耳不平衡所造成的,因此轉介至耳鼻喉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確診為良性陣發型姿勢性暈眩,經過衛教及藥物治療後,眩暈及血壓升高的情況得到緩解。陳孟侃醫師表示,暈眩是一種天旋地轉的感覺,引起暈眩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也有周邊引起的。由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例如:腦幹的疾病或中風或是小腦的疾病;但大部分暈眩來自於周邊的內耳不平衡所造成,例如:良性的陣發型姿勢性眩暈、急性前庭神經炎、美尼爾氏症。其他如偏頭痛、焦慮症等也會造成暈眩。陳孟侃醫師指出,區分中樞型暈眩及周邊型暈眩是很重要的,因為會影響到臨床的處置,大部分的病人並不需要太多的診斷檢查,可以在一般醫療院所就可以區分並加以治療。神經學的檢查可以用來區分暈眩的原因是來自中樞型的,或是周邊型的,例如:腦幹的病灶通常會合併有複視、顏面神經麻痺或是吞嚥困難的問題,而小腦的病灶可能會出現步態不穩的症狀。此外,發作時的病史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發作的時間正好是清晨起床時,在床上轉身,或是頭後仰後所誘發的暈眩,通常是良性陣發型姿勢性暈眩。陳孟侃醫師建議民眾,當暈眩發作時,最好留意並記錄下發作當下,自己正在做甚麼事?有無其他伴隨的神經症狀?有無誘發因子?這些訊息都有助於醫師判定暈眩的真正原因,以便對症下藥,不再天旋地轉。

輕忽飛蚊症,小心危及視力

輕忽飛蚊症,小心危及視力

「飛蚊症」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是指眼前的黑點或半透明浮游物體,這些懸浮物或“蚊子”打不到、揮不去,隨著眼球轉動而漂動,令人困擾。雖然多數飛蚊症都是生理性的「玻璃體退化」,並不會影響視力,但也可能是視網膜裂孔或視網膜剝離等病變先兆。眼科醫師說,在詳細檢查視網膜和玻璃體之前,不能認為飛蚊症都是不實在而無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施智偉指出,一位五十歲的女性患者,因飛蚊症到院求診,患者描述視野中央出現數個黑點一星期,雖然視力沒有明顯受損,但令她感到焦慮困擾。經散瞳後詳細的視網膜檢查發現,在周邊視網膜有一處裂孔,所幸並無伴隨視網膜剝離,病患隨即在門診接受視網膜局部雷射治療,雷射後恢復情況良好,視力也不受影響。施智偉說,若這位病患忽視飛蚊症警訊而未及時就醫,可能會因視網膜裂孔引發視網膜剝離,如此就需要較複雜的手術治療與較久恢復期,也有可能影響視力。他解釋,飛蚊症是眼球「玻璃體」內可移動的混濁物。玻璃體佔了眼球五分之四的體積,原本是澄清透明的蛋白狀物體,位置在視網膜前,是光線投射到視網膜之前的主要介質之一。若是玻璃體內有混濁物出現,投影在視網膜上,便會讓人產生陰影的自覺症狀。這陰影可能是一個或多個,外型可能是點狀、蟲狀、線狀、環狀,或是蜘蛛網狀等。這些浮游物一般在光線充足和均勻的環境下較容易被查覺。飛蚊症可以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施智偉表示,生理性的飛蚊症一般是無害而不影響視力的,在近視與年紀較大的人身上較常見,它是一種自然的玻璃體退化產生的混濁物。病理性的飛蚊症原因很多,有可能伴隨視網膜撕裂、視網膜剝離,或是因為視網膜血管阻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引起的出血所導致,這些病理性的飛蚊症則會危及視力,需要作即時治療。施智偉指出,飛蚊症患者都應散瞳做詳細視網膜及玻璃體檢查,確認飛蚊症來源。若是生理性的飛蚊症而無伴隨視網膜或玻璃體病變,一般是不用治療的,患者要有與飛蚊症和平共處的心理準備,這類飛蚊症也有機會隨時間而改善,但仍需定期檢查眼底。若是病理性的飛蚊症,則須視病因以藥物、雷射或手術等方式治療。另外,病理性飛蚊症的患者可能會有一些自覺症狀,例如飛蚊急遽增加,閃光或亮點出現,及視力減退等,若有這類症狀更應及時就醫。如同上述視網膜裂孔的個案,病理性的飛蚊症如果能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患者仍能保有優良視力。

掌握積極訓練的黃金期,安全有效脫離呼吸器

掌握積極訓練的黃金期,安全有效脫離呼吸器

文/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研究員 呂佳育使用呼吸器的病人病況漸趨穩定,經評估後可由加護病房轉入呼吸治療中心(RCC),避免續留加護病房,因各種設備的噪音與緊張氣氛,身心無法放鬆影響復原及耽誤復健訓練,或增加感染風險。長期使用呼吸器,對病人日常生活產生許多影響,如能撤除呼吸器,可提升病人生活品質,因此,專業評估監測與呼吸器脫離訓練,成為在RCC治療的重點。脫離時機非常重要,太晚會增加合併症風險、也增加病家與社會沉重的負擔;沒有足夠準備就貿然脫離,也會造成心肺傷害或增加日後脫離失敗的陰影。因此,專業團隊的脫離訓練與監測,是其中關鍵! 醫改會的叮嚀:脫離前應由胸腔科醫師、呼吸治療師和護士所組團隊,依病況嘗試逐步拔除器一段時間,看看是否可以維持正常生理運作,並隨時調整。健保訂有「脫離呼吸器應考慮的因素」、「適合住RCC的條件」,相關資訊可上網查詢。網址:http://www.nhi.gov.tw/information/MedicalService/。家人請事先溝通了解訓練過程中,可能發生哪些狀況。如出現呼吸不順暢、臉色發黑、嘴唇發紫,應及時處理。

扭傷其實就是肌肉傷害

扭傷其實就是肌肉傷害

王建民2009年在對多倫多藍鳥隊比賽的第六局,因為肩膀受傷而提前退場。經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王建民的肩膀除了扭傷之外,還有一點發炎,他有可能再度被放入傷兵。到底扭傷、發炎、和投手最怕的肩盂唇軟骨的撕裂傷有那些不同呢?三軍總醫院放射診斷部 許一智醫師說明,扭傷其實就是肌肉的傷害,只要適當的休息和保守性治療就可以痊癒。但關節囊的發炎和肩盂唇軟骨的撕裂傷卻可能需要手術才能治癒。投擲運動常會造成肩盂唇軟骨的撕裂傷。肩盂唇是肩關節內維持穩定的重要構造,假使受傷的肩盂唇沒有完全癒合,肩盂唇就會形成一個缺口,無法維持肩關節的穩定度,進而導致日後所謂的肩關節不穩定。多數人對肩關節不穩定不以為意,認為只要多加注意某些可能的危險姿勢,或避免某些投擲運動,就可以了。但長期的肩關節不穩定,都會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提早老化。另外,年紀較大的人發生脫臼時,除了上述的受傷外,旋轉肌腱也常常一起破裂,由於旋轉肌腱破裂後也不容易癒合,因此造成日後的疼痛及無力。許一智表示,當肩關節受傷後,骨科醫師可根據臨床問診及理學檢查,初步判斷病人的受傷組織為何;另外可利用X光或核磁共振等設備輔助,確定受傷部位。X光常使用在急性脫臼時必須了解骨頭間的解剖構造以利脫臼復位。而核磁共振加上肩部關節腔注射顯影劑即可以幫助了解關節囊和肩盂唇的病變。肩部關節腔注射顯影劑併磁振造影,即是藉由穿刺針將造影劑注入病灶的關節腔內,藉由磁振造影針對關節腔及其周圍組織的檢查。受檢者先平躺在檢查臺上,並於穿刺部位作消毒及局部麻醉。醫師會在X 光透視或超音波導引下以穿刺針穿入關節腔內並注射5~10 ml 顯影劑,然後拔去穿刺針,之後再進行磁振造影檢查。依國外一大型臨床研究,十多萬次關節注射顯影劑中,沒有發生死亡,引起感染小於四萬分之一,引起蕁麻疹小於二千分之一,由此可知關節注射顯影劑之安全性相當高。經由關節攝影注入對比劑而發生過敏反應的機率也極低。許一智提醒民眾,術後初期檢查部位可能在關節活動時會有脹痛、酸麻的感覺,這個狀況可以以熱敷來改善;大約1~2 天即可自然消退。

讓男性喪失自信的「包埋式陰莖」

讓男性喪失自信的「包埋式陰莖」

文/ 三軍總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 陳克琦 許多家長很困擾和擔心小孩的生殖器發育太小,常常到處看醫生求診,卻經常得不到滿意的解答。其實大部份都是包埋式陰莖的問題。包埋式陰莖又稱「隱藏式陰莖」,使小朋友的「小雞雞」看來很小,但這些小朋友的陰莖大小通常是正常的,問題反而是出在包皮身上。有些人包皮太短,或是包皮與陰莖之間缺少了正常的固定,所以包皮無法貼緊陰莖,造成包皮全都擠到龜頭前端,陰莖縮到皮下脂肪層裡,因此外觀看起來生殖器好像很小。這種現象在肥胖者身上更明顯。包埋式陰莖的病人小便時可能會像澆花器一般,無法集中瞄準;或是因為包皮開口太窄,而解尿時發生所謂「氣球現象」即尿尿時包皮會像吹氣球一樣鼓脹起來,然後再向前噴出一條又細又強的水柱。甚至有些小朋友會常常反覆小便疼痛、尿路感染等症狀。最令人擔心的還是生殖器外觀短小,會造成小朋友之自卑心理,影響社交活動。小朋友常害怕在同學面前脫褲子、尿尿、洗澡,或是大人們常拿親朋好友小孩的生殖器大小來比較,都會造成小孩心理的陰影,使兒童或青少年逐漸喪失自尊和自信。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可以透過先進的整型手術解決了!大多數病人可以尋找專業的醫師診斷、治療、及手術,不論是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只要將包皮與陰莖之間重新給予正常的固定,然後再將不必要而過長的包皮切除,就可以改善生殖器的外觀,又順便處理包皮的困擾,真是一舉兩得!但是千萬不要隨便去割包皮,必須先請醫師診斷是否有包埋式陰莖的問題,以免冒然割去過多包皮,讓「小弟弟」抬不起頭來!

變革計畫領軍之下 賽諾菲安萬特2009年每股淨收益達兩位數成長

變革計畫領軍之下 賽諾菲安萬特2009年每股淨收益達兩位數成長

歐洲及法國第一大藥廠賽諾菲安萬特集團(sanofi-aventis)日前在巴黎總部公布該集團於2009年第四季暨該年全年度的營收報告。賽諾菲安萬特於今年第四季創造優異營收成果,依據可比較基礎,Q4銷售淨額增加3.8%,成為73.61億歐元; 2009全年度銷售淨額增加6.3%,成為293.06億歐元。而Q4不含特定項目調整後淨收益增加10.4%,成為17.96億歐元;2009全年度不含特定項目調整後淨收益增加17.9%,成為84.71億歐元。Q4不含選定項目調整後每股淨收益為1.37歐元,增加9.6%,而以2009全年來看,賽諾菲安萬特不含選定項目調整後每股淨收益為6.49歐元,增加18.2%。2009年賽諾菲安萬特成功進行的幾項收購計劃,強化了該集團的成長平台,也藉此創造亮眼的營收成績。賽諾菲安萬特在新興市場(成長19%)、疫苗(成長19.2%)、糖尿病用藥(成長19.4%)及保健消費產品領域(成長26.8%)的強勁表現,彌補了益樂鉑定® (Eloxatin® 化療注射劑)在美國市場及保栓通® (Plavix® 抗粥狀動脈血栓症用藥)在歐洲市場受到學名藥競爭的衝擊。賽諾菲安萬特在2009年的流感疫苗銷售業績達10.62億歐元,其中H1N1新型流感疫苗的銷售額達4.4億歐元。小兒疫苗Pentacel®在美銷售業績達3.41億歐元。治療心律不整的新藥Multaq® 在美國的上市許可申請正按計畫時程進行中,而該新藥在歐盟、加拿大、瑞士、巴西、墨西哥已獲得上市許可。賽諾菲安萬特集團大力推動的「變革計畫」在2009年也展現成效。在投資66億歐元進行33項新合作及收購計劃後,該集團的成長平台也更加完整及鞏固。賽諾菲安萬特成功收購Chattem公司之後,在美國市場建立了保健消費產品平台。而該集團在研發領域上,也將重點放在疫苗及抗癌療法生物製劑的研發工作上。

有沒有宿便,檢查便便是否黏馬桶 就知道!

有沒有宿便,檢查便便是否黏馬桶 就知道!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宿便?檢查糞便會不會黏馬桶就是一個指標。請想想看,馬桶壁有多光滑?糞便卻能沾黏上而且連沖水都沖不掉,那些廢物在我們腸子裡沾黏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糞便會黏馬桶的人,多半是因為吃了太多高油脂、高蛋白和高精製澱粉的食物。常吃高油脂和高蛋白的食物所產生的糞便就像是沙子加上水泥一樣,會變得又硬又重,不易排出;積得越久,宿便就會越來越多。很多人問:「多久沒排便就算是便秘?」一般的標準是三天,但那已經是非常嚴重的便秘。就像每天都要倒垃圾一樣,我們一天如果吃三餐,正常來說也應該一天要排便兩到三次才能清乾淨。很多人以為一天上一次大號就夠了,但我會說一天只上一次大號是輕度便秘,兩次是標準,最好的情況是一天三次。想要正常排便、不便秘,取決於好水、酵素、纖維和益生菌等四大元素,這四大元素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標準。現代人通常水分補充不足、酵素不夠、纖維素不足,肚子裡的好菌也不夠。正常來說,我們的肚子裡應該要有一公斤重的菌在裡面,菌在腸道健康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些元素的缺乏造成現代人排便不順,宿便容易累積在大腸內。有些人在用力排便時,腸子因為壓力的關係,讓結腸壁較脆弱的地方像吹氣球一樣長出一個氣囊出來,就形成了憩室。它是一種良性的囊袋,是大腸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如果不處理,久而久之就有形成大腸癌的可能。在大腸癌的發生部位和發生機率中,直腸和乙狀結腸得癌症的機率最高,幾乎有百分之七十的腸癌都集中從肛門上來六十公分的這一段,因為這裡是宿便最容易囤積的地方,毒素都累積在這裡,這段腸子就像家裡的垃圾桶,等到垃圾積滿了才會去倒。咖啡灌腸最主要就是針對這一段腸道進行清腸排毒。腸癌目前高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是有跡可循的,證明現代人飲食中的毒素真的太嚴重,加上排泄不良,宿便的毒素都累積在大腸內。本文摘自:這樣排毒讓我不生病,由平安文化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292.html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