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狂牛症」侵犯神經系統的疾病

「狂牛症」侵犯神經系統的疾病

文/澄清醫院平等院區2F病房 柯素綾護理長   近來進口美國牛肉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其主要爭議在於國人對美國牛肉的疑慮很深,擔心狂牛症的發生。何謂「狂牛症」?何以讓人如此擔心害怕。狂牛症於1986年首度爆發於英國。科學家在1996年進一步發現,人類極有可能由食用病牛的肉而感染類似狂牛症的「亞急性海綿狀腦病變」,或稱「庫賈氏症」(Creutzfeldt-Jakkob Disease;CJD)。狂牛症學名為「牛之海綿樣腦病變」(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因牛隻發病時興奮且具攻擊性而命名;狂牛症是一種由「普里昂蛋白質」(Prion) 變性蛋白質所引起。此病原體會導致腦部組織迅速被大量破壞形成空洞引發腦海綿狀病變,主要為侵犯神經系統的一種疾病。潛伏期可長達2-10年,故不易發現與診斷出來。病發初期,會出現記憶力衰退、行為異常及步態不穩等類似痴呆症狀。隨著病程進展,患者的四肢與軀幹會有劇烈之抽動(肌躍症),視力模糊、肢體無力、麻木感、癲癇也可能發生。末期則以嚴重痴呆為主,病人於發病後約1年內死亡。目前並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正確診斷出來,只能於病理切片確知診斷。治療方法亦無特效藥,主要以病患之需求,提供症狀處理。今日在狂牛症還無法有效且迅速的診斷出來之前,應如何因應?除避免食用牛之腦、脊髓或其內臟製品,唯有更透徹的研究及執行正確的防護工作才是保護自己的一大方法。資料來源:澄清醫院電子報2010年03月份

藥師教你如何省下醫療支出

藥師教你如何省下醫療支出

文/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藥師李麗芬主計處於22日發布了3月份失業率為5.81%,失業人數達63萬人,受失業波及人數共137.7萬人,再度創下了民國67年調查以來的新高。國內除了失業問題嚴重之外,薪資也大幅縮水!實質平均薪資僅五萬三一九五元,更創下十七年來最低水準。在收入減少情況下,好好審視一下家庭所有開銷則相當重要,哪些是一定要花的?又有哪些可以節省?事實上,修正一下就醫行為便可以省下一筆很多人以為一定不能省的醫療費用。平常多了解自我照護的知識,許多疾病可是不用急著馬上就醫。例如無其他併發症的感冒、咳嗽、腸胃症狀、小外傷等皮膚疾病,可以先到住家附近的社區藥局諮詢選購可緩解症狀的成藥,再透過充分休息,讓身體慢慢恢復即可。對於自己目前的疾病症狀,沒有必要的緊急醫療需求時,可以先就近至基層院所就診,除了有很多不同的科別可選擇外,也可節省部份負擔的花費;養成「小病到小診所,大病到大醫院」的習慣馬上就可省下一筆相當可觀的醫療費用。況且在基層院所就診後,若醫生評估病情有必要做更進一步的檢查,醫生也會開立轉診單建議您至大醫院就診,除了省去延誤病情的擔憂外,透過專業基層醫師的轉診,也可減少找錯科別的困擾,持轉診單就診也可以幫忙省掉約100-150元部分負擔的花費。有些民眾因為種種原因,會習慣直接到大醫院的急診掛號看病,不論是因為大驚小怪,或者是不想等待,都有可能成為一種浪費荷包又浪費醫療資源的行為,把急診當門診,可是會讓您花了錢又不見得得到真正需要的醫療處置。家中若有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病,這可是需要長期的藥物治療;光是每個月上醫院看診、拿藥,一次花個500~1000元跑不掉,若再加上交通費、或請假扣薪,那花費將更驚人,負擔也會非常沉重。事實上,如果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是可與醫師討論能否開立慢性病處方箋,依據健保局規定最長可開立達3個月,另外民眾也可自由選擇調劑處所、分次調劑。像是到社區健保藥局領藥,除了節省時間外,藥師也有較多的時間提供民眾藥物諮詢的服務。根據健保局統計,持有慢病箋的病患,且選擇社區健保藥局領藥,每人每年至少可省下約5,000元的醫療支出。近年來在衛生署及藥界的努力下,新成立的藥局多是具備調劑能力的健保藥局,專業度在持續教育的訓練下也日益提升。民眾若有健康方面的相關問題,就醫前也可就近先諮詢社區健保藥局藥師,這也有助於民眾規劃出一套最經濟的醫療照護方法。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240

增強退化性脊椎病變手術後之脊椎穩定度的趨勢

增強退化性脊椎病變手術後之脊椎穩定度的趨勢

隨著國人平均餘命的延長與生活型態改變,退化性脊椎病變已成為脊椎外科治療大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外科曾仁河醫師表示,退化性脊椎病變種類包括:椎間盤突出(俗稱骨刺)、椎管(神經管)狹窄、脊椎滑脫、與骨質疏鬆引起的椎體塌陷。無論病因為何,需要求助於脊椎外科治療時,往往都是因為已經出現神經壓迫的症狀(坐骨神經痛、間歇性跛行、肌肉無力、排尿困難等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曾仁河說,退化性脊椎病變的外科治療方式,概念上在近二十年來沒有多大改變,原則只有一個:神經減壓,必要時加強脊椎穩定度。神經減壓方式包括:椎間盤切除與椎弓切除術,脊椎穩定度的加強方式則包括:外固定(背架輔具)與內固定(骨釘骨融合術)。隨著接受外科治療經驗累積,醫學界發現這樣的治療概念與方式雖然有效,但是一直無法突破一個瓶頸,那就是:術後脊椎退化蔓延與加速,其成因正是來自於手術後脊柱生物力學狀態的改變,脊椎外科面臨這種窘境,只有下列兩個原則:研發符合或貼近生理狀態的置換物,或改變手術方式,減少骨融合對力學狀態的破壞。曾仁河又說,椎間盤切除有時候必須配合椎體間骨融合,傳統方式除了自體骨移植外,大多使用椎籠(cage)做骨融合,目前逐漸以活動式的人工椎間盤取代。脊椎穩定度的增強方式,傳統上是做骨融合,但必須輔以鈦合金釘桿做上下固定,然而,釘桿固定術必須做大範圍的脊椎肌肉切開,加上骨融合,對術後脊椎鄰近節段的退化加速甚劇,目前以人工韌帶來取代鈦合金桿,它的張力韌性足以維持動態穩定,一方面不必做骨融合,另一方面它的手術置入方式免除了對脊椎肌肉的破壞。退化性脊椎病變的外科治療觀念已不再是一味的骨融合,而是有效的神經減壓與維持脊椎的動態穩定。曾仁河表示,為治療退化性脊椎病變,提供民眾更好得選擇,讓醫院也引進動態穩定術的概念與方法,頸椎採用的人工椎間盤有Bryan與Prodisc-C兩種,腰椎方面採用Dynesys與Wallis系統,在病患疾病狀態合適的狀況下使用,目前追蹤療效與病患滿意度都相當令人滿意。

慶祝婦女節 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

慶祝婦女節 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

3月8日婦女節將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精心策劃於99年3月8日(星期一)上午8時至11時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6個院區(忠孝院區、和平院區、中興院區、陽明院區、松德院區、婦幼院區)及松山門診部舉辦『慶祝婦女節,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活動,請民眾把握難得機會,踴躍參加篩檢。心臟病、糖尿病及腎臟病名列前十大死因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均為97年之十大死因,約占所有死亡人數的58.01%。但此類慢性疾病可透過定期篩檢,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三高亦名列前十大死因民國97年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第1位,另依臺北市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統計資料顯示,女性乳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分別位居臺北市主要癌症死因之第4位、第8位及第9位。民國92年至97年,本市因口腔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4.74上升至5.0,乳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15.55上升至16.9,子宮頸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6.35下降至5.5。上述3項癌症均具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良好等特性。因此,加強民眾慢性病及癌症防治,是極重要的醫療與公共衛生課題。提醒市民朋友平日除攝取均衡飲食、養成規律運動外,也不要忘了每年要定期接受健康篩檢。歡迎本市市民朋友踴躍參加,相關訊息請參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頁http://www.health.gov.tw/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分機1842洽詢。

2010戒菸就贏 蔡依林邀你一同響應戒煙活動

2010戒菸就贏 蔡依林邀你一同響應戒煙活動

兩年一次的戒菸就贏比賽來了!小天后蔡依林Jolin特別把農曆年後在台灣的第一個公開行程獻給公益,擔任菸害防制義工、推廣「2010戒菸就贏比賽」,更難得以奮力擊鼓,展現「搶救生命大作戰」的氣勢,呼籲全國吸菸的同胞們快站出來,與不吸菸的家人加入「戒菸就贏比賽」,兩人一組在4月底前上「董氏基金會/華文戒菸網」完成報名,5月2日到29日一口菸都不抽,徹底戒菸就有機會獲得高達30萬元的獎金。戒菸就贏比賽是全球公認可以一次協助最多民眾戒菸的活動,Jolin繼2006年獻聲代言(錄製手機答鈴)、2008年現身代言(拍製公益廣告和宣導物)後,2010年之所以再度登高一呼,除了為實踐自己的拒菸信念,其實還有不得不的理由--「2010戒菸就贏」活動名稱,完全就是「20依林 拒菸Jolin」的諧音,Jolin自然當仁不讓!而且卯足勁練習打太鼓,希望振奮大家一起「搶救生命大作戰」,成為助人戒菸的重要他人。Jolin在拍片現場特別表示,自己不喜歡二手菸味,去年底到加拿大休假時,發現那裡Pub裡面禁止吸菸,可以大口呼吸,不用擔心刺鼻的菸味;台灣現在雖然大多數室內工作和公共場所都禁菸,但還是有少數法令沒有規範的場所以及小部分忘記室內已經禁菸的朋友…會製造對大家身體不好的二手菸。Jolin說,其實科學早已證實二手菸會釋放50種以上的致癌物質,有用來做老鼠藥的「砷」、電池裡面的「鎘」…,對抽菸的人自己以及吸二手菸的人、大家的健康及地球環保都有威脅,所以我們只要幫助更多的人戒菸,大家都可以減少菸害。Jolin最後還是呼籲,跟她一樣不喜歡二手菸的朋友快站出來,發揮自己的影響力,鼓勵身邊的癮君子為了自己跟身邊朋友的健康,趕快報名「2010戒菸就贏」!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特別蒞臨片場,致贈感謝狀給Jolin,感謝她這幾年來對菸害防制的大力協助;邱局長也感性表示,「2010戒菸就贏比賽」是今年政府立定「搶救生命大作戰」的開端,希望可以號召至少百萬名的癮君子站出來!如果你是當先生或太太的,為了心愛的另一半請趕緊戒菸;如果你是當爸爸媽媽的,為了成長中的孩子請趕緊戒菸。如果你是當阿公阿媽的,為了可愛的孫子請趕緊戒菸!如果你立志當型男型女,為了外表美麗帥氣、有自信主見,更要立即戒菸!政府今年也會竭力建置「全國戒菸照護網」,歡迎3月底開拉身邊的吸菸者,除了報名「2010戒菸就贏」,還可以善用各種戒菸資源,撥打0800-636363戒菸專線,或是到醫院及診所門診戒菸,附近的藥局藥師更是您尋求專業協助的最好方法,大家一起「搶救生命大作戰」,多管齊下、有效提升戒菸成功率。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台灣菸害防制法對場所禁菸的規範,不像香港那般全面和嚴謹,成人吸菸率下降的速度,也比不上臨近國家快速,但研究顯示,有70%的癮君子想戒菸,之所以沒有積極化為行動,是因為動機不足和台灣的菸價過於便宜。與香港相比,香港的一包菸將近台幣170元,而台灣卻只有香港菸價的零頭70元!所以更需要像「戒菸就贏」這樣的比賽增強民眾戒菸動機,以及動員所有醫療院所、公司行號、民間團體等同時響應,也感謝所有的媒體能不分彼此、百分百公益協助傳播,擴大活動助人戒菸的效益。終身義工孫越強調,30年前就知道吸菸有害,但當時只以為對自己的健康有害,那時的社會也沒有所謂的菸害教育、健康警示或是戒菸協助,即使是自己的家人,也不會積極勸阻吸菸行為,社會整體對拒菸的意識是模糊、甚至空白的;30年後的今天,先進各國都一樣,有政府和民間的各種單位全心投入提供教育宣導、菸害申訴和戒菸服務,這不僅代表了社會的進步,更是意謂著二手菸的壞處已廣泛且有科學根據地被證實,大家不得不重視且必須採取行動。終身義工陳淑麗補充,戒菸就贏比賽在台灣已是第五度舉辦,過去四屆共吸引約9萬名癮君子體驗戒菸,有三成五的民眾在參賽一年後仍持續不吸菸,成績廣受國際肯定,也確實搶救了不少家庭的幸福美滿;感謝Jolin對拒菸活動的大力支持,更希望社會上有越來越多民眾向Jolin看齊,人前人後都以實際行動支持拒菸!

美麗新中年 女性人際互助團體開辦

美麗新中年 女性人際互助團體開辦

聽著一位中年女性訴說著她的心情:「就在邁入人生第五個十年之際,我就開始遭受一連串的打擊。首當其衝是我的婚姻,婚姻在某種程度上成了繁忙生活犧牲品,長期以來的忽視,丈夫與我都不願意去面對關係中的摩擦,終究變成永難復原的裂痕。接著,我爸爸突然重度中風,沒有多久就這樣走了。我的兩個孩子又進入青春期,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這些情況,讓我無時無刻都感到絕望,我覺得我的人生、我的心都空了好大一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醫師楊雅旭說,這是大部份已婚婦女在進入中年後常會有情況。這時期的婦女往往會焦慮於自己身體上的改變及老化。面臨孩子們的逐漸獨立,也讓自己逐漸失去被需要的母親角色。同時,常會挫折於少了分享及了解親密關係倍感壓力。或許需要照顧年邁衰老的父母親,在經歷父母親老化死去的歷程,也看見即將步入老年生活的自己。楊雅旭表示,邁入中年後的種種變動,會逐漸讓女性開始思考自己的生命意義,重新尋找自我的過程,進而產生許多憂鬱、焦慮、孤獨、空虛、低自尊等感受及情緒。為了協助中年女性認識自己情緒的狀態,及拓展新的生命意義及方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針對中年女性開辦人際互助團體,自99年3月中旬起,在心理師帶領下,協助中年女性在支持及分享的關係中,能獲得經驗自我的空間,學習重新看待自己,進而創造生命中更多的選擇。此團體主要由諮商心理師負責帶領,99年首梯團體將由3月17日起開辦,為期12週,時間為每個禮拜三上午10點20分至11點30分,共計70分鐘,即日起開始接受報名。有興趣的民眾請洽詢仁愛院區精神科,電話(02)2709-3600轉3244。

世界腎臟病日 健康要謹「腎」

世界腎臟病日 健康要謹「腎」

每年三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訂為「世界腎臟病日」,今年台灣地區訂於三月七日全省各地同步舉辦「愛腎園遊會」,花蓮區將在花崗山中正體育館上午八點盛大舉行,活動多元又精采,除了安排了身高、體重、血壓、血糖、尿液篩檢等簡易檢查,現場還有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社工師提供腎臟病衛教、營養咨詢、社會資源宣導及諮詢服務,歡迎大家踴躍參與。「腎臟疾病初期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花蓮慈院腎臟科方德昭主任表示,台灣慢性腎臟病的好發率為11.9%,平均每10人中,至少有1人罹患。其實腎臟就像是人體任勞任怨的阿信,即使受傷也不喊疼,等到腎功能失去六成以上才會出現警訊,因此許多人罹患「慢性腎臟病」卻渾然不知。尤其台灣人是個很喜歡吃藥的民族,像是補藥、地攤藥、「健康食品」、減肥藥、止痛劑、類固醇、抗生素及不明來歷的藥品取得容易,但這些都可能增加腎臟的負荷,加上保腎觀念不足,往往在診間常看到很多前來就診的患者臉腫、腳腫,驗血後才知道腎臟早已出了問題。方主任表示,早期腎臟異常會出現「泡、水、高、貧、倦」等臨床症狀,分別是小便起泡泡、皮膚水腫、高血壓、貧血及疲倦等,若出現兩項以上症狀,就可能罹患腎臟病。此外,方主任也與民眾分享保護腎臟四不一沒有的秘訣,「不抽菸、不濫用藥物、不服抗生素和止痛藥、不憋尿以及沒有鮪魚肚。」方主任表示,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導致血管硬化及血管收縮,對腎臟極為不利;另外服用來路不明藥物、任意增減藥物劑量也會傷害腎臟。因此民眾應重視腎臟病,並且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腎功能檢查,而慢性腎臟病患「護腎33」做法,就是每3個月定期回診,進行量血壓、驗尿、驗血3種檢查。七日上午,由花蓮慈院、門諾醫院、花蓮縣衛生局、花蓮市衛生所將聯合舉辦「愛腎園遊會」,設計了多種趣味活動,讓民眾抽問題回答和腎臟病衛教有關的問題,在輕鬆的遊戲中增加健康知識。另十三日下午兩點,花蓮慈院將在協力樓協力講堂舉辦腎臟病宣導防治健康講座,一系列活動精采又有趣,千萬別錯過囉!

癌症病人常見「化學治療」的三種副作用

癌症病人常見「化學治療」的三種副作用

化學治療產生的副作用因人、藥物而有所不同,當發生毒性時,可能會造成療程的改變,包括降低劑量、延遲治療或停藥,嚴重的毒性反應更可能因此而造成死亡。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藥劑科藥師 魏麗雲簡述常見化療藥物引起之藥物毒性,包括皮膚毒性、神經毒性、肝腎毒性等:● 皮膚毒性,包括手足症、掉髮等,說明如下:手足症:手足症雖然不會是嚴重威脅性命的副作用,但是卻會對病患產生非常大的困擾。常見的個別藥物包括Doxorubicin、cytarabine, docetaxel、以及 fluorouracil。而發生的機率則與劑量有關,包括最高的血中濃度,及累積的劑量均有相關。主要症狀包括皮膚疼痛性的紅腫,最後可能造成麻痺,發生部位侷限於手掌及腳底部位。魏麗雲說明,對於手足症的治療,一般會以局部或全身性給予抗發炎藥物,但是改善此副作用成效有限,有研究顯示,維他命B6可改善手足症的症狀,但確切療效仍需更進一步的研究證實。掉髮:由於毛囊細胞分化快速,因此容易受到化學藥物的影響,掉髮速度可能是很快的,可能由微禿進展至全禿,但通常是可逆的。化療引起的掉髮是無法避免的,患者基於美觀可以假髮遮蓋。曾有研究顯示,頭部低溫處理或降低血流量可以減輕掉髮的嚴重性。● 神經毒性急性神經毒性較常發生於接受頸動脈灌注的頭頸癌病人,主要症狀為嗜睡、小腦失調、運動失調等。症狀包括意識混淆、激動、神經感覺性聽力喪失、定向力障礙、抽搐及深度昏迷。這些症狀通常在停藥後是可逆的。有研究建議,補充維生素B1能減輕神經毒性的傷害。● 肝腎毒性 經由腎臟排泄的化療藥物尤其是含鉑類的化療藥,例如Cisplatin。Cisplatin所引起的腎毒性通常是急性的,有劑量累積性的,是不可逆的。腎毒性臨床表現可能出現creatinine clearance降低以及腎臟鎂離子的流失,而化學藥物所引起的肝毒性通常會見到某些生化檢查值提高。魏麗雲表示,抗癌藥物不僅會破壞癌細胞,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組織造成傷害,化學治療毒性一向為病患所詬病,治療療效與副作用如同魚與熊掌,往往不可兼得。醫界一直以來企圖將化學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因此充分了解藥物治療所引起的毒性反應是非常重要的,並且避免因副作用的產生造成劑量的降低或療程的中止,而影響腫瘤的控制,更可因此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及避免因藥物副作用引起的醫療損失。

量「體重」不如量「體溫」

量「體重」不如量「體溫」

「冷」等於體溫低下,與各種疾病的起因有關,因此從這方面來看,我們現代人每天必須測量的不是體重,而是體溫。現今可能只有少數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平均體溫能達到36.5度;而幾乎所有人的體溫都只有36度左右,甚至不到35度。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會出現畏寒、水腫、肥胖、過敏、膠原病、高血脂症、生理不順、生理痛、慢性疲勞症候群、痛風、糖尿病等各種症狀,甚至是肺炎、支氣管炎、肝炎等感染性疾病。本來以為低體溫只是年輕人特有的現象,但近來測量各年齡層患者的體溫卻驚訝地發現,現在的日本人,不論男女老少幾乎都是低體溫,這樣一來自然經常生病。那麼我們溫熱身體的「熱」是從哪裡來的呢?來源當然就是食物。當我們把食物放進嘴裡,食物就會在體內產生化學變化,就會產生熱。身體所需的大部分醣類來自於澱粉,藉由唾液和胰液中的澱粉酵素分解成雙醣類的麥芽糖,但也有一部分醣類是從蔗糖(砂糖)、乳糖等雙醣類中攝取。麥芽類、蔗糖、乳糖會分別由麥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從小腸進入血液。而蛋白質則是由胃液中的胃液素,以及胰液中的胰蛋白酶等酵素分解成氨基酸,再從小腸吸收。食物中的脂肪(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是由膽鹽或胰液中的解脂酵素分解成脂肪酸和單酸甘油脂,從小腸進入淋巴管,蓄積在脂肪組織裡。必要時會成為脂肪酸進入血液,與血清白蛋白結合,成為游離脂肪酸,被運送到各個組織,成為能量來源。人體吸收醣類、氨基酸及游離脂肪酸等能量來源後,會經由各細胞裡的小器官--「粒腺體」的「檸檬酸循環」氧化,產生能量。身體就是藉由這種能量來維持骨骼肌的收縮或生物體的運作。熱就在體內各個細胞、組織、器官的運作下產生,體溫也就得以維持。人在安靜時,重量占體重一半的骨骼肌產生最多熱量,而心臟重量只有體重的0.5%,卻產生11%的熱量,可見產能之大。此外,肝臟的重量雖只有體重的2~3 %,生產的熱量卻達20%。不過,當肌肉量多的人,一旦開始運動身體,肌肉產生的熱量比率會提高到近80%。由此可知,要讓體溫提高,改善寒氣,預防疾病,肌肉運動是多麼的重要。本文摘自:驚人的體溫健康法,由晨星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2/6/300.html

老年心理健康的一大殺手「憂鬱症」

老年心理健康的一大殺手「憂鬱症」

老年憂鬱就如同其他年齡層出現的憂鬱症,可透過多種面貌呈現。為恭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湯夢彬醫師表示,從壓力事件後出現的伴隨憂鬱情緒之適應性疾患,至重度憂鬱症(強烈的無望感或罪惡感、食慾不佳、專注力下降、自殺想法或嘗試等)。老年憂鬱症被視為是常見的老年心理健康的一大殺手。傳統憂鬱的9大症狀有: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很憂鬱,且幾乎天天如此。對日常活動皆失去興趣。胃口不佳(體重減輕)或食慾增加(體重上升)。失眠或過度睡眠。精神運動激昂或遲滯。疲勞或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過度的罪惡感。思考力、注意力減退,或容易猶豫不決。反覆地想到死亡,或有自殺意念、企圖自殺等情形。湯夢彬說明,老年憂鬱症患者,常合併記憶力減退,表現出與失智症類似的症狀,易被誤診。老人憂鬱的記憶力主要受到憂鬱症狀的影響,在憂鬱前,記憶力是正常的,憂鬱時,記憶力明顯減退,憂鬱症狀消失後記憶力又恢復正常。而老年失智的記憶力在病發前是逐漸衰退的,且不會隨著情緒變化而改善。老年憂鬱症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但一般人總認為老年人本身應該是孤獨的、寂寞的,且應該帶有一些憂鬱症狀這是正常自然的現象,只要出去走走及旅遊一下即可舒發而無需治療。湯夢彬提醒民眾,其實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老年人一旦有憂鬱症狀,不論輕重,都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其生活品質,如不及早治療,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憾事,不可不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