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藥膏怎麼搽?正確答案:用手直接搽!

藥膏怎麼搽?正確答案:用手直接搽!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皮膚科黃瑞雲主任表示,日前一位40歲左右男子因香港腳發作而就醫。因皮膚科醫師多年的經驗,很好奇病人究竟如何搽藥?於是詢問他,他表示「我都是用棉花棒搽藥」,於是建議他以後應該把手洗乾淨後直接用手搽。黃瑞雲主任表示,近年於門診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問病人「您怎麼搽藥?」大部份的人是一臉不解地回答:「用手搽啊!不然呢?」其實這是正確答案。但是另一種情況似乎有越來越多的現象—用棉花棒搽藥。當我告訴病人要用手搽藥時,有些人會很驚訝地說:「我根本不敢碰病灶!我都用棉花棒搽藥」。黃瑞雲主任指出,其實溼疹(皮膚炎)和抗黴菌(香港腳)的藥都應該用手搽。溼疹不會傳染,香港腳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傳染,因被傳染的皮膚必須有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才行。用棉花棒搽藥不但浪費,而皮膚角質層沒有充分吸收導致效果也不好。正確的搽藥方式就和搽保養霜一樣,用手輕柔的把藥膏搽到完全看不見藥膏為止。我想沒有人會用棉花棒來搽保養品,還留下白白的、不抹勻的痕跡吧?黃瑞雲主任表示,若是二級以上燙傷換藥,是絕對不可以用手觸碰病灶,因為手不是無菌的(髒的),燙傷的傷口很脆弱,應該先拆掉原有紗布後,用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掉舊藥及分泌物,再拿消毒過的無菌棉棒(藥房或醫療器材行有賣,不是家庭一般的盒裝棉棒),輕輕拭乾傷口,再拿新的無菌棉棒抹上燙傷藥膏,燙傷藥膏要塗白白的一層,有點像在蛋糕上抹鮮奶油,然後蓋上新的無菌紗布固定好。這樣下次換藥時,紗布就不會黏在傷口上,以至拔下紗布會很痛。黃瑞雲主任建議民眾,一般皮膚炎和香港腳的藥都應該把手洗乾淨後直接用手搽;如果真的不願意用手搽藥膏,或是照顧者為病人搽藥膏時有所顧忌,則建議戴上薄的橡膠或塑膠手套,即類似醫生檢查或手術用的那種手套來搽藥,而不要用棉花棒。

戰雲瀰漫話防疫 禽流感與H1N1(下)

戰雲瀰漫話防疫 禽流感與H1N1(下)

談完禽流感,藍志堅接著談到今年四月在墨西哥首先發現,與禽流感病毒、豬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關係匪淺的新型流感。他進一步說明,今春至今,造成人類恐慌的 H1N1 流感,是家畜家禽的流感病毒在豬隻身上經過重組,而後產生的新型流感病毒。由於人類對這種病毒沒有抗體,加上豬隻的生理和遺傳與人類較相似,所以很容易傳給人類,再透過飛沫接觸,造成人與人之間持續傳染。至於新型流感為何命名為 H1N1 呢?藍志堅說,A 型流感病毒具有多種不同的亞型。這些亞型係依據 A 型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集素(HA 蛋白),以及神經胺酸(NA蛋白)配對而成。A 型流感病毒的 HA 蛋白有 H1~H16 等十六種,而 NA 蛋白可分為N1~N9等九種,所以 HA 和 NA 可配成一百四十四種不同的亞型。目前在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 H1N1 新型流感(豬流感)疫情,即為 H1N1 病毒所引起。面對像變形金剛般既能進攻又能防守、三不五時還可能重組變體的流感新品種(H1N1 病毒),藍志堅提醒民眾,新型流感病毒的「人傳人」途徑,不外飛沫傳染(經由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而傳播)和接觸傳染(手部接觸到患者之呼吸道分泌物,或觸摸殘留在器物上的病毒而感染)兩種途徑,病毒傳染高峰則是發病前一天及發病後七天。典型症狀如下:發燒(90%有發燒症狀)。咳嗽(92%,但少痰)。倦怠、全身酸痛。腹瀉、噁心及嘔吐(25%)。喉嚨疼痛(66%)、流鼻涕(鼻塞少見)。眼睛發紅、流淚。 除了典型症狀,H1N1 流感引發的併發症更是不容小覷。藍志堅表示,H1N1 可能導致的併發症大都好發於肺部,如病毒性肺炎、次發性細菌性肺炎及慢性肺炎之惡化。另外,也可能引發肌炎、心肌炎、腦炎、脊髓炎等病症。預防與治療罹患 H1N1 新型流感的死亡率約為 0.78%,與其他流感的致死率(季節性流感 1%、H5N1禽流感 60%、SARS 20%)相較,與季節性流感相差不遠。藍志堅醫師呼籲民眾,雖然H1N1新流感的傳染力很強,但大部分症狀輕微,一週內就會痊癒;但對於極少數轉為重症之病人,則務必儘早就醫,以把握用藥的治療時機。至於施打疫苗真能有效杜絕流感登門拜訪嗎?藍志堅的看法是,流感疫苗當然具有一定功效,只是人類苦心研發的疫苗,永遠也趕不上魔高萬丈的病毒繁衍,或互相結合產生的各類新病毒。 如何預防 H1N1 新型流感?藍志堅提供三項重點:注意各人衛生及保健: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依正確方式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戴口罩必須配合勤洗手,否則效果大減)。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無面紙或手帕,可用衣袖代替。如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兩公尺以上距離。 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澈底清潔雙手。生病時應在家休息,除就醫外,儘量避免外出。 3. 遠離感染來源:避免前往 H1N1新型流感發生地區。自 H1N1流行地區返國後,請早晚量體溫,並進行自我健康狀況監測七天。避免前往人潮聚集處,非必要不到醫院走動。本文轉載自宇宙光雜誌2009年十月號第36~39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文章提供: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

溫控灸-古老與現代的結合

溫控灸-古老與現代的結合

文/為恭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鍾世豐「艾灸療法」是將艾草點燃後,放在皮膚的穴道上燒灼的一種治療方式。將艾草放在皮膚上燃燒,會灼熱刺痛,容易燙傷起水泡,甚至造成永久的疤痕,並不是人人都能夠接受。因此自近代以來,艾灸逐漸退居於針刺之下,愈來愈少醫師使用艾灸。尤其現代人注重外表儀態,更不能接受在身體上燒灼留疤的治療方式。為了避免醫療糾紛,現在的中醫師也很少使用艾灸。關於艾灸治病,為恭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鍾世豐舉例,正常人體與生俱來,就有將血糖波動精確調節在微小範圍的能力,不管飲食如何變化都不會發生血糖太高或太低的情形。但是有代謝異常問題的人,例如糖尿病病人卻失去了這種能力。現代醫學採用外加干擾的方式,利用降血糖藥及胰島素,試圖幫助病人將血糖波動調節在微小範圍,但是經過多年觀察,這種方式對一部分人效果很好,可是對另一部分人卻不太有效,血糖調節依舊無法像健康人體一樣精確。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第2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是隨著年紀增長,人體會有自然老化的現象;或是因為年輕時生活飲食不節制,房事過度,煙酒葷腥不忌,而發生提早老化的現象;因為老化導致人體整體機能下降,無法像年輕時即使大吃大喝血糖也能自我精確調控,逐漸發展成為“脾腎兩虛”的情形,因此暫時喪失了自我精確調節血糖的能力,根本解決之道就是補脾腎,待脾氣、腎氣充足了以後,自然可以慢慢恢復精確調節血糖的能力。這是一位用降血糖藥治療效果不好的病人:性別:女,年齡:57歲。病名:第2型糖尿病。診斷:因為自然老化,身體正常功能退化,導致脾腎兩虛所致。處方:艾灸“脾俞穴”“腎俞穴”溫補脾氣與腎氣,不吃中藥,繼續服原有降血糖西藥。  經鍾世豐建議下,此病人在家裡由女兒幫她施灸。從97年7月開始接受艾灸治療後,隨著脾氣、腎氣逐漸恢復過程當中,可以見到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有關代謝異常的數值逐漸往下降。請注意,是所有代謝異常的數值都往復原方向發展,不是只有血糖下降而已。可是從98年8月份以後的檢驗數據看來,血糖似乎又有不穩定的情形。在鍾醫師詢問後得知,原來這位病人的女兒在98年7月搬出家裡後,就再也沒有幫母親施灸了。有艾灸血糖就穩定下降,沒有艾灸血糖就不穩定,那艾灸療法是不是也是治標不治本呢?當然不是的!老化是一種自然現象,當年秦始皇追求不到的”長生不老”,現在的我們一樣也辦不到。一個人活到五六十歲,不可避免地都會面臨各種組織器官功能下降的問題,也就是中醫講的"虛"證。我們無法阻止老化,卻可以藉由艾灸療法延緩它發生的速度。所以在古代艾灸療法就被發展成為一種保健的方式,即使沒有生病的人,每一季或每一年都要施灸一次,叫做"保健灸"。去年筆者曾經發表一篇"保健灸"的文章,可惜船過水無痕,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重新認識"保健灸"。一種有效的療法,只因為沒有好的施作工具,使得醫師與病人同時卻步,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有鑑於此,鍾世豐經過多年研發,結合現代科技,製造出「溫控艾灸器」。不但能夠準確控制艾灸溫度,避免造成灼傷;還能夠依照每個人所能忍受的溫度範圍,調整個別適合的治療溫度。可以讓醫師安全的使用艾灸。直接燒灼皮膚也許療效出現較快,但是間接溫灸顯得更安全、更不會發生不良反應。雖然療效出現較慢,卻是個值得推薦的療法。為什麼說值得推薦呢?因為艾灸療法不需吃內服藥,沒有以藥物干擾人體內部運作,同時也可能產生副作用的問題;也沒有內服藥必須經過肝臟代謝、腎臟排除的問題。基本上,它是依循我們祖先發展了2千多年的經絡理論來治療疾病。這不是一種全新的療法,而是我們祖先使用了2千多年,直接經過無數人體實作的有效療法。已經在施打胰島素的人,鍾世豐建議暫時不要參與艾灸治療,因為以醫師過往的經驗,有施打胰島素再作艾灸,常常會出現低血糖症狀,甚至發生過剛做完艾灸就昏倒的案例,最好等有安全的配套措施出來之後再作比較好。如果一定要作,必須嚴格監測血糖,隨時與你的醫師討論胰島素施打劑量,否則可能發生危險。溫控艾灸器實物:

你知道糖尿病為什麼需要打胰島素嗎?!

你知道糖尿病為什麼需要打胰島素嗎?!

在門診中,病患常會提及「為什麼我的糖尿病需要打胰島素?」「注射胰島素後會不會一輩子都需要注射?」這是臨床上常見糖尿病患者的問題,臺灣的糖尿病患者普遍不願意接受胰島素治療也是臨床上常見現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楊江奕指出,一般絕對需要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為︰第一型糖尿病(包括糖尿病酮酸血症)、妊娠糖尿病患者、因不同原因需禁食的糖尿病患者。楊江奕說,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在臺灣仍以口服降血糖藥物為優先選擇,但在某些情形下,必須考慮合併或改用胰島素治療。若已使用相當劑量口服降血糖藥物及飲食和運動控制者,如血糖控制仍然不佳,此時通常患者出現胰島素缺乏情形,則需考慮合併胰島素治療。患者如有嚴重肝、腎疾病,經醫師評估後認為不適合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者,則考慮改用或合併胰島素治療。若因藥物、感染等原因,導致血糖嚴重偏高,或產生糖尿病高滲透壓性高血糖症時,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是為患者對口服降血糖藥物有過敏情況。楊江奕進一步說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治療優點方面,由於注射胰島素直接治療患者胰島素缺乏,因此可以減少大量口服降血糖藥物使用並減少藥物副作用。在缺點方面:有可能發生低血糖症、對針扎的心理恐懼、注射部位不適、對胰島素過敏等。胰島素注射方法有傳統的胰島素注射及胰島素幫浦連續皮下注射,目前臺灣胰島素注射方法以傳統胰島素注射法居多,而使用胰島素幫浦連續皮下注射患者不多,且多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他表示,傳統的胰島素注射有幾種方式:每日注射一次長效型胰島素,通常需合併口服降血糖藥物使用,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不適用。每日注射二次混合型(中效型+短效型)胰島素,也可合併口服降血糖藥物使用,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為主。每日注射四次胰島素,即三餐飯前注射短效或極短效型胰島素,睡前注射中長效型胰島素,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患者適用。

齒列不整咬破舌頭 竟會罹患舌癌

齒列不整咬破舌頭 竟會罹患舌癌

幾乎人人都有吃東西或說話時不慎咬破舌頭的經驗,尤其對齒列不齊的民眾來說更是司空見慣。雖然大部分的人會認為小小的舌頭傷口幾天就會好,不過,大甲光田醫院牙科張文山醫師要提醒民眾別等閒視之,因為齒列不齊常咬破舌頭將有可能引發致命的癌症!光田大甲分院牙科前陣子才發現一個病例,一位年方28的李小姐齒列不齊,不僅牙齒清潔死角多容易蛀牙,還害她動不動就咬破舌頭側邊,造成該處反覆受傷潰瘍。醫師曾建議她進行齒列的矯正,但李小姐覺得咬破舌頭應無大礙,因此未積極矯正治療。沒想到去年年底,李小姐舌頭的傷口糜爛久不癒合,而且外觀呈現不規則形狀,和以往大不相同,到醫院檢查時竟已惡化為舌癌。張文山醫師指出,舌癌多原發於黏膜表面,九成以上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外觀常呈潰瘍、不規則白斑或像橘子皮的突起狀。大部分舌癌的發生原因與嚼檳榔、抽菸、喝酒或嗜吃辛辣等飲食習慣有密切的關係。不過李小姐飲食非常健康、不菸不酒,主要原因還是由於齒列不齊造成舌頭反覆受傷,長久刺激下來才會引發癌變。醫師表示,門診中統計最容易咬傷自己舌頭的族群包括齒列不整齊、有磨牙習慣導致舌側牙齒尖銳、舌頭肥大、中風造成舌頭神經功能異常的民眾,其中又以齒列不齊佔最多數。所以齒列不整齊除了外貌受影響外,與個人健康更是息息相關,如果又常因此咬破舌頭或口腔,建議民眾最好請醫師做完整的檢查與矯正評估,才能治本。醫師也提醒民眾若發現口腔、舌頭有傷口持續2周以上不癒,或傷口呈現不規則白斑狀、橘子皮般突起狀時,應儘速至醫院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游泳池衛生嗎?夏日水質教你如何把關

游泳池衛生嗎?夏日水質教你如何把關

炎炎夏日即將來到,公民營游泳池相繼開放,臺北市政府為推廣全民運動,已陸續啟用各區運動中心,設置游泳池設施提供市民使用,游泳已是舒壓健身的最佳運動,在游泳運動時更要注意游泳池的衛生,才能達到娛樂又健身的目的。衛生局為保護市民健康及提供衛生、舒適的消費環境,除了加強抽驗游泳池的水質外,已針對營業場所衛生進行不定期稽查,促使業者作好營業場所衛生及安全維護,主動落實衛生自主管理工作,並定期監測水質及有效餘氯量,並將監測結果(pH值、水溫、注意事項)標示於公佈欄上告知消費者,同時張貼衛生注意事項,共創優質休閒環境,同時呼籲市民游泳前,務必清洗乾淨身體後再行入池,做好個人衛生禮儀。  衛生局依「臺北市營業衛生管理自治條例」相關規定,於99年1至4月份共抽驗本市游泳池業者水樣,經複驗後均符合規定,均定期上網公告水質檢驗結果(http://www.health.gov.tw→資訊公告→營業場所水質檢測),提供民眾作為消費參考。衛生自主管理工作:每兩小時自行監測池水酸鹼值維持在6.5至8.0之間、餘氯量維持在0.3至0.7 ppm間,讓池水保持在最佳狀況。將監測之池水狀況公告於營業場所明顯處,讓消費者隨時了解池水情況。設置涉水池或濯足池,並要求消費者進入游泳池先濯足,減少游泳池水受污染。落實泳池使用期限限制及使用人數管理。要求消費者入池前一定要先洗淨身體及卸妝。維持池水無色無味,且不得有浮沫苔藻滋生。營業場所淋浴室、更衣室及四周環境應保持清潔。營業場所應設置有蓋垃圾桶,防止垃圾滿溢。製作衛生標示,並懸掛於明顯處所。隨時掌握營業場所內外之衛生狀況,並將檢查結果完整紀錄於「衛生自主管理檢查表」。發現營業場所之水質異常時,應儘速改善,以維持最佳衛生狀況。設置顧客反映系統,並予以適切回應,建立業者與消費者良性互動管道。

你家小孩愛吸手指嗎?小心感染蜂窩性組織炎

你家小孩愛吸手指嗎?小心感染蜂窩性組織炎

幾乎所有人在嬰幼兒時期,都有過吸手指的經驗,甚至還有家長認為小朋友吸手指時,不哭也不鬧的樣子很可愛,但是對日前帶著兩歲女兒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求診的蔡小姐來說,卻怎麼也沒想到女兒會因為吸手指感染了蜂窩性組織炎。花蓮慈院小兒科朱家祥主任表示,吸吮是小孩子的本能,尤其是兩歲之前處於口慾期的嬰幼兒,最常吸吮的就是自己的手指,而這位兩歲的小妹妹是因為吸手指,把指頭的皮膚吸吮破了,可能是口腔內有細菌,或者是手指上有傷口,玩的時候,細菌跑進去細菌感染才造成了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還好因為發現的早,醫護團隊適當的使用藥物治療,對小妹妹來說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朱家祥表示,蜂窩性組織炎是因為細菌感染皮下組織,發生的原因很多,像是外傷或是蚊蟲咬傷等,只要皮膚上出現傷口都有可能感染細菌,萬一發生感染要趕快到醫院來做檢查,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療七到十天就可以完全治療好。朱家祥也提醒父母蜂窩性組織炎不是沒有危險性,因為細菌進入組織內,如果不積極治療,仍然是有死亡的機率。加上夏天到了蚊蟲多,小孩子會去抓,就有可能有傷口,萬一指甲藏汙納垢,就有機會引起細菌感染,所以,平常就要注意孩子的皮膚健康與衛生習慣。而且吸手指並不是一個好習慣,因為小孩子對環境好奇會東摸西抓,手上會有很多感染源,如果四歲之後還有吸手指的習慣,還有可能造成其他問題,建議父母可以透過轉移注意力、或是奶嘴等方式,讓小孩子早點戒除吸手指的習慣。

父母當心!兒童燒燙傷 近八成家中發生

父母當心!兒童燒燙傷 近八成家中發生

台中縣日前發生2名兒童被羊肉爐熱湯燙傷事件,兒童父親和朋友一起吃羊肉爐,要幫3歲兒子慶生,不料兩個大人因為喝酒起衝突,竟然將高溫滾燙的羊肉爐潑向男童父親,連同坐在旁邊的3歲兒子和5歲女兒都被熱湯燙傷。陽光基金會呼籲燒燙傷對小孩未來生心理將造成極大的影響,大人絕不要為了逞一時之快,而造成下一代不可抹滅的遺憾,尤其現在暑假來臨,兒童在家時間增加,家長更應注意居家安全。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表示:「燒燙傷對兒童造成的影響非常大,生理上,疤痕會因面積與部位有不同的影響,被羊肉爐燙傷的孩童受傷在胸前,若造成深二度灼傷,將因為疤痕的增生、孿縮,導致前胸部位緊繃,嚴重的會變成駝背,對孩子的成長會產生一定程度的阻礙。當發生疤痕增生孿縮,必須接受外科手術放鬆疤痕以及長時間的復健治療。台灣氣候多悶熱,孩童們仍得面對穿著壓力衣所帶來的不適,時間長達半年到2年不等。心理上,因意外的發生可能造成孩子有創傷的反應,可能會出現行為退化、時常做惡夢、並懼怕陌生環境及熱湯熱水與意外相似的情境。」陽光基金會特約心理師李逸明老師表示:「曾有孩子在洗澡間燙傷,變得不敢進去洗澡,情緒不穩定時常哭鬧,透過對孩子遊戲治療以及教導家長了解孩子的創傷反應的方式,逐步協助孩子走過創傷,回到正常生活。燙傷後疤痕造成外觀差異與心理創傷,也會影響人際互動,有燙傷孩童(穿戴壓力衣)第一天上學時,被同學大喊:「鬼來了」並遭到排擠,哭訴不想再上學。求學期間往往也必須在別人玩樂的寒暑假期間,回到醫院報到,進行手術計劃。」根據陽光基金會服務的統計資料顯示,兒童燒燙傷服務人數約佔整體燒燙傷服務人數的1/4(98年28%;99年27%),而寒暑假期間兒童燒燙傷的比例比平時還要高,今年的兒童服務個案101人中就有77%是在家中發生的,面臨即將來臨的暑假,孩童待在家裡的時間將會增加,陽光基金會提醒家長,平時多留意居家環境,才能避免燒燙傷遺憾在小孩身上發生。想了解更多燙傷相關訊息,請上「陽光基金會」:http://www.sunshine.org.tw/default.asp

情人眼裡容不下一顆結石!

情人眼裡容不下一顆結石!

文/新竹國泰醫院眼科 陳祐瑲主治醫師Jenny是個二十四歲的時尚美女,每天一早起床就得花上半小時化妝、當然愛漂亮的她更是整天戴著隱形眼鏡。她來到我的門診,第一句話就說:「醫生,我的上眼皮怪怪的,好像有什麼東西在磨,但我自己怎麼都翻不到砂子 …」我在眼科顯微鏡下將眼皮一翻,馬上就看到了她上眼瞼結膜下有數顆黃白色的眼結石「Bingo!找到兇手囉!人家的眼裡容不下一顆砂子,妳現在眼睛裡一堆結石,當然不舒服囉!」Jenny眨了眨閃亮大眼:「為什麼石頭跑進去眼睛啊? 是風吹砂嗎?」我說:「結膜結石這名字很容易被誤會成石頭,其實它跟腎結石、膽結石並不相同,而是眼睛表面長期受到發炎、反覆外傷刺激、過敏等等因素而累積出來的結膜皮下細胞代謝物沈積,裡面幾乎沒有鈣質成份,所以不是真正的石頭啦!正確的名稱,應該是結膜凝結,是門診很常見的疾病。」Jenny問道:「是不是要把眼結石拿出來?」我說:「如果眼結石長在結膜下基質層未造成症狀,原則上不會去挑它,只要適度點藥、熱敷、並且減少配戴隱形眼鏡,就可能慢慢痊癒。不過,妳現在有一兩顆結石已經露出結膜表面而會刮傷你的角膜,我等一下會幫你在顯微鏡下挑除,以免造成角膜進一步傷害。」Jenny的結膜結石一經挑除,果然異物感就消失了。經過這次教訓,Jenny學會了讓眼睛適度休息,而不再整天戴著隱形眼鏡。要預防惱人的眼結石,就應該從眼部衛生習慣著手,避免讓風砂、異物、睫毛反覆進入眼睛,另外配戴隱形眼鏡要注意使用衛生、避免長期過度使用,一旦眼睛有過敏發炎不適,也要及早就醫由專業的眼科醫師協助處理,以免日後受結膜結石所苦!

宣稱美白或嫩白功效化粧品 檢出高含量汞

宣稱美白或嫩白功效化粧品 檢出高含量汞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9年3月間,執行市售「宣稱美白或嫩白等功效化粧品」品質抽驗專案,在轄內訴求低價位商品店舖抽驗化粧品。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含「重金屬汞」之化粧品於初期使用時,雖有美白效果,但使用後會讓皮膚色素沉著,產生棕、褐色斑點,甚至會伴隨發炎、脫皮等副作用,且會累積在體內,導致腎病變及汞中毒等嚴重的健康危害,國內早於民國72年即經行政院衛生署公告禁止使用,即便因化粧品製程中之原料或其他等因素(且技術上無法排除),導致含自然殘留微量之重金屬汞,其殘留量亦不得超過1ppm。另對苯二酚(Hydroquinone)核屬藥品,作為醫療用途使用,可減輕黑斑、雀斑,或其他色素沉著,需經醫師開立處方才可使用,不得擅自添加使用於化粧品。化粧品如含有重金屬汞、對苯二酚等禁用成分,已涉屬「妨害衛生之物品」,足以損害人體健康,故輸入、製造、販售或意圖販售、供應而陳列者,已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23條第1項規定,依同條例第27條,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5萬元以下罰金;其妨害衛生之物品沒收銷燬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呼籲消費大眾,在愛美之餘,消費者也要注意化粧品的品質與衛生安全,購買化粧品時,應遵守「一不二要」原則:「不輕信誇大療效宣稱、要購買來源清楚產品、要認明完整中文標示」,民眾如有發現疑似違規之化粧品,可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轉7105,將有專人為您服務。以上訊息刊登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