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手腕大拇指側疼痛 你可能罹患了「媽媽手」

手腕大拇指側疼痛 你可能罹患了「媽媽手」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復健科賴彥廷醫師表示,一位33歲的年輕女性,因為「手腕大拇指側」感覺疼痛、不舒服,前來復健科門診求診。根據病患的描述,她剛升格當新手媽媽,負責照顧小貝比,目前的生活重心都是圍著寶寶打轉。經檢查評估之後,診斷為「媽媽手」。主要造成的原因是,小貝比才五個多月大,這位新手媽媽需要手腕的反覆動作所導致;醫師進一步安排復健治療,並且建議病患適度讓手部休息,盡量減少拇指手腕的動作後,症狀即有明顯的改善。「媽媽手」又稱為「迪魁文氏症」(de Quervain's syndrome),係指手腕拇指側的肌腱發炎所造成的疼痛。因為好發於新手媽媽,故稱之為「媽媽手」。造成「媽媽手」的原因,與反覆的手腕、拇指活動有密切關連,某些職業需要長時間、重複使用拇指施力者,例如照顧嬰幼兒的母親、餐飲業負責端盤的服務生、製作手工摃丸的業者、整理書籍的圖書館員工……等等,也都是容易罹患媽媽手的高危險群。賴彥廷醫師強調,根據研究統計顯示,30至50歲的女性最易罹患此手部病症,而且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六倍。媽媽手的症狀,常見的表現是「捏,抓」等動作會讓手腕的拇指側疼痛加劇。其他的症狀包括:拇指與手腕的交接處疼痛、腫脹(肌腱腱鞘的紅腫);拇指與手腕活動時會感到疼痛,甚至因疼痛而停止動作。賴彥廷醫師提醒民眾,如果您已經試過盡可能避免重複拇指的動作,卻仍有手部異常疼痛,或手部功能受限制,進而影響了一般日常生活時,則應立即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賴彥廷醫師指出,輕微的媽媽手個案,只要患者減少大拇指的活動,即可好轉。較嚴重的個案,則要施予復健治療,且考慮使用「護具」固定大拇指(不會影響其他四指)與服用消炎止痛藥,症狀才會逐漸好轉(約需時一個月)。更嚴重的媽媽手個案,可能需要局部注射類固醇,甚至開刀,才能緩解病症。賴彥廷醫師叮嚀民眾,要避免媽媽手,除了積極的復健治療之外,讓拇指肌腱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家中成員罹患此症狀時,其他家人應適時協助,伸出「援手」,像是分擔家事、幫忙小貝比洗澡……等。這樣不僅可讓患者拇指、手腕有充份的休息機會,也能讓症狀早日改善喔!

中年婦女的困擾 骨盆腔鬆弛尿失禁

中年婦女的困擾 骨盆腔鬆弛尿失禁

中年婦女常有大便失禁、尿失禁、頻尿、性生活失調、骨盆臟器從陰道脫出,令人困窘的情況隨時出現,導致不敢出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社交關係,署立彰化醫院婦產科以新式的骨盆重建及新式尿道懸吊手術,改善了中年婦女說不出口的困擾,並重獲生活自信。婦產科張崑敏主任指出,一位年僅36歲黃太太生產完第二胎後,因為工作關係常常需要提重物,工作常常感到陰部有下墬感,十分不舒服,不僅影響工作,夫妻性生活也出現障礙,最後甚至造成尿液滯留想尿卻尿不出來,而到醫院急診室進行導尿,經由婦產科會診後,才發現該名婦女有骨盆腔鬆弛之外,合併有子宮腺瘤,所以造成脫垂及壓迫的複雜狀況,經接受骨盆重建及腺瘤手術後,這位年輕婦女不僅重回工作崗位也恢復正常夫妻生活。還有76歲的張老太太,原本就有高血壓及心臟病的病史,長年忍受腹部下墬感、尿液急迫感還有頻尿的困擾,不僅不敢出們,最後還嚴重到坐著、站立都有困難。以往針對這種情形的病患,醫師建議要傳統手術治療,但是張老太太還有她的家人考量到老太太身體不好、年紀大所以不敢治療。直到近期因為張老太太已經無法忍受,所以才到署立彰化醫院婦產科門診,張崑敏主任因考量張老太太的心臟、血壓及年老等因素,建議患者接受新式骨盆重建及尿失禁手術,因為這樣做,不僅手術時間短而且不用摘除子宮,張老太太及家人聽了醫師的術前說明後同意手術。張老太太經過2小時的手術,住院三天後出院,張老太太明顯感到症狀改善,行走自然,還高興的計劃出國旅遊。張崑敏主任表示,骨盆腔鬆弛大部份會發生在50歲以上婦女,而骨盆腔鬆弛是造成生殖器脫垂的主要原因,子宮的支持韌帶與骨盆底的肌肉群都是在維持生殖器及膀胱、直腸等能固定於正常位置,使其不致於下墜或脫垂,但一旦這些支持組織發生鬆弛,則以子宮為主的生殖器及鄰接臟器就會漸往陰道內下墜。早期年代婦女生育比較頻繁,生活或工作的需要,產後無充分休息,就需提早勞動,因此生殖器脫垂發生率很高,雖然不會危害生命,但是令人困窘的情況卻隨時可能出現,例如會出現尿失禁、大便失禁、骨盆臟器從陰道脫出、頻尿、夜尿及殘尿感、排便困難、性生活不適,以及慢性骨盆疼痛…等,進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社交。張崑敏主任指出,骨盆鬆弛早期大多不會有症狀,但是長期的腹壓增加就容易誘發下腹重墜感、腹痛、腰背酸痛、尿失禁等症狀,如果腹內壓力驟加時,如咳嗽、打噴嚏和跳躍等都會引起生殖器脫垂。生殖器脫垂的婦女,最初通常會感覺到陰道內有異物或滿脹感、骨盆沉重還有某樣東西掉下來的感覺。而子宮脫垂的病患,在陰道的下部可能摸到堅實、移動的腫塊、膀胱膨出的病患可能會抱怨就像「坐在一個球上」,這種感覺通常在早晨起床時較輕微,到晚上就比較明顯,而且在躺下或休息一段時間後症狀會減除。而尿失禁與骨盆腔器官脫垂是骨盆肌肉鬆弛的綜合表徵,會同時發生,也會先後發生。張崑敏主任進一步指出,對於一些嚴重的子宮、膀胱及直腸脫垂和尿失禁病人,在保守性療法和凱格爾運動都無法改善症狀時,就得改用手術方式來達到骨盆重建和改善尿失禁,手術的方法非常多,例如:陰道前後壁修補,膀胱頸懸吊術,都是需要依骨盆鬆弛和尿失禁的情況來做手術選擇,所以選擇適當的手術方式是首要之務。張崑敏主任說明,骨盆器官脫垂修補系統有一長條的筋膜懸帶植入體內,可以托住脫垂的器官並恢復至自然的解剖位置,且強化陰道周圍組織,永保其支撐力,這個手術治療可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進行,在陰道壁做一切口和陰道周圍皮膚上做數個小切口,此小長條筋膜懸帶即由這些小切口植入體內,手術完即可立刻看到效果。張崑敏主任說,懷孕和生育會讓骨盆器官脫垂更嚴重,所以如果妳想要再生小孩,並不適合做修補手術治療,因為懷孕將會減低此種治療的效果。

一粗、二高、血脂異常 你是三高候選人嗎?

一粗、二高、血脂異常 你是三高候選人嗎?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是指腰圍過粗、血壓和血糖偏高、血脂有點異常的群聚現象,為了方便記住,又稱作「一粗、二高、血脂異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藥劑科藥師朱喬伶說,代謝症候群中的危險因子是心血管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發生前的警訊。根據研究顯示,20歲以上民眾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19.7%,且隨年齡上升呈增加趨勢。這群危險因子與臺灣十大死因榜中的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藏病、高血壓性疾病密切相關。目前與之相關疾病的死亡人數已超過十大死因中第一名癌症的死亡人數,已成為我國及世界的新興重要公共衛生議題。朱喬伶指出,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分別是一般健康民眾的6、4、3、2倍。所以,預防勝於治療,2007年國民健康局新版的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20歲以上的成人有以下五項危險因子,如有符合三個或以上者,稱為「代謝症候群」;只要符合一個危險因子,就稱為「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cm、女性≧80cm)。高血壓:收縮血壓(SBP)≧130mmHg/舒張血壓(DBP)≧85mmHg。高血糖:空腹血糖值(FG)≧100mg/dl。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40mg/dl、女性<50mg/dl。高三酸甘油酯(TG)≧150mg/dl。其中血壓(BP)、空腹血糖值(FG)等兩項危險因子的判定,包括依醫師處方使用降血壓或降血糖等藥品(中、草藥除外),導致血壓或血糖檢驗值正常者。她還說,代謝症候群的核心異常是胰島素阻抗及(或)腹部肥胖,與不健康的生活形態息息相關。其中量腰圍,是最容易檢測是否為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醫學研究已經證實,腰圍過大的腹部肥胖,表示內臟脂肪堆積過多,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而導致代謝異常,最後產生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症狀。朱喬伶強調,遠離代謝症候群的第一件功課便是維持健康腰圍,拒絕腹部肥胖。除此之外,原本糖尿病診斷標準是空腹血糖大於等於126 mg/100mg/dl,但代謝症候群將標準提前為100mg/dl,比起相關疾病審核標準更為嚴格,代表代謝症候群可以作為評估健康狀況的預警指標。預防代謝症候群,包括體重控制、戒菸、飲食治療及規律運動等生活型態的調整。她建議日常飲食吃像傳統的地中海型飲食,即多吃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油脂選用單元不飽和油脂,如橄欖油、堅果。主食選用未精製穀類,增加膳食纖維。蛋白質吃適量魚肉、白肉、乳製品及豆類。避免加工和油炸食物,減少飽和脂肪、膽固醇、反式脂肪及精製糖類攝取,以低糖、低油、低鹽、高纖為原則。平時多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的中度運動,如快走、騎腳踏車、網球、跳舞等,都是很好的選擇。朱喬伶最後提醒,要經常關心自己的腰圍、血壓、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此代謝症候群的五大指標,出現任何一個紅燈警訊時,都要多加注意,應向專業醫藥人員詢問。養成良好健康習慣,遠離代謝症候群,讓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不上身。 參考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

吳君如深入全球最大貧民窟 幫助失明孩子重見重生

吳君如深入全球最大貧民窟 幫助失明孩子重見重生

奧比斯於上週六(6/19)在BabyBoss中保寶貝城所舉行「”童”心護眼嘉年華」活動,奧比「光明大使」吳君如親臨現場,與台灣民眾熱切分享稍早隨同奧比斯前往兒童盲疾重災區–印度,探訪眼疾病童的感動歷程。會中除放映印度行的感人影片,君如還首度披露為期六天的光明之旅中,深入孟買達拉維貧民窟、到了印度農村家訪眼疾病童,並陪伴他們進手術室的親身感受。已連續第二年擔任奧比斯「光明大使」的吳君如,去年到訪內蒙古的偏遠農村,體會眼疾如何無情地摧毀小朋友的視力和未來。今年四月,君如挑戰了更艱鉅的任務,前往全球兒童盲疾重災區印度,出發前,君如已做足心理準備,但到了當地,卻發現印度的狀況比想像中惡劣一百倍,貧民窟中不但一千多人共用一間廁所,街道上更滿佈塵土與垃圾,令人卻步的公共衛生,使得當地孩子成為眼疾和傳染病的高危險群。君如感觸良多,她說:「印度小孩生長在衛生情況惡劣的貧民窟中,罹患眼疾的機率非常高。在這麼艱辛的生活裏,我深深體會到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我探訪的其中一個家庭,每個月只賺三百塊台幣,家裏窮得連吃都成問題,父親還是不放棄,帶著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的女兒到處求醫。幸好獲得奧比斯的資助完成手術,重見光明的她活潑可愛的模樣,讓我深刻體會,只要少少的 1,000元,就能多幫一個眼疾孩童看見世界,是最值得的投資」!在奧比斯「”童”心護眼嘉年華」現場,君如和小朋友開心地玩著互動小遊戲。小朋友矇上雙眼,在失去視力的狀況下,用雙手觸摸來找出自己的媽媽。頑皮的吳君如假扮其中一個小朋友的媽媽,因為看不見,小朋友只能亂猜一通,甚至還發生其中兩個小朋友搶同一個媽媽的逗趣場景。現實中曾探訪過罹患先天性白內障小孩的君如卻另有一番感觸:「我們現在這樣玩遊戲可能覺得很有趣,但事實上真的有很多小朋友一出生就看不見,他們從來沒看過媽媽的臉,只能憑著雙手的觸摸跟聽聲音來想像母親的模樣,一輩子也不曾看清這個世界,令我很痛心」。台灣奧比斯執行長李茹芳補充:「很多患有眼疾的小孩,由於家裏貧窮或知識不足,父母甚至放棄帶他們求醫,以為孩子長大會自行痊癒,因而錯過黃金治療期,即使後來能接受手術,視力也已終生受損。救盲就像和時間賽跑,請大家和奧比斯一起及時行善,多幫一個是一個」。為引起大眾對兒童眼疾問題的關注,奧比斯「”童”心護眼嘉年華」除放映吳君如印度光明之旅影片,更透過童話故事的方式,讓小朋友學習珍惜自己的靈魂之窗,並在行有餘力之際幫助別人,讓更多生活在落後地區的小朋友,能同時看見這美麗的世界。請支持「1000元救1眼」行動,郵政劃撥捐款帳號19683551,戶名:奧比斯基金會。奧比斯並表達感謝BabyBoss中保寶貝城、故事島以及君品酒店對奧比斯「”童”心護眼嘉年華」的贊助支持。國際奧比斯 燃點光明新希望全球有4,500萬人失明,當中有八成的失明是可以防治的,可惜大部份患者生活在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由於當地醫療資源不足,令不少眼疾患者未能獲得妥善治療,最終要承受完全失明之苦。國際奧比斯以優秀眼科醫療服務,全力預防及治療眼疾,幫助更多眼疾患者重見,重生。

別因工作忽略了健康 小心罹患肝腫瘤

別因工作忽略了健康 小心罹患肝腫瘤

羅東博愛醫院從5月份起,開始進行「3039、健康久久」回診活動。活動主要是針對「3039健康久久」篩檢結果異常的民眾,提供進一步抽血檢查以及營養師的衛教。該活動執行至今約1個半月,已有近300名個案回診,在此次回診的300名個案中,竟意外發現有3人得肝腫瘤。主持此次「3039、健康久久」回診活動的羅東博愛醫院家庭醫學科徐國祐醫師對這樣的結果也表示訝異和擔憂,他指出,這三名肝腫瘤患者都是收到羅東博愛醫院「3039、健康久久」回診活動異常通知單」後到醫院回診。在問診的過程中,發現個案同時有B型或C型肝炎,但是都沒有定期追踪。因此除了抽血外,另轉介肝臟腸胃科醫師進行肝臟超音波掃描,沒想到意外發現患者的肝臟長了腫瘤,還好進一步安排檢查診斷是良性腫瘤。徐國祐醫師進一步指出,此次回診的300名個案中,有高達90%回診個案抽血結果仍屬是異常,進一步問診時才發現,大部份檢驗結果異常的民眾居然不曾追蹤也沒有改變不良的活習慣改變。徐國祐醫師說,30到40歲這個族群正處打拼事業的重要階段,也是家庭裡的重要支柱,很多人因為忙於工作就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在回診的個案中,大多有血糖偏高、血脂異常、高血壓、腹部肥胖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這些問題若無妥善處理,很可能對日後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特別提醒所有檢查報告有異常情況的民眾一定要回醫院複檢,以免影響自己的健康。

「檳榔族及吸菸族」注意了!戒檳戒菸加篩檢遠離癌症保健康

「檳榔族及吸菸族」注意了!戒檳戒菸加篩檢遠離癌症保健康

目前證實具成本效益之口腔癌症篩檢工具為口腔黏膜檢查。因此,「檳榔紅唇族及吸菸癮君子」要注意了!行政院衛生署自「99年起提供30歲以上吸菸或嚼食檳榔者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民眾持健保卡到臺北市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或經行政院衛生署核可口腔黏膜檢查醫師之醫療院所就可以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多項醫學研究證實嚼食檳榔、吸菸是導致口腔癌的危險因子,依據行政院衛生署最新公佈98年癌症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佔癌症十大死因第六位,男性甚至排名第四,近10年來口腔癌標準化死亡率成長28.8%,尤其男性成長率更高達36.4%。檳榔族及吸菸族應及早戒檳戒菸,並定期做口腔癌篩檢,才能遠離口腔癌威脅,保障身體健康。嚼食檳榔及吸菸對環保或是民眾的健康都有負面影響,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市民應及早戒菸、戒除嚼食檳榔習慣,並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臺北市有26家醫院提供免費四大癌症篩檢,期望透過完善的預防保健服務,降低癌症發生率,提升市民健康品質。相關癌症篩檢訊息請洽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查詢。

癌症單一窗口 提供患者快速篩檢及完整照顧服務

癌症單一窗口 提供患者快速篩檢及完整照顧服務

癌症已連續28年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平均每七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而治療癌症最重要的,就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為了達成這項目標,政府提供了包含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直腸癌在內,四項免費的癌症篩檢。花蓮慈濟醫院為了便利民眾落實檢查,不但整合各科資源,設立「癌症資源單一窗口」提供服務,即日起,歡迎符合免費篩檢資格的民眾攜帶健保卡,直接向門診大廳服務台洽詢。 四項免費篩檢分別是:子宮頸癌: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乳癌:年滿45~69歲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篩檢。 口腔癌:30 歲以上民眾有吸菸或嚼食檳榔習慣,每2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大腸直腸癌:50~69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花蓮慈院高瑞和副院長表示,在治療癌症的時候,其實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通常都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以子宮頸原位癌為例,治癒率可達100%。而且口腔癌、子宮頸癌、大腸直腸癌等篩檢過程,只需要花費僅僅十分鐘,乳房攝影篩檢也只要約三十分鐘,就能檢查完畢。除了協助四大癌症快速篩檢,花蓮慈院癌症資源單一窗口,還設有篩檢個案管理師,針對各項癌症提供衛教諮詢、社會資源整合還有營養諮詢的轉介服務,不論是有疑問還是已經罹癌的患者,都可以到花蓮慈院尋求協助。花蓮慈院癌症資源單一窗口服務時間為,周一到周五早上八點到五點半,周六早上八點到十二點,為有需要的民眾提供,完整的醫療照顧及專業諮詢。

「母乳哺育常見問題」宣導講座 臺中市衛生局邀妳一同參予

「母乳哺育常見問題」宣導講座 臺中市衛生局邀妳一同參予

活動時間:99年6月22日(星期二)19:00~20:30活動地點: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 6樓兒童館文化教室(媽媽教室)母乳支持團體帶領人:澄清醫療平等院區/婦兒科 吳淋楨護理長 臺中市西屯區衛生所為提供孕婦及持續哺餵母乳的媽媽們哺乳知識,積極努力透過各種管道推廣母乳,希望能夠透過經驗傳承的方式使更多媽媽能順利哺乳,以健全母乳哺育環境宗旨。藉由經驗分享給予心理支持及問題解決,讓我們餵母奶的過程不孤單,使哺乳更順心、寶寶更健康。母奶支持團體,讓哺餵母奶的媽媽或有心親自哺餵母乳的媽媽們,能夠彼此支持、鼓勵與經驗分享,經由主題的安排及團體成員的互動,能獲得正確的資訊、加強哺餵技巧及立即性的問題解決,進而享受哺餵母乳的樂趣。更期待有更多的人跟我們一起參與母乳推廣的活動,即使寶寶已經離乳了,別忘了提醒身旁的新手媽媽:要餵母奶!以期在台灣母乳推廣運動中盡一份心力,希望在這一片我們深愛的土地上,有越來越多的媽媽願意且努力的將世上最珍貴,最獨一無二的母奶給予親愛的小寶貝。

北市婦癌篩檢大樂透 現金獎10萬!

北市婦癌篩檢大樂透 現金獎10萬!

北市婦癌篩檢現金獎10萬!6月30日前參加免費婦癌篩檢就可參加抽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舉辦「臺北市婦癌篩檢大樂透 驚喜抽獎連五月」活動,只要99年2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曾至本市醫療院所接受免費婦癌篩檢就有機會得到現金10萬大獎,總獎額共現金30萬元。此次現金10大抽獎將於99年7月5日上午10時,於臺北市政大樓1樓沈葆禎廳公開抽出10萬元大獎1名、現金2萬元5名及現金1萬元10名。誠摯邀請臺北市婦女朋友踴躍參加婦癌篩檢,就可以得到「抽現金、抽大獎」的機會喔!本次活動至99年6月30日截止,千載難逢的機會,請您馬上行動!98年全國十大死因統計顯示,惡性腫瘤蟬連28年十大死因第1位,且每13分10秒鐘就有1人死於癌症,婦女乳癌及子宮頸癌並分佔女性癌症死因第4及第6位,根據調查顯示,乳癌及子宮頸癌0期5年存活率均高於98%,而第4期治療存活率只有25%及15%,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乳癌及子宮頸癌是可以透過早期篩檢,獲得良好控制的疾病」,婦女朋友們一定要定期做篩檢。行政院衛生署提供免費的乳癌及子宮頸癌篩檢,只要婦女朋友持健保卡及身分證至本市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就可接受篩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提醒您,請於6月30日前接受婦癌篩檢,就能抓住抽中10萬現金大獎的最後機會!

北市婦女有福了,免費乳房超音波檢查來囉!

北市婦女有福了,免費乳房超音波檢查來囉!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即日起至今(99)年11月30日止,將提供6,000名婦女免費乳房超音波檢查,凡設籍本市且於98年已接受預防保健之婦女乳房X光攝影篩檢者,即可逕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六院區(忠孝、仁愛、中興、和平、陽明、婦幼)預約接受免費乳房超音波檢查。名額有限,額滿為止。近年來,由於飲食西化或生活都市化的結果,乳癌的發生有日漸增加及年輕化的趨勢,在臺灣97年女性乳癌的發生率高居第1位,每年約有7,000人罹患乳癌,佔全臺女性癌症10大死因的第4位,為臺北市女性癌症10大死因的第3位。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全臺97年就有1,541名的婦女死於乳癌,本市97年死亡人數高達228名婦女,每十萬人口死亡率達16.87人,對市民健康威脅甚鉅。目前政府提供的乳癌篩檢資格為45-69歲婦女及40-44歲二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由於臺灣婦女乳癌好發年齡較輕,婦女乳房較緻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根據專家的建議,全國首創提供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的婦女隔年增加免費乳房超音波檢查,期望透過完整的篩檢服務,提升乳癌發現率,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此去(98)年曾接受過預防保健乳房X光攝影之婦女,今年可享有一次免費乳房超音波檢查服務。相關檢查訊息詳情請洽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六院區(忠孝、仁愛、中興、和平、陽明、婦幼),及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衛生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