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林宗義教授人道精神醫學的實踐者:從台灣到全球」

《講座》「林宗義教授人道精神醫學的實踐者:從台灣到全球」

「桃源在何許,西峰最深處,不用問漁人,沿溪踏花去。」這首王陽明的詩,道盡了臺大醫院第一位神經精神科創科主任  林宗義教授一生致學奉獻的精神,同時也是當年林宗義教授欲赴日深造時,父親(已故林茂生博士,戰後任為台灣大學文學院長)送給他的殷殷期勉。林宗義教授(Dr. Tsung-Yi Lin, 1920~2010)為台大醫院第一位神經精神科主任,於日本東京帝大精神科醫局訓練結束後,旋即返台投身台灣精神醫學服務,是台灣精神醫學、醫學教育、精神疾病之跨國流行病學研究開拓者,其中建立台灣早期之精神科流行病學之資料:在木柵、新埔、安平三個地方的流行病學調查,是早期精神醫學台灣化、本土化重要的基礎研究;並著力於心理衛生工作之普及與預防,從國小開始建立心理諮商之服務,將教學醫院的兒童精神科落實於本土實踐;而林教授當時亦擔任WHO日內瓦心理衛生計畫主持人,開始從事IPSS研究(精神分裂症之國際先導研究),而台灣是當時全世界八個研究中心之一。林宗義教授另在國際界先後受邀擔任世界心理衛生聯盟主席、日本東京大學榮譽教授,且於1981年受聘為世界心理衛生聯盟名譽主席,林教授此生不斷致力於提升台灣精神醫學的國際地位。林教授更在晚年投入人道主義之實踐,提出關於二二八罹難家屬之「倖存受難者及其家屬癥候群」,並受總統接見與遞交書面要求,於2001年獲得第一屆總統文化獎菩提獎之殊榮。然林宗義教授於2010年7月20日逝世於加拿大,在哀悼感傷之際,由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高淑芬教授暨全體同仁,秉持著林宗義教授致學貢獻的精神,榮幸邀請目前在精神醫學界之翹楚前輩,於今天9月18日下午,於台大兒童醫院B1講堂,將講述關於林宗義教授之生平事跡貢獻與人道精神之實踐,期冀用感恩緬懷的心,誠摯感念這位於台灣精神醫學史上貢獻非凡之林宗義教授!

「智不可失!做就對了!」失智症宣導健走暨園遊會活動

「智不可失!做就對了!」失智症宣導健走暨園遊會活動

文/署立基隆醫院 院長室署立基隆醫院99年9月18日(星期六)今天上午9:00至12:00配合國際失智症日與國際扶輪社3490地區基隆分區基隆扶輪社、基隆南區扶輪社、基隆東區扶輪社、基隆東南扶輪社、基隆西北扶輪社、基隆中區扶輪社及基隆市政府各單位、社會團體等一同於外木山濱海大道辦理宣導活動。除健走及闖關活動、摸彩外,並集邀民眾參與全球失智症公約指紋捺印及連署與園遊會義賣活動。活動開始將由署立基隆醫院志工隊健康操的帶動下熱鬧開始。從湖海大道到大武崙沙灘停車場公車站牌,全長約2公里間共設置了七道闖關卡,各個關卡均以健康議題為主軸,含失智症、健康行、器官捐贈、洗手、無菸檳防治、用藥及環保教育宣導等,讓闖關者憑蓋章之闖關卡參與摸彩活動,且每關均備有精美紀念宣導品。配合國際失智症日,為了關懷及預防失智症老人走失,本次活動亦邀集基隆市警察局鑑識課於現場設有免費指紋捺印服務,提供給有失智症患者之家庭使用。沿途還有菸害走動娃娃宣導菸害防治,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署立基隆醫院為基隆地區唯一之公立區域教學醫院,為發揮「民眾信賴醫院」的健康促進醫院功能,基隆醫院在李源芳院長的支持下,不遺餘力深入社區及學校,辦理免費義診及健康講座,希望能讓基隆地區鄉親身心靈都能更健康。繼去年辦理「go go憶起來健康行」活動獲得民眾熱烈迴響,今年度配合國際失智症日更結合扶輪社及地方政府、社會團體等一同合作辦理健走及衛教宣導闖關活動,除了鼓勵全家扶老攜幼一起走出戶外,注重健康及體能外,並藉由健康及有趣的闖關活動來宣導加強推廣菸害、個人衛生、用藥安全及減碳等相關議題,期讓大家一起更健康。

「心衰竭」該如何以非侵襲性方法測量心臟殘存功能?

「心衰竭」該如何以非侵襲性方法測量心臟殘存功能?

文/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曾炳憲醫師心臟是個幫浦,心衰竭就如同一般的幫浦受損,依其受損之嚴重程度不同而有不同之殘存功能。心衰竭的簡單定義是當心臟輸出之血液無法滿足周邊組織之需求時表現出之病兆,臨床症狀隨其嚴重度不同而不一,包括呼吸急促、端坐呼吸、夜間氣促等。心臟受損後之殘存功能若仍能負荷周邊組織之需求,臨床症狀便不明顯,反之則有不同程度之症狀。精確地測出心臟殘存功能(cardiac reserve)有助於臨床評估心衰竭治療之方向。測量心功能的方法很多,以心臟超音波測量心臟之射血分率(ejection fraction)是傳統且普遍之方法,但卻不能完全反應真正之心臟功能,臨床上可以看到射血分率20~30%的病人並不喘,但射血分率40%的病人卻很喘,其原因就在於心臟殘存功能之不同。人在活動時周邊組織對心臟輸出之血液需求量較靜止時大,僅測量靜態之射血分率是不足以代表心功能的。較精確之常規作法為施行運動性心肺功能檢查測量最大耗氧量,這是一間接但較能反應心功能之指標。更直接且精確的則是測出最大心力輸出(cardiac power output)及靜態時之心力輸出,兩者差便是心臟殘存功能。心臟殘存功能愈小,臨床症狀愈嚴重;若有效地治療心衰竭,心臟殘存功能就會增加,如同修好受損的幫浦一般。利用特定濃度之二氧化碳於封閉容器內反覆再吸入,最後會達到一平衡濃度,進而便可計算出心輸出量,同時亦測量血壓;心輸出量、平均血壓值及特定參數之乘積便是心力輸出,其單位是瓦,如同幫浦作功一般。此非侵襲性之檢查方法於靜態和動態皆可施行,故亦可於最大運動量時測出最大心力輸出,進而算出心臟殘存功能。利用此方法,三總在臨床上對多位心衰竭病患測出比心臟超音波射血分率更精確且客觀之數據,以作為適當治療之依據,如測出其心臟殘存功能不太差,便可更快速地提早調高有效治療心衰竭藥物之劑量,以期早日減輕症狀,有些病人甚至可迅速恢復至完全正常之射血分率,此檢查對增進病人健康確有福祉。

七旬老翁陪愛妻做健檢 意外發現自己罹患少見的「肺部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七旬老翁陪愛妻做健檢 意外發現自己罹患少見的「肺部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一名72歲的陳姓老翁陪著愛妻至童綜合醫院高級健康檢查中心做健檢,意外的發現自己罹患了少見的「肺部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讓原本只是陪同老婆做健檢的阿公一時之間無法接受,心情陷到谷底,阿嬤則安慰他「還好現在發現可以早點治療」,並說服阿公接受治療。阿嬤長期咳嗽已有一年的時間,咳嗽情形未見改善,孫女見狀同時也關懷老人家的健康,於是安排阿公與阿嬤至童綜合醫院的高級健康檢查中心做檢查,阿嬤的檢查報告正常;阿公的胸部X光檢查發現右下肺葉有疑似4.5公分的腫塊,進一步做多切面電腦斷層檢查顯示疑似惡性腫瘤,經切片證實為少見的「肺部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於是會診該院的胸腔內科與血液腫瘤科做追蹤與治療。該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蔡慶宏表示,「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組織,一般較常見於腸胃道,其他如乳房、眼睛、肺部、甲狀腺、唾液腺與皮膚等黏膜處。「肺部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屬於一種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是很少見的疾病;而依據統計指出「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但若發生在肺部則為萬分之一。發生「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原因為何?蔡慶宏醫師說明,若發生在腸胃道通常可能與幽門桿菌有關;若在其他地方,依據研究發現是與自體免疫的病史有關,例如乾燥症與橋本氏甲狀腺炎等。蔡慶宏醫師強調,「肺部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在臨床上的症狀一般都無明顯的症狀,亦無法從抽血的腫瘤指標看出,因此不易被察覺,多半是由X光或健康檢查才能發現。如個案並無咳嗽及呼吸道的症狀,是做健檢才查出此疾病。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如施打單株抗體、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等。「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雖屬惡性腫瘤,不過,只要接受治療,一般癒後情形皆良好,5年的存活率超過80%。蔡慶宏醫師說,雖然這樣的腫瘤不如惡性肺癌死亡率那麼高,但仍不可輕忽,呼籲民眾須定期做健康檢查。

你對淋巴癌了解多少?915世界淋巴癌日「癌症希望協會」邀您健康一起來

你對淋巴癌了解多少?915世界淋巴癌日「癌症希望協會」邀您健康一起來

癌友在確診後必須面對許多人生選擇,無論是生計、治療費用、副作用的影響、孩子的照顧、未來的不確定…等,都有可能讓癌友拒絕治療,或影響治療成效。為幫助癌友排除抗癌路上的阻礙,癌症希望協會從164位淋巴癌病友中整理其需求,希望未來能提供更符合病友實際需求的資源、支持與資訊,讓癌友能心無旁鶩、無後顧之憂的積極治療,並邁向康復。這些病友中,在確定疾病診斷前,出現的症狀前三名分別為腫(腫塊)、燒(發燒)、汗(盜汗),其次為瘦(體重下降)、咳(咳嗽)、癢(皮膚癢)。而「復發」則是病友在診療過程中最擔心的第一名;「取得正確治療訊息」是最能讓病友紓壓的方式,佔了近5成之多,其次才是尋求相關的專業協助、運動、休閒,或是透過病友經驗分享…等;另外,癌友資訊的取得來源及對癌友較有幫助的資訊來源中,都是以「醫師」排行第一名,而疾病知識、照護、癌友經驗分享交流,名列癌友診療過程中最想獲得的訊息前3名。在治療醫藥的精進下,淋巴癌的治療效果及存活期都大為提升,以歐美為例,治癒率可達70%,為了幫助罹患人數逐年增加的淋巴癌病友能順利走過抗癌路,享受樂活人生,除了成立「08愛俱樂部」,提供病友正確的癌知、照護等資訊,並透過病友間的互相支持、排除其抗癌路上的身心困擾外,今年,病友會的成員更在協會社工的陪伴下,主動至癌症病房探訪病友,並致贈內含淋巴癌醫療照護資訊及關懷卡的淋巴癌照護包,他們希望用自身的經驗,能正面的給予正在治療的病友鼓勵與支持。在淋巴癌病友會成軍邁入第4年之際,癌症希望協會與羅氏大藥廠,特別藉915世界淋巴癌日舉辦「打擊淋巴癌、健康一起來」記者會,希望在了解淋巴癌病友罹病期間的需求與其資源狀況下,未來能建構「全方位淋巴癌照護網絡」,並希望透過健全的服務,讓「打擊淋巴癌」從早期發現的防治端拓展積極治療的治療端,最後能讓癌症家庭們都能進入樂活的癒後人生端。為了讓社會大眾都能自我檢測,並於9月25日及10月2日分別於高雄、台北舉辦淋巴癌宣導活動,除了要讓民眾牢記淋巴癌六大症狀外,現場更有子宮頸、口腔癌、乳癌及大腸癌的篩檢與宣導攤位,到現場參與的民眾還有機會獲得精美贈品,更多活動訊息或淋巴癌相關資訊歡迎民眾至08i網站http://www.08i.org.tw/。

笑到烙下巴?咬合不正易合併顳顎關節疼痛 LH矯正漸進式調整剷除禍根

笑到烙下巴?咬合不正易合併顳顎關節疼痛 LH矯正漸進式調整剷除禍根

你是否曾有過臉頰兩側疼痛、嘴巴張不開或是嘴巴張開時臉頰兩側的關節「喀喀」作響的經驗?如果有的話,小心得了「顳顎關節症候群」!牙科專科醫師蔡忠翰表示,顳顎關節不適其實是現代文明病之一,常發生在壓力過大、時常處於憂鬱焦慮情緒、有睡眠障礙或有夜間磨牙習慣的人身上,且往往伴隨咬合不正的禍源。蔡忠翰醫師強調,咬合不正引發的顳顎關節疼痛可利用人性化、疼痛感較低的LH矯正將齒列調整好,顳顎關節的問題才能治標又治本。蔡忠翰醫師表示,顳顎關節不適的臨床症狀包含了張口困難與疼痛、張口閉口有聲響、張口時偶有卡住感覺、咀嚼時有疼痛感等,另外顳顎關節的緊繃疼痛也可能進一步引發顏面肌肉、頸部肌肉僵硬,或肩膀、頭部及耳內疼痛。一般來說,有顳顎關節問題的病患在求診之前可先嘗試熱敷顳顎關節部位,藉由促進血液循環以降低肌肉酸痛,同時盡量保持輕鬆的心情,讓臉頰兩側的肌肉能夠處於放鬆的狀態,避免緊張的情緒導致肌肉不斷處於咬緊牙關的狀態而酸痛。蔡忠翰醫師臨床上觀察發現,病患可藉由生活習慣的調整如避免睡覺磨牙、長時間張口、咀嚼口香糖及吃過硬的食物來保護關節。而醫師則可以給予肌肉鬆弛劑和止痛藥來舒緩病患顳顎關節的疼痛,也可以藉由咬合調整將牙齒稍做適當修磨,讓肌肉不再有不當施力,亦能夠製做病患專屬咬合板保護關節,促使兩側原本緊張的肌肉慢慢放鬆。不過許多顳顎關節疼痛的患者都合併有程度不一的齒列咬合不正問題,若是源頭問題沒有解決,顳顎關節疼痛是無法單靠藥物、熱敷等方式獲得有效改善,因此建議應該尋求專業的齒列矯正牙科醫師進行專業治療,待齒列咬合回歸正常位置後,顳顎關節的問題才可釜底抽薪。另外蔡忠翰醫師也指出,許多顳顎關節患者以為矯正治療會使顳顎關節疼痛的症狀加劇,其實並不然。但矯正療程中因有外力拉扯本來就會有些酸軟疼痛,若再加上原本顳顎關節的不適,病患可能負擔過重,因此建議病患可選擇如LH這類較為人性化的矯正系統,避免頭套、骨釘、鋼線等痛苦指數較高的額外裝置,則可以將療程中的不適感降到最低,輕鬆改善咬合,達到最終解決顳顎關節疼痛的目標。

偏方治禿頭耽誤黃金治療期得不償失 早期治療存活毛囊越多成效越高

偏方治禿頭耽誤黃金治療期得不償失 早期治療存活毛囊越多成效越高

禿頭不是病,禿起來要人命!治療禿頭偏方時有所聞,日前一名計程車司機誤信使用生薑、花露水塗抹頭皮可生髮,治療禿頭不成反而頭髮越掉越多,最後醫師宣判毛囊因胡亂塗抹而提早壞死,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禿頭不但沒治療好反而讓更多毛囊壞死永無翻身之日。對此植髮專家張宗哲表示,門診中發現八成以上民眾,在尋求專業的治療前都曾使用過偏方治療禿頭,非要等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才要求助於專業的醫師建議,但此時都已錯失雄性禿第一、二期的黃金治療期,僅靠藥物治療成效不彰,這時會建議合併使用植髮手術來改善禿頭問題。初期落髮為雄性禿一期甚至二期情況常不被重視,甚至認為會自然痊癒而忽略治療,才會衍生出來植髮的族群多為嚴重禿頭。但其實正確觀念,應於發現異常掉髮情況時及時就醫治療。雄性禿大多出現於遺傳性禿頭的家族,早期發現落髮未尋求正確治療,反倒讓情況嚴重惡化,張宗哲進一步解釋,其實植髮並不限定於嚴重禿頭才能植髮,對於初期的落髮若判斷為非暫時性落髮,建議使用局部植髮再配合藥物治療,落髮狀況即可獲得控制並有效改善禿頭困擾。反之,若落髮很嚴重已影響到後枕部毛髮健康,即使植髮效果也會受到影響。植髮專家張宗哲說,藥物治療和植髮手術是目前醫學上對抗雄性禿的有效治療方式。所謂的巨量高密度植髮技術是由專業的植髮醫療團隊,利用放大裝置從後方腦勺擷取長條狀的頭皮,在顯微鏡下將頭皮分離成單株毛囊單位,再將髮株植入事先在光禿或稀疏部位打好的植入小孔中,而這些植入小孔是經過精心設計可達到降低髮線並填補光禿或稀疏部位的目的,手術後髮株將逐漸與植入小孔密合進而逐漸生長,無須特別保養即可與正常頭髮般相同。適當的自我頭皮保養也相當重要,異常落髮與家族遺傳、壓力、生活習慣皆有關,適度的潔淨頭皮、攝取充分的營養、避免過度染髮或不當燙髮,維持規律的生活和釋放壓力避免過度累績,都是生活中可自我保養之道。

精神分裂症並非絕症 讓我們協助病友正常的「回歸社區」

精神分裂症並非絕症 讓我們協助病友正常的「回歸社區」

精神分裂症,很多時候已經被社會大眾普遍地「污名化」,好像已經被當作某種不治之症、恐懼與羞恥的象徵,以至於精神醫學會最進興起一股「正名」風潮,想要以「思覺障礙」來取代「精神分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主任許豪沖表示,污名化的根源不在於名詞是在於人心,在於每個人心中對於瘋狂的不理解、恐懼、排斥、與否認,以至於每一次「正名」,最終還是免不掉被再度污名化的宿命。許豪沖指出,精神分裂症的治療與復健,兩者其實是密不可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現,除了急性發作當時的混亂以外,更多是症狀平穩以後殘留的精神障礙,尤其是社會功能的損傷。因此,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治療固然很重要,但慢性期為了恢復正常生活所需的種種復健更加重要。不過,作為醫療工作者的許豪沖可以發現,有關精神病人的治療與復健,其實不是醫療就足夠的。除了醫療協助以外,社會環境的接納與包容也同樣重要,尤其是病人復健與回歸社會的努力上,需要社會中每個人一起來努力。而在精神病人復健上,具包容性與穩定的環境,支持性心理治療,以及足夠的人性對待與陪伴,應該是其中關鍵。目前在仁愛院區精神科,醫師針對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完整治療與復健服務:包括門診個別化追蹤治療、日間中心的人性化環境治療、個別心理治療、密集團體心理治療、藝術治療。以及當病人病情穩定後,搭配庇護工場的就業輔導訓練,使病人可以真正達到「回歸社區」的目標理想。許豪沖強調,許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實還是殘存著很大的潛能,很多尚未發展與開發的功能等待著醫療人員介入與幫助。因此,在日間中心裡,藉著充分的專業人力搭配志工老師,給予病友們人性化的生活與治療環境。藉著平等且尊重的互動態度與模式,及老師們對病友們的重視,啟發病友們對自己價值與能力的重視。藉著個別心理治療,讓每個病友可以有他自己的治療師,讓每個治療師成為他與中心發展連結關係的基地,就像他的保母或老師一樣。藉著藝術治療與陶藝治療,鼓勵病友探索及表達自我,發展其獨特性與創造性。藉著人際互動團體的持續努力,幫忙病友逐漸恢復與人溝通及接觸的能力,不再把人際互動視為畏途。另外,當病友病情穩定,人際關係的議題也獲得初步改善;此時有些病友就會開始接受就業輔導訓練。仁愛院區目前建構了完善的庇護工場,讓病情穩定的病友有一個重返社會的最佳管道。藉由庇護工場的模擬職場,病友們可以擺脫病友身分,重新以工場學員或工作者的身分在醫院與社區工作,藉由他們與一般社會大眾的實際互動,不但是病友們最佳心理復健,可以大幅提升病友自信與自尊;同時,這種庇護工場模式也是最佳的精神病患去污名化運動,讓社會大眾透過真實接觸與互動來重新認識精神病患,接納病友為大家的一份子。最後,許豪沖提出以下幾點提醒民眾:精神分裂症並非絕症,它是可以治療與復健的心理疾病。精神病患確實需要心理治療;它可以補藥物治療的不足,是病患復健與回歸社區的基礎。但他們的心理治療難度較高,需要更多資源與人力投入於這部分的工作。精神病患需要有人性、友善的環境。其中庇護工場是很重要環節,作為連接醫院與社區的橋樑。這種友善環境可以減少病友再度發病,同時也是最好心理衛生教育與去污名化的倡導。精神分裂症需要人性化治療,而人性化治療環境需要社會大眾一起努力。一個社會如何對待精神病患,反映出這個社會的文化發展水平。

「無菸職場、確保健康」台中市府積極推廣無菸職場計畫

「無菸職場、確保健康」台中市府積極推廣無菸職場計畫

塑造臺中市無菸的健康環境,是胡志強市長重要的施政理念,本年度臺中市衛生局推動「無菸職場」認證活動,邀請台中市39個重要或大型的職場,共同塑造無菸職場的活動,今年參加的職場,類別非常廣泛,包括交通類的臺鐵臺中站、臺中客運、駕駛人公會、大榮貨運;量販店的愛買、大買家、公務體系的西區區公所、南屯清潔隊;以及傳播類的群健有線電視、中國廣播公司以及臺中魚市場、富邦人壽、臺中高爾夫球場等。此計畫係邀請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系主任何清松博士,協助職場進行輔導並說明菸害防制法的重要條文與無菸職場認證的原則與意義,也提醒職場訂定無菸工作守則及政策,以提供員工優良健康的工作環境,在本年5、6月間,共完成39家職場的宣導,共有892位員工代表完成講習課程,臺中市衛生局特別針對已經通過認證的無菸職場,於台中市政府進行表揚,並請胡志強市長公開頒獎。針對參加講習的員工進行問卷分析,受訪者從未抽菸的比例為52.9%,目前有吸菸者為32.9%,已戒菸者為14.2%,但有83.7%的受訪者支持辦公場所推動全面禁菸,只有5.0%的受訪者不支持,其餘則認為沒有意見,其中不吸菸者有92.5%的受訪者支持辦公場所推動全面禁菸,目前有吸菸者也有63.7%的受訪者支持辦公場所推動全面禁菸。有83.1%的受訪者認為如果由主管帶頭推動辦公場所全面禁菸會具成效,認為效果不大的受訪者只有3.2%。顯示員工對於建構無菸的工作環境都抱持正面支持的態度。有95.4%的受訪知道於禁菸場所吸菸的罰則是2,000元到10,000元,94.8%的受訪者知道車站的室內外均為禁菸場所,94.8%的受訪者知道菸害申訴服務中心免付費專線檢舉電話為0800-531-531,94.8%的受訪者知道戒菸服務專線的電話號碼為0800-636363,98.7%的受訪者知道三人以上室內工作場所全面禁菸。臺中市衛生局表示,健康的員工,是老闆最珍貴的寶藏,替員工塑造一個優質的工作環境,也是企業主或主管責無旁貸的義務,推動無菸工作環境的運動,除了政府單位不斷的積極宣導之外,更需要本市各個職場,積極落實,制定職場無菸政策及禁菸工作守則,提供員工愛健康、享健康的概念,降低工作環境周圍的吸菸客,朝著無菸城市的目標邁進,以提供市民一個清新健康的生活環境。

搶搭百年婚禮 微整一掃孤鸞運

搶搭百年婚禮 微整一掃孤鸞運

揮別了孤鸞年,對於99年代表長長久久以及100年代表百年好合的好兆頭,去年低迷了一年的婚紗業,今年可是撥雲見日,業績暴增到4~5成,因為要等下個99年,得再過1百年才有。許多想婚的男女,為了要搶這個結婚的好數字,這股99、100熱潮,除了讓婚紗業者忙到不可開交,業績看漲的還包括「醫學美容」以及「微整形」的市場,跟以往比起,使用保養品無法解決的面子問題,微整形的「立即效果」、「恢復期短」是吸引消費者最大的誘因,加上新人們也相信好福氣面相能帶來好運氣,對於要準備結婚事宜而忙碌的男女,微整形的「立即效果」幫助相當大。很多新人早在婚期確定時,就開始減肥計畫,但就算體重已經到達標準,但局部肥胖仍讓新娘煩惱不已,像手臂粗狀的人,就不能選馬甲式或細肩帶,一定要穿包袖的禮服才行,而沒有腰身或有小腹的新娘,就無法選擇貼身綢緞的禮服,加上小胸部的局限更多,例如:低胸、V領或馬甲等款式,一不小心低頭就很容易露餡,變得最後選擇禮服時無法選擇自己所愛的款式之外,只能局限在安全的條件之下去做選擇。其實現代的整形美容解決不少新娘的困擾,像身材雕塑的部份就包含局部抽脂雕塑、果凍矽膠隆乳手術等,新人適合在婚期前的2~3月進行,就可以輕鬆擁有名模性感的曲線,美麗的禮服就任您展現,畢竟一生就只有一次,每個新娘希望成為鎂光燈焦點。臉部保養也是準新人們的一大課題之一,忙於籌備婚禮的狀況下,經常熬夜、精神不濟,導致臉部水腫,顯得妝感濃厚且不服貼,即便擦了保養品或靠彩妝修飾臉型,五官和氣色依然暗淡無光,而新人為了展露最美麗的那一刻,越來越多人重視門面,為了要讓拍出來的婚紗照、結婚的典禮上,呈現最完美的一面,大多數都會選擇醫學美容、微整形的方式來修飾臉型和皮膚。像今年為結婚前來診所保養的人,比去年高出許多,也因為大多數的準新人要趕在99年底完婚,造成診所下半年的預約呈現滿檔的現象。以目前比較特別的現象,就是有越來越多的準新郎會陪同準新娘一起來做微整形,男女在療程的選擇上也有區分,像是準新娘以玻尿酸注射淚溝、蘋果肌,微晶瓷隆鼻、墊下巴,肉毒桿菌素瘦V臉最多,準新郎則以果酸換膚、淨膚雷射皮膚的保養居多。準新娘小米說:「之前就聽說,拍婚紗前一定要去微整形,因為靠化妝、修片很難處理的淚溝、法令紋以及大餅臉、塌鼻子事前都要調一調,這樣拍出來的婚紗照才會自然好看!」「像我老公的皮膚有毛孔粗大、月球表面的問題,擔心過度修片會有脂粉味,所以要他陪同一起保養,用魔顏凹洞雷射與果酸換膚改善他的皮膚問題」。喬美整形賴執行長提醒,雖然微整形有立即性的效果,但針對各種療程所呈現的最佳狀態,準新人一定要切確地安排療程的進行時間,達到最佳效果以避免留下遺憾。像是玻尿酸注射淚溝、蘋果肌,微晶瓷隆鼻需在2週前注射,而肉毒桿菌素打瘦V臉,最佳的狀態約在注射後的一、二個月,所以最好抓在拍婚紗前的1~2個月進行療程,若臉部進行果酸換膚、淨膚雷射等,則需要在四週前預約。最後呼籲準新人,如果婚前有考慮利用整形美容雕塑身材及修臉,像抽脂雕塑及隆乳手術或雷射凹洞等,計劃至少要提前三個月,除了有充裕的時間了解整形的須知及呈現最佳效果,也能夠讓拍出來的婚紗及大喜之日呈現最理想的狀態,更能避免預約難求的窘境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