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中秋烤肉「三低一高」健康吃 掌握均衡飲食原則

中秋烤肉「三低一高」健康吃 掌握均衡飲食原則

文/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 林珈汶中秋節是國人三大節日之一,傳統上,除了吃月餅、剝柚子、賞月之外,烤肉已成為現今不可或缺的活動。在琳瑯滿目的烤肉食材中,要如何挑選才能讓您在享受中秋夜的團圓樂中,又能兼顧健康與美味!奇美醫院營養科藉著佳節來臨之際,就食材準備、烤肉技巧、份量拿揑、沾醬使用…等提供您如何掌握及運用的方法!食材準備 均衡選擇生鮮低脂食材海鮮及肉類:盡量選擇油脂較低的海鮮類,例如:蝦子、花枝、文蛤、香魚…等,及去皮的雞腿、雞胸肉或豬里肌肉片…等瘦肉。減少選用膽固醇高的動物內臟及油脂含量高的三層肉、霜降肉、梅花肉、雞翅膀及其加工製品,例如:香腸、培根、貢丸、熱狗…等,以減少攝入過多的食品添加物及看不見的油脂。五穀根莖類:常為烤肉時被忽略的食材,建議列入烤肉的菜單中,以避免攝取過多肉類造成攝食不均衡,像:土司、玉米、地瓜、米血糕、甜不辣、麻糬、糯米腸…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蔬菜、水果類:蔬菜是最不造成身體負擔的食材,除了可平衡營養素的均衡度,其豐富的纖維質可增加飽足感以減少肉類或主食類的攝取量。像杏鮑菇、香菇、甜椒、金針菇、絲瓜、筊白筍…等,是很適合做為烤蔬菜的來源。在烤肉活動中不免會準備應景的柚子,雖然柚子含有豐富的纖維質、維生素C,能幫助消化、具有抗氧化能力,不過兩片柚子約165公克就有60大卡,一天最多吃半顆柚子就達到足夠攝取量了。烤肉技巧 把關燒烤過程衛生安全對於不規則不易烤熟的食物,可先煮半熟再烤,如雞翅、雞腿,也可以鋁箔紙包覆或隔開烤肉架與炭火方式烤,以減少高溫燒烤產生的燒焦致癌物,同時注意生熟食交叉汙染的問題,為燒烤過程的衛生安全做好把關。份量拿揑 少肉類、多蔬菜、多喝水食材的採購量及熟食的攝取量都必須掌握少肉類、多蔬菜的原則,而吃烤肉時為了達到止渴之效,最好準備冰涼的白開水、無糖綠茶、花草茶、檸檬水或零卡可樂,盡量減少飲用含糖飲料,因為含糖飲料不僅無法解渴還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的問題。沾醬使用 自製DI Y或稀釋法取代市售沾醬烤肉的調味最好取用天然食材自製,如:蔥、蒜、白蘿蔔泥、香菜、九層塔、白醋、檸檬汁…等,與清淡的日式和風醬油調製或取市售沾醬以1:1的稀釋法取代,以降低鹹度。另外,為了讓烤肉的食材更入味,會事先醃漬肉品,如此較容易吸附過多鹽份,建議以塗抹自製或稀釋沾醬取代醃漬法。另外,慢性疾病患者在吃烤肉時,應多加留意,如高血壓的患者應避免使用調味沾醬;高血脂症患者攝取肉類時需先去除肥肉、雞皮後再食用,並避免食用含糖飲料;痛風患者應減少帶殼海鮮類及菇類的食物,且避免攝取酒精飲料,以免痛風發作。糖尿病患者除了蔬菜以外,其它食材要注意份量控制,尤其是五穀根莖類例如:土司、玉米、米血糕、甜不辣、麻糬…等,且避免含糖飲料攝取,以免中秋過後血糖上升舊疾復發。其實只要均衡的攝取各類食物,再稍微改變烹調方式,慢性疾病患者也可以滿足味蕾的需求,健康過佳節。最後不忘提醒:在烤肉活動除了遵守少油、少鹽、少糖、高纖「三低一高」的均衡飲食原則,還需將應景的月餅納入飲食計劃中。若在享受中秋團圓樂的氣氛中無法節制口慾之滿足,建議在烤肉前後,可減少其它食物的攝取量、增加運動量,如此不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才能度過一個健康歡樂又沒有負擔的中秋佳節。

讓生命永遠生生不息 請一同響應「器官捐贈卡」

讓生命永遠生生不息 請一同響應「器官捐贈卡」

文/署立基隆醫院 院長室中秋佳節即將來臨,署立基隆醫院特於昨日中午9/15於該院一樓中庭辦理「器官薪傳 讓愛99」中秋節感恩音樂活動。活動中邀請到台北榮總心肝寶貝俱樂部會長龔以敏先生,以器官受贈者的身分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讓器官捐贈的理念更貼近每個人的心田。李源芳院長提到:根據統計,國內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數高達七千人,但是捐贈者始終僅約200人,二者相差如此的懸殊,主因在於國人普遍對器官捐贈的認識不足,其實同意器捐以後,還要經過兩名家人的同意,才能讓美意落實。署立基隆醫院從了解、關心出發,先積極推廣院內同仁對器官捐贈的認知,截至目前為止已有183名院內同仁簽署,社區民眾也有86人熱情響應。美麗新世界的來臨,總是需要更多的心去參與及灌溉,署立基隆醫院於當日邀請到台北榮總心肝寶貝俱樂部會長龔以敏先生,以器官受贈者的身分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他提到:「沒有當時那位捐贈者給他的腎,就沒有現在健康的他」。看到受贈者因捐贈者一份無私的愛,而改變生活品質或是重獲新生,讓生命的意義以另外一種形式延續下去。活動中也安排陸續安排了雨韻合唱團及杏之音合唱團的音樂表演。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杏之音合唱團是該院繼署基樂陶陶班之後於今年初,在李源芳院長的支持下所成立的社團,同仁們利用下班時間練習團唱,期望透過優美的聲音,讓愛川流不息。「簽卡只是遙遠的第一步」,署立基隆醫院李源芳院長提到,簽卡可以幫助自己去思考死亡的議題,但背後的意義是尊重生命,因為這不是一種買賣。而是讓人多一份責任感,在世時好好活著,在往生後也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生命。院方也期許同仁在中秋節後可以突破200人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在中秋節前夕,我們可以選擇讓生命平淡,同樣也可以讓生命更為璀燦。希望你、我一起讓生命永遠生生不息,讓愛無陰晴圓缺,源遠綿長。

「維護嬰兒與母親的人權」哺餵母乳

「維護嬰兒與母親的人權」哺餵母乳

文/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 產嬰房:王淑姬數十年來,嬰兒配方奶從「替代母乳的救命配方」逐漸變成商業利益下不當促銷、錯誤傾銷的「商品」,很多人被不當的教育,動不動就聽到媽媽問說:「不知道我有沒有奶?」或者旁邊的家屬說:「直接喝母奶怎麼知道孩子到底喝飽了沒?孩子到底吃了幾㏄?」甚至更是反對嬰兒直接喝母奶,理由是「喝母奶的小孩很黏人」;對於職業婦女56天產假結束前,準備返回職場工作時,也會面臨兩難的局面,「我到底要不要繼續哺餵母乳呢?」「工作時到底有沒有時間去擠乳?」「孩子該交給誰帶呢?」有些褓母就會直接拒絕照顧餵母奶的小孩,或要求下班後不要繼續親餵母乳,改以奶瓶餵食…等問題。誰來替這些無法出聲的嬰兒們說話呢?誰來照顧這群用母乳灌溉孩子長大,又要維持穩定收入與尊嚴的母親呢?所幸,世界各主要國家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注意到這個問題,也逐漸重視這個基於人權之上的兒童營養現況。例如:1981年世界衛生大會所頒布的決議案 - 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開始限制配方奶不當廣告與傾銷的問題,接著20多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陸續通過11條其他嬰兒餵食的決議案,釐清且強化了守則,並且提及新世代的新的挑戰。1990 年時只有九個國家立法採用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但到了2006年,已經有超過七十個國家立法採用守則中的部分或全部條文。台灣雖然還未被接納成為聯合國會員國,努力至今也只能以觀察員之名參加WHA大會,但是我們依舊不能自外於國際。2003年,WHO公佈之「嬰幼兒餵食之全球對策」(Global Strategy for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已建議六個月以前之嬰兒應以全母乳哺餵,此後添加副食品並持續哺餵至兩歲以上。目前研究所知,持續哺餵母乳對嬰兒,甚至對母親都有好處,根據1990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因挪千替宣言」(Innocenti Declaration)以及其他相關報告指出,母乳能對嬰兒的健康與成長提供最完善的營養,婦女藉由母乳哺育亦可減少罹患乳癌、卵巢癌之機率,以及增加懷孕的間隔,進而促進婦女健康。從個體觀點推展至國家與全球觀點,至少也有以下的好處,包括促進寶寶健康致使國家健保支出減少、不受世界局勢變動與經濟景氣影響、減少國家進口嬰兒奶粉的花費、提升國家人口品質,以及不浪費大自然的資源:如製造,運送,及銷售奶粉過程中對土地,水,能源等的浪費。英國營養學家蓋波麗兒~帕莫(Gabrielle Palmer)在她的著作「母乳哺育的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Breastfeeding)一書中指出,「母乳是一項被普遍忽視的產品,但卻在進口和醫療費用方面能夠為一個國家節省數以百萬計的美元。…節能汽車的發明可以得到獎賞,卻為什麼不去獎勵節省能源的哺乳婦女呢?」近年來環保及能源問題成了最熱門的議題,哺餵母乳則成為積極的實踐。「國際母乳哺餵行動聯盟」(The World Alliance for Breastfeeding Action;簡稱WABA)在1991年成立,同時訂立每年8月第一個禮拜為「國際哺乳週」,2009年國際母乳週的主題是「緊急狀況下重要的回應:妳準備好了嗎?」即是讓大眾省思在全世界的緊急狀況下,母乳哺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010年以來,暴風雪、地震、旱災、火山爆發,各地天災一件接一件,沒有地方能「免疫」於緊急狀況,餵母乳可以保護嬰幼兒的生命、健康、生長與發育。所以,面對動盪不安的大環境,更應該「維護嬰兒與母親的人權」。2010年國際母乳週(8/1~8/7)更積極提出以下五點為月目標:提升母乳哺育10措施對純母乳哺育率貢獻的重要性。呼籲健康照護系統及其中健康工作者,以及社區資源支持婦女達成母乳哺育的願望。宣揚保護、促進及支持母乳哺育是維護婦女與小孩的權力,是一種人權。讓婦女及所有關心人權的人有能力可以爭取支持母乳哺育的健康照護系統。確保照顧母嬰之健康工作者接受適當諮詢與支持最佳嬰兒餵食方式的訓練。並訂出成功哺餵母乳的十大措施,每個照顧母親及嬰兒的機構應:訂頒醫院「哺育母乳」政策,並告知相關醫事人員及要求遵守政策之規定。訓練所有的醫事人員熟練的施行上述政策。讓所有的孕婦都知道哺餵母乳的好處,及如何哺餵母乳。幫助母親在產後半小時內開始哺餵母乳。教導母親哺餵母乳及在必須和嬰兒分開的情況下如何維持奶水的分泌。除非有醫療上需要,勿給新生兒母乳之外的食物或飲料。實施24小時親子同室。鼓勵依嬰兒之需求餵奶。哺餵母乳的嬰兒,不給予人工奶嘴或安撫奶嘴。鼓勵成立母乳哺餵支持團體,並且在母親出院時轉介給支持團體。當十大措施對哺乳有幫助的實證越來越多的同時,我們也聽到一些報告關於缺乏落實政策、醫院措施逐漸變差或相關醫事人員訓練不足,無法提供母親相關諮詢的情況。本人於民國94年起開始加入哺餵母乳的行列,於96年配合單位政策積極推動並落實「母嬰親善醫院」的執行與認證;於97年、98年連續通過「母嬰親善醫院」認證。參與這一個政策的推行,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媽媽與其他家屬,發現許多婦女哺乳有問題,主要是因為缺乏知識和環境缺少支持者。雖然科學顯示哺育母乳的許多益處,但仍有些醫生、護士或保健工作者,卻很缺乏有效的訓練與經驗;結果是,新手媽媽---特別是經濟狀況不好的媽媽得不到她們所需要的協助和建議,很容易放棄哺乳。因此,現在是醫院重新落實十大措施的時機,同時也要推廣到其他醫療機構及社區,將我們的方向重新導向愛嬰大道,共同重視宣揚,護衛嬰兒與母親的人權!

及時掌握關鍵訊息 人人都能是生命線

及時掌握關鍵訊息 人人都能是生命線

近來職場壓力、殺子後自殺等相關事件報導頻傳,引發社會大眾更加關注如何防止悲劇事件的產生。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日前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雖有高達8成6的受訪民眾「不認為只有專業人員可以防治自殺」,卻僅37.9%表示願和身旁有自殺傾向的人「談一談他對自殺的想法」。自殺防治中心呼籲,當遇到周遭有陷入自殺高風險的朋友時,一般民眾都有能力可以即時提供關懷與心理支持,將風險降到最低。一般民眾遇到有自殺傾向者,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而期待別人趕快接手幫忙,而根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今年委託104人力銀行針對臺北市民進行之「自殺防治認知線上調查」結果顯示,在1,400位受訪民眾中,有47.7%的受訪者「曾有自殺的念頭」,其中有36.4%的自殺想法者會求助「親朋好友」,僅有12.1%會尋求「心理諮商輔導專線或機構」與7.6%會尋求「醫療院所」的協助。故由調查中顯示:有自殺想法的人向親朋好友求助的機率反而是向心理諮商專線求助的3倍,向醫院求助的5倍。也許是涉及生死議題的壓力,調查中43%的受訪民眾認為應「轉移話題,盡量避免談到自殺這件事」,自殺防治中心的實務經驗中也顯示許多民眾及接觸民眾的工作者常透露出「我不是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無法判斷週遭的人是否真的要自殺!」之想法。臺北市消防局的資深救援工作者士林區後港分隊小隊長林政利有感而發地說道:「就算不是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同樣可以做到自殺防治!」林小隊長表示,在自殺危機案件的救援現場,不免有些「不要接觸事主,配合衛生單位處理就好」的聲音充斥周遭,然而當處在危機現場,以救人為先之使命下,林小隊長從屢次的救援經驗中體會到只要能先面對自己心裡的衝擊,做好準備,即可妥善處理當下的處境。自殺防治中心表示,目前沒有任何專業評估可以百分之百保證預測或阻止自殺事件發生。但經實務經驗歸納後,確實有簡易關懷步驟可供民眾運用,在遭遇處於自殺邊緣的個案時,儘量安撫企圖自殺者的情緒與適時尋求合適的資源管道,增加生命救援的機會。從98年4月自殺防治中心成立迄今,防治中心與消防局共同合作成功救援36位處於生命邊緣之民眾。從事救援工作超過15年的林政利建議,當週遭的人表達出自殺念頭,可透過以下簡易關懷步驟來加以因應:覺察:覺察自己的恐懼,盡可能保持冷靜與客觀。傾聽:傾聽對方身陷於想自殺的情緒,提供支持,避免和對方爭辯自殺行為的對錯。詢問:瞭解對方是否已經具有明確的時間、地點,及詳細的自殺計畫。求援:陪同當事人度過目前困境,並協助尋求專業諮詢。此外,林小隊長亦提醒大家,若發現週遭的人「正要」或「已經」進行自殺行為,正確地使用報案工具將有助掌握黃金救援時間:「市話」撥打119、110,有助精準定位:萬一您週遭親友正出現自殺行為,透過市話報案,系統會立即顯現報案所在地的參考位置,有助立即就近趕赴現場救援。在外需緊急呼救時,善用手機撥打112:即使您的所在地脫離行動電話收訊範圍,遇危急情況時,只要透過手機撥打112,系統會自動搜尋訊號而連接到附近任一家電信公司的基地台,撥通後,依照語音指示即可報案求救。提供電話號碼可助警消查詢地址:若您接獲親友來電表示正準備進行自殺等危險行為,即使未能確知其所在地點,亦可向119提供該親友的來電號碼,查詢出最後發話位址,進而前往搜救。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表示:有自殺想法的民眾可能出現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市政府各局處一線工作人員,包括社工、警察、消防員…等,都盡其所能地在自殺防治專業上提供協助,也籲請大眾也一起協助周遭面臨困擾的人。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陰部搔癢 男子用精油止癢不成腫四倍大

陰部搔癢 男子用精油止癢不成腫四倍大

嘉義醫院泌尿科主任黃才倍醫師表示,一位年輕男子,因會陰部搔癢,抹檜木精油止癢,引發包皮與陰囊的皮膚急性過敏,腫成三、四倍大,非常不舒服,住院醫治二天才恢復正常;家醫科醫師陳昭仁指出,生殖器附近的皮膚非常敏感,會癢就要看醫生,不要自己亂抹東西。黃才倍醫師說明,日前一名二十幾歲的男子來看診,說他的生殖器官一直漲大,讓他很害怕而且不舒服,檢查發現陰囊腫大如一顆酪梨,包皮也腫成一顆小蘋果,原本以為男子是排尿不順,或是其他問題,先安排他住院,詢問他的母親,才知道是抹了檜木精油,造成會陰部皮膚急性過敏。患者的母親表示,她是聽人說檜木油止癢效果很好,所以才拿檜木油給兒子止癢,沒想到會造成這樣的結果;黃才倍醫師馬上為男子做減敏療法,除打減敏針也給予服用減敏的藥物,患者到了第三天,包皮、陰囊才消腫。嘉義醫院家醫科陳昭仁醫師說,引起生殖器搔癢有很多原因,較可能的因素是夏天易悶熱,引起胯下濕疹,不過會陰部的皮膚比較敏感,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東西擦抹,包括一般常用的白花油、萬金油、綠油精都不能擦。陳昭仁醫師強調,會陰部搔癢,也有可能是性病引起的,所以建議民眾遇到類似的問題,要看醫生,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自己亂抹精油,反而會搞出更大的事。

懷孕媽媽注意!小心你的孩子未來是黃板牙

懷孕媽媽注意!小心你的孩子未來是黃板牙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牙科楊智仁主任表示,一位20多歲的妙齡女子,因為滿口的棕灰色牙而求診,經檢查後研判應是小時候生病時家人自行至藥局買抗生素給她服用,長期服用四環黴素所造成的染色。後來透過瓷牙贋復後,此妙齡女子立即擁有一口潔白貝齒。楊智仁主任表示,會造成牙齒染色可分為外因性因素及內因性因素,外因性多為喝茶、菸垢、喝咖啡、檳榔垢所引起;內因性如:氟斑症、牙髓壞死和四環黴素染色所引起,四環黴素是一種使用很廣泛的抗生素,易與鈣離子結合成複合物而影響牙齒的鈣化,它會通過胎盤,因此懷孕期的婦女(懷孕四個月後)和幼童6、7歲以前,不要服用此類抗生素;若在這段期間服用,日後小孩長大後,隨著服藥時間的長短和劑量的使用,牙齒會呈現淡黃、棕、灰、紫甚至不同顏色的帶狀染色,此為醫學研究所證實的。楊智仁主任指出,若是牙齒鈣化受嚴重影響,不但牙齒成灰黑色亦會造成齒質軟化,且易脫落而容易造成蛀牙,而且牙齒也容易被磨耗掉,一旦傷害到牙神經也會有齒髓炎的可能。楊智仁主任表示在治療方面,輕度、中度的四環黴素染色,可以為患者量身訂做合適的牙托並教導其在家中自行漂白改善,尤以黃棕色的染色效果最好;重度四環黴素造成的染色亦可用漂白方式讓其變淡,但整體的美觀不盡如意,現今醫療技術精進,可利用瓷牙來美化門面,臨床上可先由醫師評估後再決定以瓷貼面或瓷牙改善。此妙齡女子因為漂白效果不佳,最後改以瓷牙贋復而解決了她困擾已久的問題!

少婦喜回春 產後不再乳鬆奶垂

少婦喜回春 產後不再乳鬆奶垂

懷孕生產及哺乳後胸部變形與下垂,是許多女性朋友難以啟齒的困擾。一名30歲的程姓少婦在生產哺乳後發現胸部乾癟下垂,原本堅挺美麗的C罩杯頓成掛在胸口的兩個乾癟布袋,讓她難以接受又情緒不佳,甚至對丈夫的忠誠度疑神疑鬼,影響了夫妻感情。後來在光田綜合醫院整形美容中心接受新式的顯微抽脂合併自體脂肪移植隆乳,將大腿多餘的脂肪「乾坤大挪移」移植到胸部,胸型再度堅挺圓潤,局部麻醉且手術無疤痕、不用按摩也能自然又健康。陳小姐恢復了美麗與自信,原本惡化的夫妻感情又重新加溫。光田綜合醫院整形美容中心郝治華醫師表示,懷孕的婦女因體內荷爾蒙變化,乳腺及脂肪組織會增生,皮膚也因此被撐大。但生產過後因荷爾蒙降低,乳腺組織及脂肪減少,已鬆弛的乳房皮膚自然會有程度不同的乾癟下垂情形。加上許多媽媽產後力行減肥使脂肪大量流失,也可能是造成乳房下垂的原因之一。乳房下垂的問題可透過隆乳或乳房整形手術來改善。但有些女性難以克服在胸部植入「外來」填充物的心理障礙,同時也擔心留下疤痕或手術的安全性。不過現在透過技術專業的「顯微抽脂」結合「自體脂肪移植隆乳」,能提供隆乳民眾更安全而「真實」的選擇。郝治華醫師解釋,專業的自體脂肪移植在國際間已蔚為風尚,脂肪細胞因為柔軟、易於塑形,常常被應用在填補凹陷的臉頰、太陽穴、或外傷疤痕、隆乳等整形手術。而所謂「自體脂肪移植隆乳」,是由具有「顯微抽脂」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利用高精密度的顯微技術抽出堆積在腰部、大腿、臀部、手臂等處的多餘脂肪,經過篩選純化出具有活性的脂肪細胞(包括幹細胞及成熟細胞),然後移植到胸部雙峰上,因為植入的是自己身上的活性脂肪細胞,所以不會產生排斥反應,胸部也更柔軟真實。這項手術由僅需局部麻醉,免縫合免拆線,僅留小針孔、無疤痕,術後更不用像傳統隆乳手術必須不斷的按摩,可說是塑身與豐胸一舉兩得。延伸閱讀「隆乳優勢比一比」:http://www.uho.com.tw/plasty.asp?aid=9187

兩岸文化盛事 最大規模簡繁體字書展

兩岸文化盛事 最大規模簡繁體字書展

「第六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於9月16日(四)~19日(日)假台北世貿三館(松壽路六號)盛大展出。兩年一次在台灣舉辦的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由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組委會主辦,並由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及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執行,今年展會較以往更加盛大豐富,攤位規模達370個攤位(其中大陸廠商390家以上,台灣廠商100餘家),展期開放民眾免費入場,展場好比一個大型的簡體字圖書館,民眾除了可免費參觀,更可以把喜愛的書籍買回家!第六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邀請兩岸出版機構和出版相關產業蒞臨參展,參訪人數約577人,是迄今為止大陸出版界赴台文化交流最大的參訪團。展覽銷售圖書近20萬種,其中大陸參展圖書達10萬個品種以上,總冊數約31萬冊,書籍總價值高達7614萬元,且展銷書籍八成以上為近兩年的新書。現場將有30多套重點圖書集體亮相。其中定價台幣131萬的「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完整紀錄日本對台殖民統治時期,內容除了公務文書外還有大量圖片及照片,使之在史學研究及文物考證上具極大價值。迄今篇幅最大、字數最多的斷代文章總集「全宋文」,更是海峽兩岸學術界的盛舉,全書收文17萬餘篇,作者近萬人,字數約1億。還有「懷袖雅物蘇州摺扇」則是匯集上萬張摺扇圖片,1000多萬元的投入,亦是迄今最權威、最完整的蘇扇藝術集成;「你在高原」是史上篇幅最長之純文學作品;「中國歷代荒政史料」首次集中收錄歷代皇帝對各種自然災害的朱批奏摺史料;還有「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以中央情報局為主的美國情報機構收集大量中國情報資料,並為中國國內第一部以美國對華情報為主題的譯著。另外,還有多樣文化交流活動,如:以閱讀、交流、美好人生為主題展開經典對談,特別邀請到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外事委會員主任趙啟正先生和外交部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吳建民先生,與焦揚局長共同參與;世界級作家莫言將與台灣著名作家駱以軍進行對話,暢談新世紀華語文學。大陸作家:世界級作家莫言,美女插畫家、兔斯基創造者王卯卯,官場文學作家王耀文及軍旅作家黃國榮;台灣作家則有:著名作家許悔之、補教名師劉毅、經絡拳創始人宣印、暢銷作家陳銘磻、節目主持人洪理夫等,將在展會現場舉辦簽書見面會。同時,台灣展區呈現了多樣台灣獨家研發的獨創新品:由千華數位文化展出的「iSMART智慧機」是由台灣獨家研發製造,並且是全球第一台互動式學習電子書,除了內含各種讀本、英語聽力訓練,豐富的資料庫等功能,最大的特色在於它可以提供多項貼心的互動式功能,如:手寫劃線、註記、跨資料庫的智慧搜尋等。《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快速整合兩岸漢語語彙文字,使兩岸文字沒有隔閡,更可說是華語辭典編纂中的一次大躍進。由DDH摩幻潛艇數位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CG漫畫(運用3D及2D電腦軟體繪製而成的劇情性電子漫畫書)是全台唯一在Amazon Kindle Store有銷售實績的公司,更是全球唯一發行這項產品的公司。而聯經出版社則是展出《清代起居注冊》、《台灣研究資料彙編》、《全唐詩稿本等經典好書》等多樣經典書籍。第六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除了有看不完的經典書籍,還有多樣好康優惠:每日前100名在展館內購書的讀者,可獲贈價值650元的《全球華語詞典》一本。另外,只要在圖書銷售區消費滿2000元,立刻享有88折的折扣優惠!還有多樣數位超夯新品發表,如手持閱讀器、數位元出版內容管理引擎。同時還有:兩岸期刊合作與交流研討會、兩岸圖書館資源建設與交流研討會、第四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演講比賽等活動都在第六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

唐氏兒1/1000的自然發生率 媽媽該如何篩檢?

唐氏兒1/1000的自然發生率 媽媽該如何篩檢?

日前有關報導唐氏症篩檢使用之四指標試劑,疑似非法使用於唐氏症檢測,引發討論及爭議一案,行政院衛生署已於99年8月中旬正式對外公布並重申,四種生化檢測標的(AFP、β-hCG、uE3及Inhibin A)於國內均各自領有醫療器材許可證,提供檢測生化數值使用,醫師得依其專業判讀上述生化數值,來作為危險機率參考。唐氏症自然發生率平均每一千個初生嬰兒中就有一個,若不作任何檢查或優生保健措施,台灣每年將有三百到四百個唐氏症兒出生,平均一天有一個唐氏症兒出生,且生下唐氏兒的危險機率,亦會隨著孕婦年齡之增加而遞增。而所謂唐氏症就是第21對的染色體多一個,也就是說細胞內有47個染色體,以致影響染色體當中的數百個基因功能大受干擾,造成先天性智力障礙、心臟病、腸道阻塞或其它先天性疾病等不同程度的影響。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目前國內以唐氏症兒之篩檢提前至孕期9週至13週做為檢查主流,包括頸部透明帶超音波及血液生化指標(free s-HCG+PAPP-A),其靈敏度達8成,而懷孕中期之唐氏症篩檢則以抽血檢驗生化指標(二指標、三指標、四指標),若有異常則需再執行羊膜穿刺等檢查;換句話說,一般孕婦可先以前述篩檢檢測胎兒之唐氏症危險機率,再依該項篩檢結果決定是否執行羊膜穿刺等檢查以確定診斷,符合成本效益。衛生局提醒,此項檢查為篩檢,非診斷性質,雖然檢查結果為低危險,但檢查有時呈現偽陰性,即胎兒仍有極少機率為唐氏症,但目前唯一確定染色體的方法僅有接受羊膜穿刺。目前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針對設籍臺北市懷孕初、中期的婦女推行母血唐氏症篩檢補助,凡符合資格的民眾可逕至特約醫療院所掛號受檢,其相關訊息於台北市衛生局網站「助妳好孕」專區(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626)瀏覽。對於日前四指標引發可能違法爭議,行政院衛生署已做出前述回應,並重申醫師得依其專業判讀上述生化數值,作為疾病診斷參考,故為確保民眾就醫權益,衛生局籲請轄內各醫療院所在推廣唐氏症篩檢的同時,應於進行母血篩檢檢測時,充分告知孕婦該項篩檢項目(二、三、四指標)之差異性、風險、高危險機率、可能之偽陽性率與偽陰性率與收費金額等,並在取得病人同意後始得使用,另亦請孕期媽媽留意自身權益,並得要求醫療院所應予充分訊息下,自行選擇合宜篩檢以避免發生相關爭議。

農曆七月 醫院的死亡率是否較高?

農曆七月 醫院的死亡率是否較高?

農曆七月為傳統鬼月,它究竟會不會影響在醫院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呢?醫師說,根據醫院統計,答案是沒有明顯差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林哲斌表示,統計院區近五年來的住院死亡率,比較在農曆鬼月總體住院病患死亡率與非鬼月時有無差異,結果發現兩者之間並無顯著差異。林哲斌說,過去這五年來,農曆7月的月平均死亡人數為63.6人、日平均死亡人數為2.0516人。其它月份時,月平均死亡人數為62.472人、日平均死亡人數為2.0547人。在利用統計軟體試算後,顯示兩者皆無統計學上的差異,可見鬼月並不會特別影響住院病患的死亡。林哲斌又說,在國外也有類似迷思,外國人在月圓的日子會認為比較容易出現意外或病痛,但根據加拿大某醫院統計顯示,在月圓時期與月缺時期,急診室的外傷患者數量並無差異。另外,月圓時期與月缺時期,開刀的乳癌患者其術後死亡率及二次罹病率並無相異。林哲斌呼籲民眾,假如民眾不迷信,在農曆7月時都願意進醫院手術的情形下,避開開刀高峰期,入院治療,醫師能替病患奉獻更多,反而是另一種不錯的逆向思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