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人體天生具有本能反應的預警訊息 看舌尖就知道

人體天生具有本能反應的預警訊息 看舌尖就知道

在古中醫診斷中,舌尖代表心,當舌尖呈現赤紅,代表心火旺,不僅睡眠品質不好,睡覺時心思也不安定。經歷數千年的觀察與統計,中國醫學才歸結出這種人體的本能反應現象。身為西醫的我,十多年前也不相信它,但歷經十多年的印證無誤,才敢於此大放厥詞。「舌尖紅」一方面表示:人的腦細胞活動不協調、不穩定,半夜部分腦細胞仍然亢奮、思慮不斷而干擾睡眠,白天這些腦細胞累了又開始休息,所以嚴重失眠的病人,白天無法集中精神,反應遲鈍也容易健忘。也許,有人會懷疑「腦細胞會累嗎」?遠距離飛行的時差,引起日夜顛倒的睡眠現象,就是最好的證明。另一方面:舌頭也可以診斷心臟的問題。根據古中醫醫典「望、聞、問、切」的望診中,如此描述:「舌尖代表心,舌尖赤紅表示心臟出現問題,當血液循環不良時,即於舌尖出現褐色芒刺」。這意味著心肌供血不良而缺氧時,心肌有淤血不通暢,舌尖就會顯現「瘀斑」芒刺的訊息。在解剖學上,舌頭是人體微血管最豐富的器官,因而能顯示心血管的早期病變。當舌尖顯現赤紅色,而且舌尖上出現褐色或深咖啡的細斑點(芒刺)時,只要對方稍稍伸出舌頭,不需兩秒鐘就可以看到以上訊息,假如你跟對方說:「你會胸悶,偶爾心痛或心悸」,對方一定視你為神醫。如果不相信,不妨透過實驗證明這種古老醫學的「舌診」訊息是否正確:所有已知的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病史者,或冠狀動脈阻塞做過支架手術的心臟病人,請心臟科專家醫師或家人,幫忙看看舌尖如何即可;甚至自己照照鏡子,看看舌尖的訊息也行。假如實驗結果是正確無誤!懷疑自己有心臟病的人,請隨時照照鏡子中的舌尖,就可以初步瞭解,心臟是否健康。一般「正常人」如果所有心臟健康檢查,例如心電圖或運動心電圖等都是正常時,卻發現舌尖顯示赤紅、斑點的訊息,並出現胸悶現象時,最好還小心謹慎。本文作者:潘欣祥、馬芳傑。摘自:向猝死說 NO,由華滋出版社發行。延伸閱讀「難以置信的另類預警」: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3/4/356.html

如何不著痕跡變美麗 你夠了解「飛梭雷射」嗎?

如何不著痕跡變美麗 你夠了解「飛梭雷射」嗎?

文/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 廖怡貞隨著國民所得提高及生物科技技術的進步,近數年內醫學美容已成為新興的當紅產業。國內也因韓國演藝事業的蓬勃發展及演藝人員勇於承認曾接受醫學美容專業治療等因素影響下,微整型已普遍被大多數的民眾接受,且消費群的年齡層亦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雖然大多數的民眾對雷射美容躍躍欲試,但術後的恢復期及照顧一直是大眾考量的關鍵點。所以如何選擇合適的雷射美容,是關鍵的第一步。飛梭雷射是波長1,550nm的雷射,著重在由組織中的水分所吸收,所以不會在皮膚表皮角質層造成開放性的傷口,因此術後照顧較簡單。因其採「分段光熱療法」,所以恢復期也較短。主要可以適用在去疤、回春及去斑的用途上。在南部較年輕的族群,因氣候溼熱,大多有青春痘的困擾。雖然在青春期後大多數的患者病灶會改善,但遺留下的青春痘疤痕是在門診常被詢問的困擾。早期用二氧化鈦雷射治療後,傷口照顧不易、恢復期長且容易色素沉澱。若是採用飛梭雷射治療,則不會有流血的傷口,紅腫會在3天內退除,恢復期短且不影響日常作息。台南地區亦因日曬時間長,不少女性患者有曬斑的困擾。除日常防曬以避免新生的斑斑點點,亦可以考慮使用飛梭雷射加速去斑。若能同時再加強防曬及美白,效果會更快呈現。愛美乃人的天性,術前與專業的醫師多做溝通,詳細諮詢,術後亦須徹底執行術後修護,才能真正不著痕跡變美麗。注意事項 Considerations:針對易產生色素沉澱的體質,必須考慮預防治療的提供(防曬,美白,換膚,淨膚)。進行性感染;細菌,病毒,黴菌,預防用藥。日曬前後/人工曬黑v避免治療前六個月內口服A酸,A醇(如:Accutane)或其他同級藥品(醫師可依經驗自行調整)。避免治療前二週內外用A酸,A醇(醫師可依經驗自行調整)。目前正在服用抗凝血劑或影響凝血功能藥物,容易有皮下點狀出血者。懷孕。傷口修復能力不佳;如糖尿病患。沒有其他較高疼痛度醫美治療經驗者;如注射填充物,除刺青飛梭雷射居家照顧注意事項:清潔及保養方式需輕柔溫和,勿過度搓揉或去角質,一週內避免使用過熱的水清潔術部。治療完當天利用空餘時間持續進行冰敷。第一晚睡覺時請墊高頭部。治療後以請務必加強保濕及防曬乳使用,並加強其他各種防曬方式。病患在飛梭雷射治療前後二週內不得進行A酸治療。病患於治療一週後可開始使用醫師處方藥物(HQ+Steroid),以避免產生色素沉著現象。若有必要可於治療後立即上粧或刮鬍。

一彎腰就骨折! 婦女五成以上有骨質疏鬆

一彎腰就骨折! 婦女五成以上有骨質疏鬆

72歲的張阿嬤彎下腰欲提起一個水桶洗澡,只聽她「啊!」叫了一聲,僵住身子,久久不能挺直。張阿嬤的媳婦見狀趕緊送阿嬤到台中醫院急診求診;經影像學檢查發現,張阿嬤的第12胸椎骨折。經骨科陳振輝醫師解釋後,張阿嬤住院接受治療。陳振輝醫師說:「隨著高齡化的社會,因骨質疏鬆症所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根據統計,在六十五歲以上,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位因骨質疏鬆症而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八十五歲以後,則上升到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尤其都會婦女,六十五歲以上約50%在X光可看出骨質疏鬆。在台灣大約三分之一的婦女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髖部或手腕之骨折。」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背痛與駝背。也有少數病患沒有明顯的疼痛,只覺得自己漸漸變矮小了。背痛的程度因人而異,輕者不影響日常之活動,嚴重者劇痛致不能坐或站,必須臥床休息。但有些病患即使躺著,症狀依然不能緩解。駝背是脊椎壓迫性骨折所造成的一個結果。骨折最好發的部位是胸腰椎交界處,胸椎的骨折常見多節連續性。腰椎的骨折會造成腰駝,它的疼痛比胸椎更為明顯。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治療分為保守療法及手術療法。當壓迫性骨折發生時,急性期應多臥床休息,使用對抗骨質疏鬆的藥物加上非類固醇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使用特製的背架,可固定脊椎降低關節的活動度以達到止痛的目的。至少需穿上三個月以確保骨折癒合。但長期的藥物治療容易造成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腎臟疾病等,因疼痛而臥床時間太長會加速骨質流失而導致更嚴重的骨質疏鬆性骨折。因此有些患者保守治療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外科治療分為:傳統手術:神經減壓手術或合併椎骨融合手術,手術時間長、癒合時間也長,病人若合併有嚴重的內科疾病不適合此種手術。新型的椎體成型術:包括灌骨水泥(骨漿)及植入鈦合金支架兩種。「灌漿」是局部麻醉,過程只要半個小時,是目前老年人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安全的手術。要防止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發生,要有均衡的飲食,尤其鈣、維生素D、蛋白質的攝取,盡量避免喝酒及咖啡,負重運動可預防骨質疏鬆,如走路、游泳等,但要預防跌倒。有明顯骨質疏鬆的患者應避免搬重物,建議當物品超過3~5公斤時,老人家最好不要提,同時更要防止跌倒。如需舉物,先將雙腿分開,膝蓋彎曲,然後再蹲下,盡量將身體靠近物品。一旦發生了骨折,應找專業的醫師診治,以免病情惡化。

《講座》「不失去快樂的祕密」邀您一同追尋快樂、面對恐懼

《講座》「不失去快樂的祕密」邀您一同追尋快樂、面對恐懼

凡那比颱風繼去年八八風災後又再次肆虐南台灣,很多事件的發生,似乎總是來得太快太急,除了地震(如921地震及四川地震)、風災、海嘯(如南亞海嘯)、流感恐慌(h1N1及Sars)、剛剛過去的全球經濟大蕭條…,針對這幾年來天災人禍的多變環境,你是否也會感覺擔憂與不安?去年也開始有2012末世電影及相關恐慌的話題在環境中持續蔓延,因此人們面對外在環境的劇烈變遷及內在心靈所引發的恐慌,勢必要讓我們面對自己所處的現在生活該如何因應?愛德仁協會秉持著身心照護的公益服務精神,特別為民眾在新店市圖書館舉辦六堂「樂活自在」身心靈系列講座,其中特別請到甫出新書「不失去快樂的祕密」的心靈暢銷書作家章成老師為大家演講,將在10/2、10/6兩天的下午兩點至四點,為大家演講「啟動快樂的關鍵密碼」、「安度2012 迎接沒有恐懼的未來」,帶領民眾一同面對恐懼、找尋快樂,真正讓生活的美好加分。章成老師在2009年上半年起開始接觸到各種2012資訊時,全球金融風暴正方興未艾。章成老師表示「當你認真去思考人生的無常,得出的結果反而會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簡單心境,也就是「我沒有什麼好想的,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從現在起,我只能做我認為最重要的事了。」我們無論面對任何訊息,唯一的結論一定會是:回到愛的生活軌道上來!問問自己有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讓天賦自由?有沒有原諒得罪你的人,讓內心自由?有沒有做體貼別人的事,讓環境更好?生活有沒有充實、豐富,讓生命不留下遺憾?問問自己這四件事上軌道了嗎?我認為這就是面對2012議題最好的反應。」章成老師將在10/6(三)14:00~16:00「安度2012」的講座中,為大家分享「面對無常,雖然希望保持鎮定,但如何真正做到?」、「如果未來真的發生極大的變動,又該如何成為最幸運的人?」等等大家對於天災所關心的議題。同時章成老師在密集地「不失去快樂的祕密」新書宣傳期間,也抽空為大家演講「啟動快樂的關鍵密碼」,於10/2(六)14:00-16:00於新店圖書館,跟大家分享快樂的訣竅,你可曾思考過你注意力裡的「快樂」也能分為「快樂的感受」與「快樂的事件」這兩個方向的差異,章成老師認為若專注在快樂的事件而非快樂的感受,則經歷同樣的快樂事件,快樂卻容易遞減,若將對快樂專注力往快樂的感受聚焦,則將會發現本我的快樂並感覺到滿足。章成老師將在講座當天為大家分享更多追尋快樂的訣竅,帶領大家提升快樂的指數。「樂活自在」身心靈講座為文建會、新竹生活美學館指導贊助,由愛德仁協會主辦及中華紙藝創作協會、新店市圖書館、超美診所、中華民國身心靈關懷協會、潛能密碼中心、AIMER SHINE愛與光保養館共同合作,為免費性質的公益講座希望帶給民眾身心靈的提升,讓心境的轉變抒解日常生活的壓力與恐懼,講座內容及報名方式,請見:http://www.peopo.org/owl/post/65417或直接下載報名表,回傳報名即可http://www.paper-art.org.tw/main_page/healthy_sign.doc

衛生局呼籲:請尊重大眾的健康與安全共創無菸環境

衛生局呼籲:請尊重大眾的健康與安全共創無菸環境

據媒體報導某藝人「將叼著菸上台演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尊重搖滾精神和藝人的表演藝術,但也請藝人尊重市民大眾的健康與環境安全,切勿知法犯法。菸害防制法規範室內全面禁菸,其立法精神乃為避免二手菸危害大眾的健康,身為藝人具有社會責任,不應帶頭違法危害大眾健康與安全。臺北小巨蛋營運管理中心也表示即將發文,表達不歡迎有公然違法意圖的藝人到小巨蛋表演。依據菸害防制法第15條第1項第9款規定,「教室、圖書室、實驗室、表演廳、禮堂、展覽室、會議廳(室)及電梯廂內」全面禁菸,違者最高處罰1萬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強烈呼籲,大眾的健康與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維護,罰鍰僅是促使民眾有健康安全行為的一項手段,切勿認為繳納罰鍰,即可以違法,所有市民都應該遵守菸害防制法,公眾人物更應守法以為市民表率,共創無菸環境,以維護大眾健康。

老人健檢 開始囉!

老人健檢 開始囉!

99年度老人健康檢查活動即將於9月27日開辦,檢查期間一直到10月29日結束,衛生署竹東醫院為新竹縣受檢醫院之一,竹東醫院呼籲民眾儘速至指定醫院接受檢查。一年一度的老人免費健康檢查服務,是新竹縣政府提供給70歲以上老人(民國29年7月31日前出生者)的福利,衛生署竹東醫院為縣政府指定的六家受檢醫院之一,呼籲民眾儘速帶家中老人至醫院接受健康檢查服務,竹東醫院健檢中心會將檢查報告於檢查後2週左右以郵寄方式通知檢查結果,受檢民眾毋須為了看報告再跑一趟醫院。此外,國民健康局提供的免費成人健康檢查,年滿40歲以上未滿65歲者每3年給付1次,65歲以上每年給付1次,民眾普遍利用率頗低,此項檢查只要憑健保IC卡至各健保特約醫院即可受檢,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接受檢查。

看病之餘也能欣賞藝術,童綜合醫院邀您欣賞「轉角藝術」

看病之餘也能欣賞藝術,童綜合醫院邀您欣賞「轉角藝術」

踏進童綜合醫院的大廳中隨即會聞到陣陣的咖啡香,而且還不時傳來悅耳的樂聲,讓人覺得身心舒暢。不僅如此,童綜合醫院今年還特別成立「轉角藝術」藝文空間規劃一系列的藝文活動展出,邀請有興趣的藝術家提供作品來該院參展,提供給民眾一個豐富的藝文環境。九月份邀請自由插畫家徐至宏的作品來該院展覽一個月,自由創意的插畫風格,每幅都值得深入品味。此次展覽的畫家徐至宏為台中人,是位自由插畫家。他表示,本身喜歡旅行和看童書繪本,並喜歡用插畫及文字記錄生活事物,每天都會給自己一個小時以隨性的塗鴉,讓心思沉澱下來,這是一天最平靜的時刻,同時希望可以永遠保持熱誠,不斷創作出更棒的作品。他曾為聯合報副刊畫插畫、幼獅青年雜誌畫插圖、小魯出版「我的阿嬤16歲」書籍繪製插圖、時報出版「行板‧莫札瑞拉起司」封面繪製插圖、漫遊出版「貧民窟宅男的世界末日」書籍繪製插圖及緯來電視動畫廣告「岸邊的波波主題曲」設計插圖等。徐自宏的插畫展個人風格強烈,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小故事。其中有一幅是在陳述鄒族的故事:傳說山豬首領王子化身為英俊青年,與鄒族人一位女子相愛,不久被她哥哥發現他不是人類,於是用箭射殺那化身的男子,之後一段山豬與鄒族人的戰爭就此展開,最後留下一段人獸相戀的遺憾。他利用圖畫的方式將故事凸顯出來,畫風充滿了張力,讓人看了印象深刻。院長童瑞年表示,本院在地下一樓成立的「轉角藝術」是希望能有一個藝文空間,讓來院看診的民眾及家屬在候診時,只要在診間的轉角就可欣賞藝術作品,沈澱心情,透過每幅作品來看看不同的世界,走入每位畫家的畫風中,可舒緩緊張的生活情緒,陶冶性情,洗滌心靈。民眾葉小姐說,童綜合醫院「轉角藝術」藝文空間的作品,讓來院的民眾在看病之餘,還能欣賞藝術,真得很不錯;藝術往往能觸動人心,增添生活中的人文氣息。

北市首推優良哺集乳室認證 替哺乳媽媽把關

北市首推優良哺集乳室認證 替哺乳媽媽把關

北市哺乳婦女又多一層保障了!今年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創新辦理「優良哺集乳室認證」活動,並於今(23)日舉辦「優良哺集乳室授證典禮」。今年本市共有230間哺集乳室通過認證,並且獲得優良認證標章,這些哺集乳室的地點,包括有醫療業、金融業、文化教育單位、交通運輸通訊業、百貨量販業、民間私人企業、中央與北市公務部門等單位。臺北市衛生局冀望透過認證機制,促使機構發揮自主管理之精神,以提升本市哺乳環境的品質。臺北市政府為營造母嬰親善哺乳環境,自今年4月1日起率全國之先正式實施「臺北市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自治條例」,除保障哺乳婦女公共場所哺乳權之外,更依據該條例第五條明訂「為便利母親集乳、哺乳及照顧兒童…。優良哺集乳室之設置及評選獎勵辦法由主管機關另定之」規定,隨即於5月著手規劃辦理「臺北市優良哺集乳室認證」事宜,希望透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的定期認證活動,替哺乳媽媽把關現有的哺集乳室軟硬體環境,以使哺乳媽媽能更安心哺乳。優良哺集乳室認證 活動內容與標章:今年的「臺北市優良哺集乳室認證」過程,包括書面審查及認證委員實地現場評審,評分項目包括五大項:位置標示。設置地點內外部環境(如通風設施等)。內部配備(如舒適的椅子、緊急求救設備等)。管理維護。提供母乳資訊。臺北市也特別為優良哺集乳室設計製作一款認證標章,供授證機構掛於哺集乳室門口,除了表揚機構,也提供哺乳媽媽外出哺乳或婦女求職辨認之依據。今年通過優良認證之哺集乳室名單,可參見臺北市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澳洲教育展10週年 首度結合「打工度假」邀您一同拿大獎!

澳洲教育展10週年 首度結合「打工度假」邀您一同拿大獎!

在台灣大幅開放高等教育下,大學及研究所教育普及化,衝擊就業市場的薪資結構,畢業生起薪節節下滑,而多年來,過於強調學術的教育風氣,讓技職教育無法充分發展,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日前就曾指出:「台灣高等教育國內技職體系偏重學業導向,將扼殺有志學習技術的年輕人。」說明了台灣教育環境不夠多元化、學術與技職尚未平衡發展,無法讓學生擁有適性教育管道的問題。資深媒體人,同時也是城邦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在工作中以「自慢」的工作哲學,強調工作價值觀的建立與自我實踐,對於年輕下一代的教育,何飛鵬同樣著重自我專長的發揮,他認為:「台灣的教育制度,成就了大部份的人才,但對於特殊專長的學生,卻仍缺乏多元的學習環境,對於這類學生來說,出國進修,反而為他們提供了更寬廣的發展道路。」何飛鵬相當肯定澳洲教育「以人為本」的精神,尊重學生專長與特質,以多元、彈性的課程,帶動技職、學術各科系平衡發展,幫助不同專長的青年學子,在各個領域中,皆能獲得良好的自我實現與發展!除了健全的高等教育外,澳洲目前仍是唯一「打工度假」尚未有人數限制國家,結合打工、度假、旅遊、學習四合一的打工度假行程,六年來共吸引上萬名青年學子,赴澳短暫充電、體驗人生,何飛鵬特別推薦澳洲「打工度假」體驗式的學習,鼓勵年輕一代,應該要積極走出去,在海外透過親身參與,增加人生歷練,唯有透過親身實作,才能深刻體會,打工度假計畫不只是人生當中的一段過程,在海外生活、獨立自主的學習經驗,更是豐厚生命讓心靈茁壯的身、心靈成長體驗。澳洲教育展連續在台舉辦10週年,今年活動結合留學教育展及打工度假展,於10月2日及3日於台北及10月5日於高雄舉行,參展學校包括研究所、大學、專科技職學院、中小學及打工度假、語言學校等,將提供最豐富、即時的學校資訊及諮詢服務,更特別規劃留澳校友名人講座,包含104人力銀行行銷處公關經理方光瑋、布丁姐姐陳櫻文及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藝術系王蔘教授,與現場與會學生分享相關求學經歷,凡至現場諮詢,即有機會抽中新航Kris Flyer 50,000 哩程數(可兌換一張台北往返澳洲經濟艙機票)及數位相機等大獎!詳細活動資訊可以活動網站http://sia2010.aec.org.tw/查詢。

人際網絡大 失智機率小,智不可失 做就對了!

人際網絡大 失智機率小,智不可失 做就對了!

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根據研究報告指出,臺灣地區失智症盛行率為5.3%,依失智症社區盛行率推估,臺北市社區中65歲以上失智老人約有18,139人,65歲以下約有2,275名失智者,也就是說目前正有20,414個家庭正在受苦,近八萬人受到衝擊!但只要能延緩失智發病2年,即可降低20%失智人口;只要能延緩失智發病5年,即可降低50%失智人口!因此早期發現失智症症狀,便可及早治療,降低未來的醫療負擔。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甄瑞興醫師說明失智症早期徵兆10大警訊,包括明顯記憶減退影響工作或生活、語言出現困難、搞不清時間或地點、判斷力變差、東西擺放錯誤、個性改變如疑心變重、開創性及主動性降低等(註一),應早期就醫,以把握治療黃金階段。母親是多年失智症病人的國立陽明大學和臺北榮民總醫院退休劉秀枝主任表示,預防失智症最好的方法雖是多動腦、多從事益智的休閒活動,但也可從其他日常生活方式著手,多與人相處以增加社交活動就是其中之一。為減緩臺北市失智人口之增加、降低失智對家庭社會之衝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臺北市民一起多社會參與、多動腦及多運動,以降低失智風險。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失智症之認知以及有效預防失智症之發生,在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皆有辦理失智症相關講座及支持團體,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詳情至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1806洽詢,或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註一 失智症十大警訊記憶減退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 一般人偶爾也會忘記,不過一經提醒就會想起來,但失智患者經過提醒仍無法想起,如忘記自己和家人的生日。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如:廚師不知如何炒菜、鋼琴師不知如何彈琴。語言表達出現問題:失智症患者會想不起某個字眼,甚至以替代方式     說明簡單的辭彙,如 :「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手上的鐘(手錶)」等。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失智患者會分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會在自家熟悉的環境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有時忘記自己在哪裡或如何到這個地方。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如:過馬路時不看左右和紅綠燈,火災時不知道要逃生,一次吃下一星期的藥量,可能無法了解自己就是鏡中人。抽象思考出現困難:如:香蕉跟橘子同樣是什麼東西?(水果)或無法根據說明指示操作日常生活所需電器:遙控器、微波爐。東西擺放錯亂:將物品放在不對的位置,如:鍋子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冰箱裡等。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情緒轉變快、一下子哭起來或生氣罵人、憂鬱眼神空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視、聽幻覺及妄想,如:看到已死去的親人回到身邊來、懷疑別人(如外勞、家人等)偷他東西。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如:拿店中物品卻未給錢、衣衫不整等。個性改變:如:疑心病重、口不擇言、失去自我控制或沈默寡言、拒絕配合的行為越來越多。喪失活動及開創力:失智患者變得更被動,需要許多催促和誘導,才會參與事務,放棄原本很有興趣的嗜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