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老菸槍輕忽「慢性咳嗽」小心引發敗血症

老菸槍輕忽「慢性咳嗽」小心引發敗血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英文名稱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是氣道阻塞所引起的慢性肺病變,大部分病人都有長期抽菸的病史,好發於男性、老年人、反覆肺炎及有慢性疾病的病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孫嘉宏表示,此病症狀為慢性咳嗽、痰多、及呼吸費力,經由肺量計測定,嚴重度可分為1~4個等級。肺外的表現包括有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症、憂鬱症、貧血和心血管疾病。引起急性發作的因素,最常見為感染,病人會咳嗽併有濃痰和呼吸喘鳴,嚴重時會併發氣胸、肺炎、敗血症和急性呼吸衰竭,最後造成肺功能損傷。孫嘉宏說,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戒菸,再加以接種流感疫苗。至於治療方法,包括支氣管擴張劑和類固醇藥物,若合併有肺部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更嚴重時,需要長期氧氣治療和肺部復健,或是手術治療,甚至長期依賴呼吸器治療。孫嘉宏提醒民眾,天氣逐漸轉涼,冬天是呼吸道疾病的好發季節,慢性阻塞性肺病也常在此季節併發急性發作,日常保養更加重要。他強調,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個可預防和可治療的疾病,經由戒菸和定期追蹤治療,可以減緩疾病惡化進展,降低醫療支出,更可以進一步改善病人生活品質。

防癌拼健康,日日A好康 一起篩檢顧健康!

防癌拼健康,日日A好康 一起篩檢顧健康!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舉辦「防癌拼健康日日A好康 癌症篩檢月」活動,即將在9月底結束,凡設籍臺北市符合篩檢資格之民眾趕快到合作之醫療院所拼健康、A好康!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自民國71年起,惡性腫瘤已連續28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更連續37年蟬聯臺北市十大死因榜首,且癌症發生率及與死亡情形,有逐漸上升趨勢。但許多癌症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降低死亡率。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游麗惠表示,去年北市市民癌症死亡人數為4,563人,占總死亡人數31%,今年擴大免費癌症篩檢,截至9月10日止篩檢出389名癌症患者,其中乳癌195人,人數最多,占50%,其次為子宮頸癌81人,口腔癌50人,大腸癌63人。為了市民健康,衛生局特舉辦「防癌拼健康 日日A好康 癌症篩檢月」活動,凡設籍臺北市的市民,持健保卡至臺北市合作之醫療院所,接受四大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乳房X光攝影檢查、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及口腔黏膜檢查,即可領取精美宣導品1份,活動即將結束,數量有限,符合資格的民眾行動要快!相關訊息請參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頁http://www.health.gov.tw/或洽詢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沒生病,不表真健康!75%的人屬「亞健康」族群

沒生病,不表真健康!75%的人屬「亞健康」族群

ㄧ、何謂健康人活著,一輩子就在疾病與健康之間拔河,彼消我長──健康多ㄧ點時,疾病少一點;健康少一點時,疾病多ㄧ點。真正健康者實在不多。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所謂「健康」並不只是沒有疾病而已,更要一個人的身、心、靈,能夠和週遭的環境,達到平衡與和諧,這種狀態才算是真正的健康。二、毒多就影響健康為什麼現代文明、科技、醫藥日益進步,人類的健康狀況卻沒隨著改善,慢性病、癌症、精神狀態異常越來越多,反有越來越差的趨勢?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影響我們身、心、靈的「毒素」日益增多?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部分來分析與檢討:① 不尊敬、不愛惜大自然:自以為人定勝天,合成製造成千上萬的新化學物質及無數電磁輻射,改造、污染大自然的健康與環境。② 不重營養:沒有節制,吃得太快、太多、太雜、太不均衡、太不營養(雖然全球每ㄧ天約三千人死餘熱量、營養不足)。③ 不愛保養:排便習慣差、不運動、不流汗、淋巴循環差、生活作息不正常、肝臟轉換體內毒素能力減弱。④ 不自我修養:貪、恨、怨、自私自利、負面思考、心靈遭受污染。像這樣,每天生活在毒海之中,身、心、靈ㄧ點一滴、不知不覺地長期受到侵蝕、危害而不自知。真是名副其實的「毒你千遍也不厭倦」啊!三、毒何以致病、致癌毒素在人體內形成、累積、為害及人體將之排除的過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① 排除期當毒素剛進入人體內的時候,身體就會有自然的生理防衛反應去排斥、排除這些不好的外來入侵者。排除方法分為生理和病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生理性排除。例如:第一次抽香菸時,會嗆得咳嗽或薰得流淚;第一次喝大量烈酒,就會覺得胃部灼燒想吐。這些都是人體對毒素入侵人體內最初步的掃毒反應──立即而完全的排除與抵消。如果長期抽菸與飲烈酒,形成慢性發炎,人體就進入第二階段病理性的排除,延緩但持續加班地排斥日益累積的毒素及反應物:雖然已戒菸,仍然咳嗽有痰,因為氣管已慢性發炎;雖然已戒酒,胃部仍然悶脹不適,因胃已慢性發炎。若持續下去,身體再也排不乾淨持續入侵的毒素時,就轉入第二期沉積在體內了。    ② 沉積期剛開始第一階段,毒素會被擋在細胞膜外的體液中(細胞膜是人體細胞的最後ㄧ道防線),導致細胞所生活浸泡的環境內自由基增加、電解質不平衡、淋巴液滯留,生物能量與信息的傳導遲滯……等現象,於是體質開始改變。這時,人會開始感覺不對勁:容易疲倦、痠痛、睡不好、四肢軟弱、體力變差、記憶力衰退……。但是因為細胞還沒有被破壞,細胞內成分沒有釋漏,所以西醫檢查都正常,診斷不出病來,只是整體細胞的功能已大不如前,病人症狀ㄧ大堆。醫師知道病人健康狀況變差,但是因為診斷不出病因,所以只好症狀治療:頭痛、肌肉痠痛、就給止痛藥;睡不好,就開安眠藥。症狀也許臨時被壓抑、緩解,但因不了解深層變化,沒治病根,讓毒素繼續累積,最後進入第二階段,入侵細胞並沉積於內,細胞才真正開始中毒生病了。細胞內成份大量不正常的釋放進入血液,此時才被醫師科學驗證,認為並非「無病呻吟」!若仍不夠嚴重到找出病因,繼續採症狀治療,毒素在細胞內累積得更多、更久,就再進入下一階段的細胞變性期了。③ 變性期當細胞內外毒素充斥,沉積越來越多後,量變轉而質變,人體的細胞一一變性,快速轉變成為不健康的細胞:細胞發炎、病細胞、老細胞、癌細胞、死細胞,人開始得慢性病、重病、癌病,甚至死亡。人們總是到了這個階段才開始去看病。醫學院也多只教這一期的疾病怎麼診斷、治療與復健。雖然也可能醫好,但浪費的醫療資源、社會資源、時間、精力完全不符合成本,極為可惜。至於病患肉體及與家人精神上的痛苦,更是無法以金錢來衡量!四、掃毒為健康之本總之,要追求健康,一定要在體內毒素尚未沉積、細胞未變性前,就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這才能「事半功倍」。「攻擊」是最好的防禦,追求健康就是最佳防癌之道。制敵機先,掃毒要趁早,一登陸就殲滅掉:「垃圾不落地」「垃圾不過夜」,已進入體內的毒,要迅速掃除掉。更高段的則是敵人尚未發動,就已經被我們消滅,所以平日要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睡眠與心情,減少毒素進入體內。最高境界則是健康國力強大,沒有毒素敵人會來侵犯我們,這才是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的真健康了。五、預防疾病VS促進健康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如果問學生:「到學校讀書的目的是什麼?」答案若是:「預防留級!」通常會讓人覺得學生不夠好學、不上進、沒多大學術發展潛力;老師怎麼教的?學校校風怎麼這樣?但如果問病患:「為什麼來醫院?」若答稱:「當然是希望把病治好!」都會覺得是理所當然。偶有幾個人說:「我是自己花錢來做健康檢查,預防疾病的!」就會多稱讚他:「真有健康概念。」為什麼?預防留級,差!預防疾病,好!都是預防,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是我們在學問方面對學生的要求太高,希望個個能做資優生進一流大學唸書,將來再繼續到國外深造,所以對「唸書只是為了預防留級」的消極心態極難認同?還是我們在健康方面對自己的期許不高,對醫師的要求很低?只要沒生病就很好了,能預防疾病就很滿意了,哪還想到當個「促進並能常保健康的資優生」?六、你我都是「亞健康」的候選人?現代人類社會中,約10%的人是正在生病的,15%的人是真正健康的,剩下的75%則屬亞健康或亞疾病,指的是既不是完全健康又不是正在生病的狀態,當下絕大多數的你我都屬於這個族群。10%生病的人,是現代主流醫學,講究實證、科學的「西醫」來照顧的。75%的人,沒有生病,但又不是真健康,偏亞疾病這邊的人常有一些症狀:酸痛、睡不好、腸胃脹、排便不暢、經期不順、四肢無力、腦子遲鈍、人沒精神……,西醫各種檢查都查不出病,但功能已出了狀況,是屬於功能醫學的領域。15%的健康族群是所謂主觀上自覺健康有活力,客觀上各種當下檢查疾病的西醫檢驗都正常者。但有的也未必真健康,有的人已開始有所謂信息傳導異常的問題,就像講話時捂著嘴或沒捂嘴,講的人講了,聽的人也聽了但捂著嘴講話的效果就不像沒捂嘴時那麼清晰,是屬於所謂「生物能信息醫學」的領域,內容主要是聲、光、熱、電、磁……等偏物理學(俗稱能量醫學)的波動與能量。七、整合醫學,讓健康反璞歸真10%生病的人,西醫多採取「對抗療法」的方式治療:胃酸過多就吃胃乳中和胃酸;頭痛就吃止痛藥;水腫就用利尿劑;罹患癌病就將腫瘤開刀切除、用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有時候癌症細胞尚未殺光,病人就已承受不了對抗療法先走了。75%的功能異常與15%可能有信息傳導障礙的人,功能醫學與生物能信息醫學則是採用「自然醫學」的原則與方法來處理:包括祛邪掃毒的腸道水療、淋巴排毒、水療、高溫療法、斷食療法;扶正的飲食療法、果汁療法、營養療法;偏能量醫學方面的光療法、磁場療法、聲音療法、催眠療法、花精療法、瑜珈、氣功、運動等,用自然、順勢、誘導、少侵害的方法,讓人的身心健康反璞歸真,重拾當年身體未受污染時的健康狀態。八、志為健康資優人,莫做疾病留級生從「疾病」的角度,談的是診斷、治療及復健;從「健康」的角度,則是評估、調理及促進。因觀念不同(病理VS生理),重點不同(疾病VS健康),了解方法不同(化學、影像VS物理、能量),處理方法也不同(吃藥、打針、手術…VS營養食品、掃毒、飲食、運動…)。但殊途同歸,都在減輕病痛,促進健康。醫療人員,如何證實後加以整合運用,由下醫、中醫、而上醫;ㄧ般民眾,如何改變思維,由已病、將病而未病:ㄧ學期十八週,如何在第三、四週就看到學生天天上課睡覺、不寫作業而及早加以糾正、採取輔導?還是傳統的等到第十七、八週,根據學生所有大、小考都不及格、作業都沒繳時,果然準確的做出可能留級的診斷,才開始協助準備補考?補考沒過,頂多留級!病沒治好,可是要走人的!不再消極地不求生病,不得癌症,而是主動積極地追求健康,實在是當下你我一起應審視並努力的重要課題。

懷孕腰酸背痛 醫師表示可用托腹帶緩解

懷孕腰酸背痛 醫師表示可用托腹帶緩解

媽咪窩雜誌採訪/林潔雨諮詢/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賴宗炫亞東醫院婦產部衛教師 陳嘉玲大腹便便的孕媽咪是否常為腰酸背痛所苦?每天挺著大肚子是否感到很吃力?此時就該考慮使用托腹帶。正確使用托腹帶,能夠減輕媽咪身體負擔,讓懷孕過程更輕鬆!國泰醫院婦產科賴宗炫醫師表示,孕婦容易因肚子重量負擔太大、肚子前凸造成腰脊前傾,導致腰酸、下腹疼痛、肚子有下墜感等不適,特別是在懷孕後期大約32週開始,症狀會越來越明顯,如果有這些不適症狀,就應該考慮藉由托腹帶來幫助支撐,以緩解症狀。大約有一半的孕婦,懷孕後期均會因為肚子變大而發生上述不適。而亞東醫院婦產部陳嘉玲衛教師也指出,托腹帶最主要的功能就在於支撐孕婦日漸隆起的肚子,只要正確使用,確實可以讓媽咪輕鬆不少。不過,不是所有孕媽咪都要用到托腹帶,陳嘉玲衛教師表示,有的孕婦整個懷孕期都沒什麼不舒服的感覺,自然不需用到托腹帶,但是有些孕婦懷孕3個月就覺得子宮變大,會有壓迫感,所以要視個別狀況決定是否需要使用,且也不一定懷孕後期才會用到,一切都因人而異,只要有不適感就可以用了。賴宗炫醫師特別說明,使用托腹帶能達到支撐下腹、提高腹壁肌肉力量的效果,每位孕婦腹壁肌肉的強度不同,有些強度不錯,肚子凸的不會很明顯,而且也不容易有妊娠紋,所以始終不需用到托腹帶;但也有些孕婦身材較矮小,或腹部肌肉過於鬆弛,增大的腹部容易向前下方形成「懸垂腹」,造成身體重心往前移,影響到活動,這些孕婦最好就能使用托腹帶。必須久站工作者。職業婦女越來越多,很多媽咪懷孕後仍要繼續上班,甚至一直到生產,這些上班族孕媽咪因工作關係,更容易出現前述不適症狀,例如在百貨公司上班,必須久站的媽咪。懷雙胞胎的媽咪。懷雙胞胎的媽咪,子宮大小及肚子承受重量比一般孕婦大,也很需要托腹帶,而且可能要比其他孕婦更早使用。體重增加太多的孕婦。孕期體重增加太多,負擔一定比一般孕婦大,因此,除了使用托腹帶幫助緩解不適之外,更要從根本問題加以解決,包括食物選擇以及飲食調整,讓體重增加控制在正常範圍,整個孕期最好體重增加在11~15公斤的範圍內。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263

掌握健康 從體重控制開始

掌握健康 從體重控制開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即使肥胖及過重這項公共衛生議題已流行多年,體重控制仍然是全民運動,但為何減重還是這麼難,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主要是肥胖的導因超複雜的,包含基因、代謝、生活型態、家庭、文化、環境、政策等面向;如果未針對問題,可能徒勞無功。衛生署台南醫院營養室蔡佩芬組長表示,雖然各式各樣的減重方法在坊間流傳,但是減肥產品不僅花錢又傷身,而一般民眾的知識水準越來越高,也了解控制體重不是坊間各種減肥偏方就可以輕易成功,又要健康不復胖更是難上加難。其實一般民眾欠缺的除了動機、毅力與恆心外,未能了解自己的問題核心,自然無法心想事成。若經由專業人員指導,學習正確的減重方法與營養、醫學相關知識,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與運動習慣,將受益無窮。蔡佩芬組長指出健康的減重方式強調是均衡營養、六大類食物適當的攝取,依個人的身體需求,修正飲食及生活方式,調整失調的營養狀況、提升能量的代謝,讓身體處於健康的循環,自然就不易囤積脂防。所以搭配各種運動課程,不只可消耗囤積脂肪,亦可修飾體型,促進代謝等好處。  

「葡萄糖胺」產品多,認明標示才安心

「葡萄糖胺」產品多,認明標示才安心

近年來隨著台灣社會的高齡化,各式各樣標榜骨骼保健、減緩關節機能退化的食品大行其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針對轄內賣場、超市、一般商店等市民消費購物之主要場所,進行市售包裝含葡萄糖胺(Glucosamine)成分食品進行標示查核。分析此次查獲產品標示違規原因:標示文字與圖片設計「強調骨頭關節部位」,涉及誇大、易生誤解。一般標示項目不符規定,如:未標示「原產地」、「多食無益」、「添加物用途名稱」…等。葡萄糖胺成分來源有二型,為葡萄糖胺鹽酸鹽類者屬食品則不得誇大不實、宣稱療效,另為硫酸鹽類型態者則屬藥品管理。目前葡萄糖胺成分主要訴求為保養關節軟骨,卻有民眾誤以為可以作為更年期補鈣、青少年轉骨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如有關節骨頭不適等症狀時,應迅速就醫尋求正確診治,若需選購含葡萄糖胺成分的食品時,應檢視葡萄糖胺成分的原料型態,及食品外包裝是否依規定標示品名、內容物、食品添加物、廠商資訊、有效日期、營養標示…等項目,以確保食用安全。有關可供食品使用之「葡萄糖胺」原料,可查詢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http://food.doh.gov.tw/foodnew/info/Material.aspx),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撥打1999熱線免付費,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110。以上訊息請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http://www.health.gov.tw/ )。

好加在健檢救一命 男子囊腫壓迫氣管不自知

好加在健檢救一命 男子囊腫壓迫氣管不自知

一名四十歲男子,日前到署立嘉義醫院做成人健檢,發現胸部X片異常,原本應該位於胸部中間的氣管,竟然歪到右邊,照電腦斷層後,一度懷疑是惡性腫瘤,胸腔外科開刀取出後,確定是罕見頸部支氣管束囊腫,不是腫瘤,病人目前已恢復健康。署嘉胸腔內科醫師林冠群表示,一名四十歲的男子,日前到嘉義醫院做健康檢查,胸部X光片竟呈現氣管往右偏移,原本是圓形氣管被不明物擠到右邊,再安排做電腦斷層掃瞄,確定男子頸部長了一個「東西」,會診胸腔外科外,認為必須開刀摘除,避免病情惡化。林冠群醫師表示,胸腔外科開刀後確認,男子是長了罕見的「頸部支氣管束囊腫」,而非惡性腫瘤,大小約5乘5乘3公分,重33公克;林冠群強調,支氣管束囊腫大多長在胸腔,很少長在頸部,因此很容易被誤診是甲狀腺腫塊或縱膈腔癌症。林冠群醫師指出,從各項檢查顯示,男子的囊腫已經壓迫到氣管,雖然患者並沒有感覺異樣,但是腫瘤如果持續增生,會造成呼吸困難,甚至阻斷呼吸,會有生命的危險,但病患因為到嘉義醫院健檢,在囊腫未危及性命前,就已經發現,開刀保住一命,說明平日健康檢查的重要。嘉義醫院強調,全民健康保險提供年滿四十歲的國民,三年一次免費的成人健康檢查,滿六十五歲民眾每年一次的成人健康檢查,請民眾多多利用,確保健康。另外,建議成年人,最好每年做一次胸部X光篩檢。

傷口隱形了! 疝氣修補術「不再留疤」

傷口隱形了! 疝氣修補術「不再留疤」

署立彰化醫院新技術「單一切口微創腹腔鏡手術」,讓手術後「不在留疤」,以往肚皮會因為疾病,留下長長的疤痕,現在經過醫療技術不斷的研究創新,繼微創手術3~4公分的傷口後,再以新技術隱形傷口,為民眾帶來手術新選擇。署立彰化醫院泌尿科周欣霈主任說,單一切口微創腹腔鏡手術,是結合微創手術及內視鏡,以人體原有對外的孔洞,如肚臍、口腔、陰道、肛門等,伸入特殊器械,穿透胃壁、陰道壁或直腸壁到要治療的病灶位置,直接以切除及取出,讓身體外表不會留下傷口。周欣霈表示,將原本使用腹腔鏡手術的3~4個小型切口,整合到一個0.5至1公分傷口,再裝置到單孔套筒讓腹腔鏡及特殊手術器械進入腹腔進行手術。單孔套筒具有安全、方便置入、不易漏氣及實用的優點,能保護傷口於術中不被手術之器械傷害。周欣霈指出,一位66歲先生,因右側腹股溝突出腫塊有2個月之久,在家人陪同到醫院門診,經過檢查後診斷為右側腹股溝疝氣,安排以單一切口微創腹腔鏡從肚臍處進行疝氣修補手術,手術後羅先生當天晚上就可以正常進食、下床活動。另一名27歲杜先生,左側陰囊痛了2天才就醫,檢查後發現是精索靜脈區張,同樣以單一切口微創腹腔鏡手術,由肚臍進入直接切除,術後第二天出院,兩位先生術後恢復良好,對隱形傷口很滿意。周欣霈指出,單一切口微創腹腔鏡手術的優點是,將傷口隱藏於肚臍,手術後幾乎看不到,就像無疤痕手術,而傷口引起的疼痛減少,但治療效果相同,通常術後當天就可以下床走路,傷口照護簡單,方便出院後照護,有效縮短患者術後恢復期時間,縮短住院天數,對於年紀大的人是一大福音。

為降低疾病傳染風險 台中醫院提倡「藥師在我家」服務

為降低疾病傳染風險 台中醫院提倡「藥師在我家」服務

文/台中醫院 藥劑科「我每個月都要搭公車到醫院拿高血壓和心臟病的藥,前兩個月台中醫院的藥師到我家來看我,除了關心我有沒有按時吃藥、吃藥後有沒有其他不舒服的情形外,還告訴我吃藥要注意的事情。方便的是,他們告訴我除了要回醫院複診、開藥外,另外兩個月的藥單可以在家附近的藥局拿藥、不必每次都到醫院拿藥。現在我已經在家附近的藥局拿藥,方便多了。」獨居的王伯伯開心的說。醫院是個疾病傳染的高危險場所。為了降低傳染風險,方便民眾及尊重醫藥分業,台中醫院在邵國寧院長指示下,醫院全力動員與台中市藥師公會積極合作,創造醫院與社區藥局連鎖合作,成立醫藥服務群,提供民眾最佳居家藥事照顧。藉由鼓勵慢性病連續處方開立,全面釋出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並由社區藥局提供詳細的藥物諮詢及在地化居家藥事照護,達到讓民眾領藥便利、省時、省錢又環保的目的。台中醫院與社區藥局藥師結合,除有藥師在地化優點(家庭藥師)外,院內的藥師還會進行社區弱勢居家用藥訪視、持續關懷本院就醫民眾用藥安全;台中醫院在各個關懷據點會舉辦社區用藥安全講座及用藥諮詢服務,並以台中市藥師公會為平台,與台中市社區藥局、診所藥師,共同推動大樓、社區用藥安全,計畫營造健康社區,提供民眾多元用藥諮詢、居家訪視,甚至如行動不變的弱勢族群,社區藥局更有貼心的「送藥到府」服務…等藥事服務,協助民眾用藥管理及藥品存放等正確觀念。民眾在社區藥局領藥不用擔心無法與醫院連結的問題;台中醫院在處方釋出後,會不斷的與社區藥局做雙向溝通,以了解民眾於社區藥局領藥後是否有其他的問題,更於居家訪視時傾聽民眾的需要及反應,以作為改善方向。而年長者更可以就近隨時諮詢用藥相關資訊;便利、省時、省錢又能提高民眾用藥安全,不但使得社區藥局成為「好厝邊」,民眾又能多一位關心、照顧他的專業藥師,而醫院也可以降低高診次病人重複看診及多重用藥的醫療問題;進而營造出三贏的局面。在未來更期盼能將處方釋出平台E化,就像使用ATM提款機一樣。民眾若有任何與慢性處方簽釋出、社區藥局領藥或其他相關用藥問題,隨時都可以與台中醫院藥劑科或社區藥局專業藥師諮詢,共同照護民眾的健康是我們責任。

顏損者失業是一般民眾的1.6倍 加入「陽光夥伴」一同支持臉部平權

顏損者失業是一般民眾的1.6倍 加入「陽光夥伴」一同支持臉部平權

陽光基金會日前舉辦「陽光夥伴」公益活動開跑記者會,發表由天后蔡依林與12名燒傷、顏損朋友共同拍攝的公益廣告,為顏損者發聲;蔡依林與華納在支持臉部平權主張記者會中,也與陽光代表們一起簽署宣誓書,共同呼籲大眾以行動關懷尊重顏損者、踴躍加入陽光夥伴。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臉部平權的意義是:不論顏面外觀如何,每個人都應受到公平的對待,陽光很高興這樣的理念,率先獲得藝人蔡依林以及華納公司的支持,希望能夠透過知名偶像的示範,影響大眾能夠平等的對待、尊重顏損者」。成立即將屆滿30週年的陽光基金會,仍時有所聞顏損者遭受不友善的對待,適逢就學階段的顏損孩童,因遭受同儕排擠而不願意上學;亦有顏損者應徵工作面試官馬上對他說:「我們已經找到人」等屢屢面試受挫的遭遇;依照98年度勞委會身心障礙就業統計,顏損者退出就業市場比例高達58.6%,是一般民眾的1.6倍,失業的顏損者中20.1%的人表示因為「一般人對身心障礙者之刻板印象」而無法找到工作;許多顏損者因為顏面外觀而喪失工作機會,或乾脆退出工作市場。為了讓顏損者獲得該有的人權與尊重,陽光基金會決定發起「陽光夥伴」公益活動,期盼民眾以行動支持推廣臉部平權,提昇社會對顏損者的友善環境,讓顏損者也可享有和一般人一樣在校園、職場以及社會上的平等對待;即日起,民眾可以上網搜尋陽光基金會,或電洽(02)2507-8006,與蔡依林一同支持臉部平權,加入陽光夥伴,簽署支持臉部平權、捐款支持陽光夥伴自信重建基金,同時可線上觀賞公益廣告、也可轉寄影片連結分享陽光夥伴訊息,幫助陽光朋友重拾自信、迎向陽光。「陽光夥伴」公益活動:http://www.sunshine.org.tw/sp/media_share.asp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