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乳癌標靶癌思停 歐:有其醫療價值

乳癌標靶癌思停 歐:有其醫療價值

針對先前媒體報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指出,標靶藥物「癌思停」(Avastin)對乳癌並無療效,將採取行動撤銷市場核可,對此,歐美兩國均針對癌症標靶藥物癌思停在治療轉移性乳癌成效上做出評估。癌思停(Avastin)為醫界首度利用抑制腫瘤血管新生為機轉的標靶藥物,歐洲藥物管理局在專家委員會(CHMP)審查多項研究結果認為,癌思停與化療藥物太平洋紫杉醇合併使用,在治療轉移性乳癌上有其醫療價值,因此,將持續維持癌思停與太平洋紫杉醇併用於轉移性乳癌治療在歐盟的適應症。不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在審查四項研究之後,建議廠商移除其治療乳癌的適應症,但目前美國的乳癌患者仍可與醫師討論是否繼續使用。針對此,歐盟藥物管理局發表聲明表示,肯定癌思停與化療藥物太平洋紫杉醇合併治療轉移性乳癌的醫療價值!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同日指出,在評估標靶藥物癌思停於治療乳癌的療效後,建議更改其於乳癌的適應症,不過其他適應症包括大腸直腸癌、肺癌及惡性神經膠質腦瘤並不受影響。癌思停用於治療轉移性乳癌,到底有沒有其效用,台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日前也表示,國內癌思停所核定用於治療乳癌之適應症為與化療藥物太平洋紫杉醇合併使用,可做為HER2陰性轉移性乳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目前會針對相關臨床實驗資料進行後續評估,但現階段患者治療選擇並不會受影響,患者仍可與醫師討論使用癌思停的必要性,但此用藥需自費,目前臨床上使用數量不多,患者出現嚴重副作用的狀況也少見,不過醫界也會針對相關臨床試驗資料進行評估。

「腎臟切片」只需十幾秒 醫師籲:切片過程並不複雜

「腎臟切片」只需十幾秒 醫師籲:切片過程並不複雜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腎臟科鄭暉騰醫師表示,日前一位56歲男病人,因下肢水腫二個月,並且發生手指指尖發紅、發黑,經判斷有嚴重蛋白尿,因腎病症候群而引起手指動脈血栓,病人接受腎臟切片檢查,而確立診斷為「腎絲球發炎」,服藥後,蛋白尿與下肢水腫減少,手指指尖血栓溶解,顏色恢復正常。另一位62歲男病人因腎功能不良求診,由於原因不明,建議腎臟切片檢查,然而病人並未接受,也沒有服用醫師所開藥物, 一年之後,腎功能惡化而接受血液透析治療。鄭暉騰醫師表示,一般人聽到腎臟切片,多半會誤以為是複雜且疼痛之手術。其實腎臟切片做法是在背部局部施打止痛麻醉藥,再用粗細約二厘米(或是0.2公分)的針,如同「打針抽血」的方式, 抽取腎臟組織,執行過程事實上只有十幾秒鐘,抽取前需先消毒皮膚,抽取之後需要加壓二十分鐘,全程約需要三十分鐘到一小時,做完後需平躺六小時。副作用最多的是局部出血,嚴重出血的情況約百分之一。鄭暉騰醫師指出,在某些情況下,醫師會建議腎臟切片檢查,例如不明原因蛋白尿合併水腫, 或是不明原因的腎功能惡化。一般除了單側腎臟(只有一個腎臟存在)、凝血機能異常或其它病人不能配合等禁忌症外,腎臟切片檢查為目前最能夠診斷出腎病症候群及嚴重蛋白尿的利器。總之,腎臟切片並不需要用手術刀切下腎臟組織,雖有出血風險,然而對不明原因之腎臟疾病,可提供治療方向。

癌症可預防!生活好習慣降低6成罹癌率

癌症可預防!生活好習慣降低6成罹癌率

癌症一直是全球死亡率的主因,每年被確診罹患癌症的病例達到1,270萬人,而每年有760萬人死於癌症,每年全球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比愛滋病、瘧疾和肺結核加總人數還多,若換算這個數字的恐怖程度,相當於整個瑞士人口,而世界衛生組織也呼籲,若不採取立即的行動,全球因癌症死亡的人數到2030年將增加到80%。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也反應台灣現況表示,在台灣癌症更是連續蟬聯十大死因之首,發生率或死亡率也逐年攀升,每年新增病例多達7萬多人,而平均每7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癌症,每13分鐘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儼然是威脅國人健康最大的敵人。賴執行長也呼籲不管政府或民間單位都有責任,應立即採取相關的行動,阻止癌症的發生與死亡數持續攀升。其實,有許多研究顯示,癌症是可以預防的,有3分之1的癌症死亡可以經由日常生活的預防來避免,另外,藉由早期的篩檢及治療還可以避免1/3的癌症死亡發生。賴基銘醫師說,預防癌症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台灣癌症基金會長年推動的癌症預防理念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相符,若能確實做到下列原則,將可以幫助降低6~7成因為癌症死亡的機率。賴醫師呼籲應遵循以下八大原則:遵循正確的飲食原則。維持健康的體重。規律的運動。限制酒精的攝取。避免吸菸及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避免過度日曬。避免癌因性的感染。早期篩檢及治療。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醫師強調,癌症已經被認為是和生活型態高度相關的疾病,在生活中力行上述的健康生活準則,確實做到戒菸、避免二手菸害、適量飲酒,加上「蔬果彩虹579」,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定期篩檢,相信不僅可以遠離癌症,也可以遠離文明病。延伸閱讀「防癌八大原則」: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2&id=377

顏面重覆抽痛食不下嚥 原是三叉神經痛作祟

顏面重覆抽痛食不下嚥 原是三叉神經痛作祟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媒體報導又有三叉神經痛(Trigeminal Neuralgia)的患者被當做是牙痛,連續拔了四顆、五顆甚至六顆牙齒卻還在痛,轉到醫學中心才被診斷出是三叉神經痛。接著一連串的檢查包括磁振造影,於是開始吃抗癲癇藥、抗憂鬱藥,如果還是無效,可能考慮手術或放射線刀手術(Radiosurgery)治療。先前媒體曾報導高雄有一位婦人因長期被三叉神經痛折磨,經過各大醫院治療未見改善,無法吞食,只能靠先生以流質灌食,病的只剩皮包骨。先生不忍妻子過著人間煉獄的生活,竟在父親節的前夕,忍痛加工結束妻子的生命,先生也吃上加工自殺罪名,真是人間悲劇。奇美醫學中心電腦刀中心主任張進宏表示,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嚴重的陣發性顏面疼痛,一陣一陣的、重覆的抽痛或伴隨以雷電般的刺痛感,這種疼痛非常厲害,部分患者甚至會茶飯不思。而由於三叉神經痛的表現與牙痛接近,故常被患者自認為是牙齒方面的問題而至牙科就醫,但做了相關的牙科治療後,卻未見症狀改善時,才被轉診至神經科接受治療。張進宏說明,三叉神經(Trigeminal nerve)為混合神經,也就是既含有運動神經又含有感覺神經。感覺部分收集來自面部和頭部的信息,運動部分則控制咀嚼肌。三叉神經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經,它的運動部分從腦橋與腦橋臂交界處出腦,再併入下頷神經,一同經卵圓孔穿出顱部。而三叉神經的感覺部分的胞體組成位於顳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經節,三叉神經節又分出三條分支(這也就是它叫三叉神經的原因),第一分支為眼神經、第二分支為上頷神經、第三分支為下頷神經,支配臉部、口腔、鼻腔的感覺和咀嚼肌的運動,並將頭部的感覺訊息傳送至大腦。張進宏解釋,典型的三叉神經痛多發生於單側的上頷神經和下頷神經,受影響的患者在輕觸、冷風吹或冷熱水敷於面頰或牙床部位時,會突然引起陣發性劇痛,甚至在進行日常活動像咀嚼、吞嚥或談話時都會產生疼痛的感覺。而非典型的三叉神經痛,患者的疼痛感覺通常是持續的鈍痛或者有灼熱的感覺,受影響的臉部區域範圍較大,通常不具觸發點。三叉神經痛在中、高年齡層的婦女較為常見,而這樣的嚴重顏面疼痛,也會對患者的生活作息造成很大的影響。三叉神經痛的成因在醫學上已經是相當清楚的,大部分的三叉神經痛是因為三叉神經在腦幹根部被血管壓迫造成短路所致;其他病因如多發性硬化症、腦幹腫瘤、帶狀皰疹、牙痛等,也可能會引起類似三叉神經痛的症狀。在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方面可分為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兩大類。藥物治療應為第一選擇;但若藥物治療無效或患者因服藥而產生副作用,則需停止服藥而考慮手術治療。張進宏進一步說明,手術治療可採用微血管減壓顯微手術(Micro 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這項手術發展至今已經超過三十年,它的優點是治療效果良好,比較不容易導致重大面部麻木。但手術可能會有感染、動脈或顱內神經受傷及顱內出血的風險;而有少數患者則有醫療禁忌症,或個人因素需避免侵入性手術。如果不想開刀,或者是年紀太大,又或者有其他疾病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時,可考慮放射線刀手術治療。張進宏說,奇美醫學中心從兩年前開始採用電腦刀(Cyberknife)進行放射線刀手術治療三叉神經痛,這是一種非侵入性、不用開刀的治療方式,病人只需於門診接受治療。電腦刀治療時可以精確地瞄準三叉神經,給予一個適當的輻射劑量來進行治療,雖然術後也可能造成半側臉部感覺稍差,但確實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疼痛的症狀。

羊膜腔內注射MTX成功治療子宮頸懷孕案例報告

羊膜腔內注射MTX成功治療子宮頸懷孕案例報告

子宮頸妊娠是一種罕見和異常形成的異位妊娠,懷孕發生率估計為1:2400至1:50000,如果不及早發現和治療,往往因為棘手的出血問題,必須進行子宮切除手術。「Methotrexate廣泛用於治療滋養細胞疾病,最近可被用來成功的治療輸卵管間質和宮頸異位妊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有一成功案例,這位孕婦在懷孕7週時被診斷出子宮頸妊娠,並接受在羊膜腔內注射Methotrexate藥物治療,以抽血測β-HCG濃度來追蹤病情變化,於注射後72天β-HCG濃度回復正常(< 10mIU/ml)。治療後13個月再度懷孕,足月剖腹生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醫師陳英傑指出,子宮頸妊娠發生的條件,例如以前有接受治療性流產、Asherman症候群、前胎剖腹產、暴露在己烯雌酚(DES)、有子宮肌瘤和行體外受精者易發生。診斷標準:例如月經週期延遲後的無疼痛性子宮出血、一個比子宮底部還大的柔軟子宮頸(簡稱「沙漏」子宮)、懷孕胚胎牢固附著在宮頸管、一個密閉的子宮頸內口、一個半開的子宮頸外口。超音波診斷方式:子宮腔無內容物或假的胚胎囊、子宮內膜蛻膜轉化與結構緻密迴聲、瀰漫性子宮壁結構、沙漏形子宮、子宮頸管膨脹、子宮頸管妊娠囊、胎盤組織在子宮頸管、密閉的子宮頸內口。鑑別診斷法:正在流產狀態、子宮頸癌、子宮頸或粘膜下子宮肌瘤脫垂、滋養細胞腫瘤、前置胎盤、低位性胎盤。治療方式:外科治療例如Shridokar環紮術、子宮頸內插入一條30毫升導尿管、血管造影動脈栓塞術、子宮動脈或髂內動脈結紮術、子宮切除術。內科治療例如於羊膜腔內或肌肉注射MTX治療,羊膜腔內注射氯化鉀注射液等。陳英傑說,治療子宮頸妊娠成功的策略,為避免子宮切除及讓孕婦生育能力得以保存。

一知半解的「過動症」 小心易忽略孩子治療黃金期

一知半解的「過動症」 小心易忽略孩子治療黃金期

「我跟你說喔,我們家志明有多麻煩你知道嗎?學校老師說他上課總是看著窗外發呆,下課又橫衝直撞,三不五時又和班上同學吵架,嚴重影響上課秩序。」「哎唷!拜託!我們這些鄰居從小看他長大的,都馬知道他就是從小比較皮一點而已,這有什麼了不起!老師真沒經驗!」「可是學校老師跟我說,他覺得志明很可能是過動症的孩子耶!還叫我帶去醫院給精神科醫生診斷一下!我該怎麼辦啊?」「什麼,你就因為這樣要帶他去精神科喔?他哪有過動啊?我看他在你家裡看電視都很專心啊!老師會不會太窮緊張?孩子本來就是要教訓才會學乖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心智科醫師蔣立德說,經過這幾年的推廣與衛教,「過動症」這個名詞已經逐漸廣為人知,但是相信仍有許多人對它感到陌生,也有人即使聽過這個診斷,但仍抱著懷疑的態度,甚至在一知半解情況下,忽略了孩子的症狀,以至於錯過處理的黃金時期。您家的孩子也有類似狀況嗎?如果是的話,蔣立德建議您帶到醫院接受一下專業評估。蔣立德解釋,「過動症」全名為注意力缺乏過動症(簡稱為ADHD),在兒童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盛行率很高的疾病,大約有8%左右。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最新統計,全美約有三分之二的過動兒接受藥物治療;然而在臺灣卻只有兩成的個案被帶來醫院診斷,更遑論接受完整治療的比例!他表示,ADHD的孩子往往在學齡前就會在不同場合中,出現以下兩類特殊表現:在注意力缺乏方面,可能會以忘東忘西,常恍神,難以規劃事情,並且無法密切注意事物的細節來表現。 在過動以及衝動控制的困難方面,則可以見到愛講話,甚至常常插嘴,坐不住,沒有耐心等行為問題。蔣立德指出,目前最被醫界廣為採納的罹病機制,是神經傳導理論,也就是掌管腦部注意力功能的多巴胺神經傳導系統的活性發生問題。因此,罹患ADHD的個案,可以接受利他能(Ritalin),專思達(Concerta),思銳(Strattera)等藥物治療。除了集中注意力以加強學習效果外,也可幫助矯正部分行為,減少坐不住、缺乏耐心等問題。在腦部逐漸成熟之後,孩子自己發展出各種適應環境的技巧,許多人即使逐漸降低或停止藥物治療,影響日常生活層面也不大。除了藥物以外,行為治療也佔了非常重要角色。畢竟藥物只能協助控制部份症狀,至於一些從小養成的習慣,仍然需要家長更加費心教導。若遇到進一步困難,也同樣可以到醫院尋求更進一步的心理治療或衛教諮詢。他還說,過去大家往往會有個迷思:過動症是會自己復原的,所以其實不用去處理。然而,這些症狀真的會自己消失嗎?根據最新研究結果發現,有一半左右的症狀,的確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緩解,但是特別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上,往往會從兒童期延續到成年之後。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統計,沒有經過藥物治療的孩童,在生活過程中,往往有更高的比率合併其他精神疾病:他們可能因為時常犯錯,陷入緊張情緒,而產生焦慮症;可能因為自信心的長期低落,衍生出憂鬱症;甚至有可能在衝動控制不佳的情況下,在青少年期產生十分嚴重的對立反抗問題,或是行為偏差,造成難以挽回的結果。身為父母,豈可輕忽其嚴重性!而這也是該院區一直積極推動過動兒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蔣立德提醒,如果這些症狀已經影響孩童的學習功能,或是日常生活,就有必要諮詢精神科醫師,藉由醫院專業團隊詳細評估,方能早期作出正確診斷,了解此注意力分散特徵,究竟源自於注意力缺乏過動症,或是因為其他不同情況,並針對各種病因給予最適當的治療與協助。

草莓新兵不耐操?原來肌肉被自身免疫攻擊!

草莓新兵不耐操?原來肌肉被自身免疫攻擊!

新兵日記的草莓新兵有機會就整班一起摸魚,常常被班長罵到臭頭。在現實生活中,也有新兵一出操馬上氣喘吁吁、臉色發白,常被罵不耐操、不團結!但有位大專兵,卻是因某次呼吸急促送醫後,才終於找到病因,原來是肌無力症!中山醫院神經內科陳主任表示,肌無力症(Myasthenia Gravis簡稱 MG)是一種目前尚無法根治、且不容易被發現的疾病,在台灣甚至被列為重大傷病之一。雖然女性的比例多於男性,於臨床上也會遇到男病患,曾有位病患是年輕的大專兵,老是被班長罵不耐操,剛開始病患也以為自己是草莓族,直到有一次因為感冒導致肺炎呼吸急促送醫,治療多日之後,仍無法將呼吸輔助管子拔掉,經過神經內科會診後,才發現原來是肌無力作怪!肌無力症因患者體內的免疫統,製造出不正常的乙醯膽鹼受體抗體,導致原本要抵禦外敵的免疫系統,轉向攻擊患者神經肌肉交接處上的乙醯膽鹼受體,才讓肌肉出現無力現象,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南部某大學醫院的神經科主治醫師說明,之前遇過一位高職女生,常常晚餐不吃,家人原先以為女學生因為愛漂亮,為了維持身材而不吃晚餐,直到有一天晚餐完全無法吞嚥,才被家人帶到急診室。據家人表示,女學生最近兩個月來常常吃不下飯,越來越瘦,體重減了將近十公斤。病人自己說都是晚餐吃不下,早餐和午餐還勉強可以吃,但下午開始連水都吞不下,常常嗆到。外觀上看起來,她下巴因無力而下垂,嘴巴開開的,沒有辦法吞下自己的口水而一直流出來,說話有氣無力的,看起來很難過的樣子。此外,女學生還有一個特殊現象,早上上學時可以自己走路去學校,完全沒有問題,但下午放學時常常走一小段路就走不動了,休息五到十分鐘才能再走一小段路,有幾次甚至是因為延遲太久沒回到家,家人出來找到她才載回家。於急診室做注射藥物的診斷試驗後,確定罹患罕見的肌無力症。醫師表示,近幾年來常有其他科別醫師要求會診,這些病患是以吞嚥困難導致體重明顯下降而來住院檢查,有些甚至已經合併呼吸困難而插管住在加護病房,經過適當的檢查後診斷出重症肌無力。醫師強調,重症肌無力最常見的症狀是眼皮下垂,因此醫師們都知道,遇到不明原因眼皮下垂的病人,要先轉介到神經科就診,看看有沒有可能是肌無力症。但是,大約有30%~40%的重症肌無力病人,並不是以眼皮下垂為開始的症狀,他們常常是以全身無力、吞嚥困難、稍為運動就喘不過氣來等症狀來表現,這些症狀與很多其他的疾病非常類似,因此常常會延遲診斷出來,如果延遲太久造成其他的併發症,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因此這些病人在檢查是否有喉嚨食道、肺部或心臟疾病,或者因為體重快速下降懷疑是否有惡性腫瘤時,不要忘了週邊神經肌肉系統的疾病,由其是肌肉無力的症狀時好時壞,更要檢查是否為肌無力症。目前肌無力症可用藥物或是手術方式治療,常見的治療藥物如Mestinon美定隆(大力丸),類固醇,或進行血漿分離術治療,而手術常見方式為胸腺切除手術等,只要定期配合治療並改變生活方式,想要回復正常生活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春節期間 呼吸道感染人次再創高峰

春節期間 呼吸道感染人次再創高峰

今年農曆春節期間五天連續假期,羅東博愛醫院急診24小時服務。根據院方7日統計,今年五天年假期間,就診人次高達2,332人次,較去年同期1,485人次,增加847人次。其中,呼吸道感染位居第一名,多達860人次求診,腸胃疾病與跌倒、意外傷害分居二、三名。羅東博愛醫院指出,今年農曆春節期間,呼吸道感染、腸胃疾病及跌倒/意外傷害,仍位居求診項目的前三名。其中,二月二日(除夕)到二月六日(初四)五天年假之中,因呼吸道感染就診多達860人次,佔36.88%,與去年除夕至初四期間共360人次因呼吸道感染求診,佔24.24%相比,高出許多。急診醫學科許智翔醫師表示,今年農曆春節期間,A型流感與諾羅病毒大流行,家庭聚會增加群聚感染,放假期間一同外出旅遊或出入人潮眾多之處,也增加傳染的機會。許智翔醫師提醒民眾,未來幾天將有另一波冷氣團報到,心血管疾病患者請注意保暖;孩童以及老人最好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的次數,且出門時儘可能戴上口罩,並養成常洗手的習慣。一旦有發燒、倦怠、喉嚨痛及肌肉痠痛等症狀,應即就醫。小兒科簡仁宗醫師則說,農曆春節期間小兒科求診以流感就診居多,往年流感高峰期是十一、二月,今年則落在一月。加上過年前寒流一波接一波,過年期間雖然天氣轉好,但家庭聚會與出外旅遊,均增加感染的機會,他提醒家長有感冒症狀,務必先戴上口罩,以免傳染給小朋友。延伸閱讀「諾羅病毒的感染症狀」及民眾求診統計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886

今年春節正值流感高峰期 你也趕流行嗎?

今年春節正值流感高峰期 你也趕流行嗎?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多元流感監測系統資料顯示,類流感急診就診率持續上升,國內流感疫情進入高峰期;自1月25日起~2月底止,放寬公費藥劑使用條件,包括將類流感患者之危險徵兆增加「高燒持續48小時以上」,以及新增「流感患者之共同居住成員有類流感症狀者」均可使用公費藥劑,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積極協調轄內診所納入合約配置點,提供就診用藥之可近性、便利性,截至100年2月1日下午2時止,共計有110家醫療院所加入提供公費克流感藥劑,其中提供急診服務之醫院計有20家,民眾亦可查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選擇住家附近之醫療資源就醫,如有異動衛生局將隨時更新,若仍有疑問歡迎洽詢衛生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目前克流感並非健保常規給付項目,因此公費克流感僅配送於合約配置點,民眾若於非合約配置點就醫則需自費使用克流感。衛生局同時籲請非合約配置點之醫療院所,如遇符合公費藥劑使用條件之流感患者,應協助轉介至附近之合約配置點,共同維護民眾健康,亦避免衍生費用爭議。流感病毒的傳播主要以飛沫傳染、接觸傳染為主,今年春節期間剛好正值流感高峰期,預估一週約有10萬人因類流感症狀就醫。春節期間南來北往,搭乘長程大眾運輸工具如高鐵、火車、客運等,由於人潮擁擠,且窗戶常因天冷或開空調之緣故而緊閉,空氣較不流通。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如有發燒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配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打噴嚏時,應用衛生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無衛生紙或手帕時,可用衣袖代替,衛生紙使用後應丟棄至垃圾桶;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應澈底清潔雙手等。健康的人在乘車期間,亦應保持手部清潔,並注意勿觸口鼻。延伸閱讀「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對象」一覽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888

又見一氧化碳中毒悲劇!居家門窗應保持通風,以免憾事發生

又見一氧化碳中毒悲劇!居家門窗應保持通風,以免憾事發生

春節期間,更要注意居家的安全,童綜合醫院急診室發現每年的節慶都會有民眾因為一氧化碳中毒緊急送醫的案例。日前上午(2/7)清水一戶民宅疑似發生一氧化碳中毒送2名病患前來就醫,一名12歲的男童到院時已四肢僵硬,經緊急搶救仍回天乏術,65歲的阿嬤;經搶救所幸挽回寶貴生命。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治醫師曹智禎表示,65歲的阿嬤到院時,已意識不清,經檢查發現一氧化碳中毒,經緊急搶救,使用面罩給予100%氧氣治療,病情較為穩定,安排住院接受高壓氧治療。曹智禎醫師表示,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常讓人無法查覺,由於它的無色、無味讓人措手不及,等到發現時往往悲劇已發生,臨床上也常發現集體中毒或一家人全部發生中毒的情事,所以,一氧化碳中毒可說是天氣冷的隱形殺手。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大多為頭暈、噁心、想吐,有些患者會出現腸胃炎的症狀,嚴重者會意識不清,可能成為植物人,甚至危及生命。在急性中毒的病患中,有3%會產生永久的後遺症,如智力減退、大小便失禁等,大多在2~3週後出現這些症狀。所以,呼籲民眾一定要正視這個問題。曹智禎醫師提醒民眾洗澡或吃火鍋要特別注意,儘量不要緊閉窗戶,一定要打開窗戶,保持空氣的流通,除此之外,應儘量把熱水器裝在室外,瓦斯要記得關掉,以降低意外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