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中藥該怎麼用吃才正確?藥師提醒四大要點

中藥該怎麼用吃才正確?藥師提醒四大要點

「藥」發揮療效能治病,但也有其副作用,近年來民眾接受中醫治療服用中藥機會也愈來愈多,中藥也是「藥」,一般民眾較容易疏忽中藥用藥安全。因此如何正確的使用中藥,才能確保藥物療效及安全。天主教聖功醫院藥劑科郭美雪主任提出四大要點,叮嚀對於中藥用藥正確關念。就診時應告訴醫師的事:若您曾經服用中藥、西藥、食物或對其他物品引起過敏反應或身體異常表徵。若您有計劃懷孕或已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若您正在服用西藥或健康食品,一定要告訴醫師,建議提供藥物名稱。領藥時注意事項:確認藥袋姓名,當面點清藥品種類及數量。看清楚藥袋指示藥品名稱、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問清處使用方法,口服中藥有分為:藥粉、藥丸或沖服、煎服,外用中藥有貼片、塗擦不同使用方法。服藥期間注意事項:服藥時配白開水勿與牛奶、咖啡、果汁或飲料併服。服用中藥時,需與西藥間隔1小時,藥袋保留至藥品用完。遵照醫師、藥師指示服藥的時間和次數,勿擅自停藥或減藥量。勿將藥品送給他人服用以避免發生意外。服藥後若出現新的症狀或徵象,可以請教醫師或藥師。中藥藥品保存:藥品如未特別註明時應存放在陰涼乾燥處,避免熱與陽光的直曬。藥品須在期限內服完,過期或變質、變色的應避免服(使)用。藥品置放孩童不易取食之處,以免誤食發生意外。藥品應放在原有藥袋內,避免與其他藥品同放。郭美雪說明,正確的中藥用藥觀念維護民眾用藥安全,是身為藥師的期盼,希望每位病人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與服務。用藥如有疑問,建議與中醫師或藥師諮詢,以確保用藥安全。

補充孩子的體能 家長小心幫讓寶貝補過頭

補充孩子的體能 家長小心幫讓寶貝補過頭

「噹~噹~噹~」放學囉!您可曾注意到孩子回家途中所吃進去的東西,是營養點心還是垃圾零食呢?您知道這些營養點心對孩子的好處是哪些嗎?垃圾零食又會造成哪些壞處呢?在兒童節前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營養師詹雅涵特別設計「兒童點心燈號」,呼籲家長慎選健康點心,讓孩子吃的開心又營養。詹雅涵指出,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期間,活動量高,但胃容量小,如果只吃三餐,很難滿足所需的熱量及營養素,且一次吃太多食物不僅會讓孩子對食物產生抗拒感,也可能會造成腸胃消化不良,所以兒童餐點建議每日4~5次,除三正餐外,可搭配1~2次點心為宜。詹雅涵說,點心與零食是不同,「點心」是補充孩子三餐中攝取不足的熱量與營養,除了避免正餐吃的過多,補充二餐間熱量,維持兒童的好體力及學習力,還能增添許多生活樂趣。但是「零食」是不定時、不以營養為目的的食品,且大多為高油、高鹽、高糖、高熱量又缺乏營養素的食物。零食不能補充正餐之外的營養素,吃多了容易影響正餐食慾、營養不均衡,很容易使孩子體重增加,養成孩子重口味的習慣。她提出以下三項健康吃點心的原則:點心可視為正餐的一部份,每日1~2次。熱量不可太高,每日總熱量的10%為宜,每次約100~200大卡,以補充營養及糾正偏食為原則。 點心時間最好放在正餐前兩小時,以免影響正餐食慾。 以少油、少鹽、少糖,以及適量蛋白質、健康油脂的新鮮天然食物為主,避免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可樂、奶茶、巧克力等。 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攝取頻率應小於每週一次,並搭配蔬菜、水果或奶類,以求營養均衡。詹雅涵表示,每天給孩子變換不同種類的點心,偶爾想吃點不同的食物時,媽咪可以親自為寶貝製作,例如十穀漿是個不錯選擇,製作方法詳如下列食譜。詹雅涵也提供了以市售食品搭配的健康點心供媽咪們參考,每組熱量約200大卡,蛋白質3~7公克、脂肪<6公克、醣類<30公克,例如:低脂奶(優酪乳、低脂優格)200cc多穀蘇打餅乾3片、低糖八寶粥255公克、三角飯糰1個、雞蛋沙拉吐司1片+100%果汁125cc、低糖高纖豆漿300cc+水果1份、皮蛋瘦肉粥380公克。這樣孩子不僅吃得愉快,也兼顧到營養素的提供,讓點心既健康又營養,補充孩子體能,也讓家長更放心喔!延伸閱讀「市售點心紅綠燈/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154

注意!5歲以下幼童是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危險族群

注意!5歲以下幼童是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危險族群

肺炎鏈球菌為引起全球人類感染性疾病及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全球每年約有10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因感染而致死。其所包含的90多種血清型中,現以19A型為全球醫學界密切觀察的焦點血清型。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在國內,19A近兩年來盛行率大幅成長,成為主要感染型,佔總體肺炎鏈球菌侵襲性感染之2~3成!同時根據「嬰兒與母親雜誌」日前進行的最新千人網路調查結果顯示,雖有近七成父母考慮讓孩子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卻更有高達七成以上父母其實並不知血清型19A型的「三高」特性,以及可能致命的危險性!呂俊毅醫師呼籲,若感染肺炎鏈球菌,因初期症狀與普通感冒類似,家長容易輕忽;尤其血清型19A型具病程極短之特性,加上國內菌株抗藥性高,往往一發病即相當嚴重,家長不可不慎,應及早施打保護範圍最廣泛的疫苗才是最佳預防之道。「肺炎鏈球菌」除了可能導致中耳炎、鼻竇炎,嚴重情況則可能造成侵襲性感染,惡化造成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甚至危及性命,尤其5歲以下幼童為高危險群。由許多醫院的重症案例發現,肺炎鏈球菌對於兒童的危害日益嚴重,其中以19A血清型為禍首!19A型並非突然出現,近年因接種7價疫苗而被抑制的該七類血清型於門診中愈來愈少見外,其餘血清型相形之下則顯得日益增加。呂醫師進一步說明,7價疫苗未上市前,受該特定七種血清型所感染的案例佔總體七至八成,而今,單就19A血清型即涵蓋高達三成左右的染病率,盛行率可謂相當高。由於許多醫院出現重症案例,血清型19A對於幼童的危害日益嚴重!因此,若父母親為2歲以前的幼童在選擇疫苗接種時,應同時考量到疫苗所涵蓋的血清型是否符合當地肺炎鏈球菌感染流行病學的需求。當然,對於已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的嬰幼兒,也需要同時考慮是否可以銜接新的結合型疫苗,以取得最多血清型的保護。目前已有臨床實證,之前曾以七價疫苗進行接種的兒童於疫苗接種時程內,可隨時以新的十三價疫苗取代以完成疫苗接種時程。 根據嬰兒與母親雜誌於2011/3/14~2011/3/22期間透過網路進行「肺炎鏈球菌認知調查」,回收問卷1,000份,有效樣本數976,其中女性佔91%。調查結果發現,在台灣幾乎所有父母(99.7%)皆認為讓孩子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為「重要」或「非常重要」,但真正對19A血清型的高抗藥性和嚴重性有所認知者,不到三成。台灣五歲以下的嬰幼兒都是容易得到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危險族群。兒科醫師常常看到這個年齡層的寶寶,在咳嗽發燒幾天以後,症狀持續惡化轉變成肺炎。其中更有部分個案會進一步演變成大葉性肺炎合併肺膿瘍,這些嚴重的個案當中很多都是19A的肺炎鏈球菌感染。部分個案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以清除積膿,或者因為嚴重呼吸衰竭而必須使用葉克膜,更有不幸死亡的案例。有鑒於類似個案逐漸增加值得關注,嚴重性更需要積極預防,呂醫師再次提醒,根據台灣疾管局2009年資料,台灣地區主要菌株血清型以 14、19A、23F、19F、6B、6A 及23A七種為主,但血清型19A型是近年來盛行率最高的肺炎鏈球菌感染,因高侵襲性及高抗藥性等特性,導致致死率居高不下,希望政府及醫學界都可以正視這個問題,避免民眾因不知其特性而延誤就醫時間導致病情加遽;國內即將上市的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提供更全面、更廣泛的防護,應及早施打,給小孩更廣泛的保護。

「心因性猝死」突然意識喪失到死亡一小時內

「心因性猝死」突然意識喪失到死亡一小時內

據上月媒體報導,新竹縣東元醫院34歲男護士,於開車途中身體不適猝死駕駛座,坐在身旁的女友立刻打119,並為男友做CPR,再送往醫院急救,可惜最後仍救不回一條年輕生命。在法醫相驗遺體後,確認死亡原因可能與死者身材較肥胖、心室顫動有關。心臟科醫師說,去年至今發生多起職場過勞死事件,亦可能為心因性猝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中行解釋,「心因性猝死」是指在沒有其他明顯原因下,因心臟血管系統問題,突然意識喪失並在一小時內非預期性的死亡。統計上,三份之二的非外傷性猝死(Sudden non-traumatic death)是心因性的。林中行指出,心因性猝死約八成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大部分是因為2條以上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肌梗塞。心因性猝死中,75~80%的心律一開始是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林中行說,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抽煙、老化、男性、遺傳等。根據去年10月份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一篇關於男性心因性猝死的論文指出,抽菸長達十年以上,會增加心因性猝死症27%的風險。家族中有冠心症病史者,會增加62%的風險,第二型糖尿病會增加75%的風險。高血壓患者之收縮壓每上升10毫米汞柱,會增加13%的風險。接受心肺功能體適能量檢測,每增加一個新陳代謝等值量(MET),會降低心因性猝死症22%的風險。林中行提醒民眾,平常如有容易喘氣、半夜需端坐呼吸、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暫時性失去意識、水腫,就要小心是不是有心臟問題。有些病患在死亡前,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昏厥等徵兆,但是有些病人沒有任何徵兆,所以需做好平時預防。林中行表示,一般預防主要是針對前述的危險因子,要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戒菸、增加活動量、攝取少量酒精、減肥等…。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控制危險因子、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是預防猝死的第一步。林中行提醒民眾,冠心症是心因性猝死的主因,因此好好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並避免抽菸,可有效減少心肌梗塞發生。在生活習慣上,抽菸及肥胖都會增加猝死機率,情緒上的壓力也與猝死發生有所關連。延伸閱讀「心因性猝死」: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56

內臟完全相反?6旬嬤罹患罕見「完全性器官轉位」

內臟完全相反?6旬嬤罹患罕見「完全性器官轉位」

心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施行心臟外科手術更是一門精密的學問,但如果患者器官位置與常人完全相反時,醫師必須像開倒車一般進行手術,治療的難度更是加倍。家住大甲的66歲的熊陳寶玉女士去年12月因持續性心絞痛而至光田醫院心臟內科夏治平主任的門診就醫。照完胸部X光後,院方竟發現患者心臟在胸腔的中間偏右,經詳細檢查後確認陳女士是極為罕見的「完全性器官轉位」病患,發生率只有萬分之一。接受心導管檢查後,夏治平主任診斷出患者心臟最重要的一條血管──左前下降枝(這時候在心臟的右側)有80%的阻塞。但因為病人器官解剖構造上的異常,無法透過心導管手術打通阻塞的動脈,因此立即會診心臟血管外科郭達智主任,研議是否可進行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經醫師團隊與病患及家屬溝通後,郭達智主任於兩天後為器官「顛倒併」的患者進行了極為困難且罕見的的右內乳動脈與冠狀動脈左前下降枝的吻合術,解除了患者心肌梗塞的危險。患者陳女士回憶自己三十幾歲時曾照X光檢查,就發現胸腔的器官位置顛倒,當時某醫院的醫護人員還一度以為是機器故障,花了不少時間檢查機器。不過自己活到六十幾歲,器官位置的問題從來沒困擾過她,所以這次來看診時還一時忘了這回事,沒事先告知醫師,她也特別要感謝光田的心臟科醫療團隊妙手回春,讓她重獲心生。心臟血管外科郭達智主任表示,器官轉位(situ s inversus)是指身體的內臟器官如心臟、血管、肺臟、肝臟、脾臟、胃腸消化道等胸、腹腔內的器官不是在正常的位置,而是左右顛倒。這是一種自體隱性遺傳的疾病,發生率约為1/10,000。郭達智主任進一步指出,一般內臟正常的位置是:心臟在胸腔的中間偏左、肝臟在腹腔的右上方、胃在腹腔的左上方、脾臟在腹腔的左上方而盲腸在腹腔的右下方。而在器官轉位的人身上,心臟在胸腔的中間偏右,心臟本身的冠狀動脈也與一般人冠狀動脈位置剛好相反。肝臟和脾臟的位置對調,盲腸在左下方,其他器官如肺臟、大血管等位置也會對調。一般民眾在做胸部X光如果發現心臟跑到右邊,主動脈弓及主動脈圓突(knob)也在右邊,胃內空氣的影像也在右邊,那麼有完全性內臟轉位的機率就很高了。依據統計,完全性的內臟異位約有3%~5%的個案合併先天性心臟病,熊陳寶玉女士經術前檢查未發現有先天性心臟病。反而是因為心臟的冠狀動脈左前下降枝在於右胸,右心房在左胸,主動脈卻又偏向左邊,造成施行手術者宛如要倒著開車般,增加了手術的困難度。而遍查國內外醫學文獻,亦發現此種為完全性器官轉位病患實施心臟動脈繞道手術的案例只可以用「極為罕見」來形容,討論重點也皆聚焦於如何以最佳的手術臺配置以及手術者位置來突破因患者心臟及血管異常而帶來的問題,並於最短時間內完成手術。在光田綜合醫院心臟科團隊的全力搶救下,陳寶玉女士手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已返家生活如常。

重金屬含量高的中藥 易影響腦肝腎

重金屬含量高的中藥 易影響腦肝腎

為維護市民消費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特針對市面上中藥房、蔘藥行及中醫診所之中藥材飲片進行抽驗,檢驗重金屬含量,結果均符合公告之限量標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9年度執行中藥材抽驗專案,檢驗重金屬鉛、鎘、汞、銅、砷等5種重金屬。經查砷含量均在行政院衛生署公告限量範圍內(2ppm)。依據行政院衛生署98年7月22日署授藥字第0980001932號函公告:藥事法第21條第3款所稱「藥品中一部或全部含有污穢或異物者」於中藥材部分,訂定「地龍等中藥藥材含污穢物質之限量」,並自中華民國99年1月1日生效。不當使用含有重金屬之產品,容易對人體腦、肝、腎等各器官組織造成負擔及傷害,(各種重金屬可能對人體產生之副作用)。衛生局為維護市民用藥安全,特以專案執行中藥材抽驗計畫,倘業者販售含重金屬超量之中藥材,枉顧消費者之健康,經查證不法屬實,將依違反藥事法第21條規定:本法所稱劣藥…第三、藥品中一部或全部含有污穢或異物者,並以藥事法第90條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若民眾有疑問,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1043。衛生局再次呼籲消費大眾,最近寒流不斷來襲,民眾在此期間使用進補養身的中藥材,應諮詢合法中醫師或是合格中藥商業者,購買合法之中藥材,才能真正達到調養身體的效果。延伸閱讀「重金屬限量標準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129

「預防三高四癌」社區整合篩檢一次全到位

「預防三高四癌」社區整合篩檢一次全到位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今年(民國100年)3月~9月於12區特別精心規劃了61場社區「整合性預防保健篩檢」活動。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參加。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均為98年臺北市之十大死因,約占所有死亡人數的58.3%。但此類慢性疾病可透過定期篩檢,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民國98年癌症為臺北市民十大死因第1位,另依臺北市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統計資料顯示肝癌,大腸癌、女性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分別位居臺北市主要癌症死因之第2位、第3位、第4位、第8位及第9位。民國93年至98年,北市因大腸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19.73上升至22.64,乳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15.2上升至17.49,口腔癌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5.26上升至5.66,子宮頸癌自84年開始篩檢,已有不錯的成效,死亡率由每10萬人口6.51下降至5.11。上述5項癌症均具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良好等特性。台北市衛生局提醒市民朋友平日除攝取均衡飲食、養成規律運動外,也不要忘了每年要定期接受健康篩檢。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參加社區整合篩檢活動,相關活動訊息請洽台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延伸閱讀「篩檢小常識」: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30

「邁向健康減重宣言」第三屆社區健康纖體營在羅東起跑

「邁向健康減重宣言」第三屆社區健康纖體營在羅東起跑

羅東博愛醫院第三屆免費社區健康纖體營起跑。宜蘭縣環保局、羅東鎮公所、宜蘭地檢署、卡法咖啡簡餐隊、新和會計事務所、聯禾有線電視等六隊代表三月下旬參加宣誓活動與說明會,各隊以表演與影片來展現減重的決心,與會人員更當場簽署「邁向健康宣言」允諾身體力行成為宣導健康減重的大使。 羅東博愛醫院社區健康纖體營堂堂邁入第三屆。2009年第一屆6隊、60人成功減重219公斤。2010年,第二屆5隊、50人成功減重167公斤。第三屆開始報名後共有10隊報名,選出6隊參賽。未來的三個半月(8週的減重期以及6週的維持期),羅東博愛醫院的減重醫療團隊將提供免費的飲食衛教諮詢與3次抽血檢驗服務等,各隊也可以向院方訂購健康輕食餐盒(需自取自費)。 各隊的代表並共同簽署「邁向健康減重宣言」,允諾配合營養師的專業建議,並一定會身體力行,也會參加說明會與營養諮詢,並願意對外宣導健康的減重觀念。 羅東博愛醫院社區醫學部張賢政主任表示,前兩屆的經驗告訴大家參加社區健康纖體營體重、腰圍會瘦下來,血脂肪也會降下來,因此在這裡恭喜大家參加社區健康纖體營,未來將會更健康。也希望大家學會了健康的減重方式可以告訴更多人,成為健康減重的宣導大使。 其中,卡法咖啡簡餐隊隊長簡淑蘭因為體重過重而出現睡眠障礙的問題。在醫師的鼓勵下,到博愛體重控制諮詢門診看診,並成功瘦下來。簡隊長表示,參加兩個月的體重控制諮詢門診,從85公斤減到74公斤,褲子也從XXL穿到L號。不僅解決睡眠障礙,現在背孫子也不會喘。她笑說,減掉的體重幾乎就等於一個孫子的體重。

挑選有色隱形眼鏡 應注意有通過衛生署核准之產品

挑選有色隱形眼鏡 應注意有通過衛生署核准之產品

新聞報導指出,有國內醫師抽樣調查有色隱形眼鏡,切片檢視後發現多數產品染料都是塗在鏡片表面,而非依規定包覆在鏡片中,因而有染料接觸眼睛造成過敏等疑慮。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說明,有色隱形眼鏡亦屬醫療器材管理,廠商申請產品上市許可時,其使用染料之安全性均經確認,亦均為美國FDA已核准使用於隱形眼鏡之染料。此外,目前國內外亦未規定染料須包覆在鏡片中,但必須提供相關試驗資料證明鏡片成品之安全性,包括:色素溶出、家兔眼刺激、細胞毒性、急性毒性試驗等。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再次提醒民眾在購買或使用隱形眼鏡時,應選擇經衛生署審查通過並領有醫療器材許可證之產品,勿輕信購用來源不明之商品,亦不要在網路、型錄及電視購物等非實體店面購買。在配戴之前務必請教專業的眼科醫生,還有做好清潔工作,感覺眼睛或鏡片異常時應立刻至眼科檢查,才是保護眼睛的不二法門。衛生署核准上市之藥物相關資訊,可於衛生署藥物許可證資料庫(網址:http://203.65.100.151/DO8180.asp)查詢。醫療機構、藥局、藥商或民眾如發現有任何藥物經使用後造成不良反應,可以向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通報(電話:02-2396-0100,網址:http://adr.doh.gov.tw/)。

陪你走出心中的那一塊陰影 「金山五號」社區民眾的心靈捕手

陪你走出心中的那一塊陰影 「金山五號」社區民眾的心靈捕手

某晚李父不堪長期承受家庭壓力,竟在夫妻爭執後,悶死了妻子,事後向女兒李同學交待後事,準備輕生,所幸李同學機靈地將家中的刀藏起來,並勸父親投案,其他同學聽見此事也開始擔心自己的父母會不會也因為吵架走上同一條路…。劉太太長期為病所苦,看著先生辛苦地照顧自己,感到不忍與自責,某晚用餐後夫妻倆一同外出散步,突然拉著先生跳下鐵軌,希望一起結束生命、不再讓兩人痛苦,先生因害怕掙脫,未釀成更大的悲劇,卻在心理留下了很深的陰影…。社會上經常出現上述類似有關民眾大大小小的生活危機事件,臺北市衛生局呼籲各類生命事件造成的心理創傷其實有求助的管道,位於金山南路一段5號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即提供臺北市各類緊急災難事件後的「安心服務」。衛生局表示,該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自94年起即結合心理創傷諮商相關專家,並招募心理、教育等專業人員進行「安心服務員」培訓,建置志願服務之安心服務團隊,針對北市各種緊急災難、意外事件發生後一週內,調度心理衛生專業人員進入事發場域,提供安心衛教簡報或講座、安心團體、安心家訪、安心(個別)諮詢、安心文宣(書信)等多元服務,減低事件帶來之心理衝擊,並進一步轉介衛生局的社區心理諮商、中長期悲傷輔導或後續醫療,及依據個別狀況連結社會福利或法律等後續資源。根據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資料統計顯示,99年共接獲30件危機事件通報,其中以意外死亡(18件,佔60%)及自殺(6件,佔20%)為最多的衝擊事件,並有超過600位相關民眾接受該中心之緊急災難心理衛生安心服務。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進一步說明,雖然大型的天災、意外因為受災人數眾多,最為社會關注,其實社會角落發生許多侷限在少數人受到影響的車禍、工殤意外,或最近常聽到近親之間因長期累積所造成的傷害或殺害,往往令周遭親人最難以承受,也最難平復心中創傷。親身經歷意外事件、遭受或目睹人身安全受威脅,或突然接獲親友的噩耗等情境時,都有可能造成「心理衝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原本正常的生活。安心服務團隊的督導黃龍杰臨床心理師也提醒,若您或親友在遭遇意外突發事件之後開始出現一些生理反應(疲勞虛弱、惡夢胸痛)、情緒反應(擔憂害怕、自責內疚)、知覺反應(畫面歷歷在目、聲音揮之不去)或行為反應(怪罪別人、退縮逃避)等創傷後的反應,這些情形都是「在非正常情況下的正常反應」,是人之常情,短時間之內絕非病態,只要保重身體,注意飲食和休息,避免飲酒、喝咖啡、濃茶,八九成的人可以在幾天到幾週內自然改善,漸漸恢復正常,甚至心理有所成長。不過,也有一二成的人受創嚴重,反應特別劇烈或影響生活超過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此時則需要您我幫忙留意,轉介輔導老師、心理師或身心科醫師來協助。民眾如注意您服務的機關、公司、學校、社區,不幸地發生相關意外事件衝擊,而親友有下列狀況時,可參考澳洲心理學會於2009年提供有關需要高關懷民眾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大半時候都感到難過或害怕行為比起受創前有明顯改變日常生活有困難人際關係惡化過度飲酒或吃藥容易嚇一跳,或睡不好沉迷往事,走不出來無法歡笑,顯得麻木或退縮 金山五號安心服務相關諮詢,請洽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電話:(02)3393-788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