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氣溫驟降 關節僵硬紅腫 當心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

氣溫驟降 關節僵硬紅腫 當心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

季節變換、氣溫下降,不只慢性病易發作,根據門診觀察,因關節問題求診人數增加三到四成,其中大約一成左右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新竹馬偕醫院風濕免疫科郭孝齡醫師提醒,每天早上關節僵硬超過一小時,且症狀維持六週的民眾,應立即就醫檢查。郭孝齡醫師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風濕一種,受氣候影響,提高關節腫痛、晨僵等病情發作機會,但民眾多不會有警覺,誤以為因天氣變化引起的關節疼痛,忽略症狀而延誤病情;由其在氣候驟降,增加進補機會,每周食用薑母鴨、羊肉爐等進補食材超過兩次,都更易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郭孝齡醫師也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拖過半年不治療,關節往後會容易嚴重變形,甚至變成殘廢,發炎會同時出現在心臟血管,加上免疫失調,易造成心肌梗塞、肺炎等併發症,使其平均年齡比一般人還短18年。但許多病人就算早期發現,寧可先嘗試民俗療法、花上萬元購買健康床或療效不明之健康食品等居家保健品,直到關節腫脹至嚴重行動不便,才願意前來就診,卻已錯失早期治療的黃金期。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會透過抽血檢驗類風濕因子,再由X光或超音波掃描診斷嚴重性,郭孝齡醫師表示,X光要發病兩年後,才能明顯看出發炎狀況,根據臨床經驗,近來發展出敏感度較高的超音波掃描,能在前三個月,輔助X光無法檢測出多處關節發炎及骨頭腐蝕狀況,達到早期確診及發現嚴重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可透過止痛藥或傳統疾病修飾劑(DMARDs)獲得緩解,但疾病修飾劑無法有效改善骨頭腐蝕且副作用較高,因此建議及早合併使用生物製劑,提高治療效果;像門診曾有一位中年病人,試了中藥、健康床都無效,初期口服疾病修飾劑效果也不大,嘗試使用每兩周打一針的生物製劑後,從必須由他人攙扶才能行走到如今可自己來醫院就診、還能上街買菜。郭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切勿拖到關節明顯變型才主動就醫,而錯失六個月黃金治療期;已開始治療的病人勿因初期症狀改善,自行停藥或減藥,造成發炎狀況更嚴重,大幅降低治療效果;只要把握六個月黃金治療期,積極治療持續兩三年以上,多數病人都有機會再度回復往日生活品質!

喝酒還是喝油脂?1CC酒精的熱量是7大卡

喝酒還是喝油脂?1CC酒精的熱量是7大卡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調查指出,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最高的縣市是台東縣,肥胖比率逼近50%。台東基督教醫院營師彭莉玲指出,油脂、酒精、含糖飲料攝取過多,是台東縣常見的飲食問題。如果體內攝取的熱量大於需要量,每當體內累積到7,700卡時,體重就會上升一公斤,若長期「供大於需」,攝取熱量大於體內所需,又加上缺乏活動量,肥胖就自然產生。彭莉玲營養師進一步說明,肥胖是依照衛生署所公佈的定義做依據,當BMI≧27為肥胖,介於24及27之間為過重。BMI就是「身體質量指數」,計算方式=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單位kg/㎡。以台東縣常見的喝酒習慣來說,酒量的建議攝取量為男性一天至多兩杯360CC的啤酒,女性則為一杯。但是彭莉玲營養師卻發現,每天喝過量啤酒的台東民眾不在少數。啤酒不只是單純的飲料,一CC的酒精有七大卡,酒精進到人體的代謝途徑與脂肪相似,換句話說,喝酒精和喝油脂是相似的。如果民眾正常吃三餐,加上喝酒,以及高熱量、高脂肪的下酒菜(如:花生米、炸雞翅等),體重想不上升都難。黃湯下肚後,身體是如何代謝的呢?彭莉玲營養師表示,酒精(化學名是乙醇)進到人體後,主要在肝臟中進行代謝,民眾若大量飲酒,超過肝臟的解毒極限就容易引起酒精中毒。現代人因工作忙碌而運動量不足,若長期過度飲酒加上攝取飲食大過體內所需,易導致過多熱量轉化成脂肪囤積在體內,使得酒精性脂肪肝提早出現,如持續飲酒,則可導致「肝纖維化」或「酒精性肝炎」,甚至發展為「肝硬化」。還有另一個造成肥胖的問題就是500CC的現調飲料。很多上班族在下午時分,都會團購飲料來打打牙祭,殊不知每一杯都暗藏著肥胖的元凶:高熱量的果糖及額外的澱粉,如珍珠粉圓。長期下來,累積在身體裡的熱量也不容小覷。再加上現代人忙碌,三餐老是在外,長期攝取油膩的食物也是造成游泳圈的主因。減重一定要用健康的方法,才不會帶來後遺症。彭莉玲營養師建議,民眾可先從飲食控制及增加運動量做起。飲食控制採取三低一高的原則「低油、低糖、低熱量、高纖維」,最重要的是戒除酒癮,若真的要喝,也必須節制。增加運動量方面,建議民眾每週達到150分鐘的運動,其中以有氧運動最能達到減重、瘦身的目標,例如:跳有氧舞蹈、跑步、游泳、騎腳踏車等。唯有飲食控制加運動、雙管齊下,才能增加減肥成功的機會。

中西醫併治 好孕不遲到

中西醫併治 好孕不遲到

人類原本就是地球上繁殖能力最差的物種之一,一次月經週期中,只有短短幾天能受孕,機率也不過25%,生育能力正常的夫妻,10%未必能在想懷孕的第一年就能成功,5%的夫妻也未必能在第二年就如願以償。隨時代變遷,女性面臨職場競爭壓力,或各種環境污染等問題,讓越來越多的不孕症浮上檯面,成為一個困擾社會、家庭嚴重的「不可承受之痛」。不孕夫妻為尋求解決問題,無論是用西藥、需開刀、或針灸、放血、拔罐、食療、藥酒、草藥、健康食品、求神拜佛等,都勇於嘗試無所不用其極。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任賴榮年認為,中西醫整合療法,有機會在最少傷害病人的原則下,達到更有效率的治療成果,因此說明以幫助這群認為是最焦慮、最易受傷的婦女朋友們。賴榮年表示,會嚴重干擾不孕的病,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性卵巢、反覆不癒的白帶及早期卵巢衰竭。而這也都有機會透過中西醫整合療法,提昇婦女健康狀態,而達到更好的受孕結果。賴榮年進一步說明,基本原理很簡單,地球與我們身體一樣,都可以視為一個小宇宙,小徵兆不重視它,則後面就是跟著大災難,因此,一定要重視身體所傳達的語言-症狀,以月經為例,身體每個月都在提醒,妳的月經有一些氣不通,或血不順的問題,而如果不去管它,或者是沒有用合適的方法去應對,每個月局部都給打個小結,多年下來,就會變成很多大結或死結,這不是很合理的事情嗎?他舉例說,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這個造成不孕的頭號殺手來說,常聽到不孕婦女表示她有痛經症10多年了,每個月都痛,剛開始檢查沒問題,也就不以為意,但現在不行了,愈來愈痛。當診斷出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後,一定要吃止痛藥及請假平躺休息才可以,每次聽完這些故事,總有些感傷,早些時日,結合中醫的觀念及療法,可能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及人生。近年來,隨著治療痊癒的病例案愈來愈多,令婦女朋友每個月經週期都冷汗直流、痛不欲生,甚至於在床上打滾的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卵巢巧克力囊腫,賴榮年認為,應以中醫療法為主要治療方法。一位痛不欲生的子宮腺肌症不孕症婦女,在歷經四個月的中醫療法後,首先改善每個月可怕的痛,而後在約半年左右,解除了長期十年、遍訪名醫的不孕症,又在懷孕生子後,調理到超音波找不到子宮腺肌瘤及扁掉的卵巢囊腫。另外還有一次,急診送進來一位每個月都痛到要送急診的已婚婦女,由於當天止痛針等方法都試了,病人仍痛到在地上打滾(因為在急診床上翻滾,怕會跌落到床下),實際上,在當時情況,根本無法檢查,於是賴榮年先扎了一針針灸後,痛竟明顯緩解,於是婦產科醫師才可以開始做超音波,但身體還是有些扭來扭去,於是賴榮年再下第二針,症狀幾乎消除,第三針再扎了後,可以很順利的完成超音波檢查,前後不到十五分鐘,當婦產科醫師要離開超音波室時,她可能掙扎很久太累了,竟然在檢查床上睡著了。上述的這些病症,有可能在現況醫療中建議手術,不過有一定比例的婦女,會在手術後的二、三年復發子宮腺肌症及子宮內膜異位症,面臨要不要再開刀的困難抉擇。若能同時結合針灸、中藥於現代醫學療法,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手術後,未來再要面對子宮內膜異位症、腹腔沾粘、卵巢老化,三個原本分別都會造成不孕的因素,集結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的機會,也因此可增加成功懷孕的機會囉!賴榮年指出,多囊性卵巢不但不孕,身材還變形,體毛也容易變粗,是複雜的毛病,以西藥來代謝過剩的男性荷爾蒙,以中藥來調理濕性或酸性的體質,用中西醫整合的療法可使病患在較短的時間,調理好月經週期並進而懷孕。另外,反覆不癒的白帶及早期卵巢衰竭,都是偏「虛」性的體質,賴榮年以過去經驗說,若西醫婦產斜的療法有治有效,沒治再犯的白帶,遷連二、三個月不癒的話,應考慮加上中醫健脾利濕這種流傳上千年治白帶的療法,其中以完帶湯等系列的處方效果尤其顯著。早期卵巢衰竭,並不好治,但對於輕症的不孕患者,中醫針灸也有一定的功效。不孕是人類千年的老病,中醫有一套有效的種族延續的療法,現代不孕症的治療,愈來愈有人定勝天的卓越成效,但並不完美,也還有一些後遺症,若能中西醫整合在一起,則更能好運不遲到!

琳瑯滿目防曬產品,安全嗎?

琳瑯滿目防曬產品,安全嗎?

臺灣地處陽光長年普照的亞熱帶,做好完整「防曬」工作,是必備的保養基礎,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防曬產品,安全嗎?廣大的消費者無從瞭解。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於99年10月間,針對市內販售之「防曬產品」進行品質檢查宣稱具有「防曬效果」之化粧品。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含公告防曬劑成分之產品,屬含藥化粧品,應向行政院衛生署辦理查驗登記,經核准並發給許可證後,始得輸入或製造,且經核准或備查之事項(如:成分配方、品名等),非經申請不得擅自變更」,業者如擅自輸入或製造屬含藥化粧品之防曬劑,將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7、16條之規定,並依同條例第27條之規定,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5萬元以下罰金;如未經核准而擅自變更核准事項,將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10、21條,並依同條例第28條之規定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下罰鍰。另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6條之規定,化粧品外盒包裝或容器必需顯著標示「產品名稱」,產品同時具外盒包裝及容器,應標示「製造廠名稱、地址(國產者)」、「進口商名稱、地址(輸入者)」、「內容物淨重或容量」、「用途」、「用法」、「批號或出廠日期」、「全成分」、「保存方法及保存期限」、「許可證字號(含藥化粧品者)」等9項於外盒包裝上。除此之外;一般化粧品不得有誇大或涉及醫療效能之宣稱,此次抽驗標示違規產品中,有2件產品涉及誇大、易生誤解宣稱,違規之防曬劑尤常宣稱:「具…抗氧化效果」。化粧品之標示,如涉及誇大宣稱或有標示不全之情節,可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28條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下罰鍰。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呼籲消費大眾,在享受陽光與美麗的同時,也要注意防曬化粧品的衛生安全,選購化粧品時,應謹守「一不二要」原則:「不輕信誇大療效宣稱、要購買來源清楚產品、要認明完整中文標示」,民眾如有發現疑似違規之化粧品,可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轉7105,將有專人為您服務。以上訊息刊登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遠離病毒侵擾 營養師提供9大類營養素

遠離病毒侵擾 營養師提供9大類營養素

文/嬰兒與母親採訪/翁昭鈺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蔡易晉   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 劉怡里提升免疫力最佳的方式,其實可從飲食做起,隨著時代改變,精緻化飲食的今日,現代人應該不只是追求吃飽,更需懂得吃得健康、營養。好的飲食習慣,其實是可以從小被「教育」起的,讓好的飲食習慣跟隨一輩子,培養不挑食的好寶寶。爸媽們千萬別小看飲食的力量,多項研究顯示現今小孩嗜吃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除了造成肥胖問題外,更可能造成孩子日後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的狀況,日後更可能提早成為三高族群的患者。因此,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里特別提出以下九大類的營養素,多攝取含有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就能幫助小孩提升免疫力,遠離病毒與細菌的侵擾。維生素A: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具有保護表皮黏膜細胞的作用,可從紅色的蔬果中獲取,像是胡蘿蔔、蘋果,還有菠菜、蛋黃、肝臟、芒果、木瓜、地瓜等等。維生素E:一樣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可幫助維持細胞完整性,不會受到侵擾,並幫助紅血球生成,具有抗氧化的效果,增強抵抗力。如果維生素E不足,可能造成溶血性貧血。食物中可從綠色蔬菜、堅果、黃豆、植物油、小麥胚芽中獲得。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可幫助傷口癒合,是構成細胞間物質的重要元素,還能幫助對抗傳染病。食物可從芭樂、柑橘、奇異果中獲得,其中又以芭樂的含量最高,此外還有天然深綠色的蔬菜,像是青椒、芥菜。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織最需要的營養,具有建造修補組織的功能,1克蛋白質可提供4大卡。如果不足會導致生長遲緩、體重不足、免疫力下降。可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像是蛋、奶、大豆等等。鋅:幫助生長、性器官的發育,可從牛肉、豆類、乳製品、葵花油等獲取。硒:具有抗氧化的攻效,是必須微量礦物質,與維生素E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可活化免疫系統,預防疾病感染。主要存在於全穀類、堅果,一天需要的量也不用太多,因此現代人很少缺乏。鎂:具有三大優點,第一對牙齒、骨骼、肌肉收縮、神經調節良好,第二可參與蛋白質合成,製造DNA所需的物質,第三可參與血糖反應。如果缺乏的話會導致食慾不振,精神不佳。食物中可多攝取堅果、五穀、紅豆、綠豆。鐵:幫助組成血紅素,可吃牛肉、葡萄乾、紅棗等等。脂肪:每一公克脂肪可以產生九大卡熱量,是人體儲存能量最主要的方式。脂肪也可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吸收,缺乏可能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用油原則方面,如果是三歲以前的小孩,每次使用1~2茶匙。還有可適量攝取必須脂肪酸,像是魚油(DHA),含有豐富的OMEGA3,促進寶寶腦部發育,改善過動、精神不集中的狀況。延伸閱讀「增強寶寶抵抗力的6大飲食原則」: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0017

春吶HIGH翻天肌膚黑嬤嬤 比基尼泳裝烙印脫不掉?

春吶HIGH翻天肌膚黑嬤嬤 比基尼泳裝烙印脫不掉?

每年四月,墾丁春天吶喊音樂祭,總是吸引許多愛好音樂陽光的男女前往同歡,當妳穿著比基尼享受音樂陽光同時,要如何防止曬太黑?除了勤抹防曬外,開業診所醫師劉佳政說,做好抑制黑色素細胞作用與加速肌膚角質代謝能力,就是讓黑煤妹遠離妳的重點。劉佳政表示,「會變黑,主要是皮膚照射到紫外線,導致黑色素細胞活化,讓過多的黑色素停留在皮膚表面,就變成了黑煤妹。所以想要不曬黑,就是要做好抑制黑色素細胞作用與加速肌膚角質的代謝能力,重點防曬訣竅就相當重要,最好選擇SPF30-50高係數的防曬產品,每隔2小時塗抹一次,不能偷懶!還有帽子、陽傘、長袖衣物等都能防止皮膚不要直接接觸紫外線。劉醫師提醒,不要以為抹了防曬就等於不會曬黑,塗防曬的目的是保護肌膚,避免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只要防曬措施做得好,就能減少自由基產生;另外,盡量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紫外線最毒辣的曝曬時間,一不小心可能變成嚴重皮膚曬傷問題。若黑色素一直停留在皮膚表面,會使皮膚看起來暗沉,甚至形成曬斑,因此,提高皮膚的角質代謝,也是維持良好膚況的不二法則。劉醫師最後提到,平時居家保養也要勤勞,可敷具有抑制酪胺酸脢作用的面膜,像是含有桑白皮、綠茶等成分的面膜,而對於脆弱、敏感性肌膚,應該使用完全保護防曬產品,使用前也必須徹底了解產品的使用方法。

飛沫傳染結核病 接觸者有三成會感染

飛沫傳染結核病 接觸者有三成會感染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桿菌引起的疾病,傳播途徑為空氣傳染,具傳染性的結核病個案在吐痰、講話、咳嗽、唱歌或大笑時,產生帶有結核菌的飛沫核,其周遭的人如果吸入直徑小於5μm的飛沫核,並經由呼吸道到達肺泡內而造成感染。在有暴露的情況下,約有30%的人會受到感染,被感染者約有10%的人會發病,其中一半的人,會在感染後的二年內發病,另一半的人,則終其一生均有可能會發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結核病防治組護理長施秀珍表示,以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未接受治療的結核病個案平均每年會使10~15名接觸者受到感染。施秀珍說,國外相關文獻指出,對於潛伏感染的接觸者進行追蹤及治療,在減少結核感染的防治策略中是非常有效。以美國有計畫地執行接觸者追蹤的情況下,平均每名結核個案可追蹤到10名接觸者,其中約有20~30%的接觸者為結核潛伏感染(LTBI),1%為發病的結核個案,約有半數接觸者在接觸的第一年會發病。反觀我國雖已在「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訂定接觸者追蹤檢驗相關內容,2006年平均接觸者檢驗人數僅為2.5人。直至2007年7月,疾病管制局對接觸者檢驗提供免部份負擔政策後,臺北市2010年結核病確診個案平均接觸者檢查6.8位。平均共同居住接觸者檢查數2.4位,雖然接觸者檢驗人數增加,但仍有12%的結核病個案沒有提報接觸者紀錄。另一項針對2005年結核病通報個案,其接觸者在2005年至2008年的資料分析,接觸者第一年及第二年的發病率,分別是每十萬人口747人及217人,第一年的發病率顯著高於第二年。發病率在年齡分布上,除大於65歲及小於13歲者顯著高於其他年齡層之接觸者外,其他年齡層的發病率仍高於一般民眾之發病率甚多,高達每十萬人口1,112至1,384人。(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基於以上理由,施秀珍提醒以下接觸者務必接受檢查:誰是結核病接觸者:與指標個案共同居住者,與指標個案於可傳染期一天內接觸8小時以上或累積達40(含)小時以上之接觸者。結核病接觸者要做哪些檢查:滿13歲以上者只做胸部X光檢查,未滿13歲者,若指標個案是單純肺外結核,只需做胸部X光檢查;肺內結核者,除了做胸部X光檢查,另需加做結核菌素測驗。何時要完成接觸者檢查:結核病個案確診1個月內及第12個月。接觸者若拒絕接受檢查後果: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8條第1項規定:主管機關對於曾與傳染病病人接觸或疑似被傳染者,得予以留驗;必要時,並得令遷入指定之處所檢查、施行預防接種、投藥、指定特定區域實施管制或隔離等必要之處置。(違者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7條第1項處以新台幣6~30萬)。施秀珍最後提醒民眾,以上有任何問題需諮詢結核病防治措施,可於上班時間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或昆明院區(02)2370-3739轉1821~1840結核病防治組。延伸閱讀「何時要完成接觸者檢查」表格: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38

手抖緊張 年輕男性突然無力癱瘓

手抖緊張 年輕男性突然無力癱瘓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新陳代謝科楊宏智醫師表示,一位二十歲左右男性,平時並無任何疾病,一天突然發現全身無力,幾小時內就進展到幾乎癱瘓,被家人送到該院急診,抽血發現有明顯血中鉀離子過低,給予鉀離子補充後,無力狀況迅速改善,然後檢驗發現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給予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後,病人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也再未發生無力狀況。楊宏智醫師指出,上述這種甲狀腺機能亢進合併低血鉀陣發性麻痺的狀況,在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中國男性身上是一個不少見的併發症。這個狀況是因為有一些甲狀腺機能亢進病患,在出現誘發因素時,細胞外的鉀離子迅速進入細胞內,造成血鉀快速下降,引起突然地肌肉無力,嚴重時可到完全癱瘓的程度,大量碳水化合物飲食或運動都是可能的誘發因素。楊宏智醫師表示,發生低血鉀麻痺時,只要給予鉀離子補充,症狀通常可以迅速改善。在發生麻痺之前,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典型症狀如心悸、手抖、緊張、出汗、體重減輕等不一定很明顯,此時要靠檢驗甲狀腺功能才可確定診斷。甲狀腺機能亢進控制之後,低血鉀陣發性麻痺就不會再發生,但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復發,低血鉀麻痺就可能再度發生。楊宏智醫師指出,甲狀腺機能亢進合併低血鉀陣發性麻痺是一種不少見的狀況,有時會造成病人極大的恐慌,不過這個疾病的診斷及治療都不困難,病人只要接受適當的處理,就應該不再發生癱瘓的狀況。

男童行為女性化 懷孕期間是關鍵?

男童行為女性化 懷孕期間是關鍵?

文/媽咪窩雜誌採訪/陳姵樺諮詢/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顧問 陳修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暨毒藥物諮詢檢驗中心主任 洪東榮台中縣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 周宇光隨著世界工業化的進展,已經讓人類無法不接觸到有毒物質,但要少毒保護自己與胎兒是做得到的事,現在就讓毒物專家告訴你要如何少毒保健康。去年八月有則新聞,引起了眾多孕媽咪的關注。內容在述說目前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塑化劑,如何干擾人體的內分泌,國衛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團隊,針對兩百多對母子進行長期追蹤,結果發現孕婦體內塑化劑濃度越高,胎兒體內塑化劑濃度就越高;若是持續接觸塑化劑且塑化劑暴露量較高的男童,行為易有女性化傾向,包括喜歡玩洋娃娃等女性玩具、偏愛扮演公主等女性角色。台中縣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周宇光指出,根據目前科學界發現,戴奧辛、鄰苯二甲酸鹽、雙酚A(BPA)、溴化物、重金屬等環境荷爾蒙對胎兒和新生兒危害最大,尚未出生的胎兒,會經由母親所接觸到的環境荷爾蒙(有可能是殺蟲劑、工業用化物、藥物、清潔用品或化妝品等)而產生影響。尤其是懷孕的前3個月,胎兒正在進行重要的器官分化過程,此時期體內重要的心肺等器官、骨骼以及神經系統都在發展中,若受到外來的環境荷爾蒙干擾,就會影響這些細胞組織的分化生長,此外,也會影響胎兒的生殖器官,讓剛生下的寶寶性器官不易辨識,在動物中已發現的證據有雄性鱷魚生殖器發育不良、雌貝雄性化及鯉魚雌雄同體等畸形發展;另外,對胎兒的腦組織與中樞神經的發育都可能會有影響。「無毒生活」的作者蘭道‧費茲傑羅在書中指出,胎兒和新生兒體內累積的化學物質都是成人的3~10倍,此種污染可能始於胚胎受孕時來自母體內負載的化學物,而這些化學物質可從空氣污染、居家化學製品、每天的便利速食、食品添加劑、水等而來。母體孕育新生命的過程長達10個月,在這漫長的時程中,要如何盡量避免接觸到有毒物質來保護胎兒,是一件嚴肅的功課,世界工業化的進程已經讓人類無法不接觸到有毒物質,但要少毒保護自己與胎兒是做得到的事,現在就讓毒物專家告訴你要如何少毒保健康。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951

天冷頭更痛!針灸可減緩三叉神經痛

天冷頭更痛!針灸可減緩三叉神經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陳重嘉指出,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常見顏面疼痛的疾病,此病特點是在三叉神經分佈範圍內(上下嘴唇、齒槽、鼻子內側)引起反復發作、陣發性的劇痛,疼痛發作時,病人難於忍受。絕大多數只痛一邊,半數以上有明顯的觸發點,例如:吃東西、說話、洗臉、刷牙或微風拂面時,都會導致陣痛,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陳重嘉表示,三叉神經痛在臨床上分為原發性(症狀性)三叉神經痛和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兩大類,其中以原發性較為常見,此病的病因學和病理學至今還不清楚。三叉神經痛診斷需與牙痛、鼻竇炎、顳頜關節炎等疾病相互鑒別;有些患者的疼痛來自牙齦,常被誤以為牙痛而慘遭拔牙之苦。另一種常見臉部疼痛是屬於顳頜關節炎,常被誤診為三叉神經痛,臉部表情肌肉及咀嚼肌腱因使用不當,導致顳顎關節疼痛發炎,造成牙關開合困難,屬於假性三叉神經痛。陳重嘉說,從中醫學角度來看,三叉神經痛屬「頭痛」、「偏頭痛」、「面痛」等範疇。中醫學認為氣血不通則痛,三叉神經痛是由風寒外邪侵襲所致,因此天冷時症狀往往會加重。精神因素亦可誘發此病,因壓力或生氣時會造成體內代謝異常,氣血不暢導致筋脈拘緊,阻遏經絡造成「不通則痛」。有些三叉神經痛患者經辨證論治服用中藥後,可收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可使疼痛發作停止或減緩。他表示,以中醫而言,此病多由於風寒之邪襲於面部,血氣痹阻,引發面痛;針灸治療此症以近部取穴為主,疏通面部筋脈,行氣活血,使氣血調和,通則不痛。一般療程為一周約針刺3~4次,以10次為1個療程,症狀消失後,繼續鞏固治療1個療程,以防復發。臨床上針灸療法治療三叉神經痛,可取得較好療效,必要時也可以用中藥進行針藥配合治療。陳重嘉強調,使用中藥及針灸療法治療此病,臨床上可獲得不錯療效。但他提醒患者,平時飲食要規律,食品以清淡為佳,宜選擇質軟、易嚼食物。忌吃油炸、辛辣刺激性或是燥熱性食物。且應注意頭、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凍、受潮。平時應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不宜激動,保持充足睡眠,可使血脈暢通、肝氣條達,則有利於此病的恢復。延伸閱讀「圖解」: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07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