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冬蟲夏草保健食品標示不清 北市衛生局近日內將全面清查

冬蟲夏草保健食品標示不清 北市衛生局近日內將全面清查

被中國人視為「藥中之王」的冬蟲夏草不僅被認為是珍貴滋補藥材,1公斤要價更動輒新台幣100萬、200萬元,不過市面上卻經常傳出充斥魚目混珠的冬蟲夏草相關產品,甚至許多標榜含有冬蟲夏草的保健食品並不含有效成分,北市衛生局表示,以生物科技培養製造者必須標示「冬蟲夏草菌絲體」,否則最高將可罰20萬元。「冬蟲夏草」是蝙蝠蛾科昆蟲的幼蟲感染冬蟲夏草菌後,在冬季潛入土中,死亡後蟲體上形成菌核,即所謂的冬蟲,隔年春天,蟲體頭部長出有柄、棒狀褐色的子實體稱為夏草,一般而言,天然冬蟲夏草僅在中國西南方、尼泊爾、不丹與印度東北少量產出。至於天然冬蟲夏草上則含有多種菌種,目前實驗室以生物科技製造冬蟲夏草上的菌種,其中,「中華被毛孢」才是真正的冬蟲夏草菌絲體。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官員表示,行政院衛生署規定,使用生物科技製造冬蟲夏草菌絲體作為食品原料,必須備有原料來源證明、詳細加工製程、規格標準等相關文件備查,且必須以相同大小字體標示「冬蟲夏草菌絲體」而非「冬蟲夏草」。至於如果因為商品標示不清造成消費者混淆,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9條第1項,可罰4萬到20萬元,若產品宣稱療效,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9條第2項,可罰20萬到100萬元,台北市衛生局近日內將全面清查市面上相關產品。

結核病防治有撇步

結核病防治有撇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醫務長許衍道說,肺結核很可怕,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肺結核會傳染;不可怕的是,只要病人規則服藥兩個星期後,就不具傳染力。許衍道強調,肺結核是可以治好的,不過,必須長期服藥,且連續規則服藥六個月以上。但是病人常常在症狀消失之後,自以為好了就不再服藥,殘存體內細菌就會產生抗藥性,使得治療更加困難。許衍道表示,九成以上的人感染了結核桿菌都不會生病,因為人體內的免疫系統自動會把入侵的細菌消滅。只是身體狀況不佳時,才會讓細菌在體內生長繁殖而生病,這時就要借重藥物來殺細菌。他說,體內細菌減少到一個程度,症狀會消失,容易讓病人誤以為病好了而停藥,這時殘存體內的細菌又會慢慢生長繁殖,而且對藥物產生抗藥性,等再度發病時,原來可以殺死細菌的藥就會失效。因此,結核病的治療一定要持續服藥六個月以上,把體內結核菌殺光,除惡務盡,否則如同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他提醒,目前結核病已經有藥可治,只要規則服藥六個月以上,就可以把病治好。只是在服藥過程中,有時會產生一些副作用,這時可以請醫師處理,這是必然的過程,不必害怕,家人或親友支持是非常重要,要陪伴病人共渡難關。肺結核的防治光靠醫護人員是不夠的,必須大家一起來。如果親友或鄰居得了結核病,不要怕他,不要躲他,要鼓勵他,支持他,陪伴他,把六個月的藥吃完。病人得病吃藥是很辛苦的事,應設法幫助病人渡過這漫長的療程,不只可以治好病人,救病人一命,更可以保護自己和其他人不受傳染,功德無量。許衍道還說,結核病人的隱私權應予以保障,讓病人安心服藥,免於畏懼他人異樣的眼光。結核病人只是生病了,有病就醫,如此而已。因此,不要歧視病人,不要把結核病人標籤化,污名化。因為污名化,標籤化的結果,會讓病人不敢就醫,反而耽誤病情,賠上性命,也會傳染給他人,尤其是傳染給最親近的人。病患應享有基本人權,人權教育就是要把尊重與包容的理念,落實於生活中。他再次提醒,對待結核病患應該尊重與關懷,這是結核病防治非常重要的一環,方能保障社會大眾身心健康。最後,許衍道提供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簡易篩檢方法如下︰咳嗽兩週(2分),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如果有上述症狀達5分以上,建議戴外科口罩趕快就醫檢查。

乾旱容易發生腸道和病媒傳染病 疾管局籲請民眾注意防範

乾旱容易發生腸道和病媒傳染病 疾管局籲請民眾注意防範

由於久旱不雨,各縣巿將逐步採取不同階段的限水抗旱措施,疾管局提醒民眾,限水期間仍應首重個人衛生所需用水。疾管局表示,旱災與傳染病相關性並不亞於風災水患,而旱災的影響層面相當廣泛,須特別注意下列傳染疾病:腸道傳染病:旱災地區用水不足,飲用水及個人衛生難以維持,有利於霍亂、傷寒、痢疾及A、E型肝炎等疾病傳播。病媒傳染病:湖沼地區乾涸成為雜草叢生的低地,提供鼠類良好的生活環境;野生鼠類亦可能因食物減少侵入房舍,提高漢他病毒等疾病發生之風險。另河川或排水溝斷流形成大量水窪,亦利於病媒蚊孳長,導致登革熱等傳染病發生。在腸道傳染病預防方面,應注意飲食衛生,食物應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不吃生冷食物,飲用水須煮沸或使用瓶裝之礦泉水,落實飯前、便後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必要時可隨身攜帶乾洗手相關產品備用)。此外,民眾應避免接觸鼠類等動物及其排泄物,並作好防蚊叮咬措施,可預防病媒傳染病。疾病管制局強調,限水期間個人衛生所需用水,應列為優先供給,才能確保民眾基本的衛生防護,降低傳染病傳播的風險。該局提醒有貯水以對抗旱災的民眾,應妥善加蓋或利用紗網覆蓋,不用時應將容器倒置,避免病媒蚊孳生,以避免登革熱疫情發生。疾病管制局提醒民眾,如有出現腹瀉、發燒等疑似傳染病症狀時,請儘速就醫治療,以維護個人的健康,並降低疾病傳播之風險。

七成攝護腺肥大者為70歲以上男性 忌就醫卻忍出血尿

七成攝護腺肥大者為70歲以上男性 忌就醫卻忍出血尿

雖然「攝護腺肥大」並不是陌生的病名,不過到底有多常見,可能多數人不太清楚。其實攝護腺會隨著年齡逐漸增生,據統計,國內60歲以上的男性有60%罹患攝護腺肥大,70歲以上有70%,到了80歲有80%的男性則幾乎都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只是輕重程度之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泌尿科盧智強醫師表示,很多男性在症狀剛出現時,都不願意相信自己可能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難以啟齒造成就醫率低,許多病患更是隱忍忌醫,直到惡化到血尿、嚴重貧尿才不得不接受治療。攝護腺肥大俗稱長壽病,在平均餘命愈來愈高的現代社會,所有男性們應該積極面對,即早了解與治療。盧智強醫師說明,如果症狀輕微,通常會建議採取保守觀察或藥物治療;症狀嚴重時,則建議進一步手術治療。現行攝護腺肥大手術治療中,又分為傳統電刀刮除術及雷射手術。如果病患年紀年紀較大、健康狀況較差、有其他考量者,或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疾病等,都屬於傳統開刀的高風險群,建議考慮採行雷射手術治療。盧智強醫師表示,現行攝護腺肥大雷射治療手術有很多種,過程通常是低侵入性,造成的出血較少,相對能減少病患住院時間,術後也能較快恢復,生活品質也能提高,而且最重要的是,雷射手術的燒灼程度較淺,對於許多病患尤其關心術後性功能的影響程度也比較輕微。而且許多國際文獻研究也已證實,攝護腺肥大雷射手術治療,能有效改善排尿不順暢等問題,術後可能的併發症與副作用發生比例也較低。對於手術或本身健康狀況有所疑慮的患者,可以考慮接受攝護腺肥大雷射手術治療,也可以更進一步與醫師討論,在多種雷射手術儀器中,尋求有國際專業憑證雷射手術及耗材衛生品質,將不確定的疑慮降到最低。台灣目前在攝護腺肥大雷射治療的手術,有綠光攝護腺汽化術、極光雷射、銩雷射與鈥雷射等。醫師強調,這些雷射手術的研發設計,擁有低侵入特性,但在雷射燒灼深度與耗材是否重複使用上各有不同,病患應該主動積極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也可以多多留意醫學文獻中各種雷射手術的治療研究結果發表,才能選擇最不造成本身身體負擔及可能併發症與副作用發生的術式,並及早接受治療。

首創!販賣機標示熱量 喝下幾大卡?自己算一算

首創!販賣機標示熱量 喝下幾大卡?自己算一算

有沒有注意到,4月中起臺北市的販賣機開始變得不一樣了!除了可以看到產品的包裝及價格之外,還看得到產品熱量資訊,讓大家在選擇美味飲料或食品時,也能先考量熱量與健康。有別於在一般商店選購食品時,可以先參考包裝上的各項標示再購買,通常在食品販賣機,要等到購買產品之後才能詳細閱讀標示資訊。全國首創,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了市民朋友的健康權益著想,輔導各食品販賣機業者在機台上標示產品熱量,讓消費者選購前就可以參考熱量再選購!截至4月底止,臺北市的天文科學教育館、市立兒童育樂中心、市立動物園、12區運動中心、大專院校、高中職、醫院、機關團體、大賣場等地點,在食品販賣機業者的響應下,臺北市至少已有1,400台以上之飲料或食品販賣機,提供產品熱量標示,讓消費者購買食品前就可以參考熱量標示,為自己算一算,掌握自己一天攝取的熱量,幫助自己吃得更健康均衡。(一般成年男女,一天分別約需要2000~2300大卡及1500~1800大卡)隨著民眾對健康議題的重視,健康飲食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食品業者提供充足的營養資訊、市民朋友關心自己選購餐點的熱量與營養、衛生局除輔導業者亦教育消費者,期打造一個全民的健康消費環境。市民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108將有專人為您服務,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http://www.health.gov.tw/。

早產兒視網膜易病變 醫師籲:早產兒4個月大就需檢查有無斜弱視

早產兒視網膜易病變 醫師籲:早產兒4個月大就需檢查有無斜弱視

隨著醫療照護的進步,雖然總體生育率下降,但早產兒的比例卻是逐年上升,無論在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都是造成孩童視力喪失的頭號原因之一。根據台大醫療團隊的追蹤研究發現,早產兒日後發生屈調異常(近視、遠視、散光)的情況會較嚴重。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著名的期刊「眼科及視覺光學研究雜誌」(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與新生兒出生週數、體重、氧氣供給以及體內的一些生長激素相關,目前的篩檢共識為:所有出生週數小於30週或體重小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都要在31週或出生4週後接受散瞳網膜眼底鏡檢查。目前可以用冷凍、雷射以及抗新生血管因子等治療方式,來治療早產兒的視網膜病變,然而即使在視網膜病變緩解後,早產兒家長仍需密切注意小朋友的視力發育。台大醫院表示,根據院方醫療團隊追蹤108位早產兒,在達學齡時(7~9歲)做詳細的視力檢查,並以超音波檢驗眼球各部份構造與同齡層的學童比較發現,早產兒學童與一般學童在近視、遠視、散光的比例分別是48%:29%、23%:15%、73%:41%,早產兒學童屈調異常比例都比一般學童高。同時也發現早產兒的遠視成因多來自眼軸較短,而近視的成因多源於較淺的前房深度與水晶體厚度較厚,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病史與高度近視和散光相關,越嚴重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日後發生屈調異常的情況就越嚴重;目前台大醫院也在進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藥物治療的研究,希望能了解藥物治療對病童長期視覺發育的影響。在政府政策的推廣之下,兒童視力篩檢的觀念已經廣為大眾所知,3歲左右要接受視力篩檢。台大醫院的研究發現早產兒無論在屈調異常、斜、弱視的比例上都比一般兒童高,應該將視力檢查的時間提早,我們建議在視網膜追蹤或治療告一段落後,無論有無視網膜病變的病史,早產兒要在矯正年齡4個月、1歲時,請眼科醫師診察是否有斜弱視,2歲時做散瞳的屈調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4旬婦手術前輔助性化療 保住乳房

4旬婦手術前輔助性化療 保住乳房

一名43歲的吳姓婦女因左乳疼痛前來童綜合醫院檢查,發現罹患乳癌,由於腫瘤較大的緣故,一般外科主治醫師于家珩建議患者接受「手術前輔助性化療」,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成功的幫助患者保住乳房。該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于家珩說,患者因左乳疼痛來醫院就診,安排了乳房X光攝影及超音波檢查後,高度懷疑為乳癌,安排至乳房磁振造影室,由黃柏榮醫師進一步做乳房專用磁振造影以全面評估病情。檢查結果發現一個3.85x6.71x7.48公分大的腫瘤,經病理切片證實為「侵犯性乳癌」。經評估後,認為腫瘤較大若手術則必須切除乳房,因此手術前先使用化學治療,等腫瘤縮小後再進行乳房保留手術,以維持乳房的外觀。患者接受手術前輔助性化療後,以乳房專用磁振造影掃描追蹤,發現腫瘤由原本的3.85x6.71x7.48公分,已縮小至0.42x0.62x0.56公分,因而由于家珩醫師幫患者手術,並藉以乳房專用磁振造影掃瞄的磁振造影導引鋼針定位系統切除腫瘤,成功的幫助患者保住乳房,病理學檢查發現原本為「侵犯性乳癌」,手術前病理報告僅存「乳房原位癌」,往後只須定期的追蹤。于家珩醫師表示,「手術前輔助性化療」是給病患一個保存乳房的機會,但在化療期間須監控,評估腫瘤對於化療的反應,同時確認腫瘤接受化療後殘餘的範圍及大小,因此以「乳房專用磁振造影」高階影像儀器來評估腫瘤縮小的程度。黃柏榮醫師表示,乳房專用磁振造影掃描具有3-D立體影像,一次掃描即可同時透視雙側乳房、胸壁及腋下淋巴,完整評估腫瘤的範圍及大小;其電腦輔助偵測功能更可對腫瘤進行功能性分析,使醫師更清楚地了解病情,以進行下一步治療;另以磁振造影導引鋼針定位系統精準的追蹤腫瘤情形,輔助醫師手術的進行。在乳癌的治療中,「手術前輔助性化療」是目前的新趨勢,在手術前施予的化學治療,目的在手術前縮小腫瘤以保有大部份乳房組織,但不容許患者在接受「術前輔助性化療」期間病情惡化;此外,有些病患對化療的反應非常好,很難找到腫瘤的痕跡,會造成進行主要治療的困擾,所以藉助「乳房專用磁振造影儀」了解腫瘤的蹤跡,以獲得良好的治療。

發生藥物過敏可以申請藥害救濟 您知道嗎?!

發生藥物過敏可以申請藥害救濟 您知道嗎?!

一顆小小的口服藥竟引起莫大且危及生命安全的過敏反應。命撿回來了,但是還可以申請「藥害救濟」,您知道嗎?千萬不要讓您的權利睡著了。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藥劑科侯芳敏總藥師表示,47歲陳小姐,無任何遺傳性疾病或慢性病,經醫師問診也表示在飲食及藥物也未曾發生過過敏史,這次就醫時診斷為分裂情感性疾病,開立Carbamazepine在服用7天後,陳小姐發現手臂出現些許紅疹且有搔癢症狀,起初不以為意,12天後因高燒(41℃)、全身起皮疹及水泡、口腔黏膜潰瘍、全身水腫,至台中醫院急診求助,並經整型外科及感染科醫師聯合診治,診斷名稱為疑似Carbamazepine allergy之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teven-Johnson Syndrome)。侯芳敏說明,經醫師建議下,患者接受在加護病房隔離治療,雖然過程中患者十分痛苦,家屬的精神壓力也非常大,認為本來健健康康的人為什麼服用了一顆藥物後會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經由藥師向家屬針對使用Carbamazepine不良反應的解說,並協助家屬了解並申請藥害救濟後,家屬逐漸釋懷並對患者的健康狀況抱有樂觀的期待,2個月後經由台中醫院醫療團隊的合作治療下痊癒出院, 並且透過運用團隊資源整合,在病人紙本病歷和電子醫令上註記過敏反應藥品達減少病患對相同藥品再發生過敏危險的發生。侯芳敏進一步表示,藥品的使用在以治療疾病及維護人類健康為目的,然而因藥品的特性、用藥者個別體質及病情之差異,以致在合理用藥之情況下發生無法預期之藥物不良反應,導致病患嚴重殘疾甚至死亡;用藥受害民眾之求償如果僅有訴訟一途,因責任認定複雜,必然曠日費時,不僅對受害者之救助緩不濟急,對廠商及醫療機構聲譽之損失亦難以估計。因此,行政院衛生署規劃藥害救濟制度,以保障正當使用合法藥物,使民眾在依仿單使用合法藥物出現嚴重藥物不良反應事件時,可以獲得及時之救濟。侯芳敏提醒,最常發生藥品不良反應是痛風的藥品allopurinol,癲癇的藥carbamazepine,止痛消炎diclofenac,消炎,baktar,抗生素penicillin預防心肌梗塞Aspirin等…。所以使用藥品時要非常小心注意有沒有皮膚疹,噁心、嘔吐、頭暈、拉肚子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有發生時請立即停藥,回醫院處理。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由藥物引起導致皮膚廣泛性脫落、壞死及黏膜糜爛等不良反應,其臨床特徵包括了特有的皮疹和黏膜侵犯,其皮疹為典型的圓環狀,黏膜則有兩處以上之侵犯,常為口、鼻、眼、生殖器及肛門等部份,會嚴重波及身體許多器官。如:肺、肝、腎、腸胃及血液系統時,造成體液喪失、體溫調節失調及代謝率增加。

妳做抹片檢查了嗎?小心有1/10機率罹癌

妳做抹片檢查了嗎?小心有1/10機率罹癌

由於每100名子宮頸侵襲癌個案,就有67人6年以上未做抹片,為提供不肯做抹片女性另一個早期發現的管道,衛生署於99年起提供36歲以上且超過6年以上未做抹片婦女可在家自行採檢的HPV(人類乳突病毒)檢查。辦理結果發現每10名HPV陽性婦女,就有1名為高度癌前病變或癌症!然截至目前尚有4成HPV陽性婦女未進一步完成抹片檢查,故藉此特別呼籲她們儘速前往婦產科做抹片檢查,以免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另今(100)年將再提供10萬名檢查服務,請符合對象的婦女逕洽各縣市衛生局所索取「HPV自我採檢套組」。目前國內約有160萬名36歲以上且超過6年以上未做抹片婦女,99年計有3萬7,350名完成HPV檢查,2,955名檢查結果為陽性(陽性率7.9%),其中1,682名(57%)完成抹片檢查,抹片結果為低度癌前病變(LSIL)或高度癌前病變(HSIL)者有219名(13%)。149位婦女進行切片,證實為高度癌前病變有88人(59.1%)、癌症17人(11.4%)。國民健康局分析99年提供之3萬7,350名HPV檢測服務之資料顯示,HPV陽性有2,955名,陽性率為7.9%,並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36~49歲、50~69歲、70歲以上分別為7.2%、7.9%與10.9%。HPV檢驗的目的是要找出已有病毒感染之高危險群婦女,但HPV陽性婦女必須再進一步做抹片檢查,才能找到子宮頸癌前病變或癌症。截至100年2月底,2,955名HPV陽性婦女已有1,682人(57%)完成抹片檢查,並發現59名(3.5%)低度癌前病變(LSIL)和160名(9.5%)高度癌前病變(HSIL)及癌症;相較99年全國36歲以上在近3年曾做過抹片婦女之篩出率0.6%與0.3%,為其5.8倍與32倍。HPV陽性婦女其抹片結果為高度癌前病變及癌症之百分比,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36~49歲、50~69歲、70歲以上分別為6.7%、9.2%與18.8%,換言之,每10名HPV陽性婦女就有1名抹片結果為高度癌前病變或癌症,70歲以上更高達每5名就有1人。前述219名抹片癌前病變婦女,149人已完成切片,其中26人(17%)證實為低度癌前病變、88人(59%)為高度癌前病變、17人(11%)為癌症;與抹片推算相近,每10名HPV陽性婦女即有1名已有高度癌前病變或癌症。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表示,去年檢查出之HPV陽性婦女,仍有1,251名(約4成)尚未完成抹片檢查,依前述之切片確診資料推估,應有113名婦女可能已有高度癌前病變或癌症,會因此而錯失及時發現的機會。另,由於國內外研究皆顯示,HPV陽性婦女即使本次抹片檢查為陰性,未來發生癌前病變的機會大為增加,所以一定也要定期做抹片檢查。國內1項追蹤11年的研究發現,HPV陽性婦女發生高度癌前病變和癌症之風險,分別為HPV陰性婦女的14倍和32倍;國外研究也指出,抹片正常的年輕(22~32歲)或年長(40~50歲)婦女,如為HPV陽性其10年後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及以上者分別為15%與30%。衛生署邱文達署長指出,由於國內尚有160萬名36歲以上婦女超過6年未做抹片檢查,今(100)年將再透過各縣市衛生局所提供10萬名檢查服務,符合對象的婦女可直接向轄區衛生局所索取採檢套組。另外,為促使去年接受檢查發現之HPV陽性婦女能定期接受抹片檢查,國民健康局將於近期寄發關懷信提醒她們;另,也將責成衛生局所持續追蹤和衛教尚未完成抹片和切片的婦女,促使其完成。延伸閱讀「每10名HPV陽性婦女 就有1名為高度癌前病變或癌症」調查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358

籲大陸別對世衛施壓 馬總統:走回頭路對兩岸不利!

籲大陸別對世衛施壓 馬總統:走回頭路對兩岸不利!

針對世界衛生組織(WHO)內部文件機將台灣稱為中國大陸的一省,馬英九總統10日中午親上火線,認為世衛應該是受到大陸方面的壓力,馬總統並呼籲大陸應該累積互信、續創雙贏,「過去3年兩岸在建立互信上已有些成果,應該珍惜,不要在此時走回頭路,否則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對兩岸極為不利」。衛生署長邱文達即將參加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卻傳出世界衛生組織發出密函給所有會員,將台灣列為中國大陸的一省,對於在野黨要求台灣官員應該退席抗議,邱文達表示,所謂的密件是針對國際衛生條例(IHR),並非針對世衛大會,台灣爭取了10幾年才有參與的機會,他還是會如期前往,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實質參與國際事務的目標,他強調,台灣參與世衛大會「不會喪權辱國」。馬總統在記者會上指出,世衛組織是崇高的國際機構,不能採取這樣不合身分的做法,他已經要求外交部對世界衛生組織的做法提出強烈抗議,政府絕對不能接受這種不公平、不合理而且表裡不一的方式。馬總統也要求政府相關單位,未來如果有傷害台灣主權跟尊嚴的情況發生,政府一定要盡快提出抗議,絕不能有任何延宕。對於世衛的做法,馬總統認為,顯然是受到大陸的壓力,馬總統強調,「過去3年,兩岸在共同努力,能夠建立互信情況下,已經有些成果,必須要珍惜這成果,不要在此時走回頭路。因此我在這時候要特別強調,應該累積互信、續創雙贏,用這種方式來傷害台灣人民感情,對兩岸極為不利,我們不能接受這樣的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