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抨擊世衛「有點偷偷摸摸」 吳敦義:牌不宜現在就掀開

抨擊世衛「有點偷偷摸摸」 吳敦義:牌不宜現在就掀開

針對世界衛生組織發函將台灣稱為中國的一省,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暗地發函的做法「有點偷偷摸摸」,行政院方面將此次事件定調為單一事件,吳敦義強調,台灣接受「明」的邀請,出席、但也要用適當方式宣示立場;至於要怎麼表達立場,「牌不宜現在就掀開」,衛生署副署長蕭美玲則說,參加世衛大會以開會為主,但會用適當方式嚴重抗議,至少有書面抗議。 由於事件持續擴大,馬英九總統10日中午親上火線,認為世衛應該是受到大陸方面的壓力,馬總統並呼籲大陸應該累積互信、續創雙贏,「過去3年兩岸在建立互信上已有些成果,應該珍惜,不要在此時走回頭路,否則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對兩岸極為不利」。除了馬總統提出抗議外,行政院方面則定調為單一事件,不希望此事無限上綱,最後影響到兩岸關係的發展,吳敦義強調,他在2005年時看報紙就已經知道當時世界衛生組織就用中國台灣省稱呼台灣,這次台灣收到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正式邀請函,是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為名,並且是以部長級(minister)身分邀請衛生署長邱文達出席。台灣是以中華台北被邀請去的,希望「不要拿一個秘密通信,就拿來羞辱自己」。 吳敦義也說,民進黨執政時台灣就有被打壓的問題,這次爭議是國際局勢的現實使然,「空口說白話是不能解決的」, 政府會繼續抗議,「但有些國家理我們,有些國家不理我們,這是國際局勢現實。」

吃印尼麵染傷寒竹科爆群聚感染

吃印尼麵染傷寒竹科爆群聚感染

新竹一家麵店老闆娘是印尼配偶,幾天前從印尼返回台灣,出現了發燒、腹瀉的現象,原本以為小感冒,並未看診就醫,持續經營麵店,沒想到竹科一間知名電子公司的四名員工吃了老闆娘煮的麵之後,竟然也出現發燒及腹瀉的相同症狀,四人看病才知道竟然是感染傷寒。四名竹科工程師原本以為是食物中毒,因此都有追查吃了哪些食物,後來發現四人都同樣吃了叫外賣,印尼老闆娘煮的麵,這才驚覺是爆發了傷寒群聚感染。再追查印尼老闆娘,老闆娘除了發燒腹瀉症狀之後,又未注意清潔,上完廁所後又外送電子公司叫外賣的四十份印尼麵,滿是細菌的手就跟著這些麵送進了竹科內。,這四名工程師比較晚吃,冷麵裡的細菌經過久放又增加了病菌的延伸,傷寒的發燒腹痛腹瀉症狀立刻顯見,這才趕快送醫,才發現是感染傷寒,意外的被印尼麵店老闆娘造成了群聚感染,不過是不是還有其他人也被感染仍在追蹤。這名印尼老闆娘嫁來台灣十多年了,每年都會回印尼兩三次,是不是回家鄉時感染也還無法確定,不過傷寒確定傳染給顧客了,麵店立刻暫停營業隔離治療,遭感染的四名工程師治療後,有三人已經出院,目前持續投藥治療,沒有造成更大的傳染。

511烏龍預言引精神恐慌 江宜樺:勿信沒根據的猜測及預言

511烏龍預言引精神恐慌 江宜樺:勿信沒根據的猜測及預言

 [記者康仁俊/綜合報導]南投1名王姓民眾預言將發生511大地震,儘管並沒有如該預期發生強震,不過近日已經嚴重引發民眾恐慌,對此內政部長江宜樺今(11)日說,民眾不能因沒有根據的猜測或預言,製造不必要恐慌,對天災的發生則必須要有居安思危意識,內政部會請地方政府密切觀察,至於王姓民眾建組合屋、囤積物資的行為,南投地檢署也將介入調查。王姓民眾上午則說,他並沒有提出末日說,都是記者以及報紙寫的,他只是在私下和朋友聊天時提及地震等說法,也沒有販售貨櫃屋。由於今日上午並沒有發生像預言所指大地震,部分民眾上午聚集在南投王姓民眾興建的組合屋附近,部分學生甚至還倒數計時,在場民眾也不斷鼓譟,批評王姓民眾散布謠言,警方則是拉起封鎖線,預防意外發生。至於是否要追查王姓民眾散布謠言的責任?江宜樺說,這部分交通部氣象局已經注意,這與氣象預報相關法規有關,至於以一般公共安全來講,「目前初步的判斷是還不至於有到那麼嚴重的情況」。江宜樺說,民眾平常對各種天災,當然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但不能因為沒有根據的猜測或所謂的預言而製造不必要的恐慌,對於王姓民眾興建貨櫃屋以及囤積貨物,江宜樺說,「雖然在目前的法規上並沒有明顯違反相關法令規定,但我們還是持續請地方政府密切觀察」。

511恐怖預言省思 大家開心健康活

511恐怖預言省思 大家開心健康活

一位「王老師」預言511會有大地震及大海嘯,且還預言會在上午10點42分37秒發生,這場危言聳聽的「世界末日」級恐怖大地震,最後並沒有發生,這場末日說讓所有擔心的人都鬆了一大口氣,也因為這個謠言更警惕了所有人,珍惜現在,珍惜生命,要開心健康活。「511末日說」一流傳出來之後,立刻引發一些效應,這些效應有好有壞,有小朋友太害怕新聞所報導的這場預言,一早就跟媽媽哭說不想去上學,要好好陪媽媽;有的人早從聽到開始,就開始進行戒菸計畫,放棄了20年的菸齡,聲稱在剩下時日裡要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還有老翁太憂心這場末日說,最後跳樓自盡;不過也患有慢性病或重症病患,因為這個可笑的預言,也打消了原本久病厭世的消極念頭。這場可笑的預言雖說造成了一陣恐慌,但是也因此改變了大家對生活的樂觀積極態度,常跑夜店的上班族李先生,昨晚還在紙醉金迷的糜爛過生活,沒想到這場預言對他造成莫名恐懼,一直並未顯露出來,直到今天早上確認沒有大地震之後,他立刻開心的說:從現在開始,我要開心健康活!大家沒被恐怖預言震懾到,卻被他這番反常的言語給嚇到了。很多人其實一直是很不健康的生活,不管是身體或心靈,都不斷的蹂躪自己,有人認為活著就要痛快吃,毫無忌憚,但身體就承受不住大量的垃圾摧殘,有些人又認為生活就要充分利用時間,有的是沒天沒夜拼命工作,有的是日夜顛倒盡情玩樂,但從未好好思考該如何面對生活,這次的恐怖預言讓大家都真正停下腳步重新思索,該怎麼好好開心健康活了。

批有些醫界只會吵要加錢 楊志良:衛生署是最爛的頭路!

批有些醫界只會吵要加錢 楊志良:衛生署是最爛的頭路!

自爆署醫積弊引發各界關注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今(11)日再度爆料,指稱新北市的亞東醫院不斷以一床難求為理由要求擴建,結果衛生署有條件同意,亞東醫院卻只願意原地擴建,不願意在醫院不足的三重地區落腳;他批評,有的醫界人士「唯一會的就是吵著要加錢」,結果出來改革的人「走路會被蓋布袋」、「衛生署是最爛的頭路」。楊志良在擔任署長任內積極推動二代健保,對於醫界將矛頭指向健保不夠,楊志良說,健保總額年增率約3%,健保給醫界很大的財務保障,問題在分配不均。他抨擊,部分不肖醫師涉嫌詐領保險給付,結果衛生署祭出廢止醫師執照的行政處分,以及健保住院同病同酬給付新制讓少數醫院沒賺到錢,結果在準備實施第2階段時,確有所謂的「醫界大老」阻擋。至於護士過勞問題,楊志良說,護士荒的癥結不在於薪水,而是因為沒有足額聘用護士,小夜班護士上班8小時,照顧大約10床病人,交班要額外花去1、2小時,「三更半夜才能下班,有哪個父母會放心女兒繼續做下去?」楊志良說,醫院要解決護士荒的問題,必須要思考改善護士的工作條件,他以長庚醫院為例,認為該醫院盈餘每年數十億元,「如果長庚醫院抽出盈餘的1/3,用來改善護士的工作條件,我不相信請不到護士」。

改善氣喘過敏兒童的學習力與成長 提升生活品質

改善氣喘過敏兒童的學習力與成長 提升生活品質

文/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 游榮聖兒童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以台灣少子化的現象日益嚴重,兒童的健康與成長也彌足珍貴,妥善培育身心健全,優良的下一代,是國家的長期政策,也是醫療界非常重視的目標。氣喘是全球常見的慢性病,在已開發中國家,其醫療費用已佔總支出的1~2%,近20年來氣喘的發生率大為增加,目前全世界約有1億人罹患氣喘,其盛行率在兒童是逐年增加。根據研究顯示,目前台灣每十位小朋友,即有一個氣喘兒,近年來甚至是超過10%以上的盛行率。有過敏家族史小兒在患有氣喘以外,也常患有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小兒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近年來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約有五、六成的過敏性鼻炎小兒患者有家族性遺傳。若雙親之一有過敏性鼻炎,其所生孩子之罹病率為25~30%;若雙親皆有,則機率增至75~80%。過敏性鼻炎與過敏性支氣管性氣喘二者為中醫門診最常見的小兒呼吸道疾病。臺灣地處亞熱帶,四面環海,氣候溫暖潮濕,故罹患呼吸道過敏性疾病者為數甚多,是不容小覷的兒童疾病。儘管兒童過敏性鼻炎與氣喘並非高死亡率的疾病,但是因為呼吸道過敏性疾病所造成的呼吸不暢、咳嗽、鼻塞、流鼻水、胸悶等等症狀,往往會影響兒童睡眠與生長,長期來會造成學習能力下降與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問題,影響兒童的生活品質非常深遠。有鑑於此,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託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執行「小兒氣喘中醫優質門診照護計畫」後,許多兒童在接受治療後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症狀的緩解上有長足的進步,經過評估後,在增加兒童肺活量,減少氣喘急性發作的次數、改善兒童的學習力與成長方面特別有成效,獲得許多家長的好評。因此我們也可以了解在執行小兒氣喘中醫優質門診主要的目標是在於:減少氣喘急性發作的次數。減少氣喘藥物的用量。降低緩解期氣喘嚴重的程度等級。提升患兒的生活品質。改善各項氣喘檢查指標。「小兒氣喘中醫優質門診」適用對象為15歲(含)以下,經由醫師診斷為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的兒童,每週一次門診治療。治療方法是先由醫師診察兒童病況之後,依照疾病不同症狀給予處方中藥、穴位敷貼、中藥氣霧吸入、穴位推拿按摩治療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中藥氣霧吸入治療」,是利用超音波氣霧機,將具有清痰通鼻塞功能的中藥湯液震盪成為氣霧,提供患者吸入下呼吸道,直接在鼻咽部發揮藥效,促進支氣管鬆弛再配合正確的拍痰及姿位引流,有效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緩解氣喘或鼻塞的症狀。再者,「穴位敷貼」與「穴位推拿按摩」兩項是利用人體表面穴道的治療反應去影響體內神經、內分泌,增加體內器官的作用功率進而改善呼吸道功能。其他還安排護理人員作各項衛教諮詢,讓家長在家照顧氣喘兒童更能得心應手。許多小朋友經過治療後減緩了呼吸道的症狀,也增加生活品質,奇美醫學中心有鑑於此,基於服務患者與關照兒童的初衷,於民國100年3月起利用奇美醫學中心「社會福利基金」補助患者掛號費,即日起,凡是至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掛號「小兒氣喘中醫優質門診」就診者,不用再付掛號費,讓就診的小朋友有低費用與療效佳的雙重保障。

高壓氧有助於治療「因缺氧及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之併發症」

高壓氧有助於治療「因缺氧及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之併發症」

文/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主任 牛柯琪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高壓氧暨異常氣壓環境醫學研究室和腦心血管研究室及神經科學研究室在林茂村教授的帶領下,這幾年分別對感染、腦外傷、發燒等疾病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證明高壓氧經由提高組織含氧量,改善血液循環可阻斷引起發炎反應持續惡化之主要元凶:「缺氧」,解除了病情惡化的趨向。而且奇美團隊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若事先予以高壓氧可直接抑制「發炎反應」而減輕細菌內毒素引起的不良反應,發表三項研究結果於國際醫學期刊(請參閱備註)。臨床病例:「高壓氧經由提高組織含氧量阻斷缺氧引起之發炎反應」和「直接抑制發炎反應」兩項機制近來已有效的應用在臨床上不同的疾病。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最近治療了幾類病患:過敏性血管炎引起之嚴重皮膚潰瘍。長期糖尿病全身血管病變引起之腎衰竭及足部潰瘍。腎衰竭及手部微血管動脈缺血性的劇痛及指頭潰瘍。病例一(過敏性血管炎引起之嚴重皮膚潰瘍):一位28歲男性同時罹患地中海型貧血及過敏性血管炎,右下腿前脛處有一5X5平方公分之慢性潰瘍逾半年無法痊癒。我們每天予以2.5大氣壓純氧90分鐘,出艙後由傷口照護小組細心的換藥及抗生素治療,新皮慢慢由四周向中心生長,經過30次的高壓氧治療歷時兩個月痊癒。我們認為高壓氧治療一方面抑制了其血管不正常的發炎反應,一方面促進新皮生長,終於治癒其頑疾。病例二(長期糖尿病全身血管病變引起之腎衰竭及足部潰瘍):一位70歲女性罹患長期高血壓及糖尿病二十餘年,已有冠狀動脈病病變和心肌缺氧,腎衰竭洗腎及足部缺血性潰瘍。患者來院時左足潰爛,前四趾切除後仍多處潰爛長達十個月之久,醫生已有建議應實施膝蓋以下截肢。患者來本院開始每天接受2.5大氣壓純氧90分鐘,出艙後由傷口照護小組細心的換藥,血糖控制及抗生素治療,她接受總共100次高壓氧治療經歷五個月痊癒。這類長期糖尿病患因不正常的糖化蛋白質及大量脂肪酸引發全身性血管發炎導致微血管動脈硬化,從頭到腳可能會有以下併發症:腦中風、眼底血管病變、心臟血管病變、腎衰竭及足部缺血性潰瘍等。高壓氧不僅對足部潰瘍的癒合有幫助,同時因抑制發炎反應對全身血管的硬化和栓塞的形成亦有延緩的功效。病例三(腎衰竭引起及手部動脈缺血性劇痛及指頭潰瘍):一位31歲女性因左手第二及三手指頭開始缺血性壞死、潰瘍及劇痛3個月,血管攝影顯示左手指血管動脈硬化及栓塞。她因腎衰竭而洗腎長達15年之久。她開始每天接受2.5大氣壓純氧90分鐘,出艙後由傷口照護小組細心的換藥,其血液循環逐漸改善,疼痛慢慢消失,經歷4個月總共接受了50次高壓氧治療,左手指血管重新建立,手指潰瘍也痊癒。患者因手部動脈硬化及為洗腎所作的動靜脈血管廔管引發的血管阻塞,因為血管栓塞會引起發炎反應使栓塞持續惡化。高壓氧提供局部大量氧氣使局部發炎反應停止,並且血流重新恢復。高壓氧阻斷缺氧引起之發炎反應之機轉:發炎反應(inflammation)乃身體之正常的防禦措施。當組織嚴重破壞、全身性缺氧或感染時疾病組織都會釋放大量的細胞素(cytokines),由於受傷組織釋放前列腺素及吞噬細胞釋放溶解酵素,造成組織及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液體及某些蛋白質滲出而堆積在組織間,臨床症狀上會表現出紅、腫、熱、痛等現象稱之為發炎。發炎反應(inflammation)對於傷口或感染處可作暫時性的修復及封閉效果,除了可活化其他免疫防禦系統外,也可減少致病原的擴散。可是如果嚴重的傷害或自身免疫出了問題,過度劇烈的發炎反而會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患者將因患部甚或全身的水腫、高燒或腦心肺衰竭而致無法挽救。近年來科學家們努力探討新的藥物或治療方法,希望能降低發炎反應而仍能有效的發揮治療原疾病的效果,然而成果有限。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高壓氧暨異常氣壓環境醫學研究室和腦心血管研究室林教授及神經科學研究室,這幾年分別對感染、腦脊髓外傷、發燒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證明高壓氧經由改善血液循環、提高組織含氧量,可阻斷引起發炎反應之禍源:缺氧,解除了病情的惡化。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若事先予以高壓氧可直接抑制「發炎反應」而減輕細菌內毒素引起的不良反應。以下三項研究均發表於重要的國際醫學期刊(請參閱備註)。高壓氧可抑制大白鼠高燒時之發炎反應:以往林教授帶領之團隊將大白鼠曝置於一個43oC之環境中約70分鐘引發熱中風,來模擬疾病高燒時重症多重器官衰竭的狀況。當熱中風發生時會因高燒及組織大量破壞導致心血管衰竭、顱內壓增高、腦缺血致神經細胞損傷、肝及腎功能異常、凝血功能異常、以及腦與血中的一氧化氮等氧游離基升高等,同時體內的前驅物質腫瘤壞死因子(TNF-α)、介白質-6(IL-6)大幅增加,讓大白鼠快速死亡。我們發現熱中風之大白鼠若予以2.5大氣壓純氧治療,存活時間可大幅延長五倍之多,生命跡象如體溫、平均動脈血壓以及心跳獲得顯著改善。我們發現大白鼠誘發熱中風時會出現與人類相似的以上症狀皆獲得極大的改善。而且血漿TNF-α及氧化壓力上昇幅度亦獲得有效減緩。綜合上述結論:在高燒及多重器官衰竭的狀況下,經由動物實驗證明,適當的高壓氧不但不會增加氧化壓力,可能經由抑制發炎反應對心臟血管系統、腦神經、肝臟、凝血功能有保護作用。高壓氧之前後處理可抑制細菌內毒素(LPS),減緩紐西蘭公白兔之發炎反應:本系列研究我們由紐西蘭公白兔的靜脈導管注射細菌內毒素引起發炎反應,約於90分鐘使其體溫上升至平均值2℃左右。在注射完畢時立即將動物移入室溫的壓力艙中予以2.5絕對大氣壓的純氧一小時。結果顯示高壓氧能使LPS誘發動物發炎高燒的幅度減緩,這可能是透過抑制血漿TNF-等發炎性介質活性之效果。另外如果我們在給動物LPS內毒素前,連續7天每天予以2.5大氣壓前處理(或前24小時每隔8小時予以2.5大氣壓前處理,連續3次)亦觀察到高壓氧氣前處理同樣可以明顯減少兔子血漿中TNF-α濃度。以上結果得知:無論是在給予LPS之前或之後,高壓氧氣皆可明顯減少兔子血漿中TNF-α濃度,而阻止了發炎反應引起之發燒。壓氧治療可減輕脊髓之損傷和運動功能之喪失,同時受傷區域之發炎反應及氧化壓力大幅下降:本研究團隊用夾傷法造成脊髓損傷,同時脊髓損傷的同側運動功能嚴重的障礙。受傷後如果立即予以高壓氧治療不但受傷範圍大幅縮小,運動功能有效改善,同時受傷區域之發炎反應物質如TNF-α等明顯下降,而氧化壓力亦獲得紓解。結論:高壓氧是很好的輔助治療,我們能成功的治癒上述病患們頑固的疾病解除他們多年的困擾,可歸功於以下原因:研發團隊:根據臨床上所面臨的困擾,我們研發團隊使用不同的動物實驗模型探討其治病的可能機轉,並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更精確有效的應用到病人身上。治療團隊:高壓氧治療過程特殊,從進艙前的醫護人員和工程師的準備工作,高壓氧治療前、中、後對病患及家屬衛教。我們強調高壓氧治療病患安全、舒適及家庭護理。團隊平日積極推動自主高壓氧艙的每日及定期機械維護保養,確保高壓氧艙系統運轉狀況良好,而病人也在安全舒適的狀況下接受治療。全人照護多元化之治療:現代科技的發展非常重視多元化的整合。高壓氧治療的病患來自不同科別,而且常同時有許多疾病或併發症。譬如說一個糖尿病足部潰瘍患者除了問題傷口外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及其一連串的心臟血管、腦血管病變、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衰竭及四肢周邊血管病變引起之潰瘍等併發症。為了要給予妥適的治療,我們要確實掌握病患每一個系統的狀況及每一個併發症的程度,並隨時與相關的專科醫師作密切的聯絡和整合,包括:整型外科、心臟血管內外科、新陳代謝科、復健科、營養科、感染科等,隨時為病患作妥適及時的治療。舉例對兩類疾病在整合方面我們有兩個很好的團隊:問題傷口照護團隊。腦創傷照護團隊。高壓氧治療的病患常遭受頑疾的病痛,無論在對病患身心上、或家庭成員上都是長期的折磨,因此須提供病患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心靈層面的照護系統,以個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範疇之「整合性、協調性、持續性」的健康照護。備註:Hyperbaric oxygen improves survival in heatstroke rats by reducing multiorgan dysfunction and brain oxidative stress. Eur J Pharmacol. 569(1-2):94-102, 2007. Reduction of ischemic and oxidative damage to the hypothalamus by hyperbaric oxygen in heatstroke mice. J Biomed Biotechnol. 2010:609526, 2010.Resuscitation from experimental heatstroke by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Crit Care Med. 33(4): 813-8, 2005. Hyperbaric oxygen causes both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pyresis in rabbits. Eur J Pharmacol. 606:240-245, 2009.Attenuating of Experimental Spinal Cord Injury by Hyperbaric Oxygen: Stimulating Production of Vasculoendothelial and Glial Cell Lines Derived Neurotrophic Growth Factors and Interleukin-10. J Neurotrauma. 27(6):1121-7, 2010.

牙齒矯正還在用頭套骨釘?醫師籲:不拔牙也可矯正

牙齒矯正還在用頭套骨釘?醫師籲:不拔牙也可矯正

靈活大眼、修長身材的正妹,如果一開口牙齒亂成一團,一定讓人覺得很「掉漆」!隨著齒列LH矯正技術愈來愈成熟,LH矯正風潮不但歷久不衰,更成為全民運動。不少人刻版印象覺得牙齒矯正非得經過辛苦的矯正陣痛期,才能脫胎換骨醜小鴨變天鵝。但LH矯正經驗豐富的牙科專科蔡忠翰醫師表示,改良式高階不拔牙LH矯正摒除骨釘、頭套介入,療程短、疼痛度低、口腔不受傷。蔡忠翰醫師解釋,傳統式的矯正法療程費時,其使用的不銹鋼金屬線容易導致牙齒疼痛及口腔黏膜受傷,尤其頭套與骨釘的使用更是一項酷刑。頭套的目的是用來頂住後面的牙齒不要讓後牙往前跑,但是因為影響美觀常使病患無法密切合作,造成治療時間延長。骨釘則是另外一種固定源的輔助裝置,但因為是侵襲性的治療,若醫師技術不佳容易造成發炎、鬆脫等問題,且骨釘並不會加快牙齒移動的速度,它扮演的是一個類似錨錠的固定源角色而已。然而,現今的矯正技術已大幅躍進,不但療程精簡,矯正過程也更為舒適。尤其由日本國立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所研發的LH矯正法,藉由新一代改良型鈦鎳合金製成的矯正線,讓矯正治療進入人本、健康的新紀元。牙科執業經驗豐富的蔡忠翰醫師指出,LH鈦鎳合金線柔軟有彈性,加上不需要太頻繁的換線過程,可以有效降低嘴破或口腔不適的機率。另外,LH矯正可以將矯正的步驟簡化,縮短療程時間,療程上更為舒適。此外,由精研LH矯正治療的蔡忠翰醫師所整合出的「高階LH不拔牙矯正」,可以利用臼齒往後推移的特殊技巧創造牙弓空間,進而免除一般病患需拔除小臼齒以排平齒列的命運。蔡忠翰醫師進一步解釋,「高階LH不拔牙矯正」 或許還可較一般LH矯正節省將近半年或以上的時間,因為醫師利用將臼齒後推的方式為病人量身訂做適當的牙弓空間,再精準地利用這些空間將擁擠的齒列排平或將暴牙後縮,完全不會有拔除小臼齒創造過多空間反而需浪費時間將多餘空間關閉的困擾,自然療程可以精簡許多,且矯正完成通常是模範標準齒型,不會有齒列內傾的困擾。許多病患到了矯正中途因為療程延長、術後效果不如預期才轉而尋求其他醫師協助,但通常醫師會因為無法接續前一位醫師的治療計畫或矯正系統而愛莫能助。所以,蔡忠翰醫師建議有心進行齒列矯正治療的病患,一定要在術前慎選醫師並進行良好溝通,才能有令人滿意的術後結果。

精神障礙的母親 該如何保有孩子的監護權

精神障礙的母親 該如何保有孩子的監護權

在讚頌「母親偉大」的同時,您相信有許多母親貧病交迫、連「去愛自己的孩子」都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嗎?她們為精神疾病所苦、非常缺乏社會支援,不僅和整個大都市的進步亮麗成了強烈對比,更已然成為社會進步下的莫大缺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社工科主任董秀珠說,精神病患擔任母親的弱勢家庭,經常遭逢困頓生活處境折磨,又容易面臨不利小孩身心發展的質疑與污名化。根據該院區針對母親們生活處境的調查,98年藉由半結構的親職生活處境綱要,訪談了104位松德就診、並擔任母親的病患,結果發現有五分之四屬精神分裂症、雙極性精神病等嚴重精神病診斷者,仍實際擔負教養子女責任。縱使有許多「這樣對小孩發展影響不好」的悲觀論述,然母親與小孩的生活品質,卻是社會無能迴避的、此刻正在發生的現實。董秀珠表示,如果缺乏即時的社會與醫療介入,當面臨親職扮演與生活壓力,常可能進一步讓母親們病發、再住院,最終步上喪失小孩監護(失去小孩)的路。對大部分女性而言,結婚、生子、擔任母親,是個人生命意義的圓滿與達成,然而因為擔任母職而帶來疾病惡化、失去小孩的結局,常是母親們心中無可磨滅的懊悔與打擊。由母親們生活處境調查,進一步發現「貧窮」普遍存在於這些擔任母親病患的家庭,近七成母親報告她們的所得在貧窮線下,但卻高比例因各種因素未能取得相對的社福資源與協助。董秀珠指出,「容易惡化疾病」與「普遍的貧窮」成為這些母親處境的重要特性,而這貧病交迫的情況,比如連幫小孩準備放學後點心的錢都沒有、或經常病發而擔心小孩對自己的觀感等,常進一步扼殺母親主觀感知的親職勝任度,這連她們自己也質疑自己「不是好母親」的情況,失去擔任母親信心與該有的原則堅持,由許多研究報告驗證發現,反而影響了實際的小孩教養品質。董秀珠進一步說明,生活中存在的各種社會與人際壓力,易使母親深陷無能應付的擔心與焦慮感,使更無餘力回應小孩情感與生活需求,而這又會強化母親感覺自己不是勝任的好母親,挫折、無力感容易讓她們傾向於採取體罰或嚴厲管教,而更形成親子間互動品質的惡化。精神醫療服務容易只停留在對精神病患者病情與藥物上的關心,相對卻忽略正常人生角色如母職等的實踐,對於協助病患心理復健與社會適應的重要。董秀珠解釋,過去精神治療領域實務工作者可能對病患同時是母親們的處境掌握有限,而母親們面臨貧窮、親職技巧不足等情況,也常囿限於醫療與社區社福單位間的協調整合不足,而很難使她們獲得客製化協助;母親們可能需要跑很多機構,重複講述她們的事情,才能獲得到需要協助。98年起,松德院區推動「跨專業、跨機構的協同合作模式」之社區精神醫療服務,企圖整合基層精神科醫院、台北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兒福聯盟等有共同關懷心的機構,並積極建立起彼此間聯繫交流與相互支援的服務運作模式,就是希望這些弱勢母親與其家庭能得到更在地化的、符合多元需求的整合性服務。延伸閱讀「母親故事的案例」: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334

血壓起伏不定時 居家量測助益多

血壓起伏不定時 居家量測助益多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吳志成醫師表示,在季節交替、氣候多變的時節,門診血壓不穩定的病人也隨之增加。心臟科這些老病患有時是因不舒服才發現血壓升高,有的則是平時居家測量時就發現血壓上下起伏變大。大家到了門診,最常向醫師抱怨的就是:「醫師,我的血壓最近很不穩定!」但是如果進一步詢問是如何不穩定,大多沒辦法清楚描述血壓起伏的狀況。的確,「血壓」是現在醫學治療中一個很特殊的治療標的,雖然早在一百多年前便有了量測血壓的方法,但直到今天,我們還是要靠傳統的量血壓方式來了解血壓控制的狀況。雖然拜科技之賜有了「24小時血壓記錄器」可以做全天的血壓監測;但更多時候,我們還是得靠病患在家裡自己量血壓來了解控制的狀況。不像有的疾病,可以簡單抽個血或做個檢查就知道病患最近一段時間的控制成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我們的血壓本來就隨時在波動,會受內在因素(如交感神經活性、水分、鹽分狀況、日夜變化…等造成的起伏),以及外在因素(如運動、情緒、食物…等造成的變化)的影響。對於這種起伏不定的生理指標,要更完整了解它的全貌,只有靠不同時間、不同場合的重覆測量。還好血壓測量並不困難,血壓計也不會太貴,病患自己居家測量便成了醫師了解起伏不定血壓的不二法門。吳志成主任表示,病患居家進行血壓偵測有許多好處,像剛提到的「波動很大」,如果有居家測量的記錄,便不會在看病時跟醫師「雞同鴨講」,搞不清楚實際發生的狀況。此外,有些病患容易緊張,只有到了診間才血壓高(白袍高血壓),有了平時血壓記錄,醫師便可更準確了解治療效果,避免過度用藥;相反的,有些病患在家血壓高,到了醫院反而正常(隱藏性高血壓),有了居家血壓記錄,才能發現控制不良的狀況,避免延誤病情。養成血壓記錄的習慣,也有助於提醒病患注意自己的血壓控制狀況,也可改善服藥的順從率。到底如何進行居家血壓記錄?吳志成主任指出,在最近發表的「台灣心臟學會高血壓治療指引」裡有很詳盡的描述。簡單的說,最好能早晚記錄(早上在用餐、服藥前;晚上則在回家後、休息前),記錄前記得有5分鐘以上的休息;而血壓計採用市面上經過認證的電子血壓計,只要是量手臂的血壓計即可。有了居家的血壓記錄,下次碰到血壓「波動太大」,就不會描述不清,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