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心機美人亮眼選擇   無痕眼袋手術

心機美人亮眼選擇 無痕眼袋手術

眼睛是五官中最受人注視的焦點所在,因年齡增長而日趨鬆垮的眼袋不僅帶給人疲倦、精神不濟的負面觀感,也是最容易顯出老態、無神的部位,對於許多熟齡女性急欲改善鬆垮眼袋或淚溝的困擾,整形外科李兆翔醫師指出,可利用無痕眼袋手術治療以獲得改善,其術前術後的明顯差異將可令旁人眼睛為之一亮。  李兆翔醫師表示,眼袋的構成因素可分為先天與後天,除了先天遺傳因素外,眼窩脂肪的堆積和膨出,眼瞼皮膚以及眼輪匝肌的鬆弛皆為造成眼袋形成的主因,此外,因年齡而產生的老化現象、時常熬夜晚睡或長時間盯電腦螢幕的工作族群,更容易加速眼部肌膚的老化,進而造成後天眼袋的形成。李兆翔醫師說明,目前眼袋手術可分為傳統眼袋手術與新式無痕眼袋手術,而傳統眼袋手術又可細分為外開式手術與結膜內開式手術兩種。外開式手術是於下眼瞼的睫毛根部約0.2公分至0.3公分處做皮膚切口,將多餘外皮及脂肪去除,其優點為適宜任何一種眼袋,缺點為易留傷口且疤痕顯見;而結膜內開式手術,則是經結膜切開,將眼袋脂肪抽取,此種方法創傷較小,外觀無任何痕跡,但其缺點可能造成眼瞼萎縮,眼皮外翻等後遺症,且傳統的眼袋手術並無法同時改善淚溝問題。李兆翔醫師表示,新式的無痕眼袋手術是針對傳統眼袋手術的缺點加以改善,經由下眼瞼結膜內開的方式,將分散為區塊的脂肪切除,且將切除的脂肪填補在眼睛下方的凹陷部位,撫平淚溝凹陷處,並同時具有拉提雙頰的雙重功效;無痕眼袋手術療程時間約30至40分鐘,術後於外觀上不會產生療程痕跡,術後一周內部傷口即可完全癒合,非常適合OL進行午休美容療程。針對想接受無痕眼袋手術改善眼袋問題的民眾,李兆翔醫師提醒,若有乾眼症或過敏症狀的民眾,應於接受無痕眼袋手術前,接受相關治療,待專業醫師評估過後再進行療程,並於療程術後一周間,避免彎腰、提拿重物等動作,以防眼壓過高,造成眼周間瘀青;雖然無痕眼袋手術能同時填補淚溝凹陷,但對於眼袋脂肪不足者,李兆翔醫師建議,可於術後考慮進行玻尿酸等填補式療程,才能將臉部的線條更完美的呈現!

熱量標示上路  健康飲食的指標

熱量標示上路 健康飲食的指標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去(99)年起,為了臺北市市民朋友的健康權益著想,邀請速食連鎖業者在點餐卡或其他民眾看得到的地方標示產品的熱量,方便市民朋友選購前就得知產品熱量資訊,以便做出健康選擇。今年配合全國肥胖防治政策,將更全面性的輔導各類食品業者進行熱量標示,協助市民輕鬆落實健康飲食生活。該局目前正逐步輔導各類食品業進行熱量標示。以大賣場業者為例,除了原先已經有營養標示的包裝食品之外,在衛生局的輔導下,已有業者優先響應,即日起開始對於現場新鮮製作販售的烘焙產品及熟食食品標示熱量,該局也將持續輔導各大賣場業者,於4月底前完成烘焙及熟食食品之熱量標示。另大賣場內附設之美食街,也是衛生局未來逐步輔導實施熱量標示的對象。而其中有部分餐飲業者非常重視市民選購餐點時的營養與健康訴求,均已於旗下的各餐飲品牌的菜單上標示熱量供民眾參考與選購。隨著民眾對健康議題的重視,健康飲食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食品業者提供充足的營養資訊、市民朋友關心自己選購餐點的熱量與營養、衛生局除輔導業者亦教育消費者,期打造一個全民的健康消費環境。市民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

輻射影響頭髮健康?!專家認為機率不大

輻射影響頭髮健康?!專家認為機率不大

在世紀9.0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台灣是否受到輻射問題一直讓民眾擔心,也讓民眾擔憂輻射對人體產生的影響,連帶影響不少民眾會擔心電腦、電視、電磁爐等家電輻射是否影響頭髮健康甚至造成禿頭。一名電腦工程師有著禿頭的困擾,擔心是否自己因每日長時間面對電腦讓輻射造成禿頭狀況,植髮專家張宗哲對此表示,頭髮毛囊健康受家電用品的輻射影響不大,像這位工程是長期面對電腦的狀況,應是不規律生活或壓力引發的生理失調,加速誘發雄性禿的因子顯現。其實雄性禿的症狀不難察覺,植髮專家張宗哲表示,若有前額髮線上移、頭髮變細、局部落髮等現象出現,都有可能是雄性禿找上門,但因初期症狀並不嚴重,常常讓人忽略,初期發現建議可使用口服藥物做控制情況惡化,但若置之不理,掉髮情況恐持續惡化。植髮專家張宗哲認為,藥物治療和植髮手術是目前對抗雄性禿的較佳治療方式。高密度植髮是利用放大裝置從後方腦勺擷取長條狀的頭皮,在顯微鏡下將頭皮分離成單株毛囊單位,將髮株植入事先在光禿或稀疏部位打好的植入小孔中,而這些植入小孔是經過精心設計可達到降低髮線並填補光禿或稀疏部位的目的,手術後髮株將逐漸與植入小孔癒合進而逐漸生長,無須特別保養即可與正常頭髮般相同。植髮手術後,植髮的部位將逐漸長出茂盛的頭髮,植髮專家張宗哲叮嚀,已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出現異常落髮,除了家族遺傳之外,與壓力、飲食皆有關,平日最好在護理頭髮及預防上多費點心思,包括每天應維持潔淨頭皮、攝取充分的營養、避免過度染髮或不當燙髮,同時減少壓力的累積和維持規律的生活,都是生活中可自我保養之道。

眼科治療新契機  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

眼科治療新契機 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

奇美醫學中心眼科,近年來在眼科視網膜主治醫師招募與視網膜相關檢查儀器與手術器械及設備的汰舊換新上有相當的成效,已讓奇美醫學中心眼科成為台南地區視網膜疾病的重鎮,視網膜玻璃體疾病的相關手術比重亦增加許多。以往對於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剝離等視網膜病變,傳統的手術方式須將眼球結膜大範圍切開,穿刺三個約○.三公分的鞏膜切口,依序置入液體灌注管、光源管及玻璃體切除探頭來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手術結束後,再依序拔除相關器械組、縫合三個鞏膜切口、縫合大範圍結膜傷口。整個過程不僅耗時,術後的傷口癒合及異物感、紅腫、流淚等不舒服的現象,通常需要二週以上才會好轉,大部分患者手術後也得住院恢復觀察。奇美醫學中心眼科引進「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的手術器械及設備,可以提供眼睛視網膜剝離與玻璃體出血患者,除了傳統的手術方式外,新的一項選擇。這項手術的優點,具有縮短手術時間、降低病患的不適感、術後復原較快、縮短住院時間,病情單純的患者甚至無須住院,已成為國外大型醫學中心眼科在有關視網膜玻璃體疾病上的主流手術方式。奇美醫學中心眼科視網膜主治醫師柳景豑指出,病患隨著年紀增加,眼睛功能會開始退化,視網膜玻璃體疾病、視網膜剝離機會都將會增加。若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疾病,病患眼睛更容易發生相當複雜的視網膜病變,例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混濁、玻璃體出血、視網膜黃斑部裂孔、視網膜黃斑部皺折及複雜之視網膜剝離等等重大視網膜玻璃體疾病。「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是視網膜玻璃體手術的重大突破,因為傳統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相當複雜,透過「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不需要切開結膜,也不需縫針。利用一個特殊的套管設計固定手術切口,透過微創性(23號)的手術器械(微細液體灌注管、玻璃體切除探頭、光源管、剪刀、鑷子、吸引器、雷射探頭、電燒探頭)及設備(玻璃體切除儀),達到微小傷口的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術後傷口不需要縫線,傷口與視力功能恢復時間較快,單純疾病患者也不需要住院,大約80%左右的傳統視網膜玻璃體手術皆可以此採用此新方式。「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適用於下列視網膜剝離症狀:如「看不清視網膜情況」、「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所致視網膜剝離」、「巨大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復發性視網膜剝離」及其他如「白內障術後發生之視網膜剝離」或「裂孔較多較大之視網膜剝離」等病狀。「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容易產生之併發症包括:角膜水腫、白內障、玻璃體出血、青光眼、新的視網膜裂孔、眼內炎(較少見)、交感性眼炎(十分罕見)及復發性視網膜剝離等。提醒患者,該項手術應經專業醫師仔細評估。

選購化粧品應格外小心 謹守「一不二要」原則

選購化粧品應格外小心 謹守「一不二要」原則

近年來在熱鬧的街市中出現一種新型態的店家,以租格寄賣的方式行銷便宜、多樣化的商品,其中不乏使用於人體肌膚之化粧品,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保障消費者權益,走訪北市市內9家格子商店,發現其違規情節包括:標示不全、宣稱誇大、產品有中文標示等,民眾購買使用後如發生問題將求助無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格子商店販售的化粧品多數是自行從國外攜入,完全沒有中文標示說明,或未標示來源廠商名稱、地址,萬一消費者使用後出現問題,往往求助無門,因此衛生局特地加強追查該等高風險販售形式之場所,讓民眾享有更安全的消費環境。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6條之規定,化粧品外盒包裝及容器均需顯著標示「產品名稱」,而產品同時具外盒包裝及容器時,應標示「製造廠名稱、地址(國產者)」、「進口商名稱、地址(輸入者)」、「內容物淨重或容量」、「用途」、「用法」、「批號或出廠日期」、「全成分」、「保存方法及保存期限(經指定公告者)」、「許可證字號(含藥化粧品者)」等9項於外盒包裝上,若無外盒包裝者,則應標示於容器上。除此之外,一般化粧品不得有誇大或涉及醫療效能之宣稱,化粧品之標示如涉及標示不全或誇大宣稱之情節,將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28條之規定,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下罰鍰。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提醒民眾,格子商店的經營模式成本低、多樣化,類似網路交易的實體化且管理困難,為維護自身的消費安全及權益,購買化粧品時要格外小心,並謹守「一不二要」原則:「不輕信誇大療效宣稱、要購買來源清楚產品、要認明完整中文標示」,民眾如有發現疑似違規之化粧品,可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轉7105,將有專人為您服務。以上訊息刊登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長照服務法」重視家庭照顧者及身障者需要

「長照服務法」重視家庭照顧者及身障者需要

日前報載行政院會通過並送立法院審議之長照服務法草案(以下簡稱本法草案)內容,忽略家庭照顧者、身障者之需要,似有誤解,行政院衛生署澄清說明如下:促進長照資源均衡發展,使長照機構及人力合理分布,依法案規定將劃分長照服務網區,盤點各區域長照需要資源量能,於資源不足之地區,獎助長照服務資源的發展,母法已授權子法另定。另行政院衛生署為整備偏遠地區社區化長期照護服務體系,99年開始辦理「發展偏遠地區(含山地離島)在地且社區化長期照護服務體系計畫」,以轉銜長照十年計畫,擴增長照服務體系之普及性,提昇偏遠地區(含山地離島)長照服務之可近性,並培訓在地長照人員,並辦理照顧服務人員訓練,以提升服務品質與效率。另為發展對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本法草案亦規定,失能者由家庭照顧者自行照顧或個人看護者(包括外籍看護工)看護時,得經由需要評估後,依評估結果由長照機構提供喘息服務、心理諮商及長照有關資訊提供等支持性服務。另提及外籍看護工家庭之需要,本法草案內容明定,長照服務對象不分年齡、身份別、障別,而以身心失能程度為主要考量。至目前符合長照對象而尚未納入長照十年計畫公費補助者(含外籍看護工之喘息服務),行政院衛生署將依民眾需求之急迫性、嚴重性等因素,經討論研商後,訂定合理之優先順序,並依政府財政狀況逐步納入。目前法案內也已規範,外籍看護工入境台灣後,必須再接受指定訓練(為基本之衛生安全知能),以維護服務品質。另有團體擔心長期照護服務法忽略了社會參與與活動。審諸身心障礙鑑定係由身體結構功能(損傷),經需求評估給予服務,涵括教育、就學、就業與就養,相關保障於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已有明定;本法草案則是針對其有長照需要者接受長期照服務權益之保障。

衛生局提醒:正確施用農藥 才能有效減少蔬果殘留農藥!

衛生局提醒:正確施用農藥 才能有效減少蔬果殘留農藥!

為維護市民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依計畫按月前往各傳統市場、超市、大賣場、農產公司等販售場所抽驗生鮮蔬果殘留農藥情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表示,食品安全首重源頭把關,於市面抽測產品屬於終端的管理,只有落實源頭田間監測及產地加強輔導農民於栽種時正確施用農藥,才能有效減少蔬果殘留農藥的問題。為維護民眾食用安全,衛生局呼籲農友於栽種蔬果施用農藥,應符合相關法令,栽種有機蔬果時,不得使用化學農藥,同時提醒民眾為減少攝入蔬菜之可能殘留農藥,建議清洗蔬菜時應去除外葉,以水沖洗蔬菜根部,將泥沙清除,並將根部摘除,再用水浸泡10~20分鐘,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3遍,即可將殘留農藥洗出。此外,加熱烹煮可使農藥分解;炒菜時,將鍋蓋打開,亦可促使農藥隨蒸氣而揮散。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1061。以上稽查結果,可上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相關訊息。

早期發現癌症 存活率達九成!南投醫院邀你踴躍參加「四癌篩檢活動」

早期發現癌症 存活率達九成!南投醫院邀你踴躍參加「四癌篩檢活動」

行政院衛生署南投醫院「100年度社區整合性健康篩檢暨四癌篩檢活動」已於日前(4/9),於南投市內興里活動中心辦理第一場次,當天參與活動人數約有100多人,內興里社區發展協會陳榮淙理事長及內興里里長曾振炎伉儷除親自參加癌篩活動外,更呼籲符合免費篩檢的里民能利用此次機會做身體健康檢查。根據國健局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約有8,700人死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和口腔癌。研究顯示,前項癌症可以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早期癌症經治療後存活率也可達九成以上,治療的副作用也很少。南投醫院林克成院長表示,目前國人對於「癌症」的疾病名稱並不陌生,但真正能落實癌症篩檢的人數卻未能普及,癌症的預防除了平時的正確的飲食及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外,定期的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且如果發現癌前病變,經治療還能避免癌症的發生。有鑑於此,署立南投醫院前進社區並於今年將健保給付之成人健檢結合癌症免費篩檢,擴大舉辦「100年度社區整合性健康篩檢暨四癌篩檢活動」,提供符合免費篩檢的民眾多元且便利的服務,第二場次預計於4月26日(星期二)上午7:00~10:00,假福山里活動中心(南投市八卦路521之12號)、第三場次預計於5月1日(星期日)上午:7:00~10:00假平山里活動中心(南投市平山二路47巷2號)辦理,歡迎民眾踴躍前往,現場亦有南投醫院專業醫師團隊看診,可提供民眾免費健康諮詢服務。(聯絡方式請洽署立南投醫院社區醫學中心:049-2231150轉分機1135洽詢)。

精神病友及家屬受多重「權益」保障 你不可忽視!

精神病友及家屬受多重「權益」保障 你不可忽視!

文/高雄市立凱旋醫院 社工師侯曉雅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會工作室在去年(99年度)曾舉辦家屬座談會,辦理法律權益的講座及家屬綜合座談,主要是讓家屬了解該如何維持及捍衛家屬應得的法律權益,並且促進與家屬的醫療合作關係。擁有專業法律背景的陳正興醫師,在經營精神病友的權益有著深遠的看見及努力,在會中提升與會家屬的權益及知識。「權益」意味著公平、衡平、平等對待,在法律上的意義是指公民受法律保護的權利和利益。會中,陳正興醫師根據身心障礙者的權益,分別以稅法、民法、精神衛生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等法條來做詮述,以下就此統整摘要:一、 權益部份:所得稅:精神衛生法規定的嚴重病人可列報身心障礙扣除額104,000元。遺產稅:被繼承人之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及父母,如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之重度以上身心障礙者,或精神衛生法規定之嚴重病人,且未拋棄繼承權者,繼承人於申報遺產稅時,得檢附身心障礙手冊影本或醫師診斷證明,以扣除身心障礙扣除額557萬元。牌照稅: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免徵汽車牌照稅(汽車燃料稅沒有免徵)。其他:停車/健保費補助/租貸房屋租金補助/生活輔助器具補助/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生活津貼/交通優待/專用牌照/學費優待/就醫優待/醫療看護費用補助/公益彩卷經銷商/購屋利息補助/勞保失能給付。二、保護部份:對精神病人不得有遺棄、身心虐待、強迫或誘騙病人結婚、留置無生活自理能力之病人於易發生危險或傷害之環境、其他對病人或利用病人為犯罪或不正當之行為。嚴重病人應設置保護人(嚴重病人是指病人呈現出與現實脫節之怪異思想及奇特行為,致不能處理自己事務,經專科醫師診斷認定者)。嚴重病人情況危急,非立即給予保護或送醫,生命或身體有立即之危險或有危險之虞者,由保護人予以緊急處置。監護宣告: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法院得因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監護之宣告。受監護之原因消滅時,法院應依前項聲請權人之聲請,撤銷其宣告。受監護之原因消滅,而仍有輔助之必要者,法院得依規定,變更為輔助之宣告。受監護宣告之人,無行為能力。輔助宣告:受輔助宣告之人為下列行為時,應經輔助人同意。但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為獨資、合夥營業或為法人之負責人。為消費借貸、消費寄託、保證、贈與或信託。為訴訟行為。為和解、調解、調處或簽訂仲裁契約。為不動產、船舶、航空器、汽車或其他重要財產之處分、設定負擔、買賣、租賃或借貸。為遺產分割、遺贈、拋棄繼承權或其他相關權利。法院依前條聲請權人或輔助人之聲請,所指定之其他行為。有位家屬詢問若病友有暴力行為的傾向,家屬請警察協助就醫卻遭到拒絕,該如何處理;陳正興醫師表示依據精神衛生法第32條規定,若病友友傷害他人或自己之「虞」(表示有傾向就可、不必有實際行為),當地主管機關就有責任立即護送病友至適當的醫療機構就醫。謝家佩醫師表示平日對病友的觀察很重要,若有症狀出現,應該提早就診,以減低住院的機會;然急性症狀期的病患很難有病識感,鼓勵家屬多與病友溝通,引導病友自身如何面對疾病,提高疾病的認知,家屬亦勿過度承擔責任而使自身身心健康受威脅,宜多與尋求社會資源來協助。盧護理長亦表示急性症狀期應該著重在症狀的處理,待穩定或慢性期時,與病友討論、讓其能夠自行比較病況的差異,進而提供疾病及藥物的衛教、並加強自我照顧的能力。

發酵醬類食品開封後不宜久放 以免仙人掌桿菌污染

發酵醬類食品開封後不宜久放 以免仙人掌桿菌污染

為維護消費者食品衛生安全,衛生局辦理市售發酵醬類食品專案抽驗計畫,以原料(如米、黃豆等)容易遭受仙人掌桿菌污染的產品為主要抽驗對象,檢驗結果有仙人掌桿菌(B. cereus II)不符規定(標準:產孢性仙人掌桿菌每公克應在100個以下),不合格率為18.2%。北市衛生局接獲民眾反映豆腐乳產品有仙人掌桿菌孳生的問題,為維護消費者權益,該局至各大超市、賣場等處抽驗發酵醬類食品。衛生局表示,加工食品中測得仙人掌桿菌,雖非必定引起食品中毒,但可作為其衛生狀況不良之指標,依據行政院衛生署「污染食品或食品添加物食品中毒原因菌或食品中毒原因微生物名稱表」之規定,食品中產孢性仙人掌桿菌每公克應在100個以下。因此,如產品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產品應予沒入銷毀,並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北市衛生局說明,仙人掌桿菌在環境中分布廣泛,可由細菌本身或由細菌產生之毒素而導致食品中毒,引起之中毒症狀可分為嘔吐型及腹瀉型兩類,主要症狀及潛伏期說明如下:嘔吐型:主要症狀為噁心及嘔吐。嘔吐次數多,少腹瀉;併有頭暈、發燒、四肢無力等;潛伏期為1~5小時。腹瀉型:主要症狀為腹痛及腹瀉。以腸炎的表現為主,嘔吐較少見;潛伏期為8~16小時。另外,仙人掌桿菌極易經由食品製造人員之不良操作或不良衛生習慣而污染食品,該菌會產生耐熱孢子,可在煮沸過後的食物中存活,例如:肉類、醬汁、布丁、湯、飯、馬鈴薯等,在這些已加熱且水分含量較多的食品中,如放置65℃以下、室溫或室溫以上保溫時,易使耐熱孢子發芽增殖而污染食品,值得注意的是,食品被仙人掌桿菌污染後,大多沒有腐敗變質的現象,除了米飯有時稍微發黏,較不爽口之外,大多數食品的外觀都正常。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食品烹調後儘速食用,如未能馬上食用,應保溫在65℃以上,儲存短期間(2天內)內者,可於5℃以下冷藏庫保存,若超過2天以上者務必冷凍保存,另外食品衛生管理係以預防為重,因此,食品製造業者必須保持良好之操作及衛生習慣,應儘量排除所有可能造成健康危害之因素,以避免污染。另外,北市衛生局提醒消費者購買發酵醬類食品時應注意外包裝是否有清楚的標示說明,產品開封後宜儘早食用,不宜久放,如未食用完畢應將瓶蓋蓋緊,並依外包裝標示之保存方式及食用建議存放。為維護消費者權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結果除適時發布新聞外並公布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歡迎查詢,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9。以上稽查結果,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及食品資訊網http://food.fda.gov.tw/FoodNew/查詢相關訊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