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改善口腔衛生減少病症發生 奇美守護銀髮族健康

改善口腔衛生減少病症發生 奇美守護銀髮族健康

根據內政部於2011年1月8日所公佈的統計報告,我國自1993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以來,65歲以上老人所占比例持續攀升,人口老化速度和世界各國比較明顯偏快,2010年底已達10.7%,其中台南市的老年人口比例更高達11.60%。由此可知,越來越多老人的健康照護問題,已成為醫療護理人員所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護理師林岢臻表示,相較於其他年齡層,老年人較常因急、慢性的健康問題需要住院,住院期間除接受完善的醫療處置外,為加倍守護住院老年人的健康與舒適,護理部致力於推展住院銀髮長者的健康照護,以協助住院的長輩獲得更高品質的服務,其中的重點之一即在於「口腔照護」。需要住院的老年族群,常因老化或疾病因素導致自我照顧功能降低,無法自己執行口腔清潔,易因牙菌斑的大量堆積而造成口腔疾病,長期下來更容易造成全身性疾病和營養缺乏等問題。同時根據許多研究顯示,口腔衛生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狀態的一個非常重要環節,不僅與營養攝取習習相關,常見的口腔疾病及口腔衛生不良,將導致嚴重的系統性疾病及功能性障礙,若能加強對於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積極照護,將可減少疾病的發生,對於生活品質提昇更有實質的助益。對於一般人而言,晨起、用餐後,與就寢前,執行潔牙漱口,保持口腔衛生、口氣清新,是十分平常的衛生保健活動。然而依據奇美醫學中心護理師的臨床經驗,臥病在床的長輩,常常因為醫療與照顧的重點在於疾病的處置、與其他更顯而易見的照護問題,而忽略基本的口腔清潔與衛生。同時老人家常常無法表達口腔保健方面的需求,以及照顧者對於口腔照護的知識不足、不重視口腔保健,也會造成長輩的口腔健康問題,更嚴重者還會導致咀嚼進食的功能受阻、影響營養攝取,進而危害整體的健康。再者口腔衛生欠佳,也容易影響長輩的人際關係,不願與人互動,對於身心健康都會造成影響,因此如何加強對於住院銀髮長輩的口腔照護與口腔衛生宣導,成為提供優質照護的重要課題。有鑑於此,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積極發展老年人的口腔狀況評估工具、建立團隊照護模式、提供衛教單張,及研發創意口腔清潔輔助器具與照護活動,希望藉此提升住院老年病人與照顧者的口腔照護知識、態度及行為。長期以往將可經由改善其口腔健康狀況,減少病症發生,以導引長輩和照顧者皆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期能降低因為口腔衛生不佳所延伸對於身心健康的危害,減少疾病的發生,對於銀髮族的健康促進,將有更為實質的助益。

宣傳菸害搭配罹癌照片 讓國中生體會抽菸的可怕

宣傳菸害搭配罹癌照片 讓國中生體會抽菸的可怕

署立嘉義醫院衛教師劉美容,於昨日下午(5/17)應邀至嘉義市民生國中,針對八年級六百多位學生,做菸害防治宣導,利用動畫、實際的菸害照片,讓國中生深切瞭解,吸菸會縮短壽命,得到不下十種的癌症。一見到螢幕的照片,台下的學生不禁叫了出來,因為圖片顯示,牙齒經長期的抽菸,呈現出嚇人的景象,另一張照片則是未吸菸的肺與長期吸菸的肺相比較,原本粉嫩的肺部,都變成黑色。衛教師劉美容表示,多抽一根菸,生命就會少六分鐘,更會引起肺癌、食道癌、口腔癌、咽喉癌、胰臟癌、胃癌、腎臟癌、白血病、膀胱癌等等致人於死的癌症,另外,更會引起心臟血管的疾病及慢性肺病,抽菸等於慢性自殺。參與菸害宣導的學生表示,平常看到家人抽菸覺得很正常,但想到可能得到癌症,就覺得抽菸很可怕;衛教師劉美容指出,國中生什麼都喜歡嚐試,及時教導他們正確的觀念,希望能影響他們一輩子不碰菸。民生國中校長邱坤龍表示,抽菸者在社會已成為弱勢族群,各種公共場合都禁菸,為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大家不要抽菸。

每人減碳1公斤 體內體外都環保

每人減碳1公斤 體內體外都環保

近年來氣候驟變與天然資源的缺乏都在提醒我們,拯救地球的行動已是刻不容緩,這項偉大工程並不困難。國民健康局提醒大家,只要力行「聰明吃、快樂動」、維持動態生活、把麵食換成米食,多吃一口飯、食用天然食材及少吃肉類,讓身體作環保,也能減碳救地球。「聰明吃」的選擇多食用米食:米飯不僅可以提供足夠的熱量來源,也可增加飽足感,種植水稻還具有減少溫室氣體的功能。根據統計,每公頃水稻田1天吸收二氧化碳量達423公斤,相當於一輛中型房車由北開到南來回兩趟的排碳量;若全臺每人每天多吃一口米飯,每年可促進水稻田種植面積達5,600公頃,可吸收約一輛中型房車繞行環臺海岸線約8,000圈的排碳量!少食用肉類:每生產1公斤肉類約排放36.4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一輛中型房車自臺北一路開到臺中。由於飼養牲畜需有廣大土地以種植牧草,導致樹木遭到砍伐以換取更多牧地來飼養牲畜,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不容小覷。若能多食蔬果、每日一餐無肉,可減少多餘脂肪、膽固醇及熱量吸收,也能挽救許多林木免於被砍伐的命運。多吃天然食物:食品在加工處理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溫室氣體,例如樹上的柳橙製作成1瓶500c.c.的柳橙汁,經加工、運送、販賣等過程,製造出約390公克的CO2,若能直接食用柳橙,不僅吸收到更多營養及纖維素,也更環保;而少喝1瓶600c.c.的可樂,改喝白開水,可避免288公克的CO2產生,也減少攝取過多糖分及熱量,因此多攝取天然食物,少吃過度加工的食品,有助於體內環保及地球環保。「快樂動」的生活多爬樓梯少搭電梯:如能爬樓梯而不搭乘電梯,以5層樓而言,1趟就可減少排碳量達1.09公斤。多走路、少開車:短距離通勤若由開車改為騎自行車或步行,以6公里計算(約步行1萬步),單趟可減少1.42公斤排碳量。關掉電視來運動:每天少看1小時電視,改為出外散步或運動,也可以減少0.1公斤的排碳量。若能善用上述小技巧,每人減碳1公斤並非難事,只要全臺每人每日減碳1公斤,等於一輛中型房車環台海岸線約8萬圈的排碳量,等於62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時間所吸收的二氧化碳。

想「瘦」嗎?愛美網購「藥」小心

想「瘦」嗎?愛美網購「藥」小心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接獲民眾檢舉有賣家於網路販售私自輸入減肥藥,經本局送驗結果檢出「sibutramine(西布曲明)」、「fluoxetine(富魯歐西汀)」等西藥成分,查該賣家涉嫌從國外購得宣稱可作為減肥用之藥品後,帶回國內透過網路私下販售,目前全案已依違反藥事法第82、83條規定,移請本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偵辦中。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於99年10月11日起廢止所有含「sibutramine(西布曲明)」西藥成分之藥品許可證,該成分目前已列屬禁用成分。衛生局表示,「Sibutramine(西布曲明)」用於治療體重過重,副作用包括服用後可能會引起血壓上升及心跳加速等,該成分為有名的減肥藥「諾美婷」,日前更因國外研究指出可能增加心臟病和中風危險,美國FDA考慮是否要下架該產品,目前行政院衛生署刻正考慮評估其風險及管理措施;「fluoxetine(富魯歐西汀)」用於治療抑鬱症、暴食症、強迫症,其副作用為口乾、流汗、寒顫、腹瀉、噁心、焦慮、心悸、眩暈等。民眾從國外私自帶回未經行政院衛生署核准之藥物販售,已屬藥事法第22條所稱之「禁藥」。依據藥事法規定,藥品未經核准擅自製造係屬偽藥,製造或輸入偽藥或禁藥可依藥事法第82條規定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千萬元以下罰金。另販賣、供應、調劑、運送、寄藏、牙保、轉讓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偽、禁藥者,可依藥事法第83條規定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衛生局提醒民眾,有疾病問題應尋求合格專業醫師;有藥物問題應洽詢藥師,不購買攤販、夜市、地下電台等不合法場所販賣之藥品,也不要聽信購買誇大不實以及來路不明的產品,倘若因服用這些違規產品造成傷害,將會求償無門。另外衛生局也呼籲網路賣家,切勿於網路販售藥品及醫療器材,以免誤觸法令。如發現有違規販售不法藥物情事,請儘速向衛生局舉發「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1043」,以上訊息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

就怕要命的意外!校園裝"電擊器"師生不同調

就怕要命的意外!校園裝"電擊器"師生不同調

實習記者陳茂軒/台北報導世新大學推動校園救生,特地舉辦設置AED(體外電擊器)的研討會,學生邀請業者示範AED的操作,並說明電擊器的設置的重要性。這場研討會吸引全校師生及教職員一起討論,唯恐新世代的各種疾病的發生,為防止學生發生「要命的意外」,學生們呼籲校方要盡快設置。自動體外電擊器AED,俗稱傻瓜電擊器,是一部操作方便專門設計給非專業醫護人員用於心臟停止病患的急救上。美國心臟協會(AHA)在2010年新版的CPR(心肺復甦術)與ECC(緊急心臟照護)準則提要中提到: 「建議公共安全先遣出動人員使用心肺復甦和 AED 以增加到院前突發性心臟停止 (SCA) 的存活率」並建議於較可能發生有人目擊心臟停止 (例如機場、賭場、運動場地) 的公開場所建立 AED 計畫。世新大學調查學生健檢結果,竟發現有高達795人為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但學校衛生保健組的急救設備及護理人力卻不足以應付突發的救護案件,學生自治單位認為這是極大校園安全問題,因此召集同學一同倡議學校設置AED。不過校方認為世新大學鄰近消防隊,離責任醫院不遠,否決設置計畫,但學生們振臂疾呼,認為救命就差一分鐘,設置AED才能讓師生生命安全受保障。

減重就是不吃東西?營養師籲:錯誤觀念!

減重就是不吃東西?營養師籲:錯誤觀念!

隨著經濟發展,生活形態改變,物質條件提昇,民眾愈吃愈好,體重也跟著直線上昇。體重向來是健康的隱形殺手,過胖的體重不止讓身體負擔過重,同時容易成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根據國民健康局數據顯示,BMI值大於24即算是過重,而我國成人過重或肥胖比率達44.1%,其中男性比率更高達50.8%,可見得體重過重及肥胖問題已成為國人不可輕忽的隱形健康殺手。北醫附設醫院李飛鵬院長指出,過重及肥胖雖不似一般急重症有立即的病癥,但卻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高風險因子,是影響健康的隱形殺手。因此,北醫附設醫院要扮演好社區民眾健康守護者的角色,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呼籲民眾維持適當體重、保持健康,除了全院員工並結合社區民眾宣誓減掉5公噸體重。北醫附設醫院營養室蘇秀悅主任表示,一般人肥胖的成因,不外就是運動量不足及飲食不正常或不正確,因此減重關鍵就是聰明吃、健康動。蘇秀悅主任認為,很多民眾以為減重就是不吃東西,其實是不正確的觀念,減重不是不吃,而是要懂得正確的飲食並配合運動,才能減掉體重而不是減掉健康。有鑑於此,營養室推出「健康350減重餐」要教民眾聰明且正確的飲食,「健康350減重餐」共有6種選擇包括:鄉村餐、水果餐、蔬食養生粥、綠豆薏仁粥、生菜總匯沙拉及雞腿雜糧飯,每份平均熱量約350大卡,相較市售便當750~850大卡熱量而言,午餐選擇「健康350減重餐」,二週就能輕鬆減掉1公斤,若再配合適度運動效果會更顯著。蘇秀悅主任指出,一個成年人一天所需熱量為每公斤30大卡,以65公斤重的男性為例,一天約需1,950大卡,而市售便當熱量約850大卡,就幾乎佔了一天所需熱量的一半,若再加上喝飲料、零食等,以及缺乏運動,長久下來不胖也難。以五榖根莖、蔬菜及適量蛋白質食物為主的「健康350減重餐」,熱量降低,但營養素不減反增。營養師說,此餐設計比一個排骨便當的熱量少了400~500大卡的熱量。市售便當份量多且油膩,有些民眾常因吃不完丟棄造成浪費,以節能減碳的觀念,北醫附醫提供適量的減重餐可讓民眾健康、減少浪費。延伸閱讀「健康350減重餐」: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406

五分鐘尿一次 原來是子宮壓到膀胱惹禍!

五分鐘尿一次 原來是子宮壓到膀胱惹禍!

54歲的王女士,四年前出現頻尿,每晚睡覺都要起來上廁所6、7次,經常讓她焦慮到睡不好;因為常頻尿需要找廁所,讓她更難出門。四年來她跑遍各大醫院,婦產科、泌尿科都掛遍門診,就是檢查不出病因,醫師要她放輕鬆,甚至開鎮定劑給她吃,就是沒有效果。台北中山醫院婦女泌尿科謝卿宏醫師表示,「子宮脫垂」的患者因子宮位在膀胱的後上方,站立或走動時子宮就會擠壓到膀胱而出現尿意,老想上廁所;不過在躺平或睡覺時就比較不會出現頻尿,所以患者經常會想待在家中不出門。如果又合併「間質性膀胱炎」,除了頻尿外,還會有夜尿、尿急、感覺尿賬時恥骨上方會疼痛,是相當難診斷及治療的疾病。門診中就有很多患者主訴,吃了很多抗生素和肌肉鬆弛劑,甚至是鎮定劑,然而效果都不明顯,造成患者逛遍各醫院,吞下不少藥物,卻還是照常出現頻尿問題,而且還會愈來愈嚴重,甚至導致焦慮,造成惡性循環。謝卿宏醫師指出,間質性膀胱炎的患者通常膀胱容量小,不僅上廁所的次數多,而且每次小便量甚至只有幾cc而已,目前使用的藥物治療都很難達到治標或治本,以徹底解決患者的困擾。謝卿宏醫師說明,傳統對於子宮脫垂患者的治療方式就是直接切除子宮,對於要生育的婦女來說,是一個難以決定的選擇。目前使用新式腹腔鏡子宮懸吊術,利用腹腔鏡,順著整條圓韌帶,在腹膜下及腹壁內,在子宮縫上不可吸收的線,來固定子宮的筋膜與韌帶,可以保留子宮,並徹底解決子宮脫垂,更改善頻尿的致病因。謝卿宏醫師解釋,患者在手術後可搭配做「膀胱訓練」,改善間質性膀胱炎的頻尿問題,利用慢慢擴張膀胱容量,讓小便量增加及減少小便次數,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在自我照護上,最重要的是養成均衡飲食及多喝水習慣,平均每小時喝100~200cc的流質,但要避免喝刺激性飲料,2~3個小時就去上一次廁所,大約三個月就可以擺脫頻尿困擾。

痛到無法言語!「預兆型」偏頭痛令人短暫性失語

痛到無法言語!「預兆型」偏頭痛令人短暫性失語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郭璨銘醫師表示,一位27歲的年輕女性因為講不出話來與頭痛,懷疑是腦中風或是腦瘤而被診所轉診至該院神經科門診,她告訴醫師,在她頭痛前常常會說不出話來,症狀約莫持續10~20分鐘,接著半小時後頭痛就緊接而來,頭痛逐漸加劇並伴隨嘔吐,頭痛到無法工作,這樣的情況平均一至兩個月會發生一次,她的朋友警告她說:「你該不會是要中風了吧!」,她才趕緊就醫。詢問這病患的病史,發現她並沒有明確的中風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方面等問題,而這年紀並非是中風好發的年齡,家人也沒有類似的情形。經過評估,病患並沒有任何神經學上的異常,「說不出話來」的症狀在頭痛過後都完全恢復正常,而腦部電腦斷層的檢查並無異狀,因此判定為偏頭痛的發作。郭璨銘醫師指出,這位病患算是一種有預兆型的偏頭痛。「說不出話來」是有預兆型偏頭痛的預兆之一,也就是在偏頭痛發生之前會有一些完全可逆性的症狀,它可以是正向或負向的視覺、感覺或是語言的症狀。較為大家所熟知的偏頭痛預兆常是視覺的徵候,如眼睛看到閃光或水波紋…等,其實,肢體感覺麻木,甚至失語性語言障礙都是有預兆型偏頭痛的一種。因此,有些病患會因為短暫性的肢體麻木或是語言障礙而被診斷為暫時性腦缺血。如何區別是預兆型偏頭痛的預兆或是腦中風?郭璨銘醫師提供了一些原則供參考:以年齡來說,偏頭痛通常是較年輕的族群,而腦中風通常是較老的族群。以病史來說,偏頭痛常有家族史,而腦中風常有中風的危險因子。以症狀來說,偏頭痛的預兆通常伴隨噁心、嘔吐、畏光,頭痛發生在預兆之後,而腦中風較常伴隨其他神經學症狀,頭痛常與症狀同時發生。實際上,這並非絕對,因為要區別這些問題,常需要神經學相關的知識,倘若有說不出話來的症狀,郭璨銘醫師建議民眾應儘早尋求神經科醫師的評估與協助。

阿嬤腹有硬塊 輸尿管結石導致腎臟嚴重水腫

阿嬤腹有硬塊 輸尿管結石導致腎臟嚴重水腫

聽過人有三顆腎臟嗎?一名73歲的阿嬤因摸到腹部有一硬塊而來童綜合醫院就醫,檢查發現她有三顆腎臟及三條輸尿管,且左邊的二條輸尿管中有一條長了結石,且造成腎臟嚴重水腫,導致阿嬤腹部摸起來有硬塊。經以輸尿管鏡取出結石後,腹部的硬塊不見了。該院泌尿科主任殷約翰表示,這名阿嬤10年前自己用手摸左邊的腹部即摸到硬塊,一直不以為意,直到最近在家人的催促下才來就醫,經檢查發現她左邊有二顆腎臟與二條輸尿管;右邊有一顆腎臟與一條輸尿管。其中左邊的一條輸尿管中有結石,造成一個腎臟有很嚴重的水腫,這就是讓病患摸到硬塊的元凶,使用「輸尿管鏡」從膀胱到輸尿管將結石取出,腎水腫逐漸消失後,肚子上的腫塊也跟著消失了。殷約翰主任強調,在臨床上由輸尿管結石造成腎臟嚴重水腫,以致於腹部摸到硬塊的情形很少見。一般而言,輸尿管結石病人的典型症狀是血尿、腎絞痛、發燒及小便發炎等。這名阿嬤並無上述的症狀,也並沒有疼痛感,而是腎臟嚴重水腫並且拖了10年以上,真的很少見。殷約翰主任說,輸尿管結石的治療只要用內視鏡取出結石即可,不用進行開刀手術,因此提醒民眾若肚子摸到腫塊,就應尋找專業醫師接受檢查,釐清產生的原因。另外,預防結石的產生應「多喝水」,每天飲用足夠的水分,就能遠離結石的威脅;在排尿時,可觀察自己尿液的顏色,如果尿液較深,就應當補充水分,如果顏色正常,就不用喝太多水。

保護令保護了誰?該如何矯正加害人的暴力行為?

保護令保護了誰?該如何矯正加害人的暴力行為?

女司機陳秀華遭離婚前夫刺死一事,令人遺憾,也突顯出我們目前的家暴防治體系對於矯正加害人行為的漏洞與缺失。陳小姐雖曾聲請過保護令,但期間前夫仍不斷施暴,陳小姐長期處於暴力的威脅,甚至最後造成無可挽救的悲劇,保護令到底保護了誰?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康淑華表示,遠離暴力的威脅是所有受害者心中最大的期待,也因此,如何矯正加害人的暴力行為,實為家暴防治的根本工作。在保護令聲請項目當中,除了被害人的人身安全保障外,其中一項還包括「加害人處遇計畫」的聲請,其目的即是為了矯治性格、精神上有所偏差的施暴者。然而目前法官在核定「加害人處遇計畫」往往必須經過曠日費時的審前鑑定程序,造成受害人擔心保護令的核發會因此受到拖延,而放棄此項聲請。以99年為例,全國家暴通報案件近十萬件,但僅有1,986 人依規定執行處遇治療。此外,多數處遇治療成效亦值得評估。依婦女救援基金會長期輔導受暴婦女的經驗,目前各縣市雖在推家庭暴力安全防護網,期待找出高危險的加害人,透過警方、社政及相關網絡予以約制其行為。然而,若是加害人的施暴行為未受到徹底的矯治,網絡的努力仍會事倍功半。另外,除非因重大傷害進入刑事程序,目前加害人若違反保護令罪,也多以緩刑或易科罰金處理,許多加害人繳不出錢,還由身為被害人的太太去繳付罰金。綜合以上,婦女救援基金會建議政府應該積極思考如何透過有效的約制、治療及處罰來制止加害人暴力的再犯,才能讓被害人有機會真正遠離暴力。此外,家庭暴力不是家務事,身旁的人若能主動關心、伸出援手,協助尋求專業資源,家庭暴力的安全防護網才能更加落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