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1日1時愛要及時 親子加溫4大撇步讓您知

1日1時愛要及時 親子加溫4大撇步讓您知

您每天吃三餐飯要耗時3小時、去健身房運動要耗時2小時、看場電影也要2小時,但是您知道身為父母的您,每天只要用心地花「1小時」陪伴您的子女,就可以讓您擁有親密的親子關係嗎?臺北市衛生局為瞭解在學青少年的心理衛生概況,99年對臺北市內248所學校、5萬7,475名學生進行無記名之心情溫度計調查,結果顯示整體青少年心理困擾比例較93年及96年低(如表1),但仍有18%的青少年需要更多生活、心理層面的協助,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更具體建議親子關係加溫的秘訣,關鍵就在相處時間、教養態度、不要溺愛、居家環境四個層面。調查結果顯示,父母親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愈多,愈能讓子女感受到被瞭解;而愈自覺被父母了解的青少年,也通常有較佳的身心適應。但對臺灣社會結構下,許多是雙薪家庭或單親家庭,家長往往在辛勤工作中,而感到要有充足時間陪伴子女是一種奢求!社區心衛中心進一步說明,調查顯示如果家長覺得沒有充裕的時間,每天最少花1小時以上相處是基本上比較可以做到的。根據統計結果,家長如果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不足1小時,則其子女能夠感受到家長瞭解自己的比例僅約六成,但是每天被父母親陪伴長達1~3小時的青少年,有近九成都覺得自己被父母親瞭解並且有較佳的親密感(詳表2),統計數字亦顯示親子間的瞭解程度愈高,子女的身心適應狀況愈良好。父母親的管教方式方面,如果分成開放權威、專制權威、寬鬆放任,及忽視冷漠四種類型。填寫父母以「開放權威」教養態度的子女在「曾參加幫派活動」、「毒品使用」及「網路使用時間」等問題的機率最低;而認為家長採取「忽視冷漠」教養態度的子女,在填寫「曾參加幫派活動」、「毒品使用」及「網路使用時間」等問題的機率則是其他教養方式的10倍。除了上述兩個在心情溫度計調查中的發現外,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再依據輔導青少年經驗的兩項建議,告知您親子關係加溫的四大撇步。每日1時最用心:雖然相關的研究皆顯示父母陪伴子女的時間愈長,愈有助於親子關係、身心適應及預防偏差行為的產生,但是如果無法長時間陪伴的父母,每天至少需要花1~3小時的時間來陪伴子女。開明權威最感心:陪伴時間很重要,搭配良好的親子教養方式更具功效,現今少子化社會加上父母陪伴小孩時間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父母對於子女的溺愛多過管教,導致青少年有相當多的身心適應問題;建議父母採取「隨時開明地」面對子女成長時期遭遇的問題、「適時權威地」展現父母導正子女偏差想法與行為,與子女共同成長。不要溺愛最稱心:現今屢屢看到父母對學校反映子女在校園中有偏差行為時,只想一味要求校方檢討管教方式,或不論子女的行為如何都過度袒護,讓孩子不知道檢討及謀求改進反而醞釀了更長遠的人際關係及行為上的問題。溫馨家庭最窩心:建議在居家環境的空間規劃上,運用些巧思來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例如:一起閱讀的明亮空間─室內能夠營造一個親子共同閱讀的空間,除養成小孩的閱讀習慣外,也可增進親子溝通與互動的機會。(也可利用客廳做閱讀空間的規劃)一起共用大餐桌的美好時光─晚上的用餐時間通常是家人少數可以歡聚的時光,將餐桌規劃放置在家人生活動線必經的途中,以柔和的燈光營造放鬆的氣氛,讓家人能夠在悠閒的氣氛中用餐與分享生活瑣事,增加親密感。穿透式空間規劃,親子生活一目了然─穿透式的格局安排,讓家人生活出入都經過公共空間,增加彼此互動、也更能分享生活點滴。其他例如可以與孩子一同下廚的廚房、蒐藏玩具的親子共享空間、一起佈置家居的角落等小小巧思就可以讓親子的感情增溫。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暑假期間規劃親子互動課程如下,歡迎市民親子多加參與,如遇到親子問題時,也歡迎洽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mental.health.gov.tw或諮詢專線(02)3393-7885(上班日9AM-10PM)。

青少年心理危機特性:不求助 師長需要主動

青少年心理危機特性:不求助 師長需要主動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之統計資料,目前為止最新的98年全國平均自殺死亡率較97年減少1.6%,然而15歲~24歲青少年的自殺死亡率卻仍增加了3.3%,並成為此年齡層第二位死因(第一位為意外事故)。另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針對15~24歲者進行的數據分析顯示,臺北巿每年約有20位15~24歲青少年死於自殺、500位青少年發生自殺行為,約佔總自殺企圖者的16%;也就是說,每個月平均就約有2名青少年因自殺而失去寶貴生命、40多位青少年以自殺行為解決生命困境;對於遭逢這些年輕生命殞落的自殺者親友和師長來說,造成心裡一輩子的遺憾與哀傷。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進一步針對99年度15~24歲自殺企圖的年輕族群進行各類自殺近因分析顯示,有74%的青少年受到感情或人際關係因素影響而自殺(其中有53%是因為感情困擾、23%是與家人互動困擾),其它造成自殺企圖的原因還包括,精神健康或物質濫用為44%,工作或經濟因素則有8%,學校適應或生涯規劃因素則有5%,生理疾病所導致的輕生行為則有2%。自殺防治中心強調,自殺行為的成因不應單純化,該中心關懷的自殺企圖青少年有超過5成以上有兩種以上的近因影響而採取自殺行為,這說明了壓力經累積更造成心理負擔加重的影響,年輕世代在身心加速成長的過程,對處理壓力的經驗往往不足,若持續累積而未予解決時,部份青少年將有可能走上自我傷害或是結束生命。然而,依據臺北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服務的經驗,陪伴處於危機的青少年找到出路需要透過心理衛生的機制及周遭師長親友的主動發現、主動協助。衛生局指出在96年進行的校園心情溫度計普測資料顯示,43%的學生是不會找人協助處理壓力,甚至有25%的學生面對壓力選擇的反應是不想說話;而青少年不願意找人協助處理壓力的背後因素,有21%是因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困難、20%是認為自己可以解決,卻還有15%的學生認為目前遭遇的問題是別人解決不了、12%則是不知道找誰協助、7%不相信其他人會幫自己解決。衛生局在此也呼籲家長親師,面對青少年在青春蛻變的時期,常見到他們不理不睬或不耐煩,這對大人同時也是一種新的考驗,必須學習持續溝通及培養自己調整為不否定的協助態度,才能幫助青少年面對成長困境,逐步克服自己的情緒困擾。以下是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對陷入課業不順、感情受阻、人際排擠,甚至於覺得不被週遭的親朋肯定重視等心理困擾青少年的建議:你可以多開口請教:許多經驗智慧的累積,可以透過別人替代的經驗而觀察學習。從別人的經驗中觀察而形成自己的判斷智慧。在詢問意見或看法時請特別記住:不要只問一人,一定要多聽幾種不同的聲音,才不致陷入就教對象是「特例」的迷思。你可以尋求專業的評估:還可以跑趟心理輔導中心做做能幫助瞭解自己的心理測驗。透過統計的客觀分析,你也有機會對自己更瞭解。但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不要對測驗結果擅自解讀,一定要請具有專業背景的人士協助解釋。你可以跟自己反省:這其實是簡單實用的方式,就在每天臨睡前回想自己在一天當中所經歷的事情,讓自己對承受的遭遇有機會回顧思考,想想自己的感受,整理出下一步如何自處,將有極大的幫助。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於今年度與校園工作者進行自殺危機個案處遇與生命教育研討,並陸續辦理「校園守護」活動,除了針對校園師長進行自殺防治資訊講座與輔導實務探討外,也透過年輕人的團體活動體驗,學習如何面對自我壓力調適,並能適時提供協助給同儕,以減少不幸事件的發生。另透過系列徵文活動讓年輕人可以有情緒抒發的管道,並以不同角度來看待生命困境,以期找到面對困境的智慧。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四氣」「五味」常養身 中醫固老樂一生

「四氣」「五味」常養身 中醫固老樂一生

活的健康,活的快樂是每位銀髮族的期望,但要如何達到這個願望呢?其實不難,臺北市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為了讓長者生活的健康又樂活,特別結合里內資源華江國小、天使志工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之中醫及營養師等團隊,導入中醫養生保健等健康促進議題,由中醫師在現場示範及講解,依中醫之理論,教授「中老年健康飲食」,藉由食療課程,知道中醫學為何要把食物分為「四氣」和「五味」,及中醫如何按食物的性能和性味來進行分類與食用,另亦傳授運動養身及銀髮生涯規劃等妙招,讓一群年紀加起來超過1,000多歲的長者不只吃的健康,更是動的快樂。台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楊佳峰醫師表示,中醫除了用傳統的針灸、傷科整復及中藥治療外,對於銀髮族長輩們還可選擇以藥膳及養生保健操來改善身體狀況,讓傳統中醫理論與生活調和,進一步提供銀髮族從一般常見的食物中,選擇適合自己體質與營養的食物,並搭配其年齡或慢性疾病情形,兼顧老年飲食與生活作習,提供銀髮族長輩們更多元化、整體性及連續性的照顧服務。萬華區老年人口比率居臺北市12區之冠,65歲以上長者為2萬8,614人,占總人口數15.03%(北市為12.31%),為一非常老化的社區。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陳美齡主任表示:透過社區資源連結,建立社區長者支持網絡,本著「華江服務到厝邊,阿公阿嬤悠遊上學去」的概念,更呼籲鼓勵長者走出戶外,活耀其老年生活,以提升身、靈、健康。只要年滿65歲以上以及55歲以上原住民朋友們,呼朋引伴、阿嬤揪阿公、樓上揪樓下一起來參加關懷站活動!此項活動將於每週一下午2:30~4:30持續至6月13日,詳細活動內容請上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

愛心醫療到宅服務 牽起無助的雙手迎向希望

愛心醫療到宅服務 牽起無助的雙手迎向希望

臺北市聯合醫院自98年9月1日起,提供「愛心醫療到宅」的服務模式,只要是居住於臺北市之社區民眾有醫療需求、經濟困難且外出不便者,不受戶籍地的限制,皆可透過各院區居家護理服務的窗口轉介此項服務,經由該院之醫師、護理師、社工師評估後收案。其訪視所需費用經社會工作人員評估申請者之經濟狀況,補助比例高達30至100%,補助案每次核准之期限為6個月,期滿後仍有需要者,於期滿前一個月再次提出申請,讓民眾在家中就能獲得照護資源,享有具便利性、即時性之健康照護服務。陽明院區秉持著照顧弱勢族群、促進社區健康服務之服務宗旨,已陸續服務60位居住於偏遠山區無法外出的民眾,大部份均領有殘障手冊、因疾病導致半癱或全癱在床、以及行動不便就醫困難,依其實際需求提供醫療照護包括: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張郁梓說,醫師臨床評估用藥、傷口處理拆線、褥瘡傷口換藥指導、疑似疥瘡皮膚評估、藥物血中濃度檢測、開立巴氏量表、開立身心障礙者到宅鑑定服務診斷證明書等,在訪視的過程中也確實發現,臺北市仍有醫療缺乏的地區,例如:陽明山區、至善路山區等,弱勢族群對醫療的迫切性,更加突顯愛心醫療到宅服務的重要性。張郁梓表示,愛心醫療到宅服務除了提供民眾醫療及護理的服務,同時重視家庭主要照顧者的照護需求,居家護理師主動追蹤提供服務後之成效,藉由電話訪談再次追蹤民眾及照顧者的後續照護狀況,並安排下次出訪的時間,另一方面面臨已邁入高齡化的社會,許多的家庭都是老人照顧老人,急需照顧人力的協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本著服務市民的精神,由家庭醫學科醫師及居家護理師提供在宅開立巴氏量表,使符合條件的家庭得以申請看護工,落實愛心醫療到宅服務的意義,讓更多的家庭得到照顧人力協助,將醫療及護理指導的運用介入,使得整個家庭能迎向充滿希望的每一天。

姊妹一起顧健康 揪團婦癌篩檢拿現金!

姊妹一起顧健康 揪團婦癌篩檢拿現金!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00年5月~11月舉辦「婦女揪團癌症篩檢拿現金」活動,為鼓勵婦女朋友定期做婦癌篩檢,凡設籍臺北市之婦女擔任團長,號召親朋好友一起參加婦癌篩檢,揪團人數達10人,團長就可獲得1,000元獎金,10人以上,每增加1人,獎金就增加100元。婦癌篩檢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查及乳房攝影檢查,報名者須符合篩檢資格,活動名額有限,額滿為止。依據98臺北市生命統計,女性10大癌症死因資料顯示,乳癌死亡率每10萬人口17.5人,為女性癌症死亡第3位。子宮頸癌死亡率每10萬人口5.1人,為女性癌症死亡第7位。而子宮頸癌、乳癌都可經由抹片、乳房攝影檢查,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高達90%以上。衛生局呼籲女性市民朋友,踴躍參加,珍愛自己也顧健康。為了女性市民健康,衛生局特舉辦「婦女揪團癌症篩檢拿現金」活動,凡臺北市之婦女都可擔任團長號召左鄰右舍,厝邊頭尾,一起做篩檢拼健康。歡迎臺北市婦女朋友好康道相報,趕緊呼朋引伴、樓上召樓下,踴躍報名參加,相關訊息與報名表下載請參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頁http://www.health.gov.tw/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分機1835洽詢。

「迦南志工」召募中!公東高工師生25人貼心服務 讓長輩容光煥發

「迦南志工」召募中!公東高工師生25人貼心服務 讓長輩容光煥發

「非常謝謝您,我媽媽變漂亮了!」迦南護理之家住民的家屬張小姐,開心的感謝美髮志工林瑜文老師為她的母親剪了一個漂亮又實用的髮型。日前(5/14)上午,公東高工「綜合美容美髮與美髮技術科」23位學生,在林瑜文、蔡佩樺老師的帶領下,前往迦南護理之家(台東基督教醫院附設)為住民剪髮、修眉、化妝。接受服務的近十五位長輩顯得容光煥發,各個樂開懷。「阿公、阿嬤好可愛哦!」志工在欣喜助人之餘,也增加了實務磨練的機會。寬敞的迦南護理之家交誼廳,因著這群志工的到來,頓時成為美髮美容沙龍。張小姐透露,她母親在生病以前,一直是很愛漂亮的。當初張媽媽生病住院時,張小姐曾請醫院樓下的美髮師到病房為媽媽剪頭髮,這也是兩個月前的事了。這幾日,張小姐原本要帶坐輪椅的媽媽到那家醫院樓下的美髮院剪頭髮,正巧碰上公東高工的志工服務,讓媽媽在熟悉的環境裡剪頭髮,省卻了出門的不便。王阿嬤是第一個接受美容服務的長者。她舒服的坐在桌邊,接受蔡佩樺老師的細心服務,旁邊則是觀摩的學生。就在一邊聊一邊做的情形下,王阿嬤修了眉毛、修了臉上的汗毛,她那上了淡淡彩妝的臉龐也益發有神。一般來說,迦南護理之家住民的頂上髮絲,或由家屬安排到美髮店整理,或者經長輩同意由學過美髮技術的照顧服務員打理。這回,因著迦南志工陳大哥的居中引介,讓這群志工和迦南護埋之家長輩有了美好的互動。「迦南志工」目前仍在召募中,歡迎學生、退休人員、對老人服務有興趣者的加入,服務內容包括:讀報、餵食、關懷聊天、協助散步、陪同唱歌、協助復健、協助社工活動進行及行政作業等,洽詢電話為(089)960-220轉6120迦南中心社工員黃小姐。

大手牽小手一起上學去 新移民需要您的協助

大手牽小手一起上學去 新移民需要您的協助

弘毓基金會關心弱勢婦幼從心做起,從92年成立以來,就不斷在關懷發展遲緩兒童與新移民家庭,尤其是兒童的受教權及身心發展,一直都是基金會推廣提倡社會重視的議題。王乃弘董事長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弘毓基金會承接台中市第五、六區兒童發展資源中心(原山海線早期療育個案管理中心)及海線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原海線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所服務過的遲緩兒童及新移民家庭已有4,966個家庭。服務區域遍及海線(沙鹿、清水、梧棲、龍井、大肚、大甲、大安、外埔)及山線(豐原、石岡、神岡、后里、東勢、新社、和平、潭子、大雅)地區,不僅提供0~6歲發展遲緩兒童療育、教育及社會資源,幫助遲緩兒在黃金治療期能獲得改善;也提供新移民在台生活遭遇家庭照顧、語言、生活適應、法令權益等問題之諮詢。服務過程中,看見許多類似遲緩兒及新移民弱勢家庭在貧窮敲門時的無助感,在孩子需要就醫、就學、療育卻苦無援助時的無奈感;新移民在生活中背負家庭經濟支柱卻就業維艱的沮喪感,基金會也在服務中看見需求並發現困難。為了提升社會大眾對弱勢遲緩兒及新移民困境的了解,弘毓基金會於99年開始籌拍關心早療及新移民家庭簡介片,推廣早期療育觀念,也了解新移民在台灣生活的困境,以慢啼寶貝小育的茁壯─讓大家了解小小的進步卻是新希望的感動;新移民小芳的擔憂與努力─堅持自我信念「沒辦法走在孩子前面,至少也要走在孩子的身旁」,讓大家看見扭轉未來的力量。弘毓基金會王乃弘董事長表示,今年度活動募款所得將全數用於三大計畫:助學計畫!幫助遲緩兒、新移民子女教育金。醫療計畫!幫助遲緩兒醫療、復健、到宅療育金。家庭扶助計畫!幫助弱勢家庭生活補助、急難救助金。希望透過大家的愛心幫助弱勢家庭兒童在幼年黃金期及時獲得治療及訓練,增加受教育刺激學習機會,生活經濟陷入困頓者能獲得改善。弘毓基金會聯絡電話(04)2636-5175。劃撥捐款帳號22542409,請指名「有你有希望」專案(勸募核可字號 中市社團字第1000035569號)

今天一起活力Show!阿公阿嬤享受健康 快樂過生活

今天一起活力Show!阿公阿嬤享受健康 快樂過生活

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為落實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及提供一個專屬老人展現健康活力與生命價值的舞台,謹訂於今天5月21日(星期六)下午13時30分,於大安森林公園音樂臺舉辦「大安健康博覽會/2011年阿公阿嬤健康活力Show」活動,除了健走活動外還提供免費健康篩檢服務與諮詢及親子闖關遊戲,並有65歲以上的阿公、阿嬤共計500名,為大家粉墨登場賣力演出,歡迎民眾大手牽小手一起來體驗健走的樂趣及為我們的長輩鼓勵加油打氣。目前臺灣人口呈現老化現象,依據99年底的戶政資料顯示:臺北市大安區65歲以上長者人口數為45,862人,佔總人口數14.52%,為全臺北市第2高,長者隨著年齡的增加,身心健康功能狀況也逐漸衰退老化,到最後常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基本體能負荷,而影響其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且容易罹患疾病,長壽卻不健康,不僅增加社會成本,更直接影響長者本身生活的品質。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為積極努力鼓勵長者參與社區活動,故結合產、官、學、民等相關資源,為長者們提供一個洋溢青春活力、Show出自己特色的比賽活動。除此,為養成民眾規律運動的習慣,遠離慢性疾病,以日行萬步健康永駐為主軸,教導民眾正確健走的方式。希望民眾多利用公園運動步道,養成運動健身好習慣,享受健康、快樂、有活力的生活!此次活動攤位區由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臺北市大安健康促進協會、臺北市大安區體育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及大安區各醫療院所…等單位共同舉辦。將提供民眾免費健康篩檢服務,包括體脂肪檢測、口腔檢查、一氧化碳檢測、預約乳房攝影、大腸癌篩檢、市民健康卡發卡及集點活動、脊椎側彎篩檢、專業健康諮詢、隱形高手-認識輻射及有趣的親子闖關遊戲等。活動洽詢電話:(02)2733-5831分機232;或請上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網址http://www.dahc.taipei.gov.tw/查詢。

一份愛醫個機會 「愛心大使」余秉諺、陳志強邀您一起為光明而跑!

一份愛醫個機會 「愛心大使」余秉諺、陳志強邀您一起為光明而跑!

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連續兩年與運動品牌PUMA攜手,於今日(5/21)以為光明而跑為訴求,舉辦2011 PUMA螢光夜跑,為2015年前於全球設立100所兒童眼科中心籌募經費。PUMA螢光夜跑增設了「夜行俠組」,以藉此呼籲大眾關懷弱勢的眼疾兒童,藝人余秉諺及陳志強亦相約做公益,應奧比斯之邀以「愛心大使」身份出席活動,宣導視力健康的重要。而以模仿著稱的藝人白雲,也應主辦單位之邀,現身增添熱鬧氣氛,與民眾一起享受初夏夜晚在愛河邊慢跑的暢快!已連續5年舉辦的PUMA螢光夜跑,5/21(六)率先在高雄市光榮碼頭開跑,5/28(六)則將擴大規模,移師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舉辦。活動開放報名後,短短兩週即報名額滿,南北兩場報名總人數上衝8,000人,尤其是奧比斯「夜行俠組」更率先額滿,召募到2,000名響應公益的熱情跑者。PUMA總經理於保羅表示:「連續兩年與奧比斯攜手舉辦螢光夜跑,看到這麼多參與者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們十分開心。希望能透過螢光夜跑,協助發展中國家眼疾孩童,把健康帶給全世界!」活動當天剛好是奧比斯「愛心大使」余秉諺的生日,即將滿33歲的余秉諺,生日當天特別來到光榮碼頭為響應公益的跑者加油。余秉諺感性地說,「我不需要鮮花或禮物,做公益就是我選擇度過2011年生日的最好方式。希望粉絲們把對我的祝福,分享給眼疾孩子們,給他們一份愛、「醫」個看見世界的機會。」同為「伊林公益籃球隊」創始成員的陳志強,雖然最近軋戲忙得昏天暗地,但得知如此充滿活力的夜跑活動將在家鄉高雄舉行,也義不容辭地為公益站台,見證這充滿意義的時刻。奧比斯執行長李茹芳感動地回應,「希望大家一起關懷眼疾兒童,支持奧比斯救盲任務,將生日或重要紀念日當天的喜悅,分享給需要幫助的孩子們,讓他們同享幸福!」全球最大致盲成因是白內障,那種「眼前彷彿矇上一層白霧,再怎麼努力睜眼也看不清楚」的恐懼,若非親身體驗,一般人很難理解。為了讓跑者感受白內障患者的視野,奧比斯特別在會場設置了獨特的「視茫茫運動闖關」遊戲攤位。跑者報到時即獲贈一張奧比斯「眼力大考驗」遊戲卡,成功通過考驗者,可換取限量500名的「視茫茫眼鏡」乙付,於奧比斯體驗區進行運動闖關遊戲,親身感受眼疾患者視茫茫的世界。由於過程中需要以聽覺和肢體輔助完成挑戰,許多人闖關後紛紛表示,眼睛看不清楚的狀況下,居然連身體的協調性也變差,實在困難重重,一定要好好保護雙眼,珍惜健康的視力。全球共有3,900萬失明人口,其中140萬是兒童,然而75%的案例若能及時接受診斷或治療,其實是可以預防或治癒的。為了拯救眼疾孩童,奧比斯自1999年開始進行「失明孩子新希望」計畫,至今有多達12萬5千名兒童曾接受奧比斯眼科手術,超過290萬名兒童接受藥物治療,得以重見光明。奧比斯更於醫療資源缺乏地區設立兒童眼科中心,提供眼疾兒童及時的眼科醫療服務,迄今已在發展中國家成立45個兒童眼科中心,預計於2015年前成立100個兒童眼科中心,為百萬眼疾孩童提供優質、即時的醫療服務。奧比斯執行長李茹芳表示:「非常感謝PUMA、愛心大使余秉諺與陳志強,以及參與螢光夜跑民眾對奧比斯的支持與鼓勵!這筆經費,我們將用於兒童盲疾防治工作,並在2015年底前成立100個兒童眼科中心,讓飽受眼疾折磨的孩子及時接受治療,活出『睛』彩人生。」

大腸直腸癌化療須慎選 藥物療效及生活品質可兼顧!

大腸直腸癌化療須慎選 藥物療效及生活品質可兼顧!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近年來發生人數躍升為癌症第一位,且罹病年齡層逐年下降。此外,最新的國人主要癌症死因統計中發現,大腸直腸癌排名第三名,顯示大腸直腸癌是未來國人最大的隱憂。大腸直腸癌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高偉堯醫師表示,事實上從40歲開始,不論男女都要特別注意防範。大腸直腸癌發生原因跟國人飲食習慣日益西化,攝取過多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食物有很大關係。有腸癌家族病史、瘜肉、肥胖等,較一般人容易得到大腸癌。值得注意的是,社經地位較高的族群因為飲食型態講究精緻化,加上工作、生活繁忙,很容易忽略身體的變化,或是因忙碌而延誤就醫時間,也是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風險群。另外,得到大腸直腸癌的女性病人有時也易罹患乳癌,高偉堯醫師提醒,這樣的例子雖然不是很多,但值得注意。大腸直腸癌主要發生部位以直腸、乙狀結腸及降結腸最多,早期臨床表現通常很簡單,例如:便秘、拉肚子、排便習慣改變、糞便變細,或是因為缺鐵性貧血、小血球性貧血,才輾轉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遺憾的是,這時候的期別通常都比較晚,且常常發生肝臟轉移並出現黃疸現象,甚至有些病人體重已明顯減輕,而錯失治癒的契機。高偉堯醫師說明,自從政府提供50~69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後,早期個案的病人明顯增加許多,且治療成效都相當不錯,因此只要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機會還是很大。高偉堯醫師強調,現行大腸直腸癌篩檢政策規定為每兩年一次免費檢查,並非兩年是一個安全時間單位,最好還是每年定期檢查、定時篩檢,及隨時注意身體變化,才能遠離大腸直腸癌的威脅。除了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直腸鏡檢查也是很直接可靠的檢查方式,醫師建議每3~5年可做一次大腸直腸鏡檢查。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在某些狀況下,術後有些病人必須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以減少復發。目前最受矚目的化學藥物有Campto(抗癌妥)及Eloxatin(益樂鉑錠),可以分別合併使用5-FU。Campto(抗癌妥)最常出現的副作用是腹瀉,而Eloxatin(益樂鉑錠)的副作用則是神經毒性而產生手麻腳麻的症狀。醫師也說明,此兩類化療藥物合併使用5-FU時,若產生嘴破等症狀,病患可於水或牛奶中加入Glutamine(速養療),以減少黏膜傷害。大部分人都是談癌色變,但要遠離癌症,預防勝於治療才是保健的不二法門。高偉堯醫師表示,預防大腸直腸癌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從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低熱量、多蔬果、多高纖可刺激腸胃蠕動,增加排便機會,讓毒素不易累積體內。但醫師提醒,吃素不一定可降低或預防大腸直腸癌發生,食用添加或加工的素食罐頭,反而可能會提高風險。養成固定運動習慣,不抽菸、不喝酒,也能降低罹病的機會。在接受化療前與醫師溝通您的工作或生活形態,選擇適合的化療藥物,可兼顧藥物療效及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