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柔妍膠囊含塑化劑DBP 林杰樑:這比DEHP「更毒」!

柔妍膠囊含塑化劑DBP 林杰樑:這比DEHP「更毒」!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2)日公布第1起食品添加塑化劑DBP的案例,衛生局表示,添加塑化劑DBP的「柔妍」膠囊由「優活醫藥生技有限公司」提供原料及配方,委託「昱倫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代工製造,並由「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科技事業中心」代銷。對於這起首例,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DBP具睪丸、精子毒性,對生殖方面影響更甚DEHP,但不具致癌性,不過他說,與DEHP同樣具睪丸、精子的生殖毒性,可能造成男童女性化、女童性早熟、男嬰生殖器畸形,或生殖器官與肛門距離縮短等症狀。林杰樑說,就影響生殖功能而言,DBP比DEHP「更毒」,美國規定人體對DBP的承受度為每天每公斤100微克,而歐盟(EU)認為DBP對生殖系統影響嚴重,標準更嚴格,每人每天每公斤上限僅10微克。北市府衛生局表示,環保署民國88年將DBP列管為第4類毒性物質,具生殖毒性,大部分DBP進入人體會在24小時內排出,48小時內幾乎全部排完。

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增 疾管局籲加強防蚊措施

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增 疾管局籲加強防蚊措施

疾病管制局表示,依據疫情資料顯示,最近一週共計確診3例境外移入登革熱個案,分別來自泰國、孟加拉、印尼,其中1例由於就醫診斷時已距發病6日,增加登革病毒於本土擴散之風險,疾管局並呼籲民眾回國如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疾管局表示,最近1例登革熱病例為前往印尼旅遊民眾,在5月19日入境、5月24日開始出現頭痛、關節痛、口乾、舌燥、食慾不振、發燒、皮膚發癢等症狀,患者在5月24日、5月27日兩度前往不同診所就醫,但遲至5月29日前往區域醫院第3度就醫,才診斷為疑似登革熱個案。另兩例境外移入確定個案分別為機場發燒篩檢及第1次就醫即被通報。依據疾管局的統計,本(100)年截至5月31日止,共有28例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其中以越南9例最多,其次為印尼6例,菲律賓4例,泰國3例,馬來西亞及緬甸各2例,新加坡及孟加拉各1例。疾管局表示,東南亞地區登革熱持續流行,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探親、旅遊或工作時,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署核可防蚊劑。疾管局也提醒,出國旅遊或是工作的民眾在回國後如有發燒、頭痛、出疹、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資訊;另外醫師應於病患就醫時,提高警覺,若發現登革熱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以避免疫情擴大。

降低手機致癌風險 世衛:傳簡訊、多用有線耳機

降低手機致癌風險 世衛:傳簡訊、多用有線耳機

編輯中心報導現今社會上,手機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首度坦承手機電磁波有致癌的可能性後,不免造成外界人心惶惶。世衛針對這問題建議民眾,縮短通話時間、少撥打手機改利用簡訊、多使用有線耳機,抑或是電話撥通前使用擴音,以降低罹患腦癌的可能性。全球使用手機的人口估計多達50億,幾乎可說人手一支的產品,在世衛確定電磁波有致癌可能後,如何降低風險成為全世界的重要課題之一。世衛的專家列出幾項可用辦法,包括盡量縮短通話時間、少撥打電話多利用簡訊功能、利用擴音功能、使用有線耳機(藍芽耳機少用)、少在電梯與建築物內講電話、避免在收訊差的地方用電話,以及用手機時盡量與手機保持2公分以上的距離。世衛亦強調手機用乎必須詳閱說明書,例如iPhone4、Blackberry(黑莓機)皆在說明書中要用戶與手機保持最少1.5公分的距離。除此之外,由於根據研究報告指出手機電磁波可透穿腦部,且會嚴重影響孩童的腦部發展,因此國內專家強烈建議政府效法英德,禁止讓14歲以下孩童長期使用手機。

塑化劑DBP汙染食品首例 恐有第3家源頭

塑化劑DBP汙染食品首例 恐有第3家源頭

中油生技委外代工的柔妍膠囊食品被檢出2種塑化劑,其中DBP還是首例,由於昱伸與賓漢起雲劑所含的塑化劑種類是DEHP、DINP,昱倫表示未使用起雲劑,卻檢出國內食品首見的DBP。究竟是國外進口原料出問題,還是國內另有新的塑化劑污染源頭,衛生機關正在調查是否有第3家塑化劑污染食品源頭。塑化劑事件持續擴大,不僅飲料、果凍、果醬等食品淪陷,不少兒童保健食品也驗出含有塑化劑。台灣兒科醫學會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塑化劑的確會影響孩童發育,造成「女童性早熟、男童雌性化」。醫師表示,新生男兒生殖器長度要是低於2公分,女童還沒8歲就有乳房發育、出現月經的問題,就可能是遭到塑化劑影響,要進一步檢查。小兒科醫師建議,父母可以拿量尺幫孩子測量肛門到生殖器間的距離,判斷是否有性早熟的情況。醫生指出,根據國外研究資料顯示,男孩從肛門到生殖器長度約7公分、誤差在1公分,女孩是4.7公分、標凖偏差0.7公分,如果低於這數字,可能就有問題,要做進一步檢驗。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說,地方衛生局衛生局初步調查顯示,柔妍膠囊是由優活醫藥生技有限公司提供原料及配方,委託昱倫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代工製造,昱倫聲稱原料從以色列進口,萃取物檢出DBP,依據嘉義市、台北市的檢測結果顯示,中油柔妍膠囊的DBP檢出量分別是19ppm及24.6ppm,是食品容器包裝材料檢出限量0.3ppm的63到82倍。

桃猿林智勝疲勞性骨折 超音波熱療緩解不適

桃猿林智勝疲勞性骨折 超音波熱療緩解不適

Lamigo桃猿隊主力戰將林智勝因肋骨出現疲勞性骨折狀況,球團安排他暫時休息一段時間,並進行相關療程。桃猿隊防護員何仁琮今(2)日表示,除了讓林智勝充分休息、做放鬆療程外,也為他安排到醫院做超音波熱療,希望讓他儘快復原。何仁琮表示,林智勝因為揮棒力道大,肌肉負擔較大、肋骨承受不了壓力,加上最近他的身體比較疲勞,因此出現肋骨疲勞性骨折的情形,只要動作太激烈,就會很疼痛。林智勝日前在球團防護員陪同下到壢新醫院檢查,何仁琮指出,經過檢查後,「發現智勝的肋骨有一些發炎的狀況;除了讓他充分休息,也為他安排到醫院做超音波熱療,藉由深層熱量讓他的肌肉組織代謝更好,可以幫助復原。」桃猿領隊蘇敬軒表示,除了休息以及醫院療程,球團也安排智勝到Lamigo做SPA放鬆身心以及按摩,並提供營養品讓他服用,使身體有更好的養分。

保鮮膜也釋放塑化劑 台灣室內DEHP含量世界最高

保鮮膜也釋放塑化劑 台灣室內DEHP含量世界最高

 編輯中心報導塑化劑風暴引爆,塑化劑成了全台最關注的焦點,成功大學研究發現,台灣室內灰塵的DEHP含量全世界最高,另外台灣的室內居家用到的塑化劑是最多的,包含最常使用的保鮮膜,所以吃過的食物被保鮮膜包覆過之後,一樣也釋放塑化劑進食物,所以台灣簡直就被塑化成的島嶼,塑化劑根本無所不在!室內DEHP的來源主要是木質地板上的亮光漆或防水層、電器使用時電源線升溫,附著在上面的塑化劑隨著灰塵逸散到空氣中等等。此外,嬰兒常用的牛奶瓶、便利商店微波食品的容器甚至是常用的PVC保鮮膜遇熱後都會有DEHP的釋出。尤其最常拿來保鮮的PVC保鮮膜,微波加熱或冷凍後可能會釋出DEHA,對人體造成危害。以PVC保鮮膜包裹一公斤的肉品為例,冷藏七天即滲透出50毫克的DEHA,約是一般成人每日容許攝取量的3倍之多。目前環保署公布的三種毒性塑化劑DBP、DEHP及DNOP查緝對象主要以食品、原料為主;DEHA則多用在提高塑膠產品的延展性、黏稠度,常用於PVC保鮮膜,不在環保署的管制範圍內。環保團體認為,有必要將PVC保鮮膜列入管制中,並希望民眾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少用塑膠製品以自我保護。

殺人罪起訴昱伸等負責人? 曾勇夫:檢察官認定

殺人罪起訴昱伸等負責人? 曾勇夫:檢察官認定

針對塑化劑汙染食品安全,法務部長曾勇夫今(2)日表示,法務部不準備從刑法修法,不過板橋地檢署認為可考慮用刑法第191之1條的公共危險罪,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他強調,檢察官積極偵辦中,法務部也指示台灣高等檢察署負責督導各地檢署,只要有情資就主動指揮調查。由於塑化劑遭非法添加的問題嚴重,農委會已經要求農漁民團體及生產CAS之業者立即進行自主監控,包括茶飲料、果汁、果凍、果醬與果漿、粉狀及錠狀產品、畜禽及水產加工製品、乳製品、飼料、釀造食品及點心食品等產品。根據衛生署提出的資料顯示,目前農產業者自行送驗204件,已完成檢驗78件,結果未檢出塑化劑,其餘將陸續完成檢驗。對於民眾談「塑」色變,曾勇夫上午在立法院表示,板橋地檢署認為,可以考慮適用刑法191之1條公共危險罪,對他人公開陳列、販賣之飲食物品或其他物品滲入、添加或塗抹毒物或其他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者,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罪責也相當重。至於是否會以殺人罪起訴相關公司負責人,曾勇夫說,具體情況由承辦檢察官認定,不便對個案表示意見。

含塑化劑商品哪裡查? 資策會提供「關鍵字」平台

含塑化劑商品哪裡查? 資策會提供「關鍵字」平台

遭「塑化劑」污染的「起雲劑」流竄全台,至今風暴愈演愈烈,為協助民眾查詢相關資訊,資策會開發了一套簡便搜尋網站,透過資策會研發的「中文語意分析與網路探勘技術」的網站平台,將5個政府官方網站資訊以及16家檢驗塑化劑之民間機構資訊整合在一起,讓民眾可以從單一個入口網站快速檢索,輸入如「百香果汁」、「奶茶」、「維他命錠」等關鍵字,即可查詢該食品是否經過合格檢驗。 儘管衛生署將5月31日定為「D-Day」終止塑化劑食品行動日,宣布飲料、果汁等5大類食品,都必需經過合格檢驗,提出安全證明方可上架販售,不過衛生署認證16家檢驗站自爆發塑化劑風暴以來,實驗室已經忙翻天,因此,民眾更需要展開「地毯式搜查」,游走於各個相關網頁,才能查知該產品是否摻有「塑化劑」,但不少民眾因為資訊越來越多、越雜,反而更搞不清楚如何才能吃的安心、喝的放心。 資策會為簡化在眾多官方及民間網站公佈之檢驗資訊,讓民眾及早了解而省卻送驗的時間與金錢,舒緩各檢驗機構及重要檢驗所所產生的爆量,以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中文語意探勘技術”架設網站,(http://deph.iii.org.tw或http://124.9.6.28)提供民眾查詢。 目前網站整合包括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桃園縣政府衛生局及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等,5個檢驗塑化劑之官方機構資訊,及各大新聞媒體網站資訊,讓社會大眾將已經購買之相關食品,可以透過該網站快速搜尋到相關資訊,了解該產品是否掺有含DEHP塑化劑。

台灣「統一蘆筍汁」遭廈門下架等待銷毀

台灣「統一蘆筍汁」遭廈門下架等待銷毀

台灣黑心廠商將塑化劑添加入起雲劑事件風波擴大,大陸廈門市政府表示,廈門已將來自台灣的「統一蘆筍汁」全部下架等待銷毀,至於廣東省食品安全辦公室昨晚通報,東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4批原料和4批複合添加劑成品,檢出含有來自台灣的塑化劑。中國大陸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已發出公告,決定從6月1日起,暫停進口台灣方面通報的問題產品。另根據廣州日報報導指出,廣東省和東莞市的質檢單位近日發現「東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與台灣「昱伸香料有限公司」有關聯,立即進行檢查,抽檢了該公司生產的30批次複合添加劑成品和20批次用於生產食品添加劑的原料,廣東有關部門已查封昱延公司,並扣押原料、產品及生產設備,公安部門並立案偵查,控制企業主要人員,全力追查產品流向。報導中說,根據廣東省質監局5月31日檢測的結果,其中4批原料和4批複合添加劑成品,檢出含有有毒工業原料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DEHP),報導中指出,查獲的進貨和銷售紀錄顯示,原料「起雲劑用油」來自台灣。而其食品添加劑產品主要流向廣州、江門和東莞等地。

過勞死難認定?! 吳媽媽控勞保局拒發職災給付

過勞死難認定?! 吳媽媽控勞保局拒發職災給付

一名吳姓工程人員疑似過勞死,不過勞保局卻不發給職災給付,民進黨立委黃淑英今(2)日陪同家屬召開記者會,質疑勞保局偏袒資方,勞保局官員則表示,已經將家屬說法和相關資料送鑑定委員會評估,若通過,將再給10個月職災給付。吳媽媽表示,兒子不但每天工作到晚上11時,公司還要求兒子管理兩個廠區業務,每天要不定時回報工作進度,兒子曾抱怨壓力太大、責任重,結果接下負責人職務才2週,就在家中猝死,桌上筆記型電腦還開著公司文件資料。吳姓工程人員的弟弟則指控公司提供的打卡紀錄有缺漏,甚至日期無法吻合,有變造嫌疑;哥哥下班後仍處理公司事務,電腦文件建檔時間都在晚上11時至隔天凌晨2時,明顯過勞,吳媽媽說,台南地方法院驗屍證明書判定死因為「心因性猝死」,成大醫院職業及環境醫學科也診斷「職業性循環系統疾病」,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卻不認定過勞,甚至回函稱加班時數不明顯,且吳姓工程人員有抽菸危險因子,無法認定猝死與工作有因果關係。勞保局副理蔡素櫻表示,吳姓工程人員案例所附的成大醫院診斷證明中,並沒有明確認定是職業病,而且法院的死亡證明也沒有「過勞死」字眼,對於吳家指控不發給職災給付,她強調,職災給付必須經職業病專科醫師認定,勞保局送審查後,專業認定此案非過勞死,因此沒給職災給付,目前勞保局已將吳姓工程人員案件再送鑑定,若鑑定通過,將再給10個月職災給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