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不再靠「食物金字塔」! 美推出新健康餐盤

不再靠「食物金字塔」! 美推出新健康餐盤

在現代人經常飲食不正常的情況下,美國過去利用「食物金字塔(Food Pyramid)」告訴民眾如何均衡飲食,但由於內容過於複雜難讓人理解並照圖實踐,使得健康問題未有明顯改善。為求精益求精,美國農業部(USDA)今天(3日)正式公布最新飲食指南,以「我的餐盤(MyPlate)」再次明確教導民眾如何健康飲食,不但容易明瞭,也簡單列出幾項實踐辦法,讓民眾得以輕鬆取得飲食均衡。沿用近20年的食物金字塔,由於圖案分類與說明過於複雜,使得民眾難以理解與實踐。為讓均衡飲食更加容易,美國農業部今天總算公布新一代飲食導圖「我的餐盤」,以圓盤造型簡單告訴民眾每餐食物的一半應為水果與蔬菜,另一半則為五穀類與瘦肉類蛋白質,亦附有小圓盤指必須攝取乳製品(脫脂或低脂牛乳);另外,最新飲食指南也提醒民眾,少吃含鈉(鹽)的食物,以及多喝水並盡量拒絕含糖飲料。至於國內制定的飲食指南,在2009年已將「梅花圖」撤換成男女對照圖,分出各自每天必須攝取的量,主要飲食為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低脂奶類、蔬菜類、水果類,以及植物油與果種子類(堅果)。而日本也有一套自己的飲食指南「陀螺圖」,更將運動量附在圖案當中,提醒民眾除了吃得營養,也別忘記多多運動。(編輯中心報導)

101國際登高賽5日登場! 首度開放6千人參賽

101國際登高賽5日登場! 首度開放6千人參賽

2011年台北101國際登高賽即將於6月5日登場!今年登高賽已堂堂邁入第7個年頭,加上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本屆的活動主題定為「新世紀、新視野」,期許在嶄新世紀之際,更多民眾能勇於迎接新思維和新挑戰。同時,相關系列活動將捐出新台幣245萬元,為台灣的視障人士圓夢,讓他們也可以跨越障礙、開拓視野。今年的登高賽更特地擴大規模舉辦,首度開放高達6千人參賽,將創史上最多人次共同登高的歷史紀錄。台北101林鴻明董事長說,他非常感謝7年來支持台北101登高賽的朋友,每位參賽選手在自我挑戰的同時,都為自己寫下歷史,尤其準備第7年參賽的94歲最高齡跑者彭宏年老先生,也獲邀請共襄盛舉,成為鼓舞所有參賽者的最佳標竿。透過本屆的系列活動,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與台北101將一起捐出245萬台幣,協助視障孩子完成3個夢想,分別是全國視障閱讀推廣活動、衝浪夏令營,以及贊助視障游泳好手林昕緯為進軍殘奧做準備。每年的登高賽,總有許多熱情參與的民眾因名額有限、無法參與而抱憾。經過大會審慎評估,今年決定擴大參賽規模共同慶祝建國百年,開放參賽名額至6千人,為去年參賽人數的兩倍,包括自我挑戰組4,000人、企業團體組50組共1,500人,以及菁英名人組101人。

未婚女性「大」肚子?勿輕忽定期婦科檢查

未婚女性「大」肚子?勿輕忽定期婦科檢查

日前有一位未婚年輕女性,因為小腹凸起,看起來像是懷孕四、五個月的孕婦,隱忍許久後,在女性朋友陪伴下,鼓足勇氣來到門診。經過醫師觸診(因該名病患未曾有性行為),立即懷疑有腹部腫瘤,再經腹部超音波掃描後,確定有一巨大約10公分的卵巢腫瘤,之後安排該病患接受腹腔鏡手術,病理報告為良性的「子宮內膜異位瘤」,也就是俗稱的「巧克力囊腫」。病人在後續門診治療及追蹤當中,並無復發跡象,她也開心的準備當新嫁娘。「醫師:我的尿尿口附近有點怪怪的東西…」,這是另一位年輕未婚女性(也未曾有過性行為)的主述,在經過視診後,診斷為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到小陰唇的「病毒性尖狀濕疣」,也就是俗稱的「菜花」。她雖然很莫名、震驚,但仍勇敢接受切片及電燒處置,目前已經成功擺脫「它」及心理障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昝舜華表示,在今日男女平權的社會中,時下「現代新女性」的工作能力、成就,均不亞於男性,但仍有不少女性朋友由於工作忙碌、害怕或害羞,而不敢定期做婦科檢查,也因此忽略了自己的健康。昝舜華說,例如目前已經推廣多年的「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除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經常有醫療巡迴車到社區定點服務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也每年舉辦各式活動,甚至祭出「摸彩抽獎金」的號召。依據國民健康局統計,30歲以上婦女三年篩檢率已從民國84年的36%上升至99年的57%,但相較於美國各年齡層平均篩檢率之85.2%,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不要以為沒有性行為,就不必做抹片檢查!國健局資料發現,超過6年未做子宮頸抹片婦女發生高度癌前病變的機率,是有做例行抹片檢查婦女的2.8倍,而高度癌前病變,有可能變成子宮頸侵襲癌,主要是因為致癌性的人類乳突病毒(HPV)會潛伏20年,即使沒有性行為,還是應該做篩檢。昝舜華指出,今年國健局提供人類乳突病毒採檢套組給超過6年未做抹片檢查的婦女(36~69歲)到各醫療院所「免費」採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也都有推出貼心的「婦女健康門診」,提供女性朋友全面性的健康照護,包括有:婦科超音波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及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檢查等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婦女健康門診」每週一至周五下午,由親切的女醫師為民眾服務,歡迎女性朋友多加利用。

輪狀病毒發威季!4個月大幼童發燒嘔吐拉肚子

輪狀病毒發威季!4個月大幼童發燒嘔吐拉肚子

夏季到來,最近氣溫明顯升高,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卻陸續接獲20多例感染「輪狀病毒」的案例,大多為嬰幼兒因為哭鬧不休、發燒及嘔吐的症狀,由家長帶來門診或急診就醫,檢查發現皆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出現病徵,經給予靜脈點滴注射與口服藥物,症狀獲得改善後,已健康出院。該院小兒感染科高佳慧醫師說,一般輪狀病毒大多是在冬季氣溫低時發威,現在已是夏天,小兒感染科卻仍發現許多幼童感染「輪狀病毒」,因此,提醒家長注意目前仍有輪狀病毒流行不可輕忽。最近門診發現很多幼童出現嘔吐、發燒的症狀,年齡從數個月到10歲大皆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名年僅4個月大的女嬰連續2天不吃奶,家屬本以為是厭奶期不以為意,但之後持續出現發燒、拉肚子與一天沒小便的症狀,到門診檢查才發現感染「輪狀病毒」,並已出現脫水症狀,在安排住院治療後,症狀獲得改善。高佳慧醫師強調,輪狀病毒又稱冬季腸胃炎,四季皆會感染,冬季屬於高峰期,主要感染6個月大至2歲的嬰幼兒,潛伏期1~2天,典型的症狀為發燒、嘔吐、腹痛、腹瀉,大便呈稀水樣有很重的酸臭味,腹瀉通常一天會高達10~20次、腹瀉持續5~7天,甚至長達2星期,導致嬰幼兒體重急遽下降,嚴重者會有脫水、抽筋、電解質失衡及酸中毒現象,有致命危險,還會引發尿布疹與泌尿道感染等併發症,家長須特別小心。一般夏季的腸胃炎以食物中毒居多,輪狀病毒感染多被忽略。高佳慧醫師表示,輪狀病毒傳染性高,傳染途徑是「由糞至口」的傳播,感染也可能發生在衛生條件良好的場所,2歲以下嬰幼兒的感染率通常最高。保護嬰幼兒的腸胃健康,除了注重個人及環境衛生外,還必須勤洗手,避免生食,如飲用水則應煮沸。輪狀病毒感染最佳預防方式為口服疫苗,近來發現感染年齡有越來越小的趨勢,建議家屬在幼童1個半月大時即給予可口服疫苗,讓寶寶免於輪狀病毒的感染。

切胃患者注意!術後小心「殘胃癌」

切胃患者注意!術後小心「殘胃癌」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外科楊銘棋醫師表示,40幾歲的陳女士因解黑便,頭暈來醫院就診,就診時有嚴重貧血現象,血色素只有6.8m/dL左右(正常應有13以上)。臨床上懷疑是上消化道出血,故安排了上消化道的內視鏡檢查。陳女士在約30年前曾因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而接受了切胃手術,所以只殘存約1/3的胃。內視鏡檢查時發現,在之前手術所做的胃腸吻合處有一個潰瘍,臨床上稱為邊緣性潰瘍,切片檢查結果赫然發現是胃癌,所幸癌症並未轉移到其它部位,陳女士在接受了全胃併淋巴清除手術後,恢復良好,現在正定期門診追踪中。楊銘棋醫師指出,像陳女士這種之前曾做過胃部分切除手術,於超過5年後發現剩下的胃長出胃癌的情形,臨床上稱為「殘胃癌」。如果之前是因良性疾病而切除部分胃者,如陳女士一樣,則殘胃癌好發於術後的20~30年。這類病患發生胃癌的機會是沒有切胃病史者的4~7倍,這可能與切胃後因胃腸吻合,膽汁回流到胃部引起的慢性胃發炎有關。楊銘棋醫師表示,目前學界建議,之前曾因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等良性疾病而接受部分胃切除手術者,至遲於手術15年後應接受初次胃鏡檢查,之後每3年仍需定期胃鏡檢查,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下咽癌患發揮愛心 用香包與病友結緣

下咽癌患發揮愛心 用香包與病友結緣

端午節即將到來,下咽癌患徐瑞雍用愛心發揮創意,親手縫製愛心香包與大林慈濟醫院來院民眾及病友結緣。一顆顆小巧的心型香包,在他粗糙的手掌中顯得格外精緻,拿起針線笑稱自己「笨手笨腳」,要幫忙做這個手工藝實在不容易,不過為了對腫瘤中心友情贊助,100個香包在他手腳不靈活情況下終於如期完成。今年46歲的徐瑞雍,四年前發現罹患下咽癌,在接受全喉切除裝上人工食道後,從此就只能藉由人工發聲器與外界溝通,儘管脖子上所開的氣切洞口讓人怵目驚心,外出時還必須克服攜帶一大堆麻煩的清潔用具,同時也要注意氣切孔遭受異物感染問題,使得日常生活平添許多不便,但徐瑞雍卻仍然保持一顆樂觀、開朗的心。因為積極樂觀,並主動協助病友,徐瑞雍走出了生命的幽谷,更獲得大家的肯定,在九十八年獲得「第三屆抗癌鬥士」,成為勇敢抗癌的生命鬥士。曾經面對漫長而艱辛的治療與抗癌過程,化療後整個嘴部潰爛,嚴重體力衰退只好裝上鼻胃管,這些驚心動魄的身體負荷,對徐瑞雍而言「既然遇到了,就該積極去面對,」他看待病情的不二法門即是如此。對一位建築工,外加個性豪邁的徐瑞雍而言,要完成100顆香包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原本只是陪著妻子黃秋芳到腫瘤中心拿材料幫忙做幾顆,想不到最後在妻子的指導下,友情贊助了好幾個,他笑著說:「這個手工藝女人家比較做得來啦,我只是在旁幫忙而已。」從氣切後咿咿嗚嗚無法再順利由「嘴巴」開口講話,到現在已能藉由發聲器唱歌、教導病友,徐瑞雍勇敢跨出他的第一步,他說「因為我很愛講話,所以隨身都要準備五支發聲器才夠用」。之後徐瑞雍在大林慈濟醫院癌症資源中心當起「人工發聲器老師」,每週二的門診時間,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來回穿梭腫瘤中心,不僅如此,他將這裡當作是自己的第二個家,每當有活動他就會報名參加,或是遇到有相同病友需要學發聲器時,徐瑞雍就會和太太開車著子「隨傳隨到」,全力以赴並不時地用自己的例子當活教材,致力投入幫助病友的行列,讓許多病友及家屬感動不已。

健康粽大集合 蔬菜入粽減熱量

健康粽大集合 蔬菜入粽減熱量

國民健康局在端午節前,邀集10家衛生署醫院的營養師,設計了減熱量、採用在地食材,並經營養師精心調整的健康粽,減油量可達15~20公克、纖維增加3~4公克,一個健康粽的熱量可以控制在300大卡以下。端午節已近,在粽香之中,很多人垂涎等待著美味粽端上桌,期盼撥開粽子時享受到的色香味與驚喜,但也有人裹足於粽子前,可能是怕胖,可能是怕油,也可能怕糯米的消化不良。對於一位坐辦公室上班族,輕度活動,體重60公斤的媽媽而言,一天熱量需要1600~1800大卡。而一個250公克,包了豬肉、香菇、蛋黃、蝦米並用油炒過的傳統肉粽,約有500~600大卡,相當於一餐的熱量。若再搭配貢丸湯或小菜,一不小心就會導致熱量過盛。一般粽子的油脂比例多、油脂又常是飽和高的不健康油脂,加上蔬菜不足,要拿健康粽當一餐確實需要一些修正。衛生署表示,此次集合的健康粽,特點有:減油、白肉取代紅肉、減鹽、高纖、蔬菜入粽等特色、口感特色。減油:採用南部粽方式僅炒餡料、或者外省粽方式,包粽後直接水煮至熟,不但可以減少15~20公克油脂量、還能提增粽葉的香味。餡料採用瘦豬肉、雞肉取代五花豬肉也可以去掉不少不健康的油脂。風味減鹽:用辛香料、花草調味,如野薑花葉包粽子、咖哩、紅麴醃製肉料,都可以減少鹽分的調味。高纖:糯米摻入部分雜糧,既可改善糯米不易消化的特性,又可以增加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的提供。衛生署醫院採用的五穀雜糧琳瑯滿目,有糙米、黑糯米、薏仁等。蔬菜入粽:傳統粽子除了香菇外,鮮有蔬菜加在粽子中。本次設計,青江菜、杏鮑菇都可以加入粽子中。口感特色:魚肉之類的白肉也可以入粽。衛生署花蓮醫院發展以曼波魚取代三層肉的質感,更是取用在地食材的創意設計。國民健康局提醒民眾,如以健康粽作為正餐,因粽子能放入的蔬菜仍偏少,建議民眾吃健康粽時,還是多搭配蔬菜、水果,細嚼慢嚥,將更符合「聰明吃」的原則。當使用在地食材、減碳救地球的意識愈來愈受重視時,米食的飲食文化,也漸成為風尚。健康粽既符合傳統飲食文化,又將現代人健康需求納入調整。衛生署醫院營養師們的聯合精心傑作,國民健康局將放置於「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網頁(http://obesity.bhp.gov.tw/)的「聰明吃」專區,讓民眾參考使用。民眾可以在端午節,自行準備材料,家人一起回味包粽子文化。除了端午節,也期望健康粽愈來愈風行,成為街頭巷尾富饒文化的傳統美食。延伸閱讀「健康粽比較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544

排「塑」毒餐點?醫師:噱頭、騙人的!

排「塑」毒餐點?醫師:噱頭、騙人的!

編輯中心報導塑化劑風暴至今人心惶惶,除了各地醫院開設的塑化劑特別門診詢問度高之外,業者趁機推出號稱可以排「塑」毒的料理餐,還有業者甚至推出排毒按摩以及水療排毒等產品,但醫師指出,這些全都是噱頭、騙人的!塑化劑風波擴及食品、飲品及藥品,許多人擔心體內早已累積了大量的毒素,於是紛紛尋求坊間宣稱有排毒功效的產品或排毒療程。但毒物科醫師表示,多喝水就是最好的排毒方式,根本沒必要亂吃或購買各種所費不貲的排毒產品。過去早有多項研究實際比對吃排毒餐者的排泄物和代謝速率,發現使用這些排毒產品前後根本沒什麼變化,不要說排出塑化劑等化學毒物了,就連一般宣稱的排毒功能都十分有限。動物研究發現,停用塑化劑產品後的六十五天生殖器官會開始回復正常。專家也指出,多喝水、停用塑化劑產品兩天,毒素便可自動排出體外。因此,是否真的有必要服用排毒餐或者是進行排毒療程,就看消費者如何選擇,否則花大錢又沒有效果,毒素還沒排出,荷包早已大失血!

世衛首認手機致癌 業者反駁:證據不足

世衛首認手機致癌 業者反駁:證據不足

編輯中心報導手機電磁波是否致癌的問題,一直是外界相當關注的課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首度對外坦承,根據旗下研究團隊的報告指出,長期使用手機確實可能罹患神經膠質瘤(惡性腦瘤)。而對此研究馬上引起手機業者的反駁,直言世衛僅是將研究數據重整,仍無法證明手機電磁波是否對腦部造成傷害。過去針對手機電磁波會影響健康的說法,長期以來因證據不足,都是爭議性很大的說法,世衛也不曾直接回應電磁波致癌的問題。但世衛這次罕見的主動提出研究報告來證實,是根據旗下31名專家的研究報告,破天荒的坦承手機電磁波的確會讓腦部長神經膠質瘤。這份世衛研究報告立即引發無線通訊業者的質疑與反駁,痛批世衛是危言聳聽,質疑這份研究只是把過去的研究數據重新整理比對,根本還是提不出證據來說明,而且沒有其他新的研究可佐證有罹癌危險,說服力不足。但世衛在這次的研究後,也正式將手機列為人類「致癌因子分類表」中的2B級可能致癌因子,與廢氣、汽油、電銲煙霧、咖啡等致癌物品是為同等級。因為在「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把致癌因子分成5級,分別為1級確定為致癌因子、2A級極有可能為致癌因子、2B級可能為致癌因子、3級無法歸類為致癌因子,以及4級極有可能為非致癌因子。因此可確定的是,世衛確實認為手機會致癌。

毒到國外!港澳驗出台製「胃藥」含塑化劑

毒到國外!港澳驗出台製「胃藥」含塑化劑

編輯中心報導國內知名藥廠生達化學製藥生產的胃藥「保胃懸乳液」及中國化學製藥生產的胃藥「益胃片」分別被澳門、香港政府驗出塑化劑DIBP、DEHP,其中DIBP竟然沒有列在衛生署檢驗的6種塑化劑中。事件爆發後,兩種藥品已在當地下架停售,衛生署也指示國內各通路將生達保胃懸乳液下架。健保局估計,每年約有1萬人使用此藥物,可能已遭到毒害。生達製藥表示,保胃懸乳液主要外銷澳門與越南,生產過程無加塑化劑、起雲劑,推論應是容器滲出微量塑化劑。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說,生達製藥被驗出塑化劑DIBP,但自行送驗沒有驗出政府規範的6種塑化劑。至於中化製藥生產的益胃片被香港政府驗出含有1.2ppm微量的DEHP,很可能是從含有塑化劑的容器中所溶出,但仍需再追查來源,所有產品已下架停售。政府提出D-Day措施,對會用到起雲劑的五大類食品,要求若沒提出未檢出6種塑化劑的安全證明,就不得販售。塑化劑有11種,但政府只驗6種,民間團體批政府鴕鳥心態,擔心事件越來越嚴重而不願意全面檢驗。有民眾更直言政府「丟臉丟到國外」再這樣下去,根本不知道還有什麼東西能吃。政府應該提出有效徹底的解決之道,挽回人民的信心及國際的觀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