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鼓勵全民來游泳! 體委會徵求「泳起來!專案」創意口號

鼓勵全民來游泳! 體委會徵求「泳起來!專案」創意口號

為鼓勵全民參與游泳運動,並提醒大家注意水域活動安全,行政院體委會自100年6月13日起一週內徵選「泳起來!專案」創意口號。請民眾到體委會網站https://www.sac.gov.tw進行投稿。此次活動方式分2階段進行,第1階段由主辦單位邀請專家學者評選,取前10名入圍,再進行第2階段由網友票選出得票數最高之前3名。體委會主委戴遐齡表示,經網友票選第1名者得獎金20,000元及獎狀一張;第2名得獎金10,000元及獎狀一張;第3名得獎金 5,000元及獎狀一張。另外還有參與獎,參與第1階段投稿者,序號前100名即致贈「打造運動島」悠遊卡一張。此外,為了鼓勵第2階段網路投票的網友,前100名贈送「打造運動島」悠遊卡一張,序號逢100之倍數及其前後10位即送「打造運動島」手機吊飾1枚或兔年紀念章1個。得獎名單公布於體委會網站(https://www.sac.gov.tw)。

癌症患者術後怎麼辦? 醫師:適度運動可助恢復體力

癌症患者術後怎麼辦? 醫師:適度運動可助恢復體力

根據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指出,癌症病患在手術後,保持生活規律、早睡早起、適量運動、保持心情開朗是非常重要。亞東醫院復健科醫師李順龍10日表示,「癌症患者在手術之後稍做休息調養,鼓勵讓身體多活動,可以幫助恢復體力。」國外癌症專家研究發現,運動有利於抵抗癌症,在醫生為病患做了康復的運動項目後,消除病人在做化療後所感到的疲勞與身體的不適。研究顯示,多運動、胃口好的人,罹患癌症的機率也很低。國外癌症醫師在治療過程中,規定患者進行任何他們可以應付的運動,比如散步、以及簡單的伸展四肢;研究並證實,適度運動可以增加免疫能力、降低病情復發的機率,且醫學發現,做運動的結腸癌患者的死亡率,比不做運動的患者要低50%。 李順龍醫師表示,根據美國運動醫學的研究,癌症病患在歷經手術後,若都不做運動,只在床上休息,「體力以及心肺功能都會下降的很快,因此我們鼓勵病患在手術後,能力許可下要多運動。」李順龍建議,癌症病患在經過手術後,稍作幾天休息,可以出去散散步、每天基本30分鐘,「若想讓自身體力與心肺能力更增進,則可以向醫師請教,讓醫師為病患安排有氧運動課程。」根據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表示,癌症病患在手術後,除了按照醫師指示的保健、多休息、飲食注意、多運動外,要切記定期追蹤檢查,觀察癌症有無復發,若自覺身體出現任何問題如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疼痛、等,則馬上回診,切勿延誤。

戒菸平均胖5公斤! 都是尼古丁在作怪

戒菸平均胖5公斤! 都是尼古丁在作怪

吸菸者往往在開始戒菸後,發現體重逐漸向上攀升,卻一直找不到原因。根據《美聯社》的報導,美國科學家日前終於找到解答,原來菸中含有的尼古丁會讓大腦細胞發出停止進食的命令,代表只要不吸菸了,該細胞在少掉尼古丁的催促後,馬上讓戒菸者的食慾大增。過去時常聽人說戒菸會變胖,所幸打消戒掉抽一根的念頭;而美國科學家日前總算替世人找到答案,未來有望讓戒菸者免掉增重的困擾。根據研究報告顯示,菸成分中含有的尼古丁,具有讓腦細胞下達不進食命令的能力,相對地只要戒菸了,腦細胞在沒有尼古丁的情況下,自然會慢慢增加吃東西的慾望;不過科學家亦表示,戒菸者平均增加的體重並不是特別多,大約都在5公斤左右。吸菸帶來的代價眾所皆知,除了引發癌症與心臟病等疾病之外,二手菸、三手菸更是讓未吸菸者帶來不少危害。耶魯神經生物學研究專家Marina Picciotto呼籲,民眾不要輕易因為體重問題放棄戒菸,未來可望能以與尼古丁有類似功效的金雀花鹼(cytisine),當作戒菸的療法之一。不過Picciotto強調,目前僅有東歐將金雀花鹼做為幫助戒菸的藥物,「我們會再深入觀察這類藥物帶來的影響,以及是否有效不讓戒菸者出現體重增加的情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5月底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全世界因吸菸喪命的人數多達近6百萬人,其中甚至包括60萬人因二手菸丟掉性命。而台灣行政衛生署網站,目前有提供一對一戒菸專線0800-636363、戒菸諮詢站、查詢戒菸門診與戒菸教戰手冊的幫忙,希望國內未來吸煙人數逐年降低。

民眾夯登高 醫師:膝關節荷重、老人要當心

民眾夯登高 醫師:膝關節荷重、老人要當心

第7屆的101登高賽剛落幕不久,冠軍由德國選手湯瑪斯以11分19秒征服完2046個階梯,還有高齡94歲的老先生彭宏年也參賽。亞東醫院復健科醫師李順龍10日指出,「這種登高賽對膝蓋負荷滿大的,尤其若老年人參加要特別當心,因對體力負擔不小。」101登高賽此次為了慶祝建國百年,主辦單位特別開放6千人報名參賽,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因為參加人數眾多,也讓中華路跑協會人員忙翻天,以往幾乎到中午結束,今年直到下午4點才結束整個賽事。而為了安全考量,台北101國際登高賽就設置了年齡限制與健康評估的規定,且懼高症與心血管疾病者都不能報名參與此項比賽。根據醫學角度來看,登高賽因為參賽者的膝蓋承受上半部體重的壓力,加上樓梯幅度差的關係,因此對膝蓋負荷頗大。李順龍醫師表示,「這種登高賽對膝蓋關節的負荷很大,若沒有常做類似的活動,突然去參加這種比賽,會對膝蓋造成傷害。」此外,登高賽對於心肺能力的考驗也很大,若平常沒運動習慣,對身體負擔極大;新北市政府在2009年9月曾舉辦「縣政大樓登高大賽」,當時就有一名參賽者在中途休克暈倒,經送醫急救仍宣告不治,檢警相驗,認定應是心肌梗塞引發猝死。李順龍醫師說,登高賽對於體力來說是不小的考驗,民眾應評估自身的狀況,且平常也要有準備以及運動習慣,才有足夠體能應付;他表示,「登高賽除了對膝蓋負荷大,骨質不佳的民眾也要特別注意。」

另種大腸桿菌現蹤 荷蘭紅甜菜芽急回收

另種大腸桿菌現蹤 荷蘭紅甜菜芽急回收

肆虐歐洲的新種大腸桿菌至今上未找到元兇,荷蘭再爆出口的紅甜菜芽被驗出另一種大腸桿菌。雖然荷蘭衛生單位鄭重對外表示,這次發現的大腸桿菌與肆虐歐盟的不同,危險程度較低且不會致命,不過荷蘭為求謹慎,當局仍向國內外下達回收紅甜菜芽的命令,以避免疫情持續擴大。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延燒長達一個多月,不到六週的時間有多達2900多人染病、數百人出現嚴重併發症,甚至截至目前已造成29人死亡,但德國至今卻仍無法找出源頭。在情況未見好轉之下,荷蘭今天又驚爆出口的紅甜菜芽被驗出大腸桿菌,當局馬上發布回收國內外紅甜菜芽的命令。而荷蘭食品安全局(The Dutch Food Safety Authority)強調,該國出口的紅甜菜芽在送驗後,確定菌株與這次釀成大疫情的大腸桿菌不同,是屬於危險程度較低亦不會致命。據了解,目前有一家農作物業者的產品因紅甜芽菜受到感染,荷蘭當局已開始清查作物的流向並回收。而德國當局表示目前國內的疫情逐漸紓緩,染病人數已慢慢下滑。德國的感染情況在歐洲最為嚴重,累計已有2808人確診染上大腸桿菌,其中更有多達722人已有嚴重併發症並可能導致腎衰竭的情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尚有97名患者散布在歐洲其餘12國,以及3病例出現在美國。除此之外,這次爆發的大腸桿菌疫情不僅釀成人類危機,也造成歐盟農業經濟的大損失,據悉目前的損失金額已高達6.11億美元;另外,繼俄羅斯禁止進口歐盟生鮮蔬果後,阿拉伯亦跟隨腳步下令不進口歐盟蔬果。

齒顎矯正治療黃金期 醫師建議10~12歲

齒顎矯正治療黃金期 醫師建議10~12歲

擁有整齊的牙齒,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因此不少民眾為了讓牙齒更美觀而做矯正治療,然而醫師提醒,齒顎矯正除了美觀外,也不能忽略對身體健康的影響,10~12歲是齒顎矯正的黃金期,父母應及早安排小孩接受治療。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齒顎矯正只對外觀有影響,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而矯正費用又不低,常因此延宕治療時機。但大林慈濟醫院牙科主任黃則達指出,一般所謂的牙齒矯正主要稱作齒顎矯正,分成牙齒還有顎骨的矯正,通常所說的牙齒矯正大概都是指牙齒排列上的矯正。黃醫師說,齒顎矯正是藉由裝置改善顏面骨異常之發育和重新排列不整齊的牙齒,除增進臉形的美觀外,還可以恢復咀嚼功能進而幫助消化及營養吸收、使口腔衛生容易維護,間接可以預防齲齒及牙周病,也有助於發音正確,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因為嘴唇的閉合及齒列的完整,避免口腔粘膜乾燥,增強口腔對感染的抵抗力。黃主任指出,牙齒矯正的確會影響我們臉部的外觀,因為我們臉的外觀在上半臉部主要是由眼眶、顴骨和鼻子而構成,下半臉部是由嘴唇和牙齒的支撐,也是構成臉型一個很重要的部份。而有後面顎骨兩側的支撐,再加上一些軟組織、肌肉脂肪等才能完整形成我們整個臉部的外觀。所以齒顎矯正,包括牙齒的矯正,的確會影響我們整個的外觀臉型,但其實更重要的應該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黃則達表示,牙齒長歪、不整齊,上下顎骨關係異常,都可藉由齒顎矯正來治療,治療的黃金時期是10~12歲,但矯正治療基本上沒有年齡限制,只要牙周組織健康、骨質代謝正常,都可以接受矯正治療。治療的方法包括裝置固定性的矯正器、活動性的矯正器、顎骨矯正器,以及骨骼性治療、手術治療等。患者最關心的是齒顎矯正治療的時間要多久?黃醫師說,治療時間差異性很大,視病人狀況從幾個月到二、三年間都有可能,然而裝置矯正器會影響外貌,成年人有較複雜的人際關係與互動,所以還是越早矯正越好。

乾癬治療多管齊下正確觀念、遵醫囑、耐心等待

乾癬治療多管齊下正確觀念、遵醫囑、耐心等待

乾癬是一種體質性疾病,會在身體出現紅腫、皮膚脫屑的症狀,其中頭皮乾癬外觀與脂漏性皮膚炎相似,常伴隨嚴重癢感,令患者不勝其擾。皮膚專科黃柏翰醫師指出,乾癬「不是不會好」,症狀反覆出現經常是因為平常沒有耐心治療,遇到換季及天氣冷的時候,症狀就會特別明顯,需要患者與醫師長期配合。最新的治療趨勢是結合多種方法,有效減緩不適症狀,大大提高生活品質。乾癬治療經常須使用外用類固醇,但是患者經常過於擔心藥物副作用,導致用藥斷斷續續,甚至常常因為自行停藥,無法發揮藥效,使得病症不易控制。若以頭皮嚴重度區分,外觀看起來皮屑薄細、沒有紅腫的輕度患者,即可考慮使用新劑型之含藥頭皮洗劑。在國內的研究報告中,1個月內有6~7成的患者病情大幅改善、患者的使用滿意度高達9成。甚至還有患者滴上洗劑後,仍正常做家事、洗碗,最後才沖洗,看得出來治療和生活的並存性相當高,患者不應自己放棄治療的選擇。搔抓得較厲害的人,屬於嚴重度中等的患者,除了使用含藥頭皮洗劑外,可考慮搭配其他外用藥物,同時外用洗劑在頭皮上的停留時間就要拉長;太嚴重的患者,則須考慮口服藥物等其他全身性治療方法。黃柏翰醫師提醒,乾癬治療是經年累月,與醫師的長期密切配合很重要,需定期回診與醫師討論治療方法,視情況做調整。患者和醫師對於治療的「耐心」扮演相當程度的重要性,因為乾癬治療需要長時間配合,醫師會視情況調整藥物使用並搭配其他治療法,不是短期見效,所以患者和醫師都要有些耐心,才會找到適合個別患者的治療法,提高生活品質。雖然另有光照療法等治療法可選擇,但適當使用類固醇對於治療局部乾癬扮演著重要角色,黃柏翰醫師呼籲病友勿因過於害怕副作用而任意停藥。含藥頭皮洗劑雖然也是一種外用類固醇療法,但若症狀得以控制,就可減少使用頻率、縮短用藥時間。黃柏翰醫師提醒,約有9成的乾癬患者會在冬天惡化,從去年底到今年初的天氣較冷,與以往比起來顯得冬天特別長,建議症狀明顯者多與醫師討論調整治療計畫。另外,乾癬雖是體質性疾病,與基因遺傳有關,但家族中不一定全都會出現症狀,一等親內約有2成遺傳機會、三等親內約1成,而黃柏翰醫師治療的案例中曾出現一個家族中共10多位患者的龐大「乾癬家族」,提醒若有出現頭皮與其他部位皮膚紅腫、癢、掉屑情況時,儘快尋求皮膚科專科醫師診治。

戲水消暑 小心水蛭爬上身!

戲水消暑 小心水蛭爬上身!

盛夏酷熱天氣中,戲水活動最是消暑清涼,但提醒您,若是到野溪活動,小心不知不覺中招惹不速之客上身!宜蘭一名五歲女童,一個月前由家長帶至溪邊遊玩,不久後女童便常感到鼻子搔癢不舒服、打噴嚏。近日女童連續三天發生流鼻血症狀,家長擦拭時驚見女童右側鼻孔內有黑色蠕動物體,趕緊帶到羅東博愛醫院就診。經耳鼻喉科林鉉智醫師仔細檢查後,判斷女童右側鼻腔內有黑色活物體,遂安排於麻醉下使用小兒鼻竇內視鏡,取出一條長約三公分的活水蛭。由於鼻竇內視鏡視野良好,可在不傷及黏膜的同時將水蛭牢固的吸盤剝開,並可對傷口作適當處理,女童於治療後恢復良好,也不再流鼻血了。山間溪流看似清澈,其實潛伏危機,水裡面可能含有肉眼不易查覺的水蛭幼蟲,千萬不可隨意飲用或是拿來沖洗臉部。若不慎遭水蛭竄入鼻腔,除了會有異物感、因刺激而產生打噴嚏及流鼻水等情況,水蛭亦會分泌防止血液凝結的水蛭素,進而導致出血症狀。林鉉智醫師表示,水蛭有前後兩個吸盤,前吸盤較小且有齒,可咬破人體組織進而吸血;後吸盤較大,用來固定身體位置。水蛭吸盤在吸住人體的時候不易拔下,尤其在鼻腔狹窄且黏膜脆弱的環境下更顯困難,民眾若發生類似情況切勿自行摳挖,最好趕緊送醫處理。

七旬翁耳廓長痘 竟是耳癌!

七旬翁耳廓長痘 竟是耳癌!

耳廓突然長出像痘痘一樣的東西,愈長愈大,一般人都會忍不住動手去摳它,76歲伯伯也一樣,結果一摳就流血,抹藥一個月都沒好,家人警覺求診,才發現竟是不常見的耳癌,還好經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整形外科團隊合作,無損外觀。伯伯的家人說,左耳廓上本來是一個小小的不明顯的痘痘般的東西,摳了會流血,到診所去看病也持續抹藥,結果愈長愈大,才驚覺應求診,經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夾取組織送驗,病理報告出爐「至少是鱗狀細胞原位癌」。主治的林世倉醫師指出,患者耳廓上長出的東西有1~1.5公分直徑大,以惡性腫瘤的期別去評估,也是一期,決定做廣泛性切手術,並照會整形外科重建耳廓。耳癌的發生率不高,林世倉醫師表示,因為伯伯罹患的鱗狀細胞癌屬於初期,轉移機會不大,所以直接把病灶切掉、軟骨拿掉,清乾淨到0.5~1公分的安全距離,仍保留後面的皮膚。病理報告顯示,伯伯的軟骨沒有被侵犯,而耳廓的大傷口,在整形外科醫師的共同合作下,更是無損外觀,讓伯伯十分高興。耳朵在人的外觀中很重要,缺一邊總是很容易引人注目,整形外科楊超智醫師指出,一般耳朵缺陷都會以局部皮瓣來補,最接近原本耳朵的外觀,就算切掉大部份的耳朵,整個不見,或是小耳症、無耳症,仍可用周圍皮瓣來重建,這類的手術並不是特別困難。伯伯的傷口位於耳朵正中央,周圍耳廓外形並沒有改變,只是手術後在正中央有一個洞,耳鼻喉科醫師切了軟骨,但耳廓外形還在,所以整個耳朵不致於塌下來,補缺損的同時又不希望損及外觀,得利用所謂的「旋轉門皮瓣」,這個皮瓣是利用位於耳朵後面的組織,就像進飯店的圓形旋轉門一樣,將組織由後面轉到前面。根據西元2004年的文獻顯示,旋轉門皮瓣利用耳後的大耳動脈分支供應,楊超智醫師量出比傷口缺陷稍大的皮瓣,整個皮瓣拆下來直接往前轉,縫到前面,取代缺陷的位置,再將耳朵後面的傷口關起來,整個手術只有前後幾個縫合線,沒有其它傷口,也不必再取其它的皮來補,一個步驟就完成,術後癒合不錯。根據文獻內容,耳癌的發生跟陽光照射比較有關,有些則是因為放射線暴露、基因或是老化,或是不明原因。預防的方法是不要過度陽光曝曬,暴露在放射線下,基因與老化就難以預防,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健康之道。

植髮手術前停!看!聽!多比較各類手術方式需知及風險

植髮手術前停!看!聽!多比較各類手術方式需知及風險

日前新聞媒體報導民眾進行植髮手術的全身麻醉過程出現不良反應,引發與多對植髮手術有需求的消費者前來了解植髮手術是否有一定需要全身麻醉!?擁有多年植髮諮詢經驗的專家表示,其實植髮手術是沒有一定要透過全身麻醉才能進行,可透過局部麻醉只將頭皮部分的知覺暫時麻醉,此時進行植髮手術的患者不但可以與醫師對談,甚至可以起身走動、閱讀書報雜誌都是沒有問題的。植髮專家提醒,若民眾不清楚自己是否對麻藥會有不良反應,可在手術前詢問診所是否使用局部麻醉來進行植髮的手術。探究目前有的植髮手術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的手術模式居多,其中考量大多為植髮手術取毛囊的過程繁瑣攏長,再加上取下毛囊需株株分離後方可植入需要部位,手術時間約需花上3~4小時不等,擔憂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感到不適,因此大多採全身麻醉方式讓患者可以休息,但全身麻醉有其風險,特別在於患者從未使用過麻醉不知自身是否有過敏體質等問題,對於有這樣困擾的患者,植髮專家建議可挑選使用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手術,一方面患者可全程了解手術過程,一方面也減少麻醉藥對患者的產生的風險。以目前的植髮技術來說,來自美國的的高密度植髮技術已使用多年累績較多的經驗,民眾較能接受。高密度植髮是利用放大裝置從後方腦勺擷取長條狀的頭皮,在顯微鏡下將頭皮分離成單株毛囊等髮株單位,將髮株植入事先在接受部位打好的植入小孔中,而這些植入孔是經過精心設計能達到降低髮線並填補禿髮或稀疏部位的目的。這樣的手術方式不僅適合大面積的頭皮植髮需求,因成功率較高也適合小面積(微量)的植補鬢角、植眉毛、植鬍子等手術。接受植髮手術的區域將於3個月後逐漸長出細毛,並於6~8個月左右生長成與正常頭髮相同的毛髮。對於目前正在嘗試治療禿頭的男性朋友,植髮專家提醒,若該治療方式嘗試半年甚至一年都未出現明顯效果,建議可另外尋求其他治療方式,以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期,時間拖的越久也有可能有越多毛囊受到破壞,而影響治療的效果。若有家族性遺傳雄性禿朋友們,建議要經由專業的醫師、醫療團隊審慎評估後,進行適當的藥物或植髮手術的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