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預防病變 老年人應加強口腔照護

預防病變 老年人應加強口腔照護

老年人及身心障礙者的口腔醫療照護日益被重視,臺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牙科主任林滄溢提醒,醫療人員加強與患者及家屬間互動,主動詢問、參予,將使老年人及身心障礙者的口腔醫護更健康也更有尊嚴。國內人口老化問題日趨明顯,老年人的口腔醫療與照護也更形複雜與多元,老年患者不僅有口腔生理方面的需求,更因為行動與溝通的限制,使得如何滿足他們在攝食方面的基本需求,成為臨床牙醫工作中重要課題。林滄溢指出,老年人常見口腔疾病可分為:口臭、牙痛、齲齒、牙周病、口腔炎、臉型改變、口腔癌。由於隨著年齡增長,老年患者自我照護與察覺能力逐漸降低,醫療與照顧者必須配合各種老年症狀,進行全面性的口腔照護。老年人的IQ年齡日益下降,最後很可能連刷牙都需要照顧者協助、引導。此外,老年人也可能喪失語言能力或罹患失智等疾病,此時更需要照顧者給予清楚的指示,甚至由照顧者完全接手口腔照護工作。在臨床照護上,林滄溢表示,應規律且持續執行口腔清潔程序,每日利用鏡子及手電筒執行一次口腔檢查。進食後三分鐘內確實刷牙,減少食物殘渣對口腔黏膜及牙齒的刺激。每天刷牙至少4次,每6~8小時作一次口腔護理。至於正確口腔護理步驟,應抬高床頭30~40度,協助病人頭側向照護者,圍上毛巾或衛生紙於病人胸前,置放彎盆或漱口杯於下顎備用。照護者應仔細檢查口腔是否有活動假牙、舌苔、黏膜破損或潰瘍,之後再以軟毛牙刷或口腔棉棒沾漱口水清潔牙齒各面、牙齦、口腔內頰及上顎,同時使用超吸器抽出沖洗液或自然流於彎盆。若是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者,除了每日例行的口腔護理外,也需定期3~6月至牙科檢查,清洗牙結石。林滄溢強調,除了口腔生理症狀,老年患者也亟需身心靈及社會關懷,照護者應盡量給予充分時間,讓病患及家屬訴說心理感受,以傾聽方式接受並運用團隊合作,滿足病患需求,並且盡量讓病患有主控權。至於身心障礙者的口腔照護,由於部分障礙者可能無法言語或適切表達,照護者應盡量參考並傾聽家屬描述,並以更多同理照護這些障礙者。延伸閱讀「口腔病發正/疾病名稱」對照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651

烈日當頭 做好防曬避免曬傷

烈日當頭 做好防曬避免曬傷

暑假將至,室外溫度、紫外線指數高居不下,防中暑之外還要小心毒辣的陽光讓你曬傷!一名20歲男大學生到海邊玩水,卻沒有做任何防曬措施,不到10分鐘皮膚整片曬紅,隔天起水泡且疼痛不堪,就醫後診斷為二度灼傷。皮膚科醫師表示,太陽大、指外線指數高很容易曬傷。若到戶外,一定要做好防曬。以到海邊戲水為例,最好擦防曬係數SPF50、PA+++的防曬產品,且每20分鐘最好到陰暗處休息一下。醫師指出,紫外線有累積的作用,不能長時間照射。暴露在陽光下20分鐘,可以沖個冷水讓皮膚降溫,並且多補充水分,以免曬傷、中暑。醫師也提醒,戲水或流汗都會讓防曬產品流失,最好能夠定時補擦或是選擇防水性好、運動專用的防曬乳液,保持最佳的防曬效能。

輕颱沙莉佳襲台機會不大 局部地區恐有大雨

輕颱沙莉佳襲台機會不大 局部地區恐有大雨

今年第3號輕度颱風莎莉佳今(10)日凌晨2時形成,氣象局研判颱風直撲台灣機會不大,今天白天各地天氣仍炎熱,中部以北及東北部高溫可達攝氏33度到34度,其他地區31度到32度,而受到莎莉佳颱風外圍雲系影響,台灣南部、東南部、東部及金門有短暫陣雨,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局部地區可能有大雨。氣象局說,莎莉佳颱風中心清晨距離鵝鑾鼻南南西方約640公里,以每小時20公里速度朝北北西轉北行進,未來行進方向如果不變,將影響南海、巴士海峽及台灣海峽等海面,可能在福建及廣東交界處登陸,直撲台灣機會不大。氣象局預報,今、明兩天受颱風外圍雲系影響。今天台灣南部、東南部、東部地區及金門有短暫陣雨,東北部地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中部以北午後亦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澎湖及馬祖為多雲的天氣。至於明天台灣中南部、東南部、東部地區及金門、澎湖有陣雨,北部及東北部地區午後有短暫陣雨,馬祖亦有短暫陣雨。今明兩天有局部性大雨發生的機率。

肺癌患者有福了!健保將給付標靶藥物

肺癌患者有福了!健保將給付標靶藥物

自6月1日起,健保將給付用來治療肺癌的標靶藥物,適用對象是非小細胞肺癌晚期、且須確認特定基因受體突變的患者,每年預估有2,500位患者受惠。根據統計,肺癌是國人女性死因首位、男性死因第二位。其中約8成患者屬非小細胞肺癌,預估有3~5成患者具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基因受體突變,適用此藥。醫師表示,肺癌患者可以透過病理切片檢驗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基因是否突變。有突變的晚期患者單獨使用標靶藥物可延長3~6個月生命,若合併其他治療整體存活期更可達到24~27個月。而且患者每月至醫院領藥一次,每天服用一顆,可以同時顧及治療及維持正常生活。臨床病例指出,曾有一名18歲的大學新鮮人發現罹患末期肺癌,經過開刀、化療、標靶藥物多管齊下的治療,延長了2年的壽命,在生命的最後仍保有舒適、尊嚴的日子。

牛奶變母乳! 阿根廷創造加入人類基因轉殖牛

牛奶變母乳! 阿根廷創造加入人類基因轉殖牛

阿根廷國家實驗室今(10)日宣布創造全球第1隻基因轉殖牛,加入人類基因後,該牛隻可產出近似人類母乳的牛奶,研究員默多(Adrian Mutto)表示:「我們目標是透過添加人類乳鐵蛋白及溶菌酉每基因,提高牛奶營養價值。乳鐵蛋白可增加嬰兒抗菌及抗病毒能力,溶菌酉每可防止嬰兒細菌感染。」對於哺育母乳,台灣母乳協會表示,母乳中的鐵質吸收率高,適合寶寶生長所需;配方奶額外添加高劑量的鐵質,是因為其吸收率低,因此需大量添加才能確保寶寶吸收到足夠的量,但代謝這些高劑量的鐵會增加寶寶腎臟負擔。 阿根廷國家農業科技研究機構(NationalInstitute of Agrobusiness Technology)發布聲明指出:「這頭複製牛名為蘿西塔ISA(Rosita ISA),是全球第1頭有人類母乳蛋白質基因的牛隻。」據聲明,蘿西塔ISA在4月6日以剖腹方式誕生,重超過45公斤,比一般澤西牛(Jersey Cow)重1倍,聲明中說,成年後「可產出近似人類母乳的牛奶」。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新生兒科醫師陳昭惠說,母乳的鐵質含量較配方奶低,但吸收利用率高,也因此減少嬰兒腎臟的負荷。在寶寶出生的頭6個月,完全哺育母乳比較不易引起缺鐵性貧血。

肝癌患者運動不可少 醫師:可增強抵抗力

肝癌患者運動不可少 醫師:可增強抵抗力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B型肝炎與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因,在台灣每年約有7000人死於肝癌。亞東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陳國鋅醫師指出,「肝癌患者除了應有的照護與治療外,運動也是必須,因為能增強抵抗力,飲食方面也需注意。」根據醫學研究,比一般人容易得肝癌的人,稱為「肝癌高危險群」,這些族群包括肝硬化病人、慢性肝炎病人、B型肝炎帶原或C型肝炎感染者、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等。肝癌病患的飲食原則與一般人沒有太大差異,主要必須注重均衡,還要注意新鮮、清淡、自然;不過肝癌病人常合併有肝硬化,如果肝硬化嚴重或肝癌晚期肝機能變差,則必須調整。肝癌病患要注意的幾個基本飲食原則包括攝取適當熱量並維持理想體重、若有嚴重肝硬化要適量攝取蛋白質、避免高脂肪(少油炸、油煎食物)、多吃蔬果、禁酒等。陳國鋅醫師表示,除了飲食的控制,加上應有的治療外,肝癌患者也可適當運動,以維持身體抵抗力,「並避開酒精、含黃麴毒素的食物,若病人有腹水現象,要避免太刺激、調味重的食物。」

肺結核感染率高 英政府宣導為新生兒接種疫苗

肺結核感染率高 英政府宣導為新生兒接種疫苗

英國在西歐國家中肺結核的感染率最高,根據該國「倫敦健康計畫(London Health Programmes)」的報告書指出,英國本土的境內肺結核病例攀升達到50%,可見感染情況相當嚴重。針對這類情況,英國政府建議家長替家中新生兒接種疫苗,並開始著手大幅度計畫相關方案。目前西歐肺結核的發生率以英國最為嚴重,即使在感染率最低的區域中,仍每10萬人就有4萬人中標,且每年甚至有300多人因肺結核喪命。為了防止未來情況持續擴大,「倫敦健康計畫(London Health Programmes)」的報告書提及,應計畫為所有甫出生6周內的新生兒施打疫苗,並期盼往後10年能大大降低國內患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數。而英國衛生署發言人強調,政府逐漸重視肺結核問題,「根據近年的報告來看,肺結核在倫敦的感染情況已愈來愈嚴重,我們將會對倫敦訂出肺結核的相關解決方案。」此外英國肺臟基金會的副主席John Moore-Gillon醫師亦提醒,除了接種肺結核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方法之外,定期檢查同樣不容忽視。

愛滋病可治癒! 美30年來出現首宗案例

愛滋病可治癒! 美30年來出現首宗案例

肆虐全球已久的愛滋病至今仍未有任何藥物或方式得以治癒,但在發現愛滋病屆滿30年之時,美國傳來首宗治癒案例的大好消息。根據美國《美聯社》的報導指出,一名住在舊金山的男子Ray Brown感染愛滋病多年後,幾年前發現罹患白血病,但卻在接受骨髓幹細胞移植手術後,體內的愛滋病病毒全不見了。Ray Brown在1995年確定感染愛滋病後,又在2006年診斷出罹患白血病,卻在隔年決定前往德國柏林動骨髓移植手術後發現,體內的愛滋病病毒逐漸消失,目前已完全不見病毒的蹤影,且Brown至今病毒未有再生情形亦沒有服用任何藥物,僅神經系統有些微不正常。根據Brown的醫師Gero Huetter指出,這名骨隨捐贈者的基因對愛滋病病毒具有免疫力,而擁有這類基因的白種人僅1%。不過國際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會主任Anthony Fauci博士強調,治癒Brown愛滋病的骨髓移植手術固然值得慶賀,意味著未來愛滋病會有痊癒的一天,但這類手術對愛滋病患者有不低的致命程度,目前並不適用於全世界至少3300萬的愛滋病病人。而聯合國日前藉著發現愛滋30周年,在美國紐約舉行研討愛滋的高峰會;秘書長潘基文呼籲各界應籌更多資金研發治療愛滋病藥物與疫苗,並期盼在2015年前消除母嬰垂直感染的問題,以及希望全世界一同為2020年前終結愛滋病的目標努力。

黃麴毒素易導致肝癌! 花生、臭豆腐少吃為妙

黃麴毒素易導致肝癌! 花生、臭豆腐少吃為妙

歷年來肝癌一直是是台灣最常見且也是死因最高的的惡性腫瘤,可說是是癌病死亡的第一大殺手;除了B型肝炎與C型肝炎是引發肝癌的主要原因,黃麴毒素也是目前已知最強的致肝癌毒性物質。亞東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陳國鋅醫師10日表示,「不僅肝病患者,一般人都要注意飲食,尤其要避開含黃麴毒素食物、少喝酒。」根據防癌教育基金會的統計,全台灣大約每6個人就有1人體內潛伏著肝炎病毒,其中300萬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近30萬人為C 型肝炎患者,有一部份的人可能會在中年以後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而台灣由於溫度高、濕度大,食物如稻米、玉米、花生等較易被徽菌污染而產生黃麴毒素。除了B型肝炎與C型肝炎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天然致癌物也與肝癌的發生有很大關係;醫學研究證實,黃麴毒素會增加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根據北市衛生局食品衛生管理處指出,長期食用黃麴毒素易發生慢性中毒,會出現嘔吐、發燒並引起肝臟受損、發生病變,甚至導致肝癌,嚴重有致命危險,根據研究,黃麴毒素和人類肝癌發生機率有正比關係。曾是肝癌病患、現在是肝病諮詢專業志工的胡敏雄先生,提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資料指出,易發霉而含黃麴毒素的花生、玉米要少吃,像是花生粉、花生糖、花生醬等,運送過程與儲存過程在28度、濕度85%的環境,就很容易受黃麴毒素汙染。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醒,「長期低量」食用含黃麴毒素的食物,會導致肝細胞病變,導致肝癌,此外,包括味噌、豆腐乳、臭豆腐等在製作過程有機會被黃麴毒素汙染,最好不吃。

拉K好爽? 一輩子都要忍受尿尿的痛苦!

拉K好爽? 一輩子都要忍受尿尿的痛苦!

依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彙整司法檢警調等單位緝獲毒品資料顯示,99年緝獲毒品總量已高達3,487.9公斤,其中愷他命為緝獲量的首位,為2,594.3公斤,佔總緝獲量的74.4%,並較98年增加118.7%,亦為國內精神醫療院所通報濫用藥物種類排名之第五位,較98年通報增加34.3%。另99年亦首次檢出K2內含類大麻活性物質JWH之新興毒品,共檢出19件。依國內精神醫療院所通報成癮就醫情形,愷他命(俗稱K他命或K)已成為19歲以下青少年最常濫用之毒品,男性約佔8成;濫用之年齡層以20-29歲最多,佔51.0%,首次用藥平均年齡為19.6歲;時下青少年為什麼喜歡拉K,主要因藥物成癮及受同儕團體影響為主;毒品取得來源以藥頭、毒販、朋友為主要對象;吸毒方式以藥物直接鼻吸最多,佔72.8%。食品藥物管理局亦於99年從警察單位送驗之植物碎片中,首例檢出新興毒品K2,外觀狀似菸草、茶葉,由一些乾燥植物組成,並混合多種化學物質,吸食後會有類似大麻的迷幻作用,毒性比大麻更強,持續使用會產生之成癮性與戒斷症狀,K2所含之類大麻活性物質業於100年4月26日經行政院公告列為第三級毒品加強管制。衛生署提醒,年輕朋友千萬不要以為熱舞拉K、哈K2狂歡,可以放鬆心情,其實不然!長期拉K,會導致頻尿、夜尿、血尿及膀胱疼痛等症狀,甚至演變成潰瘍性膀胱炎,導致膀胱嚴重萎縮,嚴重者還要裝上人工膀胱才能排尿,一輩子均需忍受尿尿的痛苦。另K2含有大量未知藥效的不明化學物質及植物,一經吸食或過量,有可能導致中毒、死亡等危險,後果令人擔憂!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再度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好奇或同儕的影響而輕易嚐毒,而誤入毒海之深淵。毒品變裝千奇百怪,推陳出新,年輕族群或經常出入娛樂場所之民眾,更要提高警覺,注意自身的安全,拒絕來路不明的藥物、咖啡包、茶包或試喝包,避免掉入新興毒品之陷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