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子宮腔沾黏害不孕 中醫調理圓求子夢

子宮腔沾黏害不孕 中醫調理圓求子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對夫妻一起來看診,太太叫先生去外面顧車避免被拖吊,自己進來診間。她坐好後,還特別轉頭看了看門口,確定先生在外面才放心說:「蔡醫師,我和先生準備懷孕有好幾年了,之前婦產科檢查說我的子宮腔有沾黏,可能是因為這樣才不容易懷孕。」「子宮腔沾黏……是有做過什麼嗎?」她低頭說:「因為年輕時有不小心懷孕過,當時有拿掉。先生不知道我以前的事,所以特地不讓他進來陪診。」她停了一下繼續說「婦產科醫師也說應該是這樣才沾黏的,後來雖然有用子宮鏡做子宮腔沾粘分離手術,做了3次,但效果不理想,所以想要用中醫來調理。」流產或生殖道反覆感染 恐子宮內沾粘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子宮腔沾粘又稱為阿休曼症候群(Asherman’s Syndrome),屬於後天性子宮疾患,是指子宮腔內發生結痂、沾粘情形,子宮壁相黏在一起。最常發生在施行人工流產或子宮刮除術後,子宮內膜修復速度慢,加上手術本身或手術後可能發生感染,都可能使得子宮內膜受傷,形成結痂組織、子宮壁沾粘。另外,子宮中隔手術或子宮肌瘤手術後也可能發生,或是骨盆腔的放射治療、反覆生殖道感染也可能造成子宮內沾粘。大部分患者會有腹痛、腹脹伴隨月經稀少或無月經的現象,但也有部分人月經正常。因為子宮壁沾粘阻擋經血從子宮頸流出,經血容易逆流入骨盆腔就會造成的腹痛及腹脹,而子宮腔沾黏可能導致重複性流產和不孕症。子宮腔沾黏,屬於中醫「月經過少」、「閉經」、「不孕症」的範疇,因外因所致損傷胞宮,導致任、胞脈受損,耗傷腎之元氣經血,導致腎精虧虛,不能攝精成孕。這是屬於本虛標實之證,主要病機是腎精虧虛,胞宮瘀滯,可兼有濕熱、濕邪阻滯,而腎虛血瘀則是本病的主要病機特點。依體質調理讓子宮復原 提高懷孕機率中醫治療上,是採用補腎化瘀法來進行治療,一方面滋補腎精,使腎精充足,血生有源,脈血盛,從而攝精成孕。利用中醫進行體質調理,可以提升腎陰葵水,進一步滋養卵泡,促進卵泡發育成熟,另外結合活血化瘀,促進胞宮胞脈的氣血運行,修復損傷的子宮內膜,利用補腎化瘀法,可以調整子宮內膜局部內分泌紊亂,增強子宮內膜的生長及增厚,也可以調整局部血流及免疫系統,刺激沾粘溶解,逐漸減少局部沾粘的情形。另外,配合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分型,加以不同調理,像是補益肝腎、益氣養血、活血化瘀、祛痰除濕、溫經散寒、益氣健脾等,可以加速子宮復原,提高懷孕機率。不管是甚麼原因造成的子宮腔沾黏,問題既然已經形成,就好好面對它、改善它。(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最有價值的人 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

最有價值的人 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傳說有個小國到中國進貢,貢品是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皇帝見到後很高興,可是這小國的使者卻出了一道難題。使者的問題是:「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三個金人形同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重量也完全一樣,哪有什麼區別?何談價值的高低。這可難住了皇帝,他心想,自己泱泱大國若是被小國的題目難住,豈不顏面盡失,遭世人恥笑?於是皇帝心急如焚,寢食難安。他請來珠寶匠對這三個金人進行檢查,稱重量、看做工,請他們仔細鑒定,希望找出差別。結果卻讓皇帝更加失望,所有人的答案都是:三個金人一模一樣。於是,皇帝召集眾大臣商量對策,眾臣面面相覷,毫無辦法。嘴巴和耳朵是虛 唯有心是實這時有一位老大臣說他有辦法,皇帝眉頭一展,立即將老大臣和使者請到大殿上來。老大臣胸有成竹、不疾不徐地拿出三根稻草。只見他將第一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裡,這稻草從金人的另一邊耳朵出來了。他將第二根稻草插入第二個金人的耳朵裡,稻草從金人的嘴巴裡直接掉了出來。而第三個金人,在老大臣把稻草插進它的耳朵後,稻草便掉進了肚子裡,什麼響動也沒有。老大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無語,答案正確。這個故事看似有點玄妙,卻說明了嘴巴和耳朵是虛的,唯有心是實的。其實它告訴了我們一個再通俗不過的道理:生活中很多事該說的才可說,不該說的不要說;而最有價值的人,也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而是能守得住祕密的人。所以,真正有本領的人,多是善於傾聽和思考的人,這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喜歡安靜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本文摘自/內向的力量【實踐版】/漫遊者出版)

人口負成長 超高齡社會2025報到

人口負成長 超高齡社會2025報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發會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報告,報告中指出,台灣總人口正式於今年轉呈負成長,也就是出生數將低於死亡數,其中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原因之一,且預估5年後、2025年我國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比過去的推估提前。受疫情影響 今年人口轉負成長國發會每2年根據最新戶籍人口、出生、死亡及遷徙等相關統計,辦理未來50年人口推估。其中這次的報告中指出,台灣人口出現三大改變。1.依據這次推估,總人口於今年開始轉呈負成長,較前次推估提前2年,主要是因今年出生數將低於死亡數,人口開始呈現自然減少,且因國際遷徙為主的社會增加,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將罕見呈現負值,無法彌補自然減少的人數。2.隨0歲至14歲幼年人口下降,加上醫療水準提升,國人壽命延長,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相對提高,預估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人口占比超過20%。3.人口紅利期間延至2027年,比前次推估延長1年。人口紅利是指青壯年人口15歲至64歲,占總人口比重高於66.7%,工作年齡人口相對其他年齡層充沛,有利經濟發展。落實0至6歲國家養政策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為因應人口結構變遷趨勢,行政團隊已由提升生育率、強化勞動力結構、高齡化調適等三大面向著手,1.落實0至6歲國家養政策,並由青年薪資、就業、住宅等多面向著手,建構完善生養環境;2.強化育才與攬才,鼓勵中高齡就業,以充裕勞動力,並提升整體生產力;3.因應高齡者多元需求,建構共融自主的高齡社會。考量人口少子高齡化趨勢將益趨嚴峻,各相關部會將落實推動現行政策,並研提強化創新作法,確保國家整體經濟動能與社會穩定發展。

1歲兒拉羊便便 兒童排便障礙惹的禍

1歲兒拉羊便便 兒童排便障礙惹的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歲多的大寶將近1星期沒有大便,媽媽心急帶他到醫院就診,並告訴醫師,大寶之前排便時神情常很用力又痛苦,大便像羊排泄物,擦屁股時,衛生紙上還有血跡,很擔心寶寶是否便秘或腸子出問題?國中生不想在學校上大號 憋到昏倒奇美醫院兒科部醫師許瑋芸詳細詢問大寶病史、做肛門指診,輔以影像檢查後,診斷為兒童排便障礙與便秘,開立浣腸、口服藥,並在門診衛指導飲食及生活習慣後半年,大寶的排便障礙與便秘大幅改善,不再需要使用軟便藥物。據國際統計,全球約3~10%的孩童有便秘問題,門診中大部分兒科患者為功能性便秘,僅不到10%的排便障礙肇因於腸道神經與蠕動功能的器質性異常。許瑋芸表示,多數兒科患者是因心理或外在環境因素的功能性便秘(如排便不適經驗或不想在學校較髒的環境上廁所),曾有國中生不想在學校上大號,竟憋到昏倒。因憋住排便後,腸道黏膜吸收糞便中水分,乾硬糞便更難排出,長久下來惡性循環,滯塞的糞便使得直腸被撐大,直腸神經變遲鈍,有些兒科患者出現排便時,腸道收縮力道不足情形。兒童便秘好發於以下三個時期:1.幼兒4到6個月大添加副食品時:此時期奶量漸被副食品取代,但副食品所含水分和纖維質不足,使得排便困難。2.戒尿布時期:如廁訓練可能讓孩童不敢排便,造成糞便滯留。3.開始上學後:上學時匆忙進學校,可能因時間壓力或排斥校廁、忍住不排便,導致便秘。提醒家長培養孩子多喝水與吃蔬果、攝取纖維質,固定排便時間的好習慣。兒童便秘3個月內就醫 治癒率較高許瑋芸指出,兒童便秘若在發生3個月內及早介入處理,日後治癒率較高,約8成的兒童患者在治療6個月後,症狀能緩解且不再需要持續使用軟便藥物。

眼鏡配不好 可能是隱性斜視作祟

眼鏡配不好 可能是隱性斜視作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眼鏡度數怎麼配都沒辦法兼顧清晰與舒適度,可能是斜位在作怪!馬偕專校視光學科講師吳昭漢指出,斜位與斜視不一樣,斜位代表眼睛快要成為斜視了,但尚未斜視,而斜視則有明顯的外觀異常,這種眼位不正的問題並不罕見,如果擔心自己有斜位問題,應由合格的驗光人員進行雙眼視機能的評估檢查。 瀕臨斜視邊緣 外觀正常但用眼費力  斜位(phoria)又被稱為隱性斜視,與一般熟悉的外斜視(脫窗)、內斜視(鬥雞眼)不同。兩者的區別在於,斜視有明顯的外觀異常,斜位為外觀正常,但是卻有其它的視覺困擾。吳昭漢表示,斜位可以想成眼睛接近斜視的界線上,但還沒有斜視。因為接近斜視的邊緣,眼睛的使用上會比較費力。如果配眼鏡時,發現度數怎麼調整都沒辦法兼顧清晰度與舒適性,很可能是斜位在作怪。為何斜位讓眼睛很吃力?吳昭漢指出,眼睛在看東西時,理論上應該要兩眼注視著同一個目標物。不過,眼睛最放鬆的狀態常常不能滿足這個條件,角度多少有些偏差,而大多數人都可以自行克服偏差,取得舒適的視覺狀態。然而少數斜位問題或著眼位不正的人,需要比常人更費力才能克服角度的偏差,因此眼睛容易疲勞而出現糢糊、複影(影像變兩個)。眼睛疲勞出現脫窗 判斷斜位最明顯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斜位?吳昭漢指出,有斜位困擾的人,從自身的角度觀察,可能因偏差角度太大,或是克服偏差的能力太弱導致糢糊、複影,所以無法擁有良好的立體清晰度。反過來從他人的角度判斷,可以看到外觀上偶爾有脫窗現象(有一隻眼睛會向外跑掉),特別是忙碌了一天之後最明顯。因為斜位的眼睛,會強迫自己拉回正常的樣子,對於眼睛是很大負擔,即便少數人能撐著一整天,仍無法改變此勉強的狀態,所以夜間疲勞時,眼睛容易打回原形。吳昭漢表示,眼位問題致病因素複雜,有些疾病跟著病人一輩子,年輕時眼球肌肉有力,可以輕易克服;年紀大或工作壓力太大,導致症狀開始出現;有些則因為配到不適合的眼鏡,或是眼鏡戴歪了沒有調整,戴久了以後眼睛適應了異常的狀況,反而對於正確的驗配產生排斥,造成市面上認為「眼鏡不能配太清楚,會頭暈」的錯誤觀念,其實好的眼鏡,是可以兼顧舒適性與清晰度。吳昭漢提醒,斜位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可能發生在遠距離、近距離,又分外斜、內斜、垂直斜,斜位樣態非常多元,如果懷疑自己有斜位問題,應由合格的驗光人員進行雙眼視機能的評估檢查,才能完整的分析眼睛狀況,好擬定後續的處置計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你是健康的胖子?血糖這樣控制才合格

你是健康的胖子?血糖這樣控制才合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啊,我從前體檢的血糖好像有一點超標,算不算糖尿病?需要再驗嗎?我平時都沒有不舒服,應該沒關係吧!」一到診間坐下,中年大叔就開口詢問:「我應該是健康的胖子,雖然這顆肚子消不下來,不過假日都有出門散步運動,體力還不錯。」語畢,滿意地拍拍自己的肚子。其實所有超過45歲的成年人,都需要接受血糖檢測。若年紀未達45歲,但有體重過重(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 kg/m2)且有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缺乏運動等狀況,也要抽血檢查血糖。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畬方醫師表示,常用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有三個。1.「空腹血糖值」,在空腹8小時後抽血,正常狀況血糖值應小於100 mg/dL,若血糖值超過126 mg/dL就算糖尿病。2.「隨機血糖值」,正常會於140 mg/dL以下,若超過200 mg/dL且合併有多吃、多喝、多尿等症狀,建議進行口服糖水測試,來診斷糖尿病。3.抽血檢驗「醣化血色素」(HbA1C),醣化血色素代表患者三個月內平均的血糖值,正常的標準是在5.7%以下,若數值超過6.5%代表罹患糖尿病。血糖超標如泡在糖水裡 全身器官都遭殃血糖剛開始超標時,患者幾乎都不自覺,沒有任何不適,大家常聽到的「多吃、多喝、多尿」三多症狀,往往要到血糖值高到一定程度才會跑出來。因為缺乏明顯症狀,使得很多患者會輕忽血糖的重要性,可能會誤以為不控制好血糖也沒有關係。為什麼會建議即使沒有症狀也該抽血檢查呢?鄭畬方醫師提醒,糖尿病其實很傷身體,這些問題可以是急性發作,也可能慢性侵襲、破壞身體各個器官。當血糖值超過600mg/dL,糖分、水分將隨著尿液排到體外,患者會表現出多尿、脫水、呼吸急促,嚴重甚至會昏迷、死亡,這是所謂的「糖尿病高滲透壓症候群」。當血糖值超標,全身器官都會受影響,無論大血管或小血管都遭殃。因為,處於血糖過高的狀態下,身體就像泡在糖水裡,血管壁會慢性發炎、變得脆弱。當血管不健康,血流減少,就無法順利輸送足夠的氧氣、養分到各器官去,器官的功能就會愈來愈差,諸如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臟功能惡化、傷口不容易癒合等狀況會一一浮現。「患者可能抱怨眼前出現黑影,這是視網膜病變。」鄭畬方醫師說:「抱怨手麻、腳麻、感覺異常,代表神經病變。尿液變少,代表腎臟病變。這些都是糖尿病5年、10年、20年以後帶來的問題。」若平時沒有好好控制糖尿病,經年累月下來,患者就得面對中風、心肌梗塞、失明、洗腎、截肢等糖尿病帶來的併發症。飲食控制不是吃的少就好 還要選對食物當患者抽血檢查確診糖尿病後,需要趕緊透過飲食、運動、與藥物三個方向來努力穩定血糖。糖尿病患者身體控制血糖的能力較差,不僅容易出現高血糖,也很容易低血糖。因此血糖控制的目標是空腹血糖至少在130mg/dL以下,飯後血糖在160mg/dL到180mg/dL以下,而糖化血色素則最好於7%以下,年輕一點的患者最好控制在6.5%以下。鄭畬方醫師建議,所謂飲食控制,並不是「吃的量少就是好」,而是要學會選擇食物,例如泡麵雖然只有一小碗,但是對血糖控制不利。運動方面,要考慮到運動的時間、強度和頻率,若只有散步、甩手,運動量恐怕不太夠。有些患者即使認真做運動、控制飲食,血糖值還是降不下來,這可能就與基因、體質有關,若胰臟功能退化太快,就需要輔以藥物,才能讓血糖達標。藥物選擇多幫助控糖 腸泌素也能減少中風目前已有很多種類的藥物可以幫助控制血糖,藥物作用機轉各自不同。磺醯尿素類藥物(Sulfonylurea)能促進胰島素分泌,雙胍類藥物(Biguanide)能避免血糖高時繼續釋放肝醣、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第2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類藥品(SGLT2 inhibitor)能促進腎臟排出糖份。還有一種藥物與「腸泌素」有關。「腸泌素」是體內自然分泌的荷爾蒙之一,我們進食後,腸道就會分泌腸泌素,腸泌素會透過血液循環全身,影響多個器官,包括胰臟、肝臟、胃、中樞神經等處都能發生作用。腸泌素能促進胰臟分泌胰島素,幫助細胞利用及儲存血糖,來降低血糖值;腸泌素也會通知胃部,現在小腸有東西了!請蠕動慢一點!可延緩胃排空的速度,讓食物待在胃裡面時間久一點;腸泌素也會提醒中樞神經,食物已經抵達腸子,不要再吃囉!讓人有飽足感,減低食欲。「因為具有多重機轉,使得腸泌素能改善血糖控制,也有助於控制體重,體重若能減下來,體內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會增加,血糖控制又能更好。透過這幾項直接與間接的機轉,幫助患者穩定血糖。研究發現腸泌素這類藥物對心血管疾病也有幫助,能減少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會。因此針對飯後血糖較高、有心血管疾病風險、或體重較重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可考慮使用腸泌素類藥物。腸泌素的使用方式和胰島素類似,患者可以在家自行注射。過去的腸泌素需要一天施打兩次,後來有一天施打一次的劑型,現在有一周施打一次的劑型,便利性大為提升。(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低鈉醬油好健康?高血壓患者不宜碰

低鈉醬油好健康?高血壓患者不宜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0歲的王爸爸患有高血壓,平時除了依醫囑服用降血壓藥外,飲食上特別使用低鈉的薄鹽醬油,認為既可以提味且健康無負擔。疫情緊張期間,為了提升免疫力,王爸爸更是一天三餐加消夜喝了很多瓶雞精,連喝了好幾個月後,逐漸出現血壓高高低低、肌肉無力與心跳不規律等症狀。喝雞精前先看營養標示的鈉、鉀含量新冠肺炎仍肆虐全球,為了保護自己遠離病毒,除了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外,增強自身免疫力更成為國人趨之若鶩的防疫方法。許多民眾選擇購買全家老幼皆宜,且可補充元氣,滋補養生功效的食品,甚至選擇有額外添加中藥萃取物的雞精或食補液,期藉此補充體力、抗疲勞,提高免疫力。除講求防疫養生之際,有些高血壓患者為了控制血壓,調整飲食習慣,改選購標榜低鈉的醬油、低鈉鹽或健康美味鹽,搭配健康無負擔的食材,以維持身體健康。但購買或飲用這些食品前,大家會仔細看營養標示中的鈉與鉀含量嗎?食品中的鈉與鉀含量多寡,會影響血壓的控制及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有高血壓或腎功能不佳的民眾,切勿過量食用含有高鈉或高鉀的雞精、食補液、低鈉鹽或薄鹽醬油等食品,以免養生不成反傷身。高血壓患者攝取鈉過多時,身體會留住水分來維持體液濃度的平衡,過多的水分滯留會透過體內多種機制造成血壓升高,使得血壓無法以藥品有效控制。少數人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頭重、耳鳴、心悸、肩膀痠痛,嚴重者甚至噁心、嘔吐、抽搐、昏迷等症狀。低鈉食品「鉀」健康?注意藥品不良反應除了注意食品的鈉含量外,通常市面上的低鈉產品會以鉀來取代鈉,以增添食品風味又可以減少鈉的攝取。要注意的是,服用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如enalapril、perindopril等)、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如valsartan、losartan等)、保鉀型利尿劑(如spironolactone、amiloride等)、腎素抑制劑(如aliskire n等)四大類藥品的高血壓患者,若過量食用高鉀的食品,可能會導致體內鉀離子過高,增加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特別是腎功能不好或有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壓患者,過量攝取高鉀食品,可能加重腎臟負擔並造成高血鉀,甚至可能出現肌肉無力、手腳麻、心跳不規律等症狀。 除了高血壓,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民眾,也勿過量攝取低鈉鹽和薄鹽醬油;購買及食用食補液、雞精等食品前,建議經由醫師、藥師評估後再飲用,並了解食品的營養含量標示及來源,才能喝得營養又安心。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高血壓患者若想藉由保健食品增強免疫力,應先經由醫療專業人員評估,並看清楚營養標示及選擇經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若因食用而發生任何不適,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或就醫治療。平日飲食應儘量選用天然食材,少鹽少糖低油、少加工食品、多蔬果高纖,戒菸酒控制體重,培養正常作息與運動的生活習慣,才是增強身體免疫力的根本之道。

走路不穩又健忘 非老化竟水腦症纏身

走路不穩又健忘 非老化竟水腦症纏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0多歲阿公搭公車時,因緊急剎車撞傷頭部,雖腦部影像報告顯示正常,但在兩周後,阿公開始出現步態不穩,尤其轉彎時容易跌倒,又經常跑廁所,也越來越健忘,家屬發現不對勁趕緊前往醫院再次檢查發現,腦室明顯變大,確診為水腦症。醫師表示,所幸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透過引流手術治療後,阿公復原的情況相當好,已可以正常生活。外力撞擊或腫瘤 都可能引起腦室積水台大醫院神經外科黃博浩醫師說明,正常腦室內有腦脊髓液包覆人體的腦,若腦室積水稱為水腦症。水腦症分為阻塞性及非阻塞性(交通性),阻塞性水腦症即腦室阻塞,腦脊髓液循環流通的路線因腫瘤受阻無法排出;而交通性水腦症是回收腦脊髓液的區域受到阻塞,或因老化導致腦脊髓液吸收過慢而囤積於腦室。像上述阿公在車禍撞擊後,因外傷使回收腦脊髓液的部位損傷,導致腦脊髓液回收不完全,也歸類在交通性水腦症,稱外傷性水腦症,能靠引流手術將腦脊髓液排出,改善水腦症。後期會出現失禁 易誤診為帕金森氏症 交通性水腦症好發在70歲以上的長者,病徵以步態不穩最為明顯,其次為記憶力衰退,大小便失禁則是較為後期出現,這三個典型的症狀最容易讓患者以為是正常老化而忽略,甚至被誤以為是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黃博浩醫師表示,其實水腦症是可以治療的,有疑似症狀千萬不要拖延,治療黃金期以六個月內最佳,若拖延超過三年,將大幅降低改善的機會,水腦症若置之不理病況只會更嚴重,最終會影響生活品質與加重家庭負擔。治療新選擇 腹腔引流免開腦降低風險黃博浩醫師指出,常壓性水腦症過往以「腦室腹腔引流術」為主,但此手術需開腦且併發症較多,尤其罹病族群年紀偏大,可能提高感染或出血的風險;近年來,台灣「腰椎腹腔引流術」技術成熟,不但不須開腦,從腰椎脊膜腔置入引流管,且因傷口較小,大幅降低併發症、感染與出血的機率,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也呼籲,若家中長輩有出現失智、失禁或步態不穩的現象,應盡速就醫,除能減輕家屬照護負擔,也可以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愛玉仙草Q彈有撇步 如何挑安心食品?

愛玉仙草Q彈有撇步 如何挑安心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炎熱的酷夏,喝一碗清涼的愛玉冰、仙草凍真是消暑聖品,但要如何挑選安心的食品?在家製作冰品時又要注意什麼呢?食藥署邀請輔大食品科學系高彩華教授,為大家分享消暑訣竅。選購完整標示產品 注意攤販整潔「購買愛玉、仙草時,建議選購有完整包裝標示的產品,才能清楚掌握來源、成分等資訊。」高彩華教授提醒,民眾在傳統市場攤販購買時,可觀察衛生環境是否有良好遮蔽覆蓋?有無冰箱或冰桶保鮮?如果鄰近的攤販旁擺放生鮮產品,交叉污染的機會較高,最好不要買。而購買時以能當次吃完的份量為主,若需冷藏不要超過2天,冷藏時也要密封加蓋並置放於最上層,以免被其他食材污染。加洋菜、吉利丁提升口感仙草、愛玉產品有不同口感,主要是製作時用了不同的食用膠體。通常製作仙草凍時,會先熬煮把膠質溶出並濃縮,再加入澱粉幫助成型,形成軟嫩凍狀,若改添加洋菜粉,則口感會較為硬脆。傳統愛玉則是將愛玉瘦果(俗稱愛玉籽)在水中搓揉,釋放出高甲氧基果膠與酵素,再被酵素分解為低甲氧基果膠,果膠再與水中的雙價陽離子(如鈣離子)交聯反應後,形成的凍狀膠體就是愛玉。製作時,破壞果膠的酵素也會被釋放,因此放置一段時間後,愛玉膠體會被酵素破壞而解離出水,又稱為離水現象。若要維持愛玉質地穩定,製作時可使用洋菜、吉利丁等可食用的植物膠,維持形狀、減少離水,口感更軟嫩、Q彈。食藥署提醒,民眾在享受愛玉、仙草時,最好先選擇獲得餐飲衛生管理分級評核認可的店家;並注意食品包裝與標示的完整性、商家環境清潔度等。水先煮沸放涼 避免用RO逆滲透水以愛玉籽自製愛玉時,建議使用煮沸放涼後的自來水製作,避免使用RO逆滲透的水,以免缺少雙價陽離子導致愛玉無法凝結,至於搓洗愛玉時要注意手部清潔,動作也要輕柔,避免瘦果中分解果膠的酵素滲出作用,讓愛玉提早離水或無法成型。

45公斤8歲童睫毛倒插 原因竟是過胖

45公斤8歲童睫毛倒插 原因竟是過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模樣可愛的8歲小胖童,由家長陪同至衛福部苗栗醫院眼科看診,父母憂心地表示孩子今年發胖後,經常眼睛眨個不停,且發現他眼睛紅又怕光、流淚,有時還會喊眼睛痛,很擔心眼睛是不是出了問題?眼科主任梁策檢查發現,小朋友的問題其實是「下眼瞼贅皮」造成,由於情況已相當嚴重,安排下眼瞼贅皮手術,術後當天即回家休息,一周後回診拆線,恢復良好。多發生在嬰童 東方人鼻樑扁眼裂小更常見梁策指出,下眼瞼贅皮的病因是下眼瞼的肌肉及皮膚過度肥厚,在眼瞼外緣近鼻側形成一道隆起,把睫毛往眼球方向推,這種眼疾絕大多數發生在嬰兒和兒童,鼻樑較扁、眼裂較小的東方人種更常見,另外小胖童的皮下脂肪增多也較易發生這種情況,這名年僅8歲的小朋友,體重已45公斤,爸媽也注意到是近半年胖起來後,症狀才變嚴重。「下眼瞼贅皮」一般無需特別治療,待小朋友長大後,面部拉長,鼻根隆起,眼皮內翻可獲改善,所以輕至中度的症狀,大多先給予眼藥膏,滋潤和保護眼睛,然後觀察情況是否改善,中度至嚴重的情況有可能需要手術治療。睫毛磨擦造成眼角膜破皮 恐影響視力梁策提醒,如果下眼瞼贅皮程度嚴重,睫毛倒插摩擦眼角膜,小朋友抱怨眼睛刺痛、視力模糊、常眨眼、揉眼睛;因為睫毛磨擦眼角膜造成角膜破皮,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角膜還可能會結疤影響視力,請家長要提高警覺,及早帶至眼科檢查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