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小孩尿床很正常?有這4種症狀快就醫

小孩尿床很正常?有這4種症狀快就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喬喬是班長,功課好、人緣也好,是師長公認的模範生,但其實喬喬有個大煩惱,他最怕同學們聊天聊到「尿床」的話題。原來喬喬每晚都尿床,就算聽媽媽的話減少睡前喝水量,隔天醒來床單還是濕答答。日前媽媽帶他到醫院檢查,醫師透過「小便日記」與藥物治療,經過半年尿床情況已大幅改善。影響睡眠品質 還可能自卑或被霸凌5月26日是世界尿床日。研究指出,學齡期間有尿床困擾的孩童比例約7%,國中後仍有尿床困擾者約1%,而男生尿床比例更比女生高出1.5至2倍。顛覆過去坊間相信兒童尿床是心理因素,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理事長楊緒棣表示,尿床大多是生理因素導致,若未及早積極治療,除了生理影響,更會導致睡眠品質不佳、孩子自信心不足、覺得不如人、自卑,甚至有被霸凌、影響社交等後遺症。尿床是在孩子中是很常見的疾病,但真正就醫率只有2至3成,楊緒棣副院長指出,部分孩子在治療尿床後,因睡眠品質進步、自信心增強,學習能力與成績皆有顯著提升,由此可以得知尿床治療的重要。也提醒家長,6歲以後的孩子有下列症狀時,務必提早前往就醫,包括每天尿床、白天常跑廁所或尿在褲子上、曾有泌尿道感染病史、嚴重便秘者。此外,孩子已小學畢業,仍有尿床情況,就算只有一個禮拜一次,也必須立即就醫,檢查是否有生理疾病。6歲為尿床黃金治療期常見的尿床原因包含三種,一是睡眠時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尿液過多的「夜間多尿症」;二是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造成夜尿、頻尿的「膀胱過動症」;三是因大腦覺醒中樞異常,大腦感覺不到尿液,脊髓反射中樞自行決定排尿,引起尿床。尿床的黃金治療期在6歲,這時孩子開始跟外界接觸,發展社會生活,此時治療可以增加孩子自信心,有益於社交活動。家長可先記錄「小便日記」楊緒棣副院長表示,家長來到診間治療前,可先記錄孩子的「小便日記」,詳實記載3天內,孩子「幾點幾分喝多少水」、「幾點幾分上廁所」、「尿量多少」,方便醫師了解尿床原因是小便製造太多或是膀胱太敏感、容量不足,進行3至6個月的藥物治療。

癌友需多少運動量?醫:每周90分鐘

癌友需多少運動量?醫:每周90分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患者該怎麼運動?癌症治療幫助殺死癌細胞,但其藥性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是一把雙面刃。不過,若在治療期間,適度運動當成輔助治療方案,有助於減少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對此,美國知名醫院梅約診所參考正常人的運動建議,修訂了「癌友的運動指引」,梅約診所運動醫學部聯合主任Edward Laskowski表示,運動對於癌友的存活率以及癌症預防都有很大的幫助。每周三次 包含阻力訓練和有氧運動根據梅約診所衛教網站,Edward Laskowski針對運動對於癌友的重要性時解釋,運動對於曾經罹癌和正在接受治療的癌友有巨大的影響,「運動可以幫助減輕焦慮,減少憂鬱感,尤其許多癌症治療對心臟影響很大,運動對於心臟的益處非常巨大。」根據梅約診所的運動指引,對於曾經罹癌和正在接受治療的癌友而言,建議每周進行三次運動,每次30分鐘,包含阻力訓練和有氧運動。運動有助提升存活率 可預防七種癌症正常人建議每周應中度運動150分鐘,Edward Laskowski指出,對癌友而言,運動指引已經進行下修,建議一般人都可以遵循,「無論什麼運動,只要有運動就是好的,在日常間累積運動量非常重要,益處也多多。」醫師補充,運動有助於提升癌友的存活率,更可以預防七種最常見的癌症,包括大腸癌和乳癌。他強調,無論是正常人還是癌友,都要注意運動量,運動越多,對身體的幫助越大。(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日本人妻產後憂鬱症 跨海來台求助

日本人妻產後憂鬱症 跨海來台求助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住在東京的日本媽媽,生產後罹患產後憂鬱症,需父母協助照顧小孩,但又因此產生罪惡感,導致失眠、食欲不振等情形,曾在日本求助精神科症狀未改善,因先生長期派駐台灣,決定跨海來台求醫,經醫師以經顱磁刺激(TMS)治療,一個半月後,睡眠、食欲、情緒與活力逐漸改善,也慢慢可以專心帶小孩了。產後憂鬱分3種程度 嚴重恐殺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周伯翰表示,產後憂鬱是一個通稱,依嚴重程度分成「產後憂傷」、「產後憂鬱症」以及「產後精神病」三種。「產後憂傷」很常見,約有30至75%的媽媽生產完後,3到5天內會出現莫名哭泣、哀傷、情緒敏感,這些症狀主因是生產後快速荷爾蒙變化、懷孕壓力得到釋放,或開始體認媽媽的責任感與壓力而引起,多半兩周內會改善。但是有10至15%的媽媽症狀會越來越嚴重且持續兩周以上,進展為「產後憂鬱症」,另外0.1至0.2%的媽媽會出現更嚴重的「產後精神病」,甚至會有自殺或殺嬰的危險。產後憂鬱除了媽媽本身外,整個家庭包括母嬰關係與夫妻關係都會深受影響,但因很多媽媽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或是擔心疾病的污名化,往往拖到病情嚴重才就醫。丈夫分擔照顧責任 新手爸媽別太追求完美周伯翰醫師表示,產後憂鬱症與產後精神病在下次生產很容易復發,早期治療與預防復發非常重要。目前常見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針對治療效果不佳的或是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的重度憂鬱症,也可以使用「經顱磁刺激」治療,若有高度危險性則建議住院治療,甚至電痙攣治療。周伯翰醫師建議,若遇到身邊有產後憂鬱的媽媽,應謹記7個原則,同理、支持、傾聽、不責備、不只關心寶寶、先生一起分擔寶寶的照顧,必要時陪同太太一同就醫。也提醒新手爸媽照顧小孩時不要太要求完美、全部照本宣科,增加自己額外的壓力,必要時可向周邊有育兒經驗的親友請教求助。

爸媽做好這件事 過動兒不再愛打架

爸媽做好這件事 過動兒不再愛打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杰是小一學生,一入學就讓老師頭痛不已,因為他無法在座位上安靜1分鐘,不是四處走動就是雙腳不停抖動,下課時一下爬樹抓蟬,一下又和同學打架。小杰的父母帶他到兒童心智科就診,經過評估後診斷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在接受藥物、行為、心理、感覺統合治療,加上父母親的配合下,經過一學期之後,小杰上課時可以安靜坐在位子上,下課後也能和同學正常互動。行為治療 需要家長耐心支持與陪伴大千醫院公館診所復健科醫師董莉貞表示,過動兒不是不想聽話或被寵壞的孩子,他們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過動行為、衝動控制及專注力。家長須先了解孩子問題的本質,透過專業團隊的協助,包括兒童復健科醫師、兒童心智科醫師、兒童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特教老師等,共同擬定最適合孩子的療育計畫,才能給予他們有效的幫助。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父母的支持與陪伴非常重要,像是行為治療雖然原理簡單,但卻需要耐心及時間,而且過程中變數多而複雜,需要多與醫師或治療師討論,才能發揮效果。當孩子配合治療有成果時,適時的讚美與鼓勵,都能幫助孩子增加學習的動力與自信心。學習或社交常有挫折感 伴隨情緒障礙另外,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小朋友因受症狀影響,對學習或人際關係常會有挫折感,甚至伴隨情緒障礙,這時需要適時地給予安慰和鼓勵,使他們了解疾病對自身的影響,並建立良好的關係,讓他們願意接受、配合且積極參與治療。董莉貞醫師提醒家長,若能積極配合專業醫療團隊的治療,並在日常生活中多給予孩子陪伴與耐心,相信他們一定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骨髓驗血建檔17年 償捐髓救人宿願

骨髓驗血建檔17年 償捐髓救人宿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4歲小羽曾見證叔叔罹患血癌,並接受骨髓移植重生過程,為幫助與叔叔有相同病症的患者,主動參與骨髓驗血建檔,歷經17年終於配對成功,不辭辛勞從新北市到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捐贈周邊幹細胞,為白血病患者燃起重生的希望。曾見證罹癌叔叔受助 參透生死回饋病友小羽目前從事電商工作,大學主修醫務管理時曾上過認識大體老師的課程,加上父親是藥師、母親為志工,對生死有豁達與助人的觀念,慈濟骨髓關懷小組表示,當發現患者與小羽配對成功,原本擔心小羽會因新冠肺炎疫情拒絕,但小羽毫不猶豫答應接受複檢,並順利完成捐贈。小羽表示,叔叔1998年罹患血癌,白血球數異常高達3萬多個,是慢性骨髓白血病,2年後轉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需做骨髓移植手術,經過多次的比對,獲好心人士捐贈周邊血幹細胞且移植成功。造血幹細胞移植 是部分患者唯一治癒機會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洪崇霖醫師表示,血癌又稱白血病,源自於骨髓內白血球的不正常增生,初期症狀有食欲減退、疲倦、出血瘀斑等,確診需依靠骨髓檢查,治療可選擇傳統的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但對部分患者來說,造血幹細胞移植仍極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治癒機會。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表示,目前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地驗血活動採機動性調整,歡迎年滿18歲,46足歲以下的民眾,使用網路預約建檔。

急診室暴力止步!掛病號謹記3重點

急診室暴力止步!掛病號謹記3重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急診室是搶救生命的第一現場,24小時提供民眾緊急需要的醫療照護。不過急診室一直以來常有壅塞的現象,不只造成醫療人員沉重的工作負荷和壓力,也可能讓醫病關係變得緊張,高雄榮民總醫院急診醫學科楊坤仁醫師提出三大重點,希望讓民眾對急診多一層認識,讓醫病溝通更順暢。自我症狀評估 非必要不去急診急診處理的是緊急的醫療需求,如果不是緊急需求,楊坤仁醫師建議盡量不要到急診,以免讓自己暴露在感染風險下。不過每個人對「緊急」的感受都不同,建議先自我評估當下身體不適的狀態,若症狀出現「頻率」和「嚴重度」,與平日有明顯差異,或出現呼吸困難、意識不清或疼痛難以忍受的情況,就要考慮到急診就醫。舉例來說,長期慢性咳嗽患者可在門診就醫,但若突發與平日狀態不同的劇烈咳嗽(頻率)與呼吸困難(嚴重度),就要考慮急診。有些民眾急診的目的是打點滴,誤以為可幫助病情較快緩解,楊坤仁醫師指出,點滴通常是生理食鹽水成分,除非是休克需要大量輸液之外,並沒有特別療效;也有部分民眾誤以為急診較容易排到住院病床,楊坤仁醫師表示,除非病情急迫,否則急診安排病床並不會比較快,而且患者需要一直留在急診室等待,除了環境擁擠不舒適,也會暴露在更多疾病風險之下。配合檢傷分級 耐心等候相對於門診依掛號順序看診,急診是依「檢傷分類」級數來決定看診的優先順序。檢傷分類依病情危急程度分為五級,第一級是病況危急的患者需立即處置,第五級症狀相對輕微,則需等候較久。一般來說,急診掛號後會先由檢傷護理師量測血壓、呼吸、心跳及血氧濃度等生命徵象,填寫檢傷分類表,再由醫師評估患者看診順序,優先處置病況危及生命者。楊坤仁醫師表示,讓患者留在急診觀察對於病情的判斷也很重要,有些人看起來症狀輕微,像是一般的腸胃炎或感冒,但可能是重大急症的前兆;有些頭部外傷者,當下看起來可能沒事,卻可能在數小時後出現「遲發性」的出血,這些都是急診的挑戰,在檢傷時也會納入考量,讓醫療團隊特別注意。不過,等候時間太久除了患者本身病情危急程度或當時患者多等原因,有時也可能是因為等候治療用藥、檢查結果尚未出來或其他原因,民眾除了耐心、體諒外,建議可適時主動詢問治療進度,絕對不要以暴力、恐嚇等方式妨礙醫療業務執行,可能因觸法而受到刑事處罰。說清當下病況 以利即時診療在急診的醫病溝通方面,楊坤仁醫師表示,急診醫師最在意的是患者「當下病況」,建議民眾直接說清楚此次至急診最主要的原因,並配合醫師問診,提供相關資訊。不過,有時會遇到患者或親友一問三不知或不耐煩的情形,要醫師看病歷紀錄或轉診單即可,但是過往紀錄無法呈現「當下病況」,會影響醫師診斷和即時治療的方向,建議患者或親友耐心回應。部分患者會要求急診安排各項檢查,楊坤仁醫師指出,急診進行的檢驗、檢查,都是對當下的診斷和治療有意義且必須的,醫師會依據患者狀況及臨床經驗來決定,不必要的檢查除了增加等候時間,對於病情也沒有幫助,建議尊重醫師判斷,避免不合理的要求。急診專科 肩負使命的暗夜燈塔 在急診已服務12年多的楊坤仁醫師指出,急診專科就像是把各醫學專科最精采的5分鐘濃縮在一起,充滿各種「緊急」的挑戰。執業生涯中,他曾在高雄氣爆現場搶救生命,也曾經親手接生急產的新生兒,對他來說,夜間的急診室就像是燈塔,患者像是黑夜中迷航的船,燈塔肩負著在黑暗中導引船隻平安返航的任務,就像24小時運作的急診,讓緊急的患者均能及時得到醫療協助,平安健康的返家。正是這份助人的使命感,讓他有動力堅持在急診服務。在病情需要時能享有寶貴的急診資源,是非常幸福的事,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急診資源寶貴,需要大家共同珍惜和維護,急診就醫前請自我評估必要性,就醫時記得說清楚當下病況,耐心等候醫師診斷治療,不做無謂要求,讓急診發揮最大的效益。

影帝猝逝家中 夏天也要當心腦中風

影帝猝逝家中 夏天也要當心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55歲金鐘影帝吳朋奉26日倒臥家中過世,法醫相驗,確定死因為腦中風。據了解,吳朋奉平時獨居,身體健康,偶有抽菸喝酒,親友至家中時發現他倒地、已無心跳。醫師表示,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病患者是腦中風高危險群,與抽菸、飲酒也有關。一般多發生在60歲以上,但近年年輕個案增加。菸酒、三高是高危險群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107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排名第四位,死亡人數達1萬1520人,其中60歲以上約86%。雙和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醫師胡朝榮表示,腦中風分為血管阻塞和出血兩類,危險因子包含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等,年齡也是重要因素,通常發生在60歲以上,但近年年輕個案也增加,可能與風險因子控制不佳,高血脂、抽菸、飲酒有關。胡朝榮醫師指出,通常腦中風會很快危及性命,中風位置多出現在生命中樞腦幹,因掌管心跳和呼吸,比較容易致命;或是蜘蛛網膜下出血、動脈瘤破裂導致的大出血。若病灶出現在腦的其他地方,一般不會這麼快致命。夏季血液濃稠易阻塞 也容易中風胡朝榮醫師表示,腦中風可能發生得很快、沒什麼痛苦;也可能會有前兆,如暫時性的腦缺血、突然血管阻塞,症狀可能持續一小時或數小時,講話不清楚、看東西模糊、手腳沒力、臉不對稱等類似中風症狀。如果出現警訊,一定要儘速就醫。腦中風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許多人以為腦中風常發生在冬天,其實夏天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並不會比冬天少,夏季炎熱使身體流失過多水分,造成血液濃稠而易阻塞,吹冷氣室內外溫差大導致血管異常收縮,也容易腦中風。3至4.5小時搶救黃金期腦中風如果儘速送醫,在3至4.5小時內可使用靜脈溶栓藥物,萬一無法處理,也可以用動脈取栓術,在8小時內都還有機會。胡朝榮醫師提醒,民眾健檢時,可做頸動脈、顱內動脈檢查,看有沒有狹窄或動脈瘤,可及早處理。

家門外抽菸 爸爸變成過敏兒豬隊友

家門外抽菸 爸爸變成過敏兒豬隊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癮君子以為在家門口、陽台或戶外抽菸就不會影響他人,其實並非如此!一名過敏兒最近氣喘突然嚴重發作,竟是爸爸放無薪假在家吸菸引發。醫師呼籲,雖然疫情趨緩,但不少家長待在家的機會還是很多,請有菸癮的家長為了孩子,早點戒菸!台中慈濟醫院小兒過敏科醫師余孟恭表示,受疫情影響,門診過敏兒回診量減少三分之一以上,這名有氣喘病史的10歲男童,最近卻因嚴重氣喘就醫治療而住院。二手菸無孔不入 窗簾椅墊會吸附殘留由於男童已停用氣喘藥物一年,家長意想不到,男童氣喘又再度發作,此外,男童肺部X光檢查呈現輕微浸潤,疑似肺炎現象,一度讓家人擔心是不是染上新冠肺炎?排除疑慮後,家人也不解原本已和男童和平相處的氣喘,為何再度發作?余孟恭醫師推斷,可能誘因是受疫情影響,爸爸放無薪假,在家吸菸的頻率增高,雖然都在門外、陽台吞雲吐霧,殊不知菸霧隨風飄散無孔不入,且二手菸、三手菸無所不在。余孟恭醫師表示,菸燃燒的化學物質除了會附著在吸菸者的衣物外,居家環境的物質,如窗簾、椅墊等也都會吸附殘留,就算沒有在孩子面前抽菸,其實孩子已被迫吸到二手菸、三手菸。「氣道的急慢性發炎,都會誘發咳嗽、喘鳴、呼吸急促、胸悶等氣喘症狀。」余孟恭醫師指出,倘若放任氣道持續慢性發炎,會造成肺泡受損,氣管敏感、支氣管的黏液增加與支氣管旁的平滑肌增厚,而產生氣道阻塞。為避免兒童氣喘影響氣管發育及心肺功能,建議治療愈早進行,控制的機會愈高。注意日夜溫差 避免接觸空污灰塵最近氣候變化大,余孟恭醫師叮嚀,家有過敏兒要特別留意日夜溫差,避免接觸空污與灰塵等,降低誘發鼻子氣管敏感,造成氣喘發作機會;除穩定持續就醫必要用藥外,建議家長最好早點和菸癮斷捨離,以免變成過敏兒的豬隊友。

吃口腔益生菌 可以改善牙周病?

吃口腔益生菌 可以改善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38歲許姓女子每天刷牙都會流血,口內冒出異味,牙齒也越來越動搖,除感咬合無力,不時還會隱隱作痛,到醫院求診,經診斷為全口嚴重牙周病,開始分階段接受治療,並詢問醫生能否藉由吃口腔益生菌改善牙周病問題?停留口腔時間不長 醫師:效果待證實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周病科醫師林意萍表示,大部分的益生菌都是在腸道所培養出來的,口腔內存在的量不多,停留的時間也不長。益生菌目前雖已廣泛應用腸胃道相關疾病,但在牙周病的防治上,尚未明確,還需要更多的實驗和研究來論證。林意萍醫師指出,牙周病的病因,主要是牙菌斑及牙結石的堆積,刺激局部使免疫反應失衡,引起與發炎相關的細胞激素激增,活化噬骨細胞造成牙齒周圍的骨頭吸收,且牙齒周圍牙齦溝的深度增加,變成牙周囊袋,形成牙周病。清潔口腔和定期回診 是防治牙周病最佳方法齒槽骨持續地被破壞,牙周囊袋越變越深,惡性循環,牙周病就越來越嚴重。因此,標準的牙周病治療是利用器械或超音波儀器以去除牙結石,有時也可能合併牙周手術、抗生素使用或雷射進行輔助治療,才能恢復口內組織和微生物間的平衡,以達到牙周病的治療與控制。林意萍醫師提醒,預防及控制牙周病,益生菌是否有實質幫助仍待更多研究證實。當前,正確的口腔清潔和定期回診控制,才是最理想的方法。

腹痛2個月竟長超大腫瘤 暴食惹的禍

腹痛2個月竟長超大腫瘤 暴食惹的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4歲油漆工平常喜歡吃大魚大肉,出現上腹痛達2個月,照胃鏡檢查,醫師研判是消化性潰瘍,吃了幾天藥未見好轉,食欲不振日益嚴重,甚至無法正常排便,於是到醫院急診,電腦斷層確診為大腸癌急性阻塞,經3D腹腔鏡手術切除,一周後順利出院。少吃醃漬油炸及加工食品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邵彥誠提醒,若發現上腹痛、食欲不振及無法正常排便,一定要儘速就醫,平時少吃醃漬油炸及加工食品,養成運動習慣,維持健康生活習慣,如有家族史需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直腸癌。邵彥誠醫師表示,這名病患右側升結腸有7x6.5x2公分的大腸腫瘤,造成大腸急性阻塞,先以鼻胃管抽吸使腸道減壓,讓腸子的腫脹情形得到緩解,2天後再施以3D腹腔鏡手術,切除右側約60公分的升結腸,並施以腸繫膜淋巴結廓清手術,避免癌細胞轉移。3D腹腔鏡手術 傷口小復元快邵彥誠醫師指出,一般大腸急性阻塞因腸子腫脹,使腹腔內空間狹小,難以施行3D腹腔鏡微創手術,但經過2天的減壓治療,加上手術器械進步,即可用3D腹腔鏡做腫瘤切除。此病例在患者腹部打4個洞,分別為3公分、1公分及2個0.5公分,傷口小,復元快,做3D腹腔鏡手術有良好視野與立體成像,讓醫師更容易執行精確的腸繫膜淋巴結廓清手術,患者手術完隔天就能下床,一周後順利出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