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藥食同源 薑入菜可提升免疫力

藥食同源 薑入菜可提升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薑在中醫有暖胃散寒、消痰、止嘔等功能,營養師指出,薑是「藥食同源」的最早代表,也有預防癌症、降低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維持正常免疫力等效用。值此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建議民眾可適度把薑入菜食用或以薑片泡茶飲用,能提升免疫力,但需注意安全攝取量,部分體質不適合食用者也應避免。生薑有發表散寒 溫胃止嘔功效東方人以薑為藥已有2千多年歷史,薑是藥食同源的最佳代表。郭綜合醫院營養師郭家伶表示,薑的價值在於其所含的植化素,薑辣素、薑油酮、薑烯酚。薑辣素是辣味來源,薑辣素會隨著薑越老而含量越高,所以嫩薑不辣、老薑超辣。薑油酮及薑烯酚提供香氣來源及溫暖身體。生薑裡的薑辣素在炮製過程受熱會轉變為薑烯酚或薑油酮等聚合物,更增強薑的藥效。郭家伶營養師指出,薑有暖胃功能,把薑吃下肚、經胃腸蠕動消化後,能量會傳導到四肢,在疫情期間吃薑入菜的食物,像磨成薑泥、製成薑片泡茶飲用都可以,能提供良好的免疫力。郭家伶營養師表示,生薑肉性味辛溫,有發表散寒、溫胃止嘔功效,還能解魚蟹之毒。而生薑皮富含精油、揮發油,性味辛涼,與生薑肉藥性正好相反,有利尿消腫功效。可用於燉煮、翻炒、熬湯等,或磨成薑泥直接加入飲品,十分方便,也可把老薑洗淨後帶皮切薄片,平鋪於竹篩上,不可疊放,曬到充分乾燥,再用食物調理機打成薑粉,放入密封罐保存。勿與抗凝血藥併用 體質陰虛者不適郭家伶營養師提醒,薑雖然好處多,但以下情形不適合食用:1.體質陰虛之人,像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經常口乾、口唇異常乾燥、皮膚乾燥、明顯脫水症狀、脈博過速、心煩易怒、睡不好者。2.內熱較重的人,如有發高燒、肺熱燥咳、咳痰較黃、胃熱嘔吐、舌頭或臉部會異常潮紅、口臭、痔瘡出血、便秘等疾病者。3.生薑與抗凝血西藥併用,會增加凝血時間和出血的風險。一般生薑攝取量1天不要超過10克;乾薑攝取量1天勿超過2至3克。

能量滿檔運動去 營養師推薦6組合餐

能量滿檔運動去 營養師推薦6組合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時想運動卻好像提不起精神?走到健身房卻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如果常出現這些狀況,那你一定要注意「運動前」的補充!生活忙碌,好不容易擠出的運動時間,當然要有最好的效率,今天營養師就帶大家在超商選食,讓我們每次都能活力充沛的邁開腳步,享受運動!補充能量,你需要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講到能量,最重要的一定是碳水化合物,不管我們做什麼運動,都會使用碳水化合物做為能量,就算是慢跑、有氧舞蹈等運動,只要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就會有40%以上的能量是來自於碳水化合物。運動前2小時可以補充固體、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麵包、水果,但如果太忙碌沒時間吃,離運動只剩下1小時左右,這時候液體吸收速度快,較不會造成腸胃不適,所以果汁、能量飲料、運動飲料會是我們的好夥伴。一般來說,平常運動前大概補充30至50克碳水化合物,所以一罐能量飲料或一根香蕉的量就足夠。如果運動時間超過1小時,也可以在運動中陸續補充能量,延緩疲勞的發生,在運動中補給一定要選用液體,因為運動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喉嚨會特別乾燥,選用液體不僅好吸收、好入口,同時能補充水分,所以能量飲料、運動飲料是最適合運動中使用的補充品。咖啡因、牛磺酸,幫我們更快進入狀況除了能量之外,維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也是提升運動成效不可或缺的要素。工作、上學一整天總是會有一點頭昏腦脹,這時咖啡因跟牛磺酸可以幫助我們更快進入狀態,如何補充這些營養素?其實在超商就能很方便的找到。咖啡、茶、能量飲料都含有咖啡因,運動前大約只需要攝取50至100毫克的咖啡因就足夠增加運動效能,所以來杯咖啡就能達標,而茶的咖啡因濃度較低,大約需要喝到300-600毫升才夠,市售的能量飲料250毫升就含有80毫克的咖啡因,只要小小一罐就能滿足需求。另外,牛磺酸可以加速神經元增生,幫助電解質進出細胞,維持腦部機能,能減少疲憊感,可以從海鮮類、肉類食物中攝取,如果距離運動還有一段時間,也許來碗魚湯是不錯的選項,但接近運動時間的話,可以能量飲料為優先選擇。營養師推薦超商活力組合*運動前1-2小時原則:熱量介於200至400大卡間,可以搭配固體食物組合1:三角飯糰+能量飲料組合2:包子(芋頭、豆沙)+小罐果汁組合3:米血糕、魚板+能量飲料*運動前1小時內原則:熱量200大卡內,以液體為主,減少固體食物避免腸胃不適組合1:能量飲料1罐組合2:香蕉1根組合3:果汁1罐生活再忙碌,總是不能忘記運動,找到提高效率、節省時間的補充組合是維持運動習慣的好方式,下次換上運動服後別忘了參考營養師提供的運動前搭配,掌握時間、食物型態就能輕鬆吃出活力,盡情的揮灑汗水。(文章授權提供/好食課)

上腹痛非胃炎 竟急性膽囊炎作怪

上腹痛非胃炎 竟急性膽囊炎作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80歲的黃伯伯因中風長期臥床,近日因上腹痛及發燒被送急診,經超音波及抽血檢查,診斷為膽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由於醫師評估其身體狀況不適合手術,因此為他進行「經皮穿肝膽囊引流術」,引流出許多化膿的膽汁。術後經由抗生素及靜脈輸液治療,黃伯伯腹痛改善且恢復至能夠順利進食。伴隨發燒黃疸及嘔吐症狀 儘速就醫衛福部樂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醫師趙珂漢表示,上腹痛除了最常見的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所引起外,少數情形也需考慮膽囊炎、膽結石引起的膽絞痛甚至胰臟炎,若無法自行緩解,尤其合併發燒、黃疸及噁心嘔吐等症狀,建議要盡快就醫。「急性膽囊炎」約九成是因為膽結石或膽沙塞住膽囊出口所引起,常合併有右上腹痛、發燒,白血球上升狀況,除了問診、理學檢查外,通常會安排腹部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確認。急性膽囊炎的治療可分成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如果患者的感染症狀較輕微或不適合手術,可以考慮採取保守的治療方式。保守治療包含患者需禁食,且搭配抗生素、點滴輸液及止痛藥。若發燒或腹痛等症狀無法完全改善且患者不適合手術,則可使用「經皮穿肝膽囊引流術」將化膿的膽汁引流出來,控制感染。醫:膽囊炎復發率高 建議切除膽囊趙珂漢醫師指出,「經皮穿肝膽囊引流術」是以電腦斷層透視下或超音波引導下,以穿刺針穿刺膽囊,進而達到引流目的,檢查前必須禁食至少4小時。整個檢查約需時 30至60 分鐘,但困難的個案可能花費更久時間,術後會將引流管固定在皮膚表面。若置後引流功能不佳或是有出血情況,須隨時告知醫護人員,可能須調整位置或做其他處理。趙珂漢醫師表示,急性膽囊炎即使經由保守治療成功控制感染,由於復發率高,仍會建議患者安排膽囊切除術,避免再次復發。現今手術大多採取微創腹腔鏡手術,只需要3至4個小傷口就能切除膽囊。優點是傷口小、術後恢復快。但是若膽囊發炎較嚴重、合併腹腔沾黏或解剖構造異常,則可能更改為傳統的膽囊切除術,建議術前應與醫師詳細溝通。

血管阻塞併嚴重鈣化 旋磨術助放支架

血管阻塞併嚴重鈣化 旋磨術助放支架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心血管疾病是無聲殺手,早期沒有徵兆,直到血管狹窄嚴重、血流量減低時,患者才會因缺氧胸悶、喘不過氣,甚至心肌梗塞等問題就醫,此時血管狹窄已非常嚴重,而血管鈣化則是會讓手術變得更複雜。FFR判斷是否施行氣球擴張術或裝支架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清埤表示,治療心血管疾病時,會透過血管攝影評估血管狹窄程度,直徑狹窄程度達50%即為狹心症,70%以上需以氣球擴張術或置放支架,將狹窄的血管壁撐大,重建血流。若血管整圈鈣化、阻塞嚴重時,高壓氣球難以撐開血管,則需先使用冠狀動脈旋磨術或帶刀片球囊,先將鈣化進行旋磨或切割再放支架。狹窄程度50~70%處於藥物治療、介入治療的模糊地帶,傳統的血管攝影只能估計血管病變的狹窄程度,無法判斷是否產生心肌缺血性變化。陳清埤主任指出,較新的診斷方式,是透過血流儲備分數(FFR)測試算出血管近端和遠端的壓力比,當血管狹窄,遠端血管壓力會下降,如果下降20%以上,即使狹窄程度只有50%,也需施行氣球擴張術或裝支架。動脈硬化組織磨碎 經由代謝排出體外陳清埤主任表示,單純使用高壓氣球擴張術,日後再狹窄機率約25%。心血管疾病可變異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三高、壓力、肥胖等,患者術後有沒有戒菸、控制體重,改變生活習慣都會影響日後再狹窄率。此外,手術也是一項重要因素,前一次用的氣球如果太小,氣球拿掉後血管就打回原形,或發生血管剝離沒看出來,也會造成日後再狹窄。標準治療方式為氣球擴張術或裝置支架,也有人採用切割球囊的非主流方式,若支架內再挾窄可考慮使用塗藥氣球。切割氣球可去除小面積的鈣化,大而厚的鈣化硬塊則需運用冠狀動脈旋磨術清除,旋磨術是用機械式方法將嚴重鈣化的動脈硬化處磨碎,以便置放支架能完整貼壁,降低長期再狹窄率,是臨床上相當有用的介入治療。冠狀動脈旋磨術用直徑1.25mm-2.25mm、前端嵌有鑽石顆粒的橄欖形磨頭,以每分鐘15~20萬轉的速度,磨掉血管壁最硬的部分,形成一個光滑的血管壁通道,再用氣球撐開血管放置支架,使血管恢復暢通。被磨成細小碎片的動脈硬化組織,大小比紅血球小,不會塞住微小血管,並能經由代謝排出體外。女性乳房血管鈣化 罹心臟病風險提高陳清埤主任指出,有研究顯示,女性在乳房攝影檢查時,如果發現乳房血管有鈣化現象,日後罹患心臟病的機率為未鈣化者的1.5倍;糖尿病、腎臟病、洗腎及心臟病患者,也是血管鈣化的高風險族群。另外,有家族史,父親45歲前、母親55歲前罹患心臟病者,血管也比較容易鈣化,這些高危險群或有症狀的患者,應儘早至心臟科檢查和治療。

娃瞳孔似貓眼 意外揪視網膜母細胞瘤

娃瞳孔似貓眼 意外揪視網膜母細胞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朋友會罹癌嗎?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台灣一天約有1.5個兒童罹癌。由於兒童無法清楚地表達身體異狀,因此常在發病晚期才發現,導致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而終身遺憾。兒童專科診所吳俊厚院長表示,配合國健署新生兒疾病篩檢以及基因檢測,雙管齊下效果會更佳,可以及早治癒或減緩嚴重症狀的產生。每天1.5名兒童罹癌 血癌發生率最高成人常見的癌症如大腸癌、乳癌及肺癌等,多為後天因素所致;兒童癌症成因較多為自身體質與基因的關係,有可能是遺傳父母親致癌基因或是媽媽在懷孕過程發生基因突變,導致新生兒罹癌。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兒童癌症發生率最高為血癌(34.9%),其次依序為中樞神經瘤(20.1%)、淋巴瘤(9.2%)、骨肉瘤(7%)、神經母細胞瘤(6.2%)等。兒童癌症難以被發現,當小朋友身體不舒服時,往往只能以哭鬧來表現,無法描述自己不舒服。發現罹癌時,往往已經來不及,因此家長的警覺性很重要,留意到子女有任何異狀需立即求醫。摘眼球保命 學習社交皆遭遇瓶頸曉馨2歲時,因感冒到醫院看診,醫護人員注意到她的雙眼瞳孔隱約有白色反光,看起來像貓眼一樣,到眼科檢查後診斷為視網膜母細胞瘤。由於腫瘤發展迅速,曉馨的爸爸媽媽即使百般不願意,也只能忍痛同意醫師摘除較嚴重的左眼,換上義眼取代,而右眼則透過化學治療控制腫瘤。雖然曉馨的視力保住了,但是學習變得吃力,在社交上也遇到瓶頸,甚至要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兒童專科診所吳俊厚院長表示,視網膜母細胞瘤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佳。視網膜母細胞瘤在胚胎時期就已產生病變,但表徵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須摘除眼球保命。類似的基因缺陷會給小朋友成長過程帶來不可逆的影響。新生兒疾病篩檢、基因檢測可雙管齊下吳俊厚院長表示,曾遇過父母因為大寶小小年紀罹癌,不希望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二寶身上而諮詢基因檢測的案例。雖然現在藥物和治療技術進步,兒童癌症的治療成功機率較成人高出許多,若能透過基因檢測發現疾病,就可以及早治癒或減緩嚴重症狀的產生。台灣大學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博士洪加政表示,新生兒基因檢測只需少量血,就可檢測208個基因、200種疾病,含 8種過去難以檢測出的罕見小兒癌症。吳俊厚院長提醒,國健署新生兒疾病篩檢與基因檢測雙管齊下,可多一份安心。若孩子已經出現明顯症狀,亦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到病因,希望新手爸媽們不要害怕知道孩子身體狀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後疫情時代 專家一招助你過好生活

後疫情時代 專家一招助你過好生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儘管台灣疫情相對穩定,但後疫情時代,除了原本可能會出現的不安與焦慮、擔心外,也可能因為工作被限制或取消而打亂了原來的生活作息,職能治療師建議,此時,不妨藉機檢視自己生活型態,利用「圓鐘圖」檢視生活是否達到工作8小時、睡眠休息8小時及休閒娛樂、自我照顧8小時的平衡。新生活運動 勤洗手、戴口罩不可少連續45天沒有本土個案後,台灣6月7日將全面生活大解封,即將進入後疫情時代,而防疫新生活運動除了個人防護仍不可少,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之外,如何做好生活調整,重拾健康的生活,也十分重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科主任李淑君表示,職能治療的「職能」指的是每天所有日常生活活動,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及工作、娛樂、休息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師賴冠宇建議,透過一天職能的檢視來維持自己身心平衡是很重要手法。檢視方式很簡單,只要拿出一張紙和一枝筆來做練習,在紙上畫下一個大圓鐘,將一天的每小時及活動均詳細列出,在圓鐘下方寫下工作、休閒娛樂、睡眠休息、自我照顧和其他5大類別,並計算各類別的總時間,檢視一下自己「職能」是否有達到平衡。用大圓鐘法 檢視工作休閒是否平衡但工作8小時、睡眠休息8小時,休閒娛樂、自我照顧及其他8小時,要如何落實呢?賴冠宇治療師表示,不妨先列出原來預計的工作或規劃,再一一檢視其重要性或急迫性,此時可能會發現真正需要立即處理的事情有限,有許多非必要的工作或活動可以先略過,在做完必要的安排後,心就可以先安定下來。

防中風別只看膽固醇 NG早餐更傷身

防中風別只看膽固醇 NG早餐更傷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早餐都吃中式還是西式呢?哪些NG組合會影響血管健康?從腦中風的兩大分類可以看出端倪。營養師表示,「出血型腦中風」和「血管栓塞型腦中風」絕對不只是膽固醇的問題,還有飽和脂肪酸、鈉攝取量,包括鹽、醬油及所有調味料。少吃高鹽、加工製品和奶茶常見的燒餅油條,每份含有約45cc油脂和近2公克鹽分,若天天吃,膽固醇指數與血壓漸漸飆高!千禧之愛基金會營養師陳扆洵指出,出血型腦中風主因就是血壓控制不佳,飲食中的鹽分與調味料多寡影響最直接;其次為天氣寒冷、溫差大、高壓力、過度疲勞、情緒起伏過大及飲酒過量等,若是坐冷氣房辦公的小資族,室內外溫差導致血管異常收縮,外食又NG就很傷「腦」筋。西式早餐搭配熱狗、火腿、培根等高鹽又加工的再製品,脂肪含量也比較高,陳扆洵營養師建議少吃。另外簡單方便的包子、蘿蔔糕、蛋餅等,則屬於黃燈區,建議偶爾吃即可;早餐飲料可以選無糖紅茶、無糖豆漿、無糖優酪乳或低脂鮮奶,若需要提神可以選美式咖啡、拿鐵,至於奶精為基底的傳統奶茶,也是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要盡量避免。攝取4種食物 改善血壓及腦血管健康為什麼吃早餐這麼挑剔呢?近日影帝吳朋奉因腦中風驟逝,陳扆洵營養師認為除了先天基因缺陷,臨床上多數中風患者是因慢性病、生活習慣病(如三高、代謝症候群)引起,多是不好的飲食習慣累積而成。想降低風險,多數人會聯想到少吃「膽固醇」食物,例如內臟、海鮮,其實改善飽和脂肪酸、鹽分攝取超標、改掉NG飲食,可先避開危機;建議多吃以下四種食物,進一步改善血壓及腦血管健康。含鎂食物/豆類、全穀類鎂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元素,具有調節神經和肌肉活力的作用。此外,鎂也是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的剋星,可多吃深綠色蔬菜、豆類、全穀類,適量進食堅果等。含鉀食物/深色蔬菜芹菜、空心菜如芹菜、菠菜、空心菜、川七、莧菜、茼蒿、山藥、韭菜、地瓜葉等都是高鉀蔬菜,多吃能達到體內鈉離子和鉀離子平衡。以燙青菜形式攝取時記得少加醬料。含鈣食物/牛奶、豆腐當身體缺乏鈣質時,體內鈣離子失衡,可能引起血管平滑肌細胞收縮增強,增加血管阻力(血壓)。多吃含鈣食物,如牛奶、優格、小魚乾、豆腐、黑芝麻等,能相對穩定血壓。水溶性膳食纖維/秋葵、山藥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具有穩定血壓的功能,如秋葵、山藥、南瓜、海藻、蘋果、燕麥、胡蘿蔔、花椰菜、香蕉、奇異果等很豐富,可多多攝取。想要保護腦血管健康,明天起將NG早餐改成不加油條的紫米飯糰,或是不抹沙拉醬、蔬菜加倍的總匯三明治吧!

胡蘿蔔吃太多會中毒?食藥署揭真相

胡蘿蔔吃太多會中毒?食藥署揭真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維生素A為脂溶性維生素,可以保護眼睛、維持良好視力,且為生長發育及組織分化必需的維生素。近日有傳言胡蘿蔔食用過量會導致維生素A中毒,引起民眾擔憂;對此,衛福部食藥署表示,長期食用大量動物肝臟、魚肝油或服用高劑量補充劑才是造成維生素 A中毒的主要原因。維生素A中毒會噁心、視力模糊食藥署指出,正常成人對維生素A的上限攝取量是每日3000微克視網醇當量(Retinol Equivalent , RE),每天吃五份蔬果即可提供成年人大約50~65%的維生素A建議攝取量;台灣癌症基金會也建議,每日吃3兩胡蘿蔔最為適當(胡蘿蔔較小者1條、較大者半條)。食藥署補充,一般維生素A中毒造成的急性症狀,包括噁心、嘔吐、頭痛、腦脊髓液壓力增大、暈眩、視力模糊及肌肉不協調等;但只要確定不是肝臟病變引起的黃疸,停止食用過量維生素A及經治療後,堆積在體內的維生素A就會自然排除。均衡飲食 勿聽信偏方或謠言食藥署提醒,民眾應保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建立正確的營養攝取觀念,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如有身體不適,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或謠言而延誤就醫時機。

魚刺卡喉喝醋可溶解?當心刺穿食道壁

魚刺卡喉喝醋可溶解?當心刺穿食道壁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37歲女子喝魚湯時,不小心喉嚨被魚刺哽住,她突發奇想連吃好幾塊地瓜,想藉由地瓜纖維牽絆魚刺希望將魚刺吞下,當她覺得喉嚨似乎不卡了,但喉嚨到胸口間突然一陣椎心刺骨劇痛,急診檢查發現食道割傷血管破裂血腫,經住院治療一周後胸口疼痛才漸改善。 輕咳藉振動將魚刺咳出 無效速就醫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消化科醫師許秉毅表示,該名女患者胃鏡檢查時,魚刺不知去向,惟食道出現好幾條長長潰瘍,更可怕是食道壁上居然出現因魚刺割傷造成血管破裂形成巨大血腫塞住食道,好險食道未整個破裂,經使用食道黏膜保護劑治療及喝流質食物一周後,胸口疼痛才漸改善。 許秉毅醫師指出,民眾被魚刺哽到時,常會先嘗試一些偏方,如喝醋企圖把魚骨頭軟化溶蝕掉,或是吃一些青菜或肉塊、米飯,想藉此牽引或黏附魚刺,順道將魚刺吞下,但「吞食法」是個危險動作,雖然有機會化解問題,但也可能讓魚刺掉入食道引起嚴重併發症。最正確的處理方式,是立刻停止進食先輕咳幾下,看看是否可藉由振動的力量將哽得不深魚刺給咳出來,如輕咳後魚刺還是掉不出來,就應該立即掛急診請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夾除最安全。 延伸閱讀: 魚刺卡喉嚨怎麼辦?會自己消失嗎?教你3招「正確自救法」別亂喝水 豪邁吞海鮮粥 大蛤蜊竟成食道殺手 許秉毅醫師表示,過去也曾遇到一名年輕男性吃海鮮粥時,因趕著上班稀哩呼嚕把剩下粥一大口吞下去,結果突然覺得頸部不舒服且吞不下東西,趕緊去診所檢查,發現食道竟被粥內好料4公分寬蛤蜊給哽住。10幾天下來去過數家診所與醫院大蛤蜊仍無法取出,最後胃鏡檢查發現蛤蠣殼已造成食道深度潰瘍及出血,會診胸腔科醫師手術取出,並修補食道裂傷。呼籲民眾吃海鮮粥時,一定要細嚼慢嚥,不要讓粥裡「好料」變成「食道殺手」,造成難以挽救傷害。 臨床上小兒吞入之異物最常見是錢幣,其次是魚刺、雞骨、鈕扣、電池、磁鐵、玩具、別針等食物或物品,而大人誤食異物以魚刺、雞骨、牙籤較常見。引起消化道有異物卡住的原因很多,例如倉促進食、邊吃邊說話、大口喝下含有魚刺的魚湯,或吃東西時不慎把鬆動的假牙一起吞下。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特別容易誤食異物,主要是因為他們喜歡抓東西往嘴裡放。 延伸閱讀: 「誤吞魚刺」穿過腸胃,最終竟賠上一顆「膽」!醫師也嘆罕見 尖銳或具腐蝕性異物 需緊急胃鏡取出 當喉嚨或消化道被異物卡到時,可能產生的症狀包括喉嚨痛、吞嚥困難、流口水、胸骨疼痛;如果異物過大會造成腸阻塞,會引起腹脹、腹痛及嘔吐;吞入尖銳的異物也可能刮傷胃腸道引起潰瘍和出血,有時還會刺穿消化道管壁,引起胃腸道破裂,造成縱隔腔發炎、腹膜炎,甚至刺入主動脈,造成主動脈破裂導致死亡。 一般可藉X光檢查確認異物的位置及形態,但若誤食玩具、魚刺,X光可能不會顯影,此時可用電腦斷層或內視鏡檢查。處置必須考慮異物的位置、危險性及形狀大小。如果異物卡在喉嚨,可先照會耳鼻喉科用喉頭鏡移除;如果圓形且非腐蝕性的異物已進入食道,患者也沒有任何症狀,可先觀察12~24小時,看是否會自行掉下或排出;如有胸口痛的情形或X光顯示異物仍然卡在食道,則須儘快安排胃鏡取出異物。進入胃部且未產生症狀的異物,大多能順利自行排出,但若異物是尖銳性物品,如打開之別針、牙科器械、具腐蝕性的鈕扣電池、或體積過大(長度大於5公分或寬度大於2公分),則須考慮緊急做胃鏡將其取出。

我這麼優秀 你憑什麼跟我平起平坐?

我這麼優秀 你憑什麼跟我平起平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眾人眼中的暖男恩知,接起多年好友明懿的電話時,卻用一種比對陌生人還冷酷的語氣說:「我本來就沒有提供資料給你的義務。」沒等對方講完話,他就逕自掛了電話。他心想:「室友又怎樣,同班又怎樣,認識多年又怎樣,少自以為跟我很熟,我從來沒把你當朋友過,你這討人厭的傢伙!」是什麼,讓這段旁人眼中難得的深厚友誼,變成了仇恨與敵意?追求不凡,卻無法接受他人也同樣不凡舞台之上的惺惺相惜恩知從小到大,無論在課業、社團或運動各方面都獨占鰲頭,是典型的風雲人物,進入大學後更是永遠的第一名,眾人的讚賞對他來說早已習以為常。早在正式入學前,他就以明星高中榜首的身分接受新聞專訪,許多同學在開學前,就已經在媒體上認識了恩知。進了大學後,他認為沒有人足以在專業或任何層面超越他、威脅他,唯獨明懿是他無法掌握的異數。相較於恩知,明懿從小表現普通,沒有任何過人耀眼之處,所念高中也是排名後段,卻以黑馬之姿考進同一所明星大學。上了大學後,明懿也維持著低調沉穩的個性,經常獨來獨往,各方面也都表現平平。但他在關鍵時刻,卻常常有驚人表現,例如在號稱當鋪的大刀教授課程上,不但以遠低於及格標準的時間完成教授指定的困難實作,更獲得從不稱讚學生的大刀教授開金口讚賞;他也曾在哲學思辨的課程上,提出前所未有的獨特見解,讓包括教授在內的所有人為之震撼。這樣的明懿雖然不愛出風頭, 在班上依然受歡迎,是許多同學言談間稱許的對象,有問題也爭相拜託明懿幫忙。恩知非常嫉妒明懿,認為這個三流高中畢業的室友,憑什麼搶了他的風采?偏偏兩人又被分在同一個寢室,成為室友,而且還同班,不想見到他都難。在意個人形象的恩知,縱然心裡對明懿有諸多不滿,依然裝出非常欣賞明懿的樣子,讓眾人以為他們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這種英雄惜英雄的畫面,更讓外界對兩人的組合有極高的評價。舞台之下的明槍暗箭事實上,恩知常常在心裡盤算如何排擠明懿:用各種方式干擾明懿早睡早起的作息、在背後說明懿的壞話、將困難的報告章節分給他……等等。反觀明懿,他把恩知當成好朋友,對恩知或明或暗的排擠行為毫無防備,也全不介意,他認為恩知就是個勤奮、優秀、有主見的好同學、好室友,也是他最要好的朋友,那些不利他的傳言,他只當成同學間的玩笑,一點都沒放在心上。畢業前,恩知提早考上了難度極高的專業證照及知名公司的職缺,成了班上第一個還沒畢業就獲得專業證照加冕以及工作機會的人,為此,他感到非常得意。他主動在沒有邀約明懿的系上聚會宣布這個好消息。而明懿是在事件過後好一陣子才從其他同學那邊得知。「恩知!恭喜你考上!」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明懿當面向恩知恭賀,他覺得恩知的表現實至名歸,也真心地祝福他。「嗯嗯!謝謝!」恩知露出燦爛的笑容,若無其事地回應。他心裡非常痛快,因為此刻,他藉著讓明懿成為最後一個知情的人, 再一次成功地排擠了明懿,享受眾人景仰的目光;更重要的是,他終於把明懿遠遠拋在後頭,讓他望塵莫及了。隔了一年,明懿在準備專業證照與工作的考試時,打了通電話給恩知,想要詢問他手邊是否有相關的資料可供參考。恩知告訴明懿,他當年是在完全沒有任何準備的狀態之下應考,全靠平時點滴累積而成的實力,因此沒有任何資料可以提供給他,只給了明懿一張他個人引以為傲的履歷表,說他是憑這些資歷受到青睞的。事實上,他只是想透過這張履歷表,炫耀自己有多麼優秀,讓明懿知道自己遠不如他。同一時間,恩知卻為班上同學以及學弟妹辦理了專業證照與求職考試的免費講座,提供了許多他自己蒐集的考古題、資料以及私人筆記,大方公開自己的準備祕訣,也告訴大家可以免費影印筆記,不用擔心版權問題,因而獲得了眾人的讚賞,知名度大開,沒多久,許多學校、相關機構爭相邀請他演講相關主題,他也開始辦理收費工作坊,名利雙收。這些事情,明懿也是事後才知道。明懿打了通電話給恩知,詢問為何當年他說手邊沒有任何資料能夠提供,恩知只冷冷地回應:「反正你後來也考上了,況且我本來就沒有提供資料給你的義務。」講完之後,不等明懿回應,就迅速掛上電話。事件過後的同學會上,恩知依然表現得若無其事,熱情主動地和明懿攀談,營造兩人交情匪淺的形象,卻還是常在背後講明懿的壞話,趁機排擠他。認識多年,明懿其實或多或少察覺恩知的惡意,但他本著朋友互相包容的心態,始終不以為意,直到準備考試的事情,他才正視到恩知其實完全不把自己當朋友,只是想利用自己在眾人面前的好形象,獲得眾人的目光,最後決定斷開這自欺欺人的友誼,不再與恩知往來。把他人當成爭取目光的絆腳石或墊腳石對非凡的過分渴望我們都希望自己獨一無二、無可取代,擁有與眾不同的特殊價值,這能讓個人充滿能量和自信。然而,從基本的生物觀點來看,其實所有人都一樣,不管是出生自何種家世背景、從事何種職業、如何天賦異稟,都逃不過生老病死,最終塵封大地的結局。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其實和別人沒有不同,只是個人會在潛意識中,拒絕承認自己跟他人一樣平凡,因為多數人在沒有自理能力的嬰兒時期,父母會細心照料我們,肚子餓了,自然會有食物送上門;感覺冷了,自然就會有衣物添加在身上;不舒服時,就會有人抱起我們安撫,這些經歷,會讓人誤以為自己是世界運轉的中心,這種自我中心感,會留存在潛意識的深處,延續一生,一旦承認自身的平凡,就會產生一種隱微的毀滅感。因此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卓越不凡」與「接受自己跟他人同樣平凡」的衝突中,努力找到平衡點。但對某些人來說,承認自己跟他人有共通的平凡之處,等同世界末日,因此,凡是可能勝過自己的人,對他們來說都是威脅,如果不加以貶低或打壓,自身的優越性就會受到嚴重危害,毀滅也將隨之而來。恩知正是如此。為了證明自己的非凡,他需要在人群中不斷尋找可以被他貶低的對象,來凸顯自己。對他來說,壓低別人,就是讓他自己變得更高的方法,他忽視了明懿作為一個人的主體性,在他眼中,他只是絆腳石或墊腳石那樣的存在罷了。把他人的讚賞當成養分在遇到明懿之前,恩知接收了來自他人大量的正面肯定,他吸收了這些訊息後,將之轉化成極高的自我評價,構築出唯我獨尊的世界觀;而明懿的出現,動搖了恩知的唯我獨尊,削弱了個人的獨特性,讓他賴以為生的養分―各方的讚譽,硬生生遭到瓜分,威脅了他的內在自我。自我這個私密的內在寶箱,看似僅擁有開啟權限的個人才能接觸得到,但實際上,外界對這寶箱具有強烈的穿透力。我們看待自我的方式,常常是由別人的回饋累積而來。換言之,我們常不自覺地將「別人怎麼看待我」,視為「我怎麼看待自己」。科學家的研究證明了這點。心理學家蘭克曾說:「自我的死亡恐懼會因殺戮、犧牲別人而減輕;透過別人的死亡使自己免於垂死的刑罰。」恩知正是透過攻擊明懿,來逃避自身的焦慮,拒絕承認個人無法成為永遠第一的事實,將他人視為只能屈居自己腳下、成就自己的工具,即使走了一個明懿,還會有下一個明懿,只要他無法接受自己的限制,終其一生,恩知都會將身邊能力比他優越的人視為威脅而進行攻擊,而能力不如他的人,則將被視為他炫耀舞台下貢獻掌聲、供他吸取能量的工具;他將一直活在追求被崇拜的束縛之中,無法真正看見他人,耗竭心力在虛偽的人際之中而無所覺察,忘了自己在本質上,跟他人其實沒有什麼不同。社交排擠猶如受到實質性的生理傷害恩知的排擠手段高明,表面上裝作與明懿是好朋友,打進明懿的生活圈,實際上一方面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大方,一方面是要取得這些人的信任後,趁機破壞他的形象,讓眾人疏遠他而親近自己。恩知在明懿背後對共同朋友隱微的耳語,既非嚴詞苛責羞辱,也非肢體衝突霸凌,看似無足輕重,卻造成了重大的傷害,這傷害對大腦來說,等同於實質的生理傷害。如果我們期待被真誠對待,就要先問問自己,有沒有真誠對待他人,如果別人長期以來,總是以讓我們不舒服的方式對待我們,我們也要想想自己是如何回應對方的攻擊,畢竟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常常跟我們的回應方式有關;別人有時候怎麼對我們,其實是我們教他的。一段能夠互相滋養的關係,必定是雙向成長,而非單向的工具性利用。(本文摘自/關係物化――那些假愛之名的需索與控制,是否真是我們想要的愛?/周商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