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後疫情時代 失業率攀升兒虐也增加

後疫情時代 失業率攀升兒虐也增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兒虐發生率與失業率息息相關!長庚醫院最新研究發現,失業率每上升1%,隔年的兒虐率將上升萬分之7,而台灣18歲以下約有360萬人,換算下來,若失業率上升1%,隔年會增加近2500名兒少受虐個案。失業率上升1% 隔年增加2500名兒虐案為了找出影響台灣兒虐風險因子,林口長庚兒少保護中心團隊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提供資料,追蹤分析台灣2004到2015年的統計數據。結果顯示,這12年間台灣共有16萬1183名兒童遭受不當對待,平均每年發生1萬3431例,每天就有36個不幸個案。林口長庚表示,光在5月和7月各收治一例嚴重受虐個案,相較於以往年平均一年接獲一起嚴重虐待致死個案,如今約半年就有兩例。兒童一般醫學科主任李嶸表示,第一例是5個月大的男嬰,到院前已心肺停止,營養不良使得身高體重發育小於3%,進一步檢查發現有嚴重受虐腦傷和頸椎受傷。經社工調查,這名5個月大男嬰的父母待業中,沒有穩定工作,父親平常幫忙阿嬤做直銷,工作不穩定;家長到醫院時聲稱孩子的頭部撞到箱子,第一時間急救後男嬰雖恢復生命跡象,但在加護病房治療多日後仍不幸往生。1月嬰被打到頸椎骨折 仍在加護病房救治另一例是1個月大男嬰,家屬聲稱孩子平常都照顧得很好,突然不吃東西,送急診照了腹部X光,醫師赫見男嬰的左大腿骨折,第四節頸椎也被打斷,導致男嬰四肢癱瘓,判定為兒童虐待隨即送加護病房,目前仍在治療中。對此,長庚兒保團隊提出警示,後疫情時代振興產業的同時,也應及早設置相關防範措施,避免兒虐憾事發生,例如可借鏡國外經驗,針對失業家庭輔導就業,給予實質輔助,或是減稅福利、食物銀行、食物券等。

百斤女月經1年沒來 切胃減重終懷孕

百斤女月經1年沒來 切胃減重終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9歲的黃太太身高158公分、體重100公斤。結婚五年,因為多囊性卵巢、過胖等因素,遲遲無法懷孕。雖然試過各種減重方法,如飲食調整、運動、吃代餐等都無法成功減重,甚至出現一年無月經的情形。就醫經「胃袖狀切除手術」減重,術後配合飲食控制,術後一個月生理期恢復正常,術後一年體重降至60公斤,順利懷孕,日前平安產下兒子。胰島素阻抗 睪固酮濃度增加影響排卵衛福部資料顯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1%,男性為55.7%、女性為38.7%,而肥胖者除了體能衰退,還會導致各種慢性病。造成體重過重的原因有遺傳、疾病、環境、生活型態四大因素,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健輝指出,雖然多囊性卵巢、肥胖與不孕是三個不同議題,但肥胖與多囊性卵巢互為因果,曾有國外學者針對肥胖女性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術前多囊性卵巢的發生率達45.6%,但術後隨著體重減輕,仍有多囊性卵巢問題者降至6.8%。胰島素號稱身體的「肥胖荷爾蒙」,也是血糖高低的關鍵,它會將身體多於的葡萄糖、熱量儲存轉換成脂肪,維持血糖穩定;但當身上脂肪太高,胰島素分泌再多都無法發揮效能使血糖回穩時就是「胰島素阻抗」。張健輝醫師說明,一旦發生胰島素阻抗,除了可能發生高血糖外,也會連帶使女性體內的男性荷爾蒙「睪固酮」濃度增加,加重肥胖程度,甚至抑制雌激素作用,影響排卵功能。因此肥胖又帶有多囊性卵巢的女性患者,若能有效減重,將有改善多囊性卵巢的可能。術後一年不宜懷孕 避免葉酸不足影響胎兒減重方式百百種,但若肥胖程度已嚴重影響身體機能或是BMI值超過40的病態性肥胖,便可評估各項醫療指數,決定是否執行減重手術。以黃太太為例,術前檢查各項數據,確定不是因分泌疾病或藥物導致的肥胖後,醫師為她做「胃袖狀切除術」,以微創技術切掉三分之二的胃,達到減少胃容量與肌餓荷爾蒙、增加飽足荷爾蒙的效果。術後,定期回診監測荷爾蒙數據,配合飲食調整與一周三天的重訓,一年後黃太太順利瘦身40公斤,多囊性卵巢的問題也不藥而癒,順利懷孕。張健輝醫師提醒,適婚女性若執行減重手術,術後一年不宜懷孕,以免因維生素、葉酸等微量元素不足,影響胎兒健康。此外,減重手術並非萬能,術後務必改變飲食方式、培養運動習慣,才能有效維持體態,擁有健康身體。

2歲童誤吞媽媽戒指 全身麻醉取出

2歲童誤吞媽媽戒指 全身麻醉取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苗栗一名2歲的女童因誤吞父母的戒指,至醫院急診就醫,經X光檢查發現戒指已掉到胃部,需進行無痛胃鏡才能取出。由於女童空腹時間不足,胃部可能還有殘留食物,因此經麻醉醫師審慎評估後,採取全身麻醉,並置入氣管插管,保護呼吸道以防嗆入嘔吐物,經過多次以胃鏡進出,分批將胃中食物殘渣撈出,終於順利將誤吞的戒指取出。1歲半前口腔期 寶寶會透過嘴巴探索世界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裕鈞表示,誤吞異物時建議於6至24小時內接受胃鏡取出的物品,包含尖銳物、電池、磁鐵、毒藥物、或超過2.5公分的鈍狀物,此次女童誤吞的戒指屬於鈍狀物,但直徑將近2公分,對幼兒來說相對較大。由於6個月至4歲的小朋友很容易誤食異物,尤其是6個月到1歲半前的口腔期,寶寶會通過嘴巴的咀嚼與味覺來探索、認識世界,並透過吃和將東西放到口中,來獲得滿足,所以會不斷嘗試抓東西往嘴裡塞,大人一定要特別留意。就醫前不要催吐或喝醋 以免造成二次傷害如果不小心發生誤吞異物,家長應先保持鎮靜,了解誤吞物品的形狀、大小與數量,就醫前不要用吞飯、催吐、喝醋等方式處理,以免造成二次傷害,同時也確保如需緊急做胃鏡或手術時,可以維持空腹6至8小時以上。若出現呼吸困難、無法出聲,表示異物梗塞氣管,應馬上撥打119,並執行哈姆立克法直到異物咳出或嘔出。想要預防嬰幼兒誤吞異物,林裕鈞醫師建議,可以選擇符合年紀的安全玩具,將家中藥品、硬幣等容易誤吞的物品放置高處或鎖在櫃子裡,幼兒哭泣時應避免餵食,若有帶骨、刺、核的食物與硬質糖果,也不建議給學齡前幼童自行食用。另外,民眾就醫希望接受胃鏡檢查摘除異物,並非馬上就能施作。小魚刺雞骨多會軟化溶解 不一定要做胃鏡若空腹時間不足8小時,可能會因為檢查過程嘔吐併發吸入性肺炎,也因為食物殘渣的遮掩,增加尋找和撈取異物的困難度。此外,較小的魚刺雞骨,約80%都會自行滑入胃中軟化溶解,喉頭的異物感經過3至5天會逐漸緩解,若沒有吞嚥困難、吞嚥疼痛等警示症狀,不一定有急做胃鏡的必要性。

血糖控不好血管漏水 釀黃斑部水腫

血糖控不好血管漏水 釀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台200多萬名糖尿病患中,許多患者會因為沒妥善控制血糖,造成眼睛不正常發炎及血管新生因子生成,導致血管增生,其漏出的水分、蛋白質與脂肪累積在黃斑部,形成黃斑部水腫,導致視力下降、視野扭曲、眼前有黑影等問題。看不清路標 才發現罹糖尿病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眼科教授楊長豪醫師表示,很多糖尿病患其實不曉得自己罹患糖尿病,反而是由眼科醫師診斷出來。而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治療效果,與患者起始視力有關,原始視力越好,預後就越好;原始視力越差,預後也越差。51歲的陳先生駕駛計程車多年,一年半前視力出狀況看不清只好停業。陳先生形容,當初視力越來越模糊,路標、指示牌都看不清楚,手機的導航更不用說,就連客人給的名片地址也都難以閱讀,根本無法繼續上班。後來就醫發現,由於職業關係,長期飲食不規律,同時也沒有注意身體狀況,更不曉得自己罹患糖尿病,又併發黃斑部水腫,同時還有白內障問題。眼內注射療效未改善 健保放寬可轉換藥物以往透過雷射或侵入性較高的手術治療,術後受損的視力無法恢復,所以陳先生選擇健保給付的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眼內注射治療,但半年後病情仍未改善,所幸今年3月起健保放寬給付指引,原本只能選用一種眼內注射,如今陳先生能轉換成新型長效類固醇治療。長庚醫院眼科部副部長黃奕修醫師說,第二種藥物在陳先生視網膜水腫上發揮效果良好,現在視網膜已經沒有大礙,加上藥物是長效型的,趁眼中藥物濃度尚未下降時,儘速做白內障手術是最安全的,且有藥物保護,手術副作用也會因此而降低非常多。中華民國黃斑部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眼科部部長吳為吉醫師指出,並非所有患者使用抗新生血管的藥物都會有效。雖然血管新生是造成黃斑部水腫的主因,但有部分患者需要比較廣泛性的抑制,比如像長效型類固醇藥物,就不只有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還可抑制其他細胞的介質及發炎相關因子。一年一眼省7萬 醫:控糖留意共病像陳先生這樣的患者手停口就停,健保給付放寬,預估能為患者一年一眼省下約7萬元的經濟壓力,也可減少回診次數,從每月打針,拉長到每4至6個月一針。醫師聯合呼籲糖友維持良好作息,控糖也要注意共病,治療時多與醫師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少年罹晚期淋巴癌併心衰竭 奇蹟復原

少年罹晚期淋巴癌併心衰竭 奇蹟復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一名19歲楊姓少年,去年剛從高職畢業,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卻在短短兩個月內,從90公斤爆瘦至75公斤,同時頸部出現腫塊、呼吸困難、雙腳水腫及皮膚癢,起初他不以為意,被家人帶去看中醫,認為是作息不正常、胃發炎引起;中間又改看別家中醫,採食療及中藥仍未見改善,拖了將近七個月才到醫院就醫,當時狀況惡化為連呼吸都會喘,雙腳腫了三倍大,嚴重到無法走路,必須由家人推輪椅。差點活不過兩個月 醫護問是否轉安寧烏日林新醫院血液腫瘤科林增熙主任表示,楊姓少年早期只有頸部淋巴腫塊,由於延誤治療,就醫時左側脖子長了約4公分淋巴瘤,經切片化驗後確診,罹患惡性淋巴癌中佔10%盛行率的「何杰金氏淋巴瘤第四期」;從電腦斷層中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其他器官,出現心包、胸腔、腹腔部位多處積水,甚至引起嚴重的心肺衰竭而轉至加護病房。曾有加護病房醫護人員認為情況不樂觀,詢問是否要轉為安寧療護?林增熙主任表示,不是每個第四期癌症的病危患者,都只能選擇安寧療護,而捨棄積極接受化療的機會。由於何杰金氏淋巴瘤採化療,大多有良好反應,整體治癒率可達八、九成以上,考量楊姓少年還年輕,不該悲觀放棄治療。楊姓少年初次施打四種標準化療藥物後,心肺衰竭情形改善,醫師導入引流管及利尿劑等支持系療法,緩解器官積水、體內水腫的情形,短短兩天就轉回一般病房。接下來安排每隔兩周化療一次,連續六個月共做十二次療程,透過正子攝影報告顯示療效達腫瘤完全緩解,出院後每兩個月定期回診抽血追蹤,降低復發的風險。何杰金氏淋巴瘤 好發15~34歲族群從鬼門關走一遭的楊姓少年開心地說,「從未想過人生會變成這樣,曾有人說我恐怕活不過兩個月,如果一開始選擇就醫,就不會拖到這麼嚴重。」接下來決定要繼續升學的楊姓少年,將更珍惜未來的每一天!根據衛福部今年最新公布的106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何杰金氏淋巴瘤在台灣的發生率較低,每年只有約200名的新病例,罹患族群多以15歲至34歲的年輕人,可能與自身體質、病毒感染有關。

迷上加料K菸 好爸爸險親手毀家園

迷上加料K菸 好爸爸險親手毀家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阿榮是一名修車技師,在汽車保養廠工作多年,有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和太太一起努力工作賺錢,並養育兩個還在念書的孩子,生活雖然辛苦,但阿榮很享受這樣簡單的幸福。朋友分享加料香菸 經常是迷途第一步有多年抽菸習慣的阿榮,這天從保養廠客人手中接過一支菸,「這Special的喔!」客人對阿榮說。平時習慣和客人一起抽菸聊天的阿榮不疑有他,接過香菸便抽了起來,隨著吞雲吐霧,阿榮開始感覺有些輕飄飄,雖然空氣中瀰漫著些微的燒塑膠味,但阿榮覺得這個「Special」的菸真不錯!隔天客人又來找阿榮了,「昨天那個還有嗎?」阿榮問,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阿榮發現只有客人來找他時抽個一、二根已經無法滿足,於是開始向對方購買白色粉末,加入自己平常在抽的香菸內。某天阿榮在修車廠旁邊的巷子內抽菸休息,正好警員巡邏經過,聞到燒塑膠味的警察馬上對阿榮臨檢,此時阿榮才知道,原來讓菸抽起來可以飄飄然的神奇粉末是K他命!K他命學名為氯胺酮,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臨床用途做為手術麻醉使用,因長期使用會中毒,逐漸被其他藥物取代。近年來K他命被濫用,以鼻吸K粉或混合菸草做成K菸吸食的方式,屬於第三級毒品,依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規定,無正當理由持有或施用第三、四級毒品者,需接受行政罰鍰並接受4小時以上、8小時以下之毒品危害講習。24小時戒毒諮詢專線 助人生重回正軌鋃鐺入獄的阿榮不僅丟了工作,也與妻子關係陷入冷戰,悔不當初,幸好出監後,接受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協助,轉介就業服務重新找到工作,並參加家庭支持團體,與妻子重修舊好,再次讓生活走回正軌。台南市長黃偉哲呼籲,若是發現家人親友或自己有使用毒品問題,不要慌張,可撥打24小時免費戒毒諮詢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幫幫我),將情況告知專業人員,諮詢內容全程保密,讓專業人員協助你和親友,遠離毒品戕害。

男遭槓鈴壓頸腦死!4個安全健身須知

男遭槓鈴壓頸腦死!4個安全健身須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健身房安全議題再度受到大眾關注。約2年前在國內知名連鎖健身房,一名男子健身臥推時,遭到70公斤槓鈴壓到頸部致腦死,近日健身房賠償約1300萬元後,家屬撤告和解。許多民眾因為看到此則新聞,開始擔心是否該繼續健身。舉重訓練受傷風險 沒有比打籃球高 阻力訓練相對於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而言,屬於規則簡單明確、動作軌跡路徑固定、可預測高的運動,相比之下較不會有突如其來的衝撞、翻滾、落地,或被迫要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動作。無論何項運動,先學習良好的動作基礎、掌控常見危險因子後再進行有計畫性的訓練,都是必要的。健身或舉重訓練受傷風險沒有比較高,且有增加肌肉預防衰弱、避免跌倒、骨質疏鬆和骨折的健康效益,若民眾因為害怕受傷,而選擇完全不運動,則健康風險可能更高。什麼人不適合健身?嚴格來說,並沒有完全不適合任何負重(包含自身體體重)的人,就連骨折手術過後的病人也都可以同時訓練身體其他部位、並在某個階段循序漸進訓練患肢。如果過去沒有任何規律運動習慣,且有心血管、腎臟疾病、代謝疾病(例如糖尿病)的人,如果要開始做些比較容易喘的運動,應該先取得醫師許可。若過去已經有良好規律的運動習慣,卻有些不管有無症狀的慢性病,在挑戰高強度運動的時候,也要經過醫師的許可。阻力訓練漸進增加重量 以5%為限阻力負荷大小應視自身情況選擇,不宜躁進,健身訓練的本意在於強身健體,不在於與他人比較。因此選擇自身合適的重量做為外在阻力來源,是相當重要的原則。一般來說,阻力訓練在漸進性增加負荷時,初學者建議先以原負荷增加5%做為增加幅度設定。例如原來的推舉重量是10公斤,不宜一下增加至20、30公斤,而是應先以10.5公斤來訓練。 健身4點安全措施 1.健身前,應先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評估,並在專業體適能從業人員指導下,熟悉訓練動作後,再進行較高強度的自主訓練;在挑戰自身能力極限前,建議先徵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並尋找專業教練或足夠經驗的健身夥伴陪同。2.若沒有夥伴或教練在旁,可透過訓練器材本身的安全裝置,例如本案件所提之臥推動作,訓練前建議應先確實安裝好安全護槓,有效降低意外受傷風險。3.若健身動作本身有因重力下落導致訓練者受傷風險、又較難使用護槓裝置時,例如啞鈴肩部推舉動作,建議需有教練或健身夥伴在旁輔助。 4.選擇健身房管理監控較佳的健身房,例如觀察是否有足夠的工作人員、是否有體外心律電擊器與急救設備等,避免錯失黃金救援時間。蔡奇儒  教練 醫適能(MedEx)特殊族群訓練培訓機構創辦人 美國運動委員會(ACE)官方培訓講師 美國運動醫學會認證私人教練(ACSM-CPT)美國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認證肌力體能訓練專家(NSCA-CSCS)美國運動醫學會 運動即良藥認證(ACSM-EIM)林杏青  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定復健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綜合格鬥協會合作醫師台灣柔術總會合作醫師台灣運動醫學會副秘書長台灣臨床神經生理學會會員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美國運動醫學會認證私人教練(ACSM-CPT)EIM Taiwan運動即良藥認證醫師圖片來源:Photo by Bruno Bueno on Pexels

溫和的他竟砸車洩憤?從開車看本性

溫和的他竟砸車洩憤?從開車看本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從搭人便車與自己開車的經驗中,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不管是什麼牌子的車子,都像一部X光機一樣,會把那個坐在駕駛座上、手握方向盤的人的真實面目照得一清二楚。不過,由於照出來的本性,與原來所認識的那個人的樣子相差太多,往往需要再認識一次這個朋友。」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著作《從習慣洞察人心》指出,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奇妙經驗,譬如搭某個同事便車時,突然發現,平常看他做事慢條斯理,甚至有點拖拖拉拉,但開起車來卻橫衝直撞,讓人嚇出一身冷汗;也有的人剛好相反,平常做事勇往直前,開起車來卻四平八穩。到底開車時會出現哪些小動作?和個性又有什麼關聯?下次搭朋友的便車時,不妨細心觀察,相信會更進一步認識對方的人格特質。充滿侵略性的「路怒族」在電視新聞常常看到暴躁易怒的駕駛人,只因被別人按個喇叭提醒,或是別人超車讓他不爽,就衝動到攔車爆打、砸車洩憤。有人稱這群人為「路怒族」,開車不愉快就會轉成侵略性的駕車行為。開車時何以特別容易引發「路怒族」的情緒?有些「路怒族」車子當成自己的私有領土,一旦感覺私領域被侵犯,就會立刻採取激烈的防衛措施。也有些「路怒族」會把別人「超車」跟「按喇叭」的行為解讀成挑釁,於是立刻不分青紅皂白下車報復對方。還有些「路怒族」是因日常生活中累積大量不滿的情緒,以至於看什麼事情都不順眼,任何小事都會讓他們大暴走。另外,氣溫高低也跟情緒息息相關。研究發現,炎熱夏天暴力犯罪的比率也有上升的趨勢,特別是濕熱難耐的時候,很容易引發開車衝突。還有若開車駕駛剛好處於「雙相情緒及其相關障礙症」(躁鬱症)的狂躁期,也很容易生氣失控,變成不可理喻的「路怒族」。邊開車邊演說的人邊開車邊演說的人也很常見,不管原本從事什麼工作,只要一上了車,就立刻搖身一變成為聲音宏亮的政治演說家,特別是碰到交通混亂的塞車時刻,他更是口若懸河地講個沒完沒了,從交通問題一路批評到國家大事。政府官員在他眼中都是笨蛋,學者專家均是蠢才,沒有人比他更具有智慧了。如果這種類型的人思想又較為偏激的話,那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便很容易遭遇挫折。惡性循環的結果,往往會讓他們看什麼都不順眼、做什麼都不如意,總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全世界的人都對不起他。性別歧視的人抱持性別歧視的人,在他們眼中,女人多半不如男人,所以,只要一看到開車速度比較慢、倒車入庫不甚靈光的車子時,便會立刻以非常輕視的口吻強調:「這一定是女人開的車。」如果事實證明開車者的確是女性時,他更會得意洋洋地笑說:「你們女人根本就不會開車,還要出來跟男人爭道。」對有性別歧視的人來說,女性最好乖乖待在家裡,才是最好的歸屬。緊急剎車、橫衝直撞的人喜歡緊急剎車的人往往情緒較為焦躁,性格常處於不安定的狀況,因此開起車來會毫無預警地來個緊急剎車,讓全車的人越坐越緊張。橫衝直撞的人和緊急剎車的人頗為相似,大多是個性急躁且缺乏耐性的人。他們會為了求快而採取非常的手段,譬如抄捷徑或不斷地變換車道,結果反倒欲速而不達,這時他的火氣會直衝腦門,動不動就遷怒他人。追求速度的人喜歡追求速度來紓壓的人,通常都有自我壓抑的傾向,會刻意隱藏自己的本性及喜好。所以當他碰到不喜歡的事物時,常會勉強自己假裝喜歡;或是明明很討厭某個人,但表面上依然笑臉迎人;或是心裡不想做的事,卻不懂得如何拒絕。而當他實在受不了外在人情世故的壓力時,往往會以出走、失蹤、飆車等冒險行為,來平衡內外失調、表裡不一的情緒感受。烏龜慢跑的人開車像烏龜一樣慢的人,可能是年紀大了反應變慢,也可能是個性較為溫吞的慢郎中,他們無論為人或處事都比較小心謹慎,非常重視安全,寧可慢一點也不要發生意外。自言自語的人或許是經常一個人開車,身旁缺乏一個聊天的伴,久而久之,他們便養成自言自語的習慣。而當他們一旦習慣成自然後,即使有人坐在他的身邊,他也會旁若無人地喃喃自語起來。有自言自語習慣的人通常朋友都不會太多,沒事時他們喜歡做做白日夢,讓思緒漫無目的地四處遊走。所以音樂對他們來說,就如同陽光、空氣和水般的重要,他們不但一上車便立刻扭開音樂,還要邊聽邊唱,流露出一副沉醉不已的模樣。至於聽音樂的動機,有些人是為了提神,以免長途開車會睡著;也有些人則是趁機練歌,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演出的機會,通常他們亦有某種程度的自戀傾向,很容易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從不開發新路線的人只敢開曾經走過的路線,不只個性較為謹慎保守,也較為膽小害怕,只要是從沒去過的地方,他都會卻步,即使有人自告奮勇要帶路,他也會想辦法拒絕對方的好意。在現實生活中,從不開發新路線的人既不敢嘗試新奇事物,連做個決定都猶豫不決,最好世界靜止不變,這樣他才會有安全感。畫路線圖的人每次在出門辦事前,畫路線圖的人會先依照地點的遠近和方向來規畫開車路線圖,然後按圖行事,不會想到什麼做什麼,徒然浪費時間在往返奔波上。一般而言,行前喜歡畫路線圖的人都有「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同時也會為自己的生涯訂定近程、中程、遠程的目標,具有不錯的組織力,思考方面也頗為縝密周到。不守規則的人開車不遵守規則的人通常不把交通規則看在眼裡,無論違規停車或闖紅燈、黃燈、超速、超車,他都覺得理所當然。除了開車不守規則外,他們做其他事情時,也可能會鑽法律的漏洞或走後門,舉例來說,從事投資事業時傾向操作短線,不太有耐心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事情。奉公守法的人奉公守法的人行事作風和不守規則型的人完全相反,他們不但遵守所有的交通規則,做起事來更是認真實在,絕對不會動歪腦筋或走後門。雖然和奉公守法的人相處既有安全感也很有保障,不過,由於他們的言行舉止一點也不踰矩,相對也比較不會營造生活情趣,既不會甜言蜜語也不懂得羅曼蒂克,需要靠自己製造浪漫情調。林萃芬指出,在自己還不會開車前,很好奇為什麼一個人「會有這麼大的差別?等到自己也成為駕駛者後才知道,原來人在開車時經常處於無意識狀態,所有的動作都是被制約的反應,難怪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不為人知的本性來。 經由開車可以觀察的訊息實在太多了,從「價值觀」到「獨特性」都能一窺究竟,還能進入對方的潛意識,看到隱藏性的自動化反應,可說是最豐富的觀察旅程,有時甚至還會解開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謎底。

置換膝關節女性居多?名醫分析4關鍵

置換膝關節女性居多?名醫分析4關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女性膝關節置換率比男生高,其中原因有很多,不外乎是跟肌力、骨骼結構、荷爾蒙、鞋子及生活形態息息相關。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威明醫師分析四大關鍵。蹲廁所膝蓋承受5至7倍體重壓力陳威明醫師表示,在全世界的醫學研究報告中發現,置換膝關節的患者中,有70%至75%是女性。女性膝關節置換率高因素有很多,第一,女性肌肉相對較男性弱,肌力不足時,無法分散膝關節壓力,關節軟骨受力就會增加。第二,女性在停經後,荷爾蒙與雌激素降低,會增加軟骨的代謝速度。第三,女性骨架相對較纖細,若到中年發福,同樣骨骼架構下,單位面積承受的壓力有所增加,也造成關節更容易磨損;另外女性因為要生育,骨盆生理構造相對較男性寬,導致膝關節前側髕骨的「Q角」較大,容易造成髕骨往外偏移及軟骨磨損。第四,許多女性因為著重美觀或工作關係,不像男性能穿著運動鞋或有舒適柔軟鞋墊的鞋子,而需要穿著高跟鞋或鞋底較硬的鞋子,增加了關節反作用力。一般在爬樓梯時,關節需要承受3倍體重、下樓梯時是4~5倍、蹲姿則高達5~7倍!女性上洗手間不見得一定都坐馬桶,而是常要採蹲姿,蹲的時候膝關節受力更高,可能也容易造成磨損。選錯增高墊 可能會加劇關節磨損鞋子也會影響膝、髖關節,許多人喜歡透過增高鞋墊,讓自己看起來更高挑,陳醫師表示,如果用到不適合腿型的鞋墊,可能會加劇關節磨損。O型腿的人應該挑選墊高外側的鞋墊;X型腿則應該挑選墊高內側的鞋墊,才能降低關節的磨損速度。建議不要長期蹲跪,且多運動,訓練股四頭肌,有助於分散膝關節壓力,若非必要,盡量穿著舒適的鞋子,且適度控制體態避免增加關節壓力。(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肚圓誤認發福 竟是卵巢長2顆大水瘤

肚圓誤認發福 竟是卵巢長2顆大水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肚子變大別以為是發福,當心可能是婦科腫瘤。一名年約85歲簡姓阿嬤,多年來肚子圓鼓鼓,原本以為是老年發福未特別留意,不過近期經常感到腹脹,漸漸吃不下,甚至出現便秘、解尿困難,經檢查後發現卵巢有兩顆大水瘤緊緊相連,共約17公分,經手術切除腫瘤後,腹脹、排泄問題都獲得改善,肚子也消了一圈。有17公分2.3公斤重 水瘤壓迫導致腹脹南投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暨婦產科醫師鍾文振表示,卵巢水瘤其內容物幾乎是清澈的液體。大部分水瘤是良性的,如果直徑小於5-6公分,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大多建議定期回診追蹤,無需開刀。但超音波顯示這名患者兩側卵巢水瘤加起來有17x7.5公分,將近2.3公斤重,因為水瘤壓迫導致腹脹、腹痛、便秘甚至噁心、嘔吐。簡阿嬤初期不適時,在家屬陪同下到中部醫學中心就醫,當時醫師建議手術,不過家屬考量阿嬤年邁,不捨她動刀,因此安排抽吸治療,減緩不適,但不到半年復發,簡阿嬤甚至難以進食,相當難受,改至住家附近的南投醫院就醫,決定選擇手術治療。術後阿嬤直喊肚子輕鬆很多的感覺,慶幸有接受手術,一勞永逸。經麻醉師謹慎評估 年長者仍可接受手術年紀並非是手術的唯一風險,在麻醉科醫師謹慎評估下,年長者仍可接受手術治療,恢復正常生活。院方建議,若家中長輩身體不適,應安排就醫,與醫師溝通安排最適合的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