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老人暨身障族運動會 阿公阿嬤好拼!

老人暨身障族運動會 阿公阿嬤好拼!

「加油!」、「套過去一點!加油!」相隔二公尺的阿公、阿嬤,努力投環,因為不NG運動會套環比賽九宮格中的獎品是來自光復鄉超級雞場所捐贈的六隻又大又肥的活土雞!23日上午,一粒麥子基金主辦「第一屆光復鄉老人暨身障族不NG運動會」,匯集了馬太鞍老人日托站、光復鄉身心障礙者日托服務站等選手約八十人,以及熱情共襄盛舉的光復鄉長謝忠淵、花蓮縣社會處代表陳宥谷、馬太鞍教會牧師宋美花、大進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錦清、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理事長姜寶靜、大進國小校長廖仁藝、立法委員廖國棟代表團總共約一百二十人齊聚在大華活動中心,同享趣味競賽之樂。運動會特別考慮身心障礙者,設計出適合身障者進行的趣味競賽,以鼓勵長輩及身障者參與團體活動,藉由與他人互動增加自信心,並透過運動促進身體健康。特別感人的是此次活動是由光復鄉身心障礙者日托服務站志工潘建弘、林秀鳳主動發起,邀集了光復鄉公部門及鄉民們協助辦理的特別運動會,其中包括:枷冬樹小吃店捐贈身障者制服,鄉公所、海產店、音響器材店、鄉民代表會、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捐贈獎品、飲料,使得活動充滿著光復鄉特有的溫情與歡樂。從開始到末了都陪伴長輩及身障者參與運動會的光復鄉長謝忠淵表示:「一粒麥子基金會做了很多服務的工作,日托辦得很好,看得出來在場的長輩和身障者都很快樂。」會後揮手道別時,長輩和身障者都希望未來運動會能不NG,繼續辦下去。

何謂齒源性皮膚瘻管?疏忽恐留疤痕

何謂齒源性皮膚瘻管?疏忽恐留疤痕

一位12歲男孩半年內下巴反覆多次腫脹,曾到皮膚科和外科看診,一直吃藥卻都沒有解決病情。兩個月前,又出現化膿現象,以為是青春痘發炎,再度到皮膚科診所打針吃藥,而且接受外科醫師的排膿引流治療,仍然沒有好轉;最後來到奇美醫學中心,經外科轉診到牙科後,發現下顎小臼齒的周圍已經感染發炎,才知道是牙齒感染發炎所引起的齒源性皮膚瘻管。藉由牙髓病科標準無菌的根管治療,經過兩個星期後,化膿的皮膚瘻管就消失了。何謂齒源性皮膚瘻管?奇美醫學中心牙髓病科主治醫師陳冠良表示,當牙齒細菌感染造成下巴化膿,長時間忽視或者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最後化膿穿透臉部皮膚形成瘻管,這種狀況稱為齒源性皮膚瘻管。齒源性皮膚瘻管發生的部位因為是在臉部皮膚上,因此常被誤認是皮膚上的問題,但事實上是因為牙齒的感染所造成的。民眾一開始都會以為是皮膚的毛病,因此最常到皮膚科或是整型外科求診;如果民眾只接受打針吃藥,症狀只會短暫消失,過不久就會再次出現,長時間下來,反覆發炎,臉部就會形成明顯凹洞或是難看的疤痕,增加日後治療的困擾。齒源性的瘻管較常出現在嘴巴裡面,大部分會發生在蛀牙附近的牙齦,一開始病患會感覺牙齒稍微不舒服,或者牙齦腫起形成俗稱的「齒疱」,如果忽略不接受治療,就可能產生慢性發炎的瘻管。發生在皮膚上的瘻管則較少見,通常出現在下巴,有些時候會出現在鼻子旁邊,因為不是在牙齒旁邊,常常會以為是皮膚發炎或是青春痘,因此導致誤判而延誤治療時機。陳冠良醫師強調,大部分的齒源性皮膚瘻管源自於蛀牙和牙根感染,只要牙齒經過適當的牙科及根管治療,大約在兩個星期後就會逐漸痊癒,越早接受治療,臉部的疤痕較小,越可能恢復到原來的樣貌。

術前術後耐心衛教 不再視開刀為畏途

術前術後耐心衛教 不再視開刀為畏途

一提到要開刀,總讓人膽顫心驚!為解決這個難題,大林慈濟醫院開刀房發揮團隊精神組成「協力圈」,在手術前與手術後都進行完整與耐心的衛教,獲得病人與家屬的好評,這項成果在日前還受邀參加ICQCC國際品管圈大會發表。今年首次獲邀參加的大林慈濟醫院,是少數獨立參加的隊伍。由品管中心主任簡瑞騰醫師帶領兩位前、後任「協力圈」圈長侯貴孾護理師及吳汶珊護理師代表上台報告。兩位圈長以一搭一唱的方式報告,讓台下的人印象深刻。由於在場醫院代表也從未實行手術前、後的衛教,報告結束獲得一致好評,許多人不但伸手比讚,甚至握手致意,希望合影留念。有感於病人在開刀後不懂得照顧傷口,經常在複診時看到傷口嚴重潰爛。「協力圈」成員規畫了術前、術後的衛教,透過術前衛教來減少病人的害怕與焦慮,甚至透過電話來進行訪談。而術後的衛教,讓病人學習自我照顧的知識與技能,幫助恢復也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從無到有的過程雖然辛苦,但卻帶給病人更好的醫療品質,讓病人及家屬都十分滿意。簡瑞騰表示,醫院推動「品管圈」至今已經八年,希望藉由團隊合作,讓同仁有機會跨團隊參與品質改善,並發揮創意巧思來提升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醫院也會定期舉行全院醫品圈成果發表競賽,讓脫穎而出的隊伍參加全國性比賽,如醫策會、經濟部工業局等國內品管圈活動,歷年都有很好的成績。獲知計劃成果受到肯定,侯貴孾與吳汶珊兩人既興奮又緊張。因為與會者來自世界各地,全程都得用英文表達,她們只好把握時間,一邊準備報告內容,一邊苦練英文。兩人在簡瑞騰的協助下,利用下班時間惡補,也請新陳代謝科陳品汎醫師指導英文報告,並協助把內容翻譯成英文。侯貴孾也自費報名了線上學英文的課程,半夜四點和外國人練習溝通技巧,只為了完整詮釋成果。對於報告的結果,兩人都感到很滿意,也覺得成長許多。侯貴孾說,多做多得,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她很慶幸有家人和單位一路的支持與鼓勵,讓她能全心投入。吳汶珊則表示,參加品管圈雖然要做很多事情,但最後的收穫卻很值得,不但幫助了病人,也讓自己在過程中鍛鍊能力。

牙齒美白治療後 該怎麼吃效果才持久?

牙齒美白治療後 該怎麼吃效果才持久?

現代人對外貌要求增加,牙齒除了要整齊更要白皙閃亮,因此有許多人可能會到醫美診所接受牙齒美白療程,像是最近很流行的雷射美白、冷光美白等等,不過根據網路媒體指出,美國威克森林浸信會醫學中心牙醫系主任雷蒙德‧蓋瑞森表示,使用牙齒美白產品,或接受牙齒美白療程後,吃些口感較紮實的蔬菜、水果,像花椰菜、綠色豆子、胡蘿蔔、芹菜、蘋果等,都可讓牙齒美白效果更持久。雷蒙德‧蓋瑞森主任提醒,牙齒剛做過美白,飲食格外重要,吃對食物,可維持牙齒美白效果,另外,像一些高鈣乳製品、起司也可幫助維持牙齒白皙,乳製品中的乳酸有助預防蛀牙,質地較硬的起司則可幫助移除牙齒中的食物殘渣,但如果吃錯食物,像是抽菸或食用過多醬油、軟性飲料、紅酒、白酒、藍莓等,都會讓牙齒染色,可能讓齒色很快就變難看,影響牙齒白皙程度。台南市立醫院牙科總醫師陳俐珊在秀傳季刊上表示,牙冠表面為琺瑯質,其下為象牙質,琺瑯質本身的顏色略帶透明,而象牙質則略帶黃色,因此正常的牙齒本身即略帶黃色,但隨牙齒鈣化程度的不同,即使正常的牙齒也可能呈現較黃色的外觀,有時大家常抱怨的黃牙,很多都是正常的顏色,因此盲目要求牙齒美白是不對的,牙齒美白也不是想做就可以做,消費者應該先瞭解牙齒變色的成因、美白療程的適應症,以及其可能帶來的後遺症,通常美白的速度越快,相對的牙齒越容易受傷,陳俐珊醫師呼籲,民眾在做牙齒美白前,務必請牙醫師幫忙診斷,同時經過謹慎的考量之後才做,而不是一味追求潔白的牙齒,這樣是沒有意義的。牙齒美白大解密http://w3.uho.com.tw/mouth.asp?aid=1305市售牙齒美白產品效果有限 使用不慎恐傷牙齦http://www.uho.com.tw/mouth.asp?aid=7777塗大蒜可治敏感性牙齒? 醫師:沒有效果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44

減少醫療糾紛 共創醫病和諧關係

減少醫療糾紛 共創醫病和諧關係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將於11月27日(星期日)上午9時,在行政院衛生署臺中醫院12樓會議室,舉辦「100年度醫療糾紛座談會」,歡迎市民踴躍參與。為使民眾更瞭解醫療糾紛發生原因、救濟途徑,衛生局特別邀請行政院衛生署醫事處周道君、中市醫師公會羅倫檭理事長、中市牙醫師公會呂毓修理事長、中市中醫師公會陳立德理事長、中縣醫師公會蔡其洪理事長、中縣牙醫師公會游振渥理事長、中縣中醫師公會陳憲法理事長、中市醫事法學會張右人理事、榮譽理事長林義龍醫師等。透過座談會,要與民眾及各醫療院所分享醫療糾紛調解、醫療糾紛仲裁及醫學保險等相關議題,期盼藉由本次座談會交流分享,讓病患與醫師間能有更多的同理心,促進醫病和諧關係,減少醫療糾紛發生。

汗臭味、口臭惱人 都是細菌惹的禍?

汗臭味、口臭惱人 都是細菌惹的禍?

很多人身上都會有一些體味,像是汗臭、口臭、腳臭、放屁等,都會影響到與人相處時的狀態,雖然有時候這些味道並不會傷害到身體,但是確實讓很多的人為此感到很尷尬,但是到底這些體味是怎麼來的呢?該怎麼避免呢?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導指出,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如果身體有異味,會是一件羞於啟齒的事情,但如果真的有嚴重的問題,還是要就醫檢查。(圖片翻攝自Daily Mail網站)對於多數人而言,最困擾的問題是汗臭味,但是汗臭怎麼形成的呢?血管外科醫師懷特利(Mark Whiteley)解釋,身體當中含有小汗腺與大汗腺,其中小汗腺布滿全身,但是在腋下、手和腳最多,當身體開始調節體溫的時候,會將水分、鹽分與礦物質等排出體外,堆積在皮膚上,通常這些物質會留在皮膚上一段時間,這個時候細菌會開始增生,產生出一些異味,可以透過清洗來改善。但如果是大汗腺所散發出的體味,那就會非常地濃厚,通常是因為性激素所影響,造成一股刺鼻濃厚的味道,通常是因為我們為了要吸引異性所散發出的費洛蒙,只是每個人的味道濃淡不同而已。如果要避免大汗腺的部分,可以動手術將它移除,但是身體其他地方會有代償性出汗。除了汗臭味之外,口臭是一般人最頭痛的問題,英國牙齒健康協會(British Dental Health Foundation)主席卡特(Nigel Carter)博士表示,之所以會產生口臭,大多是因為牙齒中的細菌產生的,因此可以透過刷牙或是咀嚼無糖口香糖來清除細菌,消除異味。但是如果刷牙沒有辦法解決口臭,那就有可能是扁桃腺被鈣化或是胃食道逆流的結果,發生這樣的情形最好能夠就醫診斷,會比較恰當。愛滋病免費匿名篩檢 還可以提供免費諮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78罕見結核菌腫瘤 看護工以為罹癌虛驚一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77愛吃生食沙氏門桿菌感染 老翁股溝腫大送醫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80

醫訊/發生醫糾怎麼辦? 專家解答

醫訊/發生醫糾怎麼辦? 專家解答

為使民眾更瞭解醫療糾紛發生之原因及救濟途徑,台中市政府衛生局邀請行政院衛生署醫事處簡任視察周道君及醫師公會、牙醫師公會、中醫師公會、醫事法學會等專家代表,透過座談會與民眾及各醫療院所分享醫療糾紛調解、醫療糾紛仲裁及醫學保險等相關議題。座談會將於11月27日(星期日)上午9時,在行政院衛生署臺中醫院12樓會議室舉行,期盼藉由本次座談會交流分享,讓病患與醫師間能有更多的同理心,促進醫病和諧關係,減少醫療糾紛發生,並歡迎民眾踴躍參與。※活動訊息由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提升緊急救護品質 救護車督導考核為民把關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76&HN_Yr=0&HN_Mon=0發現過動小孩症狀 學校老師是重要關鍵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71&HN_Yr=0&HN_Mon=0高油脂高熱量 非酒精性脂肪肝常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51&HN_Yr=0&HN_Mon=0

消費者「食」在安心 衛生局考核認證餐飲業

消費者「食」在安心 衛生局考核認證餐飲業

現代人講求飲食健康、安全,除了要求業者的環境要清潔,更重要的還有業者個人衛生也是民眾所關切的,好比業者在作業期間,手上不能配戴任何飾品、指甲是否有污垢、工作服裝是否乾淨等一系列衛生安全事項。為了確保民眾飲食無慮,臺中市政府衛生局舉辦「臺中食在安心」標章活動,第二階段共有38家通過臺中食在安心認證,包括烘焙業、餐飲業、觀光夜市等。通過認證的業者張玉真表示,當初要報名「食在安心認證」活動,內心非常掙扎。因為員工傳統的觀念就是只要有好手藝,管他有沒有認證,但業者為了落實「食在安心認證」活動,不斷的和員工溝通、提供誘因,原本只有4位員工取得「中餐丙級技術士證」,現階段已經有11位,其中還有一位還取得中餐乙級技術士證,業績不只成長一、兩成,更改變員工舊有觀念。此外,衛生局也找來49家「健康盒餐」及52家「樂活麵包」業者,參加「熱量標示」活動,提供民眾高纖、低卡、低油、不含反式脂肪酸及提供熱量標示產品,讓民眾對吃美食不再感到恐懼。「熱量標示牌」供業者懸掛於店內供民眾方便辨識熱量,同時百家業者還配合這次的活動,推出認證產品優惠方案,希望讓民眾在吃健康美食之餘,又能享有好康優惠福利。※新聞內容由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戴隱形眼鏡美觀卻傷眼 該如何保養和配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15&HN_Yr=0&HN_Mon=0瘋狂運動加上飲食改變 百斤胖男甩肉36公斤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98&HN_Yr=0&HN_Mon=0女性每天喝咖啡 能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01&HN_Yr=0&HN_Mon=0

國內健康紅燈!每年新增2千名洗腎者

國內健康紅燈!每年新增2千名洗腎者

國內目前約有6萬人因慢性腎衰竭合併尿毒症而需長期洗腎,且每年新增多達2000位洗腎患者,影響國人的健康甚鉅。行政院署立台南醫院腎臟內科顏啟泰醫師表示,根據國衛院溫教授2008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台灣約有200萬個慢性腎臟病患者,但是其中只有3.5%的病人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有鑑於此,行政院衛生署及國民健康局和台灣腎臟醫學會大力推行慢性腎臟病的防治和照護,希望達到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顏啟泰醫師指出,慢性腎臟病的防治首要重點在於:第一,守護腎臟,遵守三多(多纖維,多蔬菜,適量喝水)、三少(少鹽,少油,少糖)、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和偏方)、一沒有(沒有鮪魚肚),並且要好好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第二,罹患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像是有糖尿病,高血壓,家族有腎臟病史,65歲以上老人,藥物濫用和痛風患者)的人定期腎臟功能篩檢。第三,出現可能是腎臟病相關症狀時(像是小便起泡或帶血,手腳水腫,血壓變高,持續而找不到原因的容易疲倦、貧血或是夜尿次數變多或是背部肋骨下緣疼痛)也要考慮篩檢腎臟功能。慢性腎臟病就像慢性病在長期的治療和追蹤中,需要每個病人個別化去做考量,要有病人本身的努力及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疾病,加上家人一路走來的陪伴和支持。

洗腎者有C肝 接受腎移植易又尿毒症

洗腎者有C肝 接受腎移植易又尿毒症

雲嘉地區C型肝炎及洗腎患者人數都高於平國平均值,根據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研究顯示,C肝洗腎病人易有營養不良發炎反應複合症候群,短期死亡率較未感染C肝的洗腎病患高。醫師建議,本身有C肝且洗腎的病患應該及早接受C肝治療,才能阻斷惡性循環,降低死亡率。雲嘉地區的血液透析患者通常有較高罹患C型肝炎與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如果以目前文獻資料來看,C肝感染後並不一定要馬上治療,但經過這次研究分析顯示,C型肝炎病毒感染為臺灣長期洗腎患者營養不良發炎反應複合症候群的獨立危險因子,若能早期治療,阻斷惡性循環,可以降低洗腎患者的短期死亡率。研究結果指出,一般洗腎病人通常在洗腎前只檢驗肝炎抗體,並未進一步檢驗病毒量,以確認C肝感染者是否需接受治療,錯失治療黃金時間。這些患者若未治療好C肝就接受腎臟移植,很容易在7年內就進入尿毒狀態要再次洗腎。尤其對於考慮接受換腎治療的年輕C肝腎友,接受干擾素治療一年後接受換腎的成功率可以大幅提高;對於不考慮換腎的腎友們來說,治療成功後可以改善腎性貧血的狀況,更能降低未來肝硬化與肝癌的發生率。

Menu